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分课型教学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分课型教学范文(精选4篇)

分课型教学 第1篇

一、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输入”原本是计算机术语,是指计算机植入的信息。在语言学习中,则是指学生获得的各类语言内容,包括单词、词组、句子等。在实际中,机器和人可以接受的输入程度是有限制的,即输入不能超过其可以接受的限度,这样的语言输入对于学习语言才是有效果的。国外的专家将产生语言输出的过程分为了5个阶段:得到的语言输入、理解的语言输入、语言接受、知识结合、语言输出。根据这一模式,可以发现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直接与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已有知识相关,不一定能接受他们得到的所有语言输入,但无法很好地接受语言输入,则会影响到最后两个阶段。因此,西方的一些学者常常强调“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对于语言输出,专家强调的是“充分理解的语言输出”,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准确、恰当、连贯地传送信息。这一点,需要学习者适当地对所需输出的信息做必要的语法处理,充分调动学到的知识[1]。

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因为语言能力只能在使用中获得,若是只重视其中的一方,会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外的学者对二语学习做了多项研究,发现仅靠“可理解输入”无法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语言运用水平,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平衡活动教学法”,即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使输入与输出可以互动,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让语言输出和交际目的联系起来,促进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2]。

二、分课型教学模式

(一)分课型教学模式简述

分课型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分级教学,基础英语课程比较笼统,分课则是把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分开设置,这样就可以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不同技能,更有利于凸显语言的输出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变得更清晰,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更具体、深入,也更容易开展教学活动。

(二)分课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动因

根据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分为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和输出(说、写、译),二语学习的核心问题则在于输入、输出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影响最为广泛的假设就是输入假设、输出假设与互动假设。

可理解性输入假设是由Krashen提出,他指出习得语言的基础是语言输入。为了学习一门语言,学习者需要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而这些语言输入应该是经过修正的、可理解的输入,换言之,语言环境对于学习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尽管语言输入十分必要,但并非唯一的充要条件,如果输入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同样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输入假设的基础上,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他强调输出可以促使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检验学生对目的语作出的假设,同时可以根据反馈来分析和反思语言形式。此后,他反复进行研究,验证这一假设中的注意功能及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把输出标记为“说”“写”“言语”“言语表达”和“合作性对话”,他强调输出对于语言应用的促进作用。依据他的理论,国内的研究者文秋芳进一步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这一假设包含3个子假设:输出对提高外语能力的驱动作用要大于输入,没有输出,输入的质量再高也只能获得有限的效果;学习英语最主要的是应用,从社会需要来看,相比听、读两种接受性技能,说、写、译三项表达性技能更为重要,尤其是口、笔译;从外语教学来看,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可以取得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大的成效[3]。

Long提出的互动假设则是强调学习学习中的根本中介———互动。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学习者可以注意到自己输出的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差距,从而加以改进,并对语言输入进行反馈和调整。这整个学习系统是由输入、互动、反馈与输出构成。

分课型教学的理念基础就是互动模型,通过凸显输出来促进输出与输入进行互动,实现有效输出和积极输入,进而使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还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输出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有关人员曾经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内输入课程的比重仍旧偏高,如过于注重精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换言之,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仍旧更强调输入,没有明确分配输入与输出的比重。

(三)分课型模式的可行性

有关专家以华东地区的某211高校进行了研究,选择的是该高校内非英语专业的一年级15个班,英语水平为中等,尚未参加四级考试。对于这批学生的教学采用分课型模式,即口语、写译和快速阅读三门讲授课程与自主学习。

课程的设置是基于互动理念,根据学生需求与课程要求,口语、阅读、写译与快速阅读的比例分别是30%、25%、20%、25%,课堂讲授由对应的教研室承担,自主学习则是各教研室派出的教师负责,并每月组织集体备课,来协商教学相关的内容。

研究的结果则是由改革前后的满意度调查和四级考试通过率显示。调查的结果发现,学生对于改革后的课堂满意度提高,尤其是口语、写作与翻译。最为重要的则是四级考试,发现四级的通过率范儿提高了10.6%,并对部分学生的写作成绩进行抽样调查,成绩的差异同样明显。

