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理门诊范文(精选9篇)
专科护理门诊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宁波市3家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就诊患者共319例。入选标准:自愿接受调查;具备正常思维判断能力;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由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教育者共同参与设计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随访表。患者第一次就诊时填写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就诊时间、本次就诊原因、存在护理问题、教育内容、要求行为改变内容及实施措施、下次复诊时间;第二次或以后就诊填写内容增加前次行为改变履行情况、家人参与程度、患者自评行为改变的影响及促进因素、目前病情概况 (血压、体重、血糖水平) 。随机将2012年8—10月就诊患者编为A组, 2013年1—3月就诊患者编为B组, 两组患者不重复, 均在首诊3个月后确认行为改变程度。A组延期复诊或失访患者不采用任何回访形式;对B组首诊后未按时复诊患者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远程指导, 按首诊后一周、半月、1个月、2个月、3个月的频次进行, 随访内容增加未按时复诊原因及电话随访对其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评价。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自愿接受调查的319例患者中, 男153例, 女166例, 平均年龄56.4岁, 初次就诊109例, 复诊210例, 除7例1型糖尿病外, 其余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新确诊47例, 病史1~5年102例, 6~10年97例, 10年以上73例;文化程度:大学52例, 中学139例, 小学65例, 文盲63例;居住地:城市188例, 乡镇98例, 农村33例;居住情况:与子女或老伴同居268例, 独居51例;糖尿病教育经历:有216例, 无103例;经济情况 (月收入) :1 000元以下46例, 1 000~2 000元106例, 2 001~3 000元94例, 3 000元以上73例。
2.2 患者自评坚持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
调查对象中, 有22.26%的人因为觉得麻烦、不习惯而放弃, 28.53%的人因效果不明显而放弃, 20.06%的人因对治疗没有信心而放弃, 29.15%的人受条件或环境限制而放弃。91.22%的人认为促使行为改变并长期坚持的方法是有人共同参与, 68.24%的人希望获得及时督促与指导。
2.3 电话回访
对失访患者以电话回访形式进行远程指导, 对其行为改变有明显促进作用 (见表1) 。
2.4 家人参与
家人共同参与可明显促进患者行为改变 (见表2) 。
3 讨论
(1) 授权患者及家属, 强调自主参与, 实现护理服务向家庭的延伸。生活方式、态度和信念、支持系统是影响患者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3]。表2显示, 家人共同参与可明显促进患者行为改变。因此,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收集患者资料时, 除了年龄、疾病概况、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外, 还要注重患者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治疗信心、家庭支持系统等信息的收集, 尤其注意收集将来可能会阻碍或促进患者行为改变的因素, 应把共同居住的家人也列为宣教对象。宣教时以授权理论指导为主, 意在激发患者自我健康照顾的动机, 扩大其做出自由选择的机会[4], 使患者在做出影响他们健康的决定和行动时能获得更好的控制权。教育者积极鼓励患者参与讨论及表达意愿, 协助患者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得支持, 从而提高其应对能力, 最后制订符合自己意愿的目标和计划。使教育成为个体找到问题根源, 并自觉付诸行动的过程[5], 有助于患者具备自尊、良好自我效能及对生活控制感的一种良好精神状态。在设定行为改变措施时, 以患者为中心, 让患者参与,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使措施更有操作空间;让家属参与, 使家属成为患者行为改变的动力。
(2) 门诊访谈要有动机性, 强化同伴支持。动机性访谈 (MI) 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方式, 着眼于改变患者的动机, 以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6]。在荷兰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 应用MI进行患者教育, 大大提高了患者行为改变的依从性[7]。来自丹麦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 MI对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态度有非常积极的影响[8]。教育仅仅是在患者行为认知阶段有效, 而对患者来说是否有效改变行为并得以长期坚持是看接下来漫长的行为矫正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患者要知道正确行为, 并以此对照自己的以往行为, 找出错误之处并加以修正;当遇到困难或障碍时, 应有及时获得支持并提供有效解决办法的渠道, 这样患者才会愿意改变, 并乐于找出更多问题以求解答, 最终使健康的行为方式得以巩固、维持。美国家庭医生学会基金会的同伴支持研究认为, 同伴可以成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所需支持的重要来源。一个家庭或同一社区内背景类似的人, 方便相互分享经验心得, 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患病经历, 值得信赖, 所以能够共同复习和加强基本的自我管理, 而且因为在同一社区, 彼此有时间和机会交流, 有利于相互帮助督促, 尤其对于独居的糖尿病患者来讲, 寻找同伴支持非常重要。
