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抚触护理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抚触护理范文(精选12篇)

抚触护理 第1篇

1婴儿抚触前的准备

1.1首先确保房间温度在28~30℃之间, 放一些柔和的音乐。

1.2操作者应取下手上的手表、戒指等物品, 以免划伤婴儿。

1.3操作前洗手, 倒一些婴儿油于掌心, 并相互搓揉, 使双手温暖。

1.4操作者心情舒畅, 充满爱意, 用暗示性、提示性语言和亲切目光与新生儿交流。

2婴儿抚触的方法

2.1头面部

2.1.1用两手拇指从婴儿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

2.1.2用两手拇指从婴儿下颚中央向外侧、向上滑动;

2.1.3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 至后下发际, 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 轻轻按压。

2.2胸部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的外上侧滑动。

2.3腹部

2.3.1两手分别从腹部的右下侧经中上腹滑向右上腹。

2.3.2右手指腹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 右手指腹自右上腹经左上腹滑向右左下腹;右手指腹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腹部抚触能促进婴儿的食物消化吸收、排泄, 增加食量, 降低胆红素, 促进黄疸的消退。

2.4四肢

双手抓住上肢近端, 边挤边滑向远端, 并搓揉大肌肉群及关节, 下肢与上肢相同。

2.5手足

两手拇指指腹从手掌面跟侧依次推向指侧, 并提捏各手指关节, 足与手相同。

2.6背部

婴儿呈俯卧位, 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3婴儿抚触的注意事项

3.1抚触时间不要太长, 以15min为宜, 最好在婴儿进食1h后、沐浴后进行。

3.2室内空气新鲜, 通风良好, 避免空气污染。

3.3防止噪音, 避免影响婴儿的注意力。

3.4开始时, 轻轻抚触, 然后逐渐增加压力, 以便婴儿逐渐适应抚触。

3.5婴儿出现啼哭、肌张力减低时, 暂停抚触。

3.6不要让婴儿的眼睛接触润肤油, 避免触及未脱落脐痂部位。

婴儿抚触这一非语言交际形式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 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非常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 抚触作为父母与婴儿之间联络的纽带, 密切了两者情感交流, 从而避免因分离而产生焦虑、恐惧不安, 引起一系列的良性反应, 从而促进婴儿身心的健康发育。通过抚触可刺激婴儿淋巴系统, 增加免疫力、应激力和智力。可改善消化系统, 通过对婴儿皮肤的刺激增加胃肠蠕动, 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 增加了小肠的吸收功能, 从而使食欲增加, 体重增加, 生长发育加快。可平定婴儿暴燥的情绪, 减少哭泣, 增加睡眠。抚触还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能促进母婴间的交流, 温柔的按摩给婴儿带来被爱的满足, 使他感受到安全、更加自信, 这种安全感将伴随他一生, 奠定他一生的自我价值。通过抚触使婴儿感受到妈妈的关心和爱护, 帮他养成独立的个性, 具备思考和判断能力。另外婴儿抚触可以提高母亲的良性反馈, 可刺激子宫收缩, 促进子宫复旧, 使母亲能保持良好的体形, 利于乳汁的排出, 促进母乳量的增加, 大大有助于母乳喂养。因此, 抚触是一项简单易行、成本低、效益好、易掌握的一种护理技术, 能促进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天只花少许时间, 就会给婴儿带来一段温馨而美好的时光, 是送给宝宝一件无法估价的珍贵礼物, 可以广泛在医院与家庭中推行。

摘要:抚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疗技术, 通过对婴儿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 有益于婴儿的健康发育[1], 更能增进家人与婴儿的亲情传递。对婴儿施行抚触, 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实现对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的改造, 对负性情绪进行疏导, 改变人格特征, 以达到心身良性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婴儿,抚触,护理

参考文献

[1]何花香.抚触对新生儿硬肿症的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 :168.

婴儿抚触的感想 第2篇

首先,要表达我们对医院领导的谢意,感谢院领导及关心我们的老师给予我们这次学习机会,我们一行四人于2011年8月17日--19日期间有幸在省人民医院参加由贵州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贵州省人民医院与强生有限公司在贵阳联合举办的“2011婴儿抚触”培训班。这次培训班让我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使我们的抚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此我们将这次学习体会向院领导作一下汇报: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对婴儿抚触有了更多了解。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有技巧的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生理效应,促进婴儿的健康发展、促进婴儿体重的增长及免疫能力提高。抚触不是一种机械的操作,也不仅仅是按摩,是源于心灵的安抚和交流.抚触也称为按摩,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按摩,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胎儿就接受了母亲产道收缩这种特殊的按摩。

抚触使宝宝感觉安全、自信,进而养成独立、不依赖的个性。抚触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刺激消化功能,减少婴儿焦虑。除此之外我们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婴儿抚触的技术和诀窍。

1、轻柔地按摩婴儿头部,并用拇指在孩子上唇和下唇分别画出一个笑容,让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快乐。

2、双手放在婴儿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再逐渐回到原处;左手以同样方式进行。

3、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婴儿脐部,但应该注意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

4、双手平放在婴儿背部,从颈部向下开始按摩,然后用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再次从颈部向底部迂回运动。

5、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手腕部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指;并用相同手法按摩另外一只手。

6、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脚踝部轻轻挤捏,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在确保脚踝不受伤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7、每次时间先从5分钟开始,再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每日1-2次。抚触可以适当用力,因为过于轻柔的安抚会把婴儿弄痒痒,反而容易引起婴儿的反感。

经过会务组组老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考核后我们四人都成功取得由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及强生有限公司为我们颁发的婴儿抚触培训合格证书。

在此,再次感谢医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我们将不断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儿科:

产科:

浅谈新生儿抚触的护理体会 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促进;早期发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34-01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按摩, 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使婴儿得到感触的满足和情感心理上的安慰, 产生良好的生理心理效应。据国外研究报道[1],抚触可促进婴儿体重的增加及应激能力的提高。新生儿抚触是指通过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促使新生儿健康发育,增加母婴情感交流,稳定新生儿情绪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技术[2]。

1 抚触环境

房间布置色彩柔和、温馨,温度26~28 ℃,湿度55%~65%;抚触时放一些柔和的音乐;预备好毛巾、尿布、换洗衣服、按摩油。

2 撫触时间

新生儿于出生24小时后, 2次/日, 15分钟/次, 每次间隔6 ~ 8 小时, 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抚触。住院期间由培训过的医务人员操作, 出院后由受过培训的家属进行操作, 继续坚持抚触至少4个月, 定期随访。

3 抚触顺序

新生儿抚触的顺序: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

3.1 头部抚触 : 用两手拇指指腹从眉间向两侧滑动;两手拇指从下颌上、下部中央向外侧、上方滑动;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一手托头,用另一只手的指腹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

