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历史悠久的陶器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历史悠久的陶器(精选5篇)

历史悠久的陶器 第1篇

新疆维吾尔族人的陶器造型,仿效维吾尔族金属器造型的构成因素所引发的陶瓷造型形态,突出体现在高足、长颈、穹隆顶、瓣流以及耳、柄末端的曲弯形式,使器型有着轻巧的视觉效果和起伏变化丰富的轮廓线。如图壶、罐、瓶类的圈足呈梯形,增强了稳定感。束胫,强调了足部与主体在线形、体量上的对比,丰富了造型外观的变化。以自由曲线构成的耳、柄、壶嘴与造型主体充分展示了线的美感。

维吾尔族人的陶瓷捏塑玩具造型夸张,随意而富于情趣。其中动物的个性特征:大象的耳朵、鼻子,羊角,鹿角,犀牛角等总是捏做的大和突出,利用头、颈部变化的形,营造动物的形象。具神气,似有旺盛的活力。另外,较复杂的人物赶车也很有意趣。塑造十分写意,人物形象大都有着扁圆的头部,躯干、四肢为最概括的形体但也有赶车动态;粗壮的牛角,马头、颈、背上的圈纹与压线,强调区别;形体的概括与夸张的生动相结合,兴趣盎然。印象化的造型将包容其中的感性转化为意象的形体。符号化的人、牛、马、车等,其朴拙的技法、意象的形态及组合关系都突出了作者对物象的感受和理解,强调了直觉的表现。

地处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牙舟,所产陶哨又是另外一种风格。陶塑动物哨:狮、虎、猴,牛、马、狗、猪,鸡、鸭,鱼等,皆造型简洁,形象鲜活;比如牛哨,对于鼻、眼、耳等头部器官和双角的特征特别加以塑造,头颈动态的表现,神态生动。人物哨,塑人骑坐动物形象。不讲究身形比例准确,突出表现对象的动态,并由此带来观想,使观者感受到人物的表情和各自的气质,赋有生命力。大写意的塑造手法,自如灵动。牙舟陶哨半施褐、绿诸釉,强调了造型重点,同时色彩与质地的对比,显得活泼稚趣。

云南纳西族的东巴陶俑是祭祀仪式上的供奉神俑。就陶俑造像而言,主要包括人形造型、动物形象。拟人形象神俑,面部似人面,头戴神冠,肢体混融为座,有的嵌有神兽、神鸟座骑,手上或持象征意义的树枝状饰,有的手持法器。动物陶俑造型相对注重所取动物的头部形象,既写实又夸张,身体部分简为座状,且牛头、羊头、鸡头等陶偶都有多种形状。这些陶俑形制怪异,大都是东巴教中赋予了神性的物象形态,充满着宗教文化的神秘感;其中神、人、动物拼接合体的造型是一种臆想的再造,它取舍外形和细节,成为一种超现实的表达,展露出某种鲜活的意向期待。另外,一些形象的滑稽形式洋溢的民俗味多少与东巴教的世俗化特点相应合。总之,东巴的神俑们能够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组合成形。