(3) 形成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 使专业化教育得到长期的有效延续。在本次调查中, 仅19.12%的患者就诊时有家属陪同, 这些患者家属同时也接受了糖尿病教育。与患者合住的54位家属中, 有31位家属听从专科护士建议参与患者的行为改变后, 54.84%的患者能完全遵照医嘱进行行为改变, 45.16%的患者部分行为改变。由此可见, 家人支持与参与是患者行为改变的重要动力。而表1表明, 对失访患者以电话回访形式进行远程指导, 对患者的行为改变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所以外部支持对患者行为改变十分重要, 而且回访时, 调查者可以明显感受到患者想要表达的那种超出预期的满意感。调查中, 有13例因为理解偏差、误解或行动不便, 不能经常去医院, 加上社会上非专业人士的讲座或报道, 最终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因此, 有必要让糖尿病教育社区化, 组建医院社区糖尿病教育团队。一方面缓解综合性医院诊疗的压力;另一方面医院在社区开展培训活动, 不但可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带动社区糖尿病教育, 而且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指导, 方便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4) 乡镇、农村糖尿病教育亟待加强。在本次调查中, 来自乡镇、农村的糖尿病患者共131例, 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其中文盲47例, 小学44例;有62.60%的患者无糖尿病教育经历;本次护理就诊原因是医院医生要求、导医引导或跟随其他糖尿病患者而至。该131例患者均未按时复诊。按研究要求, 56例A组患者失访3个月期间未采用任何形式的回访;对75例B组患者则进行3个月的远程指导, 其中9例因无通讯设施, 由家属协助。3个月后患者行为改变情况:A组:13例部分行为改变, 43例未改变;B组:48例部分行为改变, 37例未改变。究其原因, 一方面, 乡镇、农村的糖尿病患者因其文化程度较低, 导致理解能力较差, 再加上目前糖尿病教育仍甚少在乡镇、农村开展, 使渴求接受相关教育的乡镇、农村患者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化的糖尿病教育;另一方面, 目前糖尿病科普手册虽品种较多, 制作精美且内容齐全, 但并不适合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或记忆力差的患者。本研究中有52.03%的患者表示看不懂科普手册或理解有误。因此, 为不同受众编制适合的糖尿病科普手册, 如何在乡镇、农村积极开展有效的糖尿病教育活动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患者行为改变状况及影响因素, 并提出对策。方法 将319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对A组延期复诊或失访患者不采用任何回访形式, 对B组首诊后未按时复诊患者则采用电话随访进行远程指导, 观察家人参与程度对患者行为改变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患者自评坚持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有觉得麻烦, 不习惯, 效果不明显对治疗没有信心, 条件或环境限制。91.22%的患者认为促使行为改变并长期坚持的方法是有人共同参与, 68.24%的患者希望获得及时督促与指导。对失访患者以电话回访的形式进行远程指导对其行为改变有明显促进作用;家人共同参与可明显促进患者行为改变。结论 授权患者及家属, 强调自主参与, 实现护理服务向家庭的延伸;门诊访谈要有动机性, 强化同伴支持;形成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 使专业化教育得到长期的有效延续。以上方式可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
关键词:糖尿病,门诊患者,行为改变
参考文献
[1]王宏.重视糖尿病教育在治疗中的作用[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 11 (2) :63.
[2]Rena R, James E, Michael G, et al.Behavioral science research in diabetes lifestyle cte related to obesity, eating behavior, andphysical activity[J].Diabete Care, 2001, 24 (1) :117-223.
[3]蔡晓凤, 陆云凤, 沈峰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饮食治疗[J].护理与康复, 2008, 7 (6) :416-418.
[4]Catherine F, Robert M.Anderson, empowerment:From philoso-phy to practice[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1995 (26) :139-144.
[5]叶会玲.授权理论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 2010 (1) :97-99.
[6]Miller W.Rollnick S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preparing people for change[M].New York:Guitford Press, 2002.
[7]Neat D J, Carey K B.Developing discrepancy within self-regulation thecry:use of personalized normative feedback and personal strivings withheavy-drinking colege students[J].Addict Behav, 2004, 29 (2) :281-297.
