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植物防护武器》阅读答案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植物防护武器》阅读答案(精选11篇)

《植物防护武器》阅读答案 第1篇

《植物防护武器》阅读答案

①大自然中,病菌、昆虫和高等动物,时时刻刻都在向植物发动“侵袭”,可是,为什么地球上的植物却仍然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呢?原来,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足以应付一切外来的进攻。

②大家知道,气步甲虫等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有趣的是,很多植物也同样具有这种本领,它们利用自身分泌的毒素或者特殊的气味、滋味等刺激性物质来御敌。有一种名叫毒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毒芹碱,动物吃了很快就会中毒死亡;马利筋和夹竹桃等植物含有强心苷,可使咬食它们的昆虫因肌肉松弛而丧命;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氰化物,使蚕食它们的昆虫中毒死亡。

③几百年前,住在拉丁美洲的土著人经常受到强盗的侵扰。有一次,他们把强盗引进埋伏圈后立即躲藏起来。强盗发现要追的土著人突然不见,便四处寻找,奇怪的是,身体只要碰触到一种外形像南瓜一样的菌类植物,这些 “南瓜”随即发生“爆炸”。不一会儿,刺鼻的烟雾弥漫开来,强盗们被呛得拼命打喷嚏,随之涕泪泉涌,视线模糊,最后反被土著人全部消灭了。

④植物针对外来攻击的自卫手段是形形色色的,它们能靠【甲】“化学武器”进行自卫,也能使用【乙】“物理武器”进行自卫,更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⑤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棘、刺和毛芒等特殊装备来御敌,这些 “物理武器”使动物和人不敢随意触动它们。仙人掌、洋槐身上都长满了刺,板栗的刺长在种子外面的总苞上,动物都无法吃;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树干和枝条上长了许多大而分枝的枝刺,猴子不敢攀爬,连皮厚的大野兽也不敢去碰它;产于南非的锚草果实外观如铁锚状,硬刺四伸,而且刺上还有钩,即使是最凶暴的狮子也都避开它,因为锚草果实一旦扎入狮子的口腔、鼻孔就无法除去,甚至有的会由于不能进食而危及生命;有一种叫做沙箱树的植物,有“植物枪”之称,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10米外,沙箱树就是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摘走。

⑥有些植物既无毒素也不长刺、毛,它们会用什么办法进行防御呢?高大的树木,其果实、嫩枝、嫩叶等都悬挂在高空,让很多想啃食的动物可望不可即;“一岁一枯荣”的禾本科植物,是依靠自己的快速生长能力和繁衍后代能力来保障自己在自然界的一席之地。

1.下列表述,不属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的一项是

A.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B.很多植物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C.有些植物能使用“物理武器”进行自卫。

D.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2.下列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植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是因为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

B.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化学武器”氰化物,昆虫吃了会中毒夕死亡。

C.几百年前,在拉丁美洲有一种特殊的南瓜,人的身体只要碰触到这种南瓜,它随即发生“爆炸”。

D.有“植物枪”之称的沙箱树,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十米外。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的逻辑顺序对植物的防护能力进行说明。

B.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六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C.第④段中画线的【甲】句紧承上文“化学武器”的内容,【乙】句引出下文“物理武器”的内容,这两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

D.第⑤段主要运刚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物理武器”来御敌。

参考答案:

1.A(该项不属于“植物防护武器”的特征)

2.C(该项中的“南瓜”与原文中“外形像南瓜一样的菌类植物”不相符)

3.B(本文结构形式为“总一分”,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植物防护武器》阅读答案 第2篇

①动物的冬眠非常奇妙,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冬眠的动物,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②加拿大山鼠冬眠长达半年,钻进地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呼吸几乎停止,脉搏也变得极为微弱,体温下降到仅有5摄氏度,简直像死去一样。松鼠睡得更死,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怎么摇都不会张开眼,用针也刺不醒,只有把它烘热才能动起来。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

③动物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动物冬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冬季环境温度的降低,天寒地冻需要散发大量的能量;二是冬季极度缺乏食物,动物生存受到威胁。一些动物在长期自然演变中,产生出一种适应性休眠状态,用以抵御冬季的低温。

