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老年四肢骨折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老年四肢骨折范文(精选10篇)

老年四肢骨折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 病因主要为车祸、工伤以及意外冲突伤。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 对照组男32例, 女15例, 年龄62~74岁, 平均年龄 (68.1±3.3) 岁;观察组男30例, 女17例, 年龄64~72岁, 平均年龄 (67.8±3.2)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和夹板外固定治疗, 常规患肢消毒,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 将各个关节治愈肌松弛位降低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 在对抗牵引下, 将远侧骨折段按照近侧骨折段方向牵引, 矫正骨折移位;在患肢处外敷药膏并用夹板、扎带进行固定捆扎, 给予日常消毒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益气活血汤治疗, 益气活血汤配方:丹参20g、黄芪30g、当归10g、川芎20g、川断20g、仙灵脾20g、熟地15g、山药15g、红花20g、赤芍12g、甘草6g、山茱萸15g、白术9g, 综合入药开水煮沸, 250~300mL/次, 早晚各1次, 以15天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观察和行X线片检查, 严格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 (2) 观察两组患者上、下肢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评价方法:患肢局部无压痛和异常活动, X线片检查骨折线模糊, 出现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骨膜成骨细胞再生。严格观察患者上肢骨 (尺挠骨、肱骨) 和下肢骨 (股骨、胫腓骨) 的愈合情况, 计算上肢骨、下肢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下肢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上下肢骨骨折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s, 周)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 低于对照组的38.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四肢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骨折骨科疾病, 由于骨折面较大以及治疗中的系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困扰使得骨折愈合较为困难,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3]。目前治疗四肢骨折以手术方法为主,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疗法, 通过矫正骨折处移位并行药膏固定、牵引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和帮助骨折愈合, 但由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长, 易出现肿胀、肢体僵硬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症状影响治疗效果和骨折处愈合[4]。益气活血汤作为中医活血化瘀药, 随着近年来中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 发现益气活血汤对改善四肢骨折术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5], 我院本次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益气活血汤的显著功效。

[n (%) ]

中医学认为四肢骨折患者出现肿胀、疼痛等不良症状皆因肾虚、肾不主骨所致, 具体表现为筋脉损伤、血离瘀积、气血凝滞等症状, 因此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着重活血化瘀、益气强肾和消肿止痛[6]。益气活血汤中丹参、川芎和赤芍等药物可祛除瘀血、改善气血供养, 红花、当归等药物可消肿止痛、补血益气, 山药、山茱萸具有强肾补肝的功效, 综合入药能达到更好的活血化瘀、强肾益气的效果[7]。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症状, 主要表现为肿胀、感染等,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7.02%, 而对照组却高达38.30%, 可见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症状明显较多, 这和曹思月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观察组上肢骨愈合时间为 (14.2±1.7) 周, 而对照组为 (16.7±2.5) 周, 两组下肢骨愈合情况和上肢骨类似, 可见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短 (P<0.05) , 表明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益气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有利于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活血化瘀、补肾益气, 且安全性较好, 有利于患者骨折尽早愈合。

参考文献

[1]陆继梅.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西医治疗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感染32例[J].中国药业, 2015, 18 (4) :79-80.

[2]吴飞跃, 刘迪波.益气活血、渗湿利水方药治疗四肢闭合骨折后肿胀4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21 (1) :100-101.

[3]徐海栋, 陈勇.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 2013, 45 (21) :2468-2469.

[4]伍星.四肢骨折手法复位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骨折恢复的作用[J].中医药导报, 2013, 12 (8) :58-59.

[5]赵炎平, 孙宏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踝关节骨折54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1 (6) :757-759.

[6]邓宾, 胡栢均, 伍中庆, 等.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9) :4310-4312.

[7]王刚.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医益气活血汤对老年肢体骨折患者骨痂X线评分及血清ALP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4) :4029-4031.

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治分析 第2篇

【关键词】 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并发症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修复过程完全停止,不经治疗则不能发生骨性连接者。而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后超过一般正常愈合时间,骨端无明显吸收及间隙,周围也无连续骨痂生长,骨端无明显硬化及髓腔闭塞[1]。在诊断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进行判断。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损伤程度、局部血供、手术操作不当、营养不良、全身疾病等[2]。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中,当前应用比较多的方法为机械力学刺激、体外冲击波、低强度脉冲超声及其相关物理与生物疗法,但是都存在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免疫排斥等缺点[3]。当前采用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法能为引导性骨再生提供丰富的骨细胞来源,进而促进骨折的修复[4]。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方法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00例。入选标准:符合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知情同意。均为骨折术后,平均(7.62±0.33)个月;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84±2.25)岁。72例为开放性骨折,28例为闭合性骨折。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9.79±2.17)岁;35例为开放性骨折,15例为闭合性骨折。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9.97±2.53)岁;37例为开放性骨折,13例为闭合性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体外冲击波法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法治疗。对供区皮肤消毒,局部麻醉,选择髂前上棘后方2cm处为骨髓穿刺进针点,用两枚16号骨穿针在髂嵴作2个穿刺点刺入,骨穿针进入髂骨约1.5cm,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可反复穿刺,不间断抽取红骨髓10~15ml,并在30min内植入骨折断端。露出新鲜创面,将混匀的骨髓液用硬膜外导针注入骨折间隙及断端周围,注射10~40ml,术毕压迫5~10min,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愈合标准:局部无肿胀及压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观察两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AS13.0软件进行分析,愈合情况与并发症情况对比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观察,治疗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对比

3 讨 论

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在4.0%左右,治疗比较困难。导致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包括[5]:①骨折早期治疗中,外固定不当;②老年、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③功能锻炼过度或不足。

在治疗中,再次手术植骨被骨科医生视为最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治疗已不再是唯一方法。体外冲击波应用比较多,但是存在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创伤大等问题。将任何一种骨组织移植到患者骨折两端或做骨缺损的填充手术都是植骨术,经皮注射自体骨髓移植作为一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从某种角度上讲可以替代开放的植骨术[6]。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认为是多能细胞,可分化成间充质组织系,包括骨、软骨、脂肪、肌腱、肌肉和骨髓间质等。骨缺损单纯用骨片充填疗效不满意时,可使用复合骨髓移植。

本文结果显示,应用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和传统体外冲击波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前者骨折愈合率较高,而平均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采用经皮注射自体骨髓移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增亮,王万富,王彦东,等.联用自体红骨髓与骨肽注射液治疗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05,8(1):34-35.

