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儿童捉迷藏游戏规则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儿童捉迷藏游戏规则(精选6篇)

儿童捉迷藏游戏规则 第1篇

捉迷藏游戏规则 捉迷藏游戏适合两人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协商、排序、抓阄、黑面白面(手心手背)与剪刀包袱锤等,找出一个人做“寻找别人的人”,其余的小朋友想尽一切办法隐藏好自己,不被找到;如果找的人把隐藏的小朋友全部找到就赢了;如果一直找不到隐藏好的小朋友,而是他自己出来的,隐藏的小朋友就赢了。游戏换寻找的人重新开始……这是一款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

儿童捉迷藏游戏规则 第2篇

那是我三年级放寒假的第一天,我约了几个小伙伴去小花园捉迷藏,大家让我和宣峰抓,其他人躲藏。游戏一开始,藏的人手忙脚乱的寻找藏身之处,我和宣峰面朝墙站着,大约10秒钟后,该我和宣峰动身了,我们相视一笑,并没有分头找,而是并肩同行,联手作战。我俩先躲在灌木丛中,看见有一个绿色的东西晃来晃去,我想:“这应该是赵云吧!他今天穿了一件绿色的衣服”。想到这,我示意宣峰从左边包抄,我从右边阻击,来了个“前后夹攻”。我尽量使脚步放轻,以免他溜了,快到了,我快速的跑着一越身,双臂想前一扑压在那上面,并大叫:“我抓住了!”可出乎意料的是那绿色的东西是一个塑料袋悬挂在灌木枝上。“唉!”我叹了口气,忽然听见咯咯地笑声,我俩寻着声音的来源走去,发现有个人躲在垃圾桶后面,我顿时来了精神,我探头一瞧:“呵!这不是赵云吗?”我一把就抓住了他。他成了我的第一个俘虏。他被抓的时候,还狂笑不止。而我也在大笑,我的笑是胜利者的笑,是开心的笑。

宣峰耐不住了,他要求单独行动,而且要和我比谁抓到的俘虏多,我接受了他的挑战书。只见他跑的一刻不停,东找找,西找找,结果一个也没找到,只好老老实实的跟在我的后面,我眉头一皱便一计上了心头。首先我判断剩下的两个人是藏在一起的,因为他们平常关系佷好,干什么事都形影不离。于是我俩躲在一棵树后,悄悄观察周围的动静,过了几分钟,我看见他们从一栋楼里走了出来,探头探脑的,我俩从背后搞突袭,终于抓住了他们。他两想挣脱,可也无济于事。只好认输。

儿童捉迷藏游戏规则 第3篇

一、音乐形象与创作技法

(一) 作品《捉迷藏》的音乐形象

《捉迷藏》选自丁善德儿童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第四首, 全曲具有天真淳朴的曲调, 活泼跳动的节奏, 丰富新颖的和声, 这是《捉迷藏》这首作品的最主要特点。活泼欢快的音乐形象, 表现了朴实、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的游戏情景, 是一首充满了活力和童趣的乐曲。《捉迷藏》根据儿童们的游戏进行创作, 游戏中有追、闪, 有寻找、有躲藏, 乐曲时快时慢、时强时弱, 作品生动的刻画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时那种互相追逐、嬉戏、喧闹的场面。

(二) 作品《捉迷藏》的创作技法

《捉迷藏》是一首诙谐曲, 4/4拍, 刻画出孩子们活泼机智的形象, 作者选用了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来表现儿童们在捉迷藏游戏中互相追逐嬉戏的游戏场景。在第一乐段中, 节奏较自由, 旋律跳动且带有诙谐性质, 表现了孩子们活泼跳跃、相互引逗的游戏场景。作者巧妙地对第一乐句主题进行了四次不同的变化反复, 左手伴奏织体随着四次主题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作者巧妙地运用左手织体的变化, 使其音乐形象更加具体生动, 孩子们玩耍的场景通过跳动地音符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一乐段的主题包含了两个部分, 上行模进主题在原速上积极而平稳, 下行主题则加速追逐。在这一乐段中, 音乐材料运用了大量的跳音和以连带跳的音型, 充分地把孩子们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性格形象及在游戏中那种紧张惊险、令人心跳的游戏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几番游戏的较量, 音乐慢慢从第一乐段紧张刺激的游戏场面逐渐过渡到中段的抒情音调, 音乐趋向平稳, 与第一乐段在音乐情绪上形成了对比, 表现了孩子们四处寻找隐藏同伴的孩子思考犹豫的音乐形象, 但在中段的主题材料中, 第一乐段追逐主题的音乐材料片段又穿插其中, 作者运用巧妙的手法把两个乐段结合在一起, 表现了孩子们调皮、不愿安静的性格。中段最后结束在连续上行模进的音乐材料上, 展现了孩子们被发现后那种四处躲藏和紧张追逐的场面。音乐再次回到第一主题, 孩子们又开始了捉迷藏的游戏, 最后的尾声部, 运用了第一乐段主题动机材料一直做上行的模进, 形成全曲高潮, 以热烈而欢快的速度结束全曲, 表现了儿童们最终抓到对手的欢乐心情和胜利场景。

