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测量范文(精选10篇)
准确测量 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06-2013年为1万多例患者进行了血压测量, 其中休克17例, 房颤患者189例, 大动脉炎患者9例。
2 体会
为了准确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前至少安静休息5min, 测量前30min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 排空膀胱。被测量者取坐位, 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 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若疑有外周血管病, 首次就诊时应测双臂血压。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人、糖尿患者及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 应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min后。不论被测者体位如何, 血压计应放在心脏水平。另外还要注意休克、房颤及大动脉炎等特殊患者的血压测量[1、2]。
2.1 休克
休克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由于休克患者血压低, 给休克患者测血压时, 水银柱下降一定要慢, 动脉搏动的声音很弱, 需要仔细听, 有时需要结合水银柱开始搏动及搏动消失的高度来判断血压。
2.2 房颤
房颤是指心房内肌纤维产生不协调的颤动, 从而丧失了有效收缩的一种心律失常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往往出现心室率快慢不等, 有时甚至出现长间歇, 因此每次测量出的血压值也可能不相同。在给房颤患者测量血压时, 应减慢放气速度, 至少测量2次血压, 取其平均值[3]。
2.3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大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 可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当病变累及上肢动脉时, 按照通常的上肢血压测量方法, 测出的血压往往比实际血压低。因此对于大动脉炎患者, 每次测量血压时应当分别测量两侧上肢血压, 把两个血压值都记录下来。
3 小结
在测量血压时首先要做好血压测量前的准备, 遇到特殊的患者, 不能使用常规的血压测量方法, 应当采用相应的特殊患者的血压测量方法[4], 否则测量的血压值会与实际血压值有差异, 无法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血压测量,经验
参考文献
[1] 赵光胜.现代高血压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18-29.
[2] 胡大一.高血压[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22-89.
[3] 朱延华.连续3次偶测血压的变异程度及影响因素[J].高血压杂志, 2006, 14:36-37.
准确测量 第2篇
2、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3、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4、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生产秩序乱,事故到处有。
5、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6、防火须不放过一点火种,防事故须勿存半点侥幸。
7、宣传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
8、出门无牵挂,先把火源查。火灾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9、工作质量人人把关,产品质量层层把关。
10、整理整顿天天做,清理清扫时时行。
11、安全要讲,事故要防,安不忘危,乐不忘忧。
12、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的管理,没有检查和计划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
13、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14、企业效益最重要,防火安全第一条。
15、安全管理完善求精,人身事故实现为零。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16、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17、机器设备,登记造册;常做维护,正确使用。
18、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19、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2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循规蹈矩;防微杜渐。
★ 准确反义词
★ 准确的反义词
★ 基本信息一定要准确
★ 胎儿亲子鉴定准确吗
★ 考前预测作文准确 材料作文重出江湖
★ 教你准确揣摩他人心理!
★ 如何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的“德”
★ 属于自己的准确位置散文
★ 验孕棒测试准确吗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论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第3篇
【关键词】 长度测量 计量 准确度 影响因素
引言
长度测量过程,因为各个特性与参数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有些接近真值,而有些则相差大些。但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这些不同程度的测量值均满足了人们长度测量的需求,并可认为所测量的结果是正确的。而为了更好的表现物体的长度物理特性,提高其长度测量准确度,这样可有效提高工程应用水平,使得实验计算更加接近理论值。知其然,而不追求知其所以然,则很难找到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因素。因此,从事长度计量核对工作的同仁们,有必要的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的总结影响长度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可为我国的长度计量工作进一步添砖加瓦,为工程的应用提供的有力的后勤保障。
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总结得知,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测量误差、计量仪器的选用、测量方法、被测对象的结构特性、以及计量定位方式、测量的环境条件等[1]。本文就这几点分别阐述其影响的特征,以及提高长度测量准确度的方法建议,供从事相类似工作的同行们一定的技术参考。
1. 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測量时,造成长度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这些误差一般属于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是不变的,有些是可以预测和修正或调整减少的。其中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误差量。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形成两刻划等高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此类误差,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长度测量的准确度[2]。
2. 计量仪器的选用与测量处理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1计量仪器的选择原则
对于计量检定或校准,在检定规程或规范中对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规格和准确度等级有明确规定。对于长度测量,计量器具的选择按以下原则:
2.1.1准确度原则。所选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测量范围,必须满足被测对象的要求。
2.1.2经济原则。在保证测量不确定度的前提下,应考虑计量器具的经济性,包括计量器具的价值及使用寿命、操作方便性、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的环境条件和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2.1.3被测对象特征。根据被测对象的大小选择合适测量范围的计量器具。根据被测件材质、形状、表面粗糙度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如对于很粗糙的表面不宜用高精度计量器具测量。对于簿壁或材质较软的被测对象,用光学法、电磁法等无测力或测力很小的方法测量。
2.1.4被测件数量。批量大的用气动量仪、电子量规等专用量具;少量或单件选用通用计量器具。
2.2计量仪器准确度等级的选择标准
选择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时,取决于计量器具在测量方法中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U的贡献。一般情况下,U≤1/3T。T为测量对象的公差值(最大允许误差)。在分析计量仪器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U的影响时,首先要看采用什么测量方法,在该方法中计量仪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所起的作用。
例如,采用100 mm 4等量块以比较法测量某一精密工件的尺寸时,如测量结果加上量块的修正量,量块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U量块/k=0.4/2.6=0.15二器=0.15μm。式中U量块是100mm 4等量块尺寸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其数值0.4μm从量块检定规程中查出);k是扩展因子(从量块证书中得到)。同样方法测量,但测量结果不加上量块修正量,量块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te/k=0.6/1=0.6μm。式中的te是1级(4等量块应符合1、2级量块的要求)量块标称长度的极限偏差(0.6μm从量块检定规程或标准中查出);k是扩展因子,其概率分布视为两点分布k=1。由此可知,即使选择相同的计量器具,采用相同的测量方法,计算处理的方法不一样,计量器具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分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一般情况下,如直接测量,测量结果加上计量器具示值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修正量的(如量块的实际尺寸),由计量器具引起的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u可引用该计量器具检定或校准证书上给出的U和k值,则u=U/k。在长度测量中大部分计量器具的示值是无法修正的(如千分尺测量工件的尺寸),由计量器具引起的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可引用该计量器具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即MPE,该值可从检定规程或标准中查到),按式u=MPE/k。对于量仪(如千分尺、千分表、工具显微镜等)一般取k=1.732(其概率分布视作均匀分布);对于单值量具(如按级使用的量块、直角尺等)一般取k=1(其概率分布视作两点分布)。
3. 被测对象特征与测量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1被测对象特性因素
长度测量的被测对象主要指在技术测量中的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及形位公差等。由于几何量的种类繁多、形状样式多种,其表现出的物理特点都相差不齐,对长度测量的影响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被测对象的结构特性、参数的定义以及标杆等加以研究和熟悉,才能有效提高长度测量准确度。
3.2测量环境条件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3.3减少环境温度产生误差的方法
3.3.1尽量在温度接近标准温度20℃时进行测量。在实际工作中,量具的检定和工件的精密测量最好在具备标准温度的计量检定室中进行。为了使被检量具和被测工件尽快地达到室内温度,将它们放在铸铁平板上。
3.3.2为使工件与量具温度相等,测量前应将工件和量具在一起放一段时间。尽量保持1小时以上。
3.3.3避免人手温度对工件和量具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误差是无法预测的,只有通过正确地使用量具和在工作中加以注意来避免和减小。例如使用和检定量具时,必须戴手套或握住绝热板[3]。
结束语
长度测量的结果,不同程度影响着被测量的有效性。而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有测量误差、计量仪器的选用、测量方法、被测对象的结构特性、以及计量定位方式、测量的环境条件等。总结影响测量准确度因素的特性,可在实际测量过程,有目的的避免以导致精力物力损失的不必要的测量失误,更好的保证了国家现阶段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刚.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05):33-34.
