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二次气管内插管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二次气管内插管(精选8篇)

二次气管内插管 第1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 男61例, 女47例, 年龄5个月~67岁, 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 风湿性瓣膜病26例, 成人房间隔缺损8例, 法洛四联症27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4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6例, 右室双出口4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 完全性房室管畸形3例, 其他11例。

本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 患者突发呼吸循环骤停紧急抢救29例, 占26.8%; (2) 病情复杂危重经过一段时间呼吸机治疗拔除气管插管后又出现呼吸功能不全, 换气障碍, 缺氧, 二氧化碳蓄积或合并肺部感染或循环不稳定需再次插管62例, 占57.4%; (3) 气管插管内痰栓阻塞或打折或气管插管偏细术后合并肺部感染, 气管压增高导致漏气无法控制呼吸7例, 占6.47%; (4) 带呼吸机过程中患者躁动导致气管导管脱出8例, 占7.41%; (5) 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出现喉头痉挛和水肿, 经一般处理无效2例, 占1.85%。

1.2处理方法

(1) 备齐气管插管用具及药品: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气管导管、喉镜、导丝、吸痰管、负压吸引器、面罩等物品, 对较小患儿由于多需较长时间呼吸机治疗, 故多经鼻行二次插管, 需备插管钳、液体石蜡棉签或婴幼儿特殊喉镜等。对需用药物处理的躁动患者, 一般应用对循环抑制较轻的药物, 常用依托咪酯0.2~0.3 mg/kg或芬太尼10μg/kg、阿端0.1 mg/kg。

(2) 摆好体位, 解除约束带, 将患者横卧于复苏床上, 除去枕头、冰袋等物, 注意保护好动脉、深静脉, 导尿管等各种管道防止脱落。

(3) 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动脉压持续监测。

(4) 针对呼吸循环停止患者, 简易呼吸器接氧气、面罩手控加压供氧, 多数患者可不用药物直接插管, 不伴循环停止患者面罩供氧同时给麻醉药及肌松药。喉镜暴露声门时多可见大量分泌物或胃内容物, 如能暴露声门不必吸引迅速插管, 以免延误时机, 如不能暴露声门则迅速用粗吸痰管清除口腔内异物再插管, 必要时应反复面罩供氧, 尽量减少缺氧。婴幼儿声门开口与气管之间存在一角度, 当导管进入声门有阻力时可将患儿下颌向前倾, 多能顺利进入气管。

2结果

全组二次气管插管成功率100%, 未发生严重的和插管直接相关的临床风险状况。

3讨论

体外循环手术后需行二次插管者与手术前的第一次插管有着原则上的不同之处, 由于病情危重, 术后已留管数日, 且大部分已经胃管进食, 故麻醉科医师就会面临一些特殊问题, 诸如:缺氧或合并二氧化碳蓄积;循环不稳定;口腔内分泌物多声门暴露不清;饱胃状态下胸外心脏按压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声门水肿或痉挛;插管体位不理想;同时进行心脏复苏使操作更困难等, 故切不可掉以轻心而导致因对病情的估计不足草率处理造成不良后果[1]。

紧急二次气管插管患者中, 合并肺动脉压力增高基础病变的占有较大比重, 操作上需特别注意的是, 插管固定后, 当吸气峰压为20~30 cm H2O时导管周围有非常轻微漏气最佳, 如吸气峰压30 cm H2O时导管周围无漏气, 可改换小半个号码的导管。选用不带气囊导管可允许插入内径较大的导管有助于减少气管阻力, 另外导管周围轻微漏气可减小环状软骨内表面压力, 有助于降低拔除气管导管后发生水肿的危险。选用带气囊的导管因气囊的存在导管内径应稍细, 气囊充气不可过多, 避免可能的声门下水肿。对全身水肿 (可能累及气管) 的患者应准备较正常略小的导管[2]。

由于抢救插管常与心脏复苏同时进行, 此时患者可有哮鸣音, 双肺音, 或肺实变而使呼吸音减弱或不清, 面罩高压通气导致胃膨胀或因分泌物多、体位不佳声门暴露不良, 故插管后判断导管是否到位非常重要, 必须参考客观指标: (1) 胸廓随呼吸运动起伏而没有进行性胃膨胀; (2) 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迅速好转而没有恶化; (3) 缺氧症状好转, 口唇四肢紫绀逐渐消退; (4) 呼吸音良好或随着肺部情况好转而越来越清晰; (5) 气管导管内吸出物是痰液而不是多量的咖啡色胃液; (6) 循环逐渐平稳[3]。

