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修辞范文(精选4篇)
排比修辞 第1篇
微博, 就是“一句话”博客, 短小精悍, 情感丰富。它的出现缘于国外Twitter的良好发展势头。从2007年开放的饭否网、腾讯微博到2009年的Follow5、贫嘴、新浪微博, 再到2010年的茶缸儿微博、人民网微博、新浪微博客、搜狐微博客,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工具发展速度特别的快。现在, 微博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关于微博的语言学研究多集中在微博写作客的特点、微博的社会文化传统、微博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 对微博语言的排比的研究比较少。另外有些论文是关于网络语言与修辞现象的关系。虽然微博语言属于网络语言的一部分, 但是有其自身特点。所以, 研究微博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还是有意义的。微博篇幅短小, 人们乐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内容深度、趣味性以及表达力度。本文将探讨微博语言中排比修辞格的作用、类型及其使用情况。
二、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1、研究范围
微博是一个虚拟社会, 人的表达与思想的传递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微博语言。若是对所有的微博语言都进行研究的话, 那是一项非常艰巨以至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 对本文将要研究的对象——微博语言——设定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 本文所谓的微博语言是指新浪微博语言。新浪网是国内几个比较有名有影响力的权威网站, 它的微博板块也比较有影响力。很多的名人、明星等都会在新浪微博开设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表达观点、述说情感、加强与粉丝的互动。所以, 选择新浪网也比较有代表性。
其次, 新浪微博的用户是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 所以, 语言风格也会有不同。比如体育新闻的记者就会有更多关于体育界的新动向的报道, 而经济领域的就会报道诸如房价、富豪榜一类的事情。这种类型的微博语言就会比较客观, 较少运用修辞手段, 而情感类的就比较多。所以, 本文的研究对象就会缩小到情感类微博。
最后, 微博本来就是表达感情、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 基本上没有微博语言是不带感情的, 纯客观的。这样看来, 还要再缩小研究范围。经过一番考虑, 笔者决定在情感类微博中选择几个特别的用户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我们为研究对象的选择设立了两个标准:一是内容要有典型性;二是粉丝要特别多。内容有典型性是指内容需要是明显的情感表达, 这样才更有代表性。粉丝特别多的用户也体现了代表性和榜样性。粉丝多的话转发也多, 传播更快, 影响范围更广。这样就会对微博语言有影响, 也与修辞格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在参照这些标准的情况下, 笔者选择了以下八位新浪微博用户:语录库、微博语录精选、美丽爱情心语、南在南方、微博经典语录、围脖经典语录、全球热门搜罗、时尚经典语录。多是语录性的微博。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对一篇论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鉴于论文的写作对象比较庞大, 内容比较丰富, 本文决定采用演绎法和归纳法, 两者相辅相成。演绎法就是从一般事理、普遍理论到个别现象。我们认为微博语言中有修辞格的运用, 将依据陈望道先生的著作《修辞学发凡》来看微博中具体有哪些常见修辞现象, 排比修辞格是怎样运用的。归纳法则正好相反, 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观察、分析得出特点, 或者是规律性的东西、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有助于对排比在微博中的使用特点、规律进行归纳, 并着重用于分类部分。
三、微博语言中的排比
微博语言中的修辞格多种多样, 在不同的微博中有不同表现。情感类微博中的修辞格使用地最为普遍。
1、常见修辞格
微博语言中的常见修辞格有排比、谐音、比喻、拟人等。下面列举几个常见修辞格。
谐音:童鞋 (同学) 、杯具 (悲剧) 、银/淫 (人)
比喻:理想就像内裤, 要有。但不能逢人就去证明你有!
设问:一不小心删错了, 还把回收站清空了, 咋办?只要三步, 你就能找回你删掉并清空的东西。
夸张:一辈子都吃不完的M&M’s巧克力。
反语:能不能别这么好听啊, 超享受的!
