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孔繁森教学设计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孔繁森教学设计(精选9篇)

孔繁森教学设计 第1篇

《孔繁森》教学设计

本文以人名“孔繁森”为题目。描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待如亲生儿女,并将通过献血获得的营养费用以供他们上学读书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人民公仆孔繁森一心爱人民,一心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相联系。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发挥想象,既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的崇高品质。过程与方法

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语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等短语,词组,从中体会感情,将其中蕴含着的深情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认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查字典,理解“优秀”。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句将拉萨市发生了地震。第二句讲三个孩子成了孤儿。第三句讲孔繁森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抚养。

2、指名读第三句话。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抚养”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3、4 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2、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哪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

3、“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5、指导朗读。

“悄悄”要重读,“再三恳求”要重读。

歌词要读出藏胞们的深厚感情。

三、总结课文。

1、讨论:学过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优秀的援藏干部

2、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用鲜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孔繁森真是一个()的援藏干部。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求()()()医()()()

2、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学生练习复述。

五 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设计 孔繁森 亲生儿女

孔繁森 孤儿

优秀 献血供养

孔繁森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

(1)画出生字词,正音。

(2)画出长句子,多读,读通。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相机指导。

3.范读课文。

4.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词

优部市失养医

(1)指名读生字,正音。

(2)指导分析字形。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孔繁森》课文阅读推荐: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已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扶养他们。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深情地唱道:

太阳和月亮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

有同一个母亲,

孔繁森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框架的基础:设计 要为儿童定制

进行时主 张“为儿 童而教”, 教学设计自然要为儿童量身定制。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对儿童的特质已有描述, “进行时”的教学主张中对儿童的特性也已经阐述清楚。教学设计要做的, 就是让设计更为符合这些特质, 让儿童在愉悦地情绪体验中渐入佳境。

儿童写作基本属于练笔性质, 这一定位应该成为设计框架的基础, 具体说有三个关键词:

1.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成为公知。儿童写作教学设计最首要的就是注重趣味性, 设计的话题, 安排的活动, 布置的写作任务等都要有趣味性。教师的肢体语言, 教学语言等都要符合儿童的趣味审美需要, 这样才有利于儿童接受。例如, 同样是谈观察, “进行时”教学就设计成“品尝各种透明饮料”的辨认游戏, 写下观察片段, 在兴趣引领下体会观察细致, 观察途径多样化。儿童欣然接受, 快乐参与。

2. 游戏化。游戏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写作如果和游戏相结合, 无疑将化解写作难度, 吸引儿童自觉参与。笔者致力于游戏作文研究十余年, 深知游戏在儿童写作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因此, 在设计上, 更多考虑游戏的因素融入, 让儿童在玩中学。例如, 设计“传悄悄话”的游戏, 让儿童打开用耳朵获取信息的通道, 体验言语表达清晰的重要意义, 这比单纯讲授效果优质得多。

3. 简易型。将简单的事做复杂是愚蠢, 将复杂的事做简单是智慧。儿童写作本就应该简简单单。设计不能成为人为设置的障碍;教学不要故弄玄虚。“进行时”设计简单, 主张“轻轻松松写作, 快快乐乐学习”。进行时将写的实践设计成短小, 高频练习的片段, 就是遵循儿童写作“简易”的设计理念。例如, 在随机命题写作《春游, 因雨取消》一案中, 围绕着“春游因雨取消后, 还能写什么”为题, 展开讨论, 之后分小组包干, 各自完成“懊恼心情”、“班级中的室内游戏”、“零食大赏会”、“期待弥补”等不同的片段, 写作后串联诵读, 联手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是典型的化难为易的“简易型”设计理念指导的教学效果。

二、框架的主轴:设计 要有明确的“目标”

“设计要有明确目标, 为达成目标而设计”的理念在之前的“本位观”中已经明确表达, 这里不再赘述。提示大家关注的是, 作为整个设计框架的主轴目标, 就是设计的“主心骨”, 是支撑起整个设计的核心力量。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的科学, 合理的设计, 是让儿童写作的有效保障。只有目标精准定位, 其他的要素才能发挥作用。

三、框架的组构:设计 要依托具体“方法”

