正文内容
课堂的延伸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课堂的延伸范文(精选12篇)

课堂的延伸 第1篇

所谓“多维作业”, 就是依托小语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入手, 革新传统的作业模式, 从单一读读抄抄转向“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从大量机械重复转向思维含量递增, 从单一练习转向多元智能的展示。为此, 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1. 因人而异, 分层作业

实施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是“差异是一种资源”, 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 每个学生由于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会导致他们对于相同的作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就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性, 选择适合自己的基础和能力的作业进行练习。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选择“积累、拓展、创造性”的作业, 基础薄弱的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能力的实际, 把掌握课文中生字词和课文、摘抄喜欢的段落、背诵优美的语句等作为自己的作业。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爱你啊, 中国》后, 笔者就设置了这样的三类作业:

(1) (1) 默写生字词;

(2)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 仿写课文2~6自然段, 写上一两段话。

(2) (1) 抄写并默写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并练习背诵;

(3) 我们的祖国还有什么值得你骄傲和赞美的地方呢?请你查阅有关资料, 写上一段话。

(3) (1) 抄写生字词四遍;

(2) 练习背诵课文。

(3) 抄写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诗句。

在这三组作业中类是最基础的读写练习, 适合全体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当然他们在完成C类作业的基础上, 还可自由地选择完成B和A类其中的某一项作业;而A类和B类作业中分别加入了感情朗读和写话作业, 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来说, 是完全可以完成的。这样的操作, 有效地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差异为本”的分层作业理念。

2. 自主选择, 弹性作业

仅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 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作业需求。教学中教师还可尝试弹性作业, 即将当天的作业分为基础类、提高类和拓展类, 学生可从各类题中分别选择几题来完成,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推敲》后, 教者布置了如下作业:

* (1) 抄写课后生字和词语;

* (2) 朗读课文;

△ (3) 跟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 (4) 综合修改一段话, 使之遣词造句更确切;

☆ (5) “苦吟诗人”贾岛其他用词考究的典范;

☆ (6) 文学史上“推敲”类咬文嚼字的佳话传说。

带*的为基础题, 全班同学必须完成, 而标△和☆的题为提高和拓展题, 这样既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 完成作业速度不一致等情况, 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地完成。

3. 形式多样, 活动作业

以往的作业仅仅局限于抄抄写写, 不仅形式单调, 而且是重复练习, 所以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实施多维作业时, 可以增加大量的体验性、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不仅可以“听说读写”, 而且能够与唱歌、画画、游戏、制作表演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巧妙结合, 把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活动相联系, 从而让作业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 笔者依次布置了下列作业:

(1) 小组合作排练课本剧《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

(2) 创作画《最后的姿势》, 以谭老师未讲完的课“人生的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参加班级演讲活动。

(3) 创作一份“地震知识手抄报”, 组织一次“地震知识手抄报”展览 (《最后的姿势》) 。

(4) 将男女生分组以“哈尔威是不是一名真正的英雄”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 分别搜集材料, 准备辩词 (《船长》) 。

(5) 寻找身边的真情故事, 举行一次“真情故事会” (《爱之链》) 。

上述五项作业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课文后的体验性活动作业, 有课本剧表演、绘画、演讲、辩论会、故事会和手抄报, 学生不仅需要读懂课文, 并在课文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延伸, 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搜集相关的资料, 从中体验到作业带来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作业因为学生花费时间较多, 所以宁缺毋滥, 不宜太多。

4. 融入社会, 实践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有效的作业也必须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 发展语文能力。通常实践性作业的形式主要有调查、访问、参观、换位体验等。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课《秋天》后, 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田野上, 寻找秋天的足迹;学习《春联》后, 可给学生布置以下作业:寻找春联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生活中常见的春联;探索春联的文化特征学习《长江之歌》后, 寻访长江足迹 (临近长江的可到江边去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 , 从地图上寻找长江的发源地以及一路经过的省市, 了解长江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研究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 第2篇

【摘 要】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也逐渐受到威胁。为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成为关注的重点。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为以后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要培养学生课外继续体育的精神,实现体育课堂内外的无缝衔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终身体育;课堂延伸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相对的体育课的安排就相对自由,有的甚至取消的体育课,对学生的管理也相对比较松懈,不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致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体素质得不到保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体育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让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健康发展,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针对初中体育课的有限时间,笔者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使课堂体育教学得到延伸,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又能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得到放松。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阐述了常采用的课堂延伸方法,望能对同仁有所启发。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又源于他们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是学生课外继续锻炼的基础,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以保证体育课堂的延伸。体育意识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和自控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依据学生自身特点,结合体育意识特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并养成习惯,能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还包括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是学生体育意识中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吸取课本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初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时期,健康的体魄是他们顺利开展学业的保证。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必刻意培养学生的某一项体育才能,对教学内容也要灵活变通,明确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尽可能的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志出发,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或得到放松,进而促进学生形成锻炼的意识;最后,在体育教学中,对不爱上体育课的学生不要听之任之,要进行一定的“强迫”,安排他们会感兴趣的活动,如针对不爱运动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小游戏等,只要能达到锻炼身体的习惯即可,进而使学生每天都具有饱满的精神。

二、合理构建体育课堂

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多,文化课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体育课往往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体育课堂上也都是应付了事。面对这一状况,我们体育教师要合理构建体育课堂,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还要灌输学生继续锻炼的习惯,不仅要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要保证他们形成继续锻炼的意识,满足每位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如每次体育课开始先让学生慢跑500米,不要感觉是浪费时间,体育课就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形式是次要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舒展5分钟后再正式进入教学内容,学生经过慢跑会感觉身体不再僵硬、呼吸更加顺畅,慢慢会爱上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慢跑的习惯,甚至还会每天早起先去操场跑几圈,使一整天都精神奕奕,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男生与女生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变化,在课堂上随时进行调整,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如有的女生不喜欢跑步,我便让她们去跳绳或踢毽子,有的男生不喜欢篮球,我便让他们踢足球或打乒乓球,为满足学生各种需要,我有时在一节体育课上会组织五六种体育活动,只要他们愿意锻炼身体,我便会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发现学生更喜欢不受拘束的体育课堂,他们可以自由发挥特长,在体育课堂上尽情挥洒汗水,为压抑的初中生活添加光彩。当然,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对于有潜力的学生我也会进行适当引导,加大他们的运动量,严格要求他们,不仅要求他们课外继续锻炼,还要为他们制定一定的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个性成长。