(四)分课型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分课型教学模式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输入与输出分工明确,输入集中在自主学习,输出则被细分为口语、写作、笔译和口译,通过课程独立,凸显和提升了输出类课程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其次,这样独立的课程设置使教师的分工更加明确和细致,教师可以分别负责各课型的教学,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因材施教,并能深入备课。同时,某一课程的教师可以收集更为详细的数据来进行系统研究,也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第三,通过自主学习的衔接,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其不足同样明显。首先,分课型模式仅仅适用于基础阶段的教学,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必须及时开展分科教学,否则对于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作用便不再显著。其次,英语的各项技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分课把输入与输出强行割裂,会影响到学生的衔接,降低二者的有效性,必须通过自主学习的衔接。分课型的方式在各院校并不一致,有些院校划分细致明确,有些则比较简单,在这些院校,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凸显,直接影响了输入与输出的衔接[4]。

三、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的基础阶段,分课型教学是一种新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专业需求,进行输入与输出的互动,并注意二者的衔接,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优越性和教学效果。

摘要:英语在高校已经成了一门基础性的科目,其教学模式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学习外语既要注重输入,也要重视输出。因此,分课型教学被不少高校采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在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上效果显著。本文将主要对分课型教学的理论依据、标准和可操作性做简要阐述,并提出一些有利于促进分课型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语言输入,语言输出,高校英语,分课型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露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应用性探析——以语言的输入、互动和输出为例[J].琼州学院学报,2010,04:167-169.

[2]胡伟华,李娜.基于“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习得模式探索[J].外语教学,2012,05:64-68.

[3]李轶.输出驱动下的分课型教学模式动因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12:151-152.

分课型教学 第2篇

我校在学习过有关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材料之后,每一位老师在组内和同事交流之后,又写下了学习体会。在此基础上,校领导积极协调,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在2月15——2月23日对模式进行了实验——课堂教学。这次的课堂教学有自我实验(自己平时教学)和组内集体实验(组内所有成员参与听评)。在试验之后,我们教研组又进行交流,交流探讨对模式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等。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我们这次的研究主题是《诗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范读引领,激发兴趣

(二)自读感知,初探情感

(三)品读感悟,深化情感

(四)回顾总结,升华情感。我们都认为朗读是诗歌的灵魂,模式中重视朗读是非常有必要的。朗读是我们祖先明智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有声语言,将文章中无声蕴情的文字化成有声、有色、有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叩击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思想与感情的共鸣。同时,为使朗读达到更丰富、更完美的言志传神的要求,还应充分挖掘朗读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以意美、情美、音美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抒情性,重在表达人的自我内心世界和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灵感受。朗读诗歌要披文入情、以情入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还应注意: 一、把握感情,体现韵律美

朗读要有感情。它是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对诗歌有深刻理解才有可能达到的。

1.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如周金瑞老师本次所执教的《七步诗》: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学生感叹:过去那封建家族制实在是不好,为了争夺权位,同胞兄弟相互残杀,真是太残酷了。他们同时也联想到在电视里看过的相同的情形,也一一说了出来。根据这些内容,周老师用悲愤之情来范读这首诗,学生多次练习朗读这首诗后,就把握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

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王军红老师执教的《儿童诗两首》中的《我想》与周金瑞老师执教的《七步诗》的语速要慢一些,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而王军红老师执教的《儿童诗两首》中的《童年的水墨画》、冉凯华老师讲的《清平乐.村居》和马爱红老师执教《江畔独步寻花》,速度则要稍快,读出轻松、欢快。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

诗歌的朗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如《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整首诗比较悲愤,但悲愤之中也有无可奈何。其中,前几句可以读的语气适中,最后一句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并加重语气。这样,把握好朗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4.根据语境处理诗句的停顿

诗歌朗读,有时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就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确定,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掌握好节拍,不仅能充分展示诗歌的艺术境界,而且节奏也会悦耳动听,读来朗朗上口。《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