再好的设计都只是一种构想, 理念, 要落实就要依托方法。“进行时”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分支, 教学方法和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无异。结合进行时教学的特色, 各方法之间穿插交替, 灵动呈现, 共同为促进目标的达成而形成教学的合力。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 讲授法。这种最为传统的方法在“进行时”教学中依然焕发生命。教学中凡是涉及必须讲的写作知识就用讲授法。 使用时做到:当讲则讲, 讲清, 讲明, 讲得简洁, 讲成儿童能接受的方式。例如, 讲解人物写作不可缺乏动作描写时, 引用了《稻草人》的故事, 让儿童对比稻草人和真人的差别, 体会动作描写对“写活人物”的重要意义。

2. 情境法。“进行时”写作课堂原本就是一种情景, 充满着欢快、热情、向上的氛围, 师生共同合作, 将写作进行到底, 这是一种良好情绪的传递和感染。在设计中, 我们还会有意识地设计各种特殊的、符合本次练习需要的情境, 让儿童参与、融入, 沉迷其间, 实现角色转换, 思维换位, 让写作更具有儿童独特的情趣和意味。可以说, 在情境中写是一种享受。例如《童话写作森林里的哭鼻子大赛》, 全课的设计就是一种情境, 儿童扮演各种角色参加“哭鼻子大赛”: 狮子, 因发型蓬乱被人嘲笑而哭;兔子, 因为眼睛红肿受人误会而哭;鳄鱼, 因著名的“鳄鱼的眼泪”遭大家非议而哭;狗熊, 因活体取胆, 熊掌入药等痛苦不堪的生活境遇而哭儿童进入情境后, 完全忘记自我, 写得真情流露, 趣味盎然。

评价, 成为设计框架中的榫卯, 将整个设计牢牢链接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写的过程中就评, 教师评, 同伴评, 作者自评, 评促进写, 评写一体。

3. 活动法。儿童的写作经常被设计成活动进行。如: 游戏、实验、游戏、活动、表演、展示、竞赛儿童在活动中感受, 在感受的基础上表达, 在表达中提炼和总结, 这就是活动法在儿童写作中的特殊魅力。例如, 我们把《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写作设计成“荒岛求生”的思维探险活动, 让儿童选择需要携带的物品, 在取舍中认识自己的户外生存知识的缺乏, 增强求生的意识。同时整个选择和历险的经过又是很好的想象作文题材。活动, 给予儿童真切的感受, 鲜活的体验, 带来无穷的写作素材, 激起不尽的写作热情。

四、框架的榫卯:设计 要以“评赏”焊链

传统写作教学设计, 评价单列为一个环节。写后再评, 评后回家再改。其实, 和写作的断链就是评价失效的原因之一。“进行时”设计中的评价和写作环节整体焊接, 链接, 是不可分割的。评价, 成为设计框架中的榫卯, 将整个设计牢牢链接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写的过程中就评, 教师评, 同伴评, 作者自评, 评促进写, 评写一体。“进行时”倡导的评价具有动态发展属性, 有三个特点:

1. 时间上讲究“及时性”。评价紧随片段写作进行, 短频快的写作之后就是评价, 评和写结合紧密。这样及时的评价带来极强的冲击力, 可能引发争鸣, 也更有助于修改。

2. 目的上讲究“欣赏性”。评价不是为了批判, 完全为的是欣赏和鼓励。特级教师张祖庆称之为“评赏”。评赏式的评价观有四大特色。

(1) 评赏直面儿童, 给予儿童写作最为真切的需要。儿童的需要就是教学的着力点, 鼓励, 就是儿童进步的动力, 就是评改中最核心的价值。

(2) 评赏超越功利, 指向儿童写作的内驱力。评赏, 将评的重点落实在“赏”字上, 赏识儿童写作过程以及文字中的灵光一现, 赏识童言稚语中曼妙的艺术天性, 赏识儿童在评改过程中言说的勇气, 赏识同伴间交往互动的真情相助, 赏识自我修改的意识形成于习惯的养成。欣赏, 成了课堂的主旋律, 成了评价的风向标, 儿童能在被鼓励与被欣赏中激活主动性、自觉性, 这就是写作最为可贵的内驱力。

(3) 评赏提供多元视角, 提升儿童写作的审美情趣。评赏观给教师的最大启发是开启了阅读儿童习作的多元视角, 这样角度的开放与变化也将为其今后适应于更高层次的文学欣赏与评价奠定可贵的基础。面 对儿童习作, 除了增、删、换、改之外, 我们更需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儿童用真性情写下的文字。而欣赏也必将带来儿童更为真情的写作, 二者再“赏”与“评”的同步中实现共赢互惠的。

