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口译听力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口译听力范文(精选7篇)

口译听力 第1篇

吴青认为口译训练需要学生起步时就具备好的“听”的意识和习惯, 听力课上“听”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回答问题或记住关键信息点, 更要为了分析逻辑关系和意义层次并进行语内复述 (吴青, 2010:42) 。刘和平认为“听”, 是把精力集中在信息上, 而不是“听词不听意” (刘和平, 2009:37) 。

笔者针对口译和听力教学中的这种“两张皮”现象, 在带翻译专业听力课时, 进行了针对口译训练的听力课教学尝试。

1 语篇分析理论与听力

语篇分析是指“将一个具有语用和语义连贯 (pragmatically and semantically) 的语篇看作一个意义单位, 考虑到语境、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 对其内在的语法结构、词汇、语序等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梅高蓓等, 2005:118) 。

语篇分析者Beaugrande&Dressler (1981:3转引自徐然, 2010:44) 认为, 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 (communicative occurrence) , 它必须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 (cohesion) 、连贯性 (coherence) 、意向性 (intentionality) 、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 、语境性 (situationality) 、信息性 (informativity) 和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从语篇角度看, 口译的内容主要是话语或口头形式的语篇。因此笔者以语篇为单位, 从这七大特征入手, 解决学生“听什么”, “怎么听”, “怎么分析”的核心问题.语篇分析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超越话语的表层结构, 更好地把握原文的主题, 原文的连贯和说话者的意图。从而在信息理解和语内复述方面获得突破。

2 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翻译专业听力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听力教程》, 该教材曾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所选听力材料涵盖环保、气象、新闻、旅游、教育、文化、历史、艺术领域, 大部分为本族语者朗读的真实语料, 语速较快, 笔者发现在使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时, 学生抱怨对听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听完常常不知所云。学生在“听”环节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生词障碍和逻辑思维混乱, 抓不住听力材料的线索。下面笔者就这些常见问题, 介绍几点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

2.1“自上而下”的语篇分析方法

生词对学生是较大的听力障碍。有些学生开始能听得懂, 但是遇到一两个生词, 注意力无法集中, 就终止了听的过程, 结果错过了下文中更多的信息。笔者应用“自上而下”的话语分析方法, 教给学生在听到生词时, 如何通过上下文语境, 把握住话语信息和说话人的意图, 并利用推理, 来猜出生词的大致含义, Gillian Brown和George Yule在《话语分析》一书中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话语分析过程做出这样的阐释:“对于输入语篇我们是将两种活动结合起来。自下而上’的处理方法指弄懂每个单词和语法结构的意思, 然后构建起整个句子的意义。同时, 在语境和已处理句子整体意思的基础上, 预测下一句可能是什么意思, 此乃自上而下’”。 (Brown&Yule, 2000:234)

据笔者观察, 学生在练习听力时, “自下而上”是最为常用的听的方式, 对于“自上而下”的方式, 如果教师不讲授, 一般的学生很难有此意识。在《英语听力教程3》中, 有部分练习是针对生词听力的, 出题的方式是词语搭配练习, 左栏为生词, 学生在听完包含生词的听力语篇后, 在右栏的词汇释义中选出自己认为对的释义。在出版前言中, 教材编者指出教材的重点部分贯穿某项技能和微技能的训练。笔者就把猜词含义这个练习理解为是训练学生“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技能。

例1.在第10单元的part III Grand projects of the age中, 有这样一段:

Chinese people have dreamed of taming the Yangtze, China's longest river, whose floodwaters have claimed the lives of millions.Now people are expecting this$24 billion Three Gorges Dam to harness the river, giving the nation a great leap forward as it generates electricity for China’s fast growing cities and makes the river more navigable.It is scheduled to be finished in2009.

(张民伦等, 2006:76)

其中, 划线的两个“harness”和“navigable”单词是需要学生猜测词义的.学生初遇这两个单词时, 完全不能猜出词义.笔者便让学生用汉语做复述练习并引导学生如何“自上而下”地分析语篇。通过复述, 学生首先建构出话语的大意是“中国人民一直梦想驯服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流, 这条河已经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接下来, 学生提到“三峡大坝”时, 笔者适时提问“建三峡是为什么?”学生根据上文中“梦想驯服长江和长江夺去千万人生命”的信息, 做出推断, 三峡大坝是用来治水的.因此, 可以猜出生词“harness”的含义为“gain control over for a particular end”在复述到“三峡给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发电, 使得长江更适宜”时, 学生听到“长江”很快推测出“navigable”的含义是“deep and wide enough for the passage of ships”也就是通航。“自上而下”语篇分析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对摄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整理和判断。从已知信息形成正确的假定, 推断未知的具体信息。” (徐然, 2010:45)

2.2 识别不同类型的语篇结构和典型线索

学生在练习听力时倾向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能对语篇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把握。于是在做复述时, 要么是结结巴巴, 要么是拣芝麻丢西瓜。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话语结构和典型线索。学生在建立起语篇结构分析的意识后, 便会在听听力内容时有所侧重, 从而跟上说话人的思路, 在头脑中形成整个语篇的框架。

