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精选5篇)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第1篇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

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重点

1、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

3、杠杆的分类 难点

1、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2、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教具

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镊子,起钉锤等 杠杆,铁架台,钩码(一盒)教学方法

提前预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一、交代第九章机械与人

明确第九章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交代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图9-1中所示的各种杠杆,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展示部分杠杆。

经过讨论,让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

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教师引导分析:杠杆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某个组合机械的一部分,杠杆的外形多种多样,可直可弯、可粗可细。

作为杠杆的条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例如:汽水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

让部分同学举例生活和生产中的杠杆。

2.明确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结合图9-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力臂的画法是一个难点,应采取图示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练习课后作业1题。

练习探究P63 1题,P64 7题。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153页实验探究。教师展示一简单杠杆的平衡实验现象

由此引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及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以及制定验证猜想与假设的计划。(教师应注意:实验如采用课本实验装置,杠杆自重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但若用上面图示实验,杠杆自重将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轻的代用器材。)

实验中教师强调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通过实验得不出平衡条件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究的结果。

最后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及:F1×l1=F2×l2 杠杆的分类

练习对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课后作业2、3、探究P64 4、6题。

4.请同学们对图9-1和图9-4中的杠杆进行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方法。

让学生对杠杆进行分类,没有固定的分类原则,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使用、特点、效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无论学生怎么分类,都及时给予肯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有的杠杆可以省力,有的杠杆可以方便工作。(让学生知道“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研究问题的需要)

三、开放作业 形成能力

1.家中常用的剪刀、理发用的剪刀、医生用的剪刀、裁缝用的剪刀、花匠剪枝用的剪刀、建筑工地上剪钢筋的剪刀,进行分类。2.课后练习题

3.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 教师据反馈讲解。

四、小结本节 形成知识网络 师生据板书内容小结

注意所学主要内容,重难点

五、作业及预习

预习第二节滑轮的应用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第2篇

命题与证明涉及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以后复杂图形研究的重要基础.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命题与证明逐步渗透了推理论证的格式,并介绍了命题的结构和证明的步骤,所以命题与证明也是推理论证的入门阶段,命题与证明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关系到今后几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一、知识点回顾

1.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的含义.

(1)定义是揭示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征的句子.

(2)命题:可以判断是正确或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

其中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种命题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4)公理:如果—个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公理.

(5)如果一个命题可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定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

注意:定理是正确的命题,但正确的命题不一定是定理.

2.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四者都是句子,都可以判断真假,即定义、公理和定理也是命题,不同的是定义、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只不过公理是最原始的依据,而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因而它不一定能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3.证明

(1)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已经被确认的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2)证明真命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②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并注明依据.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第3篇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点转动的硬棒,叫

做杠杆。

2、l1表

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公式:Fl11F2l2。

5、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省力,但费距离。例如:开瓶器。

(2)费力杠杆:因为动力臂 < 阻力臂,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费力,但省距离。例如:钓鱼竿、筷子。(3)等臂杠杆:因为动力臂 = 阻力臂,所以动力 = 阻力,特点:既不费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例如:跷跷板、天平、动滑轮。

二、滑轮。

1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2动滑轮。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特点: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4、绳子末端拉力的计算:F

f

n

。绳子末端移动距离的计算:Snh,其中,n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h为重物上升的高度(或水平移动的距离)。

f为滑轮中的阻力。当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fG物 ;当考虑动滑轮重,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fG物+G动;当物体水平移动.......时,f摩擦力。

5、滑轮组的绕线规律是,即:n为基.数时,绳子的起点固定在动.滑轮上;若n为偶.数,则绳子的起点固定在定.滑轮上。其中n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在计算n值时,采用非整数进位法。

三、功和机械能

(一)功

1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符号:W,基本公式:WFS,导出公式:F=W

S

或S=

WF

。(其中:W为功,F为力,S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焦(J),1J1Nm。

(二)、功率

1号为P。

2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基本公式:PWt,导出公式WPt 或 t=W

P

。(其中: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单位:瓦(W)千瓦(KW)1KW1000W4、P1W1J/S表示:物体在1秒的时间内做的功