④生物学家发现,冬眠动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奇特的生理变化。心脏的跳动特别缓慢,肺的呼吸减慢,一次呼吸最长达10分钟……科学家们还发现,动物冬眠的时间差别很大,

一般为3个多月,西伯利亚的旱獭和我国北方的刺猬,一次冬眠达200天,而黑貂却只有20多天的冬眠。

⑤虽然人们至今仍在探索冬眠动物调节的机制,还远远没有揭开动物冬眠的深层秘密。不过,对动物冬眠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了。

⑥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先用人工条件使黄鼠进入冬眠,抽取其血液,注入到其他欢蹦乱跳的黄鼠体中,这些黄鼠也马上进入了冬眠。实验还表明,已连续冬眠几周的动物血液,比刚进入冬眠的.动物血液,其诱发冬眠的作用更强烈。科学家利用电脑、示踪原子、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发现:冬眠动物血液中存在三种奇异的微小颗粒,简称DADLE物质,都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被称为“冬眠素”,具有诱发动物冬眠的作用。

⑦动物的冬眠现象促进了关于“睡眠”的研究。生物学家在研究普通动物的睡眠时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狗或山羊累得筋疲力尽,长时间不让它睡觉,然后抽取一些血液或脑脊髓液,再注入其它的猫、狗体内,仅仅万分之一克,就能使后者沉睡几个小时。利用精密的分析方法,得知组成这种睡眠素的成分是一种胞壁肽,称作 “S―因子”,其结构与“冬眠素”相似,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⑧睡眠素不同于安眠的药,安眠的药的副作用令人担忧,而“睡眠素”是在脑内生成的内源性化合物,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睡眠素”可以为无数失眠病人解除痛苦,还为医生找到一种新疗法:手术后给病人注射微量睡眠素,根据需要使病人熟睡几天或十几天,这时睡眠就是最好的镇静药物,病人一觉醒来,伤口已然愈合了。

⑨目前,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睡眠素结构,以便找到人工合成的方法,一旦揭开其中的奥秘,意义极其重大。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题目中动物冬眠的“秘密武器”。(2分)

2.选文按照逻辑顺序,先列举动物冬眠的 ,再依次介绍动物冬眠的原因、生理变化和科学家对睡眠现象研究 。(2分)

3.第③段中,将加点词语“对付”改为“应付”行吗?为什么?(2分)

4.第④段画线句列举出三个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5.有人认为“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有利弊两面,人类对睡眠素的研究也不例外。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2分)动物冬眠的秘密武器是“冬眠素”。这是冬眠动物血液中存在的三种具有诱发动物冬眠作用的微小颗粒,简称DADLE物质,它们都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意思对即可)

2.(2分)现象 取得的进展

3.(2分)不行。“对付”有“应对”和“应付”两方面的含义,表示动物用冬眠的方式主动“适应”环境并作出“防御”;而“应付”只是被动接受、“消极对待”。此处用“对付”更准确。(意思对,言之有理即可)

4.(2分)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列出“3个多月”、“200多天”、“20多天”等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动物冬眠的时间差别很大。

《植物不失眠》阅读答案阅读原文 第3篇

20.作比较;把植物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突出了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

21.逻辑顺序;先讲植物也有睡眠现象,再探讨植物产生睡眠现象的原因。

22.D

《与植物相处》阅读答案 第4篇

①不管如何,与人相处多了也会有烦的时候。即使孔夫子在世,天天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恐怕有时候也想请假两天在家里闭门思过,享受独处的宁静。即使李白在月光下复活,与他三五天喝醉一次是可以的,甚至是“不亦快哉”的,但如果日日狂饮,夜夜醉倒,不仅诗写不出来,还会喝垮了身体。“圣人”和“诗仙”尚且如此,何况世上并非都是你喜欢和热爱的人,产生“烦”甚至更不好的情绪就难免了。

②宠物大约就是由此“宠”起来的,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可爱温驯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适度地拉开与“同类”的距离,而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不必戒备和算计,也不必那么多的礼节,更不用点头哈腰献媚讨好。这一切都免了,动物不欣赏人类的文化,你只要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就偎在你的怀里,狗就向你撒娇,鸟就向你唱歌。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宠物是人精心选择和驯化了的。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它们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人更无法考虑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相处,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