云南各民族瓦猫造型迥异,多为陶制。呈贡县彝族无釉瓦猫,高竖双耳,眼睛圆鼓外凸,咧嘴呲牙,并在最能反映瓦猫神圣力量的部位涂彩如眼、舌、齿,前额的“王”字或胸前菱形“八卦”图。鹤庆白族瓦猫,以五官为首,口巨大,上、下颚的咧度达到了可操作的极限,口内利齿,凸眼贴耳,瓦灰色更衬凶气。文山壮族的上釉瓦猫,头顶隆起角状尖凸,双目外溢紧贴耸耳,点黑成珠,大张的口占据了头部的二分之一,鼻梁被挤上了前额,怪诞不经。纳西族瓦猫,圆耳、扇睑暴珠、下颌包天,面目丑蛮。同样,云南民间的镇宅虎、镇宅鬼面等,其承载的意愿等同瓦猫。如邱北彝族陶质虎头,凹陷的眼窝双珠突兀,鼻孔扇吸,口若吞噬,咆哮状。某县彝族的镇宅鬼面,眼球鼓暴,呲牙咧嘴,有兽鼻翻翘、尖耳犄角之相,或隆起瘢痕样纹饰、红舌外伸之貌,眼、齿、舌部涂以醒目的白或红色。狰恶、凶狠、狞厉的神态选择与确立,是人们为了辟邪驱疫,运用形式经验形成的造型程式。神态特征的表现促使瓦猫的头部、五官从整体特征中首选出来,成为对象有灵和神圣力量的最有效反映。当然,其四肢、脚爪和尾巴也参与实现瓦猫的威猛之力,这些部位也体现着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彝族虎、彝族瓦猫,体态动势似猪又似牛,如石屏县彝族虎,有的头身呈圆柱状,粗厚的切面体四肢,无脚爪,既圆又有硬线角的形体颇具量感;有的圆浑、粗壮,形“势”贯连。而瓦猫那圆曲线和昂头伏卧的态势稳健、有威严。通过外形整体感的力度、头身刻饰和张口示齿来承灵,显然是作者在虎、猫艺术形象上的个性实践。

云南傣族制造陶器的历史,它作为傣族的一种传统技术,迄今在傣族地区仍可见到,主要有红陶和黑陶两类。

傣族人的圜底器,造型有机自然形态的特征似取自葫芦,饱满充实,具有生命力。折沿多收凹,使器腹鼓胀的曲线,与口部的倒梯形斜线形成对比,使造型富有变化。以自由曲线完成的圜底,圆弧的形态优美而流畅。张力感成为造型的视觉印象。近于球状体的造型主体,容量颇大,使用方便。扁宽的把手、双耳安装在主体曲线的内凹处,其曲度与主体均统一在曲线形态中,加之贴连口沿的黏接,增强了整体感又具有较好的功能。

傣族黑陶主要用于赕佛,如净水瓶等。小口宽腹的水瓶“惯亚南”,作为一种极具佛教文化特色的器具,是傣族使用最普遍、最典型的黑陶器。有竹节状鼓沿的笋塔外形中永远如笋破土的生命感,带着与生俱来的宗教气息;节节向上的结体给人以韵律感,秀丽、优雅,富有象征意味。

佛寺建筑屋顶的饰品,使得屋顶部分显得庄严而富丽,其提供的观想有助宗教生活。傣族佛寺建筑的屋脊上,也都装饰有瓦饰。如凤、孔雀、龙、狮子、鱼等动物造型和人物造型。作为驱邪、化吉、防灾象征物的兽像,也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物组合而创造出来的形象。如神兽像,凤头、象鼻、凤身,它是集合了凤与象的特征而成的复合形,奇特神怪。傣族人有意识地夸张象鼻凤首的异,重构出超自然的奇异形态,以强调它的神性,充分体现了避灾纳瑞的目的。

海南黎族人至今仍在烧制的陶器种类有七八种,有挑水罐、腌菜坛、盛米器,有煮饭、盛水的陶锅,还有的用来蒸糯米或蒸酒。其中有平底器,也有圜底器,如平底挑水罐和大口圜底的陶罐等。四系圜底陶罐:它的外形轮廓以自由曲线构成,圆弧腹、圜底的形态优美。安装在肩部的四个厚而巧的系,既具有良好的穿绳提拎功能,又保持了造型的丰圆特点。蒸糯米器:造型是圆柱面与球面的结合形态,具有适度的体量和比例。