三、解放学生运动思想

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运动的原因是认为体育锻炼很累或不喜欢出汗,情愿在教室多睡五分钟,也不愿走出教室去走走。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并不是只有运动量大的、出汗的运动才是体育锻炼。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把体育锻炼作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课间十分钟,到处走走,缓解下眼部疲劳是一种锻炼方式,在课桌上坐着,慢慢舒展身体,把腿部向上伸平或做下扩胸运动也是一种锻炼方式,只要能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都是体育锻炼的范畴。解放学生的运动思想,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概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形式,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完成体育锻炼,让个性和特长共同发展,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

由于初中生的生活大部分在校园中渡过,受教师影响颇深,因此解放学生运动思想的前提是解放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新的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任务由单纯的体育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使学生脱离死板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形成开放思维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重新认识师生之间的关系,把体育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在愉悦开放的环境中完成体育锻炼,进而延伸至课外,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他们形成全方位的能力。

综上,我们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体育课堂不仅要满足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需求,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技能和规律,更要满足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好体育课堂内外的衔接,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志斌,肖辉.关于中小学自发性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2]汪孝英.面向素质教育开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5

延伸课堂的精彩 第3篇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自主选择作业;中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5-01

一、中职英语课后作业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多数中职英语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无外乎课后习题,和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再不然就是背单词,背课文。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要么不做,要么抄袭,乱写乱画的大有人在。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是“无所谓”。正因为如此,中职英语课后做也变得可有可无,毫无有效性。以上的种种现实,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不是偶然现象。

在创新、开放式教学的要求下,从趣味性出发,注重实践性和有效性,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作业,锻炼学生阅读、交际能力、自学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创新的作业形式的目的在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趣味化课后作业例谈

就作业形式而言,它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书面练习;作业的功能应该是多样的,通过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好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创造力,学生没有任何压力的感受教育的美。本文主要讨论两种作业形式:

1、实践性作业。所谓实践性作业,就是优化英语作业设计,是指改变过去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的传统的作业模式,使学生从过去机械地抄写, 烦琐重复的和脱离实际的书面练习中摆脱出来。使英语作业的内容由偏重书本转向重视应用,体现个性化、社会化和生活化。本着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原则,笔者站在中职英语教师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实施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

实例一:“Weather”单元时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是listen to the weather report, choose five cities including Wen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to fill in the following table.

实例二:“people”单元时,按照不同的课型,设计了完整的一系列的实践性作业:

Section A:

掌握了section A 中关于人的性格的词汇后,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Section B:

Section B是注重实践的口语课,因此,除了留一些常规作业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实践性作业:参考本课的重点句型和对话框架,将section A 的表格作业改成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出来。

Section C:

Section C是阅读课,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后能完成简单的writing。这节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section A表格中的性格介绍,结合section C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完成下面的“My… introduction”

2、自主选择作业。现在很多教师的课后作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必写作业: 教师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课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学生布置必须完成的课后作业。它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诊断、巩固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另一种是选做作业:教师在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的分层作业,这样的作业从理论上来讲可以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接下来笔者讲的自主选择作业更加灵活: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以便更好地提优补差。

实例一:“festival ”单元时,课前课后给学生布置了自主选择性作业:课前:请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节日,了解相关节日的习俗和文化背景,可以在课上做一个小组讨论。课后:根据本课的知识框架,将课前作业加以调整和补充,以 “My favorite festival”完成 report。

实例二:“shopping”单元时,课前布置了小组合作的自主选择作业:请学生按照上课分好的四人小组,小组分工自主设计一份海报,主题为“My shop”,海报上包括商店名称,商品种类,商品的规格、价格、颜色、尺寸等信息,为口语课做好准备。课上,输入了必要的词汇和语言框架后,学生根据自主选择作业,编写并表演对话,出售自己商店的商品。

三、中职英语课后作业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的审美延伸 第4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舞台表演,审美延伸

音乐教学中, 我一直在思考:用怎样一种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让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让教师更加具体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而做试卷、唱歌、演奏乐器等这些常规测试项目已然与《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相悖。《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 要从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音乐艺术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审美的判断评价能力等方面进行, 而不能仅凭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就对学生音乐学习做结论性评价。因此, 从学生的角度看, 音乐教学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陶冶高尚的情操,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音乐潜能和在音乐能力上的进步, 增强学习信心、明确努力方向。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 近年来我开始使用“晚会”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审美延伸。

一、现状分析

我校高一、高二、高三共九个班的幼师专业, 是属于职高系列的, 每班均开设了音乐鉴赏课, 每周一课时, 有四位专业老师执教;课堂教学较好地完成了《音乐鉴赏》课程和部分《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课程。我们知道, 审美需要实践检验, 故客观上我校的课程教学已能满足把教材部分作品搬上舞台的条件, 加之每年省地市有“音乐”方面的技能比武, 学校每年也会定期举行“艺术节”和各级各类庆典“文娱晚会”和比赛, 这些也往往是学生最期待的。组织好这些活动既是任务, 又是机遇。如何利用这些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课题。给学生一段时间、一个空间, 让学生融身音乐, 在舞台飞扬, 进入角色真切感受和体验, 进行更深层次的音乐审美。这, 就是我与我的教研组团队想要的。

二、实施过程

(一) 反复聆听, 分析作品, 叙述感想, 设计方案

要想感动别人, 必先感动自己。在“晚会”表演中, 音乐的美感是音乐审美的重要方面。音乐艺术的审美愉悦和审美情感是靠表演者的心理感觉而感受的。表演者在表演时, 必须要有一种对作品情感上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这就是对音乐的审美。它不仅能使表演者充分地表达声乐作品, 而且更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并同时唤起听众与歌唱者同样的审美感受。

就拿这次“元旦晚会”来说吧, 选到相关作品的演员, 要求先反复聆听作品, 指导教师补充相关音乐资料和音乐背景, 然后结合课堂笔记对音乐作品本身进行剖析, 汇总后写出感想, 并初步设计表演方案。

例如:选择了蒙古舞《嘎达梅林》的2009级幼师 (2) 班的表演者们经过反复聆听和查阅资料后, 在上交的感想材料里这样写道:蒙古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曾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元大都”, 成吉思汗的名字名垂千秋!这个民族是一个马上民族, 信仰“长生天”这种神灵。他们人人擅长歌舞, 歌舞不分家。音乐分长调和短调, 长调悠长、徐缓、自由;短调豪迈、雄壮、有力。表演者中最著名的是呼麦、马头琴和腾格尔, 还有吉祥三宝。他们的舞蹈动作特点是:腾越、马步、翻腕、抖肩, 是一种把雄鹰和奔马的动作艺术化的舞蹈。