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第2篇
一、专科门诊由已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的医疗技术人员(含临床医学院校在本院工作的相当职称人员的临床医师)担任。
二、凡参加专科门诊者,应着装整齐,佩戴工号牌,并准时开诊。
三、专科门诊挂号费参照普通门诊标准,不另行收取专家门诊费。在诊疗时需两名以上专家会诊不另行挂号,专家会诊后,可再挂普通门诊观察治疗。
四、专科门诊由质控部主任负责排班,并将排班表送至门诊办公室,由门诊办公室统一安排,并将专科门诊的有关信息公示在门诊显示屏上。预检服务台负责分诊发放专科号,每半天工作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5人次。
五、专科医师看门诊时间,一般不得随意变动,如因故不能按时应诊,必须提前I天通知门诊办公室调班或停止挂号。
五、专科医师接诊要做到优质服务,对患者认真负责,检查耐心细致,不得敷衍马虎,病历记录应符合要求。普通门诊的危重和急性疑难病症需专家会诊时,不需另行挂号,慢性病经门诊检查后需看专科门诊者,可嘱患者下次门诊时挂专科号就诊。
六、门诊办公室要做好专科门诊的管理工作,认真考勤,考核,按规定门诊工作量挂号,不得超挂。
七、专科医师除完成定量门诊外,要对低年资医师工作进行指导,以提高普通门诊的医疗技术水平。
专科护理门诊 第3篇
1 方法
1.1 门诊人员
我院产科共有4个产科病区, 1个临产室, 1个产科门诊, 临产室共分5个小组, 设5个小组长。诊所人员从产科门诊、临产室、产科病区中选拔有10年以上助产经验、掌握熟练的助产技术、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及丰富的产科理论知识人员参加, 分别由1名产科门诊的助产士, 5名临产室助产士小组长作为助产士专科门诊人员, 产科门诊的助产士全面负责诊所质量管理。
1.2 专科门诊内容
1.2.1 产前护理
①在产科门诊开设“助产士诊所”的专科护理门诊。每天由1名临产室助产士组长和产科门诊的助产士共同门诊, 将专科护理内容以书面形式发给初诊病人。凡参加“助产士诊所”孕妇一次性挂号后, 发放“爱心妈妈”贺卡, 作为享受下次服务的凭证。②诊所的助产士对已参加“助产士诊所”的孕妇提供常规产前检查, 进行产前及孕期指导, 包括孕期营养及母乳喂养指导、提供各种咨询服务、解答各种检查目的、讲解分娩过程、介绍无痛分娩方式 (如椎管内镇痛、氧化亚氮镇痛、水中镇痛) 等, 并在产前1个月带领孕妇熟悉临产室环境;每周日下午与准爸爸面对面咨询、交流。
1.2.2 产时护理
凡挂号参加“助产士诊所”的孕妇进入临产室后, 凭“爱心妈妈”贺卡, 由在班的临产室助产士小组长负责全程陪伴、导乐分娩, 承担接生。如剖宫产者由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负责手术, 临产室助产士小组长负责新生儿的护理。
2 实施效果
2007年1月—2007年12月共有480例孕妇参加“助产士诊所”专科护理服务, 占我院分娩人数的10%, 占产检人数的15%;其中已分娩人数为180例次, 满意率100%;无一例纠纷及医疗缺陷发生。“助产士诊所”专科护理服务受到孕产妇及家属的广泛欢迎。
3 体会
3.1 “助产士诊所”的服务是专科护理发展的成效 目前专科护理成为护理发展的美好途径, 前景宽广。产科是一个重要的专科, 不但要有专科的理论体系, 更要有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要求, 如何更好发挥助产士的专科技术和专业理论, “助产士诊所”为广大产科护理人员提供了发挥自己专科特长的场所。所有服务内容都是产科专科护理范畴, 并都是孕产妇十分关注的问题, 具有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才能担任并完成好上述服务, 从而来满足不同孕妇的需求。
3.2 “助产士诊所”的服务是产科无缝隙服务的完善 以往我院为了满足孕妇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无缝隙服务, 如全程结对、导乐分娩等, 通过实践, 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 了解到无缝隙服务确实是孕产妇的需求。但这些服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客观的、且较难解决的问题, 如人员的连续性, 生产不是8 h的服务, 全程结对往往超过助产士的工作时间, 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对助产士的身心均可造成影响。我院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 选拔产科门诊、临产室、产科病区的优秀助产士以条线的形式组成小组并在门诊开设“助产士诊所”, 所有产前、产时、产后服务都有小组人员完成, 孕产妇在任何时间内生产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 实践证明这种产科无缝隙服务具有可操作性。
3.3 “助产士诊所”的服务是提高围产期管理质量的重要方法, 目前受分配制度的制约, 一方面是孕妇的服务要求和产科的质量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是医务人员的人员紧张, 产科又关系到母子二条生命, 面对围产期管理质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剖宫产率的上升, 巨大儿发生率的上升, 产妇忧郁症等[4], 作为助产士, 如何在目前形势下发挥自己的作用, “助产士诊所”为提高围产期质量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3.4 前景与展望 “助产士诊所”服务才刚刚起步, 要使服务更系统化, 更规范化, 确保病人的满意率。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注重其内涵质量的提高。①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服务, 在产前努力宣传自然分娩的优点, 积极履行“剖宫产不是分娩的方法, 只是解决难产的途径”的宗旨, 从孕期开始灌输自然分娩的知识, 使孕产妇理性地选择分娩方式, 尽最大努力的降低无指证剖宫产率。②通过孕期营养指导, 均衡饮食, 控制体重, 监测胎儿, 从而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③通过心理咨询, 发放忧郁量表调查, 筛查孕产妇忧郁症病人, 开设专科的心理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慧光.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3 (3) :54.
[2]杨春芳.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3) :373.
[3]齐秀英, 王楠.巨大儿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 (10) :1162.
