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苦难的哲理故事(精选3篇)
捆绑苦难的哲理故事 第1篇
捆绑苦难阅读答案
在那次关于矿难的采访中,我接触到一位被双重苦难击中的中年妇女:瞬息之间,她失去了丈夫和年仅18岁的儿子。她在一夜之间变成孤身一人,一个家庭硬生生地被死亡撕成两半,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尘土里。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一个人的头发可以重新被染成黑色,但是,堆积在一个人心上的雪,还能融化吗?
同样不幸的还有很多,一个剐满八岁的孩子,父亲在井下遇难,而母亲在上面开绞车也没能幸免于难,强大的冲击波将地面上的绞车房震塌了,母亲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离开人世。
在病房里,我们不敢轻易提起这场噩梦。我们沉默着,找不到可以安慰她的办法,语言在那里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就像一个蹩脚的画家面对美景时的束手无策。由于过分悲伤,她整个人都有些脱形了。但是最后还是她打破了沉寂,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她说,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活下去的,但愿以后不会再有矿难发生,不会再有这样的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我在笔记本上收集着那些苦难,那真是一份苦差事。每记下一笔,都仿佛是在用刀子剜了一下她的心。那一刻,我的笔滴下的不是墨水,而是一滴滴血和一滴滴眼泪。在我问到关于以后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她做出了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要收养那个失去父母的孩子。
“我不能再哭了,我要攒点力气,明天还要生活啊”我听到了足以震撼我一生的话,“我没了丈夫和孩子,他没了父母.那就把我们两个人的苦难绑到一块吧,这样总好过一个人去承担啊。”
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那是她应对苦难的办法。厄运降临,她没有屈服,她在这场苦难申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些逝去的生命只会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采访行程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我去了她的家,我看到她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丝毫不去理会尘世闽发生的一切。那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正在院子里和一只小狗快乐地玩耍。我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顸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
题组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人”所经历的`苦难。(2分)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3.文中的“中年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作简要的评价。(4分)
4.读了全文之后,文中的“捆绑苦难”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4分)
答案:
1、中年妇女在矿难中失去了丈夫和年仅18岁的儿子;八岁的孩子在矿难中失去了父母。(2分,语言不简洁酌情扣0.51分)
2、“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孩子快乐地玩耍”“炊烟又袅袅的飘荡”(点明关键词句1分);烘托了在绝望中生命依然顽强不息的氛围,生活还将下去,生活必将下去;衬托出“中年妇女”已经走出苦难的阴影,充满希望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3、顽强不屈,坚忍不拔,善良勇敢,勇于面对生命中一切不幸与灾难的强者。
4、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起,苦难便消解了一半。在生活中要有爱心,要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要点2分,结合现实生活2分。)
题组二:
1、本文语言优美,有很多语句富有深意,请你从中选择两句进行赏析。
2、作者为什么说“在以后的生命中,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都会坚强地站立”?
3、“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苦难便消解了一半”,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
1、示例:(1)“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这句话把白发比作为过早降临的雪,十分独到地表现了“她”心情的骤变,生命透出了凄凉寒冷,富有意韵。
(2)“我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顶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写“我”如释重负的心情,用自然看到的房顶炊烟来表现,把炊烟比作一根热爱生命、向阳光方向牵引、顽强不息的绳子,流畅自然,饱含诗意,蕴含深意。
2、示例:
(1)是中年妇女的故事给了我启示,要在苦难中变得坚强。
(2)是中年妇女的精神鼓舞了我,让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3)通过“我”的这一感受,更充分的表达了对中年妇女的高度赞美。
3、示例:
把苦难捆绑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把苦难的心灵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要分担苦难,那苦难自然就消解了一半。人生总会面对苦难,我们要学会乐观的对待,要学会在苦难中帮助别人,用豁达的心胸承载人生中的苦难,人生会更有价值。
钢铁物流捆绑着的舞步 第2篇
制铁只能物有力流当差是潮的否水钢会退铁成去企为的业得时可以候能整才, 就合可会完以成善知为的道沙一谁滩个是上好真的时正搁机的浅?幸者
存。那者么。钢, 在铁当产前业的也市是场如形此势风, 之险下,