[2] 葛红.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避免途径[J]. 职业,2010,(30):81-82.
怎样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 第4篇
1 测量方法
1.1 目测法
即肉眼估计法, 凭经验估计, 临床工作者普遍采用, 误差大。目测法对失血量的估计明显低于实际出血量, 目测失血量往往只有实际出血量的一半。
1.2 称重法
分娩后敷料重 (湿重) -分娩前敷料重 (干重) =失血量 (血液比重为1.05g=1ml) 。
1.3 容积法
用专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用量杯测量失血量。
1.4 面积法
血湿面积按10cm×10cm=10ml, 即每1cm2为1ml计算失血量。称重法、容积法和面积法进行产后出血估算比较客观, 准确可靠, 但工作量大, 要求也高。
1.5 其他方法
除上述直接测量的方法外, 若患者已发生失血性休克, 可依靠临床症状 (心率、血压、脉压、症状、体征) 判断出血量。
1.5.1 初步估计法: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休克指数正常<0.5;0.5~1:失血约500~750ml (<总血量的20%) ;= 1:失血约1 000~1 500ml (20%~30%) ;=1.5:失血约1 800~2 000ml (30%~50%) ;>2:失血约2 500ml以上 (>50%~70%) 。
1.5.2 根据症状和体征对休克程度的估计:见表1。
1.6 根据实验室检查判断出血量
(1) 血红蛋白测量:下降1g相当于300~400ml全血; (2) 血细胞比容:下降3%~4% 相当于失血300~400ml。同时应严格测量继续失血量。
2 测量原则
孕产妇对产后出血有一定的生理性适应能力, 即于妊娠6~8周起血容量开始增加, 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 血容量约增加40%~45%, 平均约增加1 450ml, 维持此水平直到分娩;胎儿娩出后子宫血循环终止且子宫收缩, 可增加500ml血容量。上述两种因素均增强了产妇对失血的代偿功能, 所以在出血量达到血容量20%以下时, 产妇失血早期低血容量表现常不明显容易造成假象, 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识别休克前的代偿表现, 对危险的预警信号意识不到, 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病情评估和采取急救措施, 容易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因此产后出血量的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2.1 重视产后2h监测
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h之内[3]。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 重视产后2h内的观察, 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首要环节, 因此要做好监测:
2.1.1 产妇仍需留在产房2h接受监护, 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
2.1.2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
2.1.3 早期哺乳, 可刺激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出血量。
2.1.4 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炎、贫血、血液病、巨大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产妇) , 要重点观察, 同时注意保持静脉通道, 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必要时, 要有专人专门负责测量出血量,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有条件者可给予心电监护直到病情稳定。
2.2 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产后阴道出血的测量方法较多, 单纯应用一种测量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实际失血量。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联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失血量的估计和测量。阴道分娩且已发生失血性休克者置聚血盆于产妇臀下联合称重法再结合临床症状评估失血量。
3 警惕可能存在的隐性出血
来势汹涌的出血固然危险, 但隐性出血潜在的危险性更大, 易被忽视的情况有:阴道持续少量失血、子宫不完全破裂出血、腹膜外血肿等。病情判断的准确性依赖于严密的动态临床观察, 临床工作者一定要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产后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健康和生命, 出血量必须认真评估。及时准确的测量失血量有助于及时诊断和制定抢救方案, 是降低产后出血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测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208.
[2]ACOG Practice Bulletin.Postpartum hemorrhage (J) .ObstetGynecol, 2006, 108:1039-1047.