3.2 胸部抚触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两侧肋下缘)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至两侧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新生儿的乳头。

3.3 腹部抚触 食、中指依次从新生儿的右下腹至上腹向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半圆,避开新生儿的脐部。

3.4 四肢抚触 两手交替抓住新生儿的一侧上肢从腋窝至手腕轻轻滑行,然后在滑行的过程中从近端向远端分段挤捏。对侧及双下肢的做法相同。

3.5 手和足抚触 用拇指指腹从新生儿手掌面或脚跟向手指或脚趾方向推进,并抚触每个手指或脚趾。

3.6 背和臀部抚触 以脊椎为中分线,双手分别放在脊椎两侧,从背部上端开始逐步向下渐至臀部。新生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以脊柱为中线,双手食指与中指并拢由上至下滑动四次。

4 抚触的注意事项

①抚触前应剪指甲、洗手;婴儿过饱、过饿或烦躁哭闹时不宜抚触;开始抚触时动作应轻柔,逐渐增加压力,让宝宝慢慢适应,每个部位4~6次;抚触力度标准是做完之后如果发现孩子的皮肤微微发红,则表示力度正好;如果孩子的皮肤不变颜色,则说明力度不够;如果只做了两三下,皮肤就红了,说明力量太强。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力度也应有一定的增加。②抚触时观察婴儿的反应,出现哭闹、肌张力提高、肤色改变应暂停;不要强迫婴儿保持固定姿势;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腹部;抚触的时候应该不断的用亲昵的语言、目光与婴儿进行交流;抚触时要让产妇和家属积极参与,并教会抚触手法,婴儿出院后继续由母亲或家属抚触,定期随访。③确保抚触时不受打扰,可伴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帮助彼此放松。每次洗澡后抚触约10分钟为宜。④记住各部位安全点:双手捧起宝宝头部时,要注意他的脊柱和颈部的安全。另外,千万不要把润肤油滴到宝宝眼睛里。腹部抚触的时候,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有利于孩子胃肠消化。新生儿的脐带还未脱落时,抚触一定要小心进行,最好不要碰到它。注意关节的保护,不要在关节部位施加压力,要自如地转动其手腕、肘部和肩部的关节。

5抚触意义

5.1抚触可提高新生儿智能及促进智能各方面全面发育的机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皮肤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神经系统的外感受器官,通过抚触皮肤刺激了新生儿脑神经细胞及其它神经系统的发育。

5.2抚触能够促进新生儿神经与行为的发育。进行分组比较测评得出抚触组新生儿在智能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抚触可提高正常新生儿的智商及促进新生儿智能等方面的发展。

5.3抚触组多数新生儿对声源方向辨别、动态图像注视、语言组织表达早于对照组。

5.4另外,在家庭生活中,母亲在抚触过程中的语言、对视、愉悦的情绪和表情、母子亲情交流等都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构成了良性刺激,帮助新生儿获得安全感,发展对父母的信任感。

6 讨论

新生儿在出生时初步具有视、听等功能,新生儿的视觉、听觉功能在新生儿出生时非常弱化,但触觉是最原始的感觉器官,皮肤又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为中枢神经的外感受器,抚触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加强免疫力和应激力,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新生儿的哭闹,增加睡眠。抚触是对婴儿的良性刺激,增加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了迷走神经的活动。抚触通过调节婴儿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抚触有助于婴儿体格生长发育,增加免疫力,促进神经系统及智能发育等,尤其在新生儿疾病状态下,抚触作为辅助治疗护理方法,直接让患儿受益。抚触能减少新生儿患病率, 促进其健康成长。通过抚触可调节婴儿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有利于促进婴儿内啡肽, 5- 羟色胺, 肾上腺激素等的分泌, 从而减低应激反应, 增强免疫应答[3] 。

抚触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医疗价值,由于在国内起步较晚,要取得同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参与到抚触的行列,应将婴儿抚触的早期教育引入到产科护理,使这项适合于健康或有病婴儿,既简便易行,成本低,效益好,且有安全有效的育儿护理技术能在全国得以深入普及,让广大婴儿受益,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胡云清,陈兰兰,申永凡.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1):69.

[2]李文芳,陈玲玉.新生儿抚触的临床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 (8):1230.

抚触护理 第4篇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生产方式和黄疸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并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组研究的目的,并且自愿参加本组实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专科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如早开奶、保暖、适当补充维生素、合理喂养、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和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等各种措施[1]。

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新生儿抚触护理。参与抚触护理的护理人员均需经过专门的培训,护理人员需双手温暖、洁净、没有长指甲,并且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需采用正规的国际标准抚触护理方法。进行抚触护理的治疗室需保证室内温度在24至26摄氏度,并在室内播放轻柔的音乐,在抚触过程中用力应适当,动作轻柔,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状况。进行抚触护理的顺序首先是前额、下颚,然后是头部、胸部、腹部,最后是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每次进行抚触护理的持续时间为15至20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均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进行。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平均值±标准差()和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4.13±0.15)d,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的(5.92±1.18)d;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52.46±16.38) u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25±23.04)umol/L。二者间数据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中,治疗无效1例,有效12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34例患者中,治疗无效6例,有效19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为82.3%,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二。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X2=3.98,*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类型十分复杂,常见的有母乳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等,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病情严重而引起“核黄疸”,其预后极差,能够严重损害神经系统,甚至是导致死亡[2]。抚触护理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科学抚摸,从而引发良性刺激并通过皮肤传到中枢神经系统,继而产生各种有效积极的生理效应[3]。通过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而刺激良性胃肠道激素释放的增加,如胰岛素、胃泌素等,进而增强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和食物的吸收能力,使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有效减少了胆红素的重吸收,促使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4]。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触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昌辉,李茂军,吴青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2):92-94.

[2]兰卫华.抚触对早期新生儿黄疽的临床指导[J].医学信息,2013,26(1):115-116.

[3]李棚,高海燕.抚触在新生儿黄疽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5(11):142-144.