顶真:破碎并不是最残酷的事。最残酷的是, 踩着这些碎片却假装不疼, 仍旧固执地寻找。
析字:幸福等于“土”、“¥”、“衣”和“田”。幸福就是:有安身立命的一块地, 有点钱, 有衣穿, 有一份事业可耕耘。此乃幸福之意也。
拟人:猫对狗说:“站稳了, 等我吃饱了, 我就驮着你。”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 还有其他修辞格, 如排比、对比、层递、留白等等。笔者认为, 微博中运用的最多、最广泛的修辞格还是排比。
2、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 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 (主谓/动宾) 或句子并排, 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定义排比为:同范围同性质的事像用了结构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 名叫排比。排比也有只用两句的, 与对偶类似。如白居易《夜雨诗》中的“我有所念人, 隔在远远乡;我有年感事, 结在深深肠。”但一般语言学家和修辞学界都承认排比句以三句为起点, 对两个句子构成的排比看法不同。本文也认为三句及以上的排比比较典型。
(1) 排比的作用
排比修辞格的运用使语言流畅, 表达更有感染力。用排比说理叙事显文章条理分明, 层次清晰, 富有感染力;用排比抒情则情感洋溢;用排比写人画景, 则描写细致, 形象生动。微博中的排比一般用于说理与抒情的句子中, 描写与叙事的比较少。例如:少年时, 有时间有精力, 没钱;工作时, 有钱有精力, 没时间;老了, 有时间有钱, 精力不在。所以, 享受生活, 及时行乐, 你永远没办法同时拥有一切。恰当地运用排比能够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 说明复杂的事理, 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2) 微博语言中排比的分类
排比是有变化的、有特点的, 所以有不同的类别。根据不同的划分, 排比有不同的分类。
(1) 根据排比成分的不同:
A.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不同成分组成排比。如:求财运、求关注、求桃花、求父母健康, 想要的童鞋转起来。
B.分句排比:一个复句中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一个人承受, 一个人流泪, 一个人悲伤。
C.单句排比:打台球的男人很绅士, 打台球的男人很细心, 打台球的男人很聪明, 打台球的男人很健康, 打台球的男人很有耐心, 打台球的男人很努力, 打台球的男人很沉静, 打台球的男人身材不错, 打台球的男人很帅。
D.复句排比:有些谎言, 是不能拆穿的。因为, 真话会更伤人。有些心痛, 是无药可救的。因为, 他会随时随地的复发。有些人, 是爱而不得的。因为, 彼此的身边, 始终没有空缺。有些爱, 是无法诉说的。因为, 说出来会更卑微。
(2) 根据排比成分的长短:
长句排比:我, 不会问, 不会提, 难过了就一个人不停地走。我, 不会吵, 不会闹, 心痛了用沉默代替。我, 不会哭, 不会笑, 累了我就会消失一下。我知道, 每条路都好难走, 我知道, 这条路就注定了要坎坷。说好不再流泪就不会流, 即使心再痛泪就在眼眶。这条路, 我一个人走。
短句排比:微笑不累, 生气才累;单纯不累, 复杂才累;相思不累, 单恋才累;相守不累, 独守才累……
(3) 根据内容的雅俗庄谐:
雅致排比: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贫穷和爱, 你想隐瞒, 却欲盖弥彰。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 你想挥霍, 却得不偿失。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 你想挽留, 却渐行渐远。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 你想回忆, 却苦不堪言。
粗俗排比:挨饿这事, 干得好就叫减肥;掐人这事, 干得好就叫按摩;发呆这事, 干得好就叫深沉;偷懒这事, 干得好就叫享受;死皮赖脸这事, 干得好就叫执著;装傻这事, 如果干的好, 那叫大智若愚。
(4) 根据写作对象, 可以分为:
情感排比:做一个爱笑的女孩, 听说喜欢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做一个爱哭的女孩, 因为我想活得长点;做一个爱睡的女孩, 睡出灿烂好气色;做一个爱吃的女孩, 减肥神马的吃完再说;做一个宠爱自己的女孩, 所有看的上的东西, 你值得拥有。
事物排比:看懂一件事, 长大了;看清一件事, 开窍了。看破一件事, 理性了;看透一件事, 成熟了;看穿一件事, 到头了;看淡一件事, 放下了。
(3) 排比与其他修辞的结合
有时候排比并不是单纯的排比, 会与其他修辞格进行结合。
A.与比喻相结合:男人是女人的价格, 女人是男人的商标;男人的通行证是能力, 女人的通行证是面容;女人失去了爱情会觉得空, 男人获得了爱情却会觉得累;男人追求女人在一刻, 女人追求男人结果在一生;男人的爱情像闲暇时的散步, 女人的爱情像丢失钥匙后的寻找;恋爱中女人学会了说梦话, 男人改掉了说脏话。
B.与顶针相结合:我一不高兴就喜欢吃东西, 一吃东西就发胖, 一发胖我就很不高兴。
C.与层递相结合:3岁时说“妈妈, 我爱你”;10岁时说“妈, 你随便啦”;16岁时“我妈真的很烦”;18岁时“想要離開這個家”;25岁“妈, 妳当时是对的”;30岁“我想要去我妈家”;50岁“我不想要失去我妈”;70岁“只要我妈还能在这, 我愿意为了我妈放弃一切”。
与其他修辞格相结合的排比更有思想性, 也更能增强语言的趣味性, 使其活泼生动,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小结
排比在微博语言中有很大的运用范围, 虽然表达效果比较好, 但是不要滥用。下面就如何更好的运用排比提出几个原则:
1、与时代相联系:微博语言的内容和思想要时代相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
2、与内容相联系:排比要符合内容的需要, 不能生硬地拼凑。有的东西只有用精简的语言来表达才有力量。
排比的运用需要规范, 其它修辞格的使用也有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人”的谐音有“银”、“淫”两种。“银”可以说体现了人们的拜金思想或者是想说明人的气质, 而“淫”就显得比较粗俗。网络语言是比较开放的, 光靠专门的法律来规范不大现实, 需要网民的自觉, 才能保持微博语言的活泼性, 同时又使语言不至于太粗俗。
参考文献
[1]崔秀美.微博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36) .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姜珍婷, 周凯.从微博看现代汉语新变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
[4]李高新.微博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0 (53) .
