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最美乡村寻访记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最美乡村寻访记(精选4篇)

最美乡村寻访记 第1篇

坚守源自对教育的责任与爱

早晨的永昌县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 霞光洒满校园, 凉风习习, 校园里的树木、小草吐露绿意, 白墙灰瓦的教室整齐地矗立在小路的两旁, 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 打破了乡村清晨的宁静, 校园散发着一片勃勃生机。

毛著祥在这个校园里已经度过了他20多年的执教生涯, 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他带领着乡亲们和师生们一点一点的栽种经营起来的, 无不渗透着他的努力与汗水。

谁也想不到以前的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能变成现在的模样。红山窑乡地处永昌县西北端和山丹县的交界处, 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 这里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 乡里各小学的硬件条件很差。以前永胜小学的教学条件更是排在全乡的末尾:教室总共是五六幢瓦房, 外墙上的砖全都因年久失修已斑驳脱落;校园内的十几棵白杨树, 翘着光秃秃的枯枝, 没有一点生机;操场上没有像样的体育设备, 地几乎全部是坑坑洼洼, 没有一块完整的;校园里的小路上长满了杂草, 到处滚着碎石, 用“荒凉”一词来形容此情此景一点也不为过。

刚调来这里任教时, 毛著祥被眼前的景象刺痛了心。这一刻, 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尽管这里“漏洞百出”, 但真的不用担心, 每个漏洞都会找到一个补洞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就是这个“补洞”的人。他说:“育人首先要有个像样的环境, 虽然这里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 但我想尽最大可能让学校的环境变好, 慢慢营造出一种人文气息’。”

想法很好, 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诸多困难。首先, 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不超过100人, 政府划拨的教育经费并不多, 要改善办学条件谈何容易?其次, 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的村民, 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城里的学校, 而其他一些村民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打工, 他们对于学校的要求并不高, 只希望孩子有个念书的地方就行。

面对很现实的困境, 毛著祥并没有气馁也没有就此放弃。他意识到, 如果学校的办学环境再得不到改善, 生源会继续流失, 教学质量还会进一步下滑, 他必须把这个担子担起来!他把自己的担忧和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沟通, 大家都很支持他的想法。于是, 在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下, 毛著祥协调村委会领导召集了全体家长召开了红山窑乡永胜村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他对家长们说:“种庄稼首先要让土地肥沃起来, 才能让种子生根发芽, 没有好的土壤, 就不能孕育出茁壮的禾苗。学校也是这样, 良好的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大道理, 简单的几句话就打动了朴实的村民, 大家自愿出工出料, 帮助学校美化校园。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苦改进, 学校告别了脏、乱、差, 有了很大的变化:杂草拔掉了, 碎石铲掉了, 残破的教室墙壁补上了, 老师们脸上的笑容舒展了, 孩子们的笑声也爽朗了, 校园一下子变得干净整齐漂亮了很多。

改善了校园环境, 学校还面临着别的问题。自永胜小学建校以来, 全校师生一直饮用的是水窖水, 水质较差, 长期饮用水窖水给师生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为此, 毛著祥下定决心要让这个问题在自己手上终结。在学校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他自己挤出3000多元, 找人打了一口水井, 师生用水问题算是暂时得到了缓解。可是, 好景不长, 由于当地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很大, 冬春两季水井干枯, 用水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决心已下的毛著祥不甘心, 他铁了心要解决学校的生活用水问题。2008年, 他想方设法通过和村上领导多次协调, 并上门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几经波折筹集了2万多元, 花了20多天时间, 从1公里以外的村子里引来了自来水, 彻底解决了永胜小学的饮水难问题。

到了冬天, 毛著祥又开始犯难了。红山窑乡的冬季漫长又寒冷。永胜小学原来的炉子老化、散热效果差, 最冷的时候, 教室地上洒的水都能结成冰, 老师们冻得站不住, 不少学生手上都长了冻疮。毛著祥看在眼里, 急在心上。为了让大家暖和地过冬, 他找到了当地的一个采暖供销商, 软磨硬泡地说服了对方免费给学校赠送了13套大铁炉子。这位校长的真心真情不仅让教室和宿舍暖和了, 也让全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心里热乎了。

