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阅读满分经验详解(精选7篇)
托福阅读满分经验详解 第1篇
详解托福阅读考试28+经验分享
首先,学霸进入托福阅读世界之前不是小白,至少已经阅读过不少英文材料,掌握了一定词汇,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说,词汇量与阅读习惯是通往阅读高分必不可少的硬件。所以,词汇量仅停留在高中阶段,能看懂简单句却对长句呵呵的童鞋们,你们近期努力的方向就是记单词与分析句子。
其次,成为学霸需在做题过程保持“思路清晰,思维严谨”,做到“题难不慌张,题易不浮躁”。举个栗子,普通托友做阅读的基本模式为:对文章一知半解,按部就班的运用培训时学到的技巧,对定位的信息句看的似懂非懂,一遇到较难的题就只会“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然而,学霸托友做阅读时却能清晰的分析句子结构,进入做题模式后不是简单找关键词定位,而是理解整个问题,将问题与文章框架对应,定位到具体信息并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再选择与之意思匹配的选项。这些步骤看似繁琐,但每一步都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而确保了答题正确率。因此,想找各种捷径而无视原文理解的各位亲赶紧把自己掰回到正确的阅读理解模式下。
此外,学霸练习时求精不求多。题海战是许多托友的惯用战术,然而,经常有人抱怨官方真题Official阅读题目做的能背出答案,正式考试却只有20分出头。因为他们在做完后只看分数和错题,并没有深入剖析文章结构,仔细揣摩解题思路,一觉醒来存在的问题依旧未得到解决,碰到同类型的句子继续纠结意思,遇到换汤不换药的陷阱照踩不误。真正的高分学霸则会认真对待每篇文章的理解,每道题的分析,尤其会总结错误的原因,积累文章中的生词与背景知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套题在他们手里能发挥出十套题的功效。
综上,立志在托福阅读方面成为大牛的童鞋们,只要能踏实刷单词,努力提升句子理解能力,认真分析练习的文章,坚持总结与积累,28+离你们并不遥远。
托福阅读备考之长难句分析:美国商业广播节目
托福阅读长难句:美国商业广播节目
Their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werecreating the broadcasting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beginning with theintroduction of commercial radio programming in the early 1920s.
记忆单词:
competition n.比赛
competitor n.参赛者
competent adj.有能力的
competence n.能力
collaboration n.合作
collaborate v.合作
commercial adj.商业的
commodity n.商品
理解句子:
此句结构清晰,划线部分为分词作状语。
托福备考之读懂句子攻克阅读简化题
托福阅读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读不懂:文章读不懂,或者问题和选项读不懂。一切所谓的解题技巧也是为了帮助我们读懂,而不是在读不懂文章的基础上仍然能够解题。在一篇700多单词的文章中,“读懂”从上到下分成三个维度:读懂文章(小结题考察重点)、读懂段落(修辞目的题、否定事实题、推断题考察重点)、和读懂句子(事实信息题、简化题考察重点)。那今天柚子老师来带大家从最基本的读懂句子讲起:怎样读懂一个句子?认识单词叫读懂吗?不认识词就一定读不懂吗?读懂句子在解题中究竟有多重要呢?我们来一一解答上面的问题。
在托福阅读的框架中讨论读懂句子的方法,那么一定逃不开句子简化题。这个题型是对我们是否能读懂句子最直接的考察。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题型的提问方式:
Which of the sentences below best express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 the highlighted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Incorrect choices change the meaning in important ways or leave out essential information.
这个题型要求我们选出表达高亮句“核心信息”的选项,所以我们在做题时,第一步就是要读出原句的核心信息,第二步再将这个核心信息与选项一一比对,排除核心含义不符的选项。而对于任何一个句子来说,它内容上的核心一般与语法上的主干相对应。所以做题时,我们可以略读句子的次要信息,先抓住主干和核心进行排除。下面,我们将用两个一易一难的题目,来具体讲解这个思路,帮助大家掌握阅读句子的方法。大家在看分析之前,一定要自己先思考选出答案哦。
例题1:TPO9 Passage 1 Colonizing the Americas via the Northwest Coast(Paragraph3)
Fladmark’s hypothesis received additional support from the fact that the greatest diversity in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occurs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e Americas, suggesting that this region has been settled the longest.
A. Because this region has been settled the longest, it also displays the greatest diversity in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B. Fladmark’s hypothesis states that the west coast of the Americas has been settled longer than any other region.
C. The fact that the greatest diversity of Native Americas languages occurs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e Americas lends strength to Fladmark’s hypothesis.
D. According to Fladmark,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have survived the longest along west coast of the Americas.
下面,大家来校对一下答案吧,这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C. 我们一起来看看该如何分析吧:
我们遵循以上的做题思路:
1. 读出原句的基本含义,既语法上的主谓宾。在原句中,主语是Fladmark’s hypothesis,谓语动词是receive,宾语是support.在support之后的from the fact是一个介词短语,属于次要信息。而在fact之后由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旨在阐述fact的具体内容,也属于次要信息。所以这句话最中心的意思就是Fladmark’s hypothesis received support(假设得到了支持).