③这样,我们就格外思念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们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医生和朋友。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狗尾巴草,那么天真地守在路边,谁家的狗丢了尾巴?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万载的孩子们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趁我伏在泉边喝水的时候,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全都告诉我了。

④ 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慷慨。静静地守在昙花旁边,不要为天上的星月缭乱了视线,注视它吧,它漫长的一生里只有这一个灿烂的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不留神,青苔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却被一条蛮不讲理的溪水挡住了去路。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

⑤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⑥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学,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13.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圣人”和“诗仙”也需要享受宁静,享受独处,也有烦恼的时候。

B.太阳花、竹子、芭蕉、昙花很多花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和朋友。

C.在简单的动植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从容宁静。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与植物相处最易,与动物次之,与人相处最烦。

14.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②段承上启下,重点写出了人与动物相处的亲密无间。

B.第③段划线句子,表现了青草能够丰富诗歌的内涵,使古老的文化典籍清新灵动。

C.第⑤ 段中“侍弄”一词流露了“我”对花草顶礼膜拜的虔诚之情。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出了植物带给人们的宁静、快乐。

15.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不仅有发现美的眼睛,而且用生花妙笔赋予了平凡的植物以丰厚的生命。请参照示例,从文中找出两处,并做简要分析。(6分)

示例: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

分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生机勃勃的芭蕉在习习的微风中轻轻摇摆的样子,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芭蕉的喜爱之情。

1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这句话的理解。 (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参考答案:A

解析:按第一段的说法,应该是人与人的相处,其中涉及到人与圣人的相处也可能是烦的,并不是讲圣人、诗仙自己也有烦恼的时候。

14参考答案:B

解析:A.第②段写人与动物的相处,相处是有条件的,但未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

C. “侍弄”流露了“我”对花草的怜爱之情。“顶礼膜拜”崇敬太深。

D.不是“总分总”结构

15参考答案:例如: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

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百合在风中瓢动的优美姿态及娇嫩可爱的特点,表现作者对野百合的怜爱之情。(示例1分,分析2分,照抄例句不得分,赏析两处才得6分满分。)

16参考答案:示例1: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学,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示例2: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示例1的内容。

植物预测术阅读答案 第5篇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11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1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1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请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3)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①自然段则运用了___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

(4)文章第⑤自然段写道:“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句中“超能力”的意思是___。第⑧自然段写道:“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 多岁的气象树’。”称其为“气象树”的原因是___。

(5)请依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植物预测机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通读全文,找出“植物预测术”的特点,然后用下定义的句式表述即可。根据第二段“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以及文章内容,概括为:植物“预测术”就是有些植物具有的预知天灾和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表达方式的认识,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第一段讲述了故事,是记叙;作用就是开头段的作用:引出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的理解,阅读第五段及其上下文,可知“超能力”指的是上文植物能够预测地震等灾害的能力;阅读第八段,可知“气象树”能够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

植物睡眠运动阅读答案 第6篇

②不仅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美的花朵也要睡眠。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故而得此“睡莲”芳名。

③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掸。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更有趣的,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来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还有我们平时当蔬菜吃的瓠子,也是夜间开花,白天睡觉,所以俗称“夜开花”。

④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科学家们为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⑤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现了植物睡眠运动,并断定植物叶片的睡眠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之寒,对植物生长极有好处。但因缺乏足够证据,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⑥直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高速发展,科学家们才开始深入研究植物睡眠运动。起初,解释睡眠运动最流行的理论是“月光理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长短的适应。然而,使人们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这一点用“月光理论”就无法解释清楚。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但这些理论都不能圆满地解释植物的睡眠之谜。

⑧随后,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了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事:植物竟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科学家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但由于光合作用降低,午睡会使农作物减产。

(根据资料改写)

【问题】

9.依据文章前三段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2分)

10.请分条概述本文所写的植物睡眠运动的“有趣”之处。(3分)

11.文章第(3)段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1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合欢树遇到大风大雨时叶子会逐渐合拢,含羞草被人用手碰触时叶片收拢,都是为了防止柔嫩的叶片受到摧残,这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

B.植物睡眠有利于其较快生长,有利农业丰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应多培育能睡眠运动的植物,以适应日益干燥、火热的大气环境。

C.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科学家可以把减少甚至避免植物午睡,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让植物不再午睡,高效工作。

