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漫画作文教学(精选6篇)
儿童漫画作文教学 第1篇
一、创设环境,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一切活动, 都是受环境和兴趣所支配的。安陆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漫画之乡, 安陆市紫金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 被评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湖北省书画教育实验学校, 在此大环境下, 我们在进行儿童水墨漫画教学活动中, 注重把漫画同学科进行整合, 把漫画教学活动与生活常识、环境布置、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巧妙地结合起来, 如校园内“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不要推不要挤, 关心别人爱自己”“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等文明礼仪警示牌都是以文字配上漫画的形式出现的, 楼道里、教室外都悬挂着《非常时期》、《阳台上的运动会》、《瞧这一家子》、《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等各类获奖 的学生漫画作品。学校与安陆水墨漫画院共同创建了少儿水墨漫画创作培训基地, 除把水墨漫画课融入平时的美术课活动实践外, 还专门利用每天下午及双休日等课余时间, 开办水墨漫画兴趣活动班, 经常邀请省市专家来校辅导、表演。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可以在书画室中免费借阅各种学习水墨漫画的辅导资料。这样一来, 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培训、辅导、创作环境。
二、改进教法, 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 在各种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过程, 掌握学习该门学科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水墨漫画的初期, 很多学生虽喜爱漫画, 但因对水墨的表现形式较生疏而缺乏自信, 我们就深入浅出地对传统水墨画进行讲解, 有时利用水墨独有的特性, 用变魔法的方式, 来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如先用清水在宣纸上随意点上几个点, 然后用浓墨画出几只小鱼, 鱼的身上就会变出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点, 学生看后跃跃欲试, 丝毫没有怯场的感觉。
在造型方面, 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喜爱的《三个和尚》、《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表现形式的动漫, 让学生体会画面人物变形、夸张, 了解欣赏水墨漫画的表现手法, 通过引导、欣赏, 经常能听到学生说出“漫画所描画的对象、特点都进行了突出和夸大, 使人显得滑稽可笑”“有的把动物拟人化, 使画中人物 (动物) 特征个性更加鲜明, 更加富有感情”等对漫画特点经典的语言, 在动手表现中, 他们都懂得在画老人的时候, 背总是弯曲前倾, 因为他们知道老年人的身体没有年轻人硬朗;在画人物五官时, 他们会把略有胡须的爸爸画得满脸络腮, 小嘴的妈妈画得更加的小若樱桃当然, 在夸张变形的时候, 我们会提醒同学们, 一定要掌握分寸, 有时学生会认为水墨漫画比其他传统水墨画要简单, 但基础原理也必须同时训练, 因为任何一种绘画都应该以形体为基础, 只有把大致的形体画好了, 才能进一步作细部描绘。即使是一些抽象派大师, 他们早期画的作品也十分严谨, 只有到后来他们对形有了新的理解, 才会画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在对学生进行水墨漫画基础辅导、培训过程中, 临摹是一种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同学们经常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画来临摹, 先从最简单的外形画起, 开始不要顾虑太多技巧性的东西, 也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辅导教师则要尽可能地多找一些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 小学生在学习水墨漫画的过程中,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水墨漫画的绘画技巧, 多鼓励多表扬能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学习兴趣, 而且在评价学生作品中, 只要学生较自己以前有进步, 只要作品“神似”就可以了。
漫画题材来源于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是进行漫画构思辅导的关键所在。小学生注意能力较差, 容易忽视一些生活琐事, 即使注意了也会很快忘记, 我们在辅导中, 要求每一个学生养成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的好习惯, 随时记录自己感兴趣或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事情;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记录一些小笑话、歇后语、成语、经典诗文, 以及相声、小品、搞笑剧里的一些精彩对白。每次创作之前, 让他们进行汇报, 看谁的“小点子”最有趣, 然后谈自己想象的“构图”, 再来画出草图, 不断修改, 最后成形。如:学生在捉迷藏时不小心把头碰了个大包, 学生抓住此题材, 创作一幅“鸿运当头”的水墨漫画; 还有一同学在遇到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时画了一幅叫“谜”的漫画, 上面是一只水墨味很浓的母鸡, 左下角是一只鸡蛋, 不论是立意还是构图都很漂亮:还有一名同学的妈妈送了外婆一个围裙, 这名同学就画了一幅外婆准备围围裙洗碗的情景, 并取名为“好妈妈送外婆的生日礼物”。