(4) 评赏激荡了情感, 营造儿童写作至纯至美的境界。佛家说:欢喜境即至高境。欢喜也是教学中至纯至美的境界。教学设计营造欢喜境界是大家孜孜以求的。儿童写作中出现欢喜境界, 于教师, 教学, 儿童, 写作等诸因素而言, 都是造化。评价如能通过欣赏, 鼓励, 达到情绪正迁移, 用良好的情绪体验来激活儿童思维, 活跃课堂氛围, 活化写作思路, 儿童写作不就走上一条活路了么? 让孩子在良性情绪正迁移下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厌烦作文的顽疾也将迎刃而解。话是开心锁。鼓励的话语更是万能锁, 它具有巨大的力量, 能促成同伴的各种成功, 成长, 收获, 能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情感, 能有助于儿童体察, 琢磨, 咀嚼出快意的童年滋味, 能帮助儿童发现问题, 深入反思, 积极投入再写作的历程。

鼓励的话语更是万能锁, 它具有巨大的力量, 能促成同伴的各种成功, 成长, 收获, 能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情感, 能有助于儿童体察, 琢磨, 咀嚼出快意的童年滋味, 能帮助儿童发现问题, 深入反思, 积极投入再写作的历程。

3. 形式上讲究“互动性”。“进行时”的评价在课堂互动中实施, 伴随写作, 伴随儿童活动, 伴随着师生双方的言谈举止, 是时时刻刻在进行中的。儿童在互评中从同伴处学习了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 形成欣赏的态度, 养成的是主动赏读的意识, 无疑将对整体提升儿童写作的审美情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频繁的师生, 生生互动中, 儿童的良善品行也会得到滋养, 他们习惯与发现美, 欣赏美, 歌颂美, 发展美。这样的评价观让写作教学具有了教育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教学设计[EB/OL].h t t p://b a i k e.b a i d u.c o m/view/333105.htm

[2]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孙绍振.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北京:语文建设, 2013 (4) :5.

[4]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63.

[5]百度百科:容[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40610.htm

[6]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4.

孔繁森教学设计 第4篇

1.小朋友,上课前先听一首熟悉的歌曲并看大屏幕上的建筑物:这是什么地方,哪个民族在歌唱,主要唱什么?

(1)这是西藏的布达拉宫。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在唱《北京的金山上》,主要歌颂毛主席使农奴翻身得解放,藏胞感恩毛主席,毛主席就是金色的太阳。

(2)党中央不仅使西藏贫苦农奴翻身做主人,还派大量的汉族干部去西藏,帮助西藏人民,支援西藏建设,使西藏人民过上好日子。支援西藏建设的干部就称——援藏干部。(齐读并板书)其中有一位很好很好的干部,他为西藏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深得西藏人民的崇敬与爱戴,他就是——孔繁森。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走近他,学习他!

2.拼读生字:读准音看清形。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图文对照读,思考:这位援藏干部是谁?课文主要讲了他几件事?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揭题很重要。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援藏干部。人物的身份与身份有关的历史背景离现在太久,所发生的地点也离我们太远,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介绍既要简单又要适合儿童特点。故第一板块的流程设计运用学生学过的歌曲,引出西藏农奴是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使他们翻身得解放,并以文字灯片分解演示。支援西藏建设的干部就称“援藏干部”。接着,通过初读,学生自己揭示悬疑突出了主要人物——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为全文的精读理解作好了铺垫。

二、联系实际,精读理解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那么,他怎样优秀呢?

2.齐读学习第2自然段第2句,逐一映示词语,认读并连词成句读通读顺。

(1)(映示:孩子、亲人)小朋友,每个孩子都有亲人,你们家里谁是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映示:孩子、亲人、孤儿)有亲人的孩子能叫孤儿吗?那怎样的孩子成了孤儿呢?

(3)(映示: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失去了亲人”什么意思?(死去了爸爸妈妈,没爹没妈了)

(4)(映示: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这三个孩子的名字和我们汉族孩子的名字不一样,书上说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孩子?