2.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将上面读出的句子的中心含义跟选项进行一一比对和排除啦。
? 我们先看A选项。A选项的前半句是一个原因状语从句,属于次要信息,该句的主干是it displays the greatest diversity(它展现了最大的多样性),核心明显与原句不相符,直接排除。
? 然后,我们看B选项。B选项的主干是Fladmark’s hypothesis state that…(假设表明…),that之后引导宾语从句,阐述“表明”的具体内容,核心也没有提到“假设被支持”,直接排除。
? 接下来我们看C选项。C的主语是The fact.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很多同学会找错。在fact之后是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occur是从句中的动词,而这个句子主句的谓语动词是lends. 所以这句话的结构是The fact that…lends strength to Fladmark’s hypothesis(事实借给假说力量),与原句主要信息相同,作为备选答案。
?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D选项。D选项的主语是Native American language,动词是survive, 所以D选项的主要含义是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have survived the longest(本土美国语言存活最久),也与原句的核心含义不相符,排除。
3. 所以这个题,通过读懂句子的主要信息,我们就可以直接选出C答案了。
做完第一题呢,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对于任何一个句子来说,不论是大家自己阅读,还是做简化题,亦或是做其他题型,我们都要抓住句子的重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read for imformation and comprehension),做到筛选出并读懂句子的核心,这样才能理解作者思想、做对题目。对于次要信息(状语、定语、介词短语等),我们可以读,但是它们绝不是我们理解的重点。
那接下来,我们再做一道难度稍微大一些的简化题。大家仍然要自己先思考,再看解析哦。
例题2:TPO40 Passage2Latitudeand Biodiversity (Paragraph 2)
The tropics contain a larger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higher latitudes—a fact that is not always evident when we examine commonly used projections of Earth’s curved surface, since this tends to exaggerate the areas of land in the higher latitudes—and some biogeographers regard the differences in diversity as a reflection of this effect.
A. Some biogeographers believe that the tropics have large surface areas than they actually do because of the distortions produced by projections of Earth’s curved surface.
B. High levels of diversity in the tropics are sometime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tropics have more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the higher latitudes do, though distortions incommonly used projections may seem to suggest otherwise.
C. Because biogeographers disagree on whether or not the tropics are correctly represented in projections of Earth’s surfac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their surface area has to their diversity.
D. Most biogeographers agree that the tropics contain a larger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higher latitudes do, but they disagree on whether or not the tropics’ level of diversity is a reflection of that larger surface area.
这一题的正确答案选B,大家选对了吗?根据之前讲的步骤,我们来分析这个题的原句:
1. 读出原句的基本含义:这个题的原句非常长,但是我们可以略去两个省略号之间表示解释的内容。我们发现,该句话是一个and连接的并列句,有两套主谓结构。所以,我们在理清句子基本含义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句子是有两套主干,也就是有两层重要信息的,而这两层信息,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第一层是The tropics contain a larger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higher latitudes(热带包含比高纬度更大的表面积),第二层是biogeographers regard the differences in diversity as a reflection of this effect(生物地理学家把多样性的不同看做面积不同的反映)。
2. 接下来,我们把这两层含义跟选项进行一一比对和排除。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A选项。A选项的主语是biogeographers,谓语动词是believe,宾语是一个that引导的从句the tropics have large surface areas than they actually do(热带的面积比它们实际上大),这句话与原句的第一层重要意思不相符,而且选项A也没有写到第二层重要信息,所以直接排除。
? 接着,我们看B选项。B选项的主语干是High levels of diversity in the tropics are sometime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热带高的多样性被归因于一个事实),在“fact”的后面是一个同位语从句,表明这个事实的具体内容:the tropics have more surface area of land than the higher latitudes do(热带的表面局比高纬度大),这样原句的两层重要含义都体现在该选项之中了,后半句的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属于次要信息。所以B选项暂时保留。
? 然后我们来分析C选项。C选项的前半句是一个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属于次要信息,我们可以暂且忽略。然后往后看到句子的主干: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their surface area has to their diversity(很难决定表面积与多样性的关系),这里缺乏了原句中的第一层重要信息,第二层重要信息也说错了,直接排除。
? 我们最后看一下D选项。D选项也是一个并列句,由转折连接词But连接。在but之前的小分句对应了原句的第一层意思,然而在But之后,they disagree on whether or not the tropics’ level of diversity is a reflection of that larger surface area的意思是“他们不同意热带的多样性是否是表面积的反应”与原句第二层重要意思不符合。
3. 那么复合原句两层重要信息的就只有B选项了。
通过以上两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在做简化题时,我们最重要的思路是抓住一个句子的重点,这样做题准确率高而且速度很快。在托福阅读的其他题型中,句子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的阅读句子方法仍然跟上面所写的一样:抓住核心信息,详略结合地阅读。这种阅读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各种考试,也是我们再自己阅读小说、课本以及各种读物时所应该做到的。
希望通过这两个题目的分析,大家掌握了做句子简化题的思路,也对句子理解有一些感悟。作为学霸的你,记得也要记下这两句话的生词哦,这里的词都是托福阅读常见词汇呢!