陶器在台湾原住民生活中最普遍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当作盛器以及用来调煮各种食物的炊器,譬如雅美族常见的汲水、盛水陶壶,是不可缺少的家庭用品,取水时多放在头上顶运,有的壶肩加装了提梁,以方便提水;这种口小、腹大的陶壶亦可烹煮食物,视“用”而定。还有盛饭或汤的陶碗,或是阿美族与平埔族的陶甑、陶锅等蒸食器,都是与生活习俗相应的功能形态。陶器常见罐、碗、壶、锅、甑几类器形,其最大特点是罐、壶类陶器的腹部最大径上升或下移的变化拓展了罐、壶多种器型,如小口鼓腹罐、小口垂腹罐、曲腹罐、折腹罐等,多为圜底器和圈足器。以圜底器为例,外轮廓自由曲线从盛体的最大直径处向口部收敛,构成一种饱满而又有机的体态,急剧收缩了尺寸的口部使圆弧腹、圜底更显充实。在主体的两侧、肩部或安装耳、系,厚实的形态既是良好的端拿或穿绳提拎装置,又保持了造型的古朴特点。

藏族人的陶器,包括日用器皿、宗教用陶和建筑材料等三大类。器物造型在藏区生活风尚背景下有着独特的造型品类。就其生活用器而言,有壶、罐、缸、盆、锅、坛等包括饮食、起居用具等,种类齐备。形态具有藏族金属器物的特征,造型浑厚端庄,别具一格。作为一种传统商品,陶器成为制陶人赖以生活的依靠,而那些陶乡、陶村长期的一定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又促进了西藏制陶技艺的发展。不论前后藏,都有技艺精熟和风格不同的陶乡,如拉萨、墨竹贡卡、扎囊、江孜等,各树一帜。而滇西北藏族尼西黑陶,在传统产品和市场需求之间游刃有余,品种过百。

黑陶火盆,线条明朗,起伏有致。盆口作三等瓣内切曲口、上腹壁内曲、下腹折收至足的盆体曲线,与火盆的圈足直线形成对比,结构清晰且轮廓线富有张力,造型沉稳。根据火盆器形的使用要求,结构出器皿所需要的体量和空间,造型讲究却不刻板。

江孜地区的陶制酥油提炼器“休秀”:器腹呈横置的茧状长圆体,再加上短颈、唇口和耳、把手的形式与装置,造型样式独特。

风格各异的酿酒具、盛酒具、饮酒具,作为藏民饮酒习俗的体现,融入了藏族酒文化的传统和各域的生活风俗。造型中有鼓腹圜底的青稞酒坛、仿皮囊容器的马挂壶、形制如鸟的雪鸡酒壶,更有壶口形如噶举派僧帽而得名的僧帽壶,渗透着藏传佛教的影响。僧帽壶(图),从腹部的最大直径处向颈、足部位收敛,至颈尤束,口部前与流对接,后檐梯状升起而成斜口,并抽束至一点尖突,构成一种动感的形态。造型整体分割变化的韵律,助显壶体的峭拔。

擦擦,指脱模而成的微型泥塑,有的再经烧制成陶或施彩涂金,是一种民间佛教艺术形式。其形制有浮雕和圆雕两种。圆雕擦擦为圆锥状的佛塔造型,亦称佛塔小山。浮雕擦擦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拱形或佛龛状,表现题材有佛、菩萨、金刚、高僧活佛、佛塔等,塑造了神佛的微缩形象。压缩在限定空间中的神佛的神性表征、造像的背景与环境、场景的布局与连续、不同时空物象的并现和穿插等内容的表现以虚拟与错觉的空间,灵动凸现的泥胎神佛,恰到好处地实现了一种宗教理想的担待。

香插,是寺院佛堂和家中佛龛前四季供奉藏香用的。造形有狮、羊、鹿、猴、狗和鸟等。江孜香插造型敦朴,不乏刚劲之美。形象处理富有力度,神态各异,线饰遒劲,有了独立的体积感。如图雄狮的毛皮肌理不仅仅是刻线,其体积感也突出了肌肉的力量。拉萨郊区墨竹贡卡的棕红釉香插,做工灵巧,有细节,不乏生气。