准确测量 第5篇
【关键词】矿山测量;措施分析
0.引言
矿山测量因具有一定的的特殊性和多学科交叉性。矿山测量工作者担负着矿山地面和地下三维空间的测量、定位与制图,矿体几何,储量管理及开采监督,开采沉陷观测及开采损害防护等任务。加强矿山测量工作,是确保矿山开采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值得我们深入地予以探讨和分析。
1.矿山测量工作的基础方法与工作内容
1.1设置测点
1.1.1导线点的设置
①永久点。
保存的时间比较长,应设置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稳定碹顶上或者巷道顶、底板岩石内,每隔300~500米设立一组永久点,每组不得少于三个。顶板点标志的铁心,最好接上一段铜头;用水泥浇灌的永久点,应至少在施测前一夜设好,以便凝固。
②临时点。
保存的时间较短,应设置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采用木楔加上测钉或者用水玻璃和水泥将点粘在顶板上。此外,井下的导线点必须统一编号,并在点附近做明显的标记。
1.1.2 高程点的设置
井下高程点,可以布设在巷道的顶板、底板、两帮、固定设备的基础等之上,方便并便于长期保存。自井底车场的高程基点起,应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其间距以30~80m为宜。永久导线点也可以作为高程点使用。同样,高程点也要统一编号,并在点附近做明显的标记。
1.2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①搜集资料,如原有的已知点、数据、图纸资料等资料,并检查核对。
②在井上准备仪器设备和分好工,到井下工作地点便各司其职,迅速展开工作。
1.3测点观测
1.3.1前视测量员
选点恰当、标记点号、统一编号;监督前方车辆及人员动静;照好标记;做好前视点工作;必须等待仪器搬至前视点后方可离开。
1.3.2后视测量员
找准点号;注意后方来往车辆及人员;做好后视工作;携带仪器箱。
1.3.3观测人员观测
找准点号,安置仪器,按照规程规范规定的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读数要清楚,量仪器高。
1.3.4记录员
协助观测者安放仪器、迁站;记录复述读数;及时计算观测成果;决定是否移站;画草图。
1.4内业工作
1.4.1室内计算之前,要重新检查观测记录数据
检查是否结果超限、记错、算错等,检查时,检查数据的每一个数字,检查起算点坐标和高程、起算边的方位角,准确无误后方可计算和签字,否则重新检查核对甚至重测。
1.4.2导线测量
计算导边长的各项改正数和平均边长、角度闭合差及其分配、各导线边的象限角和方位角、坐标增量、坐标增量闭合差及其分配、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导线点的展绘。
1.4.3高程测量
计算高程闭合差并进行平差、高程点的高程。
2.提升矿山测量工作准确度的有效措施分析
矿山测量工作的环节较多,它主要包括工作之前的准备、现场测量、记录、计算、绘图以及现场标定,这些环节互相衔接,需要密切配合,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造成最终成果的错误,因此要提高矿山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做好所有环节的相应工作。
2.1测量工作前认真检查并校正仪器工具
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特别是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必须对所仪器、工具进行检验和校正。如果不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校正,一但仪器处于非正常状态测量结果就难以保证了。例如:井下测量中常用的全站仪,如采用点下对中,则要求对点器底座必须水平,因此,在测量工作开始前对其做好检核十分必要。
2.2对测点要进行认真检查和核对
在矿山井下,受矿山压力的影响,测点移动的机率较高。因此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对受地压影响的控制点,在利用前进行检查测量是十分必要的。在井下更应严格执行《规程》的有关规定,即在延长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新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和边长按相应的测角精度进行检查,如果不符合要求,应继续向后检查,直到符合后,方可由此向前延长导线。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测量人员却忽视了对测量控制点的检查测量,没有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有的还从测点表面上看,认为不会发生移动,便盲目使用。还由于井下巷道浮喷比较多,造成点标记不明,在不确定的点位的情况下造成误用测量点,这种现象在测量工作都不同程度出现过。
2.3加强测量内业的相关工作
2.3.1对原始记录要进行认真检查和复算
在观测工作结束后,内业应当及时进行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的所有计算正确与否,观测成果能否满足各项限差的要求,在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满足相关要求后,才能进行计算。
2.3.2要认真地进行复测复算
这一点十分重要,绘图人员在根据计算成果进行绘图时,必须以“对算簿”的成果为依据,而且还规定“对算簿”必须经過测量负责人签字才能使用,这就有效地杜绝了根据错误资料进行绘图而使图纸出现错误的问题。如果核对计算结果时只核对最后的结果,而对中间的可利用结果没有认真地逐项核对,这样就难以发现由于笔误而出现的中间结果错误,此类错误结果一但使用,必然会造成测量工作的失误。
2.3.3必须充分重视矿山测量图的及时填绘
矿山测量图是指挥生产的重要工具,对矿图的绘制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要求矿图在内容上要能全面反映井上下生产建设状况,在绘制精度上应满足《规程》的有关要求,在时间上要及时地反映生产动态。
要求矿图的填绘要及时,以正确及时地反映采掘工程的动态,在矿区内有小煤窑或者有和本矿矿界相临的矿井开采的情况下,还应及时对小煤窑的采掘情况进行填图,因为小煤窑开采造成的积水或瓦斯积聚对矿井生产的安全威胁极大,特别是在矿区内有的小煤窑开发历史久远,已无法进行测绘,这时便应认真进行调查,防止与矿井采掘发生误透,造成事故,要定期将相临矿井的矿界附近的巷道填绘到图纸上以防越界。
2.3.4必须加强施工标定时的测量工作
在施工标定过程中,涉及到设计图纸的审查,资料和测点的使用,现场测量、计算和标定,以及检查测量等环节。如果有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标定工作出现错误。为了减少和杜绝标定工作失误的发生,应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技术把关。
①认真审查设计图纸,对于几何关系要求严格的设计图,应进行导线设计和计算,检查标定几何要素的正确性,发现问题应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后才能进行标定。
②对标定工作要认真检查核对,在矿山测量中,标定工作不外乎根据导线点确定巷道开切、边坡的位置和根据巷道设计方向和坡度标定巷道中腰线,为确保这项工作的正确性,一般均要求进行两次,或一人标定另一人检查;在标定“指向角”时,还要求标定中线方向后,重新测量“指向角”,以核对所标定巷道中线方向的正确性。
3.结束语
对于整个矿山生产建设而言,矿山测量工作犹如人的眼睛一样,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在矿山开采中的作用与责任都是非常大的。只有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对相关的因素给予正确的分析与测量,才能为矿井生产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基本保证。 [科]
【参考文献】
[1]蔡诚,王龙昌,张文涛.简析如何提高矿山测量工作的准确性[J].山东煤炭科技,2011(4).
