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内容范文(精选6篇)
课外作业内容 第1篇
1.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使他们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而不是为了分出学生在群体中的等级地位。要打破管理制度上对学校、教师的“考试评价万能说”, 迫使学校、教师考什么教什么, 加班加点练, “见分不见人”, 使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都沦为分数的奴隶, 所以必须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必须真正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恰当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可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价, 评价结果必须运用鼓励性语言, 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自己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性评价。可借鉴英国考试委员会“特殊加分”的做法, 真正将学生视为生活着的、正在成长中的人, 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
2. 转变传统作业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传授知识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相结合, 也是国家赋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 学生大量做课外作业是不允许的,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作业理念, 课前精心备课, 精心整合课内练习 (包括课堂作业的设计) , 才能做到“无作业日”无课外作业。
教师可运用“巴特莱法则” (也叫“80/20法则”) , 整合课内练习 (包括课堂作业的设计) , 对课内练习进行针对性的挑选, 选到“重要中的少数”, 使所授知识80%的价值都集中在这20%的高质量的练习题中。那么学生在课内完成了这些作业, 课外就无需再做作业了。
3. 明确规定试题内容
正确对待课外作业 第2篇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完成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任务,而不能完成全部任务。在课堂上,学生虽然也尽力理解和记忆知识,但要做到牢固掌握,就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复习,而技能与技巧的养成,也不是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的。因此,组织学生课外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课外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学生在完成各种作业时,需要独立思考,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种运用知识的过程,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是有很大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刚刚学到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最好是在学后24 小时内复习,如果拖的时间太长,上过的课程已经忘了很多,再去复习,就事倍功半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一点应当养成习惯,要做到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不受干扰。
课外作业是一种及时复习的好方法。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要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勤奋求实,不抄袭,不让家长代劳。作业完成后,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用有关知识检查是否有错误,思路是否对头,并注意总结各种类型题目的解答规律,逐步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教师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要进行明确的必要的指导,应讲明作业的要求和方法,明确完成的时间,指出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对难度较大的作业,教师要预先给予提示,有时需要先进行类似的半独立性作业,以起到搭桥引路的作用。课外作业的布置是大有学问的。美国宾州大学教育专家特纳教授认为,布置作业前,教师必须考虑: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获得什么益处?学生课外负担重不重?学生的家庭环境如何?能否独立完成作业?准备采取什么形式讲评作业?这些问题考虑好了,就会减少布置课外作业的盲目性,使课外作业的分量适中,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与效果。教师设计和布置课外作业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少而精的原则教师要精选习题。既要考虑教材的重点,又要注意覆盖面;既要考虑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二者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二、发展思维的原则要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方面考虑。出一些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智力开发题,不能只设计单一性训练题或多次重复的抄写题与套用公式的习题。三、灵活新颖的原则课外作业题的形式要不拘一格,新颖灵活。要恰当地应用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实际操作等多种练习形式,发挥每种作业的独特作用。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课外作业要从学生的整体出发,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主,但也要注意尖子生和差等生。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布置必练与自选练习题,使每类学生都有作业做,都能得到练习,都有收获。五、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作业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特征和知识水平。作业内容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设计的课外作业,要符合教学大纲与教材的要求。中小学的课外作业大致有:阅读作业,如复习和预习教材;书面作业,如回答问题、演算习题、绘制图表、写文章;口头作业,如讲故事、演讲宣传;实践作业,如课外实验、观察、测量、制作、搜集动植物标本等。课外作业的`分量要适应,教师要按部颁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科上课时间的比例确定作业的分量。一般说,年级愈低,课外作业的分量愈要轻些,时间愈要短些。家庭作业更要精少,对小学生一般不要布置家庭作业。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教师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外,学校对课外作业从分量到时间,都应作出规定,并经常检查,严格控制。教师要指导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少中小学学生作业的方法不科学,如不复习功课就动手做,有的照葫芦画瓢,甚至抄袭;有的不善于动脑动手,依赖家长帮助。这样都达不到课外作业与家庭作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进行课外作业的良好习惯,主要是先复习后做题,要把与作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复习透,使做作业有个良好的基础;再是仔细审题,分析习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了解设计这一作业题的目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课外作业,教师要及时认真检查和批改。检查的目的是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巩固的程度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检查方法可进行抽查或轮流批阅。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作集体辅导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作业得以提高。