诗是想象的艺术。学生必须发挥想象才能欣赏诗、朗读诗。如冉凯华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冉老师让学生通过读句子,想画面。有的学生说欣赏“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一句描写了,老夫妻喝了一点酒,还亲热地聊天。教师追问老人会聊些什么?有学生说会回忆当年怎么认识的;有学生说会商议着给大儿子娶媳妇;有学生说会称赞能干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有学生说会欣赏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农家人的生活非常安逸,从而品位到辛弃疾当时对这种农村生活的向往。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继而自己再去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学生不仅理解了词的内容,而且组组都恰当适度适时地结合插图,引发想象。同时,集体讨论,小组合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学内容已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变成了一幕温情的家庭短剧。学生也从讨论中理解了作者是通过描写田园的风光来抒发自己喜爱宁静安详的农村生活。三、理解主题,感受意蕴美

诗歌也有主题,没有主题就会黯然失神,只有了解了主题,文字才可能潜入读者的心灵,才有可能变为读者自己要说的话。只有认真领会,准确把握诗歌的精神实质,然后诉之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所负载的思想感情,就会比原诗自身的意志、情感更为丰富,它必能引起学生走向文学作品的深处,听到“不可言传”的意蕴。从而沟通作者、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从朗读中品味人生的道理,受到美的熏陶。如《最后一分钟》,这篇阅读课文是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四 体验赏析,展现艺术美

情感体验是朗读教学的关键,诗歌丰富的色彩、场面等,只有朗读者充分激发感情,沿着感情去积极想象,用有声语言去描绘,才能生发出不可抗拒的感染力,使自己的多种感受、多层体验升华、飞动。只有朗读得体,才能展现色彩斑斓的艺术美。在诗歌朗读教学中,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先听后模仿,再去朗读,继而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比如教读《长征》时,就是先让学生听看朗读视频,进行欣赏、领会,确定朗读的基调,然后再去朗读。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激昂的音乐,教师随着乐曲声朗读,学生从中感受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的困难,以及红军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的态度,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以磅礴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做好情感铺垫。接着,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朗读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朗读诗歌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 第3篇

一、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内涵

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思路,本质上是依据学科知识特征及不同特征知识的不同教学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程序的研究,这样的课堂是符合道德课堂理念的课堂,是道德课堂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

(一)分课型的课堂是“学道”的课堂。学道,即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成长规律。道德课堂,其核心是尊重“学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是合乎规律、尊重规律的课堂。分课型的课堂教学,一改以往传统课堂以一种教学套路教遍所有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而是按照不同知识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遵循知识的认知规律,突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显然属于道德课堂中“学道”的课堂。

(二)分课型的课堂是“师德”的课堂。道德课堂理念认为,相信学生就是“师德”。过去的旧课堂因为施教者不相信学生,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此造成了教师普遍的包办、代替、灌输和强迫。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敢于放手,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分课型研究,产生了诸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显然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敢于放手的课堂。从这个意义来说,分课型的课堂是“师德”的课堂,属于道德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的典型案例分析

分课型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堂是典型的道德课堂,下面以九中语文组研究的小说单元“激励—探究”教学模式为例,来阐释这一命题。小说是中学生接触较多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语文学科的一种重要课型。探究语文小说教学的道德课堂,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研究小组郭河秀等老师确定了《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激励—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该教学模式如下:

该教学模式的两个核心程序符合道德课堂的核心理念,一是创设情境,一是合作探究与成果展示。

第一,创设情境避免了生硬地引入新知,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颠覆,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特点。营造民主、宽松与充满情趣的课堂环境,避免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为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提与条件。

第二,合作探究与成果展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道德课堂的核心内容,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课前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依据学生的兴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整理教学资料,这是自主学习的主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研究能力的良好途径,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道德课堂、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实践形式。

实践证明,小说模块教学采取这种“激励—探究”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极佳的效果。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师生真正成为朋友,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合乎道又合乎德的道德课堂。