关于开设宫颈专科门诊的申请 第4篇
尊敬的院领导:
宫颈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近十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每年新增病例约25000人,宫颈癌是完全可预防、可控制的肿瘤,HPV感染是罪魁祸首,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差异,目前我市宫颈疾病同时存在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的问题。目前TCT、阴道镜、LEEP刀在各中小医院已基本普及,而TCT、阴道镜、LEEP刀术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大量的宫颈癌患者因得不到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而延误有效时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增加了医疗负担。宫颈专科治疗中心将整合宫颈疾病的普查、预防、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吴江市宫颈疾病普查、诊断、治疗、科普宣传的中坚力量,成为规范化治疗和诊治技术的推广中心,提高全市宫颈疾病的诊疗水平。
我院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一流的技术水平和优良的设备条件;广泛开展TCT,拥有国际先进的HPV检测仪、电子阴道镜、LEEP刀等设备。应用“细胞学、阴道镜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三阶梯诊断步骤,为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现列为“宫颈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一.HPV的检测 HPV的检测方法很多,现今以杂交捕获技术(HC2)最佳,其检测的敏感性为88%-100%,阴性预测值高达99%,HC2阴性即可以确认没有HPV感染,而且还可以报告病毒量的多少,以追随病毒消长。HC2检测技术是目前唯一同时获美国FDA、欧洲CE和中国SFDA权威认证的HPV-DNA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引起宫颈癌的13种高危型HPV,该方法已获全世界认可,广泛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和随诊,HPV感染的检测和分型是处理宫颈病变的重要依据,是宫颈癌筛查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TCT——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技术革命
宫颈涂片筛检异常细胞是肿瘤防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巴氏人工阅片会出现较高的假阴性率(文献报告2%——50%)或假阳性率,故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在国外已停止使用巴氏人工阅片法,取而代之是宫颈细胞学现代新技术——薄层液基胞制片系统(TCT)及TBS分类法。我院目前新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技术(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系统);为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
三.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是一款高清晰度的CCD成像技术,超高半导体光源和多功能数字图像处理工作站技术应用于妇科阴道镜检查领域的最新设备。医生只需在大屏幕显示器上观察病灶,其优质的光源和高倍放大的图像可以鉴别极微小的病变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借助数字成像系统工作站,还可将所观察到的图像进行数字采集、储厚、病案分析及彩色图像报告打印操作的一体化管理,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四. 宫颈疾病的LEEP刀技术
LEEP刀技术是采用电极尖端产生3.8MHz之超高频电波,于接触身体组织后,由于组织本身之阻抗。吸收此高频电波而瞬间产生高热。射频电波使细胞内水分子震荡,瞬间汽化。射频发射极本身不发热;形态各异的高频电波刀治疗各种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上皮细胞病变等疾病,该技术可以连续切除病变部位,有效预防宫颈癌。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可保留完整、连续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明显降低误诊率,是目前治疗宫颈疾病的先进手段。
经过苏大附一院宫颈科的专科培训,我们对宫颈疾病的治疗已经具备相关的理论及临床知识,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院宫颈科将成为吴江市宫颈疾病治疗的前例。
请领导批准HC2-HPV耗材的购置,结合我院妇产科实际情况,暂拟于每周二、周六开设宫颈专科门诊全天,请领导批准开展特色科室的相关宣传工作。宣传资料另附。
申请科室:震泽医院妇产科
申请人: 沈春芳
专科护理门诊 第5篇
关键词:专科门诊,血糖,生活方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高血糖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易于导致各种组织如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1]。发病原因较多,其中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据报道[2],诸多糖尿病患者缺乏相关知识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致使病情加重。该科室通过2013年10月—2014年6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患者的生活方式也得到合理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9.1±4.46)岁,病程在1~11年之间,平均(5.4±1.7)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对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学(P>0.05),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护理方法:1常规用药指导。2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手册,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讲座。3心理疏导: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长期以往,患者会产生焦虑, 护理人员向病人和病人家属讲解糖尿病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保持患者积极心态。4饮食护理: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有效控制血糖。5合理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和合理的时间,增强患者体质。
1.3 观 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和患者满意度。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个指标。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对每项护理方法评分,分为优、良、差。
1.4 统 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t检验,均数±标准差(x±s)。
2 结果
门诊护理后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与护理前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各项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其病程长,不能治愈只能控制。若糖尿病血糖水平不能控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仅靠药物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据文献报道[3],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良好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专科护理门诊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疼痛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62例, 均符合慢性疼痛的诊断标准, 且均思维清晰, 能够正常交流;每周复查随访>3次;排除了伴有恶性肿瘤病史或知觉感受障碍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1例, 男20例, 女11例;年龄23岁~67岁 (45.8岁±6.8岁) ;病程8.3个月±1.2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4], 以0分~10分计, 中度疼痛18例, 重度疼痛13例, 疼痛评分6.6分±2.3分。