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精选6篇)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第1篇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概论

1、科学的定义 P12、科学的分类 P23、科学研究的概念、内容、特征 P3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P4~65、科研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P7~96、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P137、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P14~17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P17~199、专技人员具备的科研能力 P20~2

4第二章经典科研方法

1、经典科研方法分类 P262、逻辑方法的分类 P263、归纳法的概念与类型 P26~294、演绎法的概念与主要形式 P295、演绎法的作用于局限性 P30~316、类比的定义特点 P32~337、类比的类型与格式 P33~358、类比的步骤与作用 P35~369、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的特点 P36~3910、科研中的经验方法定义与分类 P3911、观察的定义与类型 P39~4112、科学观察的原则 P4113、实验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P42~4314、实验的特点与作用 P43~4415、实验的类型 P4516、实验的基本要求、要领与程序 P46~4817、测量的要求、指标、信度 P48~4918、统计的特点、作用、种类与局限 P50~5119、数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P52~5420、运用数学方法的步骤 P5521、数学模型 P5522、模拟实验的定义与特点 P56~5723、模拟的作用于种类 P57~5824、理想模型的特点与作用 P59~6025、理想实验的作用 P6126、科学假说的来源、特征、作用、形式 P62~6427、怎样建立与验证科学假说 P64~66

第三章

1、老三论与新三论的定义 P67

2.、贝塔朗菲定律 P683、系统的概念与特征P69~714、系统方法的定义 P715、系统方法的特点 P726、系统方法的原则 P73~747、系统解决问题的程序 P748、系统方法的作用 P759、控制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P76~7710、控制过程的步骤P77~7811、管理控制的概念 P78~79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P7913、管理控制的目的 P79~8014、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P8115、信息技术革命的过程 P8216、信息反馈 P8217、信息方法的作用 P8318、新三论的构成 P83~8

5第四章

1、科学问题的概念、结构 P872、科学问题的分类 P883、科研选题的概念 P884、科研选题的分类与意义 P895、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P906、科研选题的来源 P91~957、科研选题的原则 P95~1008、选择科研题目充分估计条件 P989、科研选题策略 P10110、科研选题的方法 P10211、科研选题的程序 P103~10712、选题计划包括的内容 P10713、确定课题名称的注意事项 P10714、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P108~110

第五章

1、科研资料的特征 P1112、科研文献的概念、级别和种类 P112~1133、学位论文的种类 P1144、标准文献包括 P1155、专利文献的核心 P1166、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P1187、如何根据查阅目的明确查阅方向 P119~1208、检索工具书的定义种类 P1209、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P121~12410、搜集文献资料的主要渠道 P120~12611、搜集文献资料的注意事项 P126~12712、文献搜索的途径和选择原则 P127~13213、文献搜索的步骤 P132~13414、如何鉴别文献资料 P134~13515、如何整理文献资料 P135~13616、怎样阅读文献资料 P137~139

第六章

1、国家级研究项目包括 P141~1482、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P158~1593、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流程 P159~1604、科研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 P160~1615、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 P161~1646、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技巧 P165~1677、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的行为规范 P1688、影响项目负责人作用发挥的因素P1699、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 P169~17010、结题材料的种类 P17411、处理结题材料的原则P17512、结题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P176~17713、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P177~18714、常见的结题报告形式 P182~18315、科研成果的分类 P183~18416、科研成果鉴定内容与形式 P184~18517、科研成果鉴定的程序 P185~18718、知识产权的定义 P19019、知识产权的类型 P19220、专利申请的类型 P19321、科研成果转化分类 P196

第七章

1、科研论文的概念 P1982、科研论文的特征 P199~201大标题

3、衡量专著的标准 P2044、期刊论文的定义与种类 P202~2035、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 P206~208大标题

6、参考文献的目的 P2087、论文标题的基本要求 P209~2108、层次标题的规范 P210~2119、拟定论文标题的方法和技巧 P211~212大标题

10、摘要的主要内容 P214~21511、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P21612、摘要的主要类型 P217~21813、如何选择不同的摘要类型 P218~21914、选择关键词的基本规范、顺序和技巧 P219~22115、引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221~22216、综述的写作要求 P22417、专题研究论文的征文写作要求 P225~22618、征文的写作要点 P227~22819、结论的内容 P22820、结论的撰写要求 P22921、参考文献的定义 P23022、参考文献著录的作用 P231~23223、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与原则 P232~23324、作者及署名规范 P236~23725、编、编著和著的定义和区别 P23726、引用的定义和形式 P239~24027、合理引用和适当引用的规定 P240~24228、注释的定义、形式和规定 P242~2