滇西北藏族的黑陶十二生肖,特点:造型古朴、淳厚。在造型处理上均为团块,厚实圆稳,增强了材质的量感,同时也聚敛了形态的内在力感。另外,造型图案化的运用美化了形体,又使外形简明、清晰;同时和整体造型的敦厚形成对比,使得这些动物有“势”,又有细节,突显生动感。特别是龙头眉、眼、鼻、嘴、角等巧妙地运用图案化处理,更加强外形的饱满和力度。不经意看这组陶塑,似乎只见不确定的轮廓,不辨牛马,但稍留意便会看到一匹伫立的骠马蓄势待发,一只警觉而专注的伏虎伺机寻猎,一条犀利的盘蛇正欲搏猎展现了动物的积极形态。其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大气、并收放自如。

从成型的角度来看,各地的民间陶瓷成型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面貌,主要是源于自然资源、制陶传统方面的原因。在同一少数民族的不同地区,成型方法也有区别。另外,其它手工生活器具的工艺技术也可能对制陶产生影响。成型方法包括捏制、拍制、泥条盘筑、泥板粘接、轮制、模制以及多法并用等手工成型。制陶工具的样式和数量与陶器的造型结构有关,形制的多样要求制作工具有大小、曲直、宽窄等之别,成型的便利原则要求工具的材质多样(如木、竹、陶、石制品),从而形成了少数民族制陶工具丰富的种类。从生产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生活日用品机械化、批量化生产对于民族地区制陶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当工业产品更易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用品在质地和形态上的多样化需求时,民间日用陶器走向衰微,陶器造型趋于简单化。而某些地区的陶制品却得本地旅游业的繁荣而有发展,如新疆维族釉陶,云南傣族、藏族陶器等,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邱耿钰.中国现代民间陶瓷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做心爱的小陶器作文 第2篇

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在鹤岗市做了陶器。真的好好玩哦。

暑假中的一天里,我和爸爸妈妈去鹤岗市买花去。偶然间,我们看到一个学陶艺的.地方,那里可漂亮了,有各种陶瓷做出来的器具,有茶壶,有杯子,有花瓶,有葫芦,还有笔筒等。他们的颜色可鲜艳了,有红的,有黄的,有半蓝的

我觉得很有趣,所以就和爸爸妈妈在那里学陶艺,那里学的人很多,买的人却很少。因为大家都想学会陶艺,可以把自己亲手做的作品放在家里做装饰,还有,自己做的比人家做的更有意义。我在那里学得很开心,我一共分四次做,第一次学做泥条,第二次学做泥板,第三次用机器做,第四次上色。上完色,那里的人就会帮你拿到窑里去烧,烧完以后你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了。

我一共做了四样东西,第一次,我去做了两样东西,一样是香烟缸,一样是篮子。

我先做了香烟缸,香烟缸非常简单,只要先拿出泥板拍,再拿出一快泥,用泥板拍把泥打成一块泥板,再在泥板上刻出各种图形,做香烟缸的底。我刻了一个爱心做底,还要在底上涂一圈泥浆,再搓几根泥条围在底的上面,在泥条中间也要涂一点泥浆,涂泥浆的作用就是要让泥条固定住,不让它掉下来。再搓一根短短的泥条粘在爱心的旁边,里面套上一个小圈圈,这就是我做的小香烟缸了。

第二样我是做的是一个篮子,篮子的做法和香烟缸差不多。但是更有意思。

第三样我做的是一个小杯子,小杯子就有点难度了。首先要打一块长方形的泥板来做杯子的身体,还要用尺和刀把泥板割成一块长方形。再打一快泥板,用圆规划一个圆做杯子的底。但是用圆规的时候,圆规有一个固定的针会在杯子底的当中留下一个小窟窿,但是没关系,只要用一点点的泥补上去就没事了。涂一点点泥浆在底的四周,再把泥板围上去,把多出来的地方切掉,再用泥浆把两头连接起来。这样,杯子的身体就做好了,然后再搓一根泥条,把它一分为二,再把它们的身体粘在一起,再将它们的头和尾巴都涂上泥浆,然后再把它们贴在杯子上面,这就是杯子的把手。我再给杯子做了一个盖子,我还在盖子上做了一个小兔子,小兔子很可爱。这就是我做的小杯子。