观察组31例, 男19例, 女12例;年龄20岁~69岁 (46.5岁±7.1岁) ;病程8.7个月±1.4个月;中度疼痛17例, 重度疼痛14例, VAS疼痛评分6.9分±2.6分。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就诊与随访时给予门诊导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就诊与随访时结合病人具体病情与出现的情况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1) 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使病人对自身疼痛的病因有所了解, 通过解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病人讲解疼痛可能的诱因, 如肩周痛应避免拎举重物, 颈椎痛应避免长时间伏案等, 讲解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质的食物, 改变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 (2) 心理护理:主动与病人交流, 了解病人治疗中的想法与不解, 并用医学知识进行解释, 可用治疗效果满意的病例作为典型, 树立病人治疗的信心;同时积极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 告知家属的关心与帮助对病人的治疗至关重要, 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令病人感受到温暖, 树立治疗的信心。
1.2.2观察指标及标准
治疗4周后通过病人主观评价来评判临床缓解情况, 包括:疼痛强度、睡眠、食欲和情绪4个方面, 每项1分为很好, 2分为良好, 3分为一般, 4分为差;按以下标准评价门诊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 非常满意 (>90分) , 满意 (80分~90分) , 基本满意 (60分~79分) , 不满意 (<60分) 。非常满意+满意合计为临床满意。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病人疼痛强度、睡眠、食欲和情绪4个方面比较, 均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2.2 两组病人对门诊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病人对门诊护理临床满意率为80.6%, 观察组病人对门诊护理临床满意率为9 6.8%, 两组病人对门诊护理临床满意例数比较, χ2=4.026,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 (IASP) 对疼痛的定义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 且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5]。严重的疼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 使儿茶酚胺等物质分泌增加, 引起呼吸、脉搏加快, 血糖、血压升高, 耗氧量增加等, 干扰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影响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 并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感染等并发症增加。长期的疼痛可令病人遭受精神的折磨, 如果加上治疗效果不理想, 会使病人产生负性情绪, 出现无助感, 部分病人甚至痛不欲生[6]。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 境外疼痛管理专业人员已经以麻醉医师为主转向以护理人员为主, 北美与我国香港地区配备了疼痛专业护士, 疼痛护理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走向专业化和正规化[7]。
3.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 (JCAHO) 要求对疼痛病人及家属实施与疼痛相关的教育作为临床治疗的一部分, 是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的基础[8]。健康教育是门诊护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病人具体病情, 系统有计划的给病人开展健康教育, 能够使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认识, 增强了病人治疗的信心, 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通过对疾病诱因或加重因素的了解, 改变了病人以往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从而起到减轻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临床工作中发现, 大部分病人缺乏对疼痛发生发展的了解以及诱因、加重因素的了解, 对疾病的治疗较为迷茫, 缺乏治疗的主动性, 甚至少数病人采取偏方、迷信的方法, 不利于疼痛的缓解, 有时甚至加重了疾病的进展。因此, 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令其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
3.2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 它不仅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 还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的困扰。临床研究发现, 镇痛药物或其他镇痛方式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但仍有50%~75%的疼痛病人的临床症状仍不能得到有效缓解。这是因为大脑通过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 抑制了疼痛的传导, 缓解疼痛。而心理干预可激发体内内源性吗啡类物质的产生, 从而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许多慢性疼痛病人由于病程长、见效慢, 加上伴有其他病变, 因而心理负担加重, 对治疗缺乏信心, 容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消除或缓解病人各种负性情绪, 且积极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 让家属参与到对病人的心理干预中来, 可进一步树立病人治疗的信心, 有助于降低病人的痛阈。因此, 在疼痛专科门诊病人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施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可配合临床治疗, 缓解病人疼痛症状, 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疼痛专科门诊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疼痛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就诊与随访时结合病人具体病情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治疗4周后通过病人主观评价来评判临床缓解情况, 比较病人对门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 病人对门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疼痛专科门诊病人施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疼痛专科,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睿林, 蒋宗滨.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8, 14 (23) :3619-3622.
[2]朱洁, 吴月凤, 郭成莉, 等.临床疼痛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2, 19 (7) :645-651.
[3]宋娜.门诊疼痛诊疗的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 2006, 28 (5) :158-159.
[4]汪晖, 张晴, 方汉萍, 等.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及应对策略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12) :9-11.
[5]Cleve LV, Bossert EA, Savedra MC.Scientific inquiry:cancer pain in children:the selection of a model to guide research[J].Journal for Specialists in Pediatric Nursing, 2002, 7 (4) :163-165.
[6]Betty R.The impact of pain on quality of life[J].Nurs Clin North Am, 1995, 30 (4) :609-624.
[7]张雁灵.在军队师级以上医院管理创新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9:10-12.