准确的血压,要对双臂都进行测量 第6篇
如果您医生在为你测量血压时只测量一只手臂,那么你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左右上肢之间血压的读数如果超过10个毫米汞柱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
麻省总医院和弗明汉心脏研究心脏病专家和哈佛医学院副教授克里斯托弗·奥唐奈博士说:“请你的初级保健医生测量出你双臂的基础血压读数。这些结果可能会对你的心血管疾病提供相关的风险信息。”
他和他的同事对近3,400位年龄在40岁以上没有心脏疾病迹象的人进行了研究。两臂之间收缩压 (测量血压时的第一个读数) 相差平均约为5毫米汞柱。大约10%的研究对象的这个差异在10毫米汞柱以上。13年后两臂之间血压相差超过10毫米汞柱的人比那些两臂之间血压差异小于10毫米汞柱的人心脏病发作、中风或相关的风险约增加38%。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支持两上肢血压差异的这种早期表现。
两上肢之间血压读数的微小差别是正常的。但如果读数差距过大可能提示在供应上肢血液的动脉中存在斑块堵塞导致血压降低。这些斑块是外周动脉疾病 (胆固醇斑块在体内可堵塞除心脏之外任何地方的血管) 的信号。当外周动脉疾病存在时,心脏和大脑中动脉堵塞的机会大大增加,提高了心脏病或中风发作的几率。
如何提高煤矿测量工作准确性探析 第7篇
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首先测量人员必须树立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对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好这项工作。确保为设计部门提供测量数据的合理化和准确性。测量工作必须根据煤矿设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图纸, 在施测前应对设计资料、图纸进行全面熟悉, 核对, 并根据设计要求和《煤矿测量规程》相关规定及现场实地情况来制定测量方案。
1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加强测量人员定期培训工作
1.1当前, 煤炭工作日新月异, 煤矿已逐步实现标准化、现代化、而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 测量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 煤矿要有计划组织测量人员参加定期或不定期新仪器使用方法学习, 新技术的知识更新培训学习, 以此不断提高测量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
1.2不断更新。淘汰已经落后且不能保证精度的测量设备, 要不断引进先进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设备: (一) 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二) 提高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保证测量工作正常进行。
2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加强外业测量工作
2.1测量人员要进行外业测量工作前, 一定要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工具进行认真检验、校正和维修, 保证测量过程中仪器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使得测量过程更加的高效、顺利。按有关规定测量仪器必须定期送有资质的部门进行仪器检验和维修。在目前使用电子经纬仪以及全站仪等仪器在煤矿测量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的条件下, 对高精度测量仪器定期送有资质专业部门进行检验更为重要。但对实际工作中, 企业不重视对所使用的仪器状况不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校正, 使仪器在非正常状态下工作, 这就难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当有些仪器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 就会降低数据的准确性, 从而为煤矿的生产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我们在测量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仪器的检查校正工作, 保证不让仪器带病上岗, 确保煤矿测量成果准确性和安全性。
2.2测量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对测点位置选择, 尽量选择顶或 (底) 板坚硬或稳定, 无淋水、前后通视、边长适当、便于观测和使用的地方, 如果是点下对中的点, 打设钉时尽量与水平成45°角, 这样拴线时能缩小线绳左右前后移动偏差, 保证对中精度有利于测角精度的提高,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矿区的环境情况比较复杂, 其勘测的结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各种影响产生的噪音, 影响各种数据传递, 导致记录听错、误记及笔误) , 因而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一是要工作人员在测量之前一定对该矿区进很实地勘察, 并用随身工作记录本记好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以备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进行核对纠正, 二是需要及时进行复测或闭合测量, 通过多次的测量得出的结果更准确。
2.3测量在延长导线时首先要对上次测的最后一个水平角及起算边进行测角量边检查, 检查条件与已知条件必须符合《煤矿测量规程》中的相关规定的精度要求时方可继续延长导线。否则, 必须退后继续检查, 直至检查到角与边均符合精度要求的位置处开始往前延长导线,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冲击地压和采动沉陷及岩石松动导致测点发生位移应响测量准确性。
3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加强测量内业计算工作
3.1测量人员应及时对测量的实际观测野帐记录进行计算、检查、复算, 严格按照《煤矿测量规程》第25条规定, 进行整理计算导线成果背面画有草图及资料, 再由专门负责复算人员进行独立副本导线成果计算完成后, 通知正本负责人二人进行对算符合标准后双方签字生效, 此时的导线成果才能保证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 方可提供给设计部门用来设计及填绘图纸用于指导安全生产。
3.2对于原始野帐记录有不能满足超限要求的帐, 不得擅自更改, 必须及时去现场重新按《规程》规定进行测量, 查出问题原因后再进行正常相关程序运算, 检查、复算直至双方签字方能用于指导安全生产, 切记原始野帐记录不能为了达标好看进行转抄、涂改, 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严重的安全隐患。
4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要充分重视矿山测量图的基本要求
4.1要求矿图绘制内容齐全, 主要按《煤矿测量图例》新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绘图, 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矿图的内容不齐全, 不能全面反映生产状况, 特别还应指出的是有些绘图人员很少下过井, 不能深入了解生产情况, 只在图面的美观上下功夫, 一些工作检查也往往不注重图纸内容的检查, 而注重表面, 这些都是影响图纸内容不齐全的原因。
4.2要求矿图绘制的准确性, 主要包括矿图绘制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的要求, 同时要求矿图要正确地表示井下巷道、峒室、回采工作面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及井上下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建立了碎部测量记录, 及时把各个迎头的躲避所、绞车窝、水窝以及车场开宽等特征记录下来, 及时上图, 如果绘图不准将直接影响沿空掘巷的安全。严重会造成重大恶性事故。
4.3要求矿图的填绘要及时, 便于正确及时地反映采掘工程的动态, 在矿区内如有小煤窑或者有和本矿矿界相临的矿井开采的情况下, 还应及时定期对小煤窑的采掘情况进行填图, 防止小煤窑开采造成的积水或瓦斯积聚对矿井生产的安全威胁极大, 同时防止越界, 特别是在矿区内有的小煤窑开发历史久远, 已无法进行测绘, 这时更应认真进行走访知情者协助调查填图, 防止矿井采掘发生误透, 造成事故。
5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对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提高测量准确性的相关方式, 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需要测量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和高度的专业能力, 使用不断更新的先进仪器才能实现, 煤矿企业也一定要重视测量工作, 这样才能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煤炭需求量仍在大幅度的增加, 煤矿的生产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 而煤矿测量工作是煤矿设计、基本建设及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基础工作, 它与煤矿的设计及安全生产全过程都紧密相关, 由煤矿测量工作产生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 因此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对于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介绍了提高煤矿测量工作准确性的相关方式, 旨在为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测量工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杨绍梧.浅谈矿山测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经营管理者, 2013 (12) .
