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问与答(精选5篇)
膀胱癌的问与答 第1篇
一、同课异构下问与答之异同
笔者曾经上过一篇八年级的课文《喂———出来》, 分别是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讲授, 达到的效果各有千秋。
1.传统课堂的启发式问答。在传统授课的时候, 因为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所以在设置问题时, 首先考虑的是设置怎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而学生的理解层次是否能达到想要的目的, 即学生是否能回答到要点上来。当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阅读文本, 笔者特意设置了一个问题, 让学生讨论思考:文中能收纳一切的“黑洞”, 可否用“坑”来替代呢?为了能更快速更完整地达到教学目的, 笔者采用了层层推入的启发式提问来引导, 先是引导学生找出“洞”和“坑”的区别, 特别强调坑是已知的, 而洞是未知的。接下来抛出疑惑:作者为什么不用“坑”?可否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细节来解释?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但最终在教师的启发下都会统一到结尾出现的“叫声”和“石头”这两个细节上, 因为这两者都能让人联想到是从洞里出来的, 而不是从坑里来的, 所以不能用“坑”, 用“洞”更贴切。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关注结尾出现的“叫声”, 巧妙地点到结尾的作用。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 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知识要点, 很好地完成了一堂“问”与“答”直面交手的课堂教学。
2.合作课堂的自助式问答。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统课堂中常常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思路常常会围绕着教师发散, 但是有时会有弊端, 就是教师在等待学生的思路跟自己一致的时候, 往往会按捺不住而急于给学生答案, 或者直接出现给了答案之后用“是不是”来引导学生, 让学生的答浮于表面。所以, 合作课堂用它的另外一种模式来改变教师的急躁。同样是教学《喂———出来》, 教师课堂上的问提前出现在导学案里, 怎样设计问题成了教师授课前的重点工作, 问题设计得好, 设计到位, 学生就可以从解答问题中了解全篇课文, 掌握教师想要学生掌握的要点, 甚至还能从中学会归纳结论, 归纳方法,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笔者在第二课时中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面对这个洞, 作者写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做法?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圈出关键词, 并进行概括。然后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对于他们的言行, 你又有什么感想呢?或是他们给了你什么启示呢?你能与大家分享你把握得最好的那些人物吗?这样设计问题是为了达到让学生通过人物描写来了解人物性格的目标, 从而明白作者设计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因为教师已经在设置问题的时候, 给学生铺好了路, 搭好了桥, 所以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问中的小提示, 展开自己的思路去寻找答案。
二、同课异构下问与答之关键
如何更好地掌握 “问”这一法宝, 来得到有效果的“答”呢?
1.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明确目的性。学生要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这是教师设计“问”时最先要考虑的, 不一定要按照教材来设计问题, 而是按照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 即问题要围绕中心来问,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文章内容, 又能不偏离中心, 最关键的是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 会有所收获。当然, 这个目的性的问题不要太多, 一节课有一个关键问题就好, 设计太多问题, 学生会分不清主次, 把握不住轻重, 从而偏离了目标, 所以设计有目的性的 “问”的时候要有的放矢。
2.课堂教学要有启发性地提问题。这个可以在师生之间, 也可以在生生之间, 可以是面对面地提问题, 也可以是“纸上谈兵”地抛出问题。教师可以直接启发学生, 学生之间通过询问来启发, 搭桥方式、要点指导、举例示范等形式都可以作为“问”出现的形式。不过这种启发式提问, 要避免提问太容易的问题, 或者是书上直接就有的内容, 这样会让学生不去深入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翻书本来找答案, 更是让学生通过阅读, 产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共鸣, 形成自己独特见解的“答”。
膀胱癌的问与答 第2篇
景海鹏: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太空飞行是我的事业,更是我崇高的使命。虽然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乃至危险,但我喜欢、热爱、甚至享受我的工作。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非常荣幸,我能够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我决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当好一名航天员。
记者:请问陈冬,你在成为第二批航天员,等待六年迎来自己第一次飞天,和你预期相比快还是慢,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与第三次飞天的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是怎样一种感觉?