[2] 崔海峰,苗旭漫,吴其常,等.体外冲击波疗法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6):1230-1233.

[3] 周晓中,张戈,秦岭,等.低剂量X射线照射促进大鼠骨折骨痂矿化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342-346.

[4] Elster EA,Stojadinovic A,Forsberg J,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nonunion of the tibia[J].J Orthop Trauma,2010,20(3):133-141.

[5] 王晓滨,王伟.骨折修复中的血管新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2(14):939-940.

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3篇

1一般护理

1.1 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做好观察记录, 及时执行医嘱, 运用监护设备, 尤其对危重患者, 如ICU患者。

1.2 稳定患者情绪

有助于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以配合治疗。

1.3 采取合适的体位和肢位

不同部位骨折常要求采用不同的体位和肢位, 在护理翻身时要求维持患肢对线和保持肢体的正确固定位置。

2特殊护理

2.1 疼痛护理

及时清创、整复、固定。及时告知医师创口引流情况, 保持敷料干燥, 按要求给予创口护理。遵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一旦发生, 应及时解除压迫, 松解过紧的包扎和固定。各项护理操作应规范, 动作宜轻柔, 慎用镇痛药物[1]。

2.2 组织灌注

去除影响骨折部位组织灌注的衣物等, 遵医嘱适当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血流, 减轻水肿。骨筋膜室综合征时, 患肢抬高不能超过心脏水平, 以促进动脉血流, 须手术切开时, 应做好术前准备。适时鼓励患者, 开展功能锻炼, 促进血液循环[2]。

2.3 功能锻炼

帮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 认真执行锻炼计划。

2.4 健康教育

注意安全, 加强锻炼, 合理饮食, 提高身体协调性, 防止骨折疏松, 帮助骨折患者确立康复信心, 逐步培养其自主性锻炼和护理能力。对于配用外固定出院的患者, 应向其详细说明正确配用方法、护理知识、观察方法及来院复查[3]。

关键词:骨折, 四肢,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艳平.138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8 (15) :51.

[2]王新红.四肢骨折患者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8) :129-130.

四肢骨折患者中医特色治疗效果分析 第4篇

【关键词】中医特色疗法;四肢骨折;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73-01

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而交通事故中四肢骨折为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从高处坠落或摔伤等也会造成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四肢骨折主要采用内固定和手术方法治疗,但手术治疗带来的费用负担高,部分患者支付不起,且恢复速度慢,术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为了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在四肢骨折中应用的价值,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以及中医组,每组50例;其中中医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为(37.42±1.34)岁;病发时间:0.3-5.8h,平均病发时间为(1.83±0.52)h。其中交通意外、跌伤、高处坠落和砸伤的患者分别有27例、12例、7例、4例。西医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为(37.72±1.27)岁;病发时间:0.3-5.6h,平均病发时间为(1.53±0.62)h。其中交通意外、跌伤、高处坠落和砸伤的患者分别有26例、12例、8例、4例。两组患者对比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西医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适当内固定材料进行内固定治疗。

中医组的患者给予中医特色疗法。①如果患者骨折没出现移位,可以用杉木、椴木或柳木做成的小夹板进行固定,并给予中药外敷。②如果患者骨折出现移位,则首先进行骨折复位,运用正骨法。然后对伤口用中药药水浸润纱布进行包扎,每个一天换一次。再行杉木夹板固定治疗,注意对松紧度进行调整,避免压迫患者肢体,造成血运不良。同时辅以中药口服治疗,采用接骨续筋活血化瘀方,组成包括红花、桃仁、川芎、骨碎补、当归、没药和乳香、赤芍等。在治疗5天后进行X线检查,若存在骨折移位,需进行纠正。约4周后,骨折消肿无疼痛时,再行检查,骨折愈合后将小夹板拆除并进行肌肉和关节锻炼。最终进行复查,骨折完全愈合后开始功能恢复训练。

1.3疗效评价标准[1]

根据以下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若X线检查显示完全复位,且伤口完全愈合,为治愈;患者X线检查显示复位良好,伤口愈合度高,为有效;复位不佳或未复位,且伤口愈合差,为无效。

疼痛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分,得分越低则患者的疼痛度越低[2]。

1.4统计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经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西医组为76.0%,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优良差治疗有效率中医组(50)2524149(98.0)西医组(50)20181238(76.0)2.2疼痛分数、经济费用、愈合时间对比

中医组患者疼痛分数明显低于西医组,经济费用明显少于西医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疼痛分数、经济费用、愈合时间的对比分析(+S)

3术后并发症对比

中医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讨论

四肢骨折后,应尽量在短时间内治疗,因为随着时间延长,骨折断端错位出现愈合,很难再实现复位,西医常规疗法一般包括开放复位和钢板内固定,但是容易产生疼痛、关节炎等并发症,同时手术过程将骨膜剥离,会对骨折愈合产生较大的影响,还容易出现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和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3-4]。