[2]杨志刚.矿井测量中测量精度控制与优化[J].科技与企业, 2013 (4) .
影响接地电阻测量准确度因素分析 第8篇
关键词:接地电阻,防雷检测,影响因素
接地装置是维护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可有效降低设备的接地电阻, 使被保护设备在流经短路电流或雷电流时仍能保持较低的电位, 防止反击过电压击穿设备或导致设备误动作, 还可以有效改善地面电位分布梯度, 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保证人员的安全。
接地电阻值是确定接地装置的有效性以及判断接地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参数。检测接地电阻的方法有很多, 常用的有两点法、三点法、三极法、四极法、大电流法和变频法等。其中三极法是GB/T21431-2008中推荐使用的方法[1], 具有操作简便、精度较高等优点, 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但是, 在现场检测过程中, 经常受限于场地条件、土壤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接地电阻值较真实值发生偏差。下面以4102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为例, 就影响接地电阻测量准确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图中G为接地极, P为电压极, C为电流极)
1 现场布点因素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合理布点是决定接地电阻检测准确度的首要原因。GB/T 21431-2008中要求三极 (G、P、C) 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且垂直于地网[1]。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一方面, 受限于场地条件, 例如, 地表敷设了沥青层、水泥层、花砖等, 导致无法按照直线法布线;另一方面, 检测人员在布线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无法准确判定电压极补偿点位置, 造成检测结果存在人为误差。
冯志伟[2]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时电压极补偿点的位置, 得出了补偿点的位置轨迹, 如图2中虚线所示。在该轨迹上任意选取5点进行测试, 所测数据与直线法所测数据基本一致, 证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值测量误差, 且具有布点灵活, 便于操作等优点。
2 土壤环境因素
2.1 水平方向土壤特性变化的影响
在检测工作中, 经常看到接地网周围的土壤结构和成分并不一样, 含水量也不尽相同, 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土壤在各水平方向上的导电能力的不一致, 也使得等电位线在水平面上的发生畸变, 这样一来, 按图2中的方法确定的电位极P并不准确。如图3所示, 该地网北面为建筑垃圾, 西面为山地, 南面为粘土, 东面为公路。若对现场情况不进行分析, 电压极和电流极分布在不同土壤条件的区域, 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数值差异。针对该地网, 应选择南侧土壤分布均匀的粘土区进行布点, 才能较真实反映出地网的实际接地电阻。所以对于周边土壤环境复杂的区域, 防雷检测时必须要多次测量、综合分析,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2.2 垂直方向土壤特性变化的影响
垂直方向土壤的变化大部分情况下无法了解, 但是这种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有在周围取土而后回填的情况。回填时一般都是将建筑垃圾回填, 这些回填的建筑废弃物和土壤的导电特性必定存在差异, 而且回填土存在较多空隙, 密实度和土壤也差别很大。由于时间短, 回填土的含水率也不高, 使得检测结果往往失去真实性。因此检测时应尽可能找有原生土的区域打接地极, 回填土不厚的区域可以除去表面回填浮土再打入接地极, 这样的测试结果才更接近真实情况。
2.3 土壤电阻率过大
在检测工作中, 经常遇到指示灯不亮, 或者接地电阻突然增大的情况, 这是由于电流极所在土壤环境电阻率过大导致的异常。可通过在电流极处浇水或者重新布点的方法解决。
3 干扰因素
3.1 地下金属管网的影响
对于地下铺设有金属管线的检测对象, 在测试接地电阻时, 有时会受到较大影响[3], 导致显示结果为0.0Ω或很小的数值。这是因为当接地极与电压极所在直线与地下有金属管道恰好重合时, 两点电位基本相同, 即电位差很小, 根据公式R=U/I, 可知测试结果趋近于零。为了尽可能地减小地下金属管网的影响, 检测时, 应首先了解接地极与金属管道的布局图, 应尽量远离地下管网分布区, 实在无法避开时, 则应尽可能的使接地极、电压极、电流极三点连成的直线垂直于金属管道的走向。
3.2 地电压和电磁场的影响
3.2.1 地电压的影响。
在检测过程中, 有时仪表指针摇摆不定, 说明仪表受到较强的地电压的影响。有可能是因为采用共用接地, 设备绝缘不好或短路, 引起接地装置对地产生地电压。也有可能是附近的变压器产生漏电, 使周围电场发生畸变, 产生地电位分布不均。此时, 应用4102型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定地电压, 当地电位大于10V时, 则无法检测接地电阻。遇到这种情况, 应当断电检测, 有断接卡的地方需断开检测, 避免地电压的影响。原则上, 指针摆动幅度较大时不允许检测, 应尽量消除或降低地电压的干扰, 待指针平稳后读数。若受限于实际情况, 干扰源无法消除时, 应在指针摆动幅度较小时读数, 且以指针摆到最大时的读数为准。
3.2.2 空间磁场的影响。
当检测现场附近有大功率发射基站、通信站塔、天线等存在时, 周围存在着一定的电磁场, 会对仪表和测试线形成干扰, 为了尽量降低和减少电磁干扰, 此时应尽量远离强磁场的地方, 如不可避免, 应相对缩短检测线, 减小测量误差。
3.3 接地极的互相干扰
由于接地电阻测试仪是通过金属接地极发射和接收电流来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所以两接地极之间及接地极与接地体之间距离太近时将产生相互干扰, 使阻值显著增大。因此, 在测量时, 接地极之间应至少保持5m距离, 减少误差。
4 仪表因素
4.1 使用环境的影响
仪器本身由于设计和工艺的原因, 对环境的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4102型接地测试仪的工作温度范围在0~40℃之间, 湿度在80%以下。温、湿度超出工作环境要求时, 检测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 当仪器电池电量不足时, 仪器会显示电量不足, 检测时同样应该注意, 否则将影响检测结果。
4.2 接触不良的影响
接地电阻测试仪接线连接处, 由于经常弯曲使用, 容易折断, 而由于保护套的存在, 又很难发现, 造成时断时通或电阻较大的现象;另外, 由于检测棒及鳄鱼夹使用时间长, 有氧化锈蚀现象, 也可造成接触不良;第三, 如果被测接地极氧化严重, 去锈不好, 则也会影响测量读数。
总之, 检测接地电阻时应按操作规程进行, 检测仪器要经常维护, 定时检定, 开展期间核查和实验室比对工作。在检测过程中, 要注意以上干扰因素的影响, 遇到数据异常时, 进行合理的排查, 最大限度保证检测数据客观准确。
参考文献
[1]GB/T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S].[1]GB/T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S].