43第八章

1、论文内容的检查修改 P2462、提交论文的方式 P2503、如何投稿 P244~254大标题

4、发表论文涉及的问题 P2445、论文发表程序 P255~259标题

6、编审初审的内容 P2557、著作权定义 P2578、国内期刊论文发表费用类型 P2589、学术会议定义 P25910、学术会议类型 P26011、国际学术会议模式基本要素 P261~26212、学术报告定义与类型 P262~26313、参加学术会议注意事项 P265~266

第九章

1、科学共同体概念P2682、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P2693、科学道德定义 P2694、科研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科学品格 P270~2715、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P272~2736、学术规范的概念 P2737、科研人员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P274~281大标题

8、科研查新的作用 P2749、项目申请应遵守的规范 P274~27510、引文和注释应遵守的规范 P275~27611、参考文献应遵守的规范 P27612、学术成果发表及后续的工作规范 P276~27813、学术评价的概念 P27814、学术评价应遵循的规范 P279~28015、学术批评规范 P28016、人及实验研究对象规范 P280~28117、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P28218、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 P28319、抄袭、剽窃行为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84~28620、伪造和篡改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P287~28821、一稿多投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90~29322、重复发表的定义 P29123、哪些重复发表不属于一稿多投 P292~29324、如何惩处科研不端行为 P293~294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第2篇

[ 2012-3-10 19:22:00 | By: 楚水初中 ]

三、判断题

125.科研论文,就发表形式而言,一般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会议论文3种基本类型。对

126.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引文检索法。错

127.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包括教材、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文章、说明书等。对 128.课题申报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仔细填写,初稿讨论,意见综合,修改报送”。对

129学术惩罚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最重目的。错

130.理论性科研论文的镇南关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错

131.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对

132.学术期刊在出版论文前,一般都要作者填写论文版权转让书,以保护出版社和作者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对

133.科学认识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高度抽象,是对事物普遍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属于高级认识层面。错

134.科研中,模拟方法可以作为最初的实验研究之用,也可以代替真是的实验。错

提出假说设计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136.进行任何理论思维活动,都必须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都要使用思维规定和逻辑范畴,而各种思维方式都是一定的方法论的体现,同事也促进了科研方法的发展。对

137.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内在规律的科学,数学则是研究自然科学最有力的工具。对

138.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错

139.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科研过程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步骤。140.科研论文起着传播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课题研究的作用。对 141.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理论性研究课题、实验性研究课题和综合性研究课题三大类。对 错

142.物化的科技成果,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进行社会评价。对 错

143.学术报告是学术会议交往的重要形式,是研究者公开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对 错

144.成果创新查新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研究,确定研究成果的创新程度。对 错

145.期刊是指一些记录的知识比较系统、成熟的文献。对 错

146.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对 错 147.根据实验结果性质的不同,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实验等。对 错

148.论文撰写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对

149.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统计可分为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种基本类型,他们均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对 错

150.张贴报告与口头报告具有同等的地位,二者相应的论文均被收录到会议论文集中。对 错

151.科研抽象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结论。对 错

152.实验型课题设计书的题目和摘要要求必须只能只用中文填写。对 错

15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74年12月正式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的一个专门机构。对 错

154.科学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变化的作用。对 错

156.科研方法与科学方法意义相同,所以科研方法等同于科学方法。对 错 157.目前,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成熟期。体系比较完善。

对错

158.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错

159.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哲学并不等于科学。

160.科研课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对

161.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尽快将科研成果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承认的一个有效途径。对

162.科研论文中阐述的内容,通常是某个专业领域中在理论或实验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知识。因此,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

163.研究型课题设计书要求必须使用中文,还应注明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和编号。错

164.研究工作无新意,科研成果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成为学术期刊退稿的原因。错

165.学习并实践创新思维方式,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对 错

166.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尽快将科研成果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承认的一个有效途径。对