中医特色疗法中,采用杉木内固定,其具有易于裁剪、轻便,良好柔韧性的特点,可以根据骨折位置特点进行包扎,根据肿胀情况对松紧度进行调整,同时还可以隔天用中药纱布进行敷料更换,有利于促进骨折部位愈合[5]。中药纱布浸泡在含有栀子、黄连和黄柏皮等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药物中,外敷对肿胀具有消除作用,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同时结合中药口服,对促进患者骨折愈合起到了推動作用[6]。

本研究比较中医特色法和西医内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法的结果可见,经中医特色的方法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西医组为76.0%;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中医组为8.0%,西医组为22.0%;另外,中医组疼痛程度低,经济费用更少,愈合时间更短,优越性显著。

综上所述,西医和中医疗法均能有效治疗四肢骨折,但是比较而言,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少,能减轻患者疼痛度,缩短愈合时间,是治疗四肢骨折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国祥.活血止痛薰洗剂治疗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98例[J].中医正骨,2014,18(7):62-64.

[2] 王敏.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四肢骨折老年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J].中医药导报,2013,21(9):126-127.

[3] 伍星.四肢骨折手法复位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骨折恢复的作用[J].中医药导报,2013,19(8):58-59.

[4] 李中文.126例四肢骨折患者中医特色治疗效果探析[J].医学信息,2014,23(17):548-548.

[5] 邱继明.活血接骨膏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8):787-789.

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其临床治疗方法分成2组, 其中, 观察组患者40例,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2岁~48岁, 平均年龄 (38.5±2.5) 岁;骨折部位:桡骨骨折15例, 肱骨骨折10例, 股骨骨折8例, 胫骨骨折7例;受伤原因:摔伤12例, 高空坠落15例, 交通事故13例。对照组患者40例,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3岁~49岁, 平均年龄 (39.5±2.9) 岁;骨折部位:桡骨骨折14例, 肱骨骨折11例, 股骨骨折9例, 胫骨骨折6例;受伤原因:摔伤13例, 高空坠落16例, 交通事故1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均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如:心电图检查, 如患者具有感染、肿胀等临床症状, 可先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 改善患者血液循环, 以便消除肿胀[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借助锁定加压钢板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将患者仰卧, 骨折部位作为中心点, 使断裂骨折充分暴露, 清除碎裂的骨组织。然后在直视状态下解剖复位, 完全复位骨折处, 选择合适的钢板放置在患者外侧, 借助锁定钢板进行进一步加固, 胫骨外侧肌肉覆盖加固钢板, 手术完成后将其缝合[3]。引流1 d后, 将管拔掉, 手术后4 d, 锻炼患者手腕功能, 7个月后将钢板拆除。对照组患者借助普通钢板进行临床治疗, 根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进行手术, 确定骨折方向后复位, 借助石膏固定骨折位置, 保持5周~7周, 手术后4 d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2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 以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结果, 判定标准[4]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骨折处愈合,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骨折处愈合较好,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缓解, 骨折处开始愈合, 可适当自我活动;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 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2) 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感染、骨不连、肌肉萎缩、肿胀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2组间差异明显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2组间差异明显 (P<0.05) 。见表2。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 由于此类患者受伤部位是骨组织, 如不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将有可能导致患者残疾, 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上需给予准确诊断并治疗, 以改善患者病情, 降低病死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治疗四肢骨折患者过程中, 一般都会借助石膏固定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需将患者骨折部位长时间固定, 容易出现腕关节僵硬现象, 且患者肢体恢复功能比较长, 甚至还会出现骨折处不连接现象, 又或者是固定失败, 导致患者残疾,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普通钢板临床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和传统相比显著, 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但是, 该方法的使用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锁定加压钢板临床治疗, 不但能改善患者病情, 还能相应减少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出现, 临床效果优于普通钢板, 符合田晓峰[5]研究报告。

本文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中, 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钢板治疗, 观察组患者锁定钢板治疗, 取得显著成效,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 和诸多研究报告基本一致。此外, 研究还发现借助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相对较低, 为25.0%, 出现2例骨不连、1例感染、4例肌肉萎缩、3例肿胀现象。该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 可适当借助牵引床来闭合复位, 以便纠正患者肢体长度, 确保骨折端稳定性。临床效果与普通钢板治疗相比较为显著, 与王传兵[6]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借助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患者, 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病情, 促进骨折愈合进度, 降低术后并发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华胜.老年患者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20 (15) :87-88.

[2]覃立耿.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1) :1471-1472.

[3]李刚.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28 (22) :123-124.

[4]赵茂盛.浅谈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2, 16 (6) :353-354.

[5]田晓峰.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运用[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12 (4) :139.

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救治 第6篇

1 相关概念

复合伤和多发伤是不同的概念, 前者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造成, 如压伤、烧伤等。后者则是由单一致伤因素造成多处的损伤, 如交通车辆撞击造成伤者肝脏破裂及骨折。

多发性骨折的划分并不是简单机械地以骨骼或关节损伤数目为依据, 而主要从临床特点和实际应用出发进行判断。通常将人体分为24个部位:头、胸、骨盆、脊柱;双侧的肩、肱骨干、肘、尺桡骨干、腕手、髋、股骨干、膝、胫腓骨干、踝足。凡伤及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者称为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否则按单一损伤计算 (如同一侧的胫腓骨骨折) 。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 骨折处与外界相通的骨折。损伤机制:高能量撞击挤压造成肢体组织损伤, 肢体吸收能量以爆发形式释放, 骨与软组织间产生振动波, 导致骨膜剥离皮肤撕裂。34 km/h行驶的摩托车撞击行人的致伤能量, 相当于行人跌倒低速损伤能量的1 000倍。导致开放性骨折的同时产生负压, 异物可能被吸入肢体深部, 因此不能单纯以伤口的大小判断污染的程度。