3.三个藏族孩子怎么会一下子失去亲人成了孤儿的,书上哪句话是原因?(1992年就在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老百姓遭受了灾难,家破人亡。所以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

4.地震后失去了亲人的孤儿,生活上会有怎样的困难呢?

(1)(映示:地震后的一片废墟)看,房子倒塌成了一片废墟,他们没爹没妈,还有家吗?住哪儿呢?饿了有吃吗?冷了有衣保暖吗?病了怎么办?小朋友,你们饿了、冷了、病了,爹妈会怎样关爱你们呢?(生自由发言)

(2)你们有亲人,有温暖的家,多幸福!而失去亲人的三个孤儿什么也没有,苦不苦?苦!这时他们最想谁?

(3)对,最想亲人爸和妈,他们多么希望有亲人的关爱啊!

5.三个孩子遭了天灾很不幸,但又很幸运,当他们最想亲人时,一位不是爸妈胜似爸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来了!给了他们以亲人般的温暖和关爱。那是谁?(学生激情无比表达出共同的心声:孔——繁——森!)

6.对孔繁森是怎样给他们以亲人般的关爱和温暖的呢?

(1)(映示前半句: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接”字,点击映红)孔繁森接他们回家不说明他把三个孤儿当作亲生儿女一样吗?)

(2)那么孔繁森什么时候接他们回家的,是地震后的一个星期?不,是马上去接的,再找一个字说明。(对,“就”字,点击映红),说明在地震后的很短时间内就把三个孤儿接回家的。

(3)所以,“就、接”两字说明孔繁森对三个孤儿怎样的关爱?(引导——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4)(映示后半句: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三兄妹来到孔繁森身边,他们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从此孤儿不孤,那么日常生活又有了什么变化呢?他们饿了谁供他们吃?冷了谁供他们穿,病了谁最着急关切照顾?他们有了缺点吵架斗嘴,谁谆谆教导让其明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谁在关爱他们?(孔——繁——森!)

(5)三个孩子和你们一样,平时生活中所需的一切都是爸妈应做的事。这就叫什么?后半句中哪个词语表示。(“抚养”——点击映红)

(6)抚养孩子应是父母的事,现在谁在做?——孔繁森!

(7)三兄妹不是孔繁森的亲生儿女,但孔繁森如此关爱与教养他们,所以后半句怎么说的?(齐读: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6.小朋友,孔繁森是市长,工作繁忙。但在地震后的很短时间里,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又当爹又当妈,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个感人事例说明他是一位怎样的援藏干部?——孔繁森是—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评析】孔繁森以无私大爱的精神收养三个孤儿,体现他关心藏族儿童,爱护藏胞子女的深厚感情。教学时,通过实训,结合生活实际抓字词句,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从而真切理解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是突破长句难点、理解关键词语与落实双基最好的结合点。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不仅读懂理解,更从中感悟人物内心,由初读认识逐步走近人物,直到最终走进人物,学习他关心别人,主动帮助他人的高贵品质。

三、图文对照,略读理解

1.(映示课文插图1)这幅插图是课文第几自然段内容?图文对照读读想想,主要讲孔繁森什么事,谁能用两个字表示?(交流、板书:献血)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呢?

2.(映示课文插图3)图文对照各自读第4自然段,想想哪句话是讲孔繁森献血的意图和目的?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做什么?读——(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板书:献血助读)

3.小朋友,这“献血助读”是孔繁森又一个感人事例。我们先简单知道一下,课文具体怎样描写献血和藏胞怎样感动的,下节课再学习。

四、结合板书,回顾总结

1.孔繁森是援藏干部,书上讲了两个感人事例: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孤儿;孔繁森将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献血助读。所以,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你们对孔繁森敬仰吗?让我们怀着无限敬意朗读第1~2自然段。

【评析】一堂课时间有限,若单学前两个自然段,则板书应反映的两个优秀事例就不完整,故采用略读理解,以图概括内容的方法,这样形成的板书设计就充分展示了文本结构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既突出中心句、关键词,又简要概括了两个感人事例,便于第二课时深入了解人物内心和指导简要复述。