抚触护理 第5篇

[抚触的定义] 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

[抚触的好处] 1.抚触可以促进母婴情感交流; 2.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3.加快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 4.加快新生儿对食物的吸收。【抚触适合年龄】

宝宝在出生后脐带干燥了就可以开始进行抚触,可以持续到一岁。一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会走路,会讲话了,他的注意力不再那么容易安静地集中在这里,家长可以尝试用别的方式和宝宝交流。

【抚触时间选择】

1.沐浴前后均可(沐浴后为佳); 2.午睡及晚上睡觉前; 3.两次进食中间;

4.婴儿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 5.婴儿清醒时。【抚触的准备工作】

1.保持适宜的房间温度(摄氏25度左右)和抚触时间(15-20分钟为宜);

2.选择安静、清洁的房间,采用舒适的体位,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帮助彼此放松;

3.预备好毛巾、尿片及替换的衣服和婴儿润肤油; 4.抚触者双手要光滑、指甲要短,以免划伤小儿皮肤; 5.在抚触前妈妈应先温暖双手,倒一些婴儿润肤油于掌心,或将油置于开口容器中,这样妈妈很容易能用手蘸油。

【抚触的注意事项】 1.不要强迫婴儿保持固定姿势,如果婴儿哭了,先设法让他安静,然后才可继续。一旦婴儿哭得很厉害应停止抚触;

2.不要让婴儿的眼睛接触润肤油;

3.先从5分钟开始,再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每日1-2次; 4.开始时要轻轻抚触,逐渐增加压力,让婴儿慢慢适应。

【抚触顺序】

1.传统法:头部→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 2.改良法:背部→头部→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 【抚触手法】

一、头面部

1.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

2.用两手拇指从下颏中央向外侧、向上滑动(滑出微笑状)。3.一手托头,用另一只手的指腹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

二、胸部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两侧肋下缘)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至两侧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新生儿的乳头。

三、腹部

1.两手分别从腹部的右下侧经中上腹滑向左上腹。

2.右手指腹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右手指自右上腹经左上腹滑向左下腹;右手指腹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I LOVE YOU)。四、四肢

双手抓住婴儿上肢近端,双手交替,边挤边滑向远端,挤捏大肌肉群及关节,对侧及双下肢的做法相同。

五、手和足

用拇指指腹从婴儿手掌面或脚跟向手指或脚趾方向推进,并抚触每个手指或脚趾。

六、背部 婴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从背部上端开始逐步向下渐至臀部。

抚触后处理:穿好纸尿裤和衣服

达到标准:抚触过程新生儿表情愉快,无哭闹、吐奶发生

婴儿被动操

被动操可以促进孩子的大动作发育,也是妈妈和宝宝一起分享的的亲密时光。适用于2~6个月的宝宝。

【准备工作】

1.做操前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室温保持在摄氏20度较为适宜;

3.做操可以在床上或是在桌子上铺上垫子和床单;

4.摘掉手表和首饰,洗干净双手,不留指甲,冬天应将手温暖后再做操;

5.准备播放音;

6.给宝宝穿好纸尿裤,脱去外衣,少穿些衣服,便于宝宝活动; 7.准备几个宝宝喜欢的玩具,要平滑无刺,便于宝宝抓取; 8.要掌握体操的锻炼强度。【注意事项】

1.每天做1—2次,循序渐进;

2.做操时间宜在宝宝醒后,或喂奶前、后1小时,情绪好时,生病时暂缓;

3.做操前拥抱宝宝,亲亲宝宝; 4.做操动作要轻柔、有节奏,有舒缓感; 5.灵活掌握,逐渐完善。【完整动作】 第一节:扩胸运动

(目的:增强婴儿两臂力量,锻炼胸部肌肉,增加肺活量,促进婴儿的上肢及胸部的生长发育)

(1)两手向外伸展,与身体成九十度,掌心向上,(2)两臂胸前交叉,(3)同(1); 重复两个八拍。(4)还原。

注意:两臂平展时可帮助婴儿稍用力,两臂交叉时动作应轻柔,每一节拍左右手上下轮换。

第二节:伸屈肘关节

(目的:通过孩子两臂的屈展动作,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扩展胸腔,促进上肢及胸腔的发育)

(1)向上弯曲左臂肘关节:将左臂肘关节前屈;(2)还原。

(3)向上弯曲右臂肘关节;(4)还原。

注意:屈肘关节手触宝宝肩膀,尽量接近宝宝身体,伸直时不要用力。

第三节:肩关节运动

(目的:提高婴儿肩关节灵活度)

(1)—(3)握住婴儿左手,贴近身体,由内向外作圆形的旋转肩关节动作。

(4)还原

(5)—(8)握住婴儿右手做与左手相同的动作。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不可用力拉宝宝两臂勉强做动作,以免损伤关节及韧带。第四节:伸展上肢运动

(目的: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扩展胸腔,促进上肢及胸腔的发育)。(1)两臂向外展,掌心向上。(2)双手胸前交叉。

(3)双手向上举过头,掌心向上。(4)还原。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上举时两臂与肩同宽,动作轻柔。第五节:伸屈踝关节

(目的:促进脚部肌肉的发展,为行走做准备)

宝宝仰卧,妈妈左手握住宝宝的左足踝骨,右手握住左足前掌。(1)足尖向上,屈曲踝关节(2)足见向下,伸展踝关节。重复1个八拍。同样的方法做右侧动作。

注意:伸屈动作要自然,不宜用力过猛。第六节:下肢伸屈运动

(目的:增强婴儿腹部和腿部力量,增养婴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预备姿势:将婴儿两下肢伸直平放,握住婴儿双下腿。(1)左腿屈曲到腹部。(2)还原。

(3)右腿屈曲到腹部。(4)还原。重复两个八拍。

注意:屈膝时稍帮婴儿用力,伸直时动作放松 第七节:下肢伸直上举

(目的:训练婴儿上下肢的协调性,促进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

两腿伸直平放,大人两手掌心向下,握住婴儿两膝关节。(1)-(2)将两肢伸直上举90度;(3)-(4)还原。重复2个八拍。第八节:转体、翻身

(目的:通过帮助婴儿翻身,使婴儿感受到身体的运动,建立空间知觉,并为婴儿的爬、坐、站作准备)婴儿仰卧并腿,双臂屈曲放在胸前。

(1)-(2)右手扶婴儿胸部,左手垫于婴儿背部,轻轻的帮助婴儿从仰卧转为左侧卧。

(3)-(4)还原。

(5)-(6)左手扶婴儿胸部,右手垫于婴儿背部,轻轻的帮助婴儿从仰卧转为右侧卧。

(7)-(8)还原。重复2个八拍。

婴儿主被动操

婴儿主被动操适用于7-12个月的婴儿。是在成人的适当扶持下,加入婴儿的部分主动动作来完成的。婴儿主被动操的动作主要有锻炼四肢肌肉关节的上下肢运动,锻炼腹肌、腰肌以及脊柱的拾物运动、挺胸运动,为站立和行走作准备的立起、扶腋步行、双脚跳跃等动作。婴儿每天进行主被动操的训练,增强婴儿骨骼与肌肉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安定情绪,改善睡眠;增进亲子感情,促进智力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注意事项】

1.适宜的室温(25℃±),安全的平台(床上或铺有毛毯、地垫的地板上);

2.最好裸体或着宽松轻便的单衣;

3.餐后1小时或在日光浴时,大小便之后进行; 4.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左右;