第四样我用机器做了一个小陶罐,首先我拿了一块陶泥,用线把它切割成一块块的,浇上水,揉几下,使这块泥变得柔软一点,再把它放到机器上,把机器开关打开,转盘转了起来,我用双手捂着泥,用两个大拇指放到泥的中心,在它中心挖出一个口子来,并且用力往下压。做着做着,口子挖好了,我再把它的底用力往下收,我还给这个瓶子做了一个喇叭口。好景不。一不小心,我把喇叭口做坏了,我就把喇叭口给拿掉,扔进水里。虽然口子做坏了,可是我不灰心,继续做,我给小陶罐做了一个小口子。

最后一次,我给我所有小作品上颜色,我给香烟缸涂上了黄色,给小蓝子涂上了红色和黄色,给小杯子涂上了半蓝色,我还给小陶罐涂上了蓝色。我非常喜欢我的小作品,它们非常可爱,我把香烟缸送给了爸爸,把小陶罐送给了妈妈,妈妈很高兴,夸我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子,妈妈用小陶罐装棉花棒,每次洗完澡,就不用到小盒子里去拿棉花棒了。

因为生活的陶器 第3篇

他们的创作源于金秀泫爱喝咖啡的习惯。金秀泫和仲恒专注于生活器皿的制作,把自己平日里能用到的器皿都动手做出来。没有繁复多变的风格装饰,简单的线条排列,釉色和泥色的对比呼应,清爽而不失稳重。金秀泫说:“这个咖啡漏,上面可以放置磨好的咖啡粉,它会与热水融合流入下面一层的杯子里,在韩国喝咖啡时很常用的。”说完,金秀泫便开始为我们冲泡咖啡,空气中弥漫着陶瓷和咖啡的幸福味道。

从一个咖啡杯开始,现在他们制作出来的作品种类已经越来越多,但几乎都造型古朴、色调素雅纯粹、装饰多以简单流畅的线条为主,虽然用途各不相同,但摆放在一起显得格外协调、统一。在他们家中,有一整面墙摆放的都是他们一路走来的作品,如同一次大阅兵,站在面前,你能做的似乎只有聚精会神地一层层浏览,每一个精美的器皿仿佛都是他们对生活最真实的描述,细腻的情感从始至终都贯穿在他们的作品中。平日里,他们会在专门的工作间一起拉坯、一起烧制、研究器形和釉色,也会为彼此的想法提建议,相互改进,最后变成他们都喜欢的样子。金秀泫和仲恒享受着自己动手创作的过程,并且乐在其中。仲恒说:“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我们两个对审美标准和观念比较一致,很多时候,我们一天都闷在工作室里,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艺术的审美特色 第4篇