陈冬:我感到,这次任务来的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时机刚刚好。景海鹏师兄,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经验非常丰富,这次能与景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觉得很幸运,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
记者:请问景海鹏,听说首批航天员有一部分已经停航停训,你也面对过一次落选,一次备份。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既充满竞争又充满浓浓战友情的团队的?
景海鹏:我经历过五次选拔,包括一次落选、一次备份。作为一名航天员,每迎接一次飞行任务,就要按统一标准重新选拔,确实存在着竞争。一个团队只有竞争才能出战斗力,但航天员这个团队除了竞争,更有携手并肩、传承帮带,一旦乘组定下来,其他战友就会送上掌声,全力以赴支持入选乘组。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下,此时此刻,我的其他战友正在飞控岗位严阵以待。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将与我们一同“飞行”。我感到,航天员是勤奋的集体,是团结的集体,是自律的集体,是乐于奉献的集体,也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团队,生活在这个团队很幸福。
记者:请问陈冬,这是你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陈冬:自从我们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就一直在做各项准备,在思想、身体、心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训练,为每次任务打牢基础。此外,针对每次任务,还要进行专项训练,在这次任务中,我们重点提高了应急情况处置能力、医学急救互救能力、空间实验能力。我感到,只有把地面训练当做太空实战,才能在太空实战中自信从容,就像在进行地面训练一样。
记者:请问景海鹏,面对即将开始的第三次飞行,你感觉这么多年来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景海鹏:面对每一次任务,我都会从零做起、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不变的。当然,经历了航天员职业的磨练,历经了两次飞天的考验,变化是必须的,我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坚毅果敢,心态更加平和阳光,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激和感恩。能够再一次接受祖国的检阅,我想这不仅是我的变化,也是我们航天员团队的最大变化。
记者:请问陈冬,你们将如何进行这些实验?是否曾在地面做过相关训练准备?期待实验取得什么效果?有什么话想对香港“小设计师”说?
陈冬:香港中学生提出的三个科学实验,分别是太空养蚕、双摆和聚合物薄膜实验。他们设计了适合在轨飞行开展的实验方案,充满了奇思妙想,将给我们这次太空之行增添许多趣味。我们在地面已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将在天宫二号组合体运行期间开展实验,相信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这里,我想对包括香港“小设计师”在内的热爱航天的青少年说,期待有一天,你们也能加入我们的行列,飞上太空亲自探索宇宙的奥妙。
记者:请问景海鹏,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前后建成,届时你已经54岁了,有什么期待吗?
景海鹏: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是每一名航天员的梦想宿营地,我当然充满期待。据我所知,世界上有的航天员已经飞行7次,有的航天员已经累计飞行800多天,有的航天员一次任务飞行400多天,我还得向他们学习。对空间站来说,我还是一名新兵,我期待着为空间站建设发展多作贡献,只要祖国需要,我坚决听从召唤。我也非常期待用我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多次飞行的经验,为航天员队伍建设多作贡献。
记者:请问陈冬,据我了解,这次任务的作息将采取“6+1”模式,也就是说每工作6天,会有1天休息时间,业余时间你怎么度过?
陈冬: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会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丽的地球和我的祖国,还会尝试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真是非常期待啊!不过,这次任务安排的各类试验还是挺多的,我们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前期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准备。总之,就是细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记者:请问二位,此时此刻,想对自己家人说些什么?
