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精选6篇)
二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 第1篇
初中语文二年级(上)期末复习
(一)一、文学常识:
(一)一类
1、《巴东三峡》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2、《周庄水韵》选自《散文选刊》赵丽宏,当代作家。
3、《纪念白求恩》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作者毛泽东。
4、《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5、《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6、《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字敏轩。
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选自《生物学碎锦》。贾祖璋,著名生物科普作家。
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选自《火星,我的第二家园》。巴里·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
9、《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柳宗元。
10、《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
12、《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唐代诗人。字浩然。
13、《游山西村》选自《陆游记》。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14、《渔家傲》选自《全宋词》。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渔家傲,词牌名。
15、《浣溪沙》选自《东坡乐府》。作者苏轼。浣溪沙,词牌名。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17、《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18、《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字乐天。
19、《赤壁》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
20、《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21、《己亥杂诗》选自《定盦全集》。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字璱人。
22、《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全元散曲》。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山坡羊,曲牌名。
二类
1、《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冯君莉,当代作家。
2、《走进纽约》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刘成章,当代作家。
铁厂初中语文※第1页(共8页)※
3、《谈语言》选自《王力全集》。王力,语言学家。字了一。
4、《懒惰的智慧》选自《读者文摘》。凯利,美国作家。
5、《选举**》选自《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秦文君,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6、《山米与白鹤》选自《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粹·小说卷》。贝特西·贝尔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7、《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严济运主编。
8、《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作者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9、《游恒山记》节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字振之,号霞客。
10、《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全集》。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
11、《干将莫邪》节选自《搜神记》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
12、《劳山道士》节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二、生字
一类:
呼韩邪(yé)单(chán)于王嫱(qiánɡ)浣(huàn)妆夔(kuí)门滟(yàn)滪(yù)堆斑斓(lán)眩(xuàn)目晶莹(yínɡ)参(cēn)差(cī)谛(dì)听娴(xián)熟瞬(shùn)息万变璀(cuǐ)璨(càn)矜(jīn)持噙(qín)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悲天悯(mǐn)人唱喏(rě)这厮(sī)聒(ɡuō)噪盏(zhǎn)儿恁(nèn)地间(jiàn)壁绰(chāo)酒座儿唱的着(zhuó)落绰(chuò)号腌(ā)臜(zā)小种(chónɡ)经略相公彀(ɡòu)赊(shē)揸(zhā)开掇(duō)臊(sào)子实膘(biāo)眼棱(lénɡ)绽(zhàn)开咄(duō)正着(zháo)磬(qìnɡ)儿钹(bó)儿铙(náo)儿带挈(qiè)行(hánɡ)事腆(tián)啐(cuì)星宿(xiù)高中(zhònɡ)讳(huì)解(jiè)元踹(chuài)兀(wù)自绾(wǎn)桑梓(zǐ)灼(zhuó)伤花萼(è)分泌(mì)卉(huì)濒(bīn)临摄(shè)取白垩(è)地壳(qiào)篁(huánɡ)竹清冽(liè)坻(chí)屿(yǔ)嵁(kān)佁(yǐ)然往来翕(xī)忽俶(chù)尔差(cī)互幽邃(suì)藻荇(xìnɡ)挂罥(juàn)塘坳(ào)丧(sānɡ)乱黍(shǔ)豚(tún)蕲(qí)水浠(xī)水再少(shào)畎(quǎn)亩傅说(yuè)胶鬲(ɡé)行拂(fú)乱其所为法家拂(bì)士曹刿(ɡuì)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小信未孚(fú)辙(zhé)夫(fú)战旗靡(mǐ)下邽(ɡuī)观刈(yì)麦荷(hè)箪(dān)食曾(zēnɡ)不事农桑三百石(shí)盩(zhōu)厔(zhì)岁晏(yàn)戟(jǐ)邺(yè)城定盦(ān)璱(sè)人踌(chóu)蹰宫阙(què)
二类:
铁厂初中语文※第2页(共8页)※
颠簸(bǒ)深湛(zhàn)恬(tián)雅眸(móu)子魅(mèi)力哈(hǎ)达蓼(liǎo)兰逶(wēi)迤(yí)安谧(mì)肃穆(mù)潸(shān)然娓(wěi)娓动听篝(ɡōu)火脍(kuài)炙(zhì)人口虚无缥(piāo)缈(miǎo)巉(chán)岩砭(biān)骨镢(jué)头烙(lào)印喧嚣(xiāo)倏(shū)地分道扬镳(biāo)簰(pái)洲湾籼(xiān)钵(bō)弄巧成拙(zhuō)圩(wéi)堤以讹(é)传讹摞(luò)阀(fá)门招徕(lái)贿(huì)赂(lù)忌讳(huì)巾帼(ɡuó)忿(fèn)忿然噩(è)梦许诺(nuò)茅塞(sè)顿开泰然处(chú)之瞥(piē)尴(ɡān)尬(ɡà)鬼使神差(chāi)诅(zǔ)咒倔(jué)强(jiànɡ)咄(duō)咄逼人阿(ē)谀(yú)豢(huàn)养
三、词语解释:
一类:
1、浣妆:梳洗打扮。浣,洗,洗涤。——《巴东三峡》
2、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3、漾动:起伏波动。
4、眩目:耀眼。
5、相看两不厌:意思是相互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语出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6、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7、飘忽:这里是捉摸不定的意思。
8、晶莹:光亮透明。
9、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10、谛听:仔细听。
11、如诉如泣: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这里形容声音柔细。
12、万般:许多;种种。
13、娴熟:熟练。
14、轨迹:指船行进时留下的痕迹。