预防:为了减少二次插管, 术前应仔细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成人患者多选择套囊导管经口插管, 婴幼儿为保证尽可能大的导管口径多选择不带套囊导管经鼻插管, 如插管后有漏气现象应立即更换, 而不采取填塞的方法。术中及术后应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痰栓阻塞。气管导管在插管后应妥善固定, 返回复苏室后应用寸带加固防止患者躁动脱管。插管后密切关注患者供氧状况及呼吸机参数指标, 发现缺氧征象及气管压异常应及时排查原因, 倘不能确认排除插管原因 (打折或痰堵等) , 应果断更换气管导管。术后应综合判断病情, 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尤其存在肺动脉高压患者更应严格规范操作, 切忌操之过急。

心脏术后二次气管插管是各大心脏外科中心都会遇到的临床紧急状况, 要求麻醉医师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插管操作技能, 及应对各种复杂危重情况的急救应变能力。具有丰富的心血管手术麻醉管理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储备的专业麻醉医师, 是减少二次气管插管次生风险的有效保障。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术后二次插管的原因及并发危险因素, 总结实际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针对不同情况做好相应的充分准备, 并准备好应对二次插管过程可能发生的次生危险状况的防范。结果108例心脏术后二次插管成功率100%, 未发生严重的和插管直接相关的临床风险状况。结论心脏术后气管插管的严密护理及拔管指征的严格掌握是预防二次插管的关键, 充分准备和小心操作是保证插管成功的要点。

关键词:心脏术后,二次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吴清玉.心脏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37

[2]薛富善.现代呼吸道管理学:麻醉与危重治疗关键技术[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214

二次气管内插管 第2篇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肺不张;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65-01

肺不张是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突发高热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嘴唇发绀现象,从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才有有效措施预防肺不张对于促进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应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患者,对其术后出现肺不张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6年8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61例接受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出现肺不张情况,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7例,年龄在3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2.2)岁,女性23例,年龄在37-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2.6)岁,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2±2.3)岁。随机抽取60例未出现肺不张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7例,年龄在3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3.1)岁,女性23例,年龄在36-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0±3.2)岁,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3.1)岁。对观察组患者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手术操作方法等进行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估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出现不良症状的情况。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实行手术的过程中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琥珀胆碱、依托咪酯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处理,对于同时伴有食管癌、肺癌、支气管断裂或者外伤性肺破裂的患者,还应当采用双腔的气管插管进行处理,对于不伴发此种疾病的患者则只采用单腔的气管插管,在整个的插管过程中对患者应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2]。手术过程中采用异氟醚对患者进行吸入处理,同时配合肌松药和芬太尼采用间断性静推的方法进行给药处理,以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手术完成后对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操作,并对患者应用带单腔气管插管或膨肺后拔管处理,然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对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出现肺不张的情况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吸痰、吸烟、术后应用祛痰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在实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肺不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有吸烟史,吸痰处理不恰当,没有给与患者充分的祛痰药物治疗等,从而对患者的病情改善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制约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3讨论

对于导管的应用必然会对患者的呼吸道形成刺激作用,从而分泌出大量的异物,对气管形成堵塞,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应用的麻醉药物也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巨大刺激,进一步增加患者呼吸道内出现的分泌物,对气管造成堵塞。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实行彻底性的吸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兼顾患者出现的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如果手术中忽略了对患者的吸痰处理或者是未对患者的支气管炎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即使膨肺情况良好,也仍然存在肺不张的可能。

通过对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出现肺不张的患者及未出现肺不张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吸烟、吸痰处理及给予祛痰药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对于麻醉术后肺不张的不良反应处理,关键在于预防,以降低患者出现术后肺不张的机率。对此,应当指导患者及早戒烟,戒烟的应当在2周以上,手术后还要对患者进行咳嗽训练,以确保有效将痰排出體外。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插管动作应当保持轻柔,插管位置应当准确、可靠,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应当对患者实行充分吸痰处理,但不能够对肺组织进行过分的揉搓和挤压,以免对膈神经造成损伤。完成手术后,应当尽量将患者体内的痰液吸干净,实行剖胸处理的患者应当在将胸腔关闭之前进行充分的膨肺处理,当看到肺泡张开后再将胸腔关闭。对于没有实行剖胸处理的患者,也应当实行膨肺处理,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让其带着气管插管回病房,并采用呼吸机给予患者辅助呼吸处理,等到痰液充分吸出、肌力恢复以后再将气管插管拔除。手术后要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进行咳嗽排痰,同时对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痰多而且不容易咳出的患者,应当及时对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综上所述,在完成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应当对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痰处理,以促进患者及时排痰,确保呼吸道通畅,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肺不张的机率,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朝兵,张光辉,刘锦平,梅杰.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肺不张的临床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08,84(02):78-79.