陈冬:这么多年,我的家人一直为我的事业默默付出,陪伴着我,支持着我,让我能够有机会实现梦想。军功章也有他们的一半,必须有他们的一半。
大佛水的问与答(下) 第3篇
过敏性鼻炎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大量被致敏的靶细胞。大佛水中的综合性抗原经鼻粘膜吸收后,可与这些靶细胞结合并使之脱颗粒,释放出一系列炎性介质,作用于靶效应器官(鼻粘膜)后即引起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等反应。临床上就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水等症状。这是抗原抗体的正常反应,几分钟就会缓解消失,不必恐慌。随着继续用药,综合性抗原可将患者体内的致敏靶细胞逐渐消耗掉,同时,激发身体产生封闭性抗体,将靶细胞封闭和保护起来,使以后进入体内的过敏原无法与靶细胞结合,那么,上述因为靶细胞脱颗粒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就会消失。随着抗体的增加,过敏性鼻炎日趋痊愈。
·怎样正确使用大佛水?
①使用前明确诊断,如有其他并发症(鼻息肉、鼻甲肥大等),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慢性萎缩性鼻炎(臭鼻症)忌用。
②使用时除盖,将喷头伸入鼻前庭,保持头部直立,闭眼,揿压喷鼻,两侧鼻孔各一次,先由鼻吸气,再经口呼出。
③治疗首月,每三天喷一次;次月,每五天一次;第三月,每十天一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④因患者接触本品,可有打喷嚏、流鼻涕等反应,故请孕妇、两岁以下婴幼儿及心肺功能不全的人士慎用。
⑤本品效力强大,只供定量喷鼻外用,不可内服,
·为什么少数患者在应用大佛水后仍有复发?
过敏性鼻炎的复发性和顽固性几十年来一直是困扰着临床医生的棘手问题,尽管大佛水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和专科医生普遍认为治愈率较高(85~96.2%)的药物,但仍有少数患者反映几年后复发。主要原因有二;
①部分患者存在鼻甲肥大或鼻息肉等并发症,致使药液难以充分吸收而影响疗效。
②局部脱敏疗法产生的抗体,同体内许多活性物质一样,也是有一定“寿命”的,而抗体的“寿命”却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些可维持终身,有些只能维持几年甚至更短,对于复发的病例可用大佛水进行补充治疗,并在规定的疗程后坚持每十天喷鼻一次,以维持和巩固疗效。
·大佛水真的“很贵”吗?
提取微量的综合性抗原需要大量的原生药材和全新的技术设备,生产成本较高,经物价局核准,每瓶(15ml)批发价59元,零售价69元,这在某些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和未曾试用过大佛水的人来说,似乎是贵了点。但绝大多数应用过大佛水的患者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因为大佛水一瓶足够,而一般鼻药虽然便宜,但用量大,平均每半月用一瓶,每年花费也在百元以上,若与脱敏疗法相比,大佛水的费用大约只是它的1/30。还可少受许多奔波和痛苦,相比之下,更显得大佛水货真价实。
·大佛水在鼻变态反应治疗学上居于什么地位?
大佛水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在于首次从传统药用动植物体中提取出综合性抗原,并把它制成鼻腔喷雾剂,使鼻变态反应疾病的治疗发生了重大突破。这一举世瞩目的高科技成果正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推广应用。大佛水先后参加过六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受到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该药由香港美加康医药保健公司研制生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注册,相继于1991年荣获国际传统医药长城金奖;1992年荣获国际医药生物工程产品金陵杯金奖;1993年荣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而且,大佛水已经作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新药特药载入国家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由此可见,大佛水不论是学术水平还是技术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何处能买大佛水?