湖北民间陶艺主要是指湖北蕲春、汉川马口、麻城民间陶器艺术。这是一个体系完善流传有序的民间艺术范畴和陶瓷窑系, 它以武汉为中心并辐射到湖北河南交界等地域, 从明清以来历时至今, 在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 湖北民间陶器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 鲜明的艺术特色, 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为许多民艺学家所推崇。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乡间烧制陶器的柴窑逐渐毁灭, 民间作陶艺人技艺随着生命的消亡, 陶器作品在生活中的损耗等等, 湖北民间陶器艺术被专家成为“即将消逝的文明”, 也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更有甚者, 湖北民间陶器艺术因其历时性、民俗性、观赏性、艺术性, 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陶瓷收藏爱好者的新宠。湖北民间陶器艺术种类繁多, 其中茶壶品类是其制作较多、流传较广的一种艺术形态。其型制独特, 装饰手法多样, 表现题材丰富, 尤其是艺术装饰纹样, 不仅展现了湖北民间陶器艺术的工艺技巧, 而且反映了鄂北豫南地区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1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艺术概述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装饰手法和表现特征大多为百姓喜闻乐见。从地域上划分, 是以武汉市为中心, 在它周边的三角形区域展开:西边是汉川县马口镇窑场, 东边是武汉下游长江边的蕲春县管窑镇为中心的芦窑、李窑、管窑和岚头矶陶厂, 东北方向是麻城县宋埠镇蔡家山窑场[1]。此外还有与湖北相邻的河南信阳贤山陶瓷厂 (因厂职工多为湖北迁移过来, 故划分为湖北民间陶器体系) 。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的创作主体最初都是当地的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陶匠个体, 他们往往是承继先辈以制陶技术为养家糊口为职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地民间大兴窑场, 相继于1956年在湖北汉川马口成立了汉川县国营陶瓷厂, 由36家龙窑和108家作坊合并组建而成, 这是马口镇烧造陶瓷最早的、规模最大的企业, 也是目前唯一还在生产的陶瓷厂。据现在老窑工回忆, 当年从事马口陶器业的有几千人[2]。还有湖北麻城蔡家山陶厂, 湖北蕲春岚头矶工艺美术陶瓷厂, 河南信阳贤山陶瓷厂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就有大概五百多名湖北籍陶工迁往该厂从事陶器生产) 。到20世纪九十年代后, 国营陶瓷厂生存日渐艰难生产基本停顿。此时原有陶瓷厂的艺人纷纷改行下岗, 只有少部分艺人四处迁移远离都市, 选择山间田野乡间自造土窑, 仍选择做陶器生活产品, 以此为营生。这部分群体往往以同村或亲戚连系为纽带, 相互帮扶或以雇佣的形式参与陶瓷制作。其中制陶时间段季节性强, 农忙时节和寒冬时节基本停工, 陶器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需求较少导致更新较慢。

湖北民间陶器品类涵盖水缸、陶手炉、泡菜坛、陶枕、陶壶、八仙酒坛、酒海、酒缸、油灯等等。其中陶器茶具包括茶罐、茶壶、茶碗、茶杯等。自明清以来, 在江汉平原的乡间一直被沿用。尤其是在农忙季节, 送茶的习俗在当地十分盛行, 担茶送水就需要茶罐来承担这一功能。陶器茶具有透气不透水特质, 使茶叶隔夜不馊也不变质, 在农耕时代陶器茶具成为极佳材质生活用品, 茶风今韵, 芳香醇蕴。另外陶器茶壶也是十分盛行, 家家必备, 是招待客人和饮品喝茶必备之用具。在这些陶器茶具中其刻花装饰纹样极具特色, 其表现内容多为当地民众耳熟能详的花鸟、动植物、戏剧人物等题材, 陶器茶具刻花装饰反映了湖北地区民众的生活风俗和审美趋向。茶具作为生活实用品, 这些装饰形态根植于百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也逐渐对人们审美心理产生相互影响。

2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艺术的设计特征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具备了生活化与艺术化的融合, 其突出的地方文化和民俗实用符号, 体现了人们审美欣赏和情趣愉悦的需求。映射出湖北陶匠艺人素朴的工艺思维与美感探求,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学内质。植根于鄂北豫南地区民俗艺术土壤的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艺术具有以下几种具体种数。

2.1 茶具造型具有动律的秩序美感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以用为本, 材美工巧。在创作茶具造型的样式上, 基本上都是承传传统的造型型制。取材都是以本地泥土用以搅拌, 成型方式基本上都用以手工拉坯, 陶匠们利用当地泥土材质可塑特征, 且能创作出源于自然的造型形态, 使器壁较薄而又均匀, 造型饱满而有力度, 器口与罐底处理利落而又细节。湖北民间陶器茶壶造型构建中, 陶器茶壶的型制采用多体量组合, 口部壶嘴处呈平直状和凹圆状漏斗形, 往往是根部较粗愈往开口处愈细。符合科学原理, 出水流畅, 倒出水不散并有一定的流速。有些大型陶器茶壶口部采用流状, 就是边口部分与壶体完全连接, 口沿局部捏成半圆或三角, 稍向外撇出形成半个漏斗状[3]。出水较大, 但易溢出茶叶没有壶嘴方便。陶器茶壶造型达到提拎功能中通常分把手和提梁两种型制。把手是附着在茶壶的侧面, 通常用于体量适中或较小的茶具上, 不适用于较大的茶壶上, 端起来太费力。提梁是跨立在茶壶的肩和口上部, 作为提拎茶具的构建, 提梁通常用于