专科护理门诊 第7篇
如果您是一位诊所或小医院、按摩或理疗专科的经营者,您给患者使用的产品,经过了从生产厂家到各级经销商的层层环节,还剩多少利润空间?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
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的风湿骨病专利项目是厂家直接向全国医疗机构推出的特许连锁加盟项目,由专用定位护围及等十几种独家特色品种组成,产品精,剂型新,用法独特,国家专利号:CN200720100924.4。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单独选用其中的某个产品治疗,也可选用其中的几种产品配伍组合应用,效果显著,方便灵活。
本项目投资小,收益大,能使普通全科成为骨科特色门诊,使骨科特色门诊更能名扬四方,是提高医疗技术、提升门诊人气、提高经济收益的成功选择,目前在全国的特许经营机构已超2000家!当地如果您有让事业蒸蒸日上的雄心,那就快来抢占有限的独家区域特许经营权吧!
加盟合作对象
全国各级医院骨科、乡镇卫生院、骨病特色专科、针灸理疗专科、按摩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门诊等医疗机构
加盟合作条件
具备医疗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有一定营业面积和资金实力。
加盟合作程序
电话或短信咨询索要资料达成合作意向传真相关证件合作成功颁发特许经营证书
加盟合作承诺
本项目以每个城区或乡镇为区域,每地只选择一家客户签约为独家特许经营商。只要签定区域独家特许协议,即可得到:
1、区域内独家特许经营商资格。
2、经营需求量大、疗效突出、获利可观的风湿骨病系列专利项目。
3、最低的供货价格及额外的销售奖励。
4、根据当地情况在最高零售价内自主确定产品的零售价格,保证最高获利。
5、严格的市场保护,规范的市场管理。
6、专业知识资料、切实可行的销售、宣传、促销方案。
7、一定数量的宣传彩画,宣传报样、条幅、赠货。
8、享有其它项目的优先签约权。
合作后免费支持
医疗实用技术八项
风湿骨病知识手册一本
接诊及服务方案一套
宣传与促销方案一套
患者档案表一本
患者复诊卡一百张
产品宣传彩页二百张
产品宣传海报十张
宣传条幅两条
赠货最高达1 5%
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创建于1988年12月,是由西部植物化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科学院、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化工厂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制国有企业,并顺利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和保健用品、卫生用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以“科学制药,造福人类”为宗旨,坚持“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理念,优化生产条件,创制一流产品,为弘扬祖国传统医药文化发展医药事业而积极开拓,明天的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将更加美好。
厂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渭惠东路16号
营销部地址:河北省沧州市维明路44号
详情请咨询:0317-3071530 13582731680
导管专科门诊管理模式的探讨 第8篇
1 PICC的准入制度
1.1 制订操作规范
作为护理新技术, 我院严格按照规定报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批准, 并经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和院内外专家鉴定准入, 制订完善的操作规范及护理常规。
1.2 导管门诊的设置
设置独立的置管室间和维护室, 合理布局和放置置管和维护用物, 实施24h动态空气消毒。
1.3 导管门诊人员组成
静脉输液小组组员担任导管门诊主要成员,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和4位护士长组成导管专家, 每周每人出诊一天, 由2位主管护士担任导管专科护士, 专职负责PICC工作。
1.4 职责
导管专家负责对导管护士操作质量的监控、疑难杂症的处理、PICC护士的培训。导管专科护士全天制负责门诊病人PICC导管的置管工作和院外带管病人的日常维护工作, 组织院内外会诊, 协助护生、进修生的带教工作, 负责健康宣教, 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1.5 工作流程
建立PICC的标准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 知情同意书、操作记录单、健康教育单、术后维护单、导管置入的流程单、导管维护标准化护理单、物品准备清单、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等。其内容均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实践标准, 结合国内静脉治疗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并参考导管厂家建议综合制定, 具有客观严谨性。
1.6 PICC护士的操作培训
我院3年以上护师长期从事临床一线静脉输液的护士均可申报, 由科室护士长推荐, 分批进行PICC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血管的解剖生理知识、血管通路器材的选择、PICC的适应证及禁忌证、PICC的标准化护理 (标准穿刺流程、标准维护流程) 、PICC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和各类输液文书的记录。操作技能培训:要求见习10次PICC穿刺操作, 在导管专家指导下实际操作10例, 专职进行1个月导管维护护理培训, 经导管专科护士考核及格, 可独立进行操作。PICC穿刺者均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达80分以上, 才能进行操作考核, 操作考核3例, 请外院置管专家来担任考官, 操作每例80分以上通过, 评分标准参照PICC临床置管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的要求。外院PICC进修护士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培训, 其余参照本院PICC护士培训流程。
2 质量控制
