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鼻骨骨折的护理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5
1

鼻骨骨折的护理(精选10篇)

鼻骨骨折的护理 第1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42例, 女16例, 年龄14~56岁, 平均35岁, 均采用局麻手术。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外伤起病急骤, 患者多缺乏心理准备, 护士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不良心理反应,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做好入院介绍, 加强沟通与交流,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争取患者和家属的主动配合。

2.1.2 受伤后24 h内冷敷, 24 h后可热敷, 以促进淤血和肿胀消退, 术前嘱患者预防感冒, 教会患者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2.1.3 充分休息 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睡眠形态、时间及质量, 消除引起不良睡眠的诱因。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强光刺激,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 室内温度20℃~25℃, 相对湿度60%~80%, 指导放松技术, 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自我调节方法。

2.1.4 遵医嘱做好术前的特殊准备工作, 如血压高者, 给予适宜的降压药物, 使血压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但不要求降至正常后才手术,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于5.6~11.2 mmol/L。

2.1.5 其他准备 手术前1 d做麻药及抗生素的过敏实验, 手术日晨可正常进食, 手术日晨护士要全面检查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若发现患者的血压升高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时, 及时与医师联系, 必要时延期手术, 术前30 min遵医嘱注射术前用药, 准备病例、X线片、CT片、药物等随患者一同带入手术室。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可取半卧位, 减少鼻部充血, 安静休息, 预防感冒, 测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嘱患者不能用力碰鼻部, 洗脸时勿洗鼻部, 勿戴眼镜, 勿擤鼻。

2.2.2 饮食

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多食蔬菜和水果, 多饮水,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烟酒, 防止张口呼吸引起的口干, 可用湿纱布盖于口部。保持大便通畅。

2.2.3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术后恢复不好, 影响外观, 护士应讲解预后情况, 使患者情绪稳定, 因手术刺激、术后鼻腔填塞, 鼻面部疼痛, 患者不舒服影响呼吸和睡眠, 应多关心患者, 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保持心情舒畅。

2.2.4 填塞物护理

嘱患者尽量避免打喷嚏, 如想打喷嚏时, 可用手指按压人中, 张大口做深呼吸, 或将下切牙咬紧上唇抑制之, 舌头用力顶上颚等方法, 以防纱条松动而脱落。实在忍耐不住时则张口打出来。不要自行取出鼻腔填塞物, 避免复位后发生错位。取出鼻腔填塞物后2 h内宜限制活动, 不要擤鼻。

2.2.5 发热护理

手术后患者的体温可略升高, 一般不超过38.5℃是由于手术导致的组织破坏及渗血吸收所致, 可逐渐恢复正常, 不需要特殊处理,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嘱患者多饮水。

2.2.6 疼痛护理

24 h内可冷敷, 帮助止血、止痛, 24 h后可热敷, 以消除肿胀, 也可以减轻疼痛, 疼痛可遵医嘱给止痛剂。

2.3 健康指导

鼻是上呼吸道的一部分, 突出于面部中央, 鼻骨左右各一, 彼此相连于中线, 鼻骨上端窄而厚, 有良好保护作用, 下端宽而薄, 容易受伤骨折, 发生鞍鼻, 由于血管丰富, 骨折复位后易于愈合。鼻当呼吸道首冲, 在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经鼻呼吸才是生理性呼吸, 鼻腔不仅是呼吸的通道, 还起到温度调节作用, 以保护下呼吸道不遭损害, 还可对吸入的空气起湿润的作用。

2.4 出院指导

外伤易致器官功能障碍, 瘢痕形成而影响容貌, 应注意避免外伤, 出院后注意休息, 预防感冒,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勿外力碰鼻, 以免复位后错位, 如有不适随诊, 告知科室电话, 可打电话咨询。

3 结果

58例患者复位后鼻骨对位对线良好, 鼻腔通气良好, 无外观畸形, 均痊愈出院。

4 结论

鼻骨骨折怎么办 第2篇

什么叫鼻骨骨折呢?

鼻骨骨折是由直接暴力引起的,伴有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黏膜撕裂。可单独发生,也可和其他颌骨骨折同时发生。外鼻突出于面部,易遭受撞击、跌撞的损伤。外鼻创伤占鼻部创伤的50%,其中以裂伤和鼻骨骨折多见。骨折类型与暴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关。

发生鼻骨骨折,应如何妥善、及时地处理?