通过分课型教学模式研究,广大教师对道德课堂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有了直观认识和深切体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三、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的实践

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研究的理念是中小学与大学研究者合作研究的结果。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有两种合作模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研究指的是大学研究者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一线教师开展研究,大学研究者处于“专家”的地位;“自下而上”的研究指的是研究的问题来自一线教学实践,大学研究者是合作者的角色,处于“同伴”的地位。实践表明,“自上而下”的合作研究往往靠行政命令推进,难以调动一线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而“自下而上”的合作模式,选题贴近一线教师的实践,容易取得成效。“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就是“自下而上”合作模式的研究成果。

第一,发现问题,提出理念。在深入课堂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的教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往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设计也不尽相同。研究小组认识到,一些学校试图用一种教学模式统领所有学科、所有教师教学设计的做法存在误区,这既不符合教学实践,也不符合教学规律。于是,我们提出了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理念,试图把九中优秀教师多年的优秀教学经验总结出来。

第二,依据教学实践与经验,选定研究的课型。由学科组划分该学科的课型,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经验,自由上报所要研究的课型。比如语文学科,第一学年进行了以下七个课型的研究:

1.高中语文小说单元“激励—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2.“语文文本阅读延伸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3.高中文言文多层次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4.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

5.语文高考专题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6.高三古诗词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7.语文文本多元解读教学模式研究

第三,以学术标准与实践标准推进分课型研究。中学校本研究,本身也属于学术研究的一部分,所以,首先应符合学术标准。由于中学教师主要的工作是教学,所以,他们容易在确定研究选题时“走偏”—学理上说不通。基于学术标准的要求,研究小组首先确保教师的选题在学术上站得住脚,学理上说得通,避免做无用功。比如有教师选择了“高中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这样的选题表面上没有问题,但新授课不可能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而就在学理上站不住脚。实践标准的另一指向是研究成果,如果单纯讲学术标准,也许课题研究只要交上结题报告就可以了,但中学毕竟要考虑教学效果。既然是教学研究,就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实效。所以,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必须有两个硬指标:学术报告与教学课例。教学课例必须是依据学术报告理念设计的,并且只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可以结题。

中学教师做研究,还要考虑实践标准。校本研究毕竟不完全等同于高校的学术研究,要考虑实践或对教学的实际效果。在确定教师选题时,也许某一个问题在学术界研究已很成熟,但如果在九中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不理想,那么就仍有研究的必要,我们同样鼓励教师立项研究。比如英语语法情景教学,这在学术界应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难以做出新意。但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那么根据目前的教学实践,“英语语法情景教学”就是分课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研究选题之一。

基于上述思路,自2010年确定以分课型构建道德课堂为主题的校本研究以来,学校共进行了两轮总计76个分课型教学模式研究,且课题都已经圆满结题。总结出来的分课型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效果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参与研究的教师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初中英语分课型有效预学任务设计 第4篇

一、听说课的预学任务设计

在《英语 (新目标) 》中, 听说课的重点是基于单元核心词汇和句型的听说教学, 通过高效完成输入性的听的任务和输出性的说的任务, 提升学生听和说的水平。因此, 听说课的预学任务主要是知识性的, 和本节课或本单元重点词汇、目标语言相关。通过预学, 为课中词汇的分层处理做了前期准备, 也为了解学生的学情提供了条件,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可进行有效指导。听说课的预学任务可以有以下这些形式: (1) 根据发音规则的“以旧带新”单词拼读; (2) 根据图片感知和初学词汇; (3) 单元核心词汇和句型的听录音跟读、模仿和识记; (4) 生活情境下的核心句型初步感知和认识。此类预学任务以知识层面的内容为主, 学生通常可以通过查阅课本、词典等方式完成, 适用于大部分学生, 拓展性的任务适用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例如, 针对七年级下册Unit 11 How was yourschool trip?的听说课, 笔者设计了以下词汇预学任务。

Task 1.看一看, 连一连。看下列六张图片, 为每张图选择适合的活动, 把相关的短语写在相应图片的下方。 (面向全体学生)