[2]冯志伟, 马金福.电位降法测量接地电阻时电压极补偿点位置分析[J].电气应用, 2009, 28 (8) :18-19.[2]冯志伟, 马金福.电位降法测量接地电阻时电压极补偿点位置分析[J].电气应用, 2009, 28 (8) :18-19.
准确测量 第9篇
当前我国火电装机已超过5.5亿kw占总容量77%以上。风量测量准确与否涉及锅炉的燃烧效率,CO、NOx的排放。而随着机组的增大,风管口径已达5~6米以上,直管段长度又十分短,往往不足1D,流速分布十分复杂,采用单台流量仪表已难以准确测量风量,必须面对现场选用不同功能的设备,有的放矢地分别解决各种难题,才有可能准确测量火电的气体流量,促进节能减排。
前言
形势严峻
温室效应、节能减排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课题。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宣布到2020年,将在2005年基础上,将单位GDP产值降耗40~45%。要达到这个减排指标,将面临很大的困难与压力。虽然我国近年已将节能减排放在国策中的重中之重,竭尽全力,加大了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中小火电厂供电耗煤为380~500g/kw;大型电厂为320~354 g/kw,如全部达到国外先进水平299g/kw(日本),可节约1亿吨煤,减排SO2 180万吨,CO2 2.2亿吨,火电的技改应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之一。
“十一、五”火电节能减排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停产值小、能耗大的中小企业,仅火电就关停了5000多万kw机组,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今后的重点还是应用科学发展观,采取节能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准确测量风量,提高锅炉热效率
近些年,我国火电的节能减排重点是除尘、脱硫,尚未对提高风量测量准确度以增加锅炉热效率引起足够的重视。锅炉的燃烧,是碳与氧的化学反应,应有一个恰当的燃料/空气比,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个化学反应。空气(氧)不足,燃烧不完全;空气过多则造成锅炉热效率降低。长期以来,为避免供氧不足引起熄火,往往采取过氧运行,过氧量常达2~3%,导致10~15%的空气被无谓的加热、输运、排放,造成锅炉热效率不高。前三年我国电厂平均净效率仅34.43%,而国际先进水平已达40%以上。
据相关资料估算2,如风量准确度为8~10%,锅炉热效率仅为70~74%,如采取多项措施,将风量测量准确度提高至2~3%,则可将锅炉热效率提高至80~84%,我国火电装机达5.5亿kw,如普遍采用新技术提高风量测量准确度,将有力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大的意义。
火电风量检测的特点与其检测仪表
火电风量的特点
管径可达5~6米以上,多为矩形管,且组合复杂(图1a,华北某火电厂二次风管道),直管段长度放短,往往不足1D,流速分布复杂(图1b),且随负荷不断变化,不可能存在固定不变的平均流速点。
管内存在漩涡,其大小及位置随流量不断变化。
为减小压力损失(管道压损与流速大小按几何级数增长),管内流速多低至5~10m/s,在常温下,空气的总静压差仅-15~60Pa(约1.5~6mm水柱)。
气体中常含有粉尘,采取常用的差压仪表易于堵塞。
由于流量分布复杂,如提高准确度多采用速度面积法,测取几十点流速推算流量,每一点流速的大小、流体物性、加权个数均不相同,计算复杂。
已使用过的检测仪表
测单点基于取样原理,通过测管道中某一特定点(圆中心或0.242R)流速来推算流量.如:插入式涡轮、涡街、双文丘里、热式等,其前提是前直管段长度应达到30~50D(D管内径)。
由于火电厂直管段长度极短,且存在变化无常的漩涡,不可有位置固定不变的平均流速点,甚至不存在输出值随流量变化的规律,且不说流量准确度,即或用于工控系统也是不合适的。
不少厂家曾宣称其流量计曾在风洞中进行了标定,准确度可达到±1%,这仅是流速准确度,流量准确度由于管道的影响,即使直管段较长也只可能达到±3%。
当前仍有不少电厂采用热式流量计测风量,它的优点是可测很低的流速且不会阻塞,但它只能测干燥的气体,温度不能太高,且当存在漩涡时,还可能给出虚假信号,只是这个信号究竟反映什么,那就说不清了,但可肯定不是真实的流速。
从上所述,由于火电厂流速分布过于复杂,这类测单点的插入式流量计已完全不适用于火电厂的风量测量。
测线上多点
通过测管道中某一直线(圆管为直径,矩形管为高或宽)上多点流速来推算流量,安装仍为插入式的流量仪表,于上述测单点流量相比,准确度将有所提高,且具有安装简便、工作稳定、压损小等优点,以均速管(即Bar类)为典型。但其前提也需要有不少于20D的前直管道长度,管内流速分布的等速线近似于同心圆才有可能获得必要的准确度。
均速管用于各项工程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根据技术的发展、应用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更新,检测杆的截面形状、取压方式历经了圆形、菱型Ⅰ型、菱型型Ⅱ(组合式)、菱型Ⅱ(一体式)、弹头型(威力巴)、T型(Annubar485)等多种型式。当前在冶金、钢铁、市政、化工、建材等行业应用较多的是菱形Ⅱ一体式(Itabar、Deltabar)及弹头型的Verabar。
而对于火电厂测风量来说,如仅采用均速管(不配合采取其他措施)已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华北某电厂笔者曾见用三支均速管测矩形管道中的二次风(图1a),管道横截面仅0.9*1.1m,由于管道中存在漩涡,其大小及位置还随风量不断变化,因而在30~50%风量范围内,出现了当风量增大时均速管的输出差压反而减小的现象。说明在火电厂测风量,即使管道不大,由于流速分布复杂,插入多支均速管也不可能正确反映流量值,而且输出差压在某一流量范围还呈现反常现象,用于工控系统也是不合适的。
满管流量计