听力材料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A.表情性;B.信息性;C.描述性;D.论证性。 (刘伯祥, 1999:27) 根据话语结构的不同特色, 笔者在教授<英语听力教程3>和<英语听力教程4>时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听力训练。信息性听力材料的特点是信息较密集。往往以事件为主, 围绕事件展开。这在英语新闻听力中体现得很显著.英语新闻特殊的结构特点造成学生在听信息密度大。语速快的新闻时感觉吃力。笔者在教授第四单元“Reports on Disasters and Accidents”时 (这一单元主要是英语新闻) 。首先向学生介绍英语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 (inverted pyramid form) , 即最重要的内容出现在导语里, 接下来是新闻的主体, 内容按主次重轻依次递减, 犹如金字塔的外型上大下小。以这个单元的第二部分“Hurricanes and tornadoes”中的一则灾难新闻为例:

“The worst of the heavy rains and thunderstorms that have been sweeping parts of Europe during the past week appears to be over”灾难新闻的特点是在导语里就会介绍几个“W”, 即Who?What?Where?When?, 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在听灾难新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在新闻的第一句 (即导语) , 着重听这几个“W”中的内容, 对这一句是“what”狂风暴雨已经过去。“where”是欧洲部分地区。“when”是上周。然后引导学生接下来听“how”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锻炼学生有效分配注意力, 迅速抓住新闻要点, 从而提高听力效率.而且笔者在让学生复述新闻内容时, 大家都做得很好。

描写性听力材料往往以人物、事件、经历、情节为主,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 时空关系展开。 (刘伯祥, 1999:27) 因此引导学生在听时以抓住表示事情的先后顺序或空间关系的线索词为主, 充分利用形象思维, 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不但便于理解, 且利于记忆。例:第三册十一单元的PART III“The Scream”B:

“As a design, the picture's very strong as well.The, the bridge or the street is a very strong diagonal line which goes through the picture.And then to the, to the right of the screamer's head there's a series of dark vertical linesAnd then at the, at the top, you have the sky, which the artist has, has er made in the form perhaps of clouds”

这是一个说话人评论一幅Edvard Munch的名画“尖叫”的听力材料。因画作评论较为抽象, 学生在第一遍听时, 基本听不懂内容。说话人是以空间关系为线索来评论这幅画的, 再次听时, 笔者重点突出上文中的表示空间位置的线索词, 让学生在头脑中以文中的方位来想象这幅画, 学生很快都理解了画中的内容。

论证性听力材料以逻辑推理为主, 论点突出, 层次清楚, 通过论据与实例说明某种观点。 (刘伯祥, 1999:27)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听的时候, 识别一些重要的线索词。“重要的线索词”是说话者引导听众跟上说话者思路的工具。 (徐然, 2010:46) 它们有如下功能:

引出话题 (clues to topic introduction)

提示话语结构 (clues to organization)

引出结论 (clues to conclusion)

引出以下为重复信息 (clues to repetition)

引出解释或例证 (clues to exemplification)

(Lebauber, 2006:8-12转引自徐然, 2010:46)

通过这样的一些线索词引导学生把握论点、论据, 主要实例﹑预测下文内容或概括语篇大意。“The reason that Harrods

(张民伦等, 2006:7)

通过以上线索词的分析, 学生清楚地了解了这一段里哈罗德百货成功的两个原因, 和说话人的话语结构。因此这些往往被老师和学生忽视但却重要的线索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高屋建瓴地把握语篇, 更能对信息进行深层分析。“信息只有经过加工, 才更容易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徐然, 2010:46) 对于即将开设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课的学生来说, 如果在听力课上养成了通过语篇结构和线索词分析语篇的意识和习惯, 就给后续的口译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想在开设口译课之前给学生打下较好的听力基础, 训练他们“边听边分析、边听边记忆”的能力和技巧, 语篇分析理论和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之法。但是作为一种思维习惯的训练, 需要学生课后大量强化的训练才能起效。另外, 作为初步研究, 其实证教学效果还有待验证。

参考文献

[1]Brown G, Yule G.Discourse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刘伯祥.口译课中的听力训练——口译课教学应有所侧重[J].中国翻译, 1999 (2) .

[3]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翻译, 2009 (6) :6.

[4]梅高蓓, 何畏, 张红燕.浅析英德语序的差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 :118.

[5]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谈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教学理念[J].中国翻译, 2010 (2) :42.

[6]邬姝丽.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能力评估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J].中国翻译, 2010 (4) .

[7]徐然.“专注听力”——口译听力培训方法之我见[J].中国翻译, 2010 (3) .