托福阅读备考之长难句分析:岩层顺序
托福阅读长难句:岩层顺序
29. But as more and more accumulations of strata were cataloged in more and more places,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sequences of rocks sometimes differed from region to region and that no rock type was ever going to become a reliable time marker throughout the world. (TPO 6 William Smith)
托福阅读长难句句子分析
本句的主句是it became clear,而as引导的则是时间状语从句,表示“随着……”。主句中的it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两个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也就是主语从句,它们也是本句理解的重点所在。
托福阅读词汇精记
strata表示“地层”,它的单数形式是stratum。
sequences of rocks指的是“岩层顺序”。
catalog也可拼作catalogue(英式拼法),作动词时,表示“把……编目分类”, 比如:He catalogued all the insects in his collection. 他把所收集到的昆虫编目分类。catalog也可以作名词,表示“商品目录或购物指南”。
differ from sth. to sth.,表示“从……到……不同”,可以借鉴到写作中, 比如:The attitude toward shopping online differs from person to person. 对于网上购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
托福阅读长难句参考译文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日益增多的地层分类,清晰的事实表明:有时岩层顺序是因地区不同而发生变化,全世界还没有一种岩层能成为可靠的地质年代的标志。
详解托福阅读考试28+经验分享
托福阅读满分经验详解 第2篇
托福阅读满分需要从文章入手
很多人备考托福阅读,更多时候都把精力放在阅读题型和解题技巧上,而对文章只是当成一个获取必要信息的源头,这其实是有偏颇的。考生如何读好文章,怎样看懂文章,这其中有许多窍门需要大家在备考中掌握学习。
1. 读文章顺序
首先是阅读文章的顺序,因为传统的阅读解题习惯,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先看完全文再做题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在托福阅读中其实不太行得通。原因很简单,托福阅读文章的篇幅相对其考试时间限制来说其实是有点超标的,只有少数阅读速度极快理解能力过人短期记忆优秀的考生能够确保读完文章再做题并保证时间和解题正确率。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目前阅读部分的考试时间并不足以支持大家用这种传统方式来做题。真正适合考生的做法是直接边读文章边看题目。而托福阅读考试本身的流程设计也比较支持这种做法,题目考到那一段文章就会自动拉到哪里,如果是涉及到原文的关键内容还会有明显的标黑,这对于边读文章边做题的顺序来说都是非常方便有利的。
2. 了解文章结构
即使是按照边读文章边做题目的方式,也有很多同学觉得时间紧张。这是因为大家对文章内容读得太细所致。正确的阅读托福文章的顺序应该是先看文章每个段落的首句,因为按照老外的写作习惯段落第一句基本上都是主题句中心句,之后的部分则是对中心主题的展开。而考生比较头疼的长难句往往都集中在段落中心句之后的部分里,所以如果单从理解文章大意的角度来说,直接看完中心句就已经足够了。这种做法也能减少读长难句造成的时间消耗,提升考生的阅读解题速度。
3. 避免过度提速
有些时候为了避免阅读时间不够用,部分考生可能会下意识地强迫自己提升阅读速度,而这种强行加速的做法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虽然看过了,但因为阅读不完全没有彻底理解消化,导致考生对文章内容没有足够深刻的印象,也就是看完以后根本没记住到底文章说了什么。想要避免这种情况,除了保持相对稳定的阅读速度外,另一种方法是在读完每一段文章内容之后,不要立即开始看一段内容,而是先暂停一下现在脑海里对刚才读过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比如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有哪些例子论据,包含了什么关键词等等。通过这种好似喝完一口红酒以后品一下味道的做法,考生对文章的印象才会真正保留下来,帮助大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顺利地解题。
托福阅读中常见的六大题型
一、文章内容小结题
这是托福阅读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顾名思义,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考察的是对文章主旨和段落主旨的把握。正确选项是一些总结性的选项,错误选项的特点是:与原文不符,原文没有提到,或者是次要信息。
次要信息也就是文中提到的某个细节性的信息,次要信息的选项具有极大的干扰,同学们在做题时应注意识别。那么文章主旨和段落主旨怎么判断呢,我们可以结合文章标题和题目的引导句来判断文章主旨,段落主旨可以直接看段首句,段首句通常是段落的主旨句。
二、句子简化题
这种题型的主要考查目的是:考查考生们理解文章中某一特定复杂句子所传达的基本内容,并不受细枝末节的干扰,用简化的句子表达原句基本内容的能力。
因此,考生们的语法水平在解题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题目在托福阅读中的具体表现是题目中有“high sentence”。
三、修辞目的题
这是托福阅读题型中比较难得分的题目,这种题目注重考察单词,短语或句子在句子之内或句子之间起到的作用,这就要求大家平时阅读时,在涉猎原文细节信息的基础之上,要有意识地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段落的结构。