表演方案:

第一步:人人学会《嘎达梅林》这首歌, 并且要唱出苦难、憎恨、反抗的感觉, 脸上要有愤怒的表情。

第二步:模仿练习雄鹰飞翔、骏马奔驰的动作。

第三步:观看一些蒙古舞的视频, 取一些舞蹈动作:根据《嘎达梅林》的故事, 创作一些顽强抵抗, 百折不挠的肢体动作, 并根据音乐节律穿插起来。

第四步:请舞蹈老师整理、补充、规范。

第五步:设计蒙古服装和装饰, 丰富舞蹈内涵。

第六步:积极排练, 深入挖掘音乐情感要素, 适当调整。

第七步:上台表演喽……

读着这一份份简单而又真实的“感想”以及充满纯真、充满想象力的“设计方案”, 我深深感觉到,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给他们一个施展的舞台, 才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前提。

(二) 了解现状, 培养兴趣, 激发创造, 强化审美

绝大多数表演者可能是第一次登台, 没有什么舞台经验。这点从本人前段时间发给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发放453份, 收回453份, 回收率100%, 从中可把学生分为三档, 详见下表:

通过该表, 我们发现, 68%的学生没有舞台经历, 93%的学生渴望能够上台展示自我, 这让我骤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愧疚。我们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一起参与分享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而学生希望参与的积极性, 却是“93%”, 这个比例更加坚定了我把课堂“搬上舞台”的信心。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源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必要条件。在给2010级音乐 (1) 班京剧联唱《甘洒热血献春秋》节目排练的时候, 我故意把排练地点选在他们教室。当学生听说在班级里排节目, 本来可以去课外活动的学生居然一个都没有走, 而当我把服装道具装点在学生身上时, 教室外面趴在窗台上看的学生也聚集了不少。排练的过程中, 我就顺便把京剧的身段、脸谱、唱腔相关知识、技巧都融合到排练中, 演员练得认真, 学生听得仔细, 有时候还能对演员进行正确的提醒, 甚至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有创意的建议。气氛很热烈, 效果很明显, 大家很快乐。

对音乐的审美是表演者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像音乐一样, 拥有如此众多的热爱者、参与者和审美从众者。这就要求在音乐作品的表演中, 必须渗透着表演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表演者只有在表演时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作品之中, 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审美感受和爱憎情感, 通过表演全部呈现给观众, 才能使观众从中得到美感和享受。所以, 在对整台晚会节目逐一编排的过程中, 我始终强调着演员对音乐本身的审美。如编排2011级高一 (8) 班舞蹈《春江花月夜》这个作品, 我趁周日返校半天时间, 特意组织演员前往横店影视城的“清明上河图”景区, 观赏了夜景, 并在景区排练节目。既不耽误学习, 又身临其境地把这个作品初步完成。回校后, 有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随笔:“当听到那优美的旋律时, 我们翩翩起舞, 眼前是一幅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画卷, 我完全把自己融入了这迷人的仙境, 恍惚中自己已然是貂禅, 是小乔……”学生从视觉上和听觉上产生美感, 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 并在这融视、听艺术于一体的情景中获得美的陶冶, 而且景、情、音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相辅, 综合的美感, 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从而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三) 刻录实况, 永久珍藏, 结合课堂, 真切感悟

按照惯例, 每位学生在晚会结束后, 都将得到一张晚会实况的光盘, 里面还有部分老师对部分节目的点评, 以及音乐老师对每一个节目的建议。我想, 他们定会把这段经历作为珍宝一样去铭记, 去珍藏。

曾经有一位我指定负责舞台灯光的学生, 趁我不在的时候给我留了一封信, 信上有段文字是这样的:

从小学开始, 我就很讨厌音乐课, 因为我的“吼叫”总是引来别人的嘲笑。从此, 我知道, 音乐不属于我。

老师信任我, 让我控制舞台灯光, 为了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 这段时间我把每个节目的音乐听了一遍又一遍, 因为我知道, 只有真切感悟到音乐蕴藏着的情感, 要表现的意境, 才能使我的灯光对作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慢慢地, 我突然发现, 我和音乐居然能走这么近, 给我的感受又是如此真切。我在钢琴曲《悲怆》里感受到了作曲家的彷徨和对命运的疾愤之情;在合唱《黄河船夫曲》里体验了和声的魅力和顽强的抗争精神;在歌伴舞《好汉歌》里了解了“吼叫”有时候也能吼出艺术, 吼出美丽;在芭蕾舞《天鹅湖》里又看到了清澈的湖水, 碧波荡漾, 还有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故事, 我的心随着音乐的起伏, 与她一起欢愉, 一起悲伤……

三、实践总结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第5篇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对学生来说,通过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纠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布置家庭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可以说,家庭作业在孩子们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设计和处理家庭作业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巩固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举措。

一、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从科学教学的角度看,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目前,新课程理念已深入教师心中,在课堂教学中已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绝大部分教师还采用传统的作业处理方式: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发放作业,而且作业的形式也较单一。这些作业形式缺乏科学性,让学生厌倦,没有生命力,成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因素,成了学生生长与发展的障碍;作业也成了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障碍。大多数学生抄作业,失去了作业的意义,浪费了教师艰辛的劳动。

二、新课程下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设计

传统的家庭作业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提高学习效益、减轻学生负担,而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作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取得学业和能力的双丰收呢?下面我就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科学、高效地设计家庭作业谈谈几点看法:

1.家庭作业布置要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庭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25+36=61,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25大36,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2.家庭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感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首先,课前做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精选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量、适度的作业。作业设计题目应由易到难,也可设置一定的机动性作业即选做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想吃。例如,学完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后,正逢春季,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下面四道有层次的作业,让他们自选两至三道完成。

(1)有感情地将这篇课文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价。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再配上一幅插图。

(3)搜集歌唱儿童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4)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并有条理地把春天的景象说给父母听或写给同学看。

其次,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时,要落实维果茨基倡议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比如,布置作业时,要尽量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适度的家庭作业,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家庭作业要布置得科学合理

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我觉得,企图把家庭作业作为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唯一途径,是不现实的。现在,很多教师因为想取得骄人的教学成绩,往往大量布置家庭作业,且作业内容多为重复的抄写等,既耗费了孩子们宝贵的童年时光,又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那么,家庭作业到底怎样设置才是合理的、有效的。我认为:

首先,量要适度。如何定“量”呢?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出发科学确定作业的“量”。家庭作业毕竟只是是孩子们课外的作业,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放松身心,家庭作业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而不能占用孩子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家庭作业的设置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超过15分钟,中年级不超过30分钟,高年级不超过1小时。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有利于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作业布置得“精”、“活”,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作业布置得精,老师在要求字体工整的时候,孩子们底气十足,也很容易实现慢工出细活的目标。作业量太多,学生在有限时间不能完成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不做作业;太难的作业,偏题、怪题、技巧题多数学生做不上来;作业量过少、过于简单的作业又起不到良好的反馈、提高作用。考虑与设计作业要在“精”的基础上求“活”。“活”是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二、可以为孩子们节约很多时间,让孩子们充分地玩耍,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没有充足玩耍时间的孩子患近视眼、抑郁症等的几率远远超出有充足玩耍时间的孩子。而且,孩子们在玩耍中,小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旺盛的精力得以宣泄,问题孩子和不该出现的问题就会少得多。所以,真的觉得,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布置作业才是最好的。我们每位教师只要努力实践,敢于创新,教学质量一定能在减负中大面积地扎扎实实地得到提高,达到实效。

三、找准动力,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1.处理方式

在教学上,教师除了要精心布置家庭作业外,还要对家庭作业做认真的检查与批改或讲评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家庭作业应有的作用。在检查家庭作业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班干部检查,二是教师抽检,三是进行作业展评。对于作业的批改,则采用了教师抽改,班干部改,学生互改等不同形式。在教师抽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则作重点讲评。这样安排,即有利于节约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及时评价

要想真正发挥家庭作业的效用,还要对学生家庭作业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有实验证明,教师对家庭作业及时反馈评价就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指出作业的优缺点,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评价,以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家长的配合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学生不做作业的现象。造成学生不做作业原因各种各样:(1)速度慢。做作业时常左顾右盼,爱打岔,作业一多就完成不了。

(2)不会做。由于没有理解课上所学知识,造成学习障碍,可是又不想方设法去解决,就这样置之度外。

(3)懒惰性。天性爱玩,管不住自己,不能做到“做好作业再玩”。(4)家庭缺乏应有的监督。不少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爷爷奶奶围着转,管教不力。或因父母是双职工,下班迟,放学后无人管束等。这些原因都是学生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隐患。

家长与老师应该经常联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使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家长和老师多沟通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当学生出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时,一定要采取果断措施,应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尤其孩子做作业需要辅导时,家长应该耐心进行辅导。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作业的正确与否,可以先不发表意见。老师批改过后,家长要看看,全都做对了,要表扬孩子。有错误,可以帮助孩子找出错的原因。这样有督促,有辅导,有检查,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第6篇

【关键词】 数学;延伸;拓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延伸与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造就数学人才。

一、延伸与拓展的要求

(一)延伸与拓展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它来进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延伸与拓展,也理所当然的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动不动就把中考题选用过来,既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也超出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相吻合,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二)延伸与拓展要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必须关注本班的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从其他老师那儿学到的实践经验等,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加工,才能最好地应用到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有的老师听了人家的课,看到网上的某个教案,觉得其中的某个拓展题运用得好,就“复制”过来。殊不知,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尽相同,教学活动也要因“班”而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要兼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课堂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不是只供教师表演的。

(三)延伸与拓展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有知识性的,也有技能性的。重点要放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延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延伸与拓展的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编拟拓展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训练,能有效掌握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本的例题、习题的改编

延伸与拓展的题目难度要像“摘桃子”,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课本的例题、习题上进行改编,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有一条题目:

如图,点A、B在直线l同侧,点B′是点B关于l的

对称点,AB′交l于点P.在l上取一点Q,并连接AQ和QB,

比较AQ+QB与AP+PB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在师生一起探究下,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将此题进行了延伸与拓展,(1)点A、B在直线l的两侧,在l上取一点T,使|AT-BT|最大。并说出你的理由;(2)点A、B在直线l的两侧,在l上取一点K,使直线AK和直线BK与直线l形成的锐角相等。

(二)选择符合课堂学习需要的题目

近年来,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老师越来越多,大家都秉承教师的传统,乐于奉献,把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每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倾注了命题人的大量心血,不乏大量的精品题型和题目,他们都毫无保留地与全国的师生共享。我们要从中精挑细选,选择那些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充实我们的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学习《一次函数》时,在学生掌握了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我将该知识点进行了延伸,选用了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的一道中考题:

将直线y=2x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y=2x-1B.y=2x-2

C.y=2x+1D.y=2x+2

这道题目学生可以用“两点确定法”,即在原一次函数的图像上找两点,计算出平移后的两点,最后求出平移后的图像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其拓展难度可谓适中。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延伸 第7篇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but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 因此, 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延伸, 就是用来点燃阅读的火焰, 在符合学生的审美、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促使学生求同存异, 求得和文章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 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进行阅读感悟, 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展, 提高对阅读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和运用, 提高思维能力, 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阅读课堂中教学延伸的原则

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延伸并不是随意延伸,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贯穿性原则

任何偏离课堂和教学目标的延伸只会耗费时间。要选准延伸的切入点, 激活学生的思维, 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促使学生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

2. 生活化原则

教学延伸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确保覆盖学生需要的各种阅读技能, 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引发真实的思考, 感悟真实的生活体验。

3. 认知性原则

脱离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延伸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若每个句子都有需要解释才能搞懂的词, 句子结构、语法复杂, 延伸内容很少有学生感兴趣, 这样的延伸带给学生的可能只有挫败感。

4. 实效性原则

教学延伸不应趋于表面, 流于形式, 而应引领学生走进有效阅读, 点燃学生阅读思维和灵性, 让学生确实在阅读课程中有所收获, 有所感悟。

二、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延伸

1. 文化的延伸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 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 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给学生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 如历史、地理、娱乐、运动、饮食、教育、礼仪等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材料。通过对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进行延伸, 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 扫除阅读障碍。

比如, 《英语 (新目标) 》 (以下所提到的教材都为《英语 (新目标) 》, 故下文不再标注) 八年级下册Unit3中“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阅读教学的文化延伸可以设计介绍Martin Luther King的表格, 让学生通过表格中的信息了解这位美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了解美国社会, 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路历程。八年级下册Unit 7中的“Would you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阅读教学可以根据阅读材料, 延伸教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特点。九年级Unit 13中的“Receiving money makes me uncomfortable”阅读教学, 可以延伸交流中西方的“送礼”观。九年级Unit 6中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阅读教学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饮食文化等等。

2. 语言美的延伸

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除了获取语言知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语言之美, 把英语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结合起来。[1]阅读课堂的教学延伸可以设计写的活动, 从而进行有效的输出和生成,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言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分析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 学会创造性地运用从阅读中所掌握的语言形式。

如八年级下册Unit 9中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学习和赏析的态度浏览文章, 体验新加坡美景。然后, 笔者和学生一起寻找文章中的语言美。

(1) 框架美。整篇文章先总体描述, 然后进行细节分化, 描述新加坡的气候、食物、野生动物园等, 最后总结全文。

(2) 连接美。文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连接词, 把全文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如:on the one hand, on theother hand, however, whether...or, and of course...