[8]张民伦.英语听力教程 (3)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高级口译听力制胜法宝 第2篇

1. spot dictation

在这个部分,考生将听到一篇350词左右的短文,文章题材广泛,涉及科技,文化,经济,外交等方面。录音播放一遍,语速为150词/分钟,文章中留出20处空格要求考生填写,填写部分的词或短语长度以6个为限,一般以4词为多。录音播放完毕后有4分钟左右时间整理答案。这部分考题其实没太多技术含量,拼的就是速度和准确性,要快,准,狠的捕捉到答案,得依靠短时记忆和笔录能力,而巧妙精确的笔记在听写过程中省时省力,答案整理过程中能激活一遍录音留下的记忆,让考生迅速正确的判断和补充残缺不全的词和短语。

1)建立一套方便实用的缩略语体系。例如:↗(improve), >(more/more than), <(less/less than),=(equal to), 2(to), C(see), eg(for example), info(information), prof(professor), Am(America/American), std(stand/standard), W(world/women), uni(university), edu(education/educational)等等。缩写符号一定要固定,慢慢建立条件反射,耳朵一听到某个词,手就自动给出特定缩写,整理答案时则能见形知意,毋庸推敲。

2)气定神闲,利用录音朗读非填空内容的时间从容书写。听录音时没有必要speaker念到哪里眼睛就追到哪里,而应迅速记录眼前空格

里的字词,同时用余光留意下一个空前面的两个字(定位词),当念到该词时直接跳至下一空格准备记录其中内容: 不浪费一秒钟,不放过一个空。

2.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的题型主要是考生在CET4/6中就见惯的talks & conversations,难度较低,形式老套,大有希望拿到高分,但有相当多考生因一时大意而错失得分良机,究其原因往往是听录音时走神遗漏细节,或者内容太多,以至于听时了然回头茫然。这个时候笔记的作用又突现出来:简单几笔,帮助考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为回忆问题对应内容提供可靠依据。

例:2003年9月考试Listen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 11: What nationality is the woman being interviewed?

A.American B.British

C.Russian D.German

You will hear:

Man: Ms.Sharman, we all know that you have a place in history as Britain’s first astronaut.I don’t think any of us has any plans to follow you into the space, but we certainly want to know how you set about getting yourself into orbit.Women: I was driving my car home from work.I was trying to listen to some music really.I was just flicking through some radio stations finding some light music.And the advert went: astronaut wanted, no experience

necessary and then went on to describe that the Russians had offered opportunity to somebody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to train and then to blast off on one of their rockets and to do experiments in space.I thought “Wow!Yes!This is really something I really want to do!” Because I had never thought about being an astronaut before that.I mean nobody tells you at school that if you studies sciences and keep up with your languages then maybe one day you can be an astronaut.…

Woman: There was never the opportunity for anybody from this country to be an astronaut.Now maybe if I had grown up in Russia or America maybe that would have been an ambition.四个选项都是国家的形容词形式,一看便知是和nationality相关问题。可是文章中分散出现过Britain, Russia, America,如果不做些笔记,整个interview听完了以后印象也可能模糊了。所以,不妨在听的过程中对选项进行适当标注:

opportunity↙A.American B.Britain→W from

↖C.Russian D.German

↘want astro

这样一来便百问不倒了。

3. note-taking & gap-filling

本部分录音为长度700词左右,语速约170词/分钟的文章,只放一遍,要求考生边听边记录重点。之后考生会得到所听内容的summary,长度200词左右,其中有20处空白要求填写,每空一词。这是绝大多数人感到最头疼的一个部分,得分超过10分(满分20分)的人极少,撇开听力理解能力本身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笔记质量差,不懂得该记什么怎么记。1)笔记要有选择性。既然最后要补充的是summary而非原文,那么需要记录的肯定是表达文章主旨及基本内容的词,细节性的东西完全可以一听而过。

例如:Business people in Japan and some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like to stand close together as they talk.These people partially judge how close they are to agreement in their negotiations by how physically close they’re standing or sitting next to each other.Now Americans, on the other hand, do not want other people invading their personally space.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American men.If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were negotiating with a Japanese man and the Japanese man began to move toward the American, the American would most likely begin to back away.This could result in both men becoming suspicious of each other and it could result in poo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m.(2004年9月N&G)

全篇文章主题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商业活动中行为方式的差异。横线部分的细枝末节不可能进入仅200字的summary,那么根本无须做笔记。

2)笔记的书写方式有两个特性:

A.简略性。做spot dictation中采用的各种缩略手法又可以派上用场

了。

B.条理性。笔记最好能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发展,这样在补充summary时才能让笔记里的词对号入座。仍然以上面的一段文字为例,笔记可以为:Jp & Lt Am cls /cls agmt nego= phy cls / Am × invd pers spc esp.M.其中 “=” 表示定义,“×” 表示否定。

4. Listening Translation

听译内容分为单句和段落两部分。单句长度30词左右,段落为100词左右,语速约150词/分钟。单句间隔50秒,段落间隔200秒供学生翻译书写。做听译笔记的原则是:记内容而非语言。听译内容都只放一遍,短短的时间,要理解原文,还要将其译成目的语,根本没有余地供考生字斟句酌。换言之,碰上太烦琐的内容,不必强求十分精准,以抓住主要信息为首要任务。句子听译和段落听译的笔记要区别对待。句子转瞬即逝,没有上下文做参考,越想把笔记记得详细恐怕越影响理解,损失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句子听译部分的笔记应主要记下数据,人名,地名,时间,列举项目,句子里其他内容就留给大脑记忆吧。段落听译的笔记则应记得比较详细,但也应该根据内容性质挑选侧重点,仓促间可省略掉非要素性的部分。

例如:Police said that about five hundred homes were washed away by floods after a typhoon struck the west coast of the island yesterday bringing driving rains and winds of up to eighty miles per hour.The typhoon flooded wide areas of the island and crippled communications and power supplies.All domestic flights were cancelled yesterday and the