容量较大的或容量较小的茶壶中, 而中型体量的茶壶用的较少。比如马口窑出产的茶罐, 肩以上有山形提梁, 其造型吸收当地提梁水桶的造型。有的大型茶壶还采用“四系”, 用于绳索携带方便。茶壶盖子常常采用叠插式与凹片式, 盖钮采用简易的珠顶式。对于茶具艺术而言, 合理的功能效用制约着茶壶结构样式的变化, 是构成茶壶形式美的关键所在。从以上分析可见看出, 湖北陶匠们在制作茶壶型制时候, 已经掌握了茶壶造型直线运动和圆形可见的巧妙结合, 因而能表现出茶具造型中动律的节奏、刚柔并济的美感, 并使湖北民间陶器茶壶体型刚健有力, 雄伟挺拔。

2.2 茶具装饰富有线条分割的形式意味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装饰极具特色, 它的纹饰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来改变和美化事物, 形成合乎人们审美需求统一和谐的美的形态[4]。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装饰方式和烧成方式紧密相关, 烧成方式是采用柴窑 (龙窑) 烧制而成, 使用天然植物灰釉。它的装饰手法分为刻划花和水花。制陶中采用白色化妆土, 就地采用含氧化铁红色陶土, 在陶坯半干时浇浸化妆土, 然后用竹刀或铁刀刻划出装饰纹样, 剔除纹样以外部分露出底色, 以加强表现。刻划的时候用力均匀, 力道稳准, 划花节奏疾速, 笔力苍劲。装饰组合一般先划出上下位置, 由器型从上到下被装饰性的线条分割成各个不同的画面, 再剔除周围部分, 最后剔刻出茶壶口部的图案, 称为双面开光图案, 这样的装饰既有变化节奏又有和谐统一。表达形式上朴素自然, 笔意洒脱。再如提梁式陶茶罐其壶面凸起封闭, 分割为前后两部分, 其上为剔刻花叶纹, 腰部为回纹和字纹。字纹中用双圈分开, 镌刻上“美、味、香、茶”四个大字书法。字痕力度有加印入泥坯之中。茶身底足部为连续性的莲瓣装饰纹样[5]。

2.3 茶具表达形象涵盖丰富的文化精神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表现的内容涵盖当地百姓熟知的民间生活佚趣, 还有人们婚姻嫁娶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劳动场景等, 使得造型具有原创特征, 使得作品简洁、古朴、活泼。喜鹊探梅、鹭鸶采莲、玉莲打水、打金枝、折子戏、装饰变形的梅菊图案。吉语书法刻字, 福寿双全、六合同春、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如意万年、三阳开泰、龙凤呈祥、年年有余[6]。尤其是湖北省位于长江流域上游, 而民间窑场许多都位于江边。湖区的生活形象都在茶具装饰当中表现出来, 鱼禽、荷塘、水草都是陶匠们非常熟悉的题材。并且受湖北当地皮影、湖北雕纸、当地的汉调、楚调、荆州调及渔鼓等戏剧脸谱、服饰等影响。这些地域文化的特性在湖北民间陶器茶具中用一种朴素的视觉形象衬映而出, 从而具有民间性与生活性的文化趣味[7], 也寄托江汉平原百姓们百余年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述以及人生理想的追求。

综上所述, 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艺术它满足了当地人民的物质需要, 也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它既是陶瓷生活用品, 又是艺术审美创造。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实用与美观的统一。湖北民间陶器茶具艺术是中国民间陶艺中一朵奇葩, 经过历史的锤炼与考验, 依然闪耀着光芒, 批判继承这份优良的民族遗产, 从中吸取有益的宝贵经验, 我们重新去认识它、研究它。庶可有益于提高我们今日的生活陶艺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正文.即将消逝的文明—湖北马口、麻城、蕲春民间陶艺研究[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6.