[5]彭姣娟.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6) .
[6]田飞, 王海龙.微博的社会文化传统分析[J].今传媒, 2010 (9) .
排比修辞 第2篇
曾经有八位老师对下列句子有所争议:下列句子是否都称为排比句。
①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出自《美丽的小兴安岭》
②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出自《林海》
③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出自《阿里山的雾》)④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它既能当电视机,又能当收录机,还能当电话机、传真机使用。出自《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⑤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使人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出自《草原》
⑥……再加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出自《桂林山水》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例③中的“翻滚、奔涌、升腾、追逐”是四个词构成的并列短语,不是排比。例⑤中的“既……,又……,既……,又……”是两两相对的对称句式,也不是排比。
构成排比的.语言材料,大都是句子,它们以“分句”的身份组合起来构成复句,因此人们常称之为“排比句”,如例④⑥。
有些排比材料只充当句子中的某个成分,组合起来後还不成句子,因此严格说来不能称为“排比句”,而应称为“排比成分”或“排比词语”,如例①②。
还有些排比材料本身是一个个独立的句子,合起来组成一个句群(语段),也不宜称为“排比句”,应称为“排比句群”。如:
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小溪里。
小溪小溪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江河里。
江水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
我们都要流进海洋里。
出自《泉水 小溪》
此例构成排比的材料是六个独立的句子,合起来已超出了“句子”的范围,称为“排比句群”比较合宜。
排比修辞格在作文中的妙用 第3篇
所谓“排比壮势法”,即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根据文章主旨表达需要,巧妙运用,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以达到拓展文思,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之目的。“排比壮势法”可用于描写抒情、议论说理。善用排比,往往能使文章描写抒情、议论说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运用排比,雕饰“凤头”,先声夺人
第一,用排比描写抒情。
文段一: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日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美的——那弥足珍贵的——诚信。
文段二:大海中,百舸争流,而我,只愿做一只纸船,漂流在江边,为人带去祝福。花丛中,百花斗妍,而我,只愿做一株兰草,坚守在空谷,为人带去芬芳。河道里,百川入海,而我,只愿做一泉细流,流淌在山间,为人带去甘甜。人世间,趋舍万殊,而我,只愿找准我的位置,实现我的价值。
第二,用排比议论说理。
文段三: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文段四:鹰说:我选择搏击长空。画眉说:我选择在林间歌唱。小河说:我将执著地追求我的理想。湖说:我将坚守我的一方净土。在人生旅途上,我们会面临许多选择。
文段一连用四个抒情色彩十分浓郁的排比句开头,描写作者最喜欢的意象:盈盈月光、落日余晖、灼灼红叶、萋萋芳华,整齐有力。洞开了文章的写作思路,自然引出了文章的阐述话题,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同时也突出强化了对“诚信”的肯定。真可谓“行文自然,一石三鸟”。
文段二连用三个抒情色彩的句子,描写自然现象,抒发作者爱憎,第四个句子与前文一脉相承,点出话题,诗一般的行文,灵动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让人心情舒畅。
文段三开篇运用三个单句排比,随后运用三个复句排比,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求知读书的重要性,既拓展了文章内容,引人深思,又增添了文章说理的气势,还为后文议论说理张本。
文段四用排比开头,用鹰说、画眉说、小河说、湖说,展现了选择的个性与多样性,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表达有气势。