《捉迷藏》整个乐曲忽轻忽重, 忽快忽慢, 描绘出孩子们你追我藏的游戏场景, 突出了儿童们典型的性格特征, 速度的交错, 轻重的交错。织体的变化, 把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天真、活泼、稚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见作者是用自己最真、最朴实的手法来创作的。

二、演奏风格及技术要点

作品《捉迷藏》全曲活泼欢快, 富有童趣, 音乐情绪热烈诙谐, 要求演奏者活跃、精神的弹奏全曲。笔者针对演奏者在学习《捉迷藏》这首作品时, 常碰到的问题及作品的技术要点进行大致的分析和讲解。

1.作品音乐形象的把握。

理解作品音乐形象, 正确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对于演奏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演奏者可以通过对乐曲标题入手, 看到标题, 想到什么?充分发挥想象力, 启发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想象, 更好的把握音乐主题。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多听范奏及进行读谱试唱, 在教学中, 常常发现有些学生面对乐谱, 只看音符, 而对其他标记视而不见, 殊不知, 研读乐谱, 重视乐谱上的一切标记是理解作品、掌握作品音乐形象地重要途径。因此, 想要正确把握作品音乐形象, 必须完全忠实于原谱, 毫无疏漏地注意到乐谱上的所有标记,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更能熟悉音乐主题, 更加具体的感受音乐的独特个性。通过解决音乐的基础问题, 才能更好地确立技术手段, 为进一步学习弹奏做好充分准备。

2.作品独特的音乐节奏

在作品《捉迷藏》中, 音乐节奏的处理对整个作品音乐形象地把握具有深刻的意义。作品运用具有伸缩性的节奏来表现整首作品的趣味性。节奏时而渐快, 时而渐慢, 时而又回到原来的速度, 表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追逐嬉戏、紧张刺激的游戏场面。也正是因为作品节奏的特殊性, 使学生在弹奏作品时, 节奏的把握成为了演奏这首作品的一大难点。学生在练习《捉迷藏》时, 应先严格按照谱子上的节奏进行匀速练习, 待练习熟练后, 再根据作品要求进行伸缩性节奏训练。在第一乐段上半句 (14小节) 的主题材料中, 作者首先运用以连带跳和同音反复的跳音手法来表现孩子们游戏时戏谑的神态, 根据它的音乐形象, 演奏者可以把节奏处理为在原速积极而平稳的基础上稍稍渐快。第二乐句 (56小节) 下行模进材料则加速追逐。接下来的第二乐段第一乐句 (710小节) 与第一乐段上半句 (14小节) 的节奏处理一样。1114小节的乐句由弱拍进入, 节奏和情绪上更应积极推进。当主题动机出现在17小节时, 左手的伴奏织体出现了类似于圆舞曲的伴奏型, 它与右手四拍子的旋律节奏相互交错, 2728小节的链接句, 在速度上的渐慢, 使音乐圆滑的进入了中段。中段 (2936小节) 音乐节奏进行平稳而抒情, 突然, 被紧张急促的 (3738小节) 的音型打断, 音乐节奏突然加快, 音乐形象随即改变。最后的尾声, 音乐材料一直做上型的模进,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 并运用了和弦增加其紧张度, 随着节奏和力度的推进形成全曲高潮。

3.技术训练及触键方法

作品所包括的触键技术要点的综合训练, 包括连音、跳音、连跳结合等的触键技术训练。在《捉迷藏》这首作品中, 大篇幅的运用了跳音, 弹奏跳音时, 运用指尖跳音弹奏法, 手腕的弹性和至下而上的弹跳始终是关键的, 需要用手指尖的力量, 下键快, 离键快, 触键时间短触, 掌心像充气的气球一样, 让手掌充分支撑起来, 声音要清脆明亮, 集中富有弹性。注重乐句间的气息连接, 做到音断气不断, 演奏出完整而流畅的句子来。左手伴奏织体中的跳音, 出现了几处八度之间的跳动, 学生可以使手指略微伸张, 手腕与手臂加以铺助。练习时, 可以让学生先放慢速度进行慢练, 先摆好手位, 找到跨度音之间的位置, 指尖迅速的到位并贴键, 同时搭建好手指与手掌的支架, 注意左手伴奏织体的重拍处理。