导管门诊成立时就明确规定, 质量控制是导管专科护士、护士长、输液小组进行三级质量控制, 并制订质量评价表。PICC门诊的质量控制标准是针对主动静脉输液新思路侧重静脉输液前的评估, 真正能做到安全输液, 这种事前控制[3]能有效防患于未然。质量持续改进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 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4]。为保证PICC的安全使用, 导管专科护士负责对所有携带PICC的病人进行资料的录入, 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置管过程、维护记录、并发症产生时间、处理方法及效果等。这些资料每季度进行一次统计, 输液小组组织讨论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本院还成立质量控制 (QC) 小组, QC小组由导管护理专家组成, 针对PICC导管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一系列的操作标准, 严抓操作每个环节, 强化质量控制通过持续的质量控制有效减少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3 专科会诊的管理
由于我院的导管门诊是华南地区的输液培训基地之一, 导管门诊配置有2台目前最先进的PICC引导穿刺超声机, 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人是一大福音。外院同行经常会请我院去会诊。对于PICC会诊, 我院有严格的会诊制度, 需由邀请方发出会诊涵, 经护理部批准备案, 由输液小组派组员携带B超机外出会诊。会诊结束由会诊护士总结, 对会诊过程、结果进行记录交护理部留档保存。对于院内会诊, 由科室填写会诊单送到导管室, 如紧急时由电话联系, 导管专科护士接到会诊后即刻前往相关科室协助解决问题, 输液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会诊后的结果进行跟踪监控, 由组长组织讨论观察, 并根据病情发展及时调整计划, 必要时再次会诊。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立项专门研究。
4 贵重物品的管理
由于2台B超机和导管及穿刺配件均属贵重物品, 由专科护士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 做到专人专物专管。PICC导管及其穿刺配件由医院领取时均有其唯一的条码, 每次使用后均要用扫描枪扫描入电脑, 使病人信息与导管信息产生一对一匹配, 可以跟踪置管后的质量, 同时也能跟踪每条导管的去向, 使导管护士能清楚导管的使用数量及库存量, 每月做好库存盘点。
5 讨论
5.1 PICC的准入制度是医疗安全的保证
PICC置管是一项高风险的护理技术操作, 医院和护理管理者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不断提高技术, 完善规范, 确保技术的安全开展使用。导管门诊开诊6年来, 本院从未发生过有关PICC的医疗纠纷。
5.2 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培训及持续性质量控制是PICC操作的安全性保证
PICC是一种先进的静脉输液工具, 而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护士角色的扩展, 输液护理专业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这有利于对输液领域各种问题认识的深化, 是输液护理发展的需求[5]。静脉输液小组成员除了负责对PICC学员进行培训、考核, 还必须及时修改和制订完善PICC的规范操作流程, 使各项操作环节有统一的标准, 确保PICC操作的安全性。
5.3 提高PICC穿刺一次成功率和减少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
由于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 将导管放置到上腔静脉的一种穿刺方法, 导管在由上臂静脉穿刺点到达上腔静脉需经过复杂而漫长的血管途径, 而使用PICC病人多为肿瘤病人或恶液质病人, 这些病人由于多次化疗或静脉营养治疗已经导致周围血管弹性下降, 加上有些病人静脉血管位置的病变, 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PICC有时并不是能顺利到达预期位置。而PICC作为有创操作, 如果操作手法粗鲁或者反复送管, 其产生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因此, PICC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置管后的护理十分重要, 因此PICC操作要求穿刺者具有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院自2009年开始培训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 由于此技术置管成功率达100%, 并发症少, 并且可以长期使用, 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成为我院导管室的一项常规操作。
5.4 PICC门诊是专科护士培训的有效途径
PICC门诊能加快护理发展的步伐, 同时为培训临床护理专家提供了平台。国外大量研究证实, 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6]。临床护理专家的培训需要大量的专业培训和临床实践操作, 从量变到达质变。PICC门诊就是其最佳的培训基地。我院自导管门诊开诊以来, 对导管门诊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成为华南地区的输液培训基地。
摘要:为了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输液安全, 建立了完善的导管专科门诊管理模式, 即确立导管门诊的空间设置和护理专科护士人员的配置, 制定PICC的准入制度, 规定导管专科护士工作职责, 建立就诊流程和PICC标准操作流程, 规范PICC专科培训制度和会诊制度, 成立PICC质量控制小组及质量控制标准。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惠丽.我院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2) :17-18.
[2]许方蕾, 孙晓敏, 朱丽萍.门急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8) :765-766.
[3]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1:349-352.
[4]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2) :39-40.
[5]朱建美, 张玲玲, 韩文军, 等.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2) :155.