15、张灯结彩:陈设辉煌的灯火,扎结美丽的丝绸。
16、勾勒:勾画。
17、剪影:这里指轮廓。
18、丝弦:这里泛指乐器。
19、礼花:举行庆祝典礼时放的焰火。20、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21、璀璨:形容光彩鲜明。
22、摇曳:摇动。
23、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周庄水韵》
24、矜持: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
25、信守:忠诚地遵守。
26、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27、噙:(眼里)含。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28、凝重:庄重。
29、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30、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31、子夜:半夜。
32、易帜:变换旗帜,这里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别了,“不列颠尼亚”》
33、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34、热忱:热情。
35、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36、冷冷清清:这里是冷淡的意思。
37、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38、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
39、一班:这里是一些的意思。
40、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41、鄙薄:轻视。
42、不足道:不值得一提。——《纪念白求恩》
43、失意:不得志。
44、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45、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语出《礼记·中庸》
46、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语出《论语·泰伯》。
47、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语出《论语·泰伯》。
48、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最苦与最乐》
49、万紫千红:这里形容花的颜色丰富。50、灼伤:火烧伤。这里指被强烈的阳光晒伤。
51、分泌: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些物质。
52、卉:各种草的总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4、连锁反应:比喻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55、摄取:吸收。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二类:
1、颠簸:上下震荡。
2、深湛:这里是深的意思。
3、恬雅:安静、文雅。
4、锦缎:色彩美丽鲜艳的丝织品。
5、眸子:瞳人,这里指眼睛。
6、折服:这里指被征服,屈服。
7、魅力:特别吸引人的力量。
8、逶迤:这里形容道路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9、安谧:安静。
10、肃穆:严肃而恭敬。
11、潸然:流泪的样子。
12、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毅然,毫不犹豫地。
13、沧桑: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沧海。形容变化很大。
14、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15、世外桃源:晋代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美好社会。这里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16、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天,天然,自然。厚,优越。
17、篝火: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柴禾燃烧的火堆。
18、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脍:细切的鱼、肉。炙,烤肉。
19、虚无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姿态各不相同。语出苏轼诗《题西林壁》。
21、超尘脱凡:超出尘世,脱离凡俗。
22、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23、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24、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
25、九天:极高的天空。
26、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
27、摩天:触摸天空,形容很高。
28、浸淫:渗透。
30、伟岸:雄伟,高大。
31、喧嚣:声音大而杂乱。
32、风风火火:形容行动迅捷。
33、倏地:忽然,极快地。
34、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路。——《走进纽约》
35、肆虐:任意侵扰或残害。——《生命之舟》
36、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37、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38、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39、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40、鉴于:考虑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41、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42、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43、费解:不好懂。
44、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45、头头是道:这里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46、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47、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48、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49、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谈语言》 50、摞:往上放。
51、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52、亲躬:亲自做。
53、捷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懒惰的智慧》
54、招徕:招揽,招引(顾客)。
55、富丽堂皇:豪华美丽,有气派。
56、贿赂:用财物买通别人。
57、忌讳: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
58、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59、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这里是受影响最大的意思。
61、不讲逻辑:指感情用事。
62、惠顾:敬词,光临。多用于商家对顾客。
《渔家傲》《浣溪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观刈麦》《赤壁》《过零丁洋》《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 63、巾帼: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女子。
64、忿忿然:很生气的样子。65、噩梦:可怕的梦。
66、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67、许诺:应承。
