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圆桌会议范文(精选4篇)
儿童圆桌会议 第1篇
关键词:儿童圆桌会议,辱华事件,华文媒体,国家形象
2013年10月16日, 一档美国深夜栏目进入广大华人华侨的视野。这档节目是由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人吉米·基梅尔主持, 节目分别邀请4名不同肤色的儿童组成儿童圆桌会议 (Kids Table) , 针对时下热门的国家大事进行讨论, 传播范围仅在当地民众中受到欢迎。但在10月16日的节目中, 当主持人问到如何解决美国欠中国的1.3万亿美元债务时, 一名6岁儿童回答“杀光中国人”, 吉米·基梅尔并没有阻止或纠正男孩此类可能会增加种族仇恨的言论, 反而以调侃的口气笑称:“这是很有趣的观点”, 美国广播公司在播出时也没有对辱华言论进行删减。视频一经播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 立即引起全美华人华侨及华裔社团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1 在美华文媒体对“儿童圆桌会议”事件的报道
美华文媒体在事件发生后, 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微博、报纸以及电视台等多种途径对事件进行报道, 与华裔社团齐心合力, 迅速将在美华人华侨组织起来, 举行抗议和游行示威活动, 颠覆了美国人对中国人及华裔的传统认知。
1.1 网络成为事件爆发的源头
节目被上传至Youtube, 最初由网民发现并展开讨论, 评论者观点不一, 部分认为这是孩子的童言无忌, 而绝大多数华裔认为这是一起严峻的辱华事件。10月17日, 美国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以“史上最棒的政治脱口秀”为题 (Kimmel’s‘Kids Table’Is Pretty Much The Best Political Talk Show Ever) 贴出这期节目视频, 并调侃节目中“杀死中国人”的语句。一时间, 网上对事件的讨论声沸沸扬扬。10月19日, 一名网名为“北美崔哥”的网友在白宫请愿网上发起签名, 事件逐渐升级, 引发华人华侨以及亚裔社团的普遍关注。
1.2 传统媒体加大报道力度, 扩大传播范围
华文报纸作为传统媒体, 给予整起事件充分的关注。以《世界日报》为例, 自10月21日起至11月12日, 共报道新闻25篇。10月21日至11月3日间, 《世界日报》在每天的头版 (A版) 对事件进行重点报道。随着事件的升级, 逐步加大了报道力度, 从头版综合版放至头版头条。报道多涉及事件的突破性进展, 例如事件介绍、主持人基梅尔公开道歉等。10月27日美国广播公司公开发表道歉, 《世界日报》采取头版与美东版 (C版) 相结合的报道方式进行跟踪。华文报纸通过采取不同的采编方式, 配合发展趋势, 有力的扩大了事件的传播范围。
1.3 各大网站配合传统媒体, 加强网民互动, 还原真实抗议现场
在报纸报道的同时, 网络新媒体也及时发布信息, 美国中文网、侨报纽约等网络平台相继投入大量关注 (美国中文网共发布10篇报道, 侨报纽约发布39篇) , 在报道事件发展情况的同时, 与华裔社团相互协作, 共同推进华人华侨的示威活动, 例如侨报纽约在11月1日发布11月7日芝加哥华人华侨联合会 (华联会) 将举办大规模示威游行的信息。《侨报》、《世界日报》等通过微博平台与网民进行互动, 极大地扩展了事件的知晓范围和互动性。与此同时, 以美国中文电视为代表的网络电视专派记者到达抗议活动现场, 采访抗议人群、围观群众的态度, 以及ABC公司对于事件的态度和最终处理结果等, 运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频画面向全世界展现出华人华侨拒绝辱华言论的强烈决心。
2“儿童圆桌会议”中在美华文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
美国广播公司辱华事件中, 美国各大华文媒体在华人华侨与华裔社团之间架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积极主动地应对这次辱华事件, 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付出努力。
首先, 塑造了华人华侨团结一心的政治形象。