二次气管内插管 第3篇

关键词:ICU,气管插管,临床研究

气管插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措施,它能解除呼吸道阻塞症状,进而确保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手段。气管插管的时机与方法决定了患者的存活率,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做好气管插管的临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2013年7月一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成计划插管组和紧急插管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9.6±10.3)岁。患者的原发疾病为:急性左心衰(4例)、脑血管意外(1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6例)、有机磷中毒(7例)、肺栓塞(5例)、COPD急性加重期(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50.1±9.5)岁。患者的原发疾病为:急性左心衰(3例)、脑血管意外(1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有机磷中毒(8例)、肺栓塞(3例)、COPD急性加重期(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气管插管的指征

(1)中枢性、周围性或急性呼吸衰竭;(2)大量分泌物阻塞呼吸道;(3)呼吸、心跳突然停止;(4)不能自主呼吸,需机械通气者[2]。

1.3 气管插管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检查有无牙齿松动和义齿,并清除口腔异物及分泌物。将喉镜从口腔右侧插入至舌根部,推离舌体后,将其移至中线,以使声门充分暴露,其后将气管内导管沿声门裂轻柔、迅速的插进气管,一般深度为22—24cm。当气管导管位置确定无误后,退出喉镜,并使用胶布固定导管,向气管导管气囊中注射8—10mL空气,以使气囊封闭[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气管插管的完成情况

1次插管成功率为59.2%(45/76),2次插管总成功率为80.3%(61/76)。其中插管时间在2分钟以下共62例(81.6%),2—5分钟共9例(11.8%),5分钟以上共5例(6.6%),其中计划组患者2次插管成功35例,插管成功率为92.1%,紧急插管组患者2次插管成功26例,插管成功率为6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低血氧发生率为47.4%(36/76),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7.1%(13/76),插入食管发生率为14.5%(11/76),反流发生率为10.5%(8/76),咽喉黏膜壁损伤发生率为7.9%(6/76),计划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紧急组(P<0.05)。见表1。

注:与紧急插管组比较,低血氧发生率具有差异,P<0.05

3 讨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由于医生进行插管操作的次数减少,技术不熟练,因而1次插管时间较长,成功率较低,尤其[下转24页][上接23页]患者发生突发情况时,比如心跳骤停等。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病情较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低氧、低血容量等),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容易发生并发症,其中插管次数过多更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气管插管常见的并发症为:(1)循环系统紊乱,如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2)误入食管、支气管等,引起呛咳、管壁损伤等;(3)出血、喉痉挛、气管炎、声带麻痹等。

本研究中,计划插管组患者较顺利完成插管,且发生的并发症也少于紧急插管组,这可能与插管前充足的准备有关。紧急插管组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会出现心率减慢、分泌物增多、通气困难等症状,医生没有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因而插管成功率较低,故插管前良好的病情评估与准备非常关键。评估的内容主要有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头颈的活动范围、牙齿松及义齿情况等,通过评估能预见插管的困难程度,从而做好解决对策。

4 结语

综上所述,气管插管对于抢救ICU中危重病人非常重要,它能有效解除患者的呼吸不畅症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的指征,并把握好插管时机,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小明.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内气管插管180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04):433-435.

[2]尹万红,王波,康焰,张中伟,金晓东,梁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气管插管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04):413-415.

二次气管内插管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需行气管插管的高血压患者40例, 年龄35~65岁, 体质量50~80 kg, ASAⅠ~Ⅱ级, 所有患者均服药至术前晚, 随机分为Disposcope内视镜组 (D组) 和喉镜组 (A组) , 每组20例, 排除有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位插管熟练的麻醉医师操作。

1.2 方法

(1)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常规禁食>8 h, 禁饮>6 h, 患者入室开放静脉, 连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诱导, 面罩加压供氧, 3 min后行气管插管。 (2) Disposcope内视镜操作:患者仰卧, 麻醉者左手拇指插人患者口腔, 向上提拉扩大口咽腔隙, 右手持管身, 经口正中线进入口腔, 沿舌正中位向下, 保持管身与人体纵轴平行, 顺口咽曲线向下置入。观察到会厌后将管身前屈下压, 然后管身后仰即可看见声门, 在直视下将镜头置人声门, 看见气管环后退镜置管, 判断导管位置准确, 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 (T1) 、麻醉诱导后 (T2) 、插管后即刻 (T3) 、插管后1min (T4) 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次数和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插管时间与插管并发症40例患者全部成功, 成功率100%。插入气管导管的操作时间D组与A组分别为 (42±8) s、 (44±8) s,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 A组有4例, 均为术后喉部疼痛不适。两组患者T2时点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T1时点 (P<0.05) ;T3、T4时点的MAP和HR均明显高于T2时点 (P<0.05) 。组间比较:T3、T4时点的D组患者的MAP明显低于A组 (P<0.05) 。HR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A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气管插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 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对高血压以及老年心血管异常的患者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插管操作刺激主要是由上提喉镜暴露喉部结构时对舌根和喉部组织的刺激与插入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组成, 反射性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儿茶酚胺释放明显增加[2]。为了减轻这种应激反应, 避免或减轻直接喉镜对会厌和咽喉部的机械刺激, 人们对许多药物及各种气管插管的方法和器械进行了大量的关注[3]。