对比分析听力听辩和英汉口译听辨 第3篇

【关键词】听辨 口译学习 一般英语学习 对比分析

一、引言

听辨分为好几种类型,其中有选择性地听是最常见的,例如在英语专业的听力课堂上,授课教师一般会给学生明确的听力目标,即提出问题,列出选项等等。听力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辨别和捕捉某些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是否掌握听力文章的整体逻辑则不在考察范围之内。口译初学者很容易将英语听力课中的听辨特点和技巧运用到英汉口译听辨中来。由于两者的差别较大,因此造成口译失败。我们在听英语发言的时候发现,即使我们听清了每个词,但可能对文章讲的内容无法形成整体的认识,只有零碎的片段。这是我们英语听辨的一个普遍难题,而英汉口译听辨因为其过程的复杂性,相比听力听辨,其难度更高。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听力听辨和英汉口译听辨的具体差别,进而提高口译听辨的能力。

二、听力听辨和英汉口译听辨

1.听力听辨与英汉口译中的听辨对象和材料不同。听力练习的重点在于听“标准音”,一般这样的标准音都由讲话类似于英美播音员的人朗诵,语音清晰,发音准确到位,语速适中平稳,口齿清楚,无干扰音,语法规范,主题固定,逻辑清晰,文本的语体较为正式,接近我们平时课本中所接触的文体。而英汉口译中的听辨,口译员面对的一般是动态语流,语音变体丰富,即便是母语演讲者也难达到语音专家的水平,更何况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由于生活及工作背景、教育背景的特殊性,其语音语貌可谓五花八门。除语音变体外,每个演讲者的口齿、音高、语速、咬字、语调、词句偏好、口头禅、思维等也会多种多样。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使得上述演讲者的话语差异更显得多样化。此外,语言表达不规范或错误、话语信息密度高、逻辑混乱、即兴发挥等现象也很常见,还有可能出现演讲主题及内容艰深晦涩、口译现场声音系统不佳等情形。可见,英汉口译听辨对象的特征极其复杂。

2.听力听辨与英汉口译中的听辨认知心理过程不同。听力听辨主要是语音解码,意义理解的过程。学习者先从听力材料的语音入手,进行语音的辨析,从语音信息中形成词汇,在大脑中寻找对应的词义,进一步理解词句,从而获得对语篇的理解,整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以语言为主要关注对象。而在英汉口译听辨中,语音解码只是一个基本前提,译员还需通过各种认知加工手段对解码后的语言意义混合体进行言义分离、意义集成、提取、加工等多种操作。由于口译的高语境化特征,译员常常是以从口译背景、主题背景、知识图式到语言和话语的具体信息的自上而下的理解为主,结合“自下而上”的理解完成听辨,以信息为主要关注对象,译员在整个认知过程中要调动各种精力资源来完成多种加工任务。此时,译员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获取发言人话语的意义,而将话语的形式尽量地抛开,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自己的精力,将剩余精力运用于分辨发言人逻辑,记忆发言内容和记笔记等过程中。

3.听力听辨和英汉口译中的听辨动机不同。听力听辨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英语,掌握英语语音、词句、语法,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英汉口译听辨的根本目的在于用另一种语言将所听信息重新发布。因此,听力听辨注意力分配的重点在于词汇的语音的辨析、词汇的搭配、句子的构造、语法的特点;而口译员听辨的注意力重点则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获取话语的信息或意义,如果过于关注语言形式反而会影响信息听辨的完整性,不利于口译员对英语源语的理解。听力听辨止于语言层面的理解,而英汉口译听辨要达到话语信息层面的理解,且要对信息进行便于储存和译语搜觅的各种加工。

此外,在进行一般的英语听力训练时,我们往往强调让学生尽可能减少心译的过程,尽量不要将听到的原语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在心里先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再进行理解,这样可以在听的时候降低遗漏信息的可能。而在进行英汉口译听辨时,尽管译员也会抛弃绝大部分非关键词汇的语言形式而直接从中提取意义,但对于部分关键的信息或者语言难点会在原语有冗余或者有多余精力的时候进行译语搜觅,“同时不断积累,接着在下一步初加工理解程序中迅速加以检验,然后再参照语言和语言外信息用综合分析的手段完成顿悟”。这样,译员一方面抛弃原语形式另一方面又会根据需要部分地提前组织译语的形式,在“抛弃”与“捡拾”形式之间来回切换。而且一般英语教学为目的的听辨实践在课堂进行,允许复听,允许查阅资料,寻求帮助等,而口译听辨现场译员心理压力大,且几乎不允许复听和查阅资料。

三、结语

在口译学习的初始阶段,初学者如果不能及时地认识到以听力听辨和英汉口译听辨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努力方向的错误,重新回到背单词提高单词听辨能力的一般英语学习路径上,影响学习者对于自己口译能力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教授学生正确的口译听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

[2]鲍川运.再议大学本科的口译教学[J].外语教育.2008(3):34 .