孔繁森教学反思 第5篇

《孔繁森》一文,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孔繁森》教学反思 第6篇

《孔繁森》一课,通过描述孔繁森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

本次我执教的是孔繁森第一课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初读课文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初读课文时对汉语拼音进行加强,纠错,经过两周的时间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在拼音教学的巩固中花了很多时间,故在后部分教学时时间较紧,是这次课的最不足之处,但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带而过,发现问题就要解决,教师教孩子不是教哪一学段想这一学段,而是只要孩子在你手中一天,你的每一个教学呈现是否会为他今后的学习起到作用,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示也是好的。所以对教学前半部分的时间花费是必须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通过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本文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在教学中我采取按课文内容填空的方法,这样学生不必去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回忆了课文内容,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这一课来说体会孔繁森优秀的品质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设计中:

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孔繁森。如“孤儿”“请求”“恳求”等

《孔繁森》教学反思 第7篇

篇一:民族团结教学反思

第15课《民族团结的加强》教学案例反思

长炼学校 陈静影

一、教学设计分析:

本堂课的题材以爱国心,民族情为线索,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民族风情、交往和民族政策及民族情感四个环节进行探究,并结合当今时事和个人理想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设计回顾: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升华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以一首《爱我中国》导入,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结尾又以一首最新歌曲《永远不离分》,既体现了当今的时事热点,又体现首尾呼应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既照应了开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2、用知识抢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仅体现在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本堂课教学,学生充分调动地理知识,通过设置“民族知识打擂台”的砸金蛋的抢答形式,形象直观地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服饰、风俗习惯,让学生看、听、思相结合,从而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认识到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用故事激趣,在故事中明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课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同时又充分学习文中动人的孔繁森的故事,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开放与自主。

4、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师进行大量 的讲解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形式自主学习,掌握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的历史信息。重视在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应用中的引导作用。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教师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一些教学活动,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

5、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教学设计反思

1、对于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缺乏。在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学生自我展示时,学生没有完全投入,有点流于形式。可以多角度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力。

2、本堂课教学侧重于提问,有常识性的提问、有归纳整理性的提问、也有设思启疑的提问,有的提问比较直接,学生很快能领会教师的意图并且给出比较合适的答案,有的提问问题的设计本身不明确。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有利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并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环境的变化,进行一问一答式的互动,还是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对第一环节“民族知识大擂台”的知识抢答赛组织形式考虑不周全,如学生表演民族舞蹈缺乏经验时,应该给予一段视频进行提示,再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既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4、对教学环境缺乏临时应变和调配,教师电风扇声音太大,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课堂气氛受了影响,导致听课效果打了折扣,以后要吸取经验,随机应变。篇二:二年级语文上册《孔繁森》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段

1、齐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孔繁森是怎样的人?

二、学习第2段

1.导入: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孔繁森收养了他们。

2、这段共几句话?

3、出示 “孤儿”

(1)个别读词语。

(2)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孤儿”的意思。(失去亲人)

(3)多可怜的孩子,谁能读好这句话?个别读。

(4)指导: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

4、出示第三句。

(1)自读,这句话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

(2)小朋友,你是谁的亲生儿女?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的小事情吗?

(3)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齐读

三、学习第3、4段

1.导入: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

2.学习第3段,个别读,范读。

(1)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感动了?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

(2)医生为什么不同意他献血?

(3)医生不同意,孔繁森更着急了,他会怎么对医生说啊?

(4)孔繁森这样坚持着,诚恳地表达自己要献血的意思,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语?“恳求”

(5)注意“再三恳求”,理解。

(6)孔繁森这样诚恳地再三请求,医生只好答应:“那还吧,但你只能献一次,下次我是不会同意的!”医生这是——(勉强答应)

(7)师生共创情境,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扩展,特别是说出“请求”和“恳求”的内容来。

(8)课文应该读得更好,(自练 个别 齐读)

3、学习第4段,(1)1993年,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得到了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 板书:献血

(2)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会说?

(3)千言万语难诉藏族同胞对孔繁森的感激和热爱,有一首诗这样写,齐读诗句。

(4)汉族和藏族这亲如兄弟的关系是怎么得来的?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关系呢?