5.随时注意婴儿的表情反应,时时与婴儿进行交流包括说话和微笑。不要强求;

6.最好在轻松、活泼的儿童音乐配合下进行。【完整动作】 第一节: 起坐运动

预备姿势:宝宝仰卧,成人双手握住宝宝双臂。

动作:第1、2拍牵引宝宝从仰卧位起坐,让宝宝也有力坐起来。第3、4拍一手握住宝宝的两手臂,一手托住宝宝的颈背部,还原。重复共两个8拍。

注意:拉宝宝起坐时,如果宝宝不配合就不能过于用力。第二节: 起立运动

预备姿势:宝宝俯卧,成人双手托住宝宝双臂。动作:第1、2拍牵引宝宝俯卧跪直、起立或直接站起; 第3、4拍还原,重复共两个8拍。注意:扶宝宝站起要逐步让他们自己用力。第三节:提脚运动

预备姿势:宝宝俯卧,两手放在胸前,两肘支撑身体,成人双手握住其两足踝部。

上腹部要离开桌面。

动作:第1、2拍轻轻抬起宝宝双腿,约30度; 第3、4拍还原,重复共两个8拍。注意:动作轻柔缓和。第四节 弯腰运动

预备姿势: 宝宝背对着成人站立,成人一手扶着宝宝的双膝另一手扶着宝宝的腹

部,在宝宝前方放一玩具。

动作:第1、2拍让宝宝弯腰前倾,捡起桌上玩具; 第3、4拍直立还原,重复两个8拍。

注意:让宝宝自己完成,如果不能,成人可把手移至胸前帮助宝宝完成。

第五节 挺胸运动

预备姿势: 宝宝俯卧,双手向前伸出,成人双手握住宝宝的肩臂部,成人一手扶

着宝宝的双膝另一手扶着宝宝的腹部,在宝宝前方放一玩具。动作:第1、2拍轻轻的使宝宝的上体抬起并挺胸,注意下腹部不离开桌面。

第3、4拍还原,重复两个8拍。

注意:动作要缓和,挺胸挺腰时成人可以稍微用力。第六节 转体、翻身运动

预备姿势: 宝宝仰卧,双臂屈曲,放在胸部前。成人一手扶胸部,另一手垫于宝宝颈背部。

动作:第1、2拍轻轻地将宝宝从仰卧转成左侧卧。第3、4拍帮助宝宝将左侧位转为俯卧位。第5-8拍轻轻地将宝宝复原成仰卧位。第二个8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注意:俯卧时婴儿的两臂自然的放在胸前,是婴儿处于仰胸抬头的姿势。

第七节:跳跃运动

预备姿势:宝宝与成人面对面站立,成人双手扶宝宝腋下。动作:第1、2拍扶起宝宝使足离开床或桌面,第3、4拍边说“跳跳”,边做跳跃运动,连续跳两下,以足前掌接触床或桌面为宜,重复共两个8拍。

注意:动作要轻快自然,让宝宝的前脚掌着地。第八节:扶走运动

预备姿势:宝宝站立,成人站在他背后,双手扶宝宝腋下。动作:第1-4拍扶宝宝使其左右腿轮流向前跨出,学开步行走。

第5-8拍扶宝宝使其左右腿轮流向后跨走。重复共两个8拍。

抚触的美好时光 第6篇

抚触前的准备

一定要在宝宝和妈妈都比较平静的状态下进行。抚触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都应该是一件开心而享受的事,如果情绪不好,就不要进行。

要在安静、清洁的房间里做抚触,房间的温度要保持温暖。

抚触的时间要从短到长,刚开始做5 分钟左右就可以,宝宝接受后,可以慢慢延长。

在抚触前先准备好婴儿润肤油、毛巾、尿布、替换的衣物。

洗干净手,必须保证手是暖和的,而且没有饰物,以防划伤宝宝的皮肤。

脸部

笑一笑

用两手拇指指腹从宝宝的眉间向两侧滑动 ;两手拇指从下颌上、下部中央向外侧、上方滑动,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

胸部

打交叉

两手分别从宝宝胸部的外下方 ( 两侧肋下缘 ) 向对侧上方交叉上推至两侧肩部,在胸部画一个大的交叉,注意避开乳头。

背部

从上到下

双手平放于宝宝的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用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然后再次从颈部向脊柱下端迂回运动。

腹部

画半圆

食指、中指依次从宝宝的右下腹至上腹向左下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画半圆,注意避开宝宝的脐部。

手部、腿部

轻轻挤捏

让宝宝双手下垂,一只手捏住他的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

腕。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只手。双手夹住小手臂,上下搓滚,用拇指从宝宝的手掌心轻轻按摩至手指。

大腿、膝部和小腿的按摩,从大腿至踝部轻轻挤捏,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双手夹住宝

宝的小腿,上下搓滚。再用拇指从脚后跟轻轻按摩至脚趾。

温馨提示

一定不要让宝宝的眼睛碰到润肤油。

抚触时,不一定非要按照从头到脚、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可以灵活掌握。

浅谈新生儿抚触按摩的护理 第7篇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护理

新生儿的抚触护理, 为优生优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实, 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 胎儿就接受了母亲产道收缩所带来的这一特殊之按摩。当婴儿出生后失去熟悉的那个温暖的环境时, 及时的给予他们及时按摩, 那就会使婴儿感受安全安逸。