三、搭建平台, 调动学生 的创作热情
单纯的教学、辅导、创作, 往往会让学生的兴趣没有初学时的狂热, 特别是学生作品长期没能获奖, 或基础较差得不到老师表扬的同学更会灰心丧气, 锐气消减。学生满怀信心地创作出来的作品, 不一定每件都很优秀, 但却凝聚了他们的思维与劳动, 代表了其个性或追求, 或者隐藏着某种潜能, 而且小学生对自己劳动的成果存在着特别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态, 总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得到教师的好评或获奖。根据这种心理, 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多设立一些能够展示学生个性或潜能的舞台, 每学期美育节书画作品展、迎新年书画作品展专门开设水墨漫画获奖作品专栏, 展示学生优秀水墨漫画作品, 橱窗美术作品展及班级水墨漫画展角每月都会展出班级水墨漫画特长生的习作, 每季学生优秀水墨漫画作品都会被选入装裱悬挂在学校综合楼、教学楼楼道上, 各班还利用班会、活动课开展水墨漫画创作展示活动, 如《廉政漫画进校园》、《留守生温馨家园》、《漫画校园活动安全》等主题创作活动以及参加各级各类现场创作活动。
在评价体系方面, 教师应顺应小学生心理特征, 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外在动因, 发挥学生水墨漫画的激励、督促功能。齐白石也曾说“天真烂漫是吾师”, 评价中不能用某种技术和唯一的标准去评价作品, 这样容易约束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化, 主动吸收学生参与, 学生相互评价, 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并以激励为主, 充分考虑水墨漫画教学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程度、态度情绪和个性, 对有创造倾向的作业、练习、作品予以特别鼓励, 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水墨漫画的信心和兴趣。
四、学科渗透, 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
《儿童漫画》主编于大武曾经说过:漫画进入课堂首先是在素质教育的功能方面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它兼顾了美育、智育和德育的功能于一身。为了解决学生平时学习紧张、空余时间少的矛盾, 我们可以把水墨漫画教育与学科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如开展《漫画天地》, 开展“看漫画写作文, 讲故事”比赛, 让校园漫画真正走向社会, 让学生通过漫画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从而达到“师生人人有智慧, 个个懂幽默”的教学氛围, 特别是学校将水墨漫画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开展了交叉互动, 让学生在创作、展示、欣赏漫画的活动中, 弘扬真、善、美, 抨击假、恶、丑, 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功能,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水墨漫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 长时间的观察、判断会让学生越来越细致, 感觉越来越敏感, 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水墨漫画是一个永远都不会枯燥、永远都不会出现固定法则的学科。它经常会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 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去寻求自己的观念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 这种活动最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每次活动前准备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具和活动中正确握笔姿势的养成以及活动后 洗笔收场, 更加有利于孩子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成才最重要的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习水墨漫画陶冶儿童的情感, 使儿童具有美的灵魂, 成为更完善的人。水墨漫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儿童画画, 要更重视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敞开儿童心灵, 提高儿童全面综合素质, 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毅力、耐力。
儿童水墨漫画能力的培养, 是一个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 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 是儿童对水墨漫画本身兴趣的不随意活动, 发展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地对客观事物做出真实形象反映的过程。教师应遵循学生绘画心理的自然规律, 不断地改进方法, 总结经验, 才能使学生水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 在各种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过程, 掌握学习该门学科的方法。
儿童漫画兴趣优秀 第2篇