奋斗是为了山村孩子美好的明天

学校的环境改善了, 教学质量也不能落后, 毛著祥说, 他想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身为一校之长, 同时又是一名小学教师, 就算学校还剩下一个学生, 我也要让这个学生能得到保质保量的教育!”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 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 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逐年改变, 许多家庭条件好的村民都将自己的子女转进了城里的学校, 导致了永胜小学的生源逐年下降, 优质生源严重流失, 再加上学校师资力量的缺乏, 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 很多家长对永胜小学的教育失去了信心。此外, 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将孩子留在家里让老人照看, 学生中有80%的是留守儿童, 很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长期的亲情缺失使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及生活学习上的问题, 这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该怎么办呢?毛著祥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发动起了全校所有的老师进行家访, 进行入户调查。在了解了学校留守儿童和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及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后, 毛著祥又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指定一名老师帮扶几名学生, 要求老师要从学习上对他们进行跟进辅导, 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 还让家里吃不上饭的孩子, 免费到教师灶上吃饭, 费用就从他自己的工资中扣除。

三年级的学生张平 (化名) , 家庭十分困难。他的母亲去世了, 父亲又患有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他只能依靠祖父母抚养。长期的营养缺乏使他发育不良:比同龄人瘦小, 头发也黄黄的。毛著祥对这个学生格外爱护, 每次发了工资, 他总是给小平买文具、书籍, 还给他买营养品。张平的祖父母每次提起孙子的学校就说:“毛校长那是一个好人啊!”

解决了孩子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就该回到改变学校教学质量这个最主要的问题上了。他说:“我想在学校老师们的一起努力下, 逐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尽可能地留住每一个当地的孩子!”

面对学校的低质量教学, 毛著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首先,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他告诉老师们, 教书育人不是培养“书呆子”, 而应该是激活学生的生命力和能动力, 要想法设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 在教学上, 他严格要求老师, 督促老师们努力钻研教学, 告诫老师们“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 而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学校目前的教育质量状况。再次, 他要求老师们要利用一切机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要求老师经常关心爱护学生, 要经常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情绪变化, 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干, 慢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永胜村小学的陈会文老师回忆说, 他对毛校长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毛校长说他要的是葫芦。”葫芦即成绩。毛著祥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守与认真, 让村民及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为此感动, 并受到感染。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是:他淳朴善良、无私奉献, 让一个破旧的小学美丽起来, 让一个个留守儿童找到了家的温暖, 他用坚强和奉献为师生们撑起了一方晴空, 他用大爱守住了偏远农村孩子的教育梦!

有关写景的作文:寻访最美溪流 第2篇

清晨,竹林中的鸟叫声和溪流的哗哗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听到小伙伴已在外面叫喊,我迫不及待的洗完冲出房门。哇,好清凉的早晨,我深吸一口气,好清香的空气啊!吃完早饭我走出门外,山庄笼罩在轻飘飘的雾中,不远处一条溪流从山上弯弯曲曲奔腾而下,小伙伴在在溪边叫我了,我兴奋的飞奔过去。

突然眼前出现一个大潭,潭中的水感觉是蓝色的,潭底的沙石清楚可见,远处还有一个瀑布,石崖壁上写着红色的“金潭”两个大字,一个竹筏浮在水面上,水雾在半空中轻轻地飘舞着,这么美丽的地方,怪不得那么多城市中的人们不怕路途遥远也要来这里度假。

最美乡村寻访记 第3篇

不惜“老本”建诊所, 他为的是方便村民

滔滔射阳河, 九曲十八弯。

远离县城, 位于射阳县西北角, 与滨海、阜宁两县交界的射阳河拐弯处的四明镇, 由于地势低洼, 历史上十年九涝, 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成了全县唯一的省级贫困镇。

1959年12月, 李云轩就出生在四明镇紧邻射阳河岸的李尖村。在缺吃少穿的年月, 穷人家的孩子别无出路, 只能靠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李云轩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在校学习异常刻苦, 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进入镇高中后, 针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 学校特地开设一个40人的“红医班”, 本就喜欢学医的李云轩如愿被择优入选。1978毕业回村后, 成绩优异的他名正言顺地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后又通过考试转为乡村医生, 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0年, 李云轩所在村与相邻跃东村合并成立新的李尖村。面对地域、人口翻番, 原有的3间地处犄角旯旮、破旧不堪的老卫生室已无法使用, 村民们有个小病小痛的只能舍近求远到十多里外的镇上去看病, 有些村民嫌路远、图省钱, 干脆硬挨着, 结果“小病拖成大毛病”, 村民对此议论纷纷, 希望村里尽快建一个新的诊所。然而, 镇村财力有限,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时难以凑出这笔“支出”, 担任卫生室负责人的李云轩心急如焚。一方面, 作为四明人他深知镇村的“家底”和难度;另一方面,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 他更能体会到及时解除乡亲病痛折磨的重要。为此, 多少个夜晚他辗转难眠, 最终作出由他自筹资金新建诊所的决定。