一直以来不团结的现实状况成为在美华人游离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重要原因, 在参政议政等方面尤为突出。美国广播公司辱华事件中, 美国华文媒体报道了大量美国华裔社团针对事件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包括国会亚太裔小组、亚裔组织80-20、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等在内的诸多华裔社团。将广大华人华侨团结起来, 施压白宫官员和美国广播公司公司高层, 积极参加各个地方的抗议游行, 形成了活动范围遍布全美近20个城市, 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 美国成立以来, 参与城市最多、响应范围最广的华人抗议活动。展现出华人华侨不再是美国的边缘群体, 团结一心积极参政议政, 逐步融入美国社会的政治形象。
其次, 塑造了中国不可侵犯的民族形象。
不同于以往华人华侨忍气吞声的态度, 事件发生后, 华文媒体即刻出声, 代表广大华裔社团和华人华侨向美国广播公司公司及奥巴马政府提出抗议, 组织华人抗议示威活动。通过报纸的文字说明与电视的现场报道, 配合网络平台的实时互动, 展现事件发生始末、华裔社团的谴责态度以及示威活动现场参与人群的看法, 斥责美国广播公司的种族歧视态度。活动现场的随机采访向不明就里的美国民众讲述事件的真实情况, 多渠道的信息传播平台扩大了事件的传播范围, 征得美国及国际上广泛的理解与尊重。这种不骄傲、不卑微地理性报道, 是事件最终能够取得美国广播公司公司及主持人基梅尔公开道歉胜利的重要基础, 塑造中国不可肆意侵犯的民族形象。
3“儿童圆桌会议”的经验总结
对于海外民众来说,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深入到某个国家去进行深入的了解, 因此他们更多只能通过媒体的报道或国家的政策来对他国进行一种窥探, 可能仅仅是一件个别事件, 就会引发民众对某国的整体印象的大打折扣。如何改善中国在美形象, 减少和扭转美国对中国的肆意丑化和辱华言论的频繁发生, 此次“美国广播公司辱华事件”中美国华文媒体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1) 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 运用多渠道平台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 能够有效、迅速的传递中国声音。
事件中在美国主流媒体普遍对事件默认的情况下, 华文媒体及时发声, 通过报纸、网站、微博、网络电视等新老媒体对事件的报道, 运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 真实还原事件经过, 加强与华人华侨及国人的网络互动, 避免事件再度恶化。海外华文媒体大量报道“令很多美国人看到了涉及‘辱华’的言论跟本就不应该开口”[1]。对于在美华文媒体来说是取得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2) 加强与华裔社团和华人华侨的联系与互动, 运用集体力量抵制辱华和诋毁中国形象的事件。
华文媒体、华裔社团与华人学校作为华人在海外的三宝, 相互支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国外的每个人 (包括海外移民) 、每件事都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和延伸。在美华文媒体配合华裔社团, 通过报纸、网络平台向华人华侨传达示威事件及地点, 才能形成此次遍布全美20座城市的做大规模抗议。牢牢抓住华人华侨与华裔社团这块宝藏, 能够在此类事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华文媒体肩负提升中国形象的文化使命, 要敢于报道不平事, 尤其是中国受到歧视和侮辱的事情。
虽然部分在美华人华侨认为美国广播公司辱华事件只是小孩子的童言无忌, 但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出其背后的隐像, 如果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中国形象和言论会愈发被轻视, 辱华事件将会更频繁的出现。美国华文媒体在事件中敢于报道美国主流媒体的辱华言论, 采取积极应对、广泛关注的策略, 为事件能够较成功解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当前要做的并不是要美国媒体不再负面报道中国或揭露中国的阴暗面, 而是怎样引导美国媒体客观认识中国和理解中国”。[2]运用华文媒体更快更广泛的传播新闻信息, 澄清事实真相、解除误解, 团结广大华人华侨, 配合华裔社团的工作, 可以为中国形象在美塑造提供更便捷的平台。只有从一点一滴着手, 注重国家形象的形成, 才能帮助中国形成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 从而才能为海外的华人华侨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康仕学.中美需要软实力对话[J].世界博览, 2013 (23) :84.