中段的抒情音调, 采用歌唱性的连奏, 音质的优美取决于手指“依附”在琴键上以“歌唱性”的滑动而产生。演奏者在练习这一乐段时, 避免高抬手指的弹奏法, 这种“空中”弹奏法既浪费精力又不会演奏出优美的旋律, 演奏者可以运用手指“触摸”并紧紧贴在琴键上, 不仅用手指, 还要通过手指加入整个手臂甚至是全身的重量, 然后手指不离开琴键。在没完成此次触键的时候, 指尖始终能感觉来自前臂、大臂及肩部绵绵不断的压力。

此外, 在演奏中控制触键的轻重缓急, 运用不同的音色, 来表现音乐的不同形象, 使音乐层次分明, 更具音乐的感染力。技术的熟练掌握, 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来支撑, 只有练就扎实的技术基本功, 才能从容的把握作品风格, 完整地诠释这首作品。

结语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丁善德的钢琴音乐作品, 是融入了作曲家和钢琴家为一体的艺术结晶, 丁善德所创作的钢琴曲具有形象鲜明、富于想象的特点。《捉迷藏》即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在作品《捉迷藏》中, 生动的主题材料, 形象的旋律音型和细致的节奏变化, 将儿童们活泼机智的形象, 天真烂漫的性格, 以及在游戏中互相追逐嬉戏的游戏场景用音乐的语言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仿佛一幅生动的写生画, 把儿童们最天真、活泼、稚气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对《捉迷藏》作品的教学中, 要使学生理解好音乐形象, 掌握好演奏风格, 选择运用好的弹奏手段和方法来对作品技术要点进行反复练习, 最终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使演奏者完整表达作品内容, 再现这部经典钢琴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编选.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16.

[2]黄雅云.浅谈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的教学要点[M].宁波: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钱亦平.《丁善德钢琴作品分析》

儿童游戏与儿童自主 第4篇

关键词:儿童;游戏;自主

1 游戏的概念和本质

游戏一词在现实的实际生活中很早就应用了,在汉语中,“游戏”一词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已经出现,如《韩非子·难三》中载有:“管仲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唐’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但“游戏”一词在其含义的渊源上是从古汉语中的“遨”、“嬉”等词义发展而来的,而在现代词语系列中与“玩”、“玩耍”等十分相似。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华东特点是轻松自在,但又与“无意义”或“无价值的”等贬义判断有关。在英文中,“游戏”有“play”与“game”两词,其中与“play”更为相关,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如竞技运动会等。“play”可作动词之用。但作为名词所指向的行为特征是:一方面不要求沉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人愉快和满足。 游戏在未纳入理论理论研究领域之前,主要是单纯的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一阶段就是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

关于游戏的本质还包括游戏的生物本质观和社会性本质观。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而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本质观,都是体现着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是儿童用自己的行动去操作、去表现的以获得愉悦情感体验的行为方式,而不是被强迫、被逼压状态下的进行的游戏。

2 表现性模型对游戏的解释

根据表现性模型观点对游戏的解释,儿童是天真无邪的人,儿童的游戏是儿童真实生活状态的表达流露。如果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对其他孩子(或是玩偶)的攻击情节,当成人抱着“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观点目睹到这一情况是就自然采取单向文化转移模型。单向文化转移理论认为,不断发展的个体——文化传递或谋求社会化的接受者--是消极的接受(或未接受——“传递”“失败”或“错误”)文化信息的。接受者的作用只是接受指向他们的信息,或者没有接受;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假设接受者对接收到的信息没有进行重新组织。当然,儿童的游戏不存在正确和错误之分,因为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虚拟性,并不是真是的情景和行为方式的发生。但是由此看出,表现模型认为儿童的游戏只是以往经验的“镜像”,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只是一个单纯复制先前所见所闻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从而儿童缺乏在游戏中自主的表现。