2 急救处理

做好开放性骨折伤员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 是保证伤员安全, 防止再损伤与再污染, 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的重要前提。

2.1 整体观念

首先要有整体观念, 不能只顾骨折局部及软组织伤口, 而忽视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合并发生的脏器损伤。首先要尽快地对伤员进行全面检查, 注意可能合并的颅脑、胸腹腔内脏及盆腔损伤。对意识不清的伤员, 更应提高警惕, 以免漏诊误诊, 优先处理致命伤, 遇有休克及时处理。

2.2 伤口包扎止血

应迅速判明出血性质, 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较常用的为加压包扎, 一般开放伤口可用无菌棉垫或干洁的布单局部加压包扎, 既可止血, 又可防止伤口再被污染。如有大血管活动性出血时, 可用止血带止血, 上止血带时一定要记录时间, 一般不可持续至1 h以上, 超过1 h者应放松10 min左右, 同时在伤口加压止血, 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松紧要适中, 防止出现静脉血被止住了, 而动脉血却未止住现象, 这样不但起不到止血作用, 反而会增加出血。如骨断端外露, 应在其原位用无菌敷料包扎, 不应立即将其复位, 以免被污染的骨端再污染深部组织, 待清创后再将骨折端还纳。急救处理时, 伤口内不要涂放任何药膏或药粉, 以免给观察伤口和清创带来困难。

2.3 临时固定

为减少伤员痛苦, 防止骨折断端活动增加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以及诱发休克的发生, 患肢需给予有效的临时固定。一般可使用夹板等固定, 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各一个关节。原则上骨折未经固定不应随意搬动伤员或移动伤肢, 如必须搬动而当时又确无适当的外固定物, 应利用躯干或对侧肢体固定。

2.4 转运

经上述必要处理后, 应及时转运, 转运力求迅速、舒适、安全。转运途中应继续注意伤员全身情况, 必要时可行静脉输注, 并适当应用抗生素。

3 治疗

3.1 尽早彻底清创。

在伤员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开放性骨折应争取时间, 尽早开始清创过程, 减少污染创面的细菌在组织内繁殖的机会。延误时间不仅增加伤员的痛苦和失血量, 而且还会增加伤口感染几率。彻底细致清创是防止伤口感染的关键, 清创包括整个肢体的刷洗, 伤口内用大量无菌等渗盐水冲洗, 皮肤消毒, 清除异物及切除失去活力的组织等。

鉴别健康和坏死组织, 一般不用止血带为宜, 遇有急性活动性出血时, 先临时设法止血或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 但在放松止血带后需再检查一下是否遗留无血运的组织。必须彻底切除已坏死的皮肤, 一直切至出血。但需注意, 如皮肤大片撕脱时, 其尖端部虽然切割时不出血, 也不可切除, 可将其做成中厚皮瓣, 用以覆盖创面。应注意过多的切除将影响伤口的闭合, 特别是小腿部位, 但也绝不应单纯为了便于伤口的闭合, 而保留失活或即将坏死的皮肤, 以免由于皮肤坏死导致伤口感染。切除已严重污染、挤压破损的肌腱, 彻底切除呈暗紫色、刺激不收缩和切割不出血的肌肉。如骨组织污染不严重, 骨片未完全游离或已完全游离的较大骨片, 均不应随意摘除, 以免造成骨缺损或骨不连接。

3.2 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也稳定了软组织, 良好的固定可恢复血管、神经和肌肉的排列结构, 降低炎性反应, 改善静脉回流, 增强局部血管再生, 减轻疼痛、水肿等。

允许患者适当活动, 以减少呼吸系统等全身并发症, 便于护理和伤口后续治疗, 利于功能恢复。

对开放性骨折究竟采用何种固定, 应否使用内固定, 意见尚不一致。一般认为, 在早期彻底清创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条件下, 伤情和技术条件可能时, 可以对骨折施行复位和给予牢固的内固定。内固定有其优点, 可使骨折端稳定在良好位置, 得到可靠固定, 便于软组织和伤口, 特别是有利于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处理, 并可避免骨折断端不稳定再损伤软组织, 可减少软组织的张力, 为软组织更好地愈合创造了条件。内固定对多发性骨折可给予足够的控制。

尽管内固定有上述优点, 但不应无区别地使用, 一般使用内固定的手术指征是: (1) 不稳定的骨折; (2) 多发性骨折与多段骨折; (3) 合并有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 需同时对血管神经进行修复者; (4) 软组织损伤严重或有缺损, 需施行修复性手术者; (5) 不用内固定难以处理者。

使用内固定时, 应以方法简便和固定牢靠为原则。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相比, 优先选择髓内固定。近年来,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得到广泛应用, 对骨折端血供影响少, 稳定性好, 适当传导骨折块间的生理应力, 利于骨折愈合。

下列情况一般不宜采用内固定: (1) 伤口污染与组织辗挫压伤严重, 无把握做到较彻底清创, 伤口不易顺利愈合者; (2) 伤口已有感染表现者; (3) 伤员全身情况严重, 早期处理时不允许同时使用内固定, 应推迟使用内固定时间。此时, 采取外固定器治疗是较佳的选择, 尤其是开放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广泛软组织损伤的伤员, 便于骨折的固定和伤口观察及后续的治疗。应用超声直方图检测骨愈合辅助临床治疗, 对争取在理想应力状态下实现骨折愈合有着重要价值。一般说来, 术后5周~6周超声灰阶值达健侧50%~60%, 可作为拆除外固定器的重要参考。