68、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明白。69、泰然处之:形容遇事镇定,毫不慌张。
70、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选举**》 71、瞥:很快地看一下。
72、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73、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的样子。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74、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75、风范:风度。
76、鬼使神差: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作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77、诅咒:咒骂。
78、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79、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80、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81、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衷,内心。82、豢养:喂养。——《山米与白鹤》
83、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84、生态平衡: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
85、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86、与日俱增: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
87、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四、背诵默写 文言文篇目:
二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 第2篇
(二)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写出下面字的反义词。
上——()大——()东 ——()水——()来——()进 ——(关——()短——()黑 ——(前——()南——()上来——(二、比一比,再组词。
二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 第3篇
复习时, 教师应精心设计, 采取丰富的复习形式, 除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教师个别辅导、学生考教师改这几种常见方式外, 还可以组织有趣的活动, 如有奖知识竞答、学生互相出题、小组复习、自由阅读、美文赏析、俩人合作阅读或合作写作等。同时, 有意调整课堂的节奏, 将讲、练、改、看、听、说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张弛有度, 让学生时而专心致志地听, 时而一丝不苟地做, 时而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时而津津有味地阅读使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人, 始终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保持紧张而快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平时, 我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有:
一、结对子, 找竞争对手
根据学生的情况, 将班上部分学生一对一结成对子, 即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身边的潜能生, 当他们的小老师。当老师讲评作业或试卷的时候, 俩人坐到一块 (其他学生则找竞争对手交换) , 小老师执笔改, 还得负责检查结对同学的订正情况, 并给予必要辅导。
同时,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班上找一个成绩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作竞争对手, 并将对手的名字及自己的挑战口号写在语文课本上。每次测试或开展比赛活动之前, 让学生向竞争对手自信地说出挑战口号, 鼓励自己, 激发彼此的斗志, 事后记录下竞争结果, 共同分析原因, 总结教训。教师及时奖励班上前十名及进步较大的学生, 使所有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 并积极地朝着目标努力, 营造出竞争、互助的良好氛围。
二、自由组合, 合作复习
学生自由组合成两到四人的复习小组, 由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 组织大家复习:可以由组长组织大家归纳复习某一知识点;可以是组长出题给成员们做, 或抢答或指名回答;可以复习课文重点段落, 或轮流背诵或一齐背诵;可以是组长组织大家一起赏析优秀作文, 或合作修改一篇习作这样, 既省时省力, 又有效。学生积极性高, 都乐于参与, 绝不会出现学生开小差和滥竽充数的现象。
如:复习阅读时, 先让全班学生按复习小组坐好, 由组长组织各成员归纳复习阅读中的各个知识点, 即阅读题中会出现的题目类型, 再结合以前做过的阅读或学过的课文来举例说明做题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答题技巧, 并记录下来。其间, 教师巡视指导。之后, 再全班交流, 让做得最好的一组汇报, 其他组补充, 教师相机指导。这样做, 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 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比单纯的“一言堂”“满堂练”式的复习更有效。
三、自主出题, 快乐竞争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鉴别能力, 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 我常常让学生自己出题考同学, 即事先规定好内容, 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课堂上的时间, 通过各种形式查找资料, 挑选一些合适的、有价值的题, 也可以仿照以前做过的题自己出题, 还可以抄以前做过的容易出错的题。像改变句子说法、分辨句子的修辞等一些类型, 则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或作文书上找句子。
学生出好题后, 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互相交换做, 做完后再交换批改并订正。在批改的过程中, 有争议或有疑问时则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教师亲自批改, 或者只挑一部分学生的进行批改。
按原文填空这种题型, 最适合用这种方法来复习。学生先各自出题, 并在另一张纸上写答案, 然后统一在课堂上交换做、改、订正, 比比谁的记忆最棒, 谁的书写最美观。这比单纯的背诵、默写和默错了罚抄的复习方式要更有趣、更有效,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在与好朋友的竞争、比赛中快乐地复习。
四、因人而异, 分层布置作业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 学习成绩、个人水平都有所不同。在复习期间, 我喜欢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因人而异布置家庭作业。基础知识牢固, 阅读较薄弱的学生就做些阅读, 或者将以前的阅读题认真看看;作文比较弱, 缺乏词汇的学生就坚持做些摘抄等读书笔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 每晚坚持报听写, 按顺序将所学的生字新词再重新复习一遍;句式转换掌握得不好的学生自己出十道题练习, 也可以请同学帮忙出题并负责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成绩优秀的学生, 或者根据教师的要求出题, 教师从中挑选一些给全班学生做, 有时写篇日记, 有时做点摘抄和阅读。
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第4篇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宽为,则矩形的长为________.