在历年托福真题中,这类题目考查的比较少,但一出现就会难倒考生。
四、词汇题
在托福阅读题目的解答过程中,特别是词汇题总会让人有些头疼。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由于词汇量的问题,托福阅读中的词汇题就是一个更大的麻烦了。单词记忆主要就是背单词。所以关于如何去背单词,在这里上海新航道托福网上课程小编有几点建议:
1.利用零散的时间背单词。利用零散的时间背单词可以使用单词卡片。
2.进行高频率的重复,建议把重复的周期控制在7天以内。
3.把背单词和阅读相结合。广泛的阅读也是增加词汇量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在阅读中加强对已经背过的单词的记忆。
五、事实否定题
在解答这种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避免惯性思维的影响。平时大家的做题习惯当中,我们都是看到与原文相符或者和原文一样的选项就选,但是到了这个题目,需要选择不属于题干内容或者与原文相反的选项,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一般这种题目的定位范围都在原文的某一个或者两个自然段,所以第一步需要的就是根据题目大定位到某个自然段,然后根据选项特征对应原文进行选题。
六、推论题
文章中有些论点/观点没有明确阐述,但却强烈暗示出来了。如果文中有比较,推论题就可能问做比较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文中有对某一新现象的明确阐述,推论题就可能要求推论旧现象的特征。推论题虽然是传统题型,但难度很大。
这种题目就需要考试针对推论所提问的所在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前后文逻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要被作者的表相所迷惑,分析题目的同时将主要内容提炼出来,答案就一目了然了。这类题目在托福阅读中经常出现,每篇阅读必有一题,所以一定不能够丢分。
如何能保证托福阅读总结题的正确率
面对这个独特而有难度的题型,考生应该如何思考解题才能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呢?
1. 调整阅读习惯
从根本上解决做总结题困扰的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考生需要调整自己的阅读解题习惯,先看完整篇文章再来做题。由于托福阅读考试部分的题量很大时间紧张,因此大部分考生目前采取的主流解题方式是一边看文章一边做题,也就是看完一段文章,把这段文章涉及到的题目都做完再看下一段文章。这种做法适用于阅读中的大部分题型,但惟独不适合总结题。因为这种习惯等于是把完整的文章拆碎来看,考生会缺乏对文章整体大意的理解,所以才会做不好总结题。但调整阅读习惯意味着考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看文章,对于本就不太够用的阅读时间来说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负担压力,所以为了一道总结题而改变调整阅读习惯是否值得,还需要大家自行斟酌其中得失。
2. 记录段落概要
比起第一种方法来说,通过记录段落概要的方式来做好总结题可能是更加符合大家客观需求的实用做法。具体来说,既然考生目前做阅读题大多习惯读一段做几道题,那么想要做好总结题,大家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保证自己对全文的把握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考生只需要在每读完一段文章后,在草稿纸上把这段文章的大意直接记录下来即可。大家只要记下这段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到了总结题前把这些记录内容整个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提升对文章内容的整体印象,之后再解答总结题,其难度自然就不会太高了。
3. 学会排除选项
最后一个方法其实属于细节技巧,需要考生通过做题来积累,那就是寻找总结题选项的套路来进行排除。这种做法追求的第一目标不是拿到满分,而是获得至少1分。既然总结题的题型是6选3,那么考生如果能够直接在早期就通过选项分析排除掉1-2个错误选项,之后哪怕是猜测答案,也可以保证更高的命中率,拿到1分甚至2分的成绩。而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因为总结题选项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存在明显问题错误的选项,比如用词太多绝对武断,或者太过描述细节没有起到概括作用,又或是文章中根本没有提及等等。考生要做的就是多做总结题多观察对错选项的特征,并打磨出一套自己的选项对错判断标准,在考试中应用并排除选项,从而提升总结题的解题准确率和得分。
看了以上内容,考生是不是对于解答托福阅读总结题更有信心了呢?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考生早日考试成功哦!
托福阅读常见难点
1、托福阅读如何使用技巧?
参加托福考试的考生一般集中在高中生、大学生,词汇量在四五千左右,他们在接触托福阅读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生词,尤其是分门别类的学科词汇,分为地理、天文、生物学、动物学四大块,学员就会有很多的误解,到底应该掌握多少词汇才能做好托福阅读。其实只要确定好中心词汇和构架词汇的区别,对学科词汇只需要认知,对构架词汇需要熟知。在技巧中只需要通过分解句型,由于托福阅读特别长,每个都是长连句分析,把它按照逻辑分解之后,按照关键词,找到重点部分,最后找到简洁的出题主干,就很容易理解了。
2、读托福阅读文章应该使用哪种顺序方法?
读文章一般都是先看题目再读文章。看题目的话,托福和雅思的区别就在于要我们自己去定位,因为每个题目都是按照文章的顺序顺延下来的,只是在最后一个小结题目的时候需要翻开前面的文章,重点读每一段的首末句找到它。
3、托福阅读做题时有哪些常见误区?