Disposcope内视镜插管时必须在进入声门并看到气管环后再退出, 因此不能避免它对气管的刺激[4], 本研究中T3、T4时点的D组MAP的升高幅度较小, 说明使用Disposcope内视镜插管时可有效避免或减轻对舌咽部感受器刺激的环节, 减少了患者的应激反应, 减轻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5], 在高血压患者的气管插管时对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Disposcope内视镜气管插管操作对高血压患者喉镜组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行气管插管的高血压患者40例, 随机分为Disposcope内视镜组 (D组) 和喉镜组 (A组) 。记录麻醉诱导前 (T1) 、诱导后 (T2) 、插管后即刻 (T3) 、插管后1min (T4) 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及气管插管时间、次数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 (42±8) s vs (44±8) s] (P>0.05) 。D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 A组有4例术后喉部疼痛不适。D组T3时的MAP和HR明显低于A组 (P<0.05) 。结论 Disposcope内视镜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比传统的直接喉镜轻, 并发症少。

关键词:Disposcope内视镜,喉镜,气管内插管,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贾乃光, 张亚军.可视可塑型硬光纤喉镜的临床应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 20 (4) :252-253.

[2]纪文新, 扬金利, 史绍鼎.光导纤维可塑芯硬喉镜用于气管插管对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21 (6) :428-429.

[3]Kova c A L.Controlling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laryngoscopy an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J].J Clin Anesth, 1996, 8 (1) :63-79.

[4]张金霞.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 2013, 19 (2) :72.

二次气管内插管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待查支气管异物患儿78例, 其中男45例, 女33例, 年龄14~35个月, 平均年龄 (15.6±6.8) 个月;病程6 h~90 d, 平均发病至手术时间 (37.8±2.6) h。

1.2 方法

入室后注射地塞米松2~5 mg静脉推注, 待到患儿镇静入睡后, 静脉诱导用药:芬太尼2~6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采用2%利多卡因行表面麻醉, 通过声门区将气管导管插入, 连接麻醉机受控通气。手术过程中, 给予异丙酚2~5 mg、雷米芬太尼0.2μg/ (kg·min) 继续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后拮抗肌松。在保证患儿通气正常的基础上, 将气管插管临时拔出, 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术中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气管插管临时拔出后, 若患儿Sp O2下降至90%以下甚至更低, 停止手术, 面罩加压供氧, 若Sp O22无明显改善, 行气管内再插管。纤维支气管镜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后检查支气管, 钳夹并取出异物。重新采用支撑喉镜暴露声门, 再次插入气管导管, 控制通气, 确保患儿呼吸通畅直到手术结束。待患儿苏醒后1~3 h, 拔管, 安置病房。

1.3 观察指标

术中监测患儿Sp O2、PETCO2、HR, 对术中各个时点即麻醉前5 min、置入气管插管、手术开始、钳取异物、拔出气管插管时的生命体征变化, 并对手术时间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4例患儿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经纤维支气管检查成功取出异物, 4例无异物, 仅对炎症分泌物进行处理。经纤维支气管检查, 59例异物在右支气管, 15例在左支气管;异物类型包括花生、瓜子、黄豆、玉、塑料碎片。手术平均时间 (12.5±6.3) min。术中有29例曾出现短暂的Sp O2下降至90%, 加强通气后回升至100%, 再次进镜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各时间点的Sp O2、PETCO2、HR变化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恢复良好。

注:各时间点Sp O2、PETCO2、HR相比, P>0.05;1 mm Hg=0.133 k Pa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异物主要是由于花生、豆类等异物经口误入支气管导致的外源性支气管异物, 异物残留气管中可阻塞气道导致低氧血症, 异物的长期存在会导致气道炎症[2], 发病急, 病情变化快, 且症状多种多样,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 以3岁以下最为常见, 他们的气道都比较狭窄, 保护机制尚未成熟, 而且术前大部分伴有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气肿等, 耐受缺氧的时间短, 加上大部分患儿在手术时不能合作, 呼吸管理困难, 这就增加了手术难度, 麻醉风险很高[3]。目前,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吸入和静脉诱导, 以静脉全麻最为常用, 主要通过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本身对患儿气道通气有一定阻碍作用, 可加重低氧血症, 所以在麻醉过程中, 必须做好急救准备, 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 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 规范操作, 加强通气。