对比分析听力听辩和英汉口译听辨 第4篇

听辨分为好几种类型, 其中有选择性地听是最常见的, 例如在英语专业的听力课堂上, 授课教师一般会给学生明确的听力目标, 即提出问题, 列出选项等等。听力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辨别和捕捉某些信息的能力, 对于学生是否掌握听力文章的整体逻辑则不在考察范围之内。口译初学者很容易将英语听力课中的听辨特点和技巧运用到英汉口译听辨中来。由于两者的差别较大, 因此造成口译失败。我们在听英语发言的时候发现, 即使我们听清了每个词, 但可能对文章讲的内容无法形成整体的认识, 只有零碎的片段。这是我们英语听辨的一个普遍难题, 而英汉口译听辨因为其过程的复杂性, 相比听力听辨, 其难度更高。接下来, 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听力听辨和英汉口译听辨的具体差别, 进而提高口译听辨的能力。

二、听力听辨和英汉口译听辨

1.听力听辨与英汉口译中的听辨对象和材料不同。听力练习的重点在于听“标准音”, 一般这样的标准音都由讲话类似于英美播音员的人朗诵, 语音清晰, 发音准确到位, 语速适中平稳, 口齿清楚, 无干扰音, 语法规范, 主题固定, 逻辑清晰, 文本的语体较为正式, 接近我们平时课本中所接触的文体。而英汉口译中的听辨, 口译员面对的一般是动态语流, 语音变体丰富, 即便是母语演讲者也难达到语音专家的水平, 更何况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由于生活及工作背景、教育背景的特殊性, 其语音语貌可谓五花八门。除语音变体外, 每个演讲者的口齿、音高、语速、咬字、语调、词句偏好、口头禅、思维等也会多种多样。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使得上述演讲者的话语差异更显得多样化。此外, 语言表达不规范或错误、话语信息密度高、逻辑混乱、即兴发挥等现象也很常见, 还有可能出现演讲主题及内容艰深晦涩、口译现场声音系统不佳等情形。可见, 英汉口译听辨对象的特征极其复杂。

2.听力听辨与英汉口译中的听辨认知心理过程不同。听力听辨主要是语音解码, 意义理解的过程。学习者先从听力材料的语音入手, 进行语音的辨析, 从语音信息中形成词汇, 在大脑中寻找对应的词义, 进一步理解词句, 从而获得对语篇的理解, 整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 以语言为主要关注对象。而在英汉口译听辨中, 语音解码只是一个基本前提, 译员还需通过各种认知加工手段对解码后的语言意义混合体进行言义分离、意义集成、提取、加工等多种操作。由于口译的高语境化特征, 译员常常是以从口译背景、主题背景、知识图式到语言和话语的具体信息的自上而下的理解为主, 结合“自下而上”的理解完成听辨, 以信息为主要关注对象, 译员在整个认知过程中要调动各种精力资源来完成多种加工任务。此时, 译员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获取发言人话语的意义, 而将话语的形式尽量地抛开, 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自己的精力, 将剩余精力运用于分辨发言人逻辑, 记忆发言内容和记笔记等过程中。

3.听力听辨和英汉口译中的听辨动机不同。听力听辨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英语, 掌握英语语音、词句、语法, 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英汉口译听辨的根本目的在于用另一种语言将所听信息重新发布。因此, 听力听辨注意力分配的重点在于词汇的语音的辨析、词汇的搭配、句子的构造、语法的特点;而口译员听辨的注意力重点则是透过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获取话语的信息或意义, 如果过于关注语言形式反而会影响信息听辨的完整性, 不利于口译员对英语源语的理解。听力听辨止于语言层面的理解, 而英汉口译听辨要达到话语信息层面的理解, 且要对信息进行便于储存和译语搜觅的各种加工。

此外, 在进行一般的英语听力训练时, 我们往往强调让学生尽可能减少心译的过程, 尽量不要将听到的原语一个词一个词, 一句话一句话地在心里先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再进行理解, 这样可以在听的时候降低遗漏信息的可能。而在进行英汉口译听辨时, 尽管译员也会抛弃绝大部分非关键词汇的语言形式而直接从中提取意义, 但对于部分关键的信息或者语言难点会在原语有冗余或者有多余精力的时候进行译语搜觅, “同时不断积累, 接着在下一步初加工理解程序中迅速加以检验, 然后再参照语言和语言外信息用综合分析的手段完成顿悟”。这样, 译员一方面抛弃原语形式另一方面又会根据需要部分地提前组织译语的形式, 在“抛弃”与“捡拾”形式之间来回切换。而且一般英语教学为目的的听辨实践在课堂进行, 允许复听, 允许查阅资料, 寻求帮助等, 而口译听辨现场译员心理压力大, 且几乎不允许复听和查阅资料。

三、结语

在口译学习的初始阶段, 初学者如果不能及时地认识到以听力听辨和英汉口译听辨之间的差异, 会导致努力方向的错误, 重新回到背单词提高单词听辨能力的一般英语学习路径上, 影响学习者对于自己口译能力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口译教学中, 教授学生正确的口译听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1.

[2]鲍川运.再议大学本科的口译教学[J].外语教育.2008 (3) :34.