曾用过机翼式、文丘里管等流量计测火电厂的风量,由于火电厂管径已大至5~6米,这些流量计体积都过于庞大,其本身的长度也需要一定长度,且不说制造、运输、安装的困难,火电厂已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这些“庞然大物”了。
大管道气体流量测量系统
从上所述,由于火电厂进风管径极大,直管段长度又很短,流速分布十分复杂,且存在漩涡。几十年以来所采用的单台流量计已无法准确测量,制约了锅炉燃烧效率的提高及节能减排的实施。
当无法改变工程现场条件时,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现场条件,以达到准确测量风量的目的。
基于这一理念,采取了以下措施组成了大管道气体流量测量系统。
整流器
必要性火电厂风管流速分布十分复杂,可增加流速测量点准确进行描述,但如果存在漩涡,且其大小及位置将随风门的开度,流量大小不断变化,不清除漩涡就无法正确测量流量。当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整流器(图2)。
结构这种整流器不同于ISOTC30几十年以来所推荐的整流器,而采用近百年来成功应用于风洞设备中的蜂窝状整流器。其特点是:流通面积/管道截面比值较大,以减小压力损失。
多点流速计(图3)
原理根据皮托管测速原理,通过测流体总静压之差推算流速,测点位置及数量按相关规范组成矩阵,充分反映管道中流速分布。
流速计截面采用圆管,当管径大于1米,空气流速大于2m/s时,雷诺数已超过106,采用圆截面管道已不存在“阻力危机”问题,而且还易于制造、降低成本。
总压孔总压孔加工了一个凹形槽,当气流偏斜±20%时,仍可准确测量差压。
静压孔根据菲克亥尔摩方法,圆管在迎向流向±30%处压力分布(图4),为理想静压孔的位置,因而流速系数等于1,可以避免压力分布带来的误差,但在相同流速下,输出差压将比均速管小50%。
微差压变送器
低量程长期以来制约插入式流量计应用于火电厂风量测量的因素之一是输出差压太小,据了解国外已推出一种超低差压变送器,最低量程可为0~13Pa。
自动归零一般的变送器都有零点漂移问题,如果量程很低又存在零点漂移,将造成很大的误差,这种差压变送器具有自动归零功能,以确保测量准确度。
自动及吹扫装置
火电厂的进风、二次风都难免含有粉尘,通过测差压来推算流量的仪表难免堵塞,长期制约了这类仪表(如均速管)在火电厂的应用。为解决粉尘的堵塞,不少厂家采用了吹扫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流量计长期可靠的工作。该装置可根据现场的需要设定吹扫的间隔时间(每小时、数小时或一天吹扫一次),而每次吹扫持续的时间也可在30~120秒范围内设定,吹扫时将自动关闭测量阀门,保证不影响测量数据,整个过程设定后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流量计算机
火电厂的进风管道已达5~6米满管流量计已难以采用,由于直管段十分短,流速分布及其复杂,必需采用插入式多点流速计。根据速度面积法在一个截面上测几十点流速,才可能充分反映管道中的流速分布,以确保流量测量的准确度,应当考虑以下因素:每一个测点因流速不同差压值会有差异;温度、压力不等必须进行补偿;因测点位置不同加权系数不相同(见ISO3966)等,计算十分复杂。所以必需采用流量计算机。
效果与应用
效果
精确测量流量可达到风量与燃煤的最佳比值,减少风机功耗,提高锅炉热效率。
插入式多点流速计的永久压损仅为满管流量计的十几分之一,且安装、维修简便。
风量大小处于最佳状态,使煤粉得以充分燃烧,减少CO的排放。
维持燃烧火焰的最佳位置,避免火焰贴近炉壁,提高锅炉的寿命。
实现低碳燃烧,避免采用过于昂贵的SGR脱硝工艺,降低成本。
实现空气量随锅炉负荷进行调整,确保有效燃烧。
应用
大管道气体流量测量系统在国外已应用了十余年,据称在美国火电已占有90%以上的市场。我国采用该技术仅数年,如:广东汕尾电厂2600MW机组;福建湄洲湾电厂2*396MW机组;辽源电厂2*300MW机组;绥中电厂2*1000MW机组;国产技术也有成功的案例,如广东阳西电厂2600MW机组。
大管道气体流量仪表的检验
为了确保仪表的测量准确度,出厂前都应在试验室进行校验,流量试验室在流体工况、流动的稳定性、测试仪表的精确度、流场--等都应具有理想的条件,其中流场的相似是重要条件之一。否则,所标定的流量系数传递就失去了意义,目前在国内曾用以下方法(或装置)用于校验流量仪表:
在风洞中校验
风洞是研究、测定物体与大气产生相对运动时物体受力状况的设备。在其试验段截面上应是流速大小一致、方向相同的直均流。它虽是研究航空、航天的高科技试验设备,但并不可能成为理想的流量校验装置。因为工业现场无法产生直均流,流场不一致校验就没有意义。厂家可以用它校验流速计,但流速计并非流量计。
在流量试验室中检验
这些流量试验室都在较长的直管段长度,具有充分发展紊流流场。各种流仪表规范也要求在现场安装时,必须具有较长的直管径长度(大于30D)。这样,试验室校验的流量系数才有意义。有人曾将均速管在风洞中标定后,又在充分发展紊流中进行标定,由于流场的不同,流量系数相差10%。说明流量系数与流场密切相关。
现场校验
由于工程中管径日益增大,而又无法保证必要的直管径长度,上述二种方法已不太适用于大管道气体流量仪表的校验。电厂的风量校验尤为突出,较为现实的方法是进行现场校验。
小结
要正视,适应现实
由于火电风量测量的特殊性(管径极大、长度很短、流速分布复杂、含有粉尘等)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单台仪表目前已不可能准确测量。因此,只能采取各项措施组成系统,有的放矢、逐一解决难题,才有可能准确地测量火电的风量,促进节能减排。
在我国已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大管道风量测量系统,已部分或完整地应用于我国火电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福建湄州湾电厂、华能汕头电厂、大唐辽源电厂、国能绥中电厂等。
现场校验是发展趋势
准确测量 第10篇
微弱信号的测量方法一直是人们在探讨和关注的焦点,微弱信号不仅表现为其幅值极其微弱,更表现在其可能被各种噪声信号严重淹没。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求必须对这些微弱信号进行精确的捕捉和测量,这就要求测量人员在测量过程中,正确地选择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剔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各种影响因素减到最小。本文着重讨论了微弱信号测量过程中,各种潜在的误差来源以及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降低这些误差源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1 影响微弱信号测量的因素