为了满足广大病患者的需要,大佛水中国总代理——深圳市广慈医疗实业开发公司与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医药公司(站)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协作关系,因此,全国各大医药商店、医院药房都有大佛水出售,如需订货,可与该公司在各地的办事处联系:
北京办事处天桥宾馆0440房
电话3012266-0440邮编100073
沈阳办事处沈铁大厦1015房
电话2732888-3015邮编110013
南京办事处 和平饭店509房
电话6636065-509邮编210009
武汉办事处 商务饭店409房
电话225711-409 邮编430014
西安办事处处 夏威夷酒店619房
电话751288-619 邮编710054
成都办事处 电信宾馆216房
电话7s3888-7216 邮编610072
公司本部
深圳市八卦岭工业区420栋西二楼
电话/传真2263737
膀胱癌的问与答 第4篇
1《检验方法》
问1.《检验方法》第2页图1a) 中玻璃板的厚度为≥2.5mm, 按《检验方法》的变化应为4~5mm。
答:2.5mm厚度太薄了, 实际使用多数都是4~5mm。且统一规定尺寸便于加工。图1a) 中玻璃板的厚度为≥2.5mm有误, 应为厚度4~5mm。
问2.《检验方法》第3页“初凝用试针由钢制成, 其有效长度初凝针为50mm±1mm、终凝针为30mm±1mm, 直径为Φ1.13mm±0.05mm。”容易让人误解终凝针是否由钢制成产生争议。本人认为表述为“凝结时间用试针由钢制成, 其有效长度初凝针为50mm±1mm、终凝针为30mm±1mm, 直径均为Φ1.13mm±0.05mm。”
答:您提的建议很对, 下次修订我们会采纳。
问3.《检验方法》规定“量筒或滴定管精度±0.5mL”, 试验记录的数值修约是否为0.5间隔?本人认为在精度范围内记录实测值更准确, 但与标准有冲突。
答:标准规定0.5mL应是量筒或滴定管最小刻度, 实际测量值可按实际读数, 没有冲突。
问4.《检验方法》第1页4.1条“水泥净浆搅拌机”注中为搅拌翅, 而第5页7.2条“水泥净浆的拌制”中为搅拌叶片, 两者不统一。
答:建议正确。下次修订我们会采纳。
问5.《检验方法》第2页维卡仪示意图中1的说明是滑动杆, 而第7页代用法中10.1.1条中仍写为金属棒, 两者不统一。
答:建议正确。下次修订我们会采纳。
问6.《检验方法》第6页8.5节“测定注意事项”中“临近初凝时, 每隔5min (或更短时间) 测定一次, 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 (或更短时间) 测定一次, 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 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初凝状态, 到达终凝时, 需要在试体另外两个不同点测试, 确认结论相同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 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 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的表述中“需要在试体另外两个不同点测试”与“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有点重复。另“结论相同”易让人产生争议。本人认为表述为“临近初凝时, 每隔5min (或更短时间) 测定一次, 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 (或更短时间) 测定一次, 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 当两次结论符合规定时才能确定到达初凝状态, 到达终凝时, 需要在试体另外两个点测试, 确认结论相同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 每次测试完必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 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答:建议很好, 标准描述应简洁明了。
问7.标准中还有一个变化点前言中未列出, 即:———将“当两个试件的 (C-A) 值相差超过4.0mm时, 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 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改为“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 (C-A) 的平均值大于5.0mm时, 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以复检结果为准。” (见两个标准的9.3.3节) 。
本人认为改后的表述不清楚, 当复检结果的 (C-A) 的平均值仍大于5.0mm时, 新版标准中没有给出明确规定。是还可以复检, 还是判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答:本次修订征求意见回复的专家都提出两个试件的 (C-A) 值相差超过4.0 mm, 这个数据偏差太大, 实际检验中也发现这个问题。因此按ISO标准改为现行新标准描述。“以复检结果为准”则表示复检合格即合格, 不合格即不合格。
2《勃氏法》
问1.在《勃氏法》中, 校准温度是指什么温度?具体数值是多少?我们平时的试验是否应按被测样品与标准样品密度不同、孔隙率相同考虑计算?
关于尼比鲁的问与答(下) 第5篇
在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巨大的黑洞,像其他高质量密度的黑洞一样能够对其他星系产生引力作用。但是,银河系中心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大约30000光年,所以黑洞对太阳系和地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银河系平面及银河系中心没有什么特殊的能量,能对地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考虑到银河系平面的影响,位置并不会产生特别的作用。地球上一次处于银河系平面位置的时间是几百万年以前,那种声称地球要穿过银河平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对于另一个星体对地球或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重力影响有一个普遍的误解,不管这一物体是一个遥远的黑洞还是距离很近的行星。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说某一个星体,比如尼比鲁星,会引发两极颠倒或者引发地震,但是这都不是星体的作用方式。外部引力能产生的唯一的影响,便是改变行星的轨道。如果我们确实面临尼比鲁星这样大规模的入侵,它会改变地球或其他行星的轨道,而这些也将会被天文学家马上观察到。
13 我听说2012年地球磁场将会发生偏移,因为史上最强的太阳风暴会发生。这会导致我们人类灭亡或者我们的文明毁灭吗?