167.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相同的科研方法。错 168.论文一旦定稿投出,投稿期刊一般不允许变更作者人数和顺序。对 169.科学论文的学术性是指科研论文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对

170.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题。错

171.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方法问题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科研工作的成效。对

172.科研活动能够提供认识社会和改变社会的“物质手段”和“思想方法”。对 173.参会者在会议上的口头报告或张贴报告不论是否通过大会论文评审组的评审,都会由大会统一印刷成论文集并公开出版。错

174.课题方案设计中,应用性研究多属于研究型方案设计。

175.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

题。对

176.研究型课题设计书要求必须使用中文,还应注明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和编号。错

177.学术会议对学术成果具有承认作用。对

178.学术会议对科学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学术性会议的目的性较强。

179.科研课题方案中,实验型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造作的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对

180.科研中,物理模拟是指以模型和原型之间在数学方程式相似的基础上,用该模型去数值模拟原型的一种模拟方法。错

181.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之分。前者凭借人的感官感知事物,而后者则需要借助于科学仪器或者其他技术手段对事物进行考察。对

182.发散思维属于弹性思维基本类型之一,与收敛思维相对。对

183.哲学是科学的基础之一,逻辑思维和方法则是哲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

184.科研归纳法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结论。对

185.科研论文中图标是科研结果整理和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该简单命了地阐述研究结果。

186.学术论著作为单独的出版物,由于学术论著的宗旨在于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与观点,所以不用遵守一般出版物的格式。错

187.克隆干细胞造假事件属于学术腐败数据造假经典案例。错

189.讨论会是指会议组织者就某些重要的问题而举办的学术会议,该会议具有宏观讨论和微观讨论双重学术属性。对

190.确立科研课题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对

191.申请专利是科研成果退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科研人员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重要途径。对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第3篇

一、对象与方法

(一)参加对象

我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和医学营养专业三个高职专业的学生,每年共计150人左右,安排时间第四学期。

(二)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 教学安排。

将该课程划分为:医学科研方法和论文的认知、文献检索与信息提炼、项目内容的选定、项目技术路线的设计、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结果的处理与总结、项目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和项目的汇报9个项目工作任务板块。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围绕“汇报———讲解———讨论”展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36学时。

2. 项目内容来源和设计。

课程要求项目内容选定按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岗位工作内容需求的原则,选择有针对性的项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研究型学习的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既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 项目内容的组织实施办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首先教师根据对整个班级学生学情进行分析,选出学习态度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项目组组长。然后组长再根据教师对成员的要求,选择其组内成员。每个项目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工,各自承担相应工作任务,然后由组长负责资料整合与专题汇报。每个项目工作任务板块,学生均有2周的准备时间。每组必须根据每个项目任务的评分标准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项目任务的开展。

(三)教学模式的评价

1.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主要采取由项目评审小组和项目汇报评委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考核。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项目评审小组,按照制定的课程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选题、项目设计、项目汇报、项目论文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60%。项目汇报评委组成员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委小组,按照《卫生管理系项目教学评分标准》对每组项目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40%。

2. 问卷调查。

自制调查表,每班随机抽取30名学生,集中发放问卷,当场收回。调查表的内容包括研究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作用、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用SPSS 11.5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用频数分布来描述和分析这些数据。

二、结果

(一)项目内容完成情况

从表1的项目内容来看,学生选取的内容均结合了各自的专业发展特点和行业岗位工作需求。部分项目小组还设计了实验研究,也有部分小组还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人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二)项目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1. 参加的项目性质。

根据研究型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按照教学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是参照教师根据行(企)业需求设计的模拟项目,占54.42%;有44.58%的学生自己寻找的行业项目;而仅仅只有1%的项目为企业委托的真实项目。

2. 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

教师在研究型项目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不同项目得以顺利实施。通过调查发现,有98.24%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