(5)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学生自读 男女生层次读 齐读

四、总结:

(1)读了课文,你知道孔繁森是怎样的人?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2)小结板书:孔繁森来到西藏高原工作10年,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把藏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把藏族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亲,为汉藏的友好交往架起了不朽的桥梁,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汉藏友谊之歌。

(3)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

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

孔繁森——优秀的援藏干部

板书设计:孔繁森

献血抚养孤儿

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学反思: 篇三:孔繁森

《孔繁森》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二上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关于孔繁森的相关资料

(2)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

(3)熟读本篇课文

二、教学课题

《孔繁森》一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帮助别人的启示。

2、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全文分四段: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

3、孔繁森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课文以歌词作结,前后呼应,反映藏汉一家亲,生动表现孔繁森对加强民族团结所作的贡献,说明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除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10个生字、识读10个二类字、理解“请求恳求”等词语这些基本功训练外,还要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生字词,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孔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请求恳求“词语意思的差别,进而感受孔繁森高尚品质。懂得“援藏、藏胞、藏族”等学生不常见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读带讲法、品析词句法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知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繁森》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

2、在这篇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宝宝比较难读,谁来试试看。(复习生字词)

? 优秀拉萨市

献血地震营养费

? 藏族汉族 援藏藏胞

? 贡桑曲尼 曲印

? 恳求勉强 帮助热泪答应

(1)第一行中“血、震”的读音要准确掌握;

(2)看中国地图,了解藏族、汉族的大致区域,知道藏族同胞生活艰苦,“援藏”是指去支援西藏建设的人。“藏胞”是指相对于汉族来说,藏族叫“藏胞”,都是中国人。

(3)第三行是三位藏族小朋友的名字,和我们的名字有不同,读准。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繁森是一位-----------的援藏干部。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他的优秀体现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二)品读体验,感受孔繁森的优秀

1、孔繁森为西藏人民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讲了哪两件?

2、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故事,指名读一读课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4、谁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5、是啊,就在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许多人都被夺走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可爱的家园。(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0%AD%C8%F8%20%B5%D8%D5%F0&in=4788&cl=2&lm=-1&st=-1&pn=6&rn=1&di=119327453070&ln=1981&fr=&fm=result&fmq=***50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6&-1&di119327453070&objURLhttp%3A%2F%2Fimage.xinmin.cn%2F2008%2F10%2F07%2F***94296.jpg&fromU RLhttp%3A%2F%2Fnews.xinmin.cn%2Fdomestic%2Fshizheng%2F2008%2F10%2F07%2F1374893.html&W500&H339&T7537&S32&TPjpg)(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0%AD%C8%F8%20%B5%D8%D5%F0&in=30596&cl=2&lm=-1&st=-1&pn=12&rn=1&di=***5&ln=1981&fr=&fm=result&fmq=***50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2&-1&di***5&objURLhttp%3A%2F%2Fphoto.iyaxin.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2%2F20081007%2F001966720b710a551c7a22.jpg&fromURLhttp%3A%2F%2Fphoto.iyaxin.com%2Fcontent%2F2008-10%2F07%2Fcontent_417763.htm&W500&H323&T10000&S38&TPjpg)

6、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孔繁森》ppt课件2百度文库)

(1)你知道怎样的孩子称为“孤儿”吗?

(2)那一年,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才5岁,就没有了父母的关爱,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读出对孤儿们的可怜之情)

7、三个孩子可怜极了,这时候谁出现了,自己读一读。(《孔繁森》ppt课件2百度文库)

(1)小朋友,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他们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呀?

张忠艳《孔繁森》教学片段与评析 第8篇

(出示: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师:课文中是谁抚养了谁?

生:孔繁森抚养了三个孤儿。

师:同学们,是谁抚养了你们?

生:爸爸和妈妈。

师:爸爸妈妈怎样抚养你呢?爸爸妈妈呵护你、养育你的事例很多,你会用这个句式说说吗?(出示:爸爸妈妈(为我)(帮我)(给我)______,他们抚养了我)

生:爸爸妈妈给我买甜甜的蛋糕,为我过生日,还送我漂亮的礼物。

生:爸爸每天早上送我去学校,给我做好吃的菜,妈妈检查我的学习,送我去学钢琴。

生:妈妈每天都要给我洗衣服。

生:如果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就会送我去医院看病,还会给我买好吃的东西。

生:天冷了,妈妈还会给我买棉衣,羽绒服。

生:我想吃什么,妈妈就为我买什么。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一样,孔繁森无微不至地抚养着三个孤儿。

(出示:曲尼感冒发烧了,_______________;曲印语文作业写得乱七八糟,_______;小贡桑的衣服烂了洞,__________。节假日只要有空,孔繁森就______________。孔繁森(帮)(对)(给)三个孩子_______,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师:请你想象孔繁森遇到这些问题,会怎样做?(生回答略)

师:孔繁森白天当市长要处理一大堆事务,晚上回到家还得又当爹来又当妈,给三个孩子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辅导他们的功课。你想对孔繁森说些什么?