先说欣赏。儿童漫画备受孩子们欢迎,首先因其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而且生动有趣。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儿童,对一切充满好奇,充满想像,关心别的小朋友怎样生活,常常不自主地进入画家虚构的世界。因此,流浪的三毛、可爱的小虎子等,成为他们的朋友。张乐平先生曾不断收到小朋友寄上的小衣服、文具和用品,要求“转交”三毛。引导孩子观赏漫画,正是向他们进行教育、使之增长智力、培养幽默品格的契机。 儿童漫画的表现手法适合儿童欣赏习惯,也是它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儿童认识世界是由无数感知的表象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各种概念的。因此,对用笔简单、形象概括、特征鲜明突出、生动可爱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植物等特别感兴趣,漫画正具备这些特征。事实上,供儿童观赏的诸如简笔画、连环画乃至玩具、工艺品,无不具有漫画的特点。
那么,指导孩子们欣赏儿童漫画,就要特别注意有一颗童心,进入到该画所营造的氛围中,设想自己是画中的人物,展开思考和想象,而不应作过多的阐释和说教。我曾尝试将四格漫画的最后一格盖住,让孩子们设计故事的结尾,说出来或画出来,然后与原作对照。孩子们特别来劲,各有各的想法,十分有趣,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提高了欣赏能力和绘画技能,取得了多重收效。
再说为儿童画漫画。漫画既是教育儿童的极好手段,为儿童创作漫画就成为漫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张乐平、乐小英、缪印堂、沈培等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在国外,迪尼斯和埃沃克斯(美)笔下的米老鼠、唐老鸭,卜劳恩(德)的父与子,季诺(阿根廷)的玛法达与伙伴们,汉克盖却姆(美)的调皮鬼但尼斯,舒尔兹(美)的花生豆,让埃费尔(法)的小天使,手冢治虫(日)的阿童木等等形象都深入人心,展示了创作者的才华和为孩子们服务的精神。
要为儿童创作漫画,就必须深入了解儿童的生活,了解其兴趣指向、思维方式等。张乐平先生自己有过同三毛一样的苦难童年,他说:“小小年纪,谋生之难,真是不堪回首。我的这些经历,都画在《三毛流浪记》中。如果没有切身感受,我是画不出来那套连环漫画的。”卜劳恩也是从自己3岁的儿子克里斯蒂安身上引发灵感,创作出《父与子》的。笔者年轻时当过小学老师,使我能画一点儿童题材的漫画,但毕竟积累不足,作品寥寥,质量也不高。
关于教儿童画漫画。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极强的参与热情。孩子爱模仿,爱动手,3岁左右就开始在“涂鸭”中自得其乐,以后进入“图示”(符号)阶段,更渴望用画笔表现自己心中所想。适时地引导他们创作漫画,同样是漫画家以及家长、教师责无旁贷的。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要鉴赏艺术,那么你应当是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教儿童画漫画,当然自己要懂漫画,而且要熟悉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即进入儿童的世界。要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切不要设置条条框框来束缚。6岁的胡小舟画小姑娘把弯弯的月亮当架子荡秋千,也是漫画。作为成人,我们会首先顾及月球是球体而不是弯勾、人与月球的比例如何等等,想不出这样的绝点子。难怪毕加索大师都说要向儿童学习。一个孩子看见夜空中一丝云彩飘过,说是“星星尿床了”,真是诗人般的想象!我鼓励他画出来,成为一幅月亮妈妈带孩子的有趣的画。小学生刘璇曾画过一幅画:母鸡、母鸭追逐着一个孩子,那孩子手里的试卷记着0分,她回过头难为情地说:“别追了,这不是你们的蛋!”我把这童趣盎然的漫画推荐给报刊,颇受好评。这是儿童自己的观察所得。画他们自己感受到的就更为生动。比如说,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使他们学习负担过重,批评这一现象的漫画不少,无外乎画个大书包,或是课本组成的笼子等等,我也跳不出此窠臼。前些年在新民晚报《漫画世界》上看到一幅儿童漫画,作者朱婕妤只有7岁,构思比我们高明得多,是画母亲终于让孩子双休日看电视了,孩子该多高兴,谁知电视节目是“大学英语”!我是大人,电视遥控器在我的手中握着,怎么也想不到7岁小孩想看动画片,看到的却是深奥枯燥的教学片时,是什么感觉。我将这幅画临摹放大,成为漫画教学的范画之一。
儿童漫画作文教学 第3篇
一、埃·奥·卜劳恩作品与儿童审美欣赏特征的契合点
(一)童子之心,尊重儿童人格
埃·奥·卜劳恩的漫画作品与儿童审美欣赏特征的契合点体现在他以儿童的视角描绘出儿童心中所想。如漫画《榜样不是好做的》中,父亲带儿子去看牙医,医生开始拔牙治疗,儿子试图阻止,父亲想安抚儿子,亲自给儿子做榜样,没想到和儿子出现了同样的状况。这样父子角色互换,父亲体验到了儿子内心的痛苦,理解儿子不愿治疗的原因,率真质朴,打动儿童的心灵,吸引儿童的目光,提高了幼儿的审美理解力。通过父与子互换角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儿童的内心世界。
不同于传统的父辈尊严观念,要求孩子对父母教诲绝对服从,埃·奥·卜劳恩作品体现的是父母辈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儿童独立的人格,体察儿童心中所想,让儿童自由发展,不再把儿童当作家长们的附属品。正如蒙台梭利曾认为儿童具有“潜在生命力”和“吸收性心理”,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发展成适应周围环境的独立的格。[2]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从自我为中心向客观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儿童审美欣赏中,儿童往往偏爱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作品,他们将欣赏的漫画加以自己的理解,充满丰富独特的想象。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以及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与埃·奥·卜劳恩作品的体味童心,培育儿童独立人格相契合。