“人家工作是为了挣钱养家, 你却不顾两个孩子读书上学急需用钱, 竟然想把家中积攒多年的‘老本’拿出来为集体建房……”妻子的埋怨和不解, 没有动摇李云轩的决心, 他在苦口婆心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后, 又找到镇、村领导提出了自己的这一想法。这既不费镇村财力, 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支持。接着就是选地址、办手续、开工建设。自家积蓄不丰, 李云轩又出面向朋友借了几万元。经过3个月的操办, 先后投资18万元, 在村中心位置新建起一幢高标准、高质量、拥有6个房间, 建筑面积达160平方米的标准化的村卫生室, 从此村民看病就医终于有了宽敞、整洁的场所和必要的医疗设备。李尖村卫生室一下变成全镇设施完备的最规范、最漂亮的卫生室。

“冷凳”之人能扳回, 他靠的是过硬医书

“李医生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哟!”一位刚从注射室出来的老奶奶听到有人在了解李医生的情况, 便随即插上话来, 激动地介绍开了。

这位老人叫吴长芳, 今年65岁, 是李尖村4组村民。她29岁那年因患严重的肺脓肿在县城住了多天医院非但未见好转, 而且还出现窒息咯血状况, 被劝回准备后事。李云轩得知后主动上门了解病情, 劝其家人不要放弃。他一天几趟上门服务, 对症用药,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终将已躺在客厅芦席 (射阳农村有将弥留之际的病人放在客厅地下芦席上等待咽气这一习俗) 21天的吴长芳从死神手上夺了回来。30多年过去了, 吴长芳从没忘记她的救命恩人是李云轩。

“李医生的医术, 不服不行。年初我父亲都已穿上寿衣、上了‘冷凳’, 硬被他给扳了回来。”病房内, 因颈椎不适, 伏在床上, 身上扎满银针的李青华老汉抬起头夸赞道。

李老汉的父亲已91岁高龄, 年初因肺心病发作, 在外住院治疗1个多月未轻反重, 老人为能活着回到家里, 坚持要求出院, 家人无奈只得将奄奄一息的老人接回家里, 为他穿戴齐整、摆上“冷凳”, 一切按寿终正寝时的习俗来安排程序了。李云轩闻讯赶到老汉家里, 几经把脉, 提出让他再用药试试。也正是从那天起, 李云轩一天几趟上门, 有时夜里老人出现异常, 他家一个电话, 李云轩随即赶到。令其家人及邻居惊奇的是, 持续用药之后, 老人咳喘塞痰状况逐渐好转, 嚷嚷要吃饭了。就这样经过前后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 老人不仅起死回生, 还能慢慢离床下地走动, 至今生活已能自理, 有时还主动要求帮助家人做点家务呢!

“如果不是信奉李医生的医术和服务, 我也不会骑车十多里路隔村带着孩子到这儿来看病。”一旁戴着眼镜的年轻妇女告诉众人, 她是维新村6组人, 叫吉珍珍, 村里乡邻们都愿意到这儿找李医生看病。

“何止维新村人过来, 李尖周围的开明、华云、建华、建东等村的群众都喜欢到这儿看病, 就连射阳河北岸的滨海、阜宁外县还常有病人慕名过来求医问诊呢。”村民郭霞玉显得十分自豪地插着话。

一个并非科班出身的乡村医生, 李云轩何以能拥有如此令人感佩的传奇医术?据与他同事多年的陆玉花、尹学欧两位医生介绍, 临床丰富、医技过硬的李云轩从不固步自封, 平时不但挤出时间参加多个医学函授班, 刻苦向书本求教、索取, 先后获得乡镇助理医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而且还抓住各种机会参加市、县医疗业务培训, 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的医技水平。像中医针灸、理疗推拿等就是他在外进修掌握的, 回来运用后很受患者欢迎。

屡获“全票”被当选, 他赢的是众人敬重

“人不能一头钻进钱眼里, 做任何事情都要对得起乡亲,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李云轩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 他从不贪图便宜从药贩手中进药, 诊所里所用的每一瓶水、每一片药都坚持从正规渠道进入, 也正是他的药“正”, 从而才会出现药到病轻、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

诊治中, 李云轩总是耐心地倾听病人的陈述, 细致地诊查每一例病人, 有钱没钱一样看病。同时, 注重中西药结合, 谨慎合理用药, 坚决不开大处方, 力求村民一般常见病、慢性病不出村, 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病痛和费用, 从而也减少了国家对新农合补偿支出。

近十年来, 李云轩坚持自己为全村的56个五保户、低保户交纳合作医疗筹资, 对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所有特困户家庭实行免费治疗, 对年老体弱不能到村卫生室就诊的, 主动登门服务。他每年还要组织村里450多位65岁以上老人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全面体检, 且每次他都自掏腰包为每位老人备置一份早点, 让空腹老人检查后吃饱回家。