D.从文中看,影响植物睡眠运动的因素主要有光周期、膨压、温度等。因而,花农可以研究利用这些因素来控制花草睡眠时间,发挥花草最大的观赏效益。

【参考答案】

9.植物睡眠运动是指一些植物在夜间或白天把叶或花闭合起来的现象。(2分)

10.(3分)①植物的叶子和花也要睡眠(1分);②花的睡眠的姿态与时间也各不相同(1分);③植物还有午睡的习惯(1分)。

11.(4分)划线的句子通过举例子(以蒲公英、胡萝卜为例)(1分),真切、有力地说明植物的花的睡眠姿态各不相同(1分);用两个为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1分),生动、形象地揭示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1分)。

植物的情感阅读答案 第7篇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①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

②各种植物都能凭着良好的视觉,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好的光线。用红光照射植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紫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这样科学家可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生产需要,给它们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

③有些植物伴随着任何一曲美妙的音乐生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例如: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而有些植物就对音乐十分挑剔,像胡萝卜和马铃薯偏爱听音乐家瓦格纳的音乐,白菜和豆角则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还有一些植物宁可不听音乐,也不愿听不喜欢的音乐。高雅的玫瑰听了悠扬的小提琴曲鲜花怒放,可听了摇滚乐就加速花朵的凋谢。

④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当科学家把一只只小活虾扔进滚烫的开水锅里时,连接在植物叶片上的测试仪显示:植物的“情感曲线”像温度计的水银柱受了热一样,骤然上升。那些目睹惨剧的植物好像在喊:“____________。”我再给同学们讲个真实的实验:在一个房间里先放入两株植物,再请进6个人,然后让其中一个人掐断一株植物,这株植物就成了受害者,接着6个人同时离开。科学家规定10分钟后,请刚才没有掐断植物的5个人分别在不同时间依次进入房间,研究者立刻把测试仪和没有受伤害的植物叶片连接起来,你猜发生了怎样的情况?测试仪显示:“植物的情感曲线”剧烈地波动起来,就好像人们处在极度愤怒或哀伤的状态中一样。看来,植物的确是有情感的啊!“爱护花草树木”是对植物应有的尊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中!

⑤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它不仅( )人们生物之间是有亲缘关系的,而且还( )人类应该尊重所有生命,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②自然段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读下面的句子,再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植物不但喜好颜色,而且还喜好声音。

(1)这句话写在第②自然段的开头最恰当。( )

(2)这句话写在第③自然段的开头最恰当。( )

4.认真阅读第④自然段的内容,根据提示,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提示:假如你就是一种有强烈的同情心的植物,在目睹那样的惨象时,你会喊什么?请写出你的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下面词语的意思,把它们的序号分别填写在文中第⑤自然段的括号里。

①告诫 ②告诉

1.植物的喜怒哀乐

2.各种植物都能凭着良好的视觉,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好的光线。

3.(1)× (2)√

4.“略”

5.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奇妙的植物阅读答案 第8篇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zhān)苔( tái)。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róng)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nián)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zhān)住。经过1~2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小提琴,放交响乐。日子久了,他竟然发现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月后,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预报地震的山芋藤(téng),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短文重点介绍了植物世界里哪些奇妙之处?

A.植物能睡觉

B.植物能吃虫

C.植物能跳舞

D.植物会听音乐

2.毛毡苔捕捉飞虫,靠的是自身绒毛分泌出带和()的黏性液体。小虫子闻到气味,就会()地飞来,()落到毛毡苔的叶子上,()会被牢牢地粘住。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毛毡苔能分泌出含有很甜的味道和香气的液体,________小虫,然后_______小虫。

(2)听音乐的花木、稻子比没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稻子长得_____________ 。

4.短文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_的奇妙之处。简略地介绍了奇妙的______、_____、 _______。