2.某校九年级(1)班有50名同学,综合数值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如图1所示,则该班“运动与健康”评价等级为的人数是________________.
3.八年级(1)班进行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测验结果反映在扇形统计图上,如图2所示,则成绩良好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数如图3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5.如图4是由边长为和的两个正方形组成,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图4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一个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个多项式为,按照此规律写下去,这个多项式的第八项是________________.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8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cm.
8.若正比例函数和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9.如图5,机器人从点沿着正西南方向行了个单位,到达点后观察到原点在它的南偏东60o的方向上,则原来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10.点(2,4)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
11.如图6,AB=AC,要使△ABE≌△,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12.已知,,则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D.
14.现规定一种运算:※=,其中、为实数,则※+()※等于( ).
A.B. C. D.
15.如图7,希望中学制作了学生选择棋类、武术、摄影、刺绣四门课程情况的扇形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选择刺绣的学生的比例为( ).
A.11%B.12%C.13% D.14%
16.已知一次函数,若随着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象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17.如图8,OP平分∠AOB,PC⊥OA于C,PD⊥OB于D,则PC与PD的大小关系( ).
A.PC>PD B.PC=PD C.PC<PD D.不能确定
18.如图9,等腰△ABC中,AB=AC,∠A=44o,CD⊥AB于D,则∠DCB等于( ).
A.44oB.68o C.46o D.22o
19.如图10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
A.0个B.1个C.2个D.3个
20.如图11是某地区用水量与人口数情况统计图.日平均用水量为400万吨的那一年,人口数大约是( ).
A.180万B.200万 C.300万 D.400万
21.如图12是某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统计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占总人数的( ).
A.60% B.50%C.30%D.20%
22.一次函数,若,则它的图象必经过点( ).
A.(1,1)B.(1,1) C.( 1,1) D.(1,1)
23.将直线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
A.B. C.D.
24.在直角坐标系中,A(1,2)点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得到A'点,则A与A'的关系是( ).
A.关于轴对称B.关于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D.将点向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
三、解答题(共52分)
25.(1)计算:;
(2)计算:;
(3)分解因式:.
26.如图13,一轴对称图形已画出了它的一半,请你以点画的竖线为对称轴画出它的另一半.
27.如图14,已知D、E是等腰△ABC底边BC上两点,且BD = CE.求证:∠ADE=∠AED.
28.试确定、的值,使下列关于与的多项式是一个五次三项式:
.
29.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30.如图15,已知点在∠AOB内,点M、N分别是点关于直线AO、BO的对称点,M、N的连线与OA、OB交于点E、F,若△PEF的周长是20cm,求线段MN的长.
31.如图16是某班学生外出乘车、步行、骑车的人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图.
(1)求该班有多少学生?
(2)补上分布直方图的空缺部分;
(3)在扇形统计图中,求表示骑车人数的扇形所占的圆心角度数;
(4)若全年级有500人,估算该年级步行人数.
32.某天上午6点钟,汪老师从学校出发,乘车到市里开会,8点准时到会场,中午12点钟回到学校,他这一段时间内的行程(km)与时间(h)的关系可用如图17中的折线表示,根据图17提供的有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开会地点离学校多远?
(2)求出汪老师所经返校路程(km)与所花时间(h)的函数关系式;
(3)请你用一段简短的话,对汪老师从上午6点到中午12点的活动情况进行描述.