1 抚触的准备

1.1 人员培训:要求有责任心强, 爱心的护士, 熟悉掌握对抚触重要性, 并做好充分的操作准备工作。

1.2 对于操作环境要求:室内温馨舒适, 室温在27~30℃, 室内湿度为50%~60%。

1.3 抚触操作者应双手干净, 温暖, 指甲剪短、磨平。

1.4 准备用品:播放柔和优美的音乐、室温计1个, 润肤用品、爽身粉、毛巾、干净棉布婴儿服、尿布1块, 包被1条。

2 抚触程序

2.1 对象:无合并症的早产儿、正常新生儿或疾病婴儿。

2.2 时间:应选择新生儿较安静的时机, 喂奶前后60min左右。婴儿每天可抚触2次, 每次15 min。

2.3 方法采用正规的国际按摩法, 按摩操作人员要清洁温暖双手后。

双手掌心均匀涂抹润滑油。抚触操作时, 每个部位的动作重复4~6次。要一边轻声交谈, 一边轻柔按摩。

3 操作方法

(1) 婴儿仰卧位, 两拇指指腹从眉间向两侧推至发迹。两拇指从下颌部中央向两侧以上滑行, 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先用左手托头, 在用右手的指腹在前额发际处向脑后抚摸, 注意避开囟门。最后用食、中指在耳后乳突部分别轻压一下后;换手, 同样方法抚触另半部。 (2) 婴儿仰卧, 抚触操作者双手轻放在左右侧肋缘, 左手先不动, 右手缓缓上滑至宝宝的右肩, 复原, 换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 重复操作4~6次。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部, 注意脐带处置还未脱落时, 请避开该区域按摩。珍贵的亲情体验, 任何一个动作, 任何一次抚触, 都是抚触者和宝宝共同的心灵语言。 (3) 婴儿俯卧, 以脊椎为中分线, 双手分别平行放在脊椎两侧, 往相反方向重复移动双手;头顶沿脊椎抚触至骶部、臀部。 (4) 婴儿仰卧, 用双手轻轻将婴儿双手抚摸下垂位, 然后从上臂到手腕部轻捏揉住其胳膊。注意动作轻柔适度。 (5) 婴儿仰卧, 抚触婴儿下肢, 操作者双手需再加少许润肤油, 用涂抹均匀润肤油的双手从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 踝部外缘轻揉捏。然后按摩踝部及足部。在抚触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如突然哭闹等) 。

4 注意点事项

(1) 窒息抢救、观察期新生儿、颅内出血、皮下出血新生儿等有特殊情况的暂停。 (2) 抚触操作要先清洁双手再将润肤油倒在手心, 揉搓双手温暖后再进行抚触。 (3) 在抚触过程中, 如出现哭闹、肌张力提高、兴奋性增加、肤色改变等, 应暂时停止抚触按摩。 (4) 抚触按摩操作时应注意与新生儿进行目光与语言交流。

5 抚触临床效果

5.1 激发多系统活力:

抚触能促使迷走神经张力, 改善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增高, 增多激素分泌, 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达到被抚触的婴儿体质量增加, 睡眠增加。

5.2 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

由于失去了原有温暖较固定的活动空间环境, 无包裹安全感, 所以出现爱哭闹。抚触按摩正弥补了这一缺憾, 充满爱意的抚触, 让宝宝重回安全感温暖感, 有效的稳定紧张情绪, 减少焦虑哭泣。

5.3 经常进行抚触可使婴儿成长过程中增加自信心, 不依赖, 能养成独立性。

5.4 及时发现并解决许多日常问题

(1) 腹胀与呕吐:按摩后有效减轻腹胀, 呕吐减少。 (2) 湿热疹痱:按摩可以使用润肤油有效的形成保护层, 增加皮肤弹性, 保证皮肤及时清洁。 (3) 鼻塞:由异物引起, 给予一定刺激有利于异物排出。

6 社会效益

6.1 新生儿抚触护理技术有效的改善了医护人员与产妇家属的距离,

增加了信任感拉近了彼此距离, 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荣誉感, 护患双方心情都很愉快。

6.2 新生儿抚触不但能及时发现宝宝的不良反应, 而且能给宝宝带来

了健康、安全的成长, 也给新生儿父母带来了放心、方便和实惠, 同事也增加了医院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并维护了爱婴医院的荣誉。

6.3 由专业培训的抚触师在操作过程中, 将抚触按摩的技术手法传授

给产妇及家属, 起到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 同时也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成本。

6.4 做到对宝宝智能早开发, 身心强壮, 为日后能适应高速发展及竞争强烈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抚触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均是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入住NICU的早产儿,其中男30例,女20例,体质量1270~2480g,平均体质量1730g,胎龄30~36周,平均34.9周,其中合并新生儿肺炎12例、窒息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抚触配合“鸟巢”护理。

1.2.1 常规护理

将早产儿放入预热好的恒温箱内保暖、做好防窒息、预防感染、合理喂养等方面护理。

1.2.2 抚触护理

抚触时机应选择在患儿病情稳定后,最好在沐浴后或两次喂奶之间、患儿安静、清醒时进行,2次/d,每次约10min,可在恒温箱内或红外线抢救台上操作,由正规培训后取得资格证的护士给予抚触。抚触前抚触者先温暖双手,再用BB油润滑双手掌面,配合亲切的语言和慈祥目光一边给患儿抚触,一边给患儿传递爱的信息。抚触方法:(1)头面部:用两手拇指从患儿前额中央沿眉弓向两侧滑动,再从下颌中央向外、向上滑动,划出一个微笑状,两手掌面再从前额发际向下、向后滑动至枕后两乳突处;(2)胸部:抚触者双手放在患儿两侧肋缘,左手向对侧外上方滑动至患儿右肩部,右手则向对侧外上方滑动至患儿左肩部,重复交替进行;(3)腹部:以脐部为中心,两手轮流沿顺时针方向按摩,左手指腹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右手指腹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4)双上肢:从患儿左上臂至手腕部轻轻按压,按摩大肌群及关节,然后抚触者用两手拇指指腹从患儿手掌面掌侧依次推向指端,并轻拉各手指关节,右手以同样方法进行;(5)双下肢:从患儿左侧大腿、膝部、小腿至足跟部轻轻按压、按摩,然后抚触者用两手拇指指腹从足跟依次推向脚趾,并轻拉各趾关节,右下肢以同样方法进行;(6)背部:患儿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抚触者双手掌面平放患儿背部,从患儿颈部向下轻轻按摩脊柱两侧肌肉,重复进行。

1.2.3“鸟巢”护理

“鸟巢”的制作方法:用经过消毒全棉的床单两张一起将边缘向下卷好,制成周围高3~4cm的椭圆形“鸟巢”。使用前先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质量调节恒温箱的温度至适宜温度,再将“鸟巢”置愠温箱内,然后将早产儿放入恒温箱内的“鸟巢”里。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患儿住院15d时的睡眠时间、体质量和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了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住院15d的睡眠时间、体质量及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抚触护理有助于早产儿体质量的增加

抚触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充满爱意的抚触能通过皮肤刺激早产儿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感,有助于安定情绪和减少焦虑[1]。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抚触对皮肤产生力学效应能通过皮肤触觉感受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中枢神经系统下传信息,使迷走神经兴奋增加,促进了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从而有利于体质量的增长。抚触有助于满足早产儿被爱的需要,早产儿在出生前受到羊水的保护,增加了胎儿的安全感,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产道的挤压,增加了对母亲的亲切感,而这些信息能通过胎儿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使早产儿出生后,更渴望母爱、渴望得到关心和爱抚,而在NICU住院的早产儿因得不到母亲搂抱和呵护而缺少安全感,加上身体的疾病影响早产儿的身心发育,通过抚触,不但使早产儿有了安全感,更能使早产儿得到了被爱和关怀,身心受到抚慰,消除了烦躁不安等情绪,使睡眠节律更好,睡眠时间延长,提高了睡眠质量,从而也有利于体质量的增长。