……

【评析】 引入生活情境是帮助低年级儿童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感悟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味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呵护自己的,从而联想到孔繁森对三个孤儿的关怀、关心、爱护、抚爱。这样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也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有效实现了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

【片段二】

师: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着三个孩子,给他们吃的、穿的、用的。加上自己孩子的费用,家中老母的赡养费,微薄的工资所剩无几。现在三个孩子要上学了,可学杂费从哪里来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找答案。(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小问号吗?“悄悄地”是什么意思?孔繁森为什么悄悄地来医院呢?(组织四人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说得也有道理。但是你们知道吗?当时阿里地区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孔繁森身为地委书记,白天有许多事情需要他去做,不可能去做工。借钱?也不可能,身边的人生活都不容易。献血在孔繁森看来是既不麻烦别人,又能迅速获得学费的方法。

师引读:医生认为……所以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可是孔繁森……医生只好勉强同意。

师:这几句,你读懂了吗?谁愿意和张老师一起把这个小故事演一演。张老师扮演护士,谁来演一演孔繁森?

(师生表演对话)

“孔繁森”:护士,我想献血。(师趁机释义: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

“护士”:老同志,我看您年纪不小了,头发都有些白了,再瞧瞧这身体好像也不太壮实,如果献血,肯定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您还是回去吧。

“孔繁森”:谢谢你的关心。我身体很结实的,你不用担心。

“护士”:老同志,你怎么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呀!

“孔繁森”:谢谢你的好意!可我确实想献血,我等钱用。

“护士”:可是健康对你来说同样很重要。

“孔繁森”:我知道,我以后会注意的。这一次就请你帮帮忙吧!

“护士”:好好好!真拿你没办法。但你只能献一次,下次我是不会同意的!

“孔繁森”:谢谢!谢谢!

师:孔繁森就这样坚持着,诚恳表达自己要献血的意思,这就是“恳求”。医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这就是“勉强答应”。

(师再次出示孔繁森的照片)

师:三个孩子知道了这件事情,想一想他们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呢?

(出示:曲尼、曲印和贡桑对孔繁森说:“伯伯,___________________”

……

师:假如孔繁森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想跟他说什么?

……

【评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敏锐地捕捉文章的空白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创作表演,巧妙地帮助学生区分了“请求”和“恳求”的细微差别。学生在此语用环节中得意又得言,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徐纯军

孔繁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

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认识孔繁森

1、小朋友,你知道刚才那首歌唱得是谁?歌里唱的就是——孔繁森。(出示照

片)

举起手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名字!谁来亲切的叫叫他的名字?(指名读,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去认识他。

3、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孔繁森这篇课文的词语,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这课的

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4、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想大家介绍一下孔繁森吗? 出示句子——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指名读)你能用“优秀”来说一句话吗?(再读这句话)

他的优秀体现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二、走近“孔繁森”。

(一)学习第二段

1、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故事,指名读一读课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知道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吗??

3、是啊,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悲惨情景,相信我们还历历在目。就在

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许多人都被夺走了宝贵的生

命,失去了可爱的家园。(幻灯片展示画面)

4、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出示句子)(1)你知道怎样的孩子称为“孤儿”吗?

(2)那一年,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才五岁,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3)那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5、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小小年纪,就没有妈妈疼,没有爸爸爱,这时候谁出现

了,他是怎么做的?自己读一读。(紧接着出示句三)

(1)指名读。说说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动?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他们平

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呀?(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父母是多 么疼爱你,关心你啊。)

(2)孔繁森也是这样关心三个孩子的,你们看:出示一组照片。(3)从照片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亲如一家)(4)(说话练习)

孔繁森收养了三个年幼的孤儿,从此,他白天当市长,晚上当爹娘:

空空空平日里,他得为这三个孩子„„节假日,他带着三个孩子„„一天深夜,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6、如果你是哪三个孤儿,你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呢?你们说得真好,三个孩子

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亲人,他们有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孔繁森这里