3. 学生的能力反馈情况。

从研究型项目教学对学生最大的作用来看,认为可以培养团队精神的占80.67%;可以最大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潜力占30.09%;也促进了解企业情况,占85.31%。在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改变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专业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提高,分别为77.39%和65.45%;另外还有51%的学生认为明显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在研究型项目教学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74.52%的学生认为实践技能提高比较明显,而认为和其他方法效果一样的仅为3.80%。对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35.67%的认为自己对项目策划表现最欠缺,但只有8.60%的学生认为是表达最欠缺。在研究型项目教学过程中,38.29%和36%的学生分别表示在老师指导下和小组协作下能独立完成该项目;而只有23.81%的表示能独立完成。学生在参与研究型项目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分别体现在学过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运用和自身实践的操作能力不够,各占41.67%和45.49%。从学生完成项目后的状态分析可知,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目标更明确的学生占80.34%;有74.57%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及39.91%的学生后悔平时的学习不够;还有27.74%的学生表示收获了挑战成功的喜悦,有机会还想参加。

三、讨论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与角色转变

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必须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还要有教学热情和乐于奉献时间的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98.24%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他们表示教师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起到了指导、促进作用而不是灌输作用,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的积极和轻松。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认知能力的增强,传统的教育将不再满足当前的需要。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不断发生改变。于是当代教育的教师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3]。所以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由教材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活动组织者。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地位发生转变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在学生接受项目任务实施完成以后,明显提高了相应的能力,其分别是77.39%的学生认为在专业应用能力和65.45%的学生体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96.20%的学生认为明显提高了实践技能。这是因为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任务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观点而结束。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学生采取的是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构建知识。学习地位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成为参与者、探究者和意义建构者。学习方式也从听讲—存储—再现,转向了探索—内化—创造,使得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中被忽略和压抑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特征得以释放和张扬,享受到了学习带给学生们的快乐。

(三)增加对行(企)业工作岗位的了解与关注

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通过项目的选取、实施与总结以及论文撰写后,85.31%学生认为促进了其了解企业的情况。对行(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将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高职学生由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人才需求培养目标。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服务集体的意识

在项目任务实施中,只有1.84%的学生认为小组协作精神太差是研究型项目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组内同学间合作是学生任务完成和获取知识的关键。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获得,能增强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能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对学生的同伴关系、交流能力和知识的获得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他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学习成果;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到一些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做事的技巧。分享和合作也是社会对职业人才在未来工作中的要求。

(五)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主要体现为:一是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无法提前准备,学习盲目性大,加上学习能力要求高,跟不上研究型教学步伐,于是感到教学内容及课堂秩序有些乱。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努力培养学生开发第二网络课堂,建立项目学习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学习与交流,并且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与能力,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二是当前课程设置上安排课时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研究型教学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全过程跟踪费时、费力,通常在耐心指导每个项目的实施时,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课余休息时间来完成指导工作。为了使研究型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院)应在制度制定时应注意适当给予倾斜,多鼓励教师开展新型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三是需要努力打造优良师资队伍与优良的教学团队。研究型教学模式具有学科知识点开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于是学生在选择项目内容上就会涉及到专业各学科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与运用,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多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作为项目指导组,参与到学生项目指导的工作,为学生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喻思红,范湘红,赵小红.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0-382.

[2]尹伟,范旭,胡德渝,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53-54.

[3]王林发.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10,367(8):105-109.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科研方法与写作 第4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渗透;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中职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因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课堂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肩负抓好感恩教育工作的重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一、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1.社会责任感淡薄,处处事不关已

现在很多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很容易使独生子女变得自私唯我,所以遇事他们习惯上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是为别人着想。由于父母只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因而这样培养下的中职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事事以自己为核心,情感冷漠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有较大部分中职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对恩情视为应该。国家对贫困学生实行助学金扶持政策,让很多家境贫困学生能够回到课堂上课。然而,有些中职生对国家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发愤读书,甚至认为理所应当。常常无故旷课,逃学。

3.孝心减退

理所当然地索取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道德判断力不强,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在校园里碰到教师,视而不见等等。

中华民族素有有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美好传统。面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成为了我们的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通过熟读和精思,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中职语文新教材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和抒情散文精品,它们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有感情地多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人间真情。比如在《我很重要》这篇文章中关于亲情、友情的段落语言优美、极富感染力,我就要求学生背诵,并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领悟到自己就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自己就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从而启迪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三、在口头表达中让学生思想升华

在学习语文教材里情感教育突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人物或主题等的真实想法及理由,然后同学评同学,让每个人畅所欲言,就在这种自己讲述和听人言论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发现自己内心思想的偏激或不当之处,很自然地让情感教育直抵灵魂深处。