本研究中, 所有患儿均给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 在麻醉机控制通气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其中, 74例成功取出异物, 4例无异物, 仅对炎症分泌物进行处理;手术平均时间为 (12.5±6.3) min;术中29例曾出现短暂的Sp O2下降至90%, 加强通气后回升至100%, 再次进境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 通过监测患儿在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 Sp O2、PETCO2、HR变化不大 (P>0.05) ;手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患儿恢复良好。但同时还需正确认识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不足,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和麻醉方式,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气管异物取出术, 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血流动力学稳定, 可有效提高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的成功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全麻) 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效果和处理方法。方法 78例待查支气管异物患儿, 均给予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 在麻醉机控制通气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术中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控, 记录手术时间。结果 74例患儿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经纤维支气管检查成功取出异物, 4例无异物, 仅对炎症分泌物进行处理。经纤维支气管检查, 59例异物在右支气管, 15例在左支气管;异物类型包括花生、瓜子、黄豆、玉、塑料碎片。手术平均时间 (12.5±6.3) min。术中29例曾出现短暂的血氧饱和度 (Sp O2) 下降至90%, 加强通气后回升至100%, 再次进镜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各时间点的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心率 (HR) 变化不大 (P>0.05) 。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恢复良好。结论 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血流动力学稳定, 可有效提高患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成功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支气管异物,儿童,纤维支气管

参考文献

[1]胡卫东, 王少超, 杨振东, 等.改良喉罩全麻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5) :86-87.

[2]蔡辉.2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的麻醉处理.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 :389.

二次气管内插管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12月12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 所选患者均为女性, 患者级别为ASAⅠ级或者Ⅱ级, 年龄控制在20~60岁, 体重控制在35~90 kg的成年女性。在分组过程中为了提高公平性采用SAS软件随机产生, 共分为对照组C组 (n=40, 对照组) 、S组 (n=40, 注入产自湖北兴华制药厂的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以及L组 (n=40, 注入产自天津药业的利多卡因, 浓度为2%) 。除了注入的介质外, 气管导管选用产自美国COVIDIEN的高容低压超薄型套囊。排除淘汰条件:术前患者已有咳嗽、咽痛等相似并发症状的。三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开始前30 min, 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0.1 g注射液。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观测Sp O2、ECG、BP及HR等指标参数。麻醉诱导:芬太尼3μg/kg, 异丙酚1.5 mg/kg, 阿曲库铵1 mg/kg, 咪达唑仑0.5 mg/kg, 在麻醉状态下在下行气管内插管, 按照麻醉器械要求给予通气, PETCO2参数维持在35~40 mm Hg。试验过程中, 试验人员和被试验人员均对分组情况不知悉, 运用最小闭合容量法 (最小闭合发在参考文献[1]中有详解描述) 往气囊内注入空气、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等介质, 及时记录注入介质的容量。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1~0.5μg/ (kg·h) , 异丙酚4~6 mg/ (kg·h) , 在手术进行中, 要尽量维持麻醉效果的稳定性, 另外为了维持肌肉的松弛度间断性的注入阿曲库铵, 用法和用量为0.2~0.5 mg/次。手术结束时停用所有的麻醉药物,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过程中, 为抗残余肌松给以阿托品和新斯的明。手术结束后,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自然清醒, 肌张力正常, 既可以去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指定一名不知晓手术用药的医护人员, 对病患带管时间, 对拔管过程以及拔管后24 h内患者可能发生的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 (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等) 状况进行记录。

1.4 退出标准

被考察对象气管插管次数过多 (2次或以上的) 被确定为困难插管的;对于利多卡因过敏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中三个组内均未发现对注射液体过敏以及困难插管患者, 因此没有中途退出的考察对象。对于试验对象的各项基本参数, 如体重、年龄、带管时间、套囊内注射容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与C组相比, S组和L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概率较低。其中L组内的患者出现呛咳的几率低于C组和S组。拔管后24 h, L组出现咳嗽、咽痛等并发症的患者数量也较其余两组少, S组与L组咽痛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咳嗽C组和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以上三个测试组中, 声音嘶哑症状的发生率都较低,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如何减少围拔管期的气管内插管相关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一直是麻醉医生非常困扰的问题。以往使用比较多的手段是麻醉药物静脉注射、深麻醉下拔管, 以及在患者气管和咽部局部使用利多卡因药物等[2]。但是效果往往都不理想, 利多卡因麻醉的时间较短 (一般不足30 min) , 另外经由气管给予的利多卡因往往不能达到所需之处;采用深麻醉拔管容易产生气道梗阻和返流误吸的严重后果, 因此不被近年来的研究所推崇[3]。

本试验过程中, 在设定的三个组内分别测试统计, C组合S组出现呛咳的数量较多, L组出现呛咳的患者明显少于以上两组, 这是由于利多卡因能渗透气管导管囊壁, 且作用时间较充分, 因此患者可以较长时间忍耐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4]。插管过程刺激致使感觉纤维兴奋, 并且出现继发性的神经可塑性, 而利多卡因恰恰可以产生一种感觉神经多肽来抑制这类兴奋纤维[5]。这样一来, 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据相关文献分析指出, 在使用全麻来进行内插管手术后出现咽痛的患者达三至七成, 在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以女性居多[6,7]。因此, 本研究只选取了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吸入性麻醉药N2O, 由于具有弥散作用, 使套囊内气体容量增加、压力增大, 导致套囊周围局部气管黏膜受压水肿, 从而缺血坏死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 增加了试验的一个干扰因素, 故本研究不采用N2O作为麻醉药物[8,9]。另外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咽喉部或者气管内手术时, 激光烧灼手术部位可能导致气管导管套囊的破裂甚至燃烧, 把液体注入套囊内, 可有效预防这种严重的并发症[10]。