为1焦。

(三)、机械效率

1W有Gh,W总FS,W总W有W额。

2、公式:=

W有W100%。

3、特点:因为额外功永远不可能为0,所以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结果没有单位,是个百分比。

(四)、机械能

1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第4篇

http://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探究关于速度变化情况,主要是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关于速度的变化情况,包括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具体的实验分工。学生在活动中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本节探究课的重点在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应该侧重于这个方面的培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测量

2、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

3、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

2、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物理实验,认识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的的测量各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

教材的延伸

把物理融入到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 教具

多媒体、斜面、小球、秒表、刻度尺、金属片、夹子、实验报告一份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进行实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

实验交流

3分钟 2分钟

6分钟

2分钟

3分钟

10分钟

2分钟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2分钟

自然界的运动有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段同学们平时也曾经历的运动的视频,并思考他们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问:速度为什么越来越快呢?

问:请问桌面上提供的器材可以进行哪个实验呢?

问:比较快慢的方法?

利用具体的演示,点破选择哪一种方法

通过提问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利用多媒体展示斜面模型和实验表格,点拨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步骤

问:如何测小球通过各段路程的时间?(多媒体演示测小球通过相同路程的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秒表和一些改良器材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实验结论

实验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错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并思考下列2个问题:

1、金属片的作用?

2、斜面坡度大小和斜坡的长度长短对这个实验有什么影响? 学生积极思考,感受自己身临其境时速度的变化。并做出猜想

学生回答问题,并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桌面的器材,并思考,然后回答问题

回顾知识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步骤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注意观察,并动手熟练器材的使用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

一步步向学生提问,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培养学生选择器材的能力

回顾知识,并为下面设计实验方案指引方向

加深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

直观的展示,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实验方案

利用多媒体模拟小球的运动,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板 书 设 计

第四节:探究速度的变化

1、提出问题:小球沿斜面下滑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略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路程s/m SAB = SBC = SCD =

时间t/s tAB= tBC= tCD=

5、实验结论:小球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

6、实验交流:

布 置 作 业

1、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2、设计一份探究百米赛跑的实验方案

教 学 反 思

本课例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和书本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影像、动画使内容形象、生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从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并多实验器材进行改良,使实验操作更简便和准确。

亿库教育网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做杠杆和杠杆的平衡。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四、教学用具:羊角锤、起子、核桃钳、五、教学过程: <一> 认识杠杆:

活动

一、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玩游戏吧,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游戏,请三个力气大的男同学和三个力气小的女同学到计台前比赛,老师拿出:木板(有钉)、一瓶啤酒、一个核桃,先让男同学们徒手来做,再让女同学使用工具完成。

提问:是女同学的力气大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游戏中使用工具的过程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工具讨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老师巡回启发得出杠杆的定义:杠杆: 提问在生产、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同学举例:

观看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工具由学生分析这些杠杆工作时绕一个固定点而且还要受到力的作用,以撬棒为例,让学生讲解找出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的方向。总结:支点、动力、阻力的定义。

老师总结: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并不是理想的直硬棒,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要学会将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杠杆这种方法常称为“模型法”。

活动

二、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析板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模拟跷跷板的游戏,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案上的内容,完成实验1,并由学生解释处于水平静止位置由哪些因素决定?

(两个力的大小,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提问: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一定影响着杠杆的平衡吗?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学案上的实验2的内容,同时引出力的作用线。结论:由学生总结。

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动力、阻力的大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总结力臂:我们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从而得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定义。

画力臂:请同学在学案上画出力臂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动力臂:

阻力臂: 《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F1F2L1L2 活动

三、1、提出问题:在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在刚才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

实验前:思考讨论(1)杠杆两端装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起什么

作用?(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3、进行实验与收信集数据:

4、交流与讨论:由学生回答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 F2.L2

5、评估与分析:

(1)在探究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你有何经验和教训?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