(3) 表达美。学生从文中找出的优美句子有:

It’s a wonderful place to...Maybe you fear that...It might seem strange...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One great thing about...is...

最后, 教学延伸设计题为“Have you ever been to Ningbo?”的书面表达, 借鉴阅读材料介绍自己的家乡。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了这些语言美, 把这些美的体验过渡到美的创造, 当别人阅读时, 同样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3. 情景的延伸

对学生而言, 学习英语最终的目的就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阅读是一种技能, 更是一种体验。阅读也是对话和交流, 并不断在交流中得到体验的深化。情景的延伸指教师设计相关主题的情景, 学生在题材广泛、语言知识丰富的阅读中, 利用所传递的信息, 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 在感知、理解、巩固的基础上, 实现跨文化交际, 激扬阅读效果。

九年级Unit 11中的“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阅读教学中, 学生理解了在各种情景中运用合适的有礼貌的问答。但光是简单地传授这些礼貌用语, 那只能是蜻蜓点水, 很难达到恰当运用的效果, 只有组织情景表演, 让学生用语言来做事,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可以进行如下的情景延伸设计: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Payattention to the correct wayto make the request.

1) You want to stay out late and ask your parenabout it.

2) You asked a friend to come for a meal at yourhouse.You want to change the time.

3) A foreign friend wants to go to ZhaobaoMountain and asks you the way.

情景延伸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语言的情境, 情景表演不仅使学生所学文化礼仪知识得以外显, 而且贴近生活, 是能实际应用于生活的语言操练。学生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积极主动, 彰显活力。

4. 情感的延伸

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 (Peter Salvoey) 和约翰·迈耶 (John Mayer) 认为, 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 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要素, 而是情感要素, 前者占20%, 后者占80%。[2]作为一名教师, 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 又要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阅读教学中, 许多阅读材料都有积极的情感主题, 情感的延伸让学生能在获取阅读的快乐之后, 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八年级下册Unit 7中的“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阅读教学, 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文明从我做起。笔者将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拍成照片, 展示给大家看:有食堂里插队买菜、浪费粮食, 校园里乱扔垃圾、踩踏草坪, 走廊边追逐打闹等等。让学生谈谈这些行为, 讨论我们该怎样让文明从我做起。把课堂中的礼仪移到学生身边的校园中来, 让学生感同身受, 促进情感的升华。

九年级Unit 1中的“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克服困难, 顽强自信;九年级Unit 7中的“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九年级Unit 8中的“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和八年级下册Unit 4中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与人为善, 参加志愿者活动, 增强社会责任感;九年级Unit 3中的“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换位思考, 感恩父母。如果教师善于挖掘, 把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资源载体, 延伸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融积极的情感教育于其中, 也不失为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

5. 思维的延伸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智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也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思维的延伸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阅读课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设计, 根据阅读教学的本身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抓住许多契机, 延伸设计许多活动, 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的创造力尽情发挥。

如九年级Unit 9中的“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篮球的发明和发展史。在阅读教学中, 根据课堂时间多少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如下思维延伸设计。

要求学生给自己或家人发明一样最需要的东西。结合第九单元的所学内容, 学生畅所欲言:“I wanto invent a pen for myself.It can write quickly.It can help me do homework.”“I want to invent a car for my father.It won’t pollute the air.It will tell him not to drive if he is tired or after drinking.”等等。这些思维延伸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Great inventions for us.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 发明适合中学生的一项运动或者一种娱乐器具。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灵感, 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小组合作, 畅所欲言, 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一组学生说要发明一个学生专用电脑 (special computer for students) 用来指导学习, 查找资料;还有一组学生说要发明智能机器人 (super robot) 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另外有一组学生发明了海绵球 (sponge ball) 运动, 比赛利用羽毛球场地或排球场地进行, 用身体任何部位击球, 使球过网, 但不能用手, 球落地算输。

小组成员阐述时条理清晰, 他们运用阅读策略mind-mapping进行思维拓展, 从发明物的适合人群、优缺点等添加支架来叙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开发。因为时间关系, 只有三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小组活动。但课堂上的热情依然存在于课后的讨论中。

三、结束语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Reading makes a full man.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又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阵地, 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次延伸机会, 让学生在教学延伸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沈珊珊.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沉浸[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3) :6-7.

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第8篇

一、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意义

当前学校的教学已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 只有形成阅读能力, 才能发展理解能力与自学能力, 才有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课内阅读, 还在于课外阅读。学校图书馆是课外阅读的场所, 合理利用图书馆有很重要的意义。

合理利用图书馆,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合理利用图书馆, 有助于丰富教师的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图书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图书馆, 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使他们学会学习;合理利用图书馆, 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中外名人关于阅读益处的名言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图书馆里有许多的文学名著, 阅读这些文学名著, 能使学生学会做人。

培根将阅读的好处概括得很精辟:“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道德使人高尚, 逻辑使人善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孩子的阅读活动开展得越早, 阅读越能同他全部精神生活能有机地发生联系, 阅读时的思维过程就越复杂, 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益处。”可以说, 一个平凡的人, 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阅读的主要场所在图书馆, 由此可见图书馆的重要性。

三、图书馆阅读的条件

学校图书馆有大量的图书, 为阅读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图书馆管理员具备专业的水平, 并具有广博的知识;教师在图书馆开设阅读课, 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喜欢到图书馆阅读, 配合图书馆工作者开展阅读活动;学校领导重视阅读, 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阅读。