比如在小说《项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重点讨论主要人物形象马蒂尔德、路瓦栽夫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很自然地体会每一个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性格特点,思索人生。

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在“如果没有丢失项链,马蒂尔德的命运会怎样?丢失项链后,马蒂尔德如果告诉路瓦栽夫人实情,又会如何?如果丢失项链后,马蒂尔德买了一条假的项链给路瓦栽夫人行不行?这几个问题在文章中都没有被描述,因此没有固定答案,这很需要同学们的想象,并且这些想象的依据除了课文自身之外就是同学们的价值观,我很期待看到学生们之间坦诚相见、真诚互评、共同向上的情景。于是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并且在发表完观点后,其他同学可以评议。一开始有的学生还很羞涩,只是听一些胆大的同学说,后来也慢慢加入到渐渐激烈的讨论中来。有的学生说:没有丢失项链,马蒂尔德的命运一样会过得悲惨。因为即使不丢失项链,她一定还会遇到其他事情。有的学生说:马蒂尔德不会告诉路瓦栽夫人,因为她爱面子”甚至有的学生突发奇想说:“我要是马蒂尔德,我就买一条假的项链给她,反正她也不知道”……同学们争论得热火朝天,到最后同学们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马蒂尔德在丢失项链后勇于负责的精神值得赞美和学习,不过对于她的爱慕虚荣的性格则保留了意见。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交流和辩论,学生不但记住了课文内容而且人物的精神也逐步渗人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内化为一种思想,一种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行动。我觉得这种教育形式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感受,主动反思,主动升华。

四、加强写作等训练,进行自我情感内省教育

现在中职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又复杂,他们除上网(有极大的负向影响)外,大都喜欢用笔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宣泄,其实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情感的内省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内省。平时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可以摘抄喜欢的美文及写读后感,可以描写看到的美景,可以记叙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作文课上我也会要求学生写一些关于感恩的话题作文。例如:《××,我想对你说》的作文,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心中对父母的爱与感动,并由此想到以前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利用实践活动课,组织一些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组织一些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而又富有特色的语文实践话动课,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新闻调查、采访、参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读书报告会、演讲、辨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审视态度,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文科.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桂海论丛,2008,(6).

[2]范開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3]卢勐.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9).

[4]于燕娜.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成功(教育),2010,(08).

《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 第5篇

目录

第一章 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论)„„„„„„„„„„„„„„(1)

第一节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1)

第二节科学研究的概念及其能力培养„„„„„„„„„(9)

第二章 科学研灾的方法„„„„„„„„„„„„„„„„„(15)

第一节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15)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实践方法 „„„„„„„„„„„„„(26)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方法 „„„„„„„„„„„„„„„(38)

第三章信息检索与利用„„„„„„„„„„„„„„„„(44)

第一节信息和信息检索 „„„„„„„„„„„„„„(44)

第二节 信息检索工具及其利用„„„„„„„„„„„„(48)

第四章学术论文概论„„„„„„„„„„„„„„„„„(64)

第一节学术论文的概念„„„„„„„„„„„„„„(64)

第二节学术论文的性质„„„„„„„„„„„„„„(68)

第三节 论文的特点 „„„„„„„„„„„„„„„„(75)

第五章学术论文的选题„„„„„„„„„„„„„„„„(81)

第一节课题类型和选题原则„„„„„„„„„„„„(81)

第二节 选题的途径、步骤„„„„„„„„„„„„„(100)

第三节 选题的方法„„„„„„„„„„„„„„„„(105)

第六章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109)

第一节 拟定提纲„„„„„„„„„„„„„„„„„(109)

第二节 写作初稿„„„„„„„„„„„„„„„„„(112)

第三节 实施论证„„„„„„„„„„„„„„„„„(114)

第四节 修改论文„„„„„„„„„„„„„„„„„(118)

第五节 论文定稿„„„„„„„„„„„„„„„„„(122)

第七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124)

第一节社会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124)

第二节 自然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133)

第八章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151)

第一节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概念及常用标准的使用„„(151)

第二节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相关要求„„„„„„„„(152)

第九章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评价„„„„„„„„„„„„„(167)

第一节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答辩„„„„„„„„„(167)

第二节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评价„„„„„„„„„„(175)3/27/2013Page 1 of 5

第十章 部分专业论文示例„„„„„„„„„„„„„„„(183)