(二)真心真情,理解童言稚语
埃·奥·卜劳恩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在于他善于把对生活的热情、人生哲理的真切感悟、执着的信念以及真挚的亲情表现在漫画创作之中。漫画的审美艺术价值体现在用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描绘生活中的事物,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在《父与子》中,埃·奥·卜劳恩把生活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融入到漫画作品中,父亲不仅陪儿子做游戏,还教儿子学习,运用儿童所能理解的故事情节,把父子之间亲密和谐的相处之道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其中蕴含的教育观念引发人们的思考,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儿童漫画欣赏的审美艺术价值在于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其中最关键的的是以美怡情,即儿童的审美情感、审美经验的培养。[3]漫画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儿童借此来宣泄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儿童对美欣赏的需要是自发的,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赋予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上去,因此,能够理解童言稚语,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的埃·奥·卜劳恩漫画与儿童审美欣赏特征产生了相通之处。
(三)幽默简洁,激发儿童兴趣
漫画的幽默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精炼,二是有笑点。埃·奥·卜劳恩的漫画作品如《孩子吵架大人闹》《引人入胜的书》《寻找出逃的儿子》等一般由六幅图组成,画风简洁,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幼儿漫画欣赏的教育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审美欣赏兴趣,让儿童既有审美的眼睛,又有审美的耳朵,更有审美的大脑,能够运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各种事物。在埃·奥·卜劳恩的作品《糟透了的家庭作业》中,父亲帮儿子写作业,被老师发现后,老师竟把父亲按在椅子上,狠狠地打他的屁股。这种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引起儿童审美欣赏上的共鸣,以犯错误的孩子被家长惩罚的方式对待父亲,把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设计回归幼儿天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事物,用儿童的心灵体验事物,主客体相容,简约传神,与儿童审美特征相契合,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审美欣赏兴趣,为儿童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儿童漫画欣赏教学的作品选择
儿童漫画欣赏是儿童根据漫画作品表达的内容,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理解并与作者产生同构的审美体验过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3~6岁儿童处在主客体相混淆时期,他们往往会和树木、花草说话。漫画作品以其夸张、幽默诙谐的表现风格,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情感上共鸣,成为深受儿童喜欢的审美欣赏作品。
张念芸认为,儿童受其感知能力和内在情感结构的制约对漫画作品的欣赏是有选择的,表现为被漫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品的某些特点吸引,受其感染并理解其含义。[4]因此,在漫画欣赏教学中,如何选择漫画作品至关重要。
首先,作品要具有可接受性和游戏性。朱家雄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认为,儿童总是选择那些对他们来说富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及结构特征的对象作为欣赏对象。[5]由此可见,漫画作品的选择应符合学前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引发幼儿内心审美情感体验,富有想象力。此外,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美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审美艺术发生的真正动力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6]儿童天生具有游戏的本能,漫画作品的游戏性表现在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如埃·奥·卜劳恩的漫画《汽车出了故障》《正中靶心》《锻炼成名手》等。