四、图书馆延伸课堂教学的措施

为了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学生都能尽快适应学校的书香校园氛围, 图书馆工作者在新生入学伊始就让他们参观、认识图书馆, 使他们参与到终身受益的阳光读书活动中来。图书馆工作者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对他们开展图书阅读活动, 扩展图书馆功能, 并丰富馆藏资源, 图书不仅数量多, 而且质量好, 这样的图书才会受读者的喜爱。图书市场的开拓, 固然离不开图书的数量, 但更要靠图书的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会学习的技能,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掌握信息搜集能力, 充分把图书馆丰富的文字资源为己所用正是这一技能的体现。为此, 图书馆工作者开展“利用图书馆知识”的专题讲座, 向学生重点讲解图书分类与编目、资料搜集与整理、资料检索、工具书使用、名著和热点图书的选择与评析。图书馆工作者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小读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图书馆工作者结合教材内容, 举办佳作赏析讲座, 介绍阅读方法, 帮助深刻理解课文。在对中学生的阅读指导中, 图书馆工作者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 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辅导他们掌握各种浏览器的下载、网络搜索引擎和使用方法。图书馆工作者和教师协同教学, 优势互补, 这样既能使教师提高授课质量, 也能使图书馆工作者的信息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提高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 更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开展将有力地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这些阅读指导充分发挥了图书馆教育的职能。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平台。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日益加强, 阅读理解与阅读技巧日臻完善, 兴趣日益稳定, 并乐于思索, 但又表现出片面性, 图书馆工作者帮助他们利用图书馆来进行有效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阵地, 要引导青少年多阅读, 正确阅读, 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图书馆工作者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各种知识技能融入他们的课外阅读中, 扩大他们的知识积累, 提高他们的阅读品味。图书馆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鉴别不同的学术观点, 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个性, 使他们终身受益。

“读书节”是一种既能宣传阅读, 又能取得阅读实效的读书活动。图书馆工作者与老师合作举办校园读书节,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诸如主题宣传语征集、图书推荐、故事会、好书交换、作家见面会、知识讲座、爱心捐助书及各类比赛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读书节”开幕式或闭幕式上, 以学生喜欢的广场文化活动形式, 展示“读书节”的成果, 让更多的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 以此来倡导阅读。

五、图书馆工作者导读的方法

1. 激发兴趣法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 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 图书馆工作者应不断变换手段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故事教育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图书馆工作者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 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 使他们从故事中得到启迪, 从而感受到利用图书馆的益处。

3. 追溯扩展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知识性较强的作品。在阅读前, 图书馆工作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中提炼出一个话题, 引导学生到书海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 形成一个知识链, 从而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不断地寻找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4. 竞赛促读法

学校图书馆有大量的资料, 图书馆工作者对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能有效地推动教学工作。

5. 教授阅读方法

读书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读者能否阅读, 更取决于读者的阅读方法。因此, 图书馆工作者对学生不仅要推荐好的图书, 更要教会他们阅读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初期成果

笔者指导学生阅读, 启发学生学习, 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在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比赛中均获奖项;笔者写的《阅读的文化意蕴》在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应用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文章着重写了在图书馆里的阅读及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七、预期目标

丰富图书馆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服务;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资料, 使他们以课外阅读促进课堂教学;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八、结语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延伸刍议 第9篇

一、将英语教学向学生的思想道德延伸,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人教育成为一个社会人。 从某种程度上讲,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远比教授给学生单纯的知识更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我在上第四册Unit7 :Senses C部分时,这堂课主要讲的是 :两个同学帮助一个盲人小孩过马路,我想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好机会,通过这堂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新单词、新句型,还要锻炼学生表演故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懂得不歧视残疾人、乐于助人的道理,于是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这三点上。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朗诵新单词、新句型,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对单词、句型和故事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 再挑选四个学生上台进行角色表演,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最后,我又结合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以“不歧视残疾人,乐于助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了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做人道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将英语教学向学生的行为习惯延伸,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自我约束力的限制,对有些好的行为的认识不可能那么全面、深刻,执行得不那么自觉,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成才显得非常重要。深圳版的英语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能与实际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第六册Unit4 :Our lessons这一课,故事讲的是Koko没有课程表,几天没有带齐上课用的书以及在体育课上要穿的T恤衫和短裤。为了解决实际学生存在类似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在上课时针对学生平时不带书上课、上体育课不穿运动鞋、上美术课不带美术学具等不良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教育学生应该按课程表准备学习用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第六册的Unit3 :My day这一课,学习重点是通过询问对方几点起床、上学、吃饭等生活习惯,使学生掌握新单词、新句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们相互调查作息时间,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比较科学的作息时间流程图,让他们与自己的生活习惯相比较, 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教育他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将英语教学向学生的知识体系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语言是受人类文明的影响而形成的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语言习惯能够折射出语言使用者的思想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掌握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又要熏陶情感,扩展世界文化意识。如我们说 :请给我一颗糖。学生经常会按照我们的汉语习惯说成 :Give me a sweet, please.这就成了汉式英语。其实西方人并不喜欢这样说,而是显得更婉转一些,说成May I have a sweet, please?这就是两种语言习惯的区别,如果教师不认真引导学生加以区分,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表达上的障碍。

其次,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英国家的相关民俗文化。如在第五册Unit6 :Our fashion show这一课中,学习了五种衣服的单词sweater, dress, trousers, jeans, jacket, 我在教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基础上,突出本单元主题Fashion show,我在上课前就已经布置同学们找一些外国的或我国少数民族的服装图片,然后让同学们课堂上一起欣赏, 并说出衣服的英语单词,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新单词的印象,还使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服装特色。

再次,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词汇和句型。学习英语不是简单地传授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也决不是简单地接受灌输知识和被动地听讲、死记硬背、机械记录信息的容器。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英语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英语知识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外词汇及句型,即时的沟通和交流信息的活动。在第六册的Unit8 :At the market ,这一课的主要句型是买东西的对话 : How much are these cabbages? They are two yuan a kilo. May I have…? 在教学中我对这个对话进行补充和转换使它变得更完整, 就是加上句型Can I help you?/ What do you want?/ How many do you want? 单词each和词组one kilo of …,这样在操练中就不用完全套用课本中的句型,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组合对话内容,并在表演买东西的过程中做切合实际的信息交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一个与这个话题相关的知识体系,而教师则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并且要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总之,英语教学不是单纯英语知识学习, 要与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拓宽知识面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学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摘要: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把教师的思想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思维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目前这种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释放出来,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课堂延伸的重要性探讨 第10篇

一.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延伸的重要性

(一) 语文课堂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一个有效的补充和促进。

根据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个教学大纲, 一本教材, 课堂模式也被规范统一, 多是以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 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系统性的知识由于受到教材和课堂时间的限制, 而无法形成自由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而语文课堂的延伸, 正是由于其富有实践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为学生带来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使学生在课堂之外, 深切地体会到无处不在的语文知识, 这对于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正是这种课堂延伸, 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 使语文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让知识回归自然的教学目标。