范文一:少数民族研究论文„„„„„„„„„„„„„(183)

范文二:教育学类论文„„„„„„„„„„„„„„„(191)

范文三:文学类论文.„„„„„„„„„„„„„„„(197)

范文四:英语类论文„„„„„„„„„„„„„„„„(204)

范文五:数学类论文„„„„„„„„„„„„„„„„(2l0)

范文六:物理学类论文„„„„„„„„„„„„„„„(2l6)

范文七:化学类论文„„„„„„„„„„„„„„„„(224)

范文八:生物学类论文„„„„„„„„„„„„„„„(230)

附录一学术论文的编排规范„„„„„„„„„„„„„„(240)

主要参考文献„„„„„„„„„„„„„„„„„„„„„(250)

后记„„„„„„„„„„„„„„„„„„„„„„„(250)

第一章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论)

本章从介绍科学与科学研究的概念及其特征开始,对科学的概念、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建立基础等等问题做了探讨。并强调了要以更快的速度促进科研创新,必须对科研能力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再认识。

第一节 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a”,意为“知识”、“学问”。16世纪传人中国,当时将英语“science”译成“格致”,系“格物致知”的简称,以表述实践出真知的含义。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学家福泽吉把“science”译成“科学”并在日本广泛应用。1893年.康有 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科学”替代了“格致”,并沿用至今。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使用和讨论“科学”这一范畴时把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时,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了一起。这里我们所要明白的是.科学是知识,但是却不能说“知识是科学”,即有的知识可以被称之为科学.有的则不能。那么,哪些知识可以被称之为科学呢?罗素曾经把“科学”规定为诉诸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据、有明确适用范同的知识。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或结论”,指出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J.D.贝尔纳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给“科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这一定义首先规定了科学的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与规律。这个确定研究对象是不依赖于我们认识主体而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这一点是一切科学的前提。我国的《辞海扒1979年版)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应该按照内在迟辑关系把已知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使之成为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知识体系仍旧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认识。

1.科学是知识体系

这是从理论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所谓知识体系,是说科学不是零星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系统化的知识总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意识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从来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科学发展受到哲学、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它又是促进整个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最强大的力量。

科学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发展着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科学的萌芽还没有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并且与原始乙术、原始宗教结合在一起;古代科学除少数学科取得理论形态外,绝大部分是实用科学,条理化了的经验知识;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是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从19世纪末叶算起.其历史

才100多年。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特殊的认识方法——观察、实验、模拟、科学抽象、假说和理论等一般科学方法,各门学科还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的方法;而科学方法一旦形成,反过来就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利因素。科学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同时又是认识过程本身,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20世纪初,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六大基础科学以及电力、机械、建筑、钢铁、医药、农学等工程科学都已比较成熟,科学不再只是事物或规律组成的知识单元,而是由许多知识单元组成学科,由学科组成学科群,形成了一个由很多门类交织组成的知识体系。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并不就是一些定律的汇集,也不是许多不相关的事实的目录,它是人类用其头脑对自由发明出来的观念和概念所作的创造。

2.科学是社会活动

这是从社会分工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其结构只能是各种知识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作为一种活动,其结构则必然是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科学认识的主体是集体,是一定的社会集团,而不是个人;科学只能是社会集团的活动,是社会事业,不是个人活动。科学活动的工具包括思想工具和物质工具.由世界观、信念、理论、方法和仪器等组成,科学活动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

科学家共同体、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科学活动的对象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即所谓的科学的“三体运动”构成一定的科学活动方式,使科学成为整体性的统一事业。不同的科学活动方式,决定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形态,正如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一样。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并不在于它拥省多少可靠的知识,而在于内这种特定的“三体运动”所构成的自觉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研究活动e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思的科学观是:科学是科学家集团即共同体的活动。认为科学不是,至少不仅仅是现成知识的堆砌,而是人类探索知识的活动。

3.科学是实践力量

这是从作用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科学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从科学结论的实际应用与社会作用方面的考察,提示了科学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人类信赖科学才得以建立起今天的物质文明,而到了现代.科学已成为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因素。

科学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力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科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最终将把我们引领何方?乐土抑或深渊?要把科学放置于整个价值观念体系中去思考,因为科学只有和其他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呈现出正面的价值。因此我们说,科学的发展,更增加了人类自身的责任,保护他人,发展自己,保护地球,发展未来。