一般出现鼻骨骨折最好立刻进行“冷处理”。鼻外伤的患者可以立即用冰敷以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同时还能减少疼痛,骨折应在外伤后的两三小时内处理,一般不宜超过14天,以免发生畸形愈合。患者应该尽快到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让医生检查受伤的部位以明确受伤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治疗。

鼻骨骨折如不及时治疗的话,移位的骨头就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会出现鼻梁的偏歪和塌陷,影响面容。如果鼻梁有伤口不及时缝合,会留下更大的瘢痕,同样影响面容。如果同时伴有鼻中隔移位和骨折没有处理,会出现一侧或双侧鼻塞,影响鼻部的通气功能,也容易引起鼻炎和影响睡眠,甚至可以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下降。

如何预防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的护理 第3篇

关键词:鼻骨骨折,诊断,鼻骨侧位片,多层螺旋CT,对比分析

鼻骨位于面部中央, 鼻骨骨质菲薄, 尤其鼻骨下段, 且其位置突出, 在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创伤时容易发生骨折。其临床表现常因创伤后位置、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 严重者可合并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上颌骨骨折、眶骨骨折等头部的其他创伤,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鼻梁歪斜、塌陷, 外鼻及其周围组织肿胀, 鼻出血, 鼻塞等。患者就诊后常规根据其创伤史、触诊检查和鼻骨X线侧位片进行诊断, 但由于鼻骨两侧对称, 向上与额骨相接, 两侧有上颌骨额突相连, 下方与软骨相连, 在鼻骨侧位片上因影像重叠、易形成伪影和局部软组织肿胀等原因, 常使诊断受限。因此, 笔者对临床X线检查怀疑鼻骨骨折或鼻骨骨折不明显的患者进行CT检查, 其结果影像清晰, 诊断明确, 更清楚地显示了骨折的部位和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鼻部创伤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均同时行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检查, 其中男31例, 女8例, 年龄13岁~65岁, 平均年龄41岁。患者均有创伤史, 如交通或工伤事故、斗殴、运动时有意或无意的创伤等, 临床表现多为鼻梁歪斜、塌陷;外鼻软组织或眼睑肿胀、瘀血;合并鼻黏膜创伤鼻出血;合并鼻中隔骨折、鼻中隔血肿出现鼻塞。检查时间为伤后30 min~8 d。

1.2 方法

鼻部X线侧位片取头颅标准侧位, 鼻根部置于胶片正中, 并常规摄取双侧位像。鼻部CT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 所有患者均行轴位扫描, 取仰卧位, 扫描基线与下听眶线平行, 扫描区域从牙槽嵴开始, 至额窦顶结束, 扫描参数为电压120 k V, 电流50 m As, 层厚0.75 mm。原始数据以0.75 mm层厚进行重组, 将重组的图像数据传至Wizard工作站重建, 采用后处理技术, 包括多平面重组 (MPR) 、容积再现 (VR) 等。

2 结果

39例患者, 鼻骨侧位片检查发现鼻骨骨折或可疑骨折21例 (53.8%) , 未发现骨折征象18例 (46.2%) , 而且对于多发性骨折部位的诊断, 无法精确显示其部位及程度, 对于骨缝分离则不易显现, 或易与线性、未移位骨折相混淆。本组病例鼻骨CT检查全部阳性, 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4例, 双侧鼻骨骨折15例。合并鼻中隔骨折9例;合并上颌窦、筛窦骨折8例;合并眼眶内壁或下壁骨折4例;合并上颌窦额突骨折12例;合并骨缝分离3 例。

3 讨论

鼻骨突出于面部中央, 左右各一, 相互连接于中线, 上与额骨鼻部相连而形成鼻额缝, 外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并形成鼻颌缝, 后面以鼻骨嵴与筛骨正中板相接, 下缘游离于梨状孔上方, 故其表面连接骨缝较多。另鼻骨表面、近中央处多有孔隙, 为血管及神经走行之孔隙, 称之为鼻骨孔[1]。鼻骨骨折在临床中为鼻创伤最常见者, 因鼻骨下段骨质薄而宽, 且缺乏周围骨质的支撑, 比较脆弱, 较上段而言易发生骨折。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 严重者可合并鼻中隔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上颌窦和 (或) 筛窦骨折、眶骨骨折等头部的其他创伤。