做好基础护理, 做“精”专科护理 第9篇
落实基础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病人满意度, 加强专科护理可以保证护理安全和提升护理内涵, 我科根据心血管疾病特点探索出了陪而不护的“无陪化”护理模式, 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做“精”专科护理。让三者有机结合, 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也为病人提供了更加优质、周到的服务, 效果满意[1]。
1 实施方法
1.1 护士站前移, 加强床边护理
(1) 护士站一直是护士工作的“主战场”, 为了增加护患间的接触, 拉近彼此的距离, 改变传统的“主战场”, 将护士站前移, 护理重心移至病人床边。 (2) 加强床边护理。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等, 都放在病人床边完成, 减少了护士的折返跑, 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亲近感。
1.2 做好基础护理, 提高服务质量
(1) 为使护理工作干起来更方便快捷, 医院为科室配备了护理车、服药车、活动餐桌、全自动洗头车等。 (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科室多次组织学习《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内容, 制订了基础护理服务流程, 如:面部清洁、床上洗头、会阴护理、指 (趾) 甲护理等, 并进行基础护理服务流程的培训和考核。 (3) 相对固定的基础护理日。除常规的晨、午、晚间护理外, 把周一下午定为洗头日, 周四下午定为基础护理日, 每周一、三、五晚为病人温水擦浴。 (4) 把《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上墙公示, 便于病人的监督。 (5) 为了保证做好基础护理, 实行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人员配制方法, 对护理高峰期增加人员配备, 实施弹性的护士人力调配。 (6) 强调“以病人为本”的主体意识, 注重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创新精神, 扎实做好基础护理, 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的痛苦[2]。
1.3 无陪化护理
(1) “无陪化”不等同“无陪护”, 无陪化护理是实行家属陪而不护, 基础护理全部由护士来做。 (2) 无陪化护理是在以“以病人为中心”的基础上, 满足病人的亲情、心理依赖, 由家属陪伴, 增加安全感, 满足病人心理、生理的需要。
1.4 培养专科护士, 提高专科护理
(1) 每天早晨利用10~20min的时间学习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每周科室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培训, 每月进行专科理论知识考试。 (2) 科室组织专科护士、护理组长、高年资护士进行专科疾病PPT 讲课, 每月2次。组织专科业务查房, 每月至少2次。选派护理人员进修、外院参观学习等, 培养专科护士, 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3) 每月进行一项专科操作考试, 要求人人过关。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做到操作熟练, 动作轻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3]。
1.5 做精专科护理, 提高护理内涵
(1)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专科护理特点, 病房实行分层次、动态管理、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管理模式。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负责病人全程护理, 对其的基础护理、治疗、康复及健康指导等, 实施责任包干到组到人, 以确保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内涵。 (2) 加强危重病人护理, 做精专科护理。危重病人往往病情较重、护理难度大、专科护理技术要求高, 根据分层次管理模式, 由责任组长或专科护士负责病人全程护理, 既做精了专科护理, 又保证了病人安全。 (3) 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疾病种类等, 对病人实行分层次管理, 使其得到所需要的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在最大程度上让专科护理得到发挥。
1.6 开展专科健康教育
(1) 责任护士实施全程健康指导, 入院时有宣教、住院期间有指导、出院后有回访。 (2) 建立专科健康教育宣传栏, 制定了健康教育处方, 为病人及家属提供疾病宣教知识和服药知识、健康保健知识等。 (3) 针对不同疾病种类、发病时期、个性需求等, 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出院时发放“爱心联系卡”, 便于出院后专科疾病的延伸指导。
1.7 加强护患之间沟通
(1) 在进行每一项专科护理时, 做到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 让病人对每一项护理都享受到真正的知情权。 (2) 护士在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时, 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取得理解和支持, 并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 (3) 护士要改变传统的称谓, 尊敬、关爱病人, 视病人为亲人、朋友, 掌握沟通技巧,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2 结论
2.1 提高了护理内涵 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提升, 主动服务意识增强, 能够自信地与病人进行沟通。病人对专科疾病知识增加, 由原来的45%提升到75%。病人及家属纷纷表示护士让他们了解了很多疾病知识、服药知识、生活健康指导等。
2.2 保证了护理安全 专科护理技术的提高, 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病人病情, 包括病人心理状况在内的细微变化, 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护理不良事件由原来的每年6起减少到2起, 病人安全得到了保障。
2.3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增加了病人满意度 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生活护理和专科护理, 增进了与其交流, 护士对自己负责的病人更加用心, 与其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 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由原来的96%提升到98%以上, 无护理投诉及纠纷发生, 病人及家属感谢护士的多了。
2.4 实行了无陪化护理, 病人陪护率明显下降, 病房的一对一护工陪住率由25%降到了5%, 家属陪住率由90%降到了50%, 病人家属感到满意、放心。
2.5 病房秩序进一步好转。病房比以前更加安静、整洁, 为病人创造了良好的休养环境。护士有更多时间工作在病房, 红灯呼叫基本消除。
总而言之, 要更好地实践优质护理服务, 就要做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二者相结合, 给病人以全新的健康理念和被尊重、被关注的良好感受, 让病人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伍艳华.树立护理服务品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5) :70-71.
[2]李晓燕.浅谈夯实基础工作是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