举个例子来说, 作文, 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上, 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却未见明显的效果。然而, 课堂延伸却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的措施。当我们把作文的着眼点放在课堂延伸上时, 我们可以课内课外教学同时进行, 创办各种文学社, 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校园杂志作为阵地,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征文活动。并且,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我们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进行郊游、逛公园、登山等各项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实地情况随时进行作文题目的布置, 让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来形容所见到的事物。通过这种训练, 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常能够在校园杂志上见到学生们发表的文章。

(二) 语文课堂延伸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个学科的学习情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材和课堂时间的限制, 很容易让语文课堂变得枯燥和乏味, 使学生无法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需要通过对课堂的延伸, 使学生的学习情趣被激发出来, 消除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把被动的要我学, 变为主动的我想学, 使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 成为一个富有知识性和娱乐性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延伸,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能够使学生自觉地被吸引到语文学习中来。

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之后, 可以让学生在课下, 根据课文内容, 进行编排, 找到适当的时间, 让学生把课文用表演的形式, 表达出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 在学习完古诗之后,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让学生为课文配上插图,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久而久之, 学生听、说、演等能力得到了锻炼, 也潜移默化地养成了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娱乐。同时, 学生的共同参与,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也消除了学生心中的自卑感, 增加了自信心。

(三) 语文课堂延伸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课堂的延伸, 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首要条件。学生只有愿意通过课堂以外的时间, 去学习和发展, 才能够使自己变得聪明, 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 由于其统一的格式, 只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培养, 却忽略了每个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而课堂延伸, 却是把课堂引入生活, 把生活融入课堂的一个重要渠道。课堂延伸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 不同的生活条件, 而这种差异, 大多体现在学生平时学习的一言一行中。多样化形式的课堂延伸, 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开发, 并且不断被强化, 形成一种稳定的能力, 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为了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我们在进行课堂延伸活动时, 采用了多种的形式和内容, 比如擅长写作的, 我们成立了小记者协会;善于绘画的, 我们成立了美编小组;善于演讲的, 我们举行了辩论会和演讲会等活动。在进行课堂延伸的过程中, 我发现, 平时在课堂中表现平平的学生, 在课堂延伸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之后, 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都大大的增加了, 有的家长来学校反映, 孩子比以前开朗了, 比以前乐观了等等。语文课堂的延伸, 使每个学生所擅长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 通过语文课堂延伸, 加深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中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提出,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课堂延伸, 就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除了在课堂中进行思想教育之外, 在进行课堂延伸活动时, 我们还举办以“继续读书还是辍学赚钱”为主要内容的辩论会, 通过辩论会,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讲解和学习, 使学生从故事中, 了解我国古老而悠久的历史, 而这种形式比在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效果好的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延伸活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这个齐心协力的过程,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过程, 对课堂延伸活动进行组织和筹备的过程, 就是学生们相互合作, 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 使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行素材收集的过程, 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在课堂中体会不到的艰辛和困难, 培养了学生坚强自立的优秀品质, 这也是课堂延伸取得的最大的成功。

二.实施课堂延伸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遵循课程标准, 遵循语文教材。语文课堂延伸所提倡的是立足于教材, 而又要突破教材, 因为教材能够提供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 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然要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所有的延伸活动都应当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基础, 而不能脱离教材随意设置, 一旦脱离了教材, 课堂延伸也就失去了其支撑点, 成为了墙上的芦苇。

(二) 注重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任何一篇课文, 都有其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然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切不可逃避教学目标和对重点内容的把握, 在进行课堂延伸计划时, 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作为基准,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创新, 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则会使语文课堂失去其教学的意义, 无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 课堂延伸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 要适度。虽然语文课堂的延伸活动能够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 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 但是, 课堂延伸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个度的把握。根据课文内容, 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和扩展, 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果这种延伸活动过多, 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 在进行课堂延伸活动时, 要适量, 并且找准课堂延伸与课堂有效的连接点, 使其具有广度和深度, 与教材形成自然的统一, 这才是课堂延伸最为有效的形式。

让英语课堂成为知识延伸的窗口 第11篇

一、明确知识点,找准课外延伸的衔接口

学生吃透了教材并对教材有了深切感受和明确认识之时,就是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的最佳时机。然而,就可供延伸的材料而言,可延伸的面是极其广泛的。可供收视、收听的就有各种影视录像、磁带、广播等,还有可供延伸的阅读材料也不计其数。可以说,就教材内容中的某一点而言,可延伸的角度是呈放射性的。显然,一个明智的教师是不会能延伸的都去延伸的,贪多必杂,而收获甚微。这时,我们要冷静思考,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延伸的角度与方向。新课程理念明确要求我们向课外延伸不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有什么,而且着眼于要学生具备什么,能够怎么样,从而在某一方面从狭小走向广阔,从无知走向多识,从无能走向基本能和很能。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英语综合能力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通过信息任务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现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信息任务延伸,把课堂要做的任务布置学生课前先做准备。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课外合作学习,以便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如在教高二英语Unit 13 “The water planet”时,恰逢世界水日之际,笔者先布置合作任务:1.What are the properties of water?2.What does the earth look like?3.What ar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ocean?4.What can the ocean be compared to?5.How does the special air-conditioner——the ocean work?6.What are some examples of species in the ocean?7.Wa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each of us.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save and protect our precious water.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肯定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等各种方式查找资料,拓展和丰富话题的内容。通过信息任务的延伸,课堂交流气氛浓烈,讨论踊跃,这既有利于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了解有关水的知识,懂得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三、通过同范畴话题的延伸,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

高中英语教材话题更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适地地进行同范畴话题的延伸教学。如高一英语Unit 14“Festivals”,在学生了解外国节日Hallow-een,Day of the Dead,Easter,Ramadan,Mardi Gras,Kwanzaa等之后,可引导学生对the Spring Festival进行口头表达。先分组讨论,交流信息,再确定表达内容,可从doing some cleaning,shoppin,getting together,greeting each other with good wishes等方面谈起。此话题是每个学生较熟悉、亲身经历的,所以学生必定踊跃参与,言之有物。又如高二英语Unit 4“A garden of poems”可从English poetry延伸到Chinese ancient poetry。由于高二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古诗词,也了解了许多古诗人的作品风格,因此,学习该单元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品风格进行鉴赏比较,如John Donne和Su Dongpo在Use of surprising images方面的鉴赏比较。这样,通过同范畴话题的延伸,培养了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注意课堂与时事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以课为依托,根据课本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身边的、世界的、近期发生的事情通过图片、投影、照片展示等多种方法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外界相联系,能够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培养英语思维打下良好基础。就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大胆地用英语表达,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从教材入手,寻求文化信息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其中有些文章更是专门讲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如Body Language,American English,Australia,New Zealand, A Freedom Fighter等。教师可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