上海中级口译听力题型及难点分析 第5篇

1. 报考对象:具有大学英语四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

2. 考试形式:根据口译特点,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译(笔译、口译)等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如在第一阶段笔试中,客观试题约占笔试试卷总分的35%,主观试题约占笔试试卷总分的65%

3. 考试分两个阶段:(150分合格)

笔试共分四部分。1: 听力40分钟/90分;2:阅读50分钟/60分;3:英译汉30分钟/50分;4:汉译英30分钟/50分。 总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250分。凡第一阶段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第二阶段口试。

4.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

5. 每年的3月、9月进行笔试,笔试后1个月左右进行口试。

6. 考试时间:13:30分:进考场 ;14:00: 正式考试 ;14:40: 听力结束 ;16:30: 结束考试

二、上海中级口译笔试分值分布情况:

A:听力:1: spot dictation: 20空/30分;B: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30题/30分 ;C: 听译:5句子+2短文/30分。D: 阅读:30题/60分 ;E: 英译汉/50分;F: 汉译英/50分。

三、上海中级口译听力题型:

1: spot dictation ; 2: statements 10个题 (4个选项中选一个与所听到的句子意思最接近的 ;3: talks and conversations 20个题(根据提问4个选一个答案)4: listening translation : 1 sentence translation 5句; 2 passage translation 2段

四、口译考试听力难点:

口译考试听力难点:1 语音(口译考试英美音兼而有之)

1.把握基本美音特点:

? 音变:如neither, hot, tomato, agile, ask, chance

? 卷舌:如term, work, teacher

? 弱读:如stay at home, come from China, go to school

? 连读:如come on in , from A to Z

? 缩读:如I got to go(gotta ), I’m going to do it.(gonna) does she ,tell them(tell ‘em) let me, get out of here

? 浊化:如matter , letter, butter

? 同化:如would you, miss you

2. 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最常出现的几种错误语音

(1). l/n light night/ night light

(2). V/w very well/well very

(3).th I thought a thought .But the thought I thought wasn’t the thought I thought

口译考试听力难点 2 (spot dictation)

听力第一部分的“spot dictation”是考生易失分的地方。这个大题要求考生听一篇300-400个字左右的文章,根据录音填写20个空格,每个空格要求填写一至六个单词,而基本上大部分空格要求填写三至四个单词,录音放完一遍后有两分钟左右的时间给考生整理答案。

大部分考生都习惯于边听边把答案直接填在题卷空格内,“求全”是很多考生做这个大题时的心理。但就是这个“求全”的心理造成了考生的失分,考生为了记下第一个空格的每个单词,往往漏听了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空格。只注重听单词,获得的只是片段信息,而对于全文没有整体理解,因此录音放完后也只能寻找记忆。整理答案的两分钟对于这样的考生来说是难熬的,由于思路混乱,只能盼望时间快点过去。好的方法是听的时候只记下关键词或是做些记号,写第一格时眼睛迅速移到第二格,注重全面理解。录音放完后,利用两分钟还原信息。

解决方案:1 尽量使用缩略语等易懂的速记方式,自己也可以自创一些速记符号,可以中英文混杂,如:听到beautiful时,可以以“美”这个中文字代替,as follows=af ; Address=地 ;see you=cu ; face to face=f2f ; month= 月; as soon as possible=asap . advertisement=ad ; business=biz ; automobile=auto ; University=uni ; secretary=sec; professor=prof 等。

口译考试听力难点 3 talks and conversations

在听做题说明时,立即看前两题到三题的选项,以预测可能出现或需要回答的问题,尤其以数字、地点、年月日为重,一旦听力理解题开始,多听少记。 多听:心记细节内容;少记:重点记下与选择题有关的词语。文章的第一句话一定要听懂,因为西方人的思维是开门见山式的,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中心。例句:I am Joe. I am having trouble with chemistry this year. (文章开头). 问: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bjects is Joe having trouble with? 选项:A physics B chemistry C math D English.

如何预测:例如看到1:a: airport b: railroad station c: coach station d: subway 就知道即将听到的内容发生的地点是选项中的一个,在听的时候只要稍做笔记,即可选对。再例如看到 a: gate1 b: gate2 c: gate 6 d: gate 8 时就知道要考的内容是关于在机场登机场景,只要在听的时候听清登机门号即可了另外,多熟悉西方社会的生活文化背景知识对考试得分大有帮助,因为口译考试是一种能力考试,它的目的是培养口译人才,而一个合格的口译是必须要什么都懂一点,是一个杂家。

口译考试听力难点 4. 听译 (考生丢分最严重的地方)

听译也是听力中的难点。听译文章的信息量很充足,对于考生的听力理解、短暂记忆和即时翻译能力都是挑战。而且场景的变换很快,每段文章之间都是没有联系的,因此考生要跟着录音迅速进行角色转换。录音资料转瞬即逝,考生要学会摆脱阴影,没有听懂的句子马上放弃,进入下一句的翻译状态。听录音时,用笔记录和大脑记录相结合,不要拘泥于记录下每个字,它只是对脑记的补充。

听译主要记什么:心记大意,笔记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注意要把握重点意思,不求逐词翻译。