大多数同学的问题都在于对句子的理解,尤其是复合句,考生无法理解整个句子,而是会按照个别的单次来分散,造成句子理解的中断。因此考生备考阅读时需要学会把句子分解,去看句子的构架,这样去找主干的话就会容易的多了。由于托福阅读中,一长段的内容实际上有效信息并不多,要从中找出有效信息就需要对句型有了解,只看独立的词就无法理解意思。
4、托福阅读词汇量过大学六级就能拿高分吗?
中考文言文阅读满分经验详解 第3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必考翻译,这是考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题目。满篇的之乎者也,实在不知道如何理解?别担心,今天给大家传授文言文翻译技巧,助你除却文言文失分之殇。
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文笔优美。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因此,对关键词语更要字字落实。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
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我们在前面讲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
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用借代修辞的句子,翻译时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之怒的布衣应翻译为平民,伛偻提携应翻译为老老少少的行人,等等。运用互文的句子,应将几句简化合并,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就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再如,古代把国王或王后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死说成填沟壑,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我们在翻译时都应根据其意义译成今天的用语。
详解托福阅读题型分类及解法 第4篇
1 词汇题
问法:The word/phrase _X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____
技巧:
(1)首先看是否认识, 如果在认识, 在选项中找同义或近义词, 并代入原文检验。
(2)如果不认识,将4个选项代入原文, 看上下文是否合理。
(3)看原词所在句子前后2句, 找重复对应。
(4)如果悬想中有2个悬想都在上下文中合理,选择在含义上与原词沾边的词。
(5)选项中不认识的词不轻易去选。
做题顺序:
看单词,看选项,原文验证。
2 指代题
问法:The word they/ their/ it/ its/ some in the passage refers to
技巧:
(1)单复数
it找单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they找复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2)在主从复合句, 并列句中, 后半句的代词主语优先指代前半句主语的核心词(有例外, 要从意义判断)。
(3)简单句中,代词优先指代主语核心词, 次之制代宾语核心词。
(4)代词所在句子找不到合适的指代, 优先指代前一句主语, 次之指代后一句宾语。
(5)一句话中, 相同的代词指代相同。
3 直接事实题
问法: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which/ why/ when?
技巧:定位原文, 细读。
4 infer题(需要精确理解)
注意:既然是infer, imply, 就一定不是原文中明确说的。
技巧:
(1)时间前后推理。
(2)排除法。
(3)不要加入自己的观点。
5 举例说明概述题 (例子的作用)
技巧:
(1)重点不是例子本身, 而是举例子的目的及例子的服务对象。
(2)概述的同义改写就是答案。
6 EXCEPT列举题
技巧:重视文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列举 (遇到的话就做笔记记下来---Sissi如是说)。
定位:核心关键词 such as n1, n2, n3A, B, and/ or C.
7 插入句子题
技巧
(1)待插入的句子中, 代词 this, these their, it, such, he, another 这些通常是上一句]提过的,所以才特指。
(2)因果, 转折等过渡词 therefore, so, however,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on the contrary.
(3)递进扩展词 furthermore, also, as well, too, other, in addition, moreover, besides, even, additionally.
(4)结构配对词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someothers.
(5)关键同义词 重复出现的名词、副词、形容词。
8 句子要点题
问法: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resses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 the highlighted sentence.
错误选项:
(1) 有新内容, 或有相反内容。
(2) 遗漏了原文中重要信息。
9 全文总结题
(1)注意段首句, 注意自己归纳总结。
(2)关注文章结构,特别是先总后分式。
10 信息归类题
特点:
(1)通常文章采用对比写法。
(2)有无用的选项。
关键:排除无用选项。
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分类练习,这样可以培养对每一类题型的敏锐感以及加快解题速度。
托福词汇:生物学专业分类词汇
BIOLOGY
生物
evolution
进化
Darwinism
达尔文学说
species
物种
specimen
样本,标本
natural selection
自然选择
biological vacuum
生物演变真空期
survival
生存
block; obstruct
阻碍
reverse
逆向;倒退
alga(
复数
algae)
藻类