最早把科学作为一种力量来认识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他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纯思辨,而是一种力量,是认识自然和驾驭自然的力量、人性自我完善的力量、滋养信仰的力量、社会改革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成为科学最概括、最切要的箴言。

总之,科学的概念应当是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和认识力量的统一体,即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是事实,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结果;科学作为社会活动是过程.是人类文化的繁衍;科学作为实践力量是作用,是人类文化的动力组成。因此,科学有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定义: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与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

(二)科学与技术

1.技术的概念

“技术(technology)”一同来源于希腊语,是希腊语“techne”(技艺、手艺)、“logos”(文字、语词)的组合,本意是一种实用的技艺,包括艺术、技能、本领等。与科学一样,技术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技术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当人类创造第一个生产工具时就产生了最初的生产技术。作为改造世界的手段,技术就是人类自然肢体的延长。古

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技术看做是制作的智慧;17世纪培根提出技术是操作性学问;到了18世纪,法国科学家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人类借以改变或改造其环境的方法或活动,“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20世纪以来,技术的含义更加宽广,除了技巧、技能以外,还包括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技术可分为技术中最基本的生产技术与军事技术、科学实验技术、文化教育技术、卫生技术、日常生活技术等各类非生产技术;根据不同的性质,技术可分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物质手段的硬技术与运用各种物质手段的软技术,如决策技术、预测技术、评价技术以及各种专业技巧手法,以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软技术。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技术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中心技术和相应的辅助技术。能量转化是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从人力、畜力到蒸汽力、电力、核力的能量转换方式的变革,每一次都引起了重大的技术革命。原始社会以石器技术为中心,以后是青铜技术、铁器技术,现代则以机器和自动化技术为中心。中心技术往往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过去的技术主要是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缓慢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则几乎都是科学发展的结果。

综上所述,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的手段的总和,是把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于生产过程,以达到利用和改造世界目的的手段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要素是能源、材料、信息和工艺,是一种既包括生产工具、设备等硬件,又包括工艺、方法、制度等软件的技术系统,是如何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对于科学而言,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二者足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从认识论看,科学本身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属于精神财富;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工艺设备和加工方法,属于社会的物质财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领域。技术是劳动技能、生产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物化。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范文 第6篇

1-5 BDCBA6-10 ADCCB

二、多选

1、ABC2、ABC3、ABCD4、ABCD5、ACD6、CD7、ABCD8、ABC9、ABC10、AC

三、简答题

1、科研课题:一般是指以探索发现或应用开发为目标,以解决某种科学技术问题为目的,拥有某部门或团体的科研或开发资金支出,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的计划或方案。

2、学术会议:是由学术机构组织的、旨在对某一领域内或某一专题中大家共同关注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广泛交流的研讨形式,其目的在于为同行学者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场所,从而使参会者得到集体讨论、充分表述个人观点,以期共同提高的机会。

3、科研论文: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应用开发中的科研探索、社会调查以及技术开发等论文的统称,是反映和传递科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记录人类科学进步的历史性文件,是科学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4、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专有权,亦即基于其智力创造性活动的成果所产生的权利。

四、简答题

1、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问题→筛选→立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调查分析→积累→抽象→假说→验证→修正→再验证→找出新问题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进行的,其中各个联系的阶段体现了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2、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特点:

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类型有研究性方案设计和实验性方案设计两种类型。研究性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理论探索、模拟分析、技术测试等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实验性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3、科研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

4、撰写两高原则:

1、必须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必须取得高水平的写作技能。

5、投稿前需要哪些准备:

1、题目有创意

2、主题要鲜明

3、论据应核实

4、论文须定位。

五、论述题

科学研究创造学术价值,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建设工程技术人员要提高工作成绩,必须将工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首先,要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和技术进步的周期越来越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迅速掌握最新技术,不断提高适应能力,以更好的应对挑战。因此,必须学习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结合工作实际,多观察,勤总结。一方面,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注意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吸纳,对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其次,要掌握论文的写作技能。建设工程技术是与研究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只有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在工作中加快工作进展,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果或发明,必须以相应的结题报告或设计方案表述出来,需要以正规的形式发表或记载。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论文写作能力。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