六、通过阅读材料文体的延伸,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聚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外,还可以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讲解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写作特点等后,可以引导学生模仿阅读材料写作文。如在高一英语Unit 17 “Great women”中Reading及Integrating Skills阅读材料教学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总结描写人的写作方法。如their character,something unusual about them,what difficult situation they faced,how they solved the problem,进行限时书面表达训练,写某一个,如“Deng Xiaoping”。这样通过延伸教学,学生在掌握教材原有知识的同时,也掌握某些写作技能与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内外、校内外的英语学习氛围,能使学生逐渐视英语为生活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只有将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处处感受英语,他们才能自然地融入英语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群英.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生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

[2]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出版社,2003.7.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延伸 第12篇

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教室范围内的班级课堂教学, 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而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课文和学生展开, 在实施过程中, 必然要交替反复运用各种教学原则、方法和手段。我根据教学实践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 问答法:

问答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适用于词汇教学, 及各种题材的课文教学。提问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紧密联系课文内容, 先易后难, 多易少难。让多数学生能顺利地回答问题, 让他们饱尝成功的喜悦, 以求焕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提问容易回答的问题的基础上, 要适当地提问较难的问题, 让学生开动脑筋, 以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比如在教英语基础模块Shopping这一章节中的词汇时, 针对color一词, 教师提出:“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或者“Do you like red/green/?”这样, 学生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各种颜色的单词一一列举出来, 既可以复习一些旧单词, 也可以学习新单词, 一举两得。在学习关于Job那一章节中, 出现各种不同名称的工具单词, 在教comb一词时, 则可提些“Tell me what is used to make one’s hair tidy”这类问题, 方式可以不断变换。再比如教Clothes for Work这一课时, 在针对课本内容作了一系列理解性问答后可用间接问答方式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What kind of jobwill you do after graduated?And what kind of clothes you maywear for work?”这一类设问既能引起学生的回答问题的兴趣, 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 加深对课本内容的整体理解。

2. 简介法

简单介绍课文大意或人物情况,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性或记述人物的课文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稍作准备后, 课堂上简单叙述, 教师再作补充, 也可以由教师单独叙述介绍。

3. 故事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故事题材的课文。教师可就课文进行适当的改编, 内容可增删。讲故事时, 尽量用学生以前学过的词语和句型表达。当学生听懂教师用英语讲的故事时, 他们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地吸引住。

4. 视听法

是指在教师上课前, 充分利用有关的图片, 实物或运用简笔画, 采用“视、听、说”入手的方法, 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如在教“The Earthquake”一课时, 我将事先一幅有关地震的图片挂在利用投影展现出来, 然后按照课文内容, 抓住heard, screamed, got up, tried to run out等关键词, 借助手势和表情, 用英语向学生讲述整个故事的发展经过。我发现学生听得那样认真, 那么饶有兴趣。实际上, 中职英语和中学英语一样具有直观性, 学生通过眼、耳、脑同时并用, 对输入到头脑中的各种语言信息和表达方式印象深刻, 不易忘记, 这为学生日后的语言运用做好了知识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 采用“视听法”教学时应尽量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 避开生词新句。对于一些非接触不可的关键词, 教师在讲述之前或讲述中须做适当正确处理。

5. 表演法

表演是一种艺术, 它能以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输入学生的大脑。应用这种方法导入课文,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要求我们教师巧妙地利用教材, 创造情景, 通过表演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的内容。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表演, 或两者合作进行。

二、创设环境, 增设活动课程

对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要有不同层次的激励并让他尝试各种表达形式, 以使其不断追求, 达到新的境界。

1. 外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布置

教室里可以布置大幅英语标语, 有名人名言、英语墙报、有与国际友好人士合影的组照剪辑和英文说明, 有英文报刊、杂志, 每个人都有英文名字, 有每周一条自选的English proverb;宿舍里有“文明宿舍”的英语条例, 有各人床头的小小英语角;校园里有英语活动的黑板报及橱窗报道, 也有生物园地英汉对照简介置身其中, 便自然地有了一种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

2. 增设活动课程

学校或班级定期组织学生英语文艺汇演。这些节目可以是课本中的对话练习, 如购物、问路、就医、打电话等, 也可以是故事性的课文, 如The Earthquake, Emergencies等。学生还可以由教师辅导, 自编自演节目,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兴趣,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增设报刊阅读

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 选用阅读的文章要真实而有意义, 可按照学生兴趣分小组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在组内先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对文章内容所涉及的背景、文化、人物等内容进行查询, 搜集相关信息。在随后的阅读课上, 以兴趣小组为单位, 互相交流阅读内容, 发表观点和看法。通过各种阅读, 学生们可锻炼自己搜索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除了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更新,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灵活、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教学。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 网络资源应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如:时事政治、社会百科、科技动态和校园生活等信息。教师可以上网获取为教学所用的资源, 把所需材料下载、打印出来散发给学生, 供学生阅读。也可以将好的网站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浏览, 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学习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了解其节日, 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愚人节等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百度或谷歌等网站可以查到有关西方节日的具体信息, 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自主的进行学习, 既增长了知识对西方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又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并能产生课堂教学所不能有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 由于它是从听、说、读、写、练多方面同时刺激学习者大脑神经, 能唤起学习者大脑皮层多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 多通道输入教学信息。而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所具有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增加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注意和理解, 延长知识信息在神经中枢中的保留时间,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力。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相关文章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4篇)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本月,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

1
2025-09-19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精选8篇)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第1篇2011年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

1
2025-09-19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精选9篇)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第1篇六、施工组织设计㈠文字表述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工程...

1
2025-09-19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精选7篇)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第1篇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1
2025-09-19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精选10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第1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1
2025-09-19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精选4篇)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第1篇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随着20...

1
2025-09-19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精选13篇)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第1篇初中暑假日记作文400字【作文一】一天暑假,妈妈就子啊家里河东狮吼: “扫地了,...

1
2025-09-19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精选6篇)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第1篇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