其次,作品要具有时代性,和儿童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通俗易懂。笔者通过对幼儿园中3~6岁幼儿进行实践研究发现,传统的儿童漫画,如丰子恺先生的《脚踏车》、华君武先生的《牛对上了马嘴》、张乐平先生的《两个世界》虽然具有中国传统漫画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其时代背景和表现风格的局限,漫画表现的内容过于抽象化;或由于政治条件的限制,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与儿童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不易被儿童理解与接受。埃·奥·卜劳恩漫画中所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三大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生活,深入浅出,便于儿童欣赏与学习。
nlc202309091008
三、儿童漫画欣赏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应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和主题含义,感受作品的美感特点。[7]可见,美术欣赏在幼儿审美与艺术能力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为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固然,面对新奇有趣的漫画作品,儿童会产生直接的感受,但要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有所理解,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予以指导。
(一)游戏式体验,提升幼儿审美素养
运用游戏式体验的方法,可以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漫画审美要素,加深儿童对漫画的审美理解。以《哄儿入睡》为例,教师可以扮演父亲,请儿童扮演儿子,利用肢体语言动作,调动儿童的情绪,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漫画中的情节,让儿童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漫画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儿童分组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漫画描述的内容,并让儿童把自己的审美想象填入其中,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编漫画结局。最后,教师也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命名主题,创作漫画。漫画创作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幼儿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从审美感知的产生,到审美情感的孕育,审美意象的形成,此过程中需要幼儿运用并发挥他全部的审美理解力,倾注全部的热情,使幼儿的审美素养全方面得到提升。[8]因此,游戏式体验漫画欣赏教学,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游戏带来的愉悦性,提高幼儿对漫画欣赏的热情,而且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直观性审美素养。
(二)对话式分析,加强幼儿审美欣赏力
对话式教学法是教师以语言为中介,启发幼儿,与幼儿分析讨论欣赏漫画的教学方法。张念芸认为,此过程主要包括三个层级,最初为讲解,主要适用于小班,教师通过讲解漫画作品的内容,与幼儿一起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第二级为问答对话,适用于中大班,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问题应围绕作品内容、风格、构图、审美情感、作者生平背景等审美欣赏要点进行提问。如《最佳方案》中,引导幼儿谈论:“漫画中三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幅画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你看到过暴风雨之前的景色吗,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在场你会做什么?”等等。第三级是独立欣赏,但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个人的审美感受。在开放、自由、民主的对话交流中,不断激发幼儿新的思路,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加强幼儿审美欣赏力。
(三)综合多渠道教学,感悟“夸张艺术”
教师可以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综合教学手法,引导幼儿漫画欣赏。如选择一些与漫画作品相关的富有感染力的歌曲、诗歌、故事与幼儿一起感悟漫画艺术的独特魅力。[9]以《寻找出逃的儿子》为例,父亲在找儿子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情绪,最初的愤怒、焦急的等待,找到儿子后的欣喜,通过不同的音乐表达情感,增强幼儿对漫画的审美情感。在《甘为孺子牛》中,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故事,并结合漫画表现的内容,使审美欣赏效果得以升华。儿童在欣赏漫画时,由歌曲、诗歌联想到有关作品,与此同时,由漫画作品联想到有关故事、曲子。教师在漫画欣赏与幼儿文学审美素养之间建起了相互贯通的桥梁,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夸张艺术”。
参考文献:
[1]赵建晖,张蔚.埃·奥·卜劳恩与漫画《父与子》[J].安徽文学,2011(11).
[2]霍力岩,胡文娟,刘霞.论蒙台梭利教师在儿童主动学习中的角色[J].幼儿教育,2008(4).
[3]林琳.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4]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朱博文,支架式教学在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9]李晓华,刘明月.幼儿绘本欣赏审美偏爱研究及其对艺术教育的启示[M].教育导刊,2016(1).