invertebrate
无脊椎动物
aquatic (life)
水生动物
reptile
爬行动物
amphibian(amphibious animal)
两栖动物
托福词汇:与社会学相关的托福单词
SOCIOLOGY
社会学
interrelation
相互关系(联系)
civilization
文明
civilized
文明的
brute-like
野蛮的
community
社区;社会
organization(association)
组织
institution
机构
settlement
定居;居民点
custom
风俗习惯
indigenous
当地的;土生土长的
administration
行政机关;(官员)
任期
predecessor
前任
monarchy
君主制
abhorrence
憎恶;讨厌
empire
帝国
federal system
托福词汇:与交通/通信相关的托福单词
.TRAFFIC/
COMMUNICATION
交通/通信
traffic congestion(jam)
交通阻塞
transport (
动词)运输
transportation (
名词)运输;运输工具
vehicle
交通工具;车辆
prototype
原型
wagon(carriage)
马车;篷车
vessel
船;容器
automobile (auto; car)
汽车
van
运货车
motorcycle
摩托车
bicycle (bike)
自行车
gear
齿轮;(排)档
engine
引擎;发动机
cylinder
托福阅读做题步骤详解 第5篇
托福阅读做题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花两三分钟时间扫描每篇文章头一两个句子,定位文章难易程度。虽然平均每篇文章做题时间为11分钟,答案是有的文章需要15分钟左右。一般来说,5篇文章中有两篇难度较大,比方说,如果最后一篇文章难度较大,且有12~14道题,在这种情况下,按部就班做题就有可能因时间不够而做错好多道题,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首先定位文章难易程度,同时目测文章的含金量(既题量分布),有助于科学分配阅读部分的做题时间。
第二步:采取“结构扫描”法分配阅读具体一篇文章。所谓结构,既文章的骨架。TOEFL文章是纯学术体Acasemic,是北美国际留学生在大学里天天都能接触到的教科书风格的文章,这些文章涉及人文社科和自然段组成,正确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应该是把文章受句先吃透,文章首句经常为文章主题。然后把首段的其他句子尽快略读,文章其他段落采取同样的方法阅读。各段落其他句子一般来说都是用来说明各个段落的主题句,没有必要每个句子都彻底看个明白。有时候,段落中个别句子理解难度大,而不涉及考题,在此句停留无疑是白百浪费时间。所以,采取“结构扫描”法,意味着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文章大从而正确引导下一步做具体的题,而不至于出现大方向的理解错误。
托福阅读做题策略详解 第6篇
15分钟一篇,一篇13/14道题。(官方要求是20分钟一篇)
13道题中除了4道词汇题(30’)1道多选题(1’30’)之外,其他题目基本(1)一般是在第三段/第四段,大概第8题/第9题的样子,是一段会出2道理解题的段落。题目编排,近几年的TPO一般第一篇第二篇文章偏难,生词多,第三篇简单难度类似早期TPO。
在题目上一般是(细节 词汇,细节 作用, 细节 词汇, 细节 词汇 改写, 细节 词汇, 黑点 大意)规律就是每一段都会出细节题(Inparagraph n...)再加一道其他题,早期一段只有一道题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了。
简单的文章可能会出比较难的大意题,尤其是对比型的简单文章。用上面的标准控制时间,用下面的方法去读的话,20分钟一般都是够用的。
托福阅读高分障碍:
速度:1’大概150-170字,生词量一般而且前后不出现感觉自相矛盾需要停下来想的情况下。
选项:词汇量一般,有时词汇题的相似词汇不造句都感觉不出区别。
新托福阅读试题训练技巧:
1,粗看下文章的段数,对每段大概几道题有个预期。(比如只有5段,那长段肯定是3道题)粗看每段第一句话,对文章的整体意思心中有数。
2,每段段首变成中文理解,以迅速的进入状态,并记忆主要意思。(就算只有一道词汇题,这段的段首也要读)
3,每读一段整理一次逻辑,A支持的观点是,A的观点的问题是B的观点是。(记忆法,图像帮助理解,逻辑帮助记忆,生成图像来理解含义,对逻辑部分用色彩记忆红黄绿记忆法,每一段的第一句作为逻辑中心标记黄色。
这段如果讲倒推如原因,在脑中的逻辑框架就在红色的区域生成记忆,如果正推将后果等就在绿色区域生成图像,读完全文留下来的会是每一排都是红黄绿三色的逻辑关系,每一段都纵向罗列,如下)红黄绿
托福阅读满分经验详解 第7篇
定位词特点:
a. 在提问方式1和3当中就是X所代表的部分。
b. 在提问方式2中比较复杂,一般是寻找该句中的名词部分,多数充当句中的主语或宾语。
c. 定位词有可能是原文原词或者近义词。
例题1: According to paragraph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about aquifers in deserts is true? (托福官方真题12 Water in the Desert)
本题干的定位词即aquifers, 符合提问方式1。
例题2: According to paragraph 7, why would a social group use shunning?(托福官方真题13 Types of Social Groups)
本题干的定位词即shunning, 符合提问方式2。
例题3:Paragraph 1 support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painting in Europe? (托福官方真题4 Cave Art in Europe)
本题干的定位词即是painting in Europe, 符合提问方式3。
第二步:根据定位词回原文进行定位。
1. 若定位词非原文原词,在定位过程中要对其在原文中的同义替换词敏感。
2. 若定位词在原文中出现若干次,要关注所有出现过的地方。
托福阅读背景之“Earl Grey Tea”
Earl Grey is a blend of Indian and Sri Lankan teas. Although considered a specific type or variety of tea, today, any black tea with bergamot flavor added is considered an Earl Grey tea.