(1) talk with the farmer (2) milk the cow

(3) water the flowers (4) take photos

(5) ride a horse (6) feed the chickens

Task 2.想一想, 拓一拓。除了图片上的活动, 我们外出郊游通常还有哪些活动?可以带四到五张旅游时的照片到课上交流共享。 (面向基础较好学生)

在设计听说课预学任务时, 不仅要重点突出, 也要渗透学法指导, 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学任务的分层设计符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以上预学任务对单元的核心话题词汇进行了集中预热和感知, 为学生听的输入和说的输出做了充分的词汇铺垫, 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效获得最大化。

二、语法课的预学任务设计

语法课是新版《英语 (新目标) 》新增设的内容, 其主要目标是基于第一课时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和探究发现语言现象和规律。语法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抽象的语法结构, 并进行总结和运用。因此, 语法课的预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语境感知新的语法项目, 引导学生发现其结构特征, 为课堂语法教学“体验、探究、总结、运用”做好难点突破。语法课的预学任务可以是让学生感知和发现语法现象和规律, 也可以是让学生观看三到五分钟难点突破的视频微课开展预学习。

例如, 针对八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watch a game show?的语法课笔者设计了如下预学任务。

Task 1. Talk something about your expectation in English class.

(1) Do you want to have fun in English class?

(2) What activities do you hope to do in English class?

I hope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nd what do you expect to learn from English class?

(4) Then what do you plan to do in my class?

Task 2. Can you find out any“to do”in the sentences above? Can you find out more“to do”by looking up grammar books?

Task 1给予学生一定量的、感性直观的、蕴含语法项目的情境化语言素材,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不断观察、感知、发现和了解“to do”, 进而为课中“to do”的体验、探究、总结、运用活动开展做了难点突破。Task 2则为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有层次的预学任务。

三、阅读课的预学任务设计

阅读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技能, 正确理解阅读篇章的重点词句、重要细节、主题思想、社会文化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了提高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可通过有效的预学任务, 进行话题阅读词汇的预处理, 进行基于阅读文本的文化背景的预学和激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和预测, 扫清进一步学习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提前了解学习的难点, 为阅读课堂的高效学习和教学提供指导。阅读课的预学任务可以有以下这些: (1) 阅读文本中浅层词汇 (不具备阅读深挖价值) 的预学习; (2) 基于阅读文本的文化背景的预学和激活; (3) 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和预测。

例如, 针对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a banana milk shake?中的“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笔者设计了如下话题拓展的阅读和针对教材文本的思考预学任务。

Customs of Thanksgiving

The way of the Thanksgiving celebration has never changedthrough the years. The big family dinner is planned a month before it really starts. On the dinner table, people will find apples, oranges and grapes. Also there will be plum pudding, mince pieand so on. The best and most attractive among them are roastturkey and pumpkin pie. They have been the most traditionaland favorite food on Thanksgiving Day throughout the years.Everyone agrees the dinner must be built around roast turkey.But as cooking is different from families tofamilies, it is not easy to get an agreementon the precise kind of stuffing.

Theme of Thanksgiving

Thanksgiving today is a national special holiday on whichAmericans join in to express their thanks for the year’s gainsand sincerely ask for future best wishes.

Questions for thinking:

1.Why is there Thanksgiving?

(1) Why did the first travelers come to the US 400years ago?

(2) Who helped them survive during the first autumn?

(3) Why did Americans celebrate Thanksgiving atfirst?

2. What’s the main food on Thanksgiving?

(1) What is the most traditional and favorite foodon Thanksgiving?

(2) What is usually turkey dinner like?

3. Why do Americans still celebrate Thanksgiving today?

4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heme ( 主题 ) ofThanksgiving?