鼻部创伤患者初始检查为鼻骨侧位片, 鼻骨正常的侧位片表现为一起自鼻额缝、狭长的致密薄骨片影, 骨壁光滑完整。鼻骨骨折后, 侧位片表现为鼻骨中下段有横行透光裂隙, 涉及骨皮质线中断, 可伴有或不伴有骨折端的下塌移位, 或可见鼻背骨中下段呈分叉, 或显示为鼻骨多形性骨折, 各骨折碎片可有程度不同的下塌移位。但对于一些复杂性骨折, 如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中隔骨折、眶骨骨折、上颌窦和 (或) 筛窦骨折的判断, 则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鼻额缝、鼻颌缝的分离于侧位片上易与线性但未移位骨折相混淆, 而鼻骨表面的鼻骨孔多垂直或斜形穿过鼻骨板, 呈管状走行, 与骨折线于侧位片上亦无法分辨。

多层螺旋CT 3D成像可以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 空间立体感强, 在显示骨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方面具有优势, 且可同时观察周围软组织损伤, 清晰地鉴别骨缝分离与骨折以及骨折与鼻骨孔, 具有诊断上的优势。多层螺旋CT显示鼻骨骨折常见于单侧鼻骨骨折;双侧鼻骨骨折;单侧鼻骨骨折或双侧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合并上颌窦和 (或) 筛窦骨折、合并眼眶内壁或下壁骨折、合并骨缝分离。

鼻骨侧位片检查对鼻骨骨折的漏误诊率较高, 阳性率明显低于CT检查, 并且不能很好地显示鼻骨以外的骨情况、无法准确判定骨缝分离与骨折、鼻骨孔与骨折线的鉴别亦不能清晰显示。究其原因, 以一侧鼻骨骨折无明显移位者为多, 且不能辨别骨折的侧别, 加之受到普通X线密度分辨率低、投照条件是否适当等因素的影响。鼻骨侧位片检查亦不能观察上颌骨额突骨折、鼻中隔骨折、眶壁骨折、鼻窦骨折情况。多层螺旋CT 3D成像可以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 空间立体感强, 在显示骨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方面具有优势, 且可同时观察周围软组织损伤, 应用多平面重建 (MPR) 等技术所得到的图像观察骨折更直观。采用多层螺旋CT 3D成像检查, 可清晰地判断与鉴别, 具有诊断优势, 避免了漏诊、误诊。CT横断扫描对鼻骨纵行骨折显示清楚, 而鼻骨侧翼有横断骨折而无移位时, 加扫冠状位, 两种体位的互相结合更能显示细小的骨折和游离骨碎片, 观察更为全面[2]。对复杂的鼻骨骨折辅以3D重建可立体显示病变部位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为临床医生制订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起到指导作用[3]。

综上所述, 鼻骨侧位片对于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 易造成误诊及漏诊, 尤其是涉及到需要做司法鉴定的患者, 明确是否骨折以及明确骨折的部位、性质以及骨折程度, 则更加重要, 应当将多层螺旋CT列为其必备的检查项目。总之, 多层螺旋CT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 效果明显优于鼻骨侧位片, 能够全面显示鼻骨骨折情况, 可以有效地减少漏诊及误诊。

参考文献

[1]张琳, 万业达, 李宝玖, 等.用高分辨率CT鉴别鼻骨孔与鼻骨骨折[J].中国放射学杂志, 2008, 42 (4) :359-362.

[2]曲永惠, 王振常, 鲜军舫, 等.高分辨率CT对鼻区复合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8, 32 (10) :675-677.

鼻骨骨折的护理 第4篇

【关键词】CT;X线;鼻骨骨折;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7004-01笔者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行X线及CT检查鼻骨骨折患者120例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鼻骨骨折临床诊断总准确率及各种类型鼻骨骨折临床诊断准确率等,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鼻骨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行X线及CT检查鼻骨骨折患者120例,均因鼻局部肿胀出血、疼痛及变形等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入选患者中男性92例,女性28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7.4±6.7)岁;遭受鼻部创伤至入院时间为1h-25h,平均时间为(10.8±2.7)h。

1.2影像学诊断手段入选患者均依次行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其中X线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X线摄片机,摄片参数为40-45kV,100mA;CT检查使用美国通用公司螺旋CT摄片机,摄片参数为层厚3mm,110-120kV,180-200mA,多次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摄片,并于后期进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

1.3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4.0作为本次研究统计学处理软件,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鼻骨骨折诊断临床诊断总准确率比较入选患者经X线检查判定鼻骨骨折30例,可疑鼻骨骨折12例,未见鼻骨骨折18例,百分比分别为50.0%,20%,30.0%;而经CT检查判定鼻骨骨折59例,可疑鼻骨骨折1例,未见鼻骨骨折0例,百分比分别为98.3%,1.7%,0.0%;CT检查患者鼻骨骨折临床诊断总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各种类型鼻骨骨折诊断结果比较入选患者经X线检查判定单纯鼻骨骨折5例,鼻中隔骨折17例,复合鼻骨骨折18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8.5%,58.6%,100.0%;而经CT检查判定单纯鼻骨骨折13例,鼻中隔骨折29例,复合鼻骨骨折18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100.0%,100.0%;CT检查患者单纯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复合鼻骨骨折临床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优于X线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讨论