The Earl Grey blend is named after Charles Grey, the second Earl Grey of Howick (1764-1845), who was one of the leading British statesmen of the late 18th Century and early 19th Century. Charles Grey was once in charge of the British Navy and went on to become Foreign Secretary. In 1830, he became Prime Minister and presided ov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reat Reform Act of 1832. The following year, his government abolished slavery throughout the British Empire. But despite these historic achievements, Earl Grey’s name is best known today because of the delicious, delicate, fragrant beverage named in his honour.
There are differing accounts of the origin of Earl Grey tea, but the most popular goes as follows. During his reign as Prime Minister, Earl Grey sent a diplomatic mission to China, where one of the envoys Grey sent saved the life of a Chinese. In gratitude, the Chinese sent the Earl a specially-scented tea. Earl Charles Grey was then reputed to have demanded his tea supplier in London to recreate the tea for him, and the taste became fashionable, eventually spreading worldwide.
The Ingredients of Earl Grey Tea
Despite its reputed Chinese origins, Earl Grey tea doesn’t contain China tea. It is a blend of Indian and Sri Lankan black teas, flavoured with oil of bergamot. The oil is extracted from the peel of the bergamot orange, which is grown mainly in the Calabria region of Italy. Bergamot oil is also commonly used inaromatherapy. Unlike green teas, black teas undergo a full fermentation process, which causes the leaves to turn black and gives them their flavour.
Lady Grey Tea
Lady Grey tea was named after Mary Elizabeth Grey, the wife of Charles Grey. Lady Grey tea is a variation on the more famous Earl Grey blend. It consists of green China tea scented with oil of bergamot, lemon peel and orange peel.
How to Serve Earl Grey Tea
Many people prefer to enjoy Earl Grey without milk and with a slice of lemon. They find that the tang ofcitrus that comes from the oil of bergamot makes Earl Grey tea particularly suited to being served with lemon.
Some others prefer their Earl Grey on its own, with nothing added. It’s all a matter of personal taste. But one thing that most Earl Grey enthusiasts can probably agree upon is that the tea should be left to stand for at least two or three minutes after the boiling water has been added, in order for its full flavour to emerge.
Resist that tempting aroma for a couple of minutes, and let your Earl Grey tea brew. It’s well worth the wait.
格雷伯爵茶是一种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为基质的调味茶。尽管伯爵茶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种类的茶品,今天,任何添加了佛手柑油的红茶都可以通称为伯爵茶。
格雷伯爵茶是以查尔斯•格雷,即格雷二世伯爵(1764-1845)命名的。查尔斯•格雷是英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曾执掌英国海军,随后又担任了英国的外交部长。1830年,他成为了英国首相,并主持了1832年《改革法案》的推行。1833年,他的政府在整个大英帝国范围内废除了奴隶制,尽管有如此多的历史功绩,今天,格雷伯爵的名字还是因了这种美味清香的茶饮而广为人知。
关于格雷伯爵茶的起源有着多种解释,最广为流传的一种解释如下:在担任首相期间,格雷伯爵曾派外交使团去往中国,在中国期间,他手下的一名使节救了一个中国人的命。出于感激,那位北京人送给伯爵一种有着独特香味的茶饮。后来,格雷伯爵命伦敦的茶叶商重新为他配制这种茶饮,这种口味的茶饮开始流行起来,最终风行了世界各地。
格雷伯爵茶的成分
尽管风传格雷茶起源于中国,其茶叶却并不是中国茶。其成分是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以佛手柑油调味。这种油是从柑橘类水果佛手柑的外皮中提取的,这种植物主要生长在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亚地区。佛手柑油还常常应用于芳香疗法中。与绿茶不同,红茶经历了完全的发酵过程,这使得茶叶呈黑色,同时赋予了其独特的味道。
格雷夫人茶
格雷夫人茶是以查尔斯•格雷的夫人玛丽•伊丽莎白•格雷命名的。格雷夫人茶是更为闻名的格雷伯爵茶的衍生品。它是一种以中国绿茶为基质,加入佛手柑油以及柠檬和柑橘皮提取油的调味茶。
怎样饮茶
饮用伯爵茶时,许多人喜欢不加牛奶,配上一小片柠檬。他们觉得由佛手柑油散发出的强烈的柑橘类味道使得伯爵茶特别适于搭配柠檬饮用。
还有些人喜欢单独饮用伯爵茶,什么调味品也不加,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口味。但可能大多数伯爵茶爱好者都同意的一点是冲入沸水后,应该等上两三分钟再饮用,以使其香味充分地散发出来。
忍住怡人茶香的诱惑,等待几分钟,让你的伯爵茶得以充分的冲泡,随后你会发现等待是值得的。
Vocabulary:
aromatherapy 芳香疗法,指用天然物质萃取出的油脂、香料等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tang 强烈的味道
citrus 柑橘属植物
托福阅读背景之“牛角面包的历史”
牛角面包这种法国美食是很多人的心头爱。它的法语名字croissant是“新月”的意思。新月形是牛角面包的经典造型,这其中的缘故,就要牵扯到奥地利与土耳其之间的一场战争……
The croissant is a widely known and enjoyed kind of pastry made from leavened laminated dough and baked plain or with some sort of filling or topping, most commonly chocolate.