3.3 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处理。

若合并重要血管损伤, 应紧急处理, 按照受伤动脉情况及手术者经验决定手术方式, 进行血管缝合修补、对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进行血管吻合时, 除应重视血管缝合技术外, 对吻合前的血管清创、管腔冲洗、解除血管痉挛及血管床的修复等工作不可忽视, 否则将直接影响修复血管的效果。

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断裂的早期处理, 应根据伤情及损伤性质而定。对周围神经完全断裂, 尤其由利器切断者, 如在伤后6 h以内, 在良好手术设备条件下, 可行清创术和Ⅰ期神经修补术。但有些病例, 尤其战伤、撕裂伤或爆炸伤、神经损伤严重或术者对神经手术经验不足, 则不宜做Ⅰ期神经吻合, 需在感染已经控制、伤口完全愈合后数周内行Ⅱ期神经修补术。行清创术后, 需将神经的断端用有色细线连于一处, 以备日后Ⅱ期神经修补术时易于辨认。

3.4 开放性骨折的伤口闭合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成形技术, 争取Ⅰ期闭合伤口, 使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 是治疗开放性骨折总的原则。

开放伤口应争取时间尽早闭合, 一般在伤后6 h或8 h以内的伤口, 行清创术后, 可Ⅰ期缝合。但闭合伤口的时限, 不要绝对机械固定于8 h以内, 应根据创面污染程度和清创是否彻底而定。伤口污染不严重, 清创彻底, 在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下, 可适当放宽闭合伤口的时限。根据伤口及创面情况的不同, 可采用不同的闭合创面方法。

3.4.1 直接缝合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法, 但必须是在无张力下缝合皮肤, 切忌勉强缝合, 以免造成皮肤坏死、骨端外露、继发感染。

3.4.2 减张缝合用于创面皮肤缺损, 尤其是小腿部, 不能直接缝合或缝合后张力很大的纵行伤口及深部组织裸露者, 可沿创缘内侧或外侧做平行的减张切口, 形成局部双蒂皮瓣, 将骨端覆盖起来, 切口处另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

3.4.3 游离植皮用于皮肤部分缺损, 但无骨骼、肌腱、神经和血管裸露的软组织创面。上肢和大腿一般可做到。

3.4.4 远邻带蒂皮瓣用于皮肤缺损较大, 深部组织裸露者, 常用如小腿交叉皮瓣和上肢腹部皮瓣。

3.4.5 局部转移皮瓣对一些非纵形缺损创面可根据创面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局部皮瓣以闭合伤口。

3.4.6 游离皮岛。应用带血管的游离皮岛直接闭合创面。

3.5 抗生素的应用。

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对开放性骨折预防伤口感染有一定作用, 但不应把防止伤口感染完全寄希望于大量使用抗生素, 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伤口彻底清创、合理应用固定方法及创面处理上。对抗生素力求合理、尽早使用, 术前在长途转运时或到医院就诊时即可开始应用。对严重开放性骨折, 开始即尽可能给予足够量的有效广谱抗生素, 自然也要防止大量滥用抗生素。对所有开放性骨折患者, 应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收稿日期:2010-07-12)

四肢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探究 第7篇

1手术固定材料

手术固定材料可以说有很多种, 主要使用可吸收钉治疗, 解剖钢板.Gamma钉, 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

2手术方法

上肢骨折采用臂丛神经麻醉, 下肢骨折采用硬膜外麻醉。切口依据不同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情况而不同, 操作技术分别按照AO标准、可吸收钉、髓内针技术执行。在股骨头骨折病人中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 术中将进钉部位软骨掀起, 完毕再复位软骨。如果骨折粉碎严重, 可使用钢板作为模具复位;如果伴有骨缺损或关节面塌陷, 需植骨处理。在软组织缺损的情况下选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解决骨或钢板外露问题。在转子间骨折、股骨髁上骨折中使用髓内针, 应尽量闭合复位, 或小切口人路以保护关节功能。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 力求保证关节周围的绝对稳定。

3讨论

对于关节周围骨折, 由于靠近关节的原因, 固定较为困难, 并且要求解剖复位。在充分考虑骨折部位及病人经济情况的前提下, 既能牢固固定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又能减少病人痛苦是最佳选择。因此, 该部位骨折中.如何使用可吸收钉、解剖钢板或髓内针就有了临床意义。

可吸收材料人体组织中经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安全度。可吸收钉的最初弯曲强度为25O~350 kPa, 是松质骨强度的2O~30倍, 达到了关节面骨折块的固定强度要求。其弹性模量为8~1 5 GPa, 超过了松质骨的弹性模量, 与皮质骨的相当, 但远远低于钢的弹性模量200 GPa以上。内固定后允许骨折断端产生微小活动,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随着后期内置物吸收过程中机械强度缓慢降低, 骨折愈合处应力增强, 减少了应力遮挡的骨质疏松的发生[1]。在关节内或紧靠关节部位的骨折, 尤其是内踝、后踝、桡骨茎突、髁部、股骨头骨折中, 由于是关节内骨折, 为避免再次手术造成的创伤和关节功能障碍, 应以选用可吸收钉内固定作为首选方法。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临床中鲜有并发症出现。