5.总结第2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1.BD

2.味道香气急急忙忙一旦就

3.(1)粘住,吃掉,

(2)更茂盛

4.毛毡苔、水稻。山芋藤、水葫芦、漆树

5.能吃虫的毛毡苔。

6.表示奇妙的植物还有很多。

摸摸香叶子用手摸了手上会有股好闻的味道

《植物会说话吗》阅读答案 第9篇

①植物的世界是寂静的,但是科学研究却发现,植物虽然没有动物那种发音内器官,却也有自己的“语言”:有无声的,也有有声的,更有以类似无线电波的信号形式出现的。

②农业昆虫学家研究发现,柳树的叶子遭受虫害时,就会改变吸收养分的种类,以求增强抵抗力,同时能够分泌出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刺激邻近未受虫害的柳树,通知它们做好准备,作出同样的应急措施。

③ 更有趣的是植物生理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植物在干旱缺水时,会从茎部和根部发出声音来。其声音来自木质部的振动,木质部有许多输送水分的导管,水分通过导管从根部往上输送。在通常的情况下,导管内充满水分,而当受旱缺水时,植物就尽力去吸取水分,木质部导管经受不住张力便破裂,裂口里形成的空气小泡,致使木质部导管壁振动,产生声音。

④科学研究还证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发出一种类似无线电波的信号。即当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时,有电子传递过程。人类如能接收这种“电讯信号”,并将它破译出来,就可以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人们不必涉足田间就可以知道农作物什么时候需要灌溉、施肥、治虫,以及什么时候成熟,可以收获。据文献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首次破译出植物的“电讯信号”,听懂了植物的“语言”。

⑤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听懂”植物的“语言”,实现人类和植物的“对话”。到那时候,“农民不出门,能知田间事”,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A.植物会说话吗?B.“听懂”植物“语言”对农业的作用

C.植物的“语言”D.植物的光合作用

2.下列对本文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按“总一分一总”的逻辑顺序介绍植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B.第①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植物“语言”有三种类型。

C.笫③段对“植物也有声音”这种语言现象作详细的诠释。

D.第④段举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首次破译出植物“电讯信号”的例子,说明听懂植物“语言”的重要意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倒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据文献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人类如能接收这种“电讯信号”,并将它破译出来,就可以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

C.水质部有许多输送水分的导管,水分通过导管从根部往上输送。在通常的情况下,导管内充满水分。

D.到那时候,“农民不出门,能知田间事”,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参考答案:

1.C

2.D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阅读答案 第10篇

试题分祈: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祈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用反排除法,文章第②段“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A错;文章第⑤段“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砍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3错;文章第④段“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 C错;文章第⑤段“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 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 D正确,故选:D

7.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文相关知识的掌握。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A中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讲的是植物爱听和谐音乐的原理。A错,故选:A

8.D

试题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軎物具 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 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睞而鮮明的印象。 軎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 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祈即可。D. “苜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这句话运用 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D错,故选:D。

9.A

《植物“气象员”》阅读答案 第11篇

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还能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晴朗时,你用手指触动含羞草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在报告即将有雨。空气干燥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大雨到来之前,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农谚云: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在20摄氏度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摄氏度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摄氏度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⑧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感知之后,就能预知严冬的到来。

⑨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选自《百科知识》20xx年(第10期)

18.本文说明了_____的规律.(l分)

19.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一些植物可以预报天气的?(2分)

20.在②⑥段,作者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植物能预报阴雨的特点。有人说,这样举例不全面,应再举几个动物能预报阴雨的例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21.在第⑦段,作者说在瑞典,人们把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称为大然寒暑表意在说明什么?(2分)

22.本文标题很有特色,请你揣摩一下它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14.植物能预报天气(1分)

15.预报阴雨、预报气温。(一方面1分,共2分)

16.不同意。(1分)因为本文主要说明植物可以预报天气,再举几个动物能预报阴雨可以预报天气的例子则显得中心不集中,且有偏离主题之感。(意对即可,2分。)(共3分)

17.意在说明名叫三色鬼的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意对即可,2分)

相关文章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4篇)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本月,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

1
2025-09-19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精选8篇)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第1篇2011年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

1
2025-09-19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精选9篇)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第1篇六、施工组织设计㈠文字表述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工程...

1
2025-09-19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精选7篇)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第1篇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1
2025-09-19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精选10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第1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1
2025-09-19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精选4篇)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第1篇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随着20...

1
2025-09-19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精选13篇)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第1篇初中暑假日记作文400字【作文一】一天暑假,妈妈就子啊家里河东狮吼: “扫地了,...

1
2025-09-19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精选6篇)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第1篇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