在太阳活动极大年(大概每11年出现一次)将会有更多的太阳黑子、耀斑和太阳喷射物出现,耀斑和这些喷射物对地球上的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并没有危害,它们只会对太空中的宇航员或者月球产生直接影响,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必须处理的问题,但不会是你我的问题。太阳风暴能够中断无线信号的传播,导致南极和北极出现更明亮的极光,并且破坏太空中的一些人造卫星。目前许多人造卫星在设计时都会考虑避免该问题,例如当太阳风暴袭来时会关闭那些精密仪器而进入安全模式状态。在极端情况下,太阳风暴可能毁坏地面上的电力系统,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少发生的。
最后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是2001年。但是随后的太阳活动极小值却是不正常的,有2年多时间几乎没有太阳黑子和其他明显的太阳活动标志出现。因此,科学家预测下次太阳活动极极大年可能会推迟到2013年。但是,太阳活动周期的细节目前还是无法准确预计的。地球的磁场通过在地球外围空间创建的磁气圈来保护人类,磁气圈能阻挡或捕获太阳喷射物。目前,没有理由预测两极偏移会很快发生,磁性逆转平均每40万年才发生一次。
14 2012年,福克斯网站上曾发布过一条名为《强大的太阳风暴会让美国停转数月》的新闻,里面援引了国家科学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我的疑惑是,如果2012年不会发生任何事情,美国航空航天局为什么会让这种毫无意义的报道刊出?
美国航空航天局曾要求国家科学委员会出具一份太阳物理学研究报告,它实际上与2012年没有多大关系。如你所指出的,这份报告包含了一个对太阳风暴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的分析:如果今天重演1859年发生的最强太阳风暴将会怎样?问题是,这些信息不能脱离上下文的背景进行考虑。目前没有任何依据能够预测最近会发生那样强大的太阳风暴,也肯定不会是2012年,我们甚至无法确定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是否是2012年。所有与2012年相关的灾难说法都是谣言,部分起因于好莱坞科幻影片《2012》。我只希望多数人都能分辨好莱坞电影情节与现实世界的区别。电影《2012》在创作时丝毫没有提及2012这一日期,只是后来为了迎合大众对2012年的恐惧才加上去的。
15 我在学校的所有朋友都告诉我说2012年会有彗星撞击地球,然后我们都会死掉,这是真的吗?
你的朋友们都错了。地球经常遭受流星和小行星的冲击,但是严重的撞击事件很少发生。最大的撞击发生在6500万年前,并且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现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进行一项名为“太空防护观测”的研究项目,以期在撞击之前尽早发现任何大型近地小行星。我们早已确认,地球附近没有任何类似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存在。所有这些发现每天都会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NEO网站发布,你可以自己去这一网站查一查,看看2012年是否有导致人类毁灭的事件发生。
16 现在有很多关于地轴偏移(两极颠倒)的报道,2010年美国不少航线就因为方向的转变而重新调整。2012年,太阳在北极格陵兰岛出现的日期比往年早了2天,许多人都说现在日出和日落的位置和以前都有不同。福克斯新闻网近日也报道说野鹅因为地轴偏移而向东迁徙。这些都是2012年灾难的预警吗?