解剖型钢板由于靠近关节端的特殊弧度及板孔设计, 使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比普通直形钢板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合单独使用的松质骨螺钉甚至可以固定累及关节面的骨折。解剖型钢板突出的特点是板材很薄.使软组织容易闭合, 并具备必要的强度, 对关节端的小骨块较易固定, 对于骺端及合并骨干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更具生理稳定性。由于解剖型钢板具有多平面外形结构, 很少需要术中塑形, 可使严重的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变得简单。解剖型钢板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厚薄不均匀, 使应力分散, 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要求。钢板中部的卵NCL可使皮质骨螺钉偏心或中心固定, 并可通过此孔对骨折端加压[2]。因此, 在位于干骺端的骨折, 尽量使用解剖钢板, 既能达到解剖复位, 又能避免髓内针带来的并发症。但使用解剖钢板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 钢板处应该有良好的软组织覆盖并尽量保护好软组织。在放置钢板时不必做太多的剥离, 以能插入钢板为准.对位稍差的带蒂骨片比剥离下来解剖对位的骨片在愈合上更有优势;其次, 要注意钢板固定的稳定性。对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骨质缺损应一期植骨并同时固定植骨块, 不追求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对位, 只有坚强的内固定和植骨后稳定, 才能早期功能锻炼;最后, 在使用解剖型钢板不合适的情况下, 应果断使用其他方法固定。肱骨远端骨折多累及关节面, 由于骨块粉碎不规则及鹰嘴窝处的薄弱, 固定较为困难。我们初期采用"Y"形解剖钢板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口入路, 发现钢板即使预弯也难以完全贴附骨折块, 术后不敢让病人早期锻炼而致关节功能受限。之后改用重建钢板翻转尺骨鹰嘴人路手术, 固定效果优于解剖钢板。我们不建议在该部位骨折使用"Y"形解剖钢板[3]。

髓内针的使用, 使肢体早期活动和骨折生物愈合成为可能。通过生物力学测定, 得出交锁髓内针固定优于其他内固定。髓内针通过长骨干部中轴线固定, 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 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比钢板类髓外固定更接近下肢力线, 能达到牢靠固定, 可有效控制骨折远端的后方移位和旋转移位, 有助于轴线的恢复和维持, 减少成角的机会, 同时能保持肢体的长度[4]。髓内针扩髓产生的碎骨屑等组织保存在骨折端周围还具有髓内植骨的理想效果。总之, 它符合BO的骨折稳定及局部软组织完整的平衡概念。但Bombaci等认为, 虽然髓内针固定能够使关节早期活动, 但是其平均愈合时间迟于随机选取的钉板系统固定的时间。他认为在非粉碎骨折中使用钉板系统有优势, 在粉碎骨折中使用髓内针因为保护了骨膜的成骨作用而更加有利。在同时累及转子问及股骨上端的骨折中, 我们不建议使用髓内针固定。因为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由于近端穿钉的原因, 远端往往不在同一轴线上, 导致远端向外移位, 且非常难以纠正, 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在股骨髁上骨折中, 由于经关节固定, 会导致关节功能恢复困难, 再手术也要经过关节腔, 不如使用解剖钢板或其他钉板系统固定。

综上所述, 四肢近关节部位骨折由于其特殊性。在选用内固定材料上应特别注意。应以既能牢固固定, 又能减少并发症为手术原则。只有掌握了各种内固定材料的优劣, 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元建洪, 朱宝林, 殷德振, 等.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 17 (6) :153-455.

[2]赵智, 刘刚, 秦绍春.May解剖型钢板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2) :87.

[3]朱宝林, 葛孚章, 陈爱兰, 等.解剖型钢板在四肢近关节部位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4) :320.

四肢骨折中医特色治疗效果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参与研究的患者共110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综合性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其中男74例, 女36例;年龄7~74岁, 平均年龄38岁。其中80例患者上肢骨骨折, 30例为下肢骨骨折。上肢骨折患者中6例为肱骨干骨折, 6例为肱骨远端骨折, 12例为尺、桡骨骨折, 20例为指骨骨折, 3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下肢骨骨折者中4例为股骨远端骨折, 6例为趾骨骨折, 10例为胫、腓骨骨折, 10例为踝关节骨折。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对于未出现骨折移位的患者直接应用外敷法及小夹板固定法进行包扎处理即可;对于存在骨折移位的患者则采用中医特色正骨手法进行骨折断端复位治疗。其中小夹板及外敷膏药均采用特殊材料或进行特殊处理, 如小夹板采用杉木制成, 并依据患者骨折的部位决定制作的形状及大小。本院加料膏用中药制成, 待复位满意后进行外敷。对于下肢骨骨折的患者则根据骨折的类型配合应用皮肤牵引后骨牵引技术。复位结束后需隔天为患者更换一次敷药。并适当调夹板的宽松度。嘱患者注意休息, 并提供进行肢体锻炼的时间表, 避免患者盲目训练, 对患处造成新的损伤。跟踪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 待治疗3~7d对受伤部位进行X线射片检查, 观察是否出现异位, 若存在则需进行补充复位。治疗4~8周后, 若患者疼痛感消失, 患处肿胀消退, 并经X线检查确认骨折愈合后可拆除夹板并进行相应功能训练, 未愈合者, 待1~2周后再行复诊, 直至骨折完全愈合后方可拆除夹板。另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补肾益气活血汤进行辅助治疗, 其中的主要成分有黄芪、丹参、仙灵脾、川芎、川断、当归、山茱萸、煅龙骨、煅自然铜、熟地、山药、红花、赤芍、菟丝子、骨碎补、合欢皮。上肢骨折者加用姜黄, 下肢骨折者加用牛膝。用药方法为水煎服, 1付/d, 2次/d分服, 5d/疗程;根据患者恢复状况连续用至少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随访过程中观并记录患者伤处消肿、疼痛消失、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对位状况和四肢功能恢复状况等。