口译听力 第6篇

1对新四级考试听力样题分析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站日前发布消息, 称为进一步提高听力测试的效度, 2016年6月考试起将对四、六级考试的听力试题做局部调整:其中, 学生长期适应了的考试题型短对话和短文听写题型将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新闻听力和学术讲座。其中四级听力考试的变化为:取消短对话、短文听写、新增短篇新闻 (3段) 。从官网提供的样题中, 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变化。

1) 听力内容的改变, 从以前的生活交际类短对话, 变成了学生不甚熟悉的新闻听力。从样题看, 内容讲的是索马里叛军制造的恐怖袭击事件。这样的内容远离实际生活, 也不是平时学生关心的新闻类型。对听力内容的完全陌生, 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2) 难度的增加。第一, 大量专有名词的出现, 如Kenyan肯尼亚Ugandan乌干达等。第二, 新闻英语常用的词汇, 独特的句子结构及行文风格的出现。这类词汇及表达形式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本中不曾出现或者意思差异较大, 在学生生活中亦很少使用。他们在听力考试中的出现, 会使学生在考试中更加紧张, 极大降低正确率。第三, 新闻长度比原来的短对话有所增加, 而题目中仍然有对新闻整体内容把握的提问, 这意味着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短期记忆的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第四, 从样题看, 题目来源于BBC等媒体, 如果听力考试中使用原音播放, 那么新闻播音的语速要比之前四级考试所用的语速更快, 从而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3) 听力分值的增加。听力总分占卷面35%的比率虽然没有变, 但是听力篇章分值由原来的10%增加到了20%。由于篇章听力在之前的考试中本就是学生的难点, 分值的增加将会降低学生听力部分的得分率。

2对造成学生听力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

在以往的四级考试中, 学生听力部分普遍得分较低, 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更加注重读写的学习和练习, 而听说本来就练习相对较少, 是弱项。 (2) 在听时, 容易专注于单词, 听得懂的单词和听不懂的单词成为听力中的核心。在某些听力句子中, 学生往往根据自己听懂了单词选择答案, 在某些时候, 则会因为一个自己听不懂的单词而忽略了整个句子的意思, 从而错过正确答案。学生对单词的关注, 忽略了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和内容, 在单个听力原文加长的情况下, 学生则会更加不知所云。 (3) 因为听力信息含量的增加, 一些学生虽然能够提炼出部分有效信息, 但是却很难及时地处理分析接下来听到的大量其他信息, 或者对整篇听力短文进行全面的把握和准确的记忆。

整体说来, 学生在四级考试听力时所面临的问题为:

1) 不能及时地将所听内容解码, 理解所听内容。

2) 无法把握句子, 文章整体内容, 只听单词, 不注意整体内容, 更加缺乏对逻辑关系和结构的把握。

3) 短期记忆很差。

3口译训练法及其对四级听力考试的启示

如上分析, 如果单就以“单词理解—听力录音——对答案”这样的简单方式进行听力训练, 不仅起不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作用, 反而会因为重复的错误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而在口译训练过程中, 其中的某些训练方法则能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关练习, 起到提高学习成绩和信心的效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仲伟合教授于2001年提出了详细的口译技能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其中包括连续传译技能 (13项) 和同声传译技能 (19项) 。针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同学面临的听力难题, 笔者认为适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口译短期记忆训练:通过单语复述练习, 单语延迟复述练习等方法, 训练译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并且要求译员能准确理解说话者的讲话内容。面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同学的短期记忆训练应当从单个简单句子的复述开始, 进而扩展到长句的复述, 到段落的复述练习。

2) 影子练习:一边听录音, 一边用原语英语跟读复述。要求跟读者紧接讲话者后面, 迟2~3秒将所听到的内容完全重复出来。声音如影随形, 因此被称为“影子跟读”。影子跟读要求要跟上被学者的速度和内容, 保证语音语调尽可能地同步。影子跟读练习作为同声传译技能训练之一被广泛采用, 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译员的注意力分配和“边听边说”的同声传译技能。因此此项训练方法能训练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合理分配精力, 同时帮助学生增强短期记忆能力。该方法能培养一心多用, 边听、边记、边说的能力, 同时也是提高记忆、语速、理解速度、改进语音语调的好方法。

3) 口译笔记练习:在教授学生使用约定俗成的笔记符号的同时, 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笔记符号, 在听较长的一段内容时能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录下重要信息。在做笔记的同时要能够根据自己所做笔记内容基本复述出所听的关键内容。笔记训练中要包括的是:提取关键词, 提取句子结构、笔记阅读等方法的训练。其中, 在训练提取关键词和句子结构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理解和逻辑分析, 在原语输入和信息剥离两个方面能做到精力合理分配, 完成解码同时记录的过程。

4结语

在新四级听力内容调整, 难度加大的情况下, 通过文中讨论的三种口译的基本训练方法, 加上合理的安排、科学的操练, 相信能使学生不仅仅接收到字、词、句子, 更关键的是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剥离出说话者的含义, 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提高短时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听力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丽芳.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听力教学——论口译听辨技巧训练的应用[J].丽水学院学报, 2010 (6) :94-97.

[2]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彭雪莉.新题型下的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教学改革及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 2016 (2) :124.

[4]史金蝉.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之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 2015 (9) :90-91.

[5]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 2001 (2) :30-33.