当人们谈论地轴偏移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他们在讨论地球的旋转轴还是磁轴。南北(也包括东西)方向是根据旋转轴确定的。地球上的北极是地球旋转时所围绕的轴指向的方向,而东方则是地球旋转的方向。这些方向的发现要早于地球是个磁场这一发现,也早于指南针的发明。磁轴与旋转轴的位置并不一样,磁轴在地球表面不断移动,因此指南针辨别的并不是真正的北方。磁轴的偏移需要那些仍然适用磁航向的小型机场重新对航道进行命名(却不是重新定位)。如果磁轴移动的幅度很大,或者磁场发生完全逆转,我们就必须重新调整指南针上的指针,但是一切都将保持不变,全球定位系统不会受到影响,太阳仍然是从东方的同一个地方升起。
也有的传言是关于地球的旋转轴的。实际上,地球的旋转轴非常稳定。所谓的在格陵兰岛提前观测到太阳以及太阳升起和降落的位置与以前不同等传言在互联网上泛滥。先让我们仔细想想吧。如果地球的旋转轴发生了偏移,就会被立刻检测到,全世界所有被计算机控制的望远镜以及全球定位系统都依赖地球稳定的自转。如果旋转轴哪怕发生一丁点的偏移,望远镜就不能指向正确的观测地点,飞机也会因为不正确的全球定位系统读数而相互碰撞。那么,这将是21世纪最大的新闻。因此,网上的这些说法显然是十分荒唐的。
17 人们普遍认为2011年9月—10月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彗星叶列宁是一个威胁。有人在网上说尼比鲁星和叶列宁位于同一个轨道,也有人说尼比鲁星与它同时移动或者就躲在它背后。关于彗星叶列宁都有哪些事发生?
彗星叶列宁引发了很多伪科学家和阴谋论家的关注。叶列宁于2010年12月被发现,它是一个小的长周期彗星,直径不到4000米,在移向太阳时分崩离析。但是在近日点到来前的几个月,一些笃信2012世界末日的人开始关注这颗彗星,声称它将危及地球。第一个疯狂的流言是说,它并不是根据俄罗斯天文学家叶列宁的名字命名的。Elenin中“Ele”代表的是灭绝级别事件,而“nin”代表尼比鲁星就在它附近。然后就有网站发布消息说,叶列宁引发了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并且它一定是非常巨大的——它可能不是一颗彗星而像是一颗褐矮星。当然,科学家都知道叶列宁只是一颗彗星而不是褐矮星。首先,叶列宁符合彗星的定义。它是一个有着细长椭圆形轨道的太阳星系物体。当它接近太阳时,会产生稀薄大气形成的彗尾。彗星的代表特征就是它的彗差和彗尾。其次,叶列宁不可能是像褐矮星那样超大的物体。如果它是的话,那么它就不会有彗差和彗尾。因为大气不可能从具有极大重力的物体上逃逸出来。此外,如果它是一个超大物体,我们就能观察到它对其他行星(如火星和地球)轨道的作用力。最后,如果它是一颗褐矮星,会很容易被天文巡查观测到,即使它当时远在太阳系之外。
2011年的夏天,叶列宁仍然非常微弱,有一些阴谋论网站指责美国航空航天局在使用障眼法(很显然,他们不知道那些彗星照片是业余天文爱好者拍摄的,并界定它的位置,而不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与此同时,一些网站预测叶列宁在9月靠近地球时会对地球造成很严重的损害(而事实是,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也是地球和月球距离的100倍)。大都声称叶列宁会引发地轴偏移和大地震,并且预言的日期是9月26日。此外,许多网站也称因为这颗彗星特别大,所以2011年9月的27日—29日会见不到太阳。有人还称美军届时会全面戒备,而美国政府领导人将会前往丹佛机场的庇护所。事实上,叶列宁特别小,并且在9月中旬靠近太阳时就已分崩离析,所以在那几天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有的阴谋论网站声称,伴随着这颗彗星的还有一个巨大的无形物体,因此灾难随时都会发生。有人也说彗星根本不存在,不过是政府为了转移大家对尼比鲁星的注意而散布的谣言,这也是对2012年12月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预演。许多阴谋论者声称,尼比鲁将会在2012年12月21日摧毁地球。
18 如果尼比鲁星不是真的,那么2012年为什么还会发生这么多恐怖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对我们星球所经历的地震、洪水、暴雨、太阳风暴和全球变暖做出一些解释。