2 结果

经中医特色方法治疗后本组110例患者均在较短时间内伤处肿胀消退, 其中上肢骨折者肿胀消退时间为3~6d, 下肢骨折者为3~10d。疼痛消失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分别为2~5d和4~8d, 经随访发现除3例功能恢复不良外其余患者四肢功能均恢复良好。其中110例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状况及四肢功能恢复状况具体见表1。仅1例患者未遵从医嘱, 在骨折为愈合前强行进行承受重力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如表1。

3 讨论

目前, 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骨折的常用方法为开放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2], 由于该类方法治疗后易遗留疤痕, 可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痛等并发症。另外, 由于术中需要进行骨膜剥离, 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加之手术过程繁琐, 费用昂贵, 患者术后疼痛明显, 一般较难接受。

相关文献表明[3], 特色中医疗法能有效解除患者病痛, 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不仅有效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及伤处肿胀消失时间, 还有助于四肢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 该治疗方法简单易行, 价格实惠, 易于患者接受。中医特色疗法包括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应用中药外敷和内服等。本组研究中使用杉木等木质夹板代替了常用的是高夹板。主要原因是应用石膏固定时常需同时固定临近关节, 关节活动受限, 加之所需固定时间较久, 可导致治疗后肢体僵硬、活动困难。另外由于石膏不会发生形变, 患肢肿胀时可导致血运障碍, 使固定失效, 引发骨折在此异位。而杉木皮夹板轻便、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方便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裁剪, 方便松紧度的调整的, 从而有效避免了骨折断端再移位的发生。

本组研究中外敷药加料膏由本院用中药制成。其中主要药物成份为大黄, 黄连、黄柏皮及栀子等。该类药物和患者治疗过程中所服用中药都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可促进患者伤处的愈合。

综上所述,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适合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 为临床实践中选择有效方法治疗四肢骨折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由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见就诊于我院的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 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应用中药等中医特色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为患者进行治疗, 跟踪观察并记录患者伤处消肿、疼痛消失、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对位状况和四肢功能恢复状况等。结果 患者伤处消肿及疼痛消失时间较短, 约4~8周骨折基本愈合, 且骨折愈合后四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综合性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治疗四肢骨折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治疗,中医特色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曾奕敏.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1) :58.

[2]周军.鹿瓜多肽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36例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9) :787.

老年四肢骨折 第9篇

【关键词】 四肢骨折;重要脏器损伤;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37-01

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为临床常见病之,因其发病突然且同时合并重要脏器损伤,病情较复杂,如果早期处理不当,死亡率及致残率都很高[1]。现就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四肢骨折并重要脏器损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同类病例的救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22~56岁,平均(39±1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压砸伤9例,其他伤5例。骨折合并颅脑损伤20例,其中脑挫裂伤11例、颅内血肿9例;骨折合并胸部损伤14例,其中血气胸11例、肺挫裂伤3例;骨折合并腹部损伤9例,其中肝2例、脾3例、肠2例、肾1例及膀胱1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全面体检,首先进行抢救和支持生命的治疗,如抗休克、止血和颅脑、肝脾、胸腔、肾脏的手术,综合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同时或尽快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方法:颅脑伤血肿清除术20例,剖腹探查9例,血气胸闭式引流术14例。四肢骨折修复包括:钢板螺钉内固定、带锁髓内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的处理治疗时机伤后24 h内,在颅脑、胸腹手术同时或随后行骨科手术23例,伤后1周内行骨科手术14例,石膏外固定6例。

2 结果

本组6例于24 h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37例随访6~18个月,发生骨不连4例,其中肱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例,均为颅脑损伤病人,经手术植骨半环槽式骨外固定治疗愈合。34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1例有轻度功能障碍,骨折延期愈合2例,合并神经损伤1例,13个月后自行恢复。

3 讨论

四肢骨折并重要脏器损伤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复合伤,其处理基本原则:边检查边抢救,对危及生命的患者,一般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明确诊断,同时积极进行抢救[2]。首先对呼吸通道、呼吸和循环状况进行评估,排查出损伤严重和可能危及生命的损伤部位,抢救和维持生命体征始终是严重创伤救治的首要任务[3]。骨折的治疗应视病人的全身情况来确定治疗的时机和方法。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来确定,应选用简单、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手术创伤。对合并症为肝、脾、胸腔损伤者,创伤大,出血多,必须先进行肝、脾、胸腔的抢救性手术。本组43例患者都合并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不同程度地存在休克、出血、呼吸困难、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我们首先进行了抗休克、止血等重要脏器的抢救性手术和治疗,根据术中或术后病人的全身情况决定骨折的治疗是否同时进行[4]。本组有14例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就是不得已在病情尚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骨折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后24小时内死亡。说明在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下实施骨折手术,因手术时间延长、创伤大、出血多,易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因此,骨折的治疗时机应尽量选在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以后进行。病情较好,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应根据骨折类型适当进行复杂的内固定手术,一期完成骨折的手术治疗。由于四肢血管比较丰富,易发生大出血,四肢骨折合并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常常出现失血性休克,对于此类危及病人生命的病人,纠正休克,早期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能防止骨折再次大幅度错位引起大出血,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及其他合并症[5]。合并颅脑损伤的骨折患者常常存在意识障碍、昏迷谵妄、烦躁不安,直接危及病人生命,简单的骨牵引、外固定不但不能达到有效的固定,反而会因为骨折断端的活动加重局部的损伤,产生局部间室高压,甚至损伤局部的神经、血管,故合并颅脑损伤的骨折患者应以处理脑伤为主,包括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失血性休克,脱水降颅压,及时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6]。待病情稳定,应立即进行简单有效的方法处理骨折,若是开放性骨折应及时给予清创或依情行简单内固定,使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为骨折的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腹腔脏器破裂、肝脾破裂、肠破裂此类患者一般选择剖腹探查同时或随后行骨折内固定术,本组中与普外科同台手术23例。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雷云峰.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45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2(17):556-556.