[2]关明成.探访马口窑[N].荆门:荆门晚报, 2010年8月28日.

[3]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40.

[4]熊春华, 等.景德镇陶瓷史稿小考[J].中国陶瓷, 2013, (11) :39-41.

[5]李正文.即将消逝的文明—湖北马口、麻城、蕲春民间陶艺研究[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62.

[6]邹晓松, 等.设计伦理学对当代日用陶瓷设计的规范引导[J].中国陶瓷, 2013, (02) :36-38.

历史悠久的陶器 第5篇

《义务教育品德與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指出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实践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协作意识。可以让枯燥的课堂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享受到课堂的乐趣与欢乐。

《人类的创造发明——陶器》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44页课文,这一部分内容如果采用做成课件向学生介绍,或提供陶器样品给学生展示,课堂上可以达到热热闹闹的效果,可以让学生记住这些内容,但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学生的能力不会有多少提升,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把节课的内容忘了。因此,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不是去讲这个内容,而是安排学生用泥土来制作陶器,以实践操作来让学生体验与学习,在这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品行。

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每个人准备一块湿泥。要求自己四个拳头那么大,同时需要加适量水反复搓揉,达到柔软湿润的程度,但不能太软太稀,同时用塑料袋装好带到学校来。在取土和搓揉的过程中可以向家长请教方法,但必须亲自动手,不能让家长代劳,不能让这一家庭作业变为家长作业。学生对玩泥土很感兴趣, 总想找个时间去玩泥,但作业太多或是家长不允许,只能望兴叹。这次老师居然布置了这么一个作业,有正当理由玩泥了。当作业一宣布,全班学生兴高采烈,为老师布置这个作业叫好。

课堂上,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湿泥,安排学生制陶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用泥土捏制一个器皿。可以制作缸、壶、碗、碟、匙、杯、盘等,大小、形状自己设计,制作好后,别忘了在上面画上花纹或图画,力求美观漂亮。使用的工具就在取材,可能用手、直尺、三角板、圆规、小刀、笔帽等,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工具。

这个课堂作业,让学生感到别具一格,很感兴趣,全班都热闹起来,纷纷按老师的要求制作器皿。有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制作一个大碗,想把碗口捏得圆一些,怎料手一抖动,竟使碗边向内塌陷,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有的学生把壶把做得细细的,想把它的弧度做得圆润些,却一不小心折断了,前功尽弃,在哪我后悔不迭;有的学生泥土湿度过小,做出来的器皿裂口或是散架;有的学生泥土湿度太大,做成的器皿总要软塌下去,难以成形,真是扶不起来的稀泥;有的学生制作的器皿模样太逗人,引得周围同学的捧腹大笑;有的学生则创新地制作出了他人没见过器皿;有的学生干脆捏制泥人来了,可五官身材不成比例,像是漫画人物一般。

这节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平是上课无精打采的学生,不做作业的学生,考试总是排在后面的学生,在这节课上干得热火朝天,做出来的物件还像模像样的。

下课前五分钟,我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举在手中让大家观看。学生们高高地举起自己的作品,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惊异所取得的成绩,没想到全班学生有这样好的创造力和这样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与帮助做得非常好,促进了协作意识。

下课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集中放到学校的保管室里阴干,半个月后,把这些学生的作品放入一个学生家长的砖瓦窖中进行烧制。几天后,学生看到了自己亲手制作陶器作品,更是充满了欢乐,很有成就感。有的器皿太胖,有的太瘦,有的裂开了嘴,有的断了胳膊,有的作品是完整的,花纹和图画也都精美,有的造型还富有创意,有的憨厚可爱。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