该预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与教材阅读文本———“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相关的关于感恩节的起源、庆祝方式、主题等背景知识, 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搭设了文化背景支架。同时该任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 便于学生顺利开展自主学习。

四、写作课的预学任务设计

写作是语言教学的难点, 也是让多数学生最感头痛的学习内容。头痛的原因是写作时无话可写和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此, 写作课的预学任务应该朝着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向去设计, 为学生提供与写作话题相关的图式, 如支撑话题的素材, 不同体裁的行文结构、写作特点和风格等。写作课的预学任务主要有: (1) 相同话题文本的表格式信息填写阅读任务; (2) 相同话题文本的表格式信息填写听力任务; (3) 相同话题文本的思维导图式内容拓展; (4) 基于话题的深层问题、设置标题等任务。

例如, 针对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on vacation?的写作教学笔者设计了如下三项分层预学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I arrived in Sanya in Hainan Province this summer vacationwith my family by plane. It was sunny and hot, so we decidedto go to the beach. My father and I tried scuba diving. I feltlike I was a fish. It was so exciting. Also, we took some photosof the beautiful sea which offered many of the different attractions. For lunch, we just ate some noodles which tasted reallygreat because we were hungry then. In the afternoon, we enjoyed visiting an aquarium where we saw many sea animals.What a wonderful day!

Task 1. Read and fill in the form.

Task 2. Please give a proper title for the passage.

Task 3. Choose the sentences you like most.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终体现在写作上。写作有多种途径, 但是都需要语言知识和话题的准备。本课时的第一个预学任务是表格信息填写, 不仅让学生自然地走进了写作话题, 准备了写作用的词块, 还给学生的话题写作提供了知识的储备和思维的激活。第二个预学任务是通过阅读给出文本标题, 让学生发现话题写作的主旨。第三个预学任务则为学生写作的输出提供了好词和佳句。三个预学任务的有效设计为学生从语言的准备、结构的铺垫和内容的介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五、复习课的预学任务设计

这里的复习课指的是单元复习课。单元复习课预学任务的设计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词法、句法和功能的单元评价性检测,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单元所学的词块、结构和功能。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的查漏补缺, 增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此, 单元复习课的预学任务主要是: (1) 单元语法项目的自我归纳和总结; (2) 单元句法的功能性运用; (3) 单元难点或易错点的查漏补缺; (4) 单元词块、结构和功能的回顾。

例如, 针对七年级上册Unit 8的单元复习课笔者设计了如下预学任务。

Task 1. 请总结基数词变成序数词的规律, 并举例说明。

Task 2. 介词in/on在表达时间上有何区别?并各写一个例句。

Task 3. Which month do you like best? Why (Model: I like December best because Christmas Dais on December 25th.)

I like_______best because__________.

Task 1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语法项目———序数词的转换进行有效梳理, 归纳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几种常见形式, 巩固单元所学重点。Task 2基于学生的易错点———时间前介词in和on的正确使用, 让学生通过比较直观地认识区别。Task 3是对单元重点句法的生活情境化再运用。学生课前通过完成预学任务, 把握知识的难点, 学会对自己的错误或是单元重点难点进行反思, 并对自己的单元学习情况做简单评价, 从而了解复习的意义, 学会有效地复习。

相关文章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精选6篇)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第1篇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

3
2025-09-18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精选7篇)激流三部曲 第1篇一、封建社会下男性的悲哀小说主人公觉新贯穿于《激流三部曲》的始终, 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

1
2025-09-18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精选8篇)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第1篇如何围绕生产抓党建,带职工队伍一.坚持以开磷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思想开磷核心价值观...

1
2025-09-18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精选9篇)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第1篇微微艺术学校画展串词及发言稿王枭丽老师: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1
2025-09-18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精选14篇)近期工作计划101 第1篇在计算机语言中,二进制数由“0”和“1”组成,是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在数学语言中,十进...

1
2025-09-18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精选8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第1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一、警察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警察体育是人民警察学校教...

1
2025-09-18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精选8篇)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第1篇实习报告学生姓名:赵承鹏学生学号:20072130专业班...

1
2025-09-18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精选8篇)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第1篇关于察哈尔汽贸城建设用地指标的申请报告前旗政府:察哈尔汽贸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

1
2025-09-18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