找到了父爱,找到了温暖的家,孔繁森是多么关心藏族同胞啊!真可以说“不是

亲人,胜似亲人”。就这一点,同学们你能做到吗?你的父母能做到吗?老师也

不一定能做到,而孔繁森做到了,这就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所以大家都说他是

一名(指着板书,生齐说:优秀的援藏干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对孔繁森的赞美、崇敬之情。

7、过渡: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困难的乡亲,都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

。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收养了三

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可他自己宁肯吃榨菜拌饭,也不愿让孩子和他一

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我们接着学习下一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这段话中有两组近义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3、交流。请求和恳求,同意和答应

孔繁森为什么要请求献血?医生为什么开始没有同意?(抽血不利于身体健康)

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呢?医生答应得痛快吗?这就是——勉强。(这样在语言环

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4、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请两名学生表演一下。(采访医生:医生,孔繁森年

级那么打了,身体也不好,你怎么还要让他献血呀?采访孔繁森:人家都是大白

天去献血,你怎么在夜里去呀?)

5、此时此刻,你心里想说什么呢?所以说孔繁森是一位(指着板书,生齐说:

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7、孔繁森是一位多么高尚,又是多么无私的干部啊!让我们带着感动朗读这一

段。

(三)、学习第四段。

1、设问: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呢?(幻灯出示第4段的句子),然后指导朗读。

看,这几个孩子能够上学了,他们多高兴啊!空空空

师补述:1993年,孔繁森曾经三次献血共900毫升,共得到营养费900元,全部用

于三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想想900毫升有多少啊!大约两瓶啤酒那么多,弄不好还会出人命的。如果换了是你,你会不会这么做呢?而孔繁森却做到了。

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正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

2、过渡:孔繁森用献血得来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件事,让藏族

同胞们知道了,他们有哪些反应呢?指名读歌词。

3、后来,这件事让三个孤儿知道了,他们也感动得——(再读最后一段)指名

读歌词

4、师述:孔繁森的优秀事迹,很快便传遍祖国各地,全国人民知道了,现在,可爱的孩子们,我们也知道了,老师相信,你们都被孔繁森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

动了,千言万语难以倾诉我们对孔繁森同志深深的感激和无限的热爱,听,悠扬

深远的歌声传来了,那是藏族人民在用歌声表达对孔繁森的热爱。让我们伴随着

悠扬而有深情的歌声,一起深情地诵读这一段(师生配乐诵读)

5、师: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他们好像是——兄弟,汉族和藏族也有同一

个母亲,他们也好像是——兄弟,而他们共同的母亲就是——中国。孔繁森就像

太阳和月亮,给藏族人民带来了温暖,给藏族孩子带来了光明。正是因为有了孔

繁森这样优秀的援藏干部,才有了汉藏一家亲的情谊,在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

族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我们

为**********有这样的优秀儿女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6、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也不由得湿润了,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孔繁森,你真是(指着板书,生齐说: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三、讴歌孔繁森

1、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十年中,他把所有的爱都给献给了藏族同胞,但

不幸的是1994年11月29日,这位援藏干部在去新疆考察的途中遭遇车祸,以身殉

职。(图片)孔繁森逝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地悼念他,许多藏族群众都长

跪不起,失声痛哭,老百姓献上的哈达堆成了一座雪白的小山。人们从他的遗体

上只找到了8元6角钱,在场的人都感动地流了泪。1995年,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

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孔繁森同志永

垂不朽!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孔-繁-森!让我们齐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喊一声——孔-繁-森!!

他走了,但他却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他就是——孔繁森!

2、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出示句式——孔繁森,——

——。)

3、我们在这里倾诉对孔繁森的怀念,文人为他写作,乐师为他谱曲,诗人为他

作诗(出示诗句)这首《公仆赞》就是专门写给孔繁森的,这首《公仆歌》专门

为孔繁森而唱。(播放歌曲《公仆赞》,老师深情的诵读诗歌)

——是啊,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藏族人民将永远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那无私 的爱!

4、孔繁森的一生,可歌可泣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远远不三我们课文所能写得完的。(出示幻灯)课后请大家搜集以下孔繁森的资料和故事,召开一次孔繁森的

故事会。

四、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孔繁森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已广为流传,课后请同学们去观看电影《孔繁森》或搜集关于他的故事,在班里召开一次孔繁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