在选择气管内插管的全麻手术中, 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后效果明显优于诸如空气或生理盐水。注入利多卡因后套囊内压力更稳定、更适合患者恢复, 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更好, 手术后出现咳嗽、咽痛等并发症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因此适合临床上广泛使用。

摘要:目的:在全麻气管插管中, 把不同介质注入到气管导管套内后, 引起的并发症状制约因素。方法:把随机选择的患者 (共计120例) 按照试验需求分为三组, 即S组 (生理盐水组) 、C组 (对照组) 、L组 (利多卡因组) , 对以上三个组别分别注入不同介质, 即生理盐水、空气以及利多卡因, 对带管做好时间观测, 在患者手术后24 h, 对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诸如咳嗽、咽喉痛等) 进行观察。结果:试验中三个组内均未发现对注射液体过敏以及困难插管患者, 因此没有中途退出的考察对象。对于试验对象的各项基本参数, 如体重、年龄、带管时间、套囊内注射容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C组相比, S组和L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概率较低。其中L组内的患者出现呛咳的几率低于C组和S组。拔管后24 h, L组出现咳嗽、咽痛等并发症的患者数量也较其余两组少, S组与L组咽痛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气管内插管的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 运用利多卡因注入到气管导管套囊内的方法, 可以有效减少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并发症,插管法,利多卡因

参考文献

[1]Vas D, Inwemgbu K, Pittard A.Measurement of tracheal tubecuff pressure in critical care[J].Anaesthesia, 2002, 57 (3) :275-277.

[2]Sumathi P A, Shenoy T, Ambareesha M, et al.Controlled comparison between betamethasone gel and lidocaine jelly applied over tracheal tube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cough and hoarseness of voice[J].Br J Anaesth, 2008, 100 (2) :215-218.

[3]Dollo G, Estebe J P, Le Corre P, et al.Endotracheal tube cuffs filled with lidocaine as a drug delivery system:in vitro and in vivo investigations[J].Eur J Pharm Sci, 2001, 13 (3) :319-323.

[4]Hung N K, Wu C T, Chan S M, et al.Effect on postoperative sorethroat of spraying the endotracheal tube cuff with benzydaminehy drochloride, 10%lidocaine, and 2%lidocaine[J].Anesth Analg, 2010, 111 (4) :882-886.

[5]Sloway J, Leff A R.Sensory neuropeptides and airway func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991, 71 (2) :2077-2087.

[6]Combes X, Schauvliege F, Peyrouset O, et al.Intracuff pressureand tracheal morbidity:influence of filling with saline during ni-trous oxide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 2001, 95 (5) :1120-1124.

[7]Klemola U M, Saarnivaara L, Yrjola H.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effect of lignocaine jelly and spray wit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J].Eur J Anaesthesiol, 1988, 5 (6) :391-399.

[8]Tu H N, Saidi N, Leiutaud T, et al.Nitrous oxide increasesen-dotracheal cuff press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tracheal lesions inanesthetized patients[J].Anestthesia and Gesia, 1999, 89 (1) :187-190.

[9]黄获, 冯继峰, 赵兵.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时视可尼喉镜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3) :21-23.

二次气管内插管 第7篇

关键词:气管插管,新儿生窒息,缺氧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抢救的50例由于以下各种原因引起的重度窒息, Apgar评分在3分以下, 心率<80次/分的新生儿。根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孕周为32~36周11例, 37~42周29例, ≥42周10例;顺产30例, 剖宫产儿8例, 经阴道助产的12例;脐带缠绕的24例, 胎膜早破2例, 羊水过少5例, 前置胎盘1例, 产程异常13例, 妊娠合并贫血2例, 产程合并妊娠高血压3例。

2 插管方法

2.1 适应证

应在气囊和面罩通气数分钟后婴儿仍无心率改善或者皮肤青紫发绀甚至苍白, 而且有黏稠的胎粪阻塞于气道, 需要长时间进行通气的新生儿, 即应迅速进行气管插管[1,2]。

2.2 方法

2.2.1 首先在抢救签做好检查氧气、光源、复苏所用药物如碳酸氢钠、付肾素和纳洛酮等, 以及选择合适大小的喉镜叶片等。

2.2.2 婴儿采取仰卧位, 头部居中线, 颈部稍仰伸, 操作者位于婴儿头侧, 右手固定婴儿头部左手握持喉镜。

2.2.3 将喉镜轻轻的推进至婴儿舌根, 使其顶端位于会厌软骨谷, 即刚超过舌根, 然后轻轻地抬起镜片以暴露声门, 操作时将镜片垂向上抬起而勿倒拖镜柄撬起镜片, 以免损伤上颌牙龈[3]。