3.2“鸟巢”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鸟巢”护理既有助于早产儿睡眠又有助于体质量的增长。早产儿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内受到羊水的保护、躯体总是呈蜷曲状,就像在“鸟巢”里一样轻轻地抚摸[2]。观察组护理是让早产儿睡在温暧而柔软的全棉制成的“鸟巢”里,使早产儿身体呈蜷曲状,手脚都能触及“鸟巢”的边缘,就像胎儿在母亲子宫内一样,增加了安全感,使早产儿睡眠更好。而睡在“鸟巢”里的早产儿身体呈蜷曲状,也能使早产儿维持其生理状态及适宜的肢体活动,双手可触及面部,甚至能吸吮手指或拳头,既能促进吸吮力的提高,又能互补了因口饲喂养而缺乏的口腔满足感,使早产儿保持安静,减少了肌体能量的消耗,促进垂体的各种促激素分泌,尤其是生长激素达最佳水平,更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3]。“鸟巢”护理给早产儿提供了一个类似“鸟巢”的舒适环境,“鸟巢”的形状、大小决定了它的温度是早产儿的适宜温度,因其能使早产儿体温、热量聚集在“鸟巢”内不易散发。而且,“鸟巢”使早产儿保持安静,可减少热量消耗,从而减少了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缩短了体质量恢复时间,提高了机体抵抗力[4]。

如表1示,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采用了抚触配合“鸟巢”改良护理的早产儿住院15d的睡眠时间、体质量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既可以让早产儿享受抚触护理与“鸟巢”护理各自的作用效果,又可以因两种护理产生的协同作用,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达最佳水平,不但能减少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缩短了体质量恢复时间,而且早产儿渴望被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增加了安全感,有利于睡眠时间延长和睡眠质量提高,从而使体质量增长加快,提高了患儿的抗病能力,使患儿早日康复,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柯国琼.改良抚触方法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1,36(4):278-280.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54.

[3]吴圣楣.新生儿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51.

新生儿游泳加抚触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正常分娩或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80例, 男96例, 女84例;体重2.5 kg~4.2 kg;Apgar评分均>8分;住院时间3 d~8 d;纯母乳喂养, 母婴均无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00例, 对照组80例,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沐浴后游泳加抚触, 对照组沐浴后仅进行抚触。经家属及产妇同意, 均在出生后第1天进行沐浴、抚触或加游泳。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体重变化情况、睡眠质量、胎便初排时间及转黄时间。

1.2.1 游泳方法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操作, 首先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天至出院前进行新生儿游泳与抚触, 控制室温28 ℃左右, 水温在38 ℃左右, 食奶后1 h进行, 每天1次或2次, 每次l0 min;器材选用无损伤双保险的多功能婴儿游泳圈及游泳池, 游泳水为洁净水, 使用防水脐贴, 保护脐部;游泳完毕后取下防水护脐贴, 用0.5%碘伏及75%乙醇各消毒脐部1次;每月记录新生儿体重的增长情况和胎便排出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

1.2.2 抚触方法

护理人员首先取适量润肤油涂于双手, 按从新生儿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到臀部的顺序以国际标准手法进行操作, 每次10 min~15 min, 抚触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反应, 同时进行感情上的语言交流。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3)

3 讨论

3.1 抚触操作

护士的操作动作应轻柔、缓慢、熟练, 并辅以轻柔和缓的音乐和水中被动抚触[2]。抚触的步骤:①肩关节运动:护士双手分别握在新生儿上臂, 前后摆动关节。②肘关节运动:操作者双手分别握住新生儿前臂, 使新生儿肘关节屈伸。③腕关节运动:护士拇指放在新生儿手背腕关节处, 食指和中指放对侧使腕关节屈伸。④髋关节运动:护士双手分别握住新生儿大腿, 上下摆动髋关节。⑤膝关节运动:操作者双手分别握住新生儿小腿, 使膝关节屈伸。⑥踝关节运动:护士拇指放在新生儿脚背踝关节处, 食指和中指放对侧, 使踝关节屈伸。⑦放松运动:护士双手在水中划动, 让水产生水浪。

3.2 注意事项

3.2.1 游泳前准备

护士应首先做好卫生宣教, 向家属讲清新生儿游泳的目的, 以便密切配合。游泳前1 h应停止进食, 出生10 d内的新生儿脐部应贴防水护脐贴[3]。①新生儿游泳特制泳圈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 如保险按扣是否扣牢、是否漏气;②新生儿脐部防水脐贴应正确使用, 贴紧防渗漏;③为新生儿套好游泳圈, 检查下颌、下颏部是否垫托在预设位置。

3.2.2 游泳中

①将新生儿逐渐、缓慢放入水中, 新生儿完全适应后松开双手, 让其自由运动;②新生儿游泳时颈部以上部分应始终保持在水面以上, 全程专人监护;③与新生儿保持互动, 给予呵护与爱抚, 并且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④对自主运动较差的帮助伸展肢体, 划动水流助泳。

3.2.3 游泳后

①游泳后出水即给予浴巾包裹, 一人一物, 温柔擦干身体, 避免着凉, 感染;②做好头面部、脐部护理;③游泳后大量体力消耗, 婴儿饥饿, 应在泳毕5 min~20 min后再哺乳, 缓解疲劳。

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同为新生儿早期的保健活动, 二者结合不仅能给新生儿带来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道路, 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新生儿智力和体力的潜能,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游泳加抚触的临床效果, 探讨其护理。[方法]选取180例正常分娩或剖宫产分娩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新生儿沐浴后游泳加抚触, 对照组沐浴后只抚触。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体重变化情况、睡眠质量、胎便初排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院体重较重, 睡眠质量高, 胎便初排时间及转黄时间均提前,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可促进婴儿体重增长, 缩短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 改善新生儿睡眠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抚触

参考文献

[1]赵少飞.婴儿游泳与抚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2.43.

[2]孙关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和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7) :408.410.