2008年, 对于中国的钢铁业而言,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红火后, 国内钢铁市场开始盛极而衰: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内钢铁企业对市场前景判断悲观, 近日纷纷下调出厂销售价格, 其中龙头企业宝钢和鞍钢先大幅度调低了10月和12月份的钢价。目前钢价持续下降, 已处于3000元/吨左右的低价位。
上半年钢材出口签单平均每月能达到十几万吨, 然而到9月份出口数量骤然下滑, 只有区区4万吨, 10月份情况更为严峻了河北省一家中型钢厂的出口部员工心情焦灼不安, 时间只不过刚刚过去一个多月, 以前有很多订单的欧美客户, 转眼之间便杳无踪影。
其实, 这只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 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交织影响之下, 大型钢铁企业纷纷减产的同时, 大量的民营中小钢厂也纷纷加入停产大军。2008年成为中国钢铁业生死攸关的一年, 谁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 熬过最难熬的寒冬, 谁就可能在未来占据市场的制高点。在需求急降、价格雪崩的形势下, 钢铁物流无疑成为钢铁企业思考下一步去如何完善的最佳时机。
高端服务是重中之重
目前, 钢铁物流业的情况是多头经营, 各自为政, 极易引起无序竞争。在市场日益成熟的条件下, 大多数钢铁企业、经销商还是采用简单的一买一卖的商业模式, 与国际上统购分销、加工增值的现代经营模式相去甚远。
我国传统的钢材贸易表现为钢铁贸易企业、贸易商、钢材经销商、零售商多种主体分散经营, 各自为战。他们往往依靠自己的能力, 从采购到销售一插到底。这些单位投资量巨大, 大多拥有自己的货舱和运输网络, 各自配备运输车辆。但他们的经营业务有限, 往往处在手工操作、电话联系的浅层次运作阶段。
“与一些比较大的钢铁贸易企业比较, 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一些小经销商无奈地承认。业内专家分析, 目前, 整个钢铁流通业普遍存在着现代化水平低的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和物流市场的无序竞争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据了解, 现在一些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了产品成本的20%~30%, 甚至更高。物流环节成为企业通过降低材料能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换来利润的隐性绊脚石。
据了解, 全球钢材流通有三大模式:一是日韩模式, 绝大部分通过综合商社或专业商社经销, 钢厂直销自销只占3%~5%;二是欧美模式, 绝大部分钢厂自销或实施加工配送, 20%交给销售商;三是中国模式, 介于两者之间。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对76家重点钢铁企业统计, 通过流通环节销售的钢材占63.8%, 但有下降的趋势。在销售环节, 有三大问题:一是钢厂自销比例不大;二是佣金代理发展不正常, 生产商与销售商没有建立战略联盟;三是缺少大批发商。
钢材的销售物流属于大批量、多批次, 但必须少环节的类型。对此, 丁俊发会长提出要改造传统的钢铁生产与流通, 实施流程再造。他认为从世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来讲, 如果要从敏捷生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商业生态系统等理念模式上对传统的钢铁生产与物流实施流程再造, 一般通过两种办法, 一是用信息化带动钢铁现代化, 二是用现代物流, 特别是供应链管理改造运作模式,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强化核心竞争力。
组成钢铁供应链的总体, 涉及到供应商、物流商、生产商、经销商。由他们建立一个上下游一体的战略联盟, 以争取共赢。在这个供应链条上, 任何一个连接点的断裂都会损害到全局。根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研究, 实施供应链管理, 可使运输成本下降5%~15%, 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30%, 现金循环周期缩短20%左右。当然,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很难, 尤其是中国的钢铁工业很难做到。
实际上作为产品的钢铁, 消费者不能直接消费, 而要通过物流过程中的加工配送, 这属于生产性服务范畴, 不管日韩模式还是欧美模式都是如此。在日本有个川铁商事, 60%以上的钢材要经过加工后才销售。德国有个利伯库森钢材加工中心, 年加工配送30万吨, 供应800家最终用户。现代物流的发展, 特别是市场的需求, 钢材加工配送在中国已有长足的发展, 但真正重视的不是我们自己的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而是外资。从这个侧面反映出加工配送是钢铁物流的薄弱环节, 很可能是一个致命的伤。
据了解, 日本三井已成功进入中国的钢铁物流业, 特别是在钢铁的供应链上收获颇丰。2002年, 三井物产与宝钢合资建立了上海宝井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按其战略规划, 在成立三年时间里, 将在全中国钢材消费地建立加工配送体系, 构筑一个能够向中国国内外用户提供迅速的钢材配送和高质量服务的物流体系, 并达到年加工300万吨的目标。此后, 重庆宝井、广州宝井、福州宝井、杭州宝井、无锡宝井、青岛宝井纷纷成立, 很快基本控制了中国汽车板材、家用电器板材等高档钢材市场。
2005年, 宝钢、三井旗下的新日铁、卢森堡阿塞洛公司共同投资建成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 投资总额65亿元, 年产规模170万吨汽车板。在东北, 三井物产与鞍钢、一汽集团组建长春一汽鞍井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年产汽车板20万吨, 提供汽车用钢材及各种加工配送服务。
这里无非是说明一点, 跨国公司正在对中国钢铁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渗透。特别是与物流有关的上游和下游加工、经销等的控制。
改善物流运输刻不容缓
中国钢铁业的上游是铁矿石采购, 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买家;下游是钢铁产成品, 出口量日渐增多, 在上下游整条供应链中还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采购、运输、装卸、仓储及配送等相扣的环节构成了钢铁物流的整个链条, 而钢铁企业产品成本的50%~70%由原燃料采购费和运输费组成, 物流成本的比重很大, 造成利润空间被挤压的现象;所以,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问题, 这些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用、装卸费用等。