芬兰孩子的课外作业 第3篇
母亲艾丽莎取出车钥匙,想到今天气温较低,打算送艾莉娜去学校。要在平时,艾莉娜就会一个人坐车去学校。
艾丽莎关切地问,“怎么不想去上学呢?”艾莉娜嗫嚅道:“老师说今天的‘课外作业’是家政体验,让我们上街给陌生人擦皮鞋,这真是一件丢脸的事。”
艾莉娜性格有些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要她在大庭广众下抛头露面,的確有些为难。艾丽莎安慰说:“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的作业会让同学刮目相看的。”在艾丽莎的劝说下,艾莉娜才闷闷不乐地到了学校。
到学校后,老师给全班同学准备了擦鞋的工具:一双皮鞋刷子,一盒鞋油。他们的任务是在街上给陌生人擦皮鞋,而且要擦一定数量的皮鞋才能完成作业。
艾莉娜背着擦鞋的工具,沮丧地走在大街上。快到中午了,她还没有擦到一双皮鞋,她有些焦急,如果这次作业没有完成,她不仅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作为惩罚,下次擦皮鞋的数量还会加倍。
艾莉娜来到人流密集的公交站台,她找了一个显眼的地方,放好擦鞋工具。可是,来往的行人步履匆匆,看也不看她一眼,仿佛她不存在似的。
一位老人径直走到艾莉娜面前,叫她擦鞋。艾莉娜一怔,很快反应过来,急忙拿着鞋刷了起来。老人问她怎么出来擦鞋呢?“这是我们班上布置的作业,我怕完不成,时间不早了。”艾莉娜看了看天,有些担忧地说。
老人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地劝她,“孩子,鼻子下面有张嘴,打开你的心扉,与陌生人说话吧!如果你不跟他们交流,也许一下午都不会有人找你擦鞋。”
从老人那里,艾莉娜得到了启发。她试着与陌生人交谈,他们并没有笑话她,而是赞赏她的勇气。
第二个擦鞋的是位中年人,他爽快地接受了艾莉娜给他擦鞋的请求。艾莉娜给他说了自己的困惑。他说,我小时候也不喜欢与人交流,父亲叫我跟陌生人说话。我第一次叫陌生人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并没有笑话我,反而给一块糖鼓励。
第三个擦鞋的是一个大姐姐,她的笑容很美,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她说,以前我也和你一样,不喜欢说话。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才跟陌生人说话。曾经遇到的一个陌生人成了我的‘贵人’,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公司。
通过与陌生人的交谈,艾莉娜找到了自信,也顺利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艾莉娜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交了作业。令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平时不善言语的她竟然把这次作业完成得最好。
知道艾莉娜完成了作业,母亲艾丽莎很欣慰,她终于能够从封闭的世界中走出来,与陌生人交往,多亏学校的“课外作业”的帮助。
反观国内,我们再也不能用分数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了,因为社会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这些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让孩子放下面子去擦皮鞋,参与社会实践,芬兰学生的“课外作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课外阅读体系四下部分内容 第4篇
歇后语:
屎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关公门前耍大刀——不堪一击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踩着石头过河——脚踏实地 参天的大树——高不可攀 苍蝇叮鸡蛋——无孔不入
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没完没了 出水的芙蓉——一尘不染 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除夕夜守岁——送旧迎新 穿新鞋走老路——因循守旧 飞机上开会——高谈阔论 干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哥俩坐班房——难兄难弟 搁浅的船——进退两难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各有所好
名言警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周易》 —— 《左传》 —— 《荀子·劝学》1
4.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 华罗庚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8.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诱。
——王通
10.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陆九渊
1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12.民不信不立。
——孔子
13.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14.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15.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16.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资治通鉴》
1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上书谏吴王》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1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2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古诗(部分):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如何巧妙布置课外作业 第5篇
所谓的分层就是把每天的作业分成“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三个层面。所谓“最低要求”主要是指基础知识题,“一般要求”指需要一定技能才能解决的题,而“较高要求”则指需要较高能力才能解答的题。它们分别对应班级的三类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即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由于大多数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坚持“一刀切”,以中等难度为主,从数量到内容完全一样,因而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即优秀生没有新鲜感,后进生却又难以完成,以致出现作业不按时完成、抄写、代写等不良现象,阻碍了学生成绩的提升。因而在教学中要坚持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既能降低学生的负担,又能提升学习效率,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轻松地参与生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作业布置要具有选择性,坚持差异化。
在布置作业时对后进生要区别对待,按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保证足够的基础题,降低题目的难度。同时要适度减少作业的量,选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性,根据后进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将抽象的知识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事物中去,化难为易,帮助他们理解记忆。
关于作业的分层,我主要是通过把练习题分成三组来进行,即对同一个问题,A组侧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B组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保持一致,C组侧重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在知识、方法上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这部分学生跟上趟,不掉队;对于B层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C层学生,则通过向他们开设专题讲座、进行课题研究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题的设计应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设计“可望又可及”的训练题。通过这种方式设置作业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作业带来的学习价值和乐趣,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有利于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分层练习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中进行巡视,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向高目标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观性、主动性。对高层次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创新;对低层次的学生,要注意不流露出“差生”观念,给他们充分的关爱。