抚触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的82例早产儿均符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标准[1], 即 (1) 频繁呕吐 (≥3次/d) ; (2) 奶量不增或减少 (>3d) ; (3) 胃潴留 (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并除外消化道畸形, 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 严重感染。红霉素治疗组41例, 男30例, 女11例, 体质量 (2.1±0.5) kg, 胎龄 (35±1) 周, 年龄1~6d, 其中合并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5例,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3例, 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新生儿抚触组41例, 男25例, 女16例, 体质量 (2.0±0.6) kg, 胎龄 (34±1.4) 周, 年龄1~6d, 合并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6例,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2例, 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 两组在治疗前胎龄, 性别, 年龄, 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早产儿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对喂养不耐受而采用的改善喂养策略及静脉营养供给治疗。红霉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每次2.5mg/kg, 每6小时口服1次, 连续4~6d, 新生儿抚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每天2次抚触, 每次10~15min, 连续4~6d。操作者均经过专业系统培训, 操作时间选择在喂养后30min后执行, 操作前调节合适的环境温度、湿度, 充分暴露患儿, 操作顺序为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 抚触头面部:用双手拇指从下额中央向外上方滑动, 双手掌从前额发际向枕后, 双手中指分别停在耳后乳突部。抚触胸部:双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外上方滑动。抚触腹部:双手依次从新生儿右下腹经上腹抚触到左下腹。抚触四肢:双手抓住新生儿一只胳膊, 交替从上臂向手腕轻轻挤捏, 并搓揉大肌肉群, 再用两拇指腹从新生儿手掌腕部向手指之间滑动, 足与手的方法相同。抚触背部:新生儿呈俯卧位, 双手掌分别放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每日观察两组早产儿进食情况、呕吐情况、胃残余量、排便情况、日增加奶量等, 并用以下3条作为判断喂养不耐受治疗有效的标准[2]。 (1) 治疗3d后呕吐停止; (2) 治疗3d后胃残余量≤10%; (3) 治疗第3天奶量/治疗前1d奶量 (d3/d0) ≥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及观察指标比较红霉素治疗组有效25例, 无效16例, 有效率61%。抚触治疗组有效27例, 有效14例, 有效率为6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结束后, 两组在呕吐情况, 胃残余量, 日增加奶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的生理特点使得其消化、代谢、排泄系统发育欠成熟, 加上其胃容量小、排空快、脂肪吸收差、呕吐反射不良、食管贲门括约肌功能不佳和吸吮吞咽反射不良, 出生时长时间缺氧, 使肠道血流量减少, 易有喂食耐受性不良, 容易出现呕吐、胃潴留、腹胀等症状, 由于进食少, 影响到热量、水分等营养的供给, 容易造成体质量不增, 蛋白质不足, 进而导致诸多并发症出现。因而, 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也更加得到医学界的关注。

红霉素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是利用它的促胃动力作用和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空间构象及电荷分布与胃动素相似, 因而结合并激活胃动素受体从而产生促动力效应[3]。经过临床观察具有一定疗效, 但它的不良反应是因为其肝脏代谢, 长期应用, 可引起肝脏损害, 并可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导致菌群失调。新生儿抚触是中华优生优育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机构根据0~1岁婴儿自身特点, 对婴儿进行全身按摩, 有效增强婴儿体质建立的一项健康工程。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被抚触者皮肤各部分进行有次序、有手法的抚触和接触, 抚触明显促进其体质量增长、智力发育等作用[4]。通过抚触增加皮肤血液循环, 同时治疗信息会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沿着脊髓传至大脑, 由大脑发出信息兴奋迷走神经, 进而使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加, 使机体胃肠活动增强[5], 同时腹部抚触可促进胃肠蠕动, 促进胎便排出, 减少减轻腹胀、呕吐、胃残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而且抚触简单易行, 成本低廉, 且具有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作用[6]。并对新生儿各个系统发育都有帮助。故利用新生儿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一举多得。

通过临床观察, 笔者有如下体会:红霉素治疗组和新生儿抚触干预组两种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取得一定疗效, 红霉素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及胃排空, 但不能促进早产儿消化道发育, 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而新生儿抚触无任何毒、副作用, 且疗效显著。在早产儿出生后即可实施, 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瑛, 邵肖梅, 曾纪骅, 等.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10, 38 (4) :696-698.

[2]陈健平, 刘义.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 (11) :920-923.

[3]李国峰, 张斌, 郭艳君.新生儿抚触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9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26 (9) :705-706.

[4]连朝辉, 张黎, 朱言, 等.抚触对新生儿内分泌及生长发育作用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4 (5) :455-457.

[5]孙会平.对新生儿抚触增加体重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 2007, 29 (4) :343.

抚触,给宝宝最初的关怀 第11篇

最近几年,有一种存在于父母跟宝宝之间的、以爱抚和触摸为主要交流方式的亲子互动开始被父母们所关注,我们称它为婴儿抚触。

“抚触”对于很多妈妈来说,相信它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名词了。肌肤是人最大的感觉器官,也是人体中枢神经的外在感受器。而婴儿抚触就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抚触会让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改善其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婴儿抚触”自1995年由强生婴儿引进中国以来,已被大家所接受与熟知,尤其是在0~3岁的婴幼儿家庭中、“婴儿抚触”的实践率达到91.9%。目前,“婴儿抚触”已经与“母乳喂养”和“早教”并列成为中国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育儿理念。在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大力推广下,全国已有累计近4万名专业医务人员接受过专业的婴儿抚触资格认证培训。

婴儿抚触有哪些好处?

抚触,不是一种机械的操作,而是亲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父母发自肺腑的疼爱,通过手指轻柔地抚慰,在宝宝娇嫩的肌肤上流淌。而它之所以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绝不仅仅是因为一时跟风,更不是因为觉得“大家都在做,那我也跟着做”这么简单,是因为抚触的确有很多好处!

1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2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宝宝的康复。

3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进宝宝食欲。

4促进宝宝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减少哭闹。

5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令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爱护和关怀。

6抚触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

7抚触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接受抚触的宝宝更聪明。

8抚触有利于情商的发展和提高。促进宝宝自身素质的提高,心理平衡的发育。

为宝宝抚触前应注意:

婴儿抚触的好处如此之多,难怪会吸引那么多父母的目光。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学会了亲自操作,享受与宝宝的亲密接触。据了解,0~3岁是婴儿抚触的关键期,一般越早开始对宝宝进行抚触,效果就越明显。但是在给宝宝做抚触前,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注:以下抚触内容引自http://babytouchbabycenter.cn/lDdex.html)

1选好最佳时段、最佳时间。婴儿出生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抚触了,一天两次左右,一次10~15分钟,时间最好是选在宝宝沐浴前后,午睡及晚上睡觉前,两次进食中间,而且要在宝宝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

2注意抚触时的环境。和沐浴样,房间要温暖、宁静,室温要在25摄氏度左右,注意室内温度和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室内应比较安静,光线柔和不刺眼:同时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有利于母婴之间彼此放松。

3准备好抚触时可能需要的物品:

柔软的毛巾被:毛巾要柔软保暖,体贴皮肤,适合肌肤娇嫩的新生儿。

防水垫:在毛巾下面要铺一层防水垫,以免抚触中宝宝突然尿尿或便便。

尿片:事先准备好尿片,有备无患,以免给宝宝换上干净衣服时手忙脚乱。

婴儿润肤油:宝宝的肌肤非常娇嫩,婴儿润肤油可以润滑皮肤,避免皮肤之间的摩擦;妈妈在挑选婴儿油时,应该选择成分纯正温和的优质矿物油,减少刺激,易于吸收,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层滋润保护膜,有效锁住水分,避免皮肤皲裂和刺激。