2.2.4 插管成功的关键是看清声门, 可通过用小指或者无名指按压气管环状软骨达到暴露声门目的, 便于插管。如果在未看清声门就进行插管操作的话, 导管会先通过食管, 延误治疗时间。

2.2.5 插管要在30s内完成, 如无法达到此标准, 可先将喉镜撤出后用气囊面罩正压给氧, 稳定新生儿生命体征后再次插管。常有分泌物影响视野, 应立即吸除以充分暴露视野, 尽可能性一次插管成功, 争取抢救时间。

2.2.6 插管完成后迅速用小听诊器放在胸廓侧上方腋下, 观察每次正压人工呼吸时双侧呼吸音及胸廓是否对称运动, 心率迅速增加也是有效正压给氧的指征[4]。插入导管并证实确在气管内, 于导管旁放置牙垫, 小心地退出喉镜片, 用胶布将导管和牙垫一起固定于唇部。

3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 其中47例患者Apgar评分在经过气管插管治疗5min和10min后达到6分以上和7~8分, 抢救成功率达到94%。在治疗过程中, 并未发现有颅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4.1 新生儿窒息是常见的急性产科并发症, 严重时会引起围生儿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若抢救不及时或者抢救方法不当, 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5]。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产科医护人员必须迅速而熟练的掌握其抢救方法和治疗措施。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 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 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临床上通常对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Apgar评分, 将窒息分为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 为诊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当Apgae评分为4~7分为轻度窒息, Apgar评分为0~3分为重度窒息, 如若抢救不及时, 轻度窒息可转变为重度窒息, 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如果发现重度窒息的患者吸出物不仅黏稠并且混有胎粪, 应该及时给与气管插管, 通过吸取羊水黏液来清除呼吸道, 从而达到正压给氧、气管内给药, 建立通畅气道的目的。研究表明, 新生儿发生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堵塞, 其中产道内黏液及羊水淤积引起的机体正常交换气体功能丧失, 引起缺氧。同时, 产道内淤积的羊水中会含有胎粪, 胎儿吸入后会引起肺炎、窒息缺氧和气胸等不良后果, 是引起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只要我们抢救及时, 方法得当, 合理,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经过检测可推测出胎儿出生后有窒息可能的情况下, 在分娩前应该备好药物、氧气、复苏囊、导管和气管等新生儿复苏的准备, 同时, 在新生儿呼吸之前就要彻底清理气管和咽喉部, 并将胎粪也吸出, 防止吸收三度污染的羊水。在抢救过程中, 要注意保暖, 维持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同时操作迅速、轻巧和准确, 避免发生损伤, 应该注意的是, 气管内给药, 正压给氧效果最佳。

4.2 对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有很大的帮助。气管插管可通过清楚呼吸道的分泌物及羊水, 迅速纠正酸中毒, 改善新生儿缺氧状态, 防止脑细胞坏死及脑水肿的发生, 为治疗争取了有利时间, 从而有效提高围生儿存活率, 并显著改善预后。因此, 气管插管在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广乏推广应用。

4.3 同时对复苏后的窒息新生儿要加强护理, 实时观察呼吸、皮肤颜色、心率、精神状态和液体出入量等生命体征。通过给与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和辅酶A等静脉滴注来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由于窒息患儿尤其是重度窒息患者吸吮力差, 容易呕吐, 因此可通过给与静脉不夜维持营养或者推迟哺乳;通过给予青霉素肌注预防感染, 给予维生素K预防由于缺氧引起的颅内出血;在此过程中主要保温, 给氧至呼吸平稳或者青紫消失, 综合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石一复.新生儿窒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3, 19 (5) :297.

[4]陈素柔.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监护和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3, 19 (5) :272.