然而,表现性模型的观点也存在其合理之处。因为个人的文化系统是通过行动发展而建立了复杂的等级。在这些系统中,个人自主的符号调节器——统领意志的符号——得以存在。由于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儿童没有建立自己的文化系统时,属于高级心理功能的统领意志的符号也尚未健全。因此他缺乏游戏的内容和素材,他只能在单项文化转移模型中模仿或重演以往经验。单向理论传递的信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发展的,它期望对传递的信息原封不动的复制给接收者。就如工程师设计一个模型,生产线将根据模型生产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是与模型的规格相一致,不能变动。单向理论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基因工程,克隆有机体的可能性既被看成是对当前遗传型进行"技术修补"的心方式。但是又令人产生另一种担忧,如果在克隆和修补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朝不可控制的方向行走,那将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的结果。然而,作为活生生的儿童个体,他不是一个容器,往里面装什么便是什么,他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个体。所以表现性模型对游戏的解释并不适用于儿童游戏的每个阶段,因为当个人自主的符号调节器出现以后,例如当儿童学会了言语的自我控制功能和与成人或伙伴进行交流之后,儿童的游戏开始出现了自己的自主性。

3 建构模型对游戏的解释

建构模型认为,儿童常常在游戏中创造新的行为方式,即使这些新的行为方式是建立在以往经验基础之上,它也不是以往经验的直接反映。人们注重的是儿童游戏中此时此地的建构,儿童的游戏有自己的思想及行为参与的,它建立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对以往经验的复制。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女孩子很爱玩刀、枪、性格豪爽、刚强的特征就判断她的母亲就是偏向男性性格的人。我们只能推断有这个可能。人类的发展是通过文化中介手段的建立和使用,向着由个体的自主性保证个人独特性方向进行。儿童的游戏主题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游戏过程中儿童是如何将主题内容和形式使用到游戏环节是由儿童自己决定的,所以儿童就是在建构着自己的文化。这种建立和使用就保证了儿童个人的独特性方向,同时也是儿童自主性的发挥。

儿童的自主性通过自我调节与参与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发展需要符号中介调节。儿童在参与成人和年长儿童的活动中,通过外化和内化的过程,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符号调节器,从而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同的自主性。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情境对儿童游戏中的自主性也而有所差别。就如哥伦比亚与欧洲和北美国家对社交规则的不同看法而言,哥伦比亚把与成人说话不看着成人的脸表示一种尊敬,而欧洲与或北美国家却把它看成事一种不礼貌或是异常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8

2 瓦西纳.文化与人类发展[M]孙晓玲 罗萌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捉迷藏游戏 第5篇

在我五岁时的一个春天,那天,天气凉爽,我和妹妹在外面玩捉迷藏,轮到妹妹来数数,我来藏。为了不让妹妹发现,我躲到了一个离我家有点远的草垛里。我刚躲进去,便听见妹妹喊:“藏好了吗?我要来捉你了哦!”我心中暗暗窃喜,心想:上次是我粗心大意,居然让你赢了。这次你肯定不会找到我。

大概过了十分钟后,妹妹还没找到我,我已经有点儿不耐烦了,我大声说:“认输吗?你认输我就出来。”妹妹恼怒地说:“不认输,看我循着声音找到你。”妹妹快速地朝我这边奔来,本以为她会找到我,可她只是翻了翻我旁边的草垛,就垂头丧气地走了。唉!就这智商怎么找到我呀,不行,这场游戏拼的就是耐力,我要忍住。

也许是我藏得太深了,妹妹一直找不到,看来这场“耐力挑战赛”还不能结束,我想等天黑了再回家也不迟。因为我没睡午觉,就开始有点犯困了,我的眼皮已经睁不开了。“啪嗒”一声,我倒在了草垛里,我就这样睡着了。等我睁开眼时,还以为自己睡在舒服的床上,结果却在干巴巴的草上。当时已经天黑了,我便自己跑回了家。

我把这件事讲给妹妹听,妹妹听后哈哈大笑。我调整好状态,神气地说:“哼,认输了吧!”妹妹说:“我刚才说过认输了,你没听到,嘿嘿。”最后虽然是我赢了,但却没听到妹妹说认输,不过我睡了一个美容觉,还不算太糟糕。

捉迷藏游戏 第6篇

“三、二、一,请大家藏好,我要开始找了。”话刚落地,小青的脚步声和喊叫声就开始回荡在小区里,躲在冬青后面的小燕、藏在银杏树后的小美、趴在台阶后面的小丽都被找到了。

我躲在一处羊肠小道的灌木丛后,听着那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我的心怦怦地跳着,我感觉下一秒我就要被发现了,我屏住呼吸,紧握着手,尽量不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儿声音,不一会儿,脚步声从我身边走开了,越来越远,我长出了一口气,从门缝里看着在别处寻找的小青,得意地笑了。

忽然小青猛一回头,发现了我,我只好乖乖地走了出来,哎,真是功亏一篑啊,看来什么时候都不能得意忘形啊。现在就剩下小红了,我们大家一起寻找小红,墙后面、单元楼周围都没有小红的影子,小红会藏在哪里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