护肤柔湿巾:为避免抚触时宝宝大小便妨碍到抚触的进行,需要准备柔湿巾以快速处理宝宝的战后(大小便)场面;由于宝宝皮肤娇嫩,要尽量选择纯正温和、含有润肤露配方的柔湿巾,清洁皮肤的同时避免刺激宝宝肌肤。

婴儿润肤露:宝宝在抚触时,可能突然大、小便,有些油脂性排泄物是清水无法祛除的,因此,需要事先准备好水包油配方的婴儿润肤露,彻底清洁皮肤的同时保护皮肤,避免皮肤受尿液等刺激。

换洗的衣物:抚触后要尽快给宝宝换上干净温暖的衣物,以免着凉感冒。

4抚触者要把双手洗干净,不能佩戴戒指、手表、手镯等极易刮伤宝宝的东西。温暖双手,先在掌心倒适量的婴儿润肤油。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1在给宝宝抚触过程中,我们最好能一边做, 边跟宝宝说话、交流,传递我们对宝宝的爱。

2宝宝从4个月大开始,慢慢会学着翻身、爬行等动作。这时他们有更多的活动,无需过多按摩,可对宝宝施行婴儿操训练。

3宝宝出牙时,记住面部按摩和亲吻可使脸颊肌肉放松。

4宝宝便秘时,每天多做几次腹部动作可以增加宝宝的肠蠕动,改善便秘状况。

5不要强迫宝宝保持固定姿势,如果宝宝哭了,先设法让他安静,然后才可继续。一旦宝宝哭得很厉害应停止抚触。

6抚触的过程中,不要让宝宝的眼睛接触润肤油。

强生婴儿抚触6部曲:

在英文中婴儿抚触与抚摸是同个词——Touch,然而婴儿抚触是种医疗方法,与抚摸不同,对手的力度以及手法都很有讲究,如果做得不恰当,可能会使宝宝感觉不适或者瘙痒,不能配合,因此学习婴儿抚触需要专业、系统的指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正式开始学习抚触吧!

第1步:取适量婴儿油或婴儿润肤乳液,从前额中心处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第2步: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宝宝右肩,并避开宝宝乳头,以避免形成刺激。再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到对侧进行。

第3步: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部;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

第4步: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手腕部轻轻挤捏,在确保手部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手掌心按摩至手指。用同样方法按摩另一只手。

第5步: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脚踝部轻轻挤捏,在确保脚踝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第6步:双手平放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

抚触的步骤就这么6步,整个过程也仅需15~20分钟,很简单吧?!通过身体抚触,传递爱的信息,让宝宝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健康的身体。抚摸接触中,父母用心体会宝宝的情绪,拉近彼此的距离,与宝宝互动享受幸福的感觉。这么美好的时刻,相信再忙的父母也不会错过,一定愿意抽出这个时间来留给自己跟宝宝吧!

抚触护理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患儿12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抚触组, 每组61例。对照组中男36例, 女25例;年龄3~11岁, 平均 (5.8±2.2) 岁;所接受的手术:斜视矫正术19例, 上睑下垂矫正术15例, 眼外伤修补术12例, 白内障摘除术9例, 其他手术6例。抚触组中男31例, 女30例;年龄2~9岁, 平均 (4.6±3.5) 岁;所接受的手术:斜视矫正术21例眼, 上睑下垂矫正术14例, 眼外伤修补术8例, 白内障摘除术11例, 其他手术7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接受的手术方式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做术前准备, 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治疗方面的沟通, 如疾病的相关资料、手术的目的、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抚触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 施加护理干预措施。如在交流时, 可以轻轻地抚摸患儿的头部或者是握着患儿的手部, 在做检查时或者术前要紧握患儿的手部, 告知患儿在手术时不可以有父母的陪伴, 术后会包裹眼部, 并告知患儿父母和患儿在术后会有一定的不适和疼痛。

1.2.1 生理护理

改善患儿膳食的营养搭配, 增强患儿的营养补充, 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同时要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定期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发现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发热现象应立即告知医生, 并做出处理, 推迟手术。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时要用耐心诚恳、和蔼可亲的态度照顾患儿, 对于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患儿可以进行语言沟通, 获得患儿的信任。要耐心热情的解答家长的疑问, 详细的讲解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 获得家长的理解和合作。

1.2.3 术后护理

患儿结束手术进入病房后, 要立即进行常规的吸氧和心电监测。向麻醉师和主治医师了解患儿的手术情况和麻醉情况, 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患儿全麻手术后, 意识尚未清醒时, 要采取头部后仰侧卧的睡姿,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并给予1~2L/min的氧气, 监测呼吸状况, 如发现患儿呼吸道内有痰, 应使用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处理, 吸痰时要注意动作轻柔, 避免损伤黏膜, 在患儿清醒后要鼓励患儿自行排痰, 做深呼吸[3]。部分患儿在清醒后会出现呕吐现象, 因为呕吐物会阻塞呼吸道, 所以要极度重视, 以免引起窒息。

1.3 疗效评定

(1) 配合良好:患儿配合良好, 未有明显哭闹; (2) 基本配合:患儿不更改卧位, 且哭闹时间<3min; (3) 不配合:患者随意更改卧位, 且哭闹时间>3min。总配合率 (%) = (配合良好例数+基本配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抚触组患儿的总配合率为88.52%, 对照组为54.10%。两组比较, 抚触组患儿的总配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触摸是一种肢体语言, 患儿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触摸放松全身, 感到安全感, 通过术前的触摸护理, 使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产生信任感, 减少对手术的恐惧, 术后对患儿进行触摸护理可以缓解患儿的精神痛苦和身体的疼痛,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稳定情绪[4,5]。通过临床观察, 抚触护理可以给患儿带来感情支持, 在住院期间保持最佳的自然状态, 有利于患儿的术后恢复。

摘要:目的 观察抚触护理在小儿眼科全麻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患儿12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抚触组, 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做术前准备, 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治疗方面的沟通;抚触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 施加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抚触组患儿的总配合率为88.52%, 对照组为54.10%。两组比较, 抚触组患儿的总配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在全麻围术期的眼科疾病患儿施加抚触护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抚触护理可以给患儿带来感情支持, 在住院期间保持最佳的自然状态, 有利于患儿的术后恢复。

关键词:护理,手术期间,治疗应用

参考文献

[1] 殷玉萍, 宗倩, 窦日华, 等.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不同卧位对呼吸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04, 44 (5) :53-54.

[2] 刘苓, 汪吕玉, 宋道岚, 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91-94.

[3] 张艳.小儿全麻术后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3617.

[4] 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52-55.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