实际上大多数钢铁企业物流的运输过程都是由运输公司承担, 与运输公司合作, 签订长期的运输合同, 有利于享受总体上的运输价格优惠。如宝钢与中远结盟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日本三井商船签订3~5年的中长期合同, 均有效地降低了运输费用。因此与运输公司签订长期的运输合同成为钢铁企业降低成本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与此同时, 当达到一定运输规模的时候, 可以采取大吨位的运输工具, 从整体上降低运输费用。比如, 在国外采购矿石后, 若采购数量增大, 可租用10万吨级以上运矿船, 那么, 海运费比5万吨级运矿船每吨单程运费可节省4美元以上。租用大吨级船也可几家钢铁企业合租, 这样成本也能降下来。
另外, 尽量减少原料的周转次数。因为原料每周转一次, 将增加装卸费用和相关的仓储管理费用。目前新建钢铁企业选择海边城市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对于老的钢铁企业, 可采取江海联运的方式, 将原料运到离企业最近的堆场后再转运到厂内, 如武钢大量用江海直达型运输船只运送矿石。
此外, 通过降低车辆的空载率, 提高车辆的利用率来实现有效的配载。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物流运输方面现代化水平较低, 很多新技术还没有运用到运输这方面 (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 , 将这类技术运用在运输方面, 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降低车辆的空载率。
《捆绑苦难》阅读 第3篇
(2)她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孤身一人,一个家庭硬生生地被死亡撕成两半,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尘土中。
(3)两个鲜活的生命去了,留下一个滴着血的灵魂。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内就变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
(4)一个人的头发可以重新被染成黑色,但是堆积在一个人心上的雪还能融化吗?
(5)那声沉闷的巨响成了她的噩梦,时常在夜里惊醒她。她变得精神恍惚。时刻感觉到丈夫和儿子在低声呼唤着她。
(6)同样不幸的事还有很多。一个刚满8岁的孩子,父亲在井下遇难,而母亲在上面开绞车也没能幸免,强大的冲击波将地面上的绞车房震塌了,母亲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离开了人世。
(7)在病房里,我们不敢轻易提起这场噩梦。这使我们左右为难。主编给我们的采访任务是关注遇难矿工家属的生活,可是我们真的不忍心再触碰她的伤口,那苦难的心灵简直就是一座随时都可能爆发的悲伤的火山。
(8)我们沉默着,找不到可以安慰她的办法,语言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9)由于过分悲伤,她整个人都有些变形了,但最后还是她打破了沉寂。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她说,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活下去的,但愿以后不会再有矿难发生,不会再有这样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10)我在笔记本上收集着那些苦难。那真是一份苦差事。每记下一笔,都仿佛是用刀子剜了一下她的心,那一刻,我的笔下流淌的仿佛不是墨水,而是一滴滴血和一滴滴泪。
(11)当我问到关于以后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她做出了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要收养那个失去父母的孩子。
(12)“我不能再哭了,我要攒点力气,明天还要生活啊……”在她那里,我听到了足以震撼我一生的话,“我没了丈夫和孩子,她没了父母,那就把我们两个人的苦难绑到一块儿吧,这样总好过一个人去承担啊。”
(13)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儿,那是她应对苦难的办法。厄运降临,她并没有屈服,她在这场灾难中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些逝去的生命只会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14)短短几天的采访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我去了她的家,我看到她把院子收拾得很干净,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丝毫不去理会尘世间发生的一切。那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正在院子里和一只小狗快乐地玩耍。我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抬头看到房顶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____,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有阳光的地方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
(15)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都会坚强地站立,因为我知道,曾经有一个人,用她朴实的生命诠释了她的苦难观——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儿,苦难便消解了一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怎样一件事。(不超过40字)
2、文中与第(9)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话是:
3、中年妇女能从悲伤中振作起来,是因为她明白了一个道理:
4、第(14)段中“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这个细节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第(14)段的空格处,原文有一个比喻。请你揣摩上下文意,填一个合适的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