4年来,我一直就这一主题的问题进行回答,每一个对2012年灾害的预测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尼比鲁星明显不存在,因为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我们能够看到它,而且能够感受到它产生的重力影响,这些都逃不过超过1万名专业的和10万名非专业的观测者的眼睛。2012年也不会出现行星连成一条直线的情况,这是个很明显的谎言。地球的磁场不会发生逆转,地球的旋转轴也不会发生明显偏移。太阳活动也会处于正常低值,而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大年将会在2013年出现。尽管2011年日本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但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数量并没有增加。有趣的是,很多给我写信的人没有意识到天文学家、太空学家和地质学家每时每刻都在观测和记录地球上发生的事情,只要有任何异常马上就会发现。真正的变化就是全球变暖,这已经被科学家广泛认知,这可以解释暴风雨和洪水数量的增长。我们也知道,引起全球变暖的主因就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剩下的关于2012年的担忧便是玛雅历法的终结,但是学者们对历法终结发生在哪一年尚没有定论。世界末日这一说法不是真的,但是人们的恐惧被数不清的网站激发并放大,这已经不幸成为事实,尤其对儿童非常有害。
19 你能向我证明尼比鲁星只是一个玩笑吗?有很多资料指出2012年将会有灾难发生,我需要证据,因为政府和美国航空航天局一直在对很多事情保密。
是的,我可以证明。想想人们对尼比鲁星的描述:它是与地球一样大的一个行星,在周期为3600年的椭圆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转,当它在2012年与地球相撞或者靠近地球时就会威胁人类。如果它真实存在,那么在比2012年更早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在白天看到它。很明显它不存在,你无法隐藏不到1年内便会出现的行星。此外,如果它是一个真正的行星,那么它将有足够的质量来扰乱火星和地球的轨道。有些人声称一个外来物体会改变地球的轴线或者引发地震,这是非常愚蠢的。我们知道,在地球和火星表面或绕火星运行的太空飞船之间每天都有联系,无线电信号对地球与火星问的准确距离和相对速度做出测算,任何偏离都会被马上发现。最后,我们也知道没有行星能够定期绕过内太阳系。如果有这样的闯入者的话,月球将会脱离地球轨道,太阳系内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和倾角都会升高。不仅尼比鲁星不存在,我还可以肯定,在过去100万年间也没有其他行星进入内太阳系。
你不需要完全理解我的话,稍有常识的人便可知道这是个谎言。你看到尼比鲁星了吗?在2008年,许多网站说2009年的春天人们就能用肉眼看到它。如果一个大行星或者一个褐矮星在2012年将进入太阳系,那么它早已经被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天文学家及爱好者观测到了。你知道哪个业余天文爱好者观测到了吗?你在一些著名的天文杂志,如《天空和望远镜》上看到任何关于尼比鲁星的照片或讨论吗?只需动动脑袋想想,如果尼比鲁星存在的话,谁也无法隐藏它。
20 如果尼比鲁星是一个谣言,为什么美国航空航天局部不出面否认?他们怎么可以纵容这样的谎言在人群中传播并产生恐慌?为什么美国政府不能有所作为?
如果你登录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网站,你会看见有很多内容是曝光尼比鲁星及2012谎言的。美国航空航天局能做的也就这么多。这些谣言与美国航空航天局没有直接关系,并且也不是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的数据基础上引发的,所以它作为一个机构不会直接出面解决该问题。但是科学家。不管是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还是其他机构的,都认识到这些谣言会干扰人们对其他重要问题的注意力,例如全球变暖及生态失衡等。我们更担心这会在更容易受到影响的儿童身上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其中也包括说谎的自由。我们应当庆幸不存在任何审查制度。但是,只要你稍有一些常识便可以分辨这些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