The word itself is translated as “crescent” into English, which is the shape most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is flaky pastry, although it can be found in other forms as well.
There are countless stories and legends about where this pastry originated and how it was made. In 1683, Vienna (the capital of Austria) was under siege by over a hundred thousand Ottoman Turks. After several months of trying to starve the city into submission, the Turks attempted to tunnel underneath the walls of the city. Fortunately for the entire city, some bakers hard at work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heard the sounds of the Turks digging and alerted the city’s defenders. This advance warning gave the defenders enough time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e tunnel before it was completed. Soon, King John III of Poland arrived at the head of an army that defeated the Turks and forced them to retreat.
To celebrate the end of the siege and the part they had played in lifting it, several bakers in Vienna made a pastry in the shape of the crescents they had seen on the battle standards of the enemy. They called this new pastry the “Kipfel” which is the German word for “crescent” and continued baking if for many years to commemorate the Austrian victory over the Turks in 1683. It was not until 1770 that the pastry came to be known as the croissant.
In that year, Marie Antoinette, a 15-year-old Austrian Princess, married King Louis XVI of France. To honor their new queen, the bakers in Paris made some “kipfels” of their own. The only difference was that they called it by the French word for crescent, “croissant”. The pastry proved as popular in Paris as it had in Vienna and Parisian bakers have been making it ever since as have bakers around the world who learned it from the Parisians.
The flavor of a croissant should be intensely butterywith a natural dairy sweetness. It should not taste like added sugar or be cloying. It should be well-seasoned, but not so salty that you can’t imagine eating it with jam or preserves. The ideal crust should be distinct from the softer interior. It should be extremely flaky and shatter when torn or bitten into. It should be extremely crisp, but not crunchy or tough. Each layer of flaky pastry should virtually melt on the tongue, but not feel greasy in your hands. It should be an even, golden brown color all around.
The interior should be feather-light with many layers. It should be tender and moist but not gummy ordoughy. The layers of dough should show plenty of stretch and separate gently from each other when you pull at them with your fingers.
Today, the croissant is both a symbol of French culture and tradition.牛角面包这种广受欢迎的糕点是对擀成薄片的发酵面团进行烘烤制成,或者是纯面团,或者配上馅料和装饰配料,通常是巧克力。
croissant这个词在英语中译为“新月”,新月形是这种酥饼最普遍的形状,不过也有做成其他形状的牛角面包。
关于这种面包的起源和做法有数不清的故事和传说。1683年,维也纳(奥地利的首都)被一万多名奥斯曼土耳其人围困。他们先是截断粮食来源,逼迫这座城市屈服,几个月后,他们又尝试从城墙下挖地道进行偷袭。幸运的是,一些在夜里工作的面包师听到了地下的动静,并通知了城市的守军。这个情报让守军有足够的时间在隧道完工前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不久,波兰的国王约翰三世带领部队赶到,击败了土耳其人,迫使他们撤退。
为庆祝城市的解围以及他们所起的作用,维也纳的几位面包师制作了一种新月形糕点,这是他们在敌人军旗上看到的图案。他们将这种新糕点命名为“Kipfel”,这是“新月”德语的叫法,之后许多年,它一直被用来庆祝1683年奥地利对土耳其人的胜利。直到1770年,这种糕点才以牛角面包的名字流传开来。
在那一年,15岁的奥地利帝国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了向新王后致敬,巴黎的面包师制作了他们自己的“新月形面包”。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用“新月”的法语来为之命名,那就是“croissant”。这种糕点在巴黎和在维也纳一样受到欢迎。从此,巴黎的面包师就一直做这种糕点,而全世界的面包师都是从巴黎学会了制作牛角面包的方法。
牛角面包应该是奶油味浓郁,有一种天然奶制品的甜味。它吃起来不应该是感觉加了糖或者甜得腻人。它的味道应该均衡,但不会太咸,无法配着果酱或者蜜饯来吃。理想的牛角面包应该是外焦里嫩。面包皮应该非常酥脆,但是不会嘎吱作响或太硬。面包的每一层应该是入口即化,但是拿在手里又不会觉得太油腻。面包在整体上应呈现一种均匀的金褐色。
面包心应该很轻盈,有很多层。它应该很柔软潮湿,不黏也不软稠。面包的各层应该有足够的延展性,用手去拉时,能够很容易分开。
如今,牛角面包已经成了法国文化也是法国传统的一种象征。
Vocabulary:
leavened 发酵的
laminated 薄片的,层压的
filling 馅料
topping 装饰配料
flaky pastry 酥饼
siege 围攻,围困,围城
advance 预先的,事先的
lift 撤销,解除;结束,停止
buttery 涂有黄油的,有黄油性质的
cloying 倒胃口的,使人感到腻烦的
crunchy 嘎吱作响的
gummy 黏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