[2] 管志强.四肢骨折合并重要脏器伤的早期救治[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7,5(4):24-26.

[3] 张永伟.腹部脏器损伤伴四肢骨折的抢救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0-91.

[4] 龚辉,朱东波,王建,等.多发伤伴四肢骨折184例急救与早期手术治疗[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6):936-937.

[5] 贺小兵.合并严重重要脏器损伤的四肢骨折的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126-126,130.

犬四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第10篇

1.1 临床初步诊断

根据骨折的特有症状, 有变形、移位等情况, 常伴发周围软组织的肿胀、损伤、假关节和机能障碍等, 犬通常表现出异常活动, 根据这些症状判断骨折。

犬在骨折后, 外部有明显异常, 如变形等, 若四肢骨折, 其患肢较常出现异常姿势, 如缩短、延长、弯曲等, 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假关节。骨折的犬有屈曲、旋转等异常活动时, 一般在做负重或被动运动。

经上述症状初步判断为骨折后, 应关注骨折部的软组织是否伴有创伤或骨折断端是否有创口外露, 此类情况容易发生感染[1]。

1.2 影像学诊断

判断骨折, 可以借助X线拍片, 在确诊骨折的同时, 更能清楚呈现骨折的形状、移位情况、骨折后的愈合情况等, 这对骨折的具体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拍片需包含一定的范围, 包括患骨及患骨近端和远端的关节, 一般取正位与侧位2个方位, 仅靠一张X线片, 则可能看不到骨折线。轻微移位或没有移位的骨折, 可以加拍斜位片进行比较[2], 以确定骨折线。骨段之间的骨折线为低密度线。骺板不能被误认为骨折。在大多数比例中, 新鲜骨折一般都伴有软组织肿胀。描述骨折时, 通常认为近端骨段在正常位置, 而远端骨段则相对于近端骨段发生移位。对于未能通过X线检查确诊的疑似骨折, 几天后应再次检查患区, 骨折边缘的骨吸收将使骨折线明显可见。骨闪烁显像术有助于诊断[2]。

2 犬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

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固定与内固定。外固定的方法包括石膏绷带外固定、夹板外固定及托马斯架外固定。绷带及夹板外固定都难以使任何部位的骨折复位并保持固定, 而对于股骨远端骨折, 有些病例借助托马斯架可进行比较好的复位和固定。一般情况下, 比较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髓内针固定、扎死环固定、螺钉固定及骨板固定。而在实际的病历中, 通常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的方法来达到固定效果。除上述常规方法外, 也可采用外固定支架, 此种治疗方法由于材料有限且价格昂贵, 目前还未在我国小动物临床普及[3]。

肱骨骨折。内固定中以髓内针固定和金属丝的联合应用较为常见。由于石膏和夹板不能有效地固定肩关节, 因此肱骨骨折不推荐使用石膏或夹板。

桡尺骨骨干骨折。接骨板是固定近端尺骨骨折的最好方法。在鹰嘴后表面应用接骨板起到矫形钢丝的作用, 增加骨折处的压力。在一些粉碎性骨折的情况下, 近端尺骨用接骨板或尺骨后面或外侧面用接骨板起到支撑接骨板的作用。桡骨远端和尺骨骨折可以用加压螺钉或张力钢丝带来进行固定。桡骨骨折用髓内针固定比较困难, 因为桡骨的骨髓比较小和在固定髓内针时须侵入到腕关节。髓内针可用于尺骨的矫正, 固定比较简单的尺骨骨折。

股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 可采用接骨板、髓内针、骨螺钉以及金属丝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固定。单纯的斜骨骨折, 常采用金属丝和骨螺钉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横骨骨折, 常采用接骨板固定的办法。粉碎性骨折, 常使用髓内针、金属丝和骨螺钉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股骨远端的骨折, 常采用髓内针与接骨板相结合的方法。

胫骨和腓骨骨折。通常同时发生, 大部分为骨干骨折。常使用外固定就可以解决。

指骨与趾骨骨折。夹板外固定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愈合效果。

其它四肢骨骨折。掌骨、跖骨, 腕骨与跗骨的骨折不常见, 一般使用外固定方法治疗[1]。

3 犬四肢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

犬是活动型动物, 术后严格控制患犬的活动量, 保持内材料牢固固定。骨折手术后, 护理要注意保持创伤局部干净。同时加强营养, 饮食中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鱼肝油及钙剂等, 多接受日光的照晒, 平衡钙磷的比例, 加强骨痂钙化。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定期进行检查, 通过拍片可以了解骨折处骨的生长及骨折断端的对合状态。控制肌肉、腱和韧带的拉伸是最好的被动物理疗法, 被动疗法有益于保持关节的活动性并能使患病动物感到舒服, 但这并不能提高肌肉的紧张度和韧度, 因此, 需要再结合主动物理疗法。允许动物或动物在帮助下使用患肢直立是最简单的主动物理疗法。

骨折愈合是复杂的过程, 任何时候骨折愈合标准充其量仅是相似而已。幼年动物骨的愈合比成年动物快。局部的或代谢性疾病过程可延缓骨愈合。

不同的动物、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的骨折, 愈合过程所需时间不同。手术成功后, 经过良好整复固定, 一般3~4周后, 骨折部的肿胀能消退, 骨断端能动。12~16周后骨断端连接牢固, 功能可以基本恢复[4]。

参考文献

[1]汤小朋.犬四肢骨折的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 2003, 39 (11) :37-39.

[2]谢富强.兽医影像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谭磊, 关宇晶, 宋云波.犬常见骨折的治疗及体会[J].科技促进发展, 2010 (12) :273-276.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