1.1 电子测量系统内部的噪声
电子测量系统内部的噪声是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所有电导体中呈现的热噪声,其中包括电阻的热噪声,PN结的散弹噪声及由两种导体的接触点电导的随机涨落引起的接触噪声,即1/f噪声。它是电子测量系统内部固有的,既不能精确地预见,也不能完全消除,在各种测试系统中,固有噪声的大小决定了系统的分辨率和可检测的最小信号幅度。
1.2 外部干扰噪声
外部干扰噪声源产生的噪声,经过一定的途径耦合到信号检测电路,从而形成对检测系统的干扰。常见的噪声源有:(1)工频电力线干扰噪声;(2)电器设备的噪声;(3)射频噪声;(4)地电位差噪声;此外还有雷电、天体噪声及机械起源的噪声等。这些干扰噪声经过工频电源耦合、电场耦合、磁场耦合、电磁辐射耦合等途径耦合到测量电路,形成测量误差。
1.3 测试引线引起的误差
在测量小于100μV的交流电压时,由于这些测量对于外在噪声源特别敏感,因而会导致测量误差。暴露在外的测试引线可视为天线,整个测量路径,包括电源线其实可视为一个环形天线,它会接收各种无线电广播和无线电通信的射频信号。整个回路中的环路电流会使测量电路输入端串接的任何阻抗,产生误差电压。
2 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2.1 选择合适的测试环境
2.1.1 一般说来,生活区比工业区干扰小,乡村比城市小,山区比平原小,晚上比白天小。微弱信号的测量地点应该远离通讯、广播、雷达等发射天线,远离高压输电线、变压器、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开关电源、数字电路系统、电焊机、电机换向器及其它火花放电系统等。
2.1.2 除远离干扰区外,另一种方法就是进屏蔽室进行微弱信号测量,要求进入屏蔽室的电源线经过特殊设计的电源滤波器,与外部电源线隔离,净化来自电源线的干扰。
2.1.3 白天干扰大,晚上好多电器设备都停止运行了,干扰就大大地减小了。
2.1.4 测试仪器合理布局:合理布局测试系统内各单元仪器的相对位置和电缆走线等。使接收器和干扰源远离,输出与输入部分妥善分隔,高电平电缆及脉冲引线与低电平电缆分别敷设。
2.2 良好的屏蔽和正确的接地系统
屏蔽可以用来控制电场或磁场从空间的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传播,是克服电场耦合干扰、磁场耦合干扰以及电磁辐射干扰的最有效手段。屏蔽的目的是利用导电材料或高导磁率材料来减少磁场、电场或电磁场的强度。
接地是电子设备工作所必需的技术措施,仪器接地有以下三个主要目的:一是将仪器接地可以防止在仪器设备上由于电荷积累,电压上升而造成人身不安全,或引起火花放电;二是将仪器设备、机壳及导线屏蔽层等接地,给高频干扰电压形成低电阻通路,以防止其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三是使信号电压有一个基准电位。恰当的接地方式可以为干扰信号提供低公共阻抗通路,从而抑制干扰信号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
2.3 测试线的选择
对低频测量,使用屏蔽的双绞线;对高频测量,使用带屏蔽层的同轴电缆。屏蔽的双绞线对低频干扰提供了很好的屏蔽。当把双绞线和屏蔽体同时使用时,屏蔽体不作为信号回路导线的一部分,减小了噪声和干扰对信号的影响,因此说,屏蔽的双绞线对低频干扰提供了很好的屏蔽。
2.4 增加滤波器,提高信噪比
利用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把滤波器的通频带设置的能够覆盖有用信号的频谱。这样,滤波器不会使有用信号衰减或使有用信号衰减很少。而噪声的频带一般较宽,当通过滤波器时,通带之外的噪声功率受到大幅度衰减,从而使信噪比得以提高。根据信号和噪声的不同特性,常用的抑制噪声的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能有效地抑制高频噪声,常用于有用信号缓慢变化的场合;对于信号为固定频率f0的正弦信号,利用带通滤波器能有效地抑制通带f0±△f之外各种频率的噪声。带通滤波器的带宽2△f越小,Q值越高,滤波效果越好。
2.5 噪声的剔除
大部分外来的噪声,都和输入信号本身无关,测量电压
其中,VIN为被测信号的最后测量值,VX为仪器测量值。
实例分析:
在用UPL音频分析仪测量2010外差分析仪的输出信号时,先将UPL输入端短路,测出其噪声值,然后再测2010外差分析仪的输出,由式(1)可计算出实际值。用2010外差分析仪校准相关噪声发生器时,因2010底噪声过大,也采用实测信号值减去底噪声解决问题的。
3 结束语
微弱信号的测量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首先必须有高输入阻抗、高灵敏度及高信噪比的测试仪器,仪器带有不同带宽的跟踪滤波器,配有与仪器阻抗匹配的测试电缆等设备。合理选择测试环境、测试仪器摆放位置和测试线的接地点,设法排除人体感应,必要时采取屏蔽措施,只有硬件和软件很好的配合才能收到满意的结果。
摘要:由于微弱信号极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它们进行精确的测量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和复杂。本文分析了影响微弱信号检测的主要因素,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提高微弱信号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关键词:微弱信号,噪声,干扰,接地,屏蔽
参考文献
[1]唐鸿宾.微弱信号检测技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高晋占.微弱信号检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