儿童兴趣班开班会议通知 第2篇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
为了让每位幼儿能度过一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期,并能让家长安心专心的工作,我园为幼儿制定了一个科学轻松地暑假学习方案。丰富幼儿的暑期生活,开发幼儿潜能,训练幼儿思维,陶冶幼儿情操,解决家长暑期托管幼儿的后顾之忧,给孩子一个健康而又有收获的假期生活。
具体安排如下:
一、课程安排
学前班、大班(幼小衔接):学前拼音、学前口算速算、识字,书写训练。
中班小班:生活常规训练、国学儿歌诵读、认字训练、礼仪教育、美术手工、游戏智力拼玩等课程的设置。
二、报名时间:
三、开课时间:
四、暑假要留园的宝贝,请及时到班主任处登记。
五、园外的孩子请来xx幼儿园一楼办公室咨询报名。
儿童圆桌会议 第3篇
本次会议首次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峰论坛的加盟, 德高望重的张金哲院士亲临会场作儿童肿瘤瘤内切除讲座, 并就社会发展的历程谈到了当今正属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年代, 儿童肿瘤研究是当代肿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任, 对新一代的肿瘤研究者给予厚望。
会议期间, 儿童肿瘤青年委员会报告了成立2年来的工作, 由青年委员编写的肿瘤宣传册已经印刷发行,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积极投身并努力改变儿童肿瘤的命运。
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儿童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章221篇, 是历年来儿童肿瘤学术大会投递论文最多的, 基础研究型论文占论文总数的1/3, 涌现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150位来自血液肿瘤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及从事肿瘤基础研究的儿童肿瘤工作者, 以及来自美国、香港的多名儿童肿瘤专家参加了会议。
8名国内外专家分别就儿童肿瘤的关键问题如恶性霍杰金淋巴瘤的诊治进展、儿童骨肉瘤的保肢手术、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标本库对肿瘤研究的重要性、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国际诊治策略解读等进行了专题报告, 60篇论文在大会期间进行了交流, 大家就儿童肿瘤诊断、分期、多学科合作联合治疗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为了鼓励青年肿瘤工作者对儿童肿瘤做出的贡献, 本次会议对45岁以下的青年优秀论文进行了评奖, 共有来自成都、重庆、天津、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及香港的8名青年 (其中5名基础研究、3名临床研究者) 获得了优秀论文奖。
利用本次大会的良好平台, 来自内、外、放射、病理的各科医生共同联手多中心、多学科合作规范治疗儿童肿瘤, 并对上届初步成立的NHL、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协作组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汇总, 对近年来近100例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汇总, 对手术时机、手术及化疗方案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继2年前扩大了青年委员的队伍来, 本次大会酝酿成立儿童肿瘤护理分会, 来自国内外的近50位护理人员参与了会议 (包括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护理组长也亲临会议) , 护理分会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继5年前与Asia-SIOP同步在上海进行的首届亚洲儿童肿瘤家长会后, 第二届亚洲儿童肿瘤家长会也与本次会议同步进行, 医生、护士、家长、社工及肿瘤基础研究的共同参与使我国儿童肿瘤的诊治工作与国际接轨。
本次会议议定, 下次会议将于2013年与第45届国际儿童肿瘤学会会议 (SIOP) 同期在香港举行。
中国林学会
成立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森林食品学术研讨会于7月4日~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良平, 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岩泉,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巡视员杜纪山, 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 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金佩华等领导出席会议。
来自全国各地森林食品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及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的委员候选人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根据《中国林学会章程》等有关规定, 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 选举产生了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届常委会。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教授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王贵禧研究员、浙江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昆松教授、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国亭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张柏林教授、东北林业大学王振宇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吴彩娥教授当选为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站长江波研究员当选为秘书长。
会议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本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多篇, 内容涉及森林食品质量安全教学与研究、森林食品生产栽培技术、森林食品加工工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研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
张柏林等8位专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组织参观考察了浙江森林食品生产基地。
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会议总结 第4篇
7月22日,陇南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在武都召开。副市长尚桢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加会议。
尚桢指出,市委、市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十分重视,立足市情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组织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随着陇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存在。尚桢强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重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各成员单位要牵头尽快摸清留守儿童底数,研究制订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尽可能搭建帮扶平台、沟通平台,强化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普法教育和心理教育。严厉打击涉童犯罪,加强校园管理,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制定完善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优惠政策,拓宽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回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尚桢强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抓紧建立完善机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陇南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上台阶、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