浅谈如何在小学开展儿童漫画教学 第4篇
在小学开展儿童漫画教学很有意义。(1)可以锻炼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要能准确传神地表达漫画形象,就必须加强美术基本功训练,力求准确地把握所观察的人物、事物的特征,掌握表达的技法。漫画看起来简单,其实表面上越简单越需要背后扎实的功夫。(2)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抓住生活中的素材,就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观察,才能够捕捉生活的精彩之处,长期坚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思维发展。漫画需要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想象创造再加工,依照自己的思想对画面进行精巧的、别出心裁的构思,才能起到漫画的表达效果。儿童的漫画创作有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看了漫画让人会心一笑,有很强的幽默性。如果能长期接触和创作,可以培养学生以一种机智的眼光观察和看待我们的世界,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那么如何在小学开展儿童漫画教学呢?我认为采取以下策略。
(1)从教会学生欣赏漫画入手。喜爱漫画几乎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喜爱漫画不等于会欣赏漫画。教师要在学生初步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读,帮助他们正确理解隐藏在作品中的含义。接着,要让学生学会探寻。即探寻漫画中惹人喜爱的因素,了解漫画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其独具匠心的形象设计。当然这一切并不单纯靠教师的讲解,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感悟,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感悟的过程中作适当的点拨。
(2)注重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训练。儿童漫画需要以图象作语言,所以掌握基础的、准确的图形表达技能是进行漫画创作的根本。在学生起步阶段,可以程式化地让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一般形象的表达方式及其变式。如此练习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地尝试以自己的笔触表现人物形象,体现个性化思考。只有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不断借鉴他人的长处,并持之以恒地练习,才会有所收获。
(3)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大多数的漫画作品都来源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因此儿童漫画要表现的也应该是学生观察到的世界。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不妨把这些生活片段命名为“课堂系列”“课间十分钟系列”“同学好朋友系列”“放学路上系列”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就会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漫画的题材就能信手拈来。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非常重要。
(4)注重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人的思维就是“加工厂”,同样的原料如何设计加工,体现出漫画创作者的思维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加工,进行独树一帜的巧妙设计,从而创作出生动传神、新颖有趣的漫画作品。
(5)漫画与其他学科结合,实现“双赢”。儿童漫画的优势在于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如果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巧妙地加以安排,那么在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该学科的学习。比如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拿出漫画作品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让学生根据文字内容用漫画形式描绘出来,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如果漫画中有一定的故事性,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6)营造创作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漫画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漫画展览、创作比赛、结集成刊、漫画小报等多种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不仅可以激励漫画爱好者,而且也可以树立初学者的信心,同时吸引更多小漫画迷拿起手中的笔加入到漫画创作中来。
儿童绘本漫画阶段小结 第5篇
本学期我参与了由舒黎丽老师承担的《儿童绘本漫画创作研究》课题的研究。在舒老师的带领下,根据课题的总体要求,我沿着课题研究方案中的工作思路开展课题的学习与研究。现将我的研究工作如下汇报:
一、立足课堂,注重实践研究。日常的课堂教学、社团以及艺校都是实施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研究课,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积累做好前期的铺垫。
二、更新理念,注重理论学习。没有实践的课题研究没有说服力,但是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课题研究也会走向肤浅。所以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自己的理论学习,让自己的研究即扎根于日常课堂,又有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进教育理念的指导。
三、积累沉淀,注重整理归纳。虽然参与本课题研究还只是起步阶段,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知识和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探究和优化这一模式,但是我同时也注重把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过程材料和经验总结等收集起来。
四、师从众师,注重团队合作。团队的合作为本课题开展多种探究形式提供了可能——探讨儿童绘本漫画创作活动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探讨儿童绘本漫画创作活动的诸多形式,探讨儿童绘本漫画创作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紧密联系。
由于我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有限,在本学期教育科研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
(1)由于理论知识缺乏,对如何更有效的展开研究工作有些茫然。
漫画作文教学浅探 第6篇
[关键词]漫画作文 探究 想象 寓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76
漫画在我国,不足百年历史。最早推至清朝末年陈师曾在上海刊行的《太平洋报》上的即兴之作,有漫画初期之韵。到了1925年,丰子恺有画刊载于《文学周报》,编者特称之为“漫画”,漫画之名始见于大众。至今,我国漫画后来居上,备极绚料,如奇花异葩,毕呈瑶苑,蔚为大观。
尤其是儿童漫画,无处不在。什么《漫客》《漫谜》,学生津津乐道,常常携于身旁。学生陶醉其中,乐得手舞足蹈,笑得前俯后仰。漫画以其与生俱来的幽默基因,以及学生熟悉、关心、好奇的内容,吸引人的事件,张扬的场景和鲜明的意象等,赢取了学生的青睐。漫画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它与作文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
一、漫画与漫画作文的联系
对于漫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是这样定义的:“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它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如《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和《假文盲》等,这些漫画都是以讽刺、批评为主。而《“神七”上天》《嫦娥奔月》等漫画则是以表扬、歌颂为主题。漫画,虽然寥寥数笔,但含义深远。
漫画作文,就是以漫画为基点,以作文为目的的习作活动,是立足漫画,又高于漫画的心理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的集搜画、赏画,观察、想象,说画、写画、评画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通过书面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漫画家的真实意图。就因为漫画与作文有着这样的关联,所以漫画作文进入了各学段的教材。
二、漫画作文编入小学课本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编排有《文明只差一步》《这段木头一定有虫》《假文盲》三次看漫画写作文训练,这说明漫画的幽默特质引起了教材编写者的关注。漫画作文作为一种直观作文训练形式,也引起了老师们的高度关注。
我们知道系统的议论文训练是从初中开始的,在小学只进行最简单的议论训练。小学的议论训练通常有两种模式及途径: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对某件事或者某一个人的行为表达个人的评价;二是学会发表见解。语文科研工作者列伏娃说:“小学生天天都在上语文课,天天都有议论的机会,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判断,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发表独立的见解。”所以,小学的漫画作文是初中议论文的雏形,漫画作文教学是议论文教学的发端。
学生们爱漫画,当老师把妙趣横生的漫画挂出来或投射出来时,就会激起言说和写作的冲动,所以把漫画引入作文,把漫画作文引入课本,化解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好奇和探究的笑声中度过写作的过程。让漫画与作文牵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那么,我们该怎样教学生写好漫画作文呢?