口译听力 第7篇

《口译与听力》是英语专业本科自考中学生反映学习较难、考试成绩差的课程,成为了整个英语自考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出的问题有不生动、交互性差、教学效果不好等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应用全新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来克服自考生学习英语口译和听力的障碍,使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将是从事英语自考教学及管理人员面对的重要课题。

2. 网络英语信息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型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信息大多数是用英语来发布、传输的,这为自考生提供了接触地道英语的机会;再者,网上有许多面向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资源,自考生可得到语言教学专家的在线帮助,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网络英语信息资源中有关英语口译和听力方面的信息资源在其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范围、类型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呈现出许多独有的特点。

2.1 内容丰富,多样生动。

《口译与听力》课程内容涉及诸如社会、旅游、环保、体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技巧,又有广博的知识面。但是英语专业本科自考教材使用时间一般都有几年,内容语言相对比较陈旧,题材范围也极为有限。而网络英语信息资源和语料具有海量特征和实时性,有时代气息,学习材料鲜活生动,且题材、风格多样,无疑将极大地丰富教师教学和自考生学习的内容,以增强英语口译与听力教学的生动性,使师生能真切感受到英语文化,体会到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样不仅使他们能在真实涉外交际中培养起跨文化交际意识,而且能使自考生达到口译与听力的自考要求,顺利过关,进而增强自考生学习好其它英语课程的自信心。

2.2 信息多元,学习多样。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本科自考口译与听力教学中所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之,每个教学班的规模大都在五十人左右,十分不利于师生间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口译和听力练习的机会,难以达到英语专业本科自考《口译与听力》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而网络丰富的、多层次的英语信息资源与语料,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英语自考教学传递方式的弱点,适合本课程大班教学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自考生可利用除了文本信息外,还可用大量的图像信息、图形信息、超文本信息等多媒体。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多元化的手段学习英语、收听网络英语广播、观看网络英语电视、欣赏原声电影等,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

2.3 交流畅通,协作学习。

英语专业本科自考生在课堂上练习口译与听力技能、与老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而完全依靠课外训练也不符合实际。网络英语信息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建立新型的教师与自考生之间、考生与考生之间协作的学习方式,课外延伸正是一条连接二者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为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QQ、Blog、贴吧等形式布置、收发作业、解答疑问,同时,还可就所学的课程内容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网上展开讨论,考生间还可进行相互帮助,诸如用英语会话、交流思想、召开网上英语晚会等形式。进而建立起一种友好、合作的新型师生、同学关系,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译教学质量,完成“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对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并通过大量的课堂训练和不间断的社会实践,使考生掌握基本的口译技巧,了解口译的性质,能够担任一般的汉英、英汉口译任务”。

3. 网络英语信息源的开发

网络英语信息资源对开展英语自考《口译与听力》课程教学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然而,因英特网的开放、分散、自由、自主而网上信息资源数量的庞大、内容的芜杂无序,使网上的信息量达到了空前惊人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师生无法快速准确地定位查找到所需的网络英语教学和学习信息资源。所以,要有效地利用网络英语信息资源,就得对网络英语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整理,才能真正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

3.1 利用网络专业信息导航库。

专业信息导航库比搜索引擎更具专指性。如中国高等教育保障系统(CALIS),本着共知、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全国高等院校为依托,建立起CALIS工程中心重点学科导航库和CALIS文理中心重点学科导航库,积累了国内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各专业网站地址,相对覆盖的学科网址较全,学术价值很高,信息可靠性很强,通过有效链接可直接进入各学科专业网,既节省查询时间,又提高了查询的准确性。这个CALIS也是搜寻口译和听力利用的英语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

3.2 利用网络检索工具获取英语信息资源。

要准确、快速地查找到网络上丰富信息资源,世界各国的信息专家们开发了诸如文件传输协议、远程登录、万维网等性能优越的信息检索工具,为人们提供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捷径。因而,我们只要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就能查询到所有相关的网站,再通过超级链接,逐一访问相关网站,就可能查找到所需英语本科专业自考中口译与听力教学和自学的相关信息资源。所以,借助这些网站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最新音频或视频资料,可避免因教材内容陈旧而使学生缺乏积极性的现象,从而提高广大学生的口译与听力水平。

3.3 要建立网上特色数据库。

当前,各高校的外语院(系)大都建有院(系)的二级网站,不过都缺乏专供英语自考数据库,同时,网络搜索引擎作为单一的综合性网络检索工具,在满足师生需求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英语教师和网络信息技术人员要相互配合,共同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加工和整理,组织成方便用户利用的网络英语信息资源,建立网上特色数据库,就能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教学和学习信息资源。建成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和实用的数据库,而利于英语自考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

4. 结语

英语本科专业自考中的《口译与听力》课程应当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应借助网络英语信息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英语信息资源的优势,不断充实《口译与听力》课程,以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多样化,实现口译与听力课堂的课下延伸,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拓展,从而达到《口译与听力》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5) :92-94.

[2]迟明赟.英语学习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现代企业教育, 2006, (10) :137-138.

[3]口译与听力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委员会, 2001.

[4]韩阳.论网络信息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科技信息, 2006, (11) :112.

[5]吴奇才, 左才杰.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原则与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 2003, (1) :33-34.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