二次气管内插管 第8篇

关键词:喉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妇科手术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医生Brain发明的喉罩(LMA)是一种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间的声门气道工具,相比传统的气管插管,具有不需喉镜显露声门、不进入气管内、对气管黏膜无刺激性损伤、患者耐受性好、心血管反应小的特点,可保证患者满意通气,因其安全、有效、易放置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普通及困难气道[1]。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成功施行妇科手术的60例患者分别应用LMA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进行比较,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通气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拟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2~55岁,所有患者ASA分级均为Ⅰ~Ⅱ级。术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及胸透、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心肺功能正常。气道评估Mallampati评分Ⅲ级以内,排除困难气道。手术种类包括全子宫切除术37例、卵巢囊肿切除术15例、输卵管切除术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食禁饮8 h,不用术前药。入室后给予监测血压(SBP、DBP)、心率(HR)、心电图(ECG)、指脉氧饱和度(Sp O2),开放静脉通道,输入平衡液,给予5 L/min流量面罩吸氧去氮3 min,并顺序注入咪唑安定2 m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 mg/kg,阿曲库铵0.6 mg/kg行麻醉诱导。研究组给予喉罩,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待患者意识消失,下颌松驰后置入气管插管或适当型号的普通喉罩(根据体重30~50 kg选择3号,50~70 kg选择4号,70 kg以上5号),观察胸廓起伏,听诊双肺呼吸音,确认插管(喉罩)位置无误后接德尔格Fabius 2000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呼吸参数设置为潮气量8 ml/kg,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0,连续监测气道压(Paw)、呼末二氧化碳(PETCO2),控制气道压(Paw<20 cm H2O)。术中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2μg/(kg·min),丙泊酚4 mg/(kg·h),根据实际情况分次静注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手术时间45~120 min。术毕停药,待患者恢复吞咽反射,呼吸正常,呼之睁眼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2]。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前1 min、置入即刻、拔除前、拔除后1 min的HR、SBP、DBP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包括术中躁动呛咳、喉痉挛、咽分泌物多、咽痛、声音嘶哑、返流误吸、胃胀气等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插管情况

所有患者操作均由同一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完成,研究组30例均一次插入成功,其中有3例轻微漏气,经调整喉罩位置后不再漏气。气管插管组有1例插入食道,及时发现后重新插管成功。

2.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前后及拔除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置入前1 min,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入后及拔除前后SBP、DBP、HR波动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术中均未发生体动、呛咳、呕吐、反流、误吸等。对照组拔管时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共4例,术后咽痛、恶心呕吐共3例,胃胀气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而研究组均无拔管反应,未出现胃胀气,仅2例术后有轻微咽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妇科临床手术当中,全麻属于最为有效以及安全的一种麻醉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临床整个手术期间承受非常大的痛苦,对临床手术效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4]。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临床当中大部分实施喉罩以及气管插管麻醉给予妇科临床手术麻醉[5]。以往的气管插管麻醉需要在患者全身麻醉的状态之下在气管当中置入导管,可是这种临床操作会造成患者气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并且对气道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对儿茶酚胺释放的增加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容易造成患者发生心率进一步加快、心跳逐渐加速、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的痛苦明显增加,进而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配合度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6]。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喉罩在临床麻醉以及气道管理方面都获得非常广泛的引用,同时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7]。喉罩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没有创伤的麻醉通气模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国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引入喉罩,随着当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展[8]。另外,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相对比,前者方法具有临床操作简单、方便、第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的特点,以及创伤相对较小、并发症相对较少等相关优势。在置入喉罩时,不用经过患者的声门以及气管,单一置入在患者的咽部,所以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置入喉罩对患者声带以及气道黏膜组织所导致的损伤。因为喉罩是双气囊设计,喉罩与其喉部解剖部位吻合程度相对比较高,密封性良好。除此之外,在上述基础上,对患者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度给予有效抑制,使心血管当中的各种各样不良反应明显降低。特别是针对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妇科手术患者,以往气管插管会导致患者心率明显加快和血压骤然升高,然而采取喉罩能够有效避免这种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除此之外,妇科临床手术的患者对喉罩的耐受性明显优于气管内部插管。所以,妇科患者在置入期间没有发生躁动反应,同时在拔出的时候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应激反应,临床术后痰液较多以及咽喉疼痛明显减少,与本试验结果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喉罩全麻具有操作简便、通气可靠、不易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围手术期较易耐受、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术中加强麻醉管理的前提下,喉罩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气管插管全麻。

参考文献

[1]徐道妙.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4):207-210.

[2]薛富善.麻醉科特色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5.

[3]施灵芝.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11,10(5):38-40.

[4]杭燕南,庄心良,蒋壕,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1.

[5]王文军.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8):57-58.

[6]丁海燕.比较普通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78.

[7]郝天兵.普通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38-40.

相关文章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精选6篇)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第1篇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

3
2025-09-18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精选7篇)激流三部曲 第1篇一、封建社会下男性的悲哀小说主人公觉新贯穿于《激流三部曲》的始终, 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

1
2025-09-18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精选8篇)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第1篇如何围绕生产抓党建,带职工队伍一.坚持以开磷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思想开磷核心价值观...

1
2025-09-18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精选9篇)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第1篇微微艺术学校画展串词及发言稿王枭丽老师: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1
2025-09-18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精选14篇)近期工作计划101 第1篇在计算机语言中,二进制数由“0”和“1”组成,是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在数学语言中,十进...

1
2025-09-18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精选8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第1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一、警察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警察体育是人民警察学校教...

1
2025-09-18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精选8篇)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第1篇实习报告学生姓名:赵承鹏学生学号:20072130专业班...

1
2025-09-18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精选8篇)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第1篇关于察哈尔汽贸城建设用地指标的申请报告前旗政府:察哈尔汽贸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

1
2025-09-18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