在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见解进行梳理,以实现对知识的总结,从而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型尝试,并对他们的进步给予极大地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总之,分层练习在课外练习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而要想使各层次学生都能真正从练习中有所收获、有所递进,“掌握尺度”这点则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在课外练习中,教师软件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形成性练习,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作业的容量、难易程度则要按大纲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 设定。可以设置学习的“阶梯”,即基本题人人要做,加深题为第三层学生的选答题和第一、二层学生的必答题, 拓展题为第二层学生的选答题,第一层学生的必答题。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负担,又为学生提供了递进机会,进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第6篇
一、作业的设计要有弹性
所谓有弹性就是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具有弹性的课外作业,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要形式单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进行实际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各自的学习能力布置课外作业以供他们选择。
2.作业设计要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任何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来具体选择。作业的设计只有因学生、因教材的不同作出调整才能使其保持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觉得“我的作业我做主”。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定的兴趣,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个性和能力也同样得到发展。实际上,学生都会选择与自己的能力水平车不多或是略高于自己的能力水平的题目,很少会有学生会选择比自己能力水平低的且容易的题目的。
二、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俄国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具体可以表现为:
1.利用让学生感到愉快的绘画式作业形式
例如,数学课中有一节是讲轴对称图形,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听到后很是兴奋,用彩纸兴致勃勃地剪成各色的图案,学生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加深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这样就把一次作业以艺术品的形式展现出来,真的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2.设置情景式作业,使作业变得主动
作业的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学生对作业的兴趣的。所以如果教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将那些内容比较单一枯燥的题目设定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样就顺利地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有了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游戏的方式设计作业,激起学生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对游戏这一话题感兴趣,如果可以把数学知识寓含于游戏之中,那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本身就是带有很浓的“玩”的色彩,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它和所学数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寓教于乐,充分做到游戏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节数学课是“方向与位置”,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提示同学把这节课的数学知识设计到游戏里面,让同学们拓宽自己的思维。在展示作品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运用得很好,他制作了一个迷宫寻宝图,还自制了一个骰子,同学们都很喜欢玩的游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熟悉了寻宝图上的方位。
教师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以往对作业的恐惧感,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作业产生亲切感。这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增强了学习的技能,使自己对学习更加有自信。
三、作业的设计要有实践性
学习数学课的真正价值在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实践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就成为了知识的实践者。
1.调查性质的实践作业
调查性质的实践作业既可以是在课前完成的搜集课上所用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是在课后对知识的巩固以及延伸所做的社会调查情况。教师可以建议同学们进行与数学有关的社会调查,比如:环保调查、社会文化调查、地方经济状况调查、物价调查等方面。使学生以充分利用周围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媒体资源等,充分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调查、分析、对比,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数学学习是具有时代气息的。
例如,数学课中的一节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家里或者是学校的每月用水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比对,写一份合理的节水计划书,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对大家和社会作出节约用水的呼吁。
2.对实践作业进行反思
数学作业不单是对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获得成长。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周记来培养学生养成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反思、领悟,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能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开放的、可以与之心灵交流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到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并且在对数学问题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想更加成熟。
3.积累性实践作业
教师可以在课下给学生们推荐比较适合他们的数学书籍,并建议学生们在看的时候注意记笔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知识积累本”,并且可以定期让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