三、漫画作文教学的探究
1.明白漫画作文与看图作文的区别
看图作文一般适用于低年段。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语言连贯性不够,叙事的能力不强,要借助图画来引导。学生只要能观察图画,说好图意,然后将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就可以了。而漫画作文要求学生读懂和表述画面的意思,更要他们领悟画家的意图。漫画作文适用于高年段。
2.解读漫画、合理想象以及表述画意
漫画,不仅有可视的画面形象,而且有诙谐的语言,妙趣横生,发人深省,在高雅和逸趣盎然的气氛中,使观赏者在深沉的微笑中得到启迪。
可是,对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要读出漫画的奥妙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握漫画大意,认真推理,正确理解画家寓意,是写好漫画作文关键的一步。
首先,要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全图,根据画面上的信息,把握画面的大意。比如在《这段木头一定有虫》的漫画作文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先认真观察画上都有些什么。虽然高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图上有树、人、鸟,但是我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发现图中还有一些文字、砍树的人嘴里叼着烟等。学生把漫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意思表述出来,这样才算真正读懂漫画。
其次,指导学生深入推敲,揣摩作者画中的寓意。如教学《这段木头一定有虫》时,在学生读懂画面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启发学生推敲图中的文字,领悟啄木鸟说的话中的“虫”所指的是“贪婪虫”“自私虫”“糊涂虫”等。这样一来,学生根据整个画面体会到了画家的用意——告诫人类不要乱砍滥伐,要爱护森林,保护环境。
再次,指导学生大胆想象,丰富画面,完善事件情节。想象是灵感的源泉。想象为漫画作文插翅添翼,教师要让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是多幅图组成的漫画,那么就要指导学生逐图观察,通过联想和想象,推理出画意,再联系前后图,读画面的起因、经过、结果。比如,五年级上册《文明只差一步》是由4幅图组成的漫画,画面表达了一件事情连续性的动作和完整性的情节:两个孩子看到垃圾桶旁边有很多垃圾,他们把垃圾捡进垃圾桶里,还在垃圾桶上贴上了警示语“文明只差一步”。画面内容比较具体、完整,事情的发展变化很清晰。学生需要想象的内容比较少,只需对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稍加描写就行。但是,如果是单幅图的漫画,就要指导学生联想到这幅画之前和这幅画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幅漫画,画面的内容很简单,人砍树,鸟用力地啄人,而且边啄边说:“这段木头一定有虫……”但是要想丰富画面,完善故事情节,生动学生的漫画作文,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那个人为什么要砍树?他心里想什么?他后来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砍树有可能引发什么样的后果?为什么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只有放飞想象的翅膀,学生才能领略漫画作文的美妙。
3.学习漫画,学会关注
我们都知道,画家的漫画素材来源于生活。我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漫画,目的是让漫画成为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载体,所以漫画作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对漫画的观察、想象和思考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认识自己。这样漫画的启迪味就更浓了。
4.归纳方法,领悟规律
达尔文说:“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观察、解读和诠释漫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看漫画写作文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即写好漫画作文,要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揭示寓意,这将是引领学生遨游漫画世界的万能钥匙。
5.自由表达,内化思想
漫画作文的最后环节是写作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漫画和说漫画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写漫画。阅读漫画,说漫画的意思,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怎么写”还得教师做一些提示:一是用记叙的方式,写清楚漫画所包含的故事;二是用议论的方式,写出漫画家画这幅漫画的用意;三是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我们有课程开发的意识,那么儿童漫画无处不在。漫画世界奥妙无穷,漫画教学领域魅力无边,值得我们孜孜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