这种开头方式,往往能先声夺人。
二、巧用排比,撑起“猪肚”,排好“花花肠”
第一,运用排比拓展文思,丰厚内容。
文段五: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四个排比句,以时间为序,用不同的酒比喻人生的四个阶段,诠释了生活的丰富内涵,对比鲜明,突现了不同生活阶段的特点。脉络分明,文笔酣畅,耐人寻味。
第二,运用排比穿针引线,连缀文章。
文段六:目标是人生的一种准则,是对自我言行的约束,是一种高尚的痛苦……目标是对人生价值的升华,目标越是宏伟,生命的价值就越是巨大……目标是人生旅途上的灯塔,目标引导人前进……目标是一种竞争,是一种超越,是对命运的抗争,是对自我生命的丰富、完善和发展,是智慧与能力的展示……目标是对生活品位的确定,是对生命的保障……目标是人生的阶梯——目标焕发热情,目标是生活的原动力——目标展现出的永远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目标诠释的是人生的辉煌——目标是一种希望,没有希望的心田,将会寸草不生。
文段运用了“目标是……”的排比句,缀连文章,多角度、多层次地阐释了目标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人生旅途中的巨大作用。“放得开,收得拢。”条理明晰,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
第三,排比列举论据,阐释道理.
文段七: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作者巧用排比铺陈法,连用七个句子排比概述了不同时代的七个典型,论述了“身处逆境,发愤有为”从而名垂青史的道理,可谓言简意赅。
三、妙用排比,修饰“豹尾”,韵味无穷
第一,抒发浓郁感情。
文段八: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句,且独立成段,一气呵成,热情赞颂了春天的“新”“美”“壮”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浓烈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畅快淋漓。
第二,强化主旨,首尾圆合。
文段九:
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
珍惜今天,就是留给明天的开始!
挑战今天,就是留给明天的馈赠!
精彩今天,就是留给明天的最爱!
结尾用三个非常简短并且句式完全一致的句子,独句成段,形成排比段落,有力地强化着文章的主旨:珍惜、挑战、征服今天是留给明天的最高礼遇,收篇可谓是:短促有力,魅力丛生,“豹尾”一击,虎虎“升分”!
中考作文指导:活用排比修辞手法 第4篇
饥渴的旅人在茫茫沙漠里寻找到了绿洲,他会感激,感激天空赐予这一片土地的滋润;焦急的母亲在车站等待远归的游子,她会感激,感激火车带来了孩子的身影;病重的老人苦苦寻觅,终于抓住了生的希望,他会感激,感激天使的救助让他远离死神。
这是一篇令人眼睛一亮的考场佳作。此开头一组排比,由物及人,用散文的笔调对“感恩”作诠释,在作者笔下,从自然的万事万物到人类的美好情感,无不因感激而光彩四溢。内容形象生动,语势流畅生辉,情感真切动人。这样的开头为后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调,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看,开头排比句,就像门前的一串风铃,摇曳多姿,惹人喜爱。
2.中间排比,亮在心底。文章中间以几个结构相同的短句组成排比,形成了强烈的语势,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较扎实的语言功底。如滨州市满分作文《让春天永驻心中》在中间写道:
“咚咚咚”,阳光来敲门,那是春天的使者,但他拒绝了; “咚咚咚”,热闹来敲门,那是春天的脚步,但他躲避了; “咚咚咚”,欢乐来敲门,那是春天的生命,但他退却了
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抒情叙事散文,考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精心编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并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心灵世界的变化及带来的结果。这里的一组排比句,把考生的心路历程演绎得一波三折,淋漓尽致,纲举目张,脉络清晰。看,中间排比句,就像眼前的一行白鹭,展翅冲天,美丽定格,叫人留连忘返。
3.结尾排比,流连终点。结尾处的排比,就像是飞流直下的九天银河,激荡人心;就像是滚滚东逝的一江春水,气韵流转。如深圳长沙满分作文《我想起了远逝的丝绸之路》在结尾写道:
想像着人们没有私心,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私心。想像着风沙不吹,但风沙不可能不吹;想像着古道依旧繁华,但古道不可能依旧繁华,所以这一切注定发生。悠悠的骆驼依旧在耳边回萦,丝绸古道,我希望下次在梦中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