四、创新拓展(共20分)
33.某批发商欲将一批海产品由地运往地,汽车货运公司和铁路货运公司均开办了海产品运输业务.已知运输路程为120千米,汽车和火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和100千米/时.两货运公司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
注:“元/吨·千米”表示每吨货物每千米的运费;“元/吨·小时”表示每吨货物每小时的冷藏费.
(1)设该批发商待运的海产品有(吨),汽车货运公司和铁路货运公司所要收取的费用分别为(元)和(元),试求出和分别与的函数关系式;
(2)若该批发商待运的海产品不少于30吨,为节省运费,他应该选择哪个货运公司承担运输业务?
34.如图18—,△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
(1)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中的△CEF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中的△ABC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
(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
参考答案:
一、1.;2.19人;3.45;4.21:05;5.;6.;7.20或22; 8.2; 9.( 0,4+ );10.;11.答案不唯一,如:∠B=∠C,或AE=AD,或∠AEB=∠ADC等等; 12.. 二、13.D;14.B;15.C; 16.B; 17.B; 18.D; 19.C;20.A;21.B;22.D;23.A;24.B.三、25 (1)原式=;(2)原式=;(3)原式=. 26.略27.因为AB=AC, 所以,∠B=∠C,又BD=CE,所以,△ABD≌△ACE,所以,∠ADB=∠AEC, 即 ∠ADE=∠AED. 28.=3,=5;29. =24;30.MN=20cm.提示:先证线段ME=EP,FP=FN;31.(1)由统计图可知,乘车的有20人,且占50%,所以全班共有40人;(2)直方图略;(3)圆心角度数=€?60€?108€埃唬?)估计该年级步行人数=500€?0%=100人. 32.(1)开会地点离学校有60千米;(2)设汪老师在返校途中与的函数关系式为(≠0).由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1,60)和点(12,0),所以解之,得所以=60+720(11≤≤12);(3)汪老师由上午6点钟从学校出发,乘车到市里开会,到了40公里处时,遇到了堵车,后约30分钟才通车,在8点钟准时到达会场开了3小时的会,会议一结束就返校,结果在12点钟到校.四、33(1)=2€?20+5€?120€?0)+200=250+200,=1.8€?20+5€?120€?00)+1600=222+1600;(2)若=,则=50,所以当海产品不少于30吨但不足50吨时,选择汽车货运公司合算;当海产品恰好是50吨时,选择两家公司没有区别;当海产品超过50吨时选择铁路货运公司费用节省一些; 34(1)AF=BE.证明:在△AFC和△BEC中,因为△ABC 和△CE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CF=CE,∠ACF=∠BCE=60€?所以△AFC≌△BEC,故AF=BE,(2)成立.理由:在△AFC和△BEC中,因为△ABC和 △CE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CF=CE,∠ACB=∠FCE=60€?所以∠ACB∠FCB=∠FCE∠FCB.即∠ACF=∠BCE,所以△AFC≌△BEC.所以AF=BE.(3)此处图形不惟一,如图,(1)中的结论仍成立,(4)根据以上证明、说明、画图,归纳如下:如图,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EF有且仅有一个公共顶点C,则以点C为旋转中心,任意旋转其中一个三角形,都有AF=BE.