37年间, 李云轩也曾有过多次离村进镇进城工作的机会, 但他舍不得离开李尖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 离不开朝夕相处的李尖父老乡亲, 尤其是不忍离开李尖那一双双期待他解除病痛的患者的眼神。翻开李云轩为全村1323户、3412人建立的健康档案, 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家族病史、健康状况等内容, 详尽完善, 一目了然。认真对照这几册村民健康档案, 医生就能准确判断, 未病先防, 小病早治, 减少村民的发病率。

37年间, 面对每年近万人次的接诊量, 属于李云轩自己的时间屈指可数。村民们谁人不知, 平时只要一个电话, 无论是冰天雪地的清晨, 还是烈日炎炎的中午, 那怕就是风雨交加的深夜, 李云轩都会毫不迟疑地赶赴患者家中就诊、巡诊。乡间小路高低不平, 一旦下雨更是泥泞不堪, 车走泥塞、人走路滑, 李云轩自己也记不清曾多少次滑倒在路上, 摔下过沟里, 碰破擦伤是经常事, 有时摔重了疼得爬不起来, 但一想到病人在等着他, 便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支撑着他起来坚持摸索到患者家中, 令多少患者及家人为之动容。

37年的坚守, 37年的付出, 李云轩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乡村医疗事业。诚然, 这些年来上级组织和业务部门没有忘记李云轩, 他所负责的李尖村卫生室连续18年受到县、镇卫生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个人不仅多次被县镇党组织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村医生”, 最近又被确定为2015年度“最美射阳人”候选人, 而且从2002年开始, 他还连续三届全票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并先后全票被党员和村民推选为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委员。

最美乡村寻访记 第4篇

过去的六渡河村一直是以板栗种植的单一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靠天吃饭,一旦收成不好或者是价格下降,村民的生活便是举步维艰。

王富坤书记自从担任六渡河村干部以来,一直致力于村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起着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民俗旅游方面,王富坤书记在全村最早发展民俗接待,以实际行动引领全村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目前民俗旅游已经发展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2007年六渡河村被怀柔区旅游局评为“京郊板栗第一村”,结合板栗文化的挖掘,王富坤书记首先提出了发展六渡河的糖炒栗子。村里购进了20余口炒锅,对来村游客达到随时供应。由于六渡河村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成熟的制作工艺,所炒板栗味美香甜,让食者赞不绝口,所有游客每来必买,还有一些单位来此预定。一些农户凭借在板栗市场、村口卖糖炒栗子实现了致富。

2008年栗花沟建设横跨六渡河村,让全村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为了使村里的环境建设更加优美,王富坤书记争取资金,在六渡河村怀沙河段建设了湿地公园。公园拥有动植物100多种,近于原始的滩涂、沼泽、镜湖和宁静的村庄、漫山的栗树、星罗棋布的农田形成了湿地公园独特的景致。漫步于河岸两侧的亲水平台,登临鸟类栖息岛,仿佛人在画中游,令人心旷神怡。除此之外,王书记还多次组织人力对全村的环境进行治理。正是在王富坤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全村人的不懈努力,2009最美乡村评选花落六渡河。

王富坤书记首先看到了这个环境优势:致富,只靠卖农产品是行不通的。于是王富坤书记通过多方面的争取,决定在村里大规模发展民俗户,至今村里民俗接待户有70余户,可以同时提供600人住宿,1000人就餐。除了自然资源优势外,饮食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又是吸引游客的一大建设重点。2008年王富坤书记集合村里的能工巧匠研究板栗菜肴,推出板栗宴,CCTV10和北京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多次报道,收到良好效果。继板栗宴的推出之后,2009年为了进一步丰富村里的餐饮品牌,经过外出参观考察,王富坤书记又带领全村民俗户推出了铁锅鱼,前来品尝的游客络绎不绝。2009年国庆长假8天,单算六渡河村市级民俗户(20户)就接待游客6000多人,收入30多万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来六渡河村游览观光的游客达15000多人。

相关文章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4篇)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本月,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

1
2025-09-19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精选8篇)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第1篇2011年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

1
2025-09-19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精选9篇)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第1篇六、施工组织设计㈠文字表述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工程...

1
2025-09-19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精选7篇)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第1篇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1
2025-09-19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精选10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第1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1
2025-09-19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精选4篇)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第1篇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随着20...

1
2025-09-19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精选13篇)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第1篇初中暑假日记作文400字【作文一】一天暑假,妈妈就子啊家里河东狮吼: “扫地了,...

1
2025-09-19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精选6篇)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第1篇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