二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教案 第5篇
河西小学 张利梅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对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4、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来表示。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
6、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有两个端点。
7、掌握画线的方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列竖式计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笔算(列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列竖式计算时,进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圆点)不可省略。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
2、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判断: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5、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和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判断: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变大了。(×)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2、7个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或: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乘数×乘数=积(1)2个4相加 :2×4=8(2)2个4相乘:4×4=16(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诀(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4)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或长方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1、7-9的乘法口诀(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3、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一刻=15分,半小时=30分
4、整时和半时
整时:分钟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半时: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5、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加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过几分是几时几分,要用加法计算。计算时,时加时,分加分,满60要向前一位进1.时间的减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之间的时间有长,要用减法,用终止的时间减去起始的时间。
计算时,时减时,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60.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一)1、根据问题情境,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不重不漏。
2、有些问题要考虑排列顺序的问题。
题1:用1、2、6三张卡片可以组成(8)个两位数。12、16、21、26、61、62、91、92 题2:用1、2、6三个数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12、16、21、26、61、62 题3:把两件衣服放到三个不同的箱子有(9)种方法。分一件衣服放一个箱子和两件衣服放一个箱子。
题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币可以组成(7)种币值。分1枚、2枚、3枚进行组合。
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和表内乘法,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谈话揭示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①指名读题。
②笔算加减法应注意:A.相同数位对齐;B.从各位算起;C.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③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出示练习题:30+24+28= 75-26-35= 45+27-5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吧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
第二课时 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下图:
: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 【5+5+5+5=20(个)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 × 4 = 20............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
采用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五、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第三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米=()厘米 700厘米=()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下面的图形,是角的画“√”,不是的画“X”。
()()()()③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
第四课时 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第7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重难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观察物体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教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教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
(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状不同。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图。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练习。
集体订正,然后小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下面的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观察物体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第五课 认识时间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学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练习课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小朋友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
(出示钟表)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时钟,你们知道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就复习《认识时间》
二、复习几时几分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大格,每一个大格力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学生5分5分第数到60,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 10:50 11:15 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 1:25 4:05 6:55),学生拨钟面。师拨7:05,让学生说、写。指一个学生板演,订正。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比如:7:05,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后写5.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3、8时45分再过5分是()4、5时55分再过()分是6时。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快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二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第6篇
Wēn nuǎn zhù fú jūn jiàn wān yāo
zāi hài lì shǐ rēnɡ diào
(答案:温暖 祝福 军舰 弯腰 早晨 灾害 历史 扔掉)
(每个字得一分)
二、按要求填空。(10分)
要查的字 音序 音 节 部 首 除去部首还剩几画 组 词
猴
功
(答案:H hóu 犭 9画 猴子G ɡōnɡ 工或力 2画或3画 功夫)(每空一分)
三、划去()里不恰当的字。(8分)
(到 道)路 水(洼 娃)(乘 乖)客 养(分 份)
灌(溉 概)眼(睛 晴)(幸 辛)福(拔 拨)牙
(答案:道路 水洼 乘客 养分 灌溉 眼睛 幸福 拔牙)(每空一分)
四、我会填。(9分)
()的歌声 遥远的()一种()
()的礼物 健康的()一块()
()的海洋 清澈的()一片()
(欢乐的歌声 漂亮的礼物 蓝色的海洋 遥远的地方 健康的身体 清澈的湖水 一种水果 一块土地 一片树叶)(答案不一,每空一分。)
五、写出你喜欢的四字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句子。(6分)
()()()()
(每空一分,有错别字不给分;造句两分。)
六、把古诗补充完整。(6分)
寒 径斜。
儿童。
(答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每句三分。)
七、口语交际。(6分)
学校的大树底下聚集了一堆人,你好奇地走过去,发现是一只受伤的小鸟趴在那里,几个调皮的男孩把它拨来拨去,这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我会说:“同学们,可怜的小鸟受伤了,你们不应该把它拨来拨去!”
我会轻轻地抱起小鸟,带到老师那儿,帮它治好伤,把它送回大自然。)(回答清楚一个问题得3分)
八、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6分)
1、天空中有好多 星星。
2、鱼儿 在水里游。
3、树上挂满了 果子。
(美丽的天空中有好多一闪一闪的星星。数不清的鱼儿自由地在水里游。果园的树上挂满了好吃的果子。)(答案不一,每题2分。)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就好像是地球的大兵,一年四季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月亮在空中旋转却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月亮想离开地球,但是地球的引力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紧紧抓住月亮不放。这样,一个要离开,一个要拉住,两边力量正好相等,所以月亮就不会掉下来。
1、这段话共有 句话,第 句话提出问题,两句话回答问题。(3分)(4 ;2;
3、4。)(每空一分)
2、月亮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2分)(答案:最后两句)(画对一句得一分)
3、多音字组词。(4分)
为 wéi()相 xiānɡ()
为 wèi()相 xiànɡ()
(答案:四海为家 因为; 相信 照相。)(每空一分)
4、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个。(4分)
像
(答案:第一句或第三句是比喻句。)(每题2分)
十、编故事。(20分)
小猪、小鹿和小兔三只小动物来到森林里玩,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编个小故事吧!比一比谁写得最有趣!(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