鼻骨骨折常见原因包括车祸、打斗等,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鼻骨骨质薄脆,部分突出于面部,外部剧烈冲击多首先触及并导致鼻骨骨质断裂、移位[1-2],可出现鼻部剧烈疼痛,局部肿胀等,严重者导致呼吸困难;目前临床常规鼻骨骨折影像学检查为X线平片,其基层医院普及率高,操作要求及检查费用较低[3],但骨折部位成像效果不佳,已有报道指出[4-5],X线诊断鼻骨骨折漏诊误诊率显著高于其他检查手段;这可能与X线骨折部位拍攝分辨率低,易受周围组织及骨质干扰有关[6];而螺旋CT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相较于X线摄片,空间及密度分辨率显著提高,对于骨折部位、程度、损伤范围及是否移位判断更为准确;此外螺旋CT扫描成片后影像学医师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立体成像处理,有助于全面观察骨折部位损伤情况[7-8]。本次研究显示,入选患者经X线检查判定鼻骨骨折30例,可疑鼻骨骨折12例,未见鼻骨骨折18例,百分比分别为50.0%,20%,30.0%;而经CT检查判定鼻骨骨折59例,可疑鼻骨骨折1例,未见鼻骨骨折0例,百分比分别为98.3%,1.7%,0.0%;CT检查患者鼻骨骨折临床诊断总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入选患者经X线检查判定单纯鼻骨骨折5例,鼻中隔骨折17例,复合鼻骨骨折18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8.5%,58.6%,100.0%;而经CT检查判定单纯鼻骨骨折13例,鼻中隔骨折29例,复合鼻骨骨折18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100.0%,100.0%;CT检查患者单纯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复合鼻骨骨折临床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优于X线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X线检查,CT检查用于鼻骨骨折诊断临床准确度高,且可有效判别不同类型鼻骨骨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鲍志国,张铁英,王和平,等.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对比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7):144-145.

[2]于凡.鼻骨骨折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1):2605-2606.

[3]樊治钦.普通X线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价值上的比较[J].当代医学,2009,15(13):8-9.

[4]孙健.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的诊断及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0):1527-1529.

[5]黄炎标,黄波涛,原仲辉,等.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36-137.

[6]陈馨,谈嘉祺,冉隆富,等.鼻骨骨折的X线片与CT的结合性诊断与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1):47-48.

[7]胡少平,宋淮,周立强.双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鼻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09.

多排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2010年收治32例有明确鼻部创伤史的鼻骨骨折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13岁~56岁,平均年龄34.6岁。均同时行普通X线平片及多排螺旋CT检查。

1.2 方法

32例患者均先行普通X线平片检查后再行多排螺旋CT鼻骨扫描。X线检查设备为深圳贝斯达D R数字成像系统,摄双侧鼻骨标准侧位片。CT扫描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电压120 kV,电流80 m A s,准直0.75 m m,扫描范围从眼眶上缘平面至下颌下缘平面区域。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层厚0.75 m m、间隔0.5 m m重建,将重建数据传至西门子Sensation16工作站,应用M PR和SSD技术重建三维图像后观察。

2 结果

32例鼻骨骨折中,单侧骨折18例,占56.25%;双侧骨折14例,占43.75%.多排螺旋CT及重建图像(见封三图1~3)对鼻骨骨折的显示更为准确、直观。X线平片(见封三图4)与多排螺旋CT对不同形式骨折的检出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鼻区的解剖

鼻区骨性结构复杂,骨小而薄,且重叠较多。它包括鼻中隔、额骨鼻部、双侧鼻骨、泪囊窝、上颌骨额突、眼眶内侧壁、泪骨以及相应的骨缝,如:双侧鼻骨间的鼻骨间缝、双侧鼻骨与额骨间的鼻额缝、鼻骨与上颌骨额突间的鼻颌缝,额骨和上颌骨额突间的额颌缝、泪骨与额骨间的泪额缝、泪骨与上颌骨额突间的泪颌缝以及泪骨和筛骨间的泪筛缝等。同时鼻骨内面还有鼻睫神经、血管分支造成的沟纹、缝间骨骨缝等。

3.2 X线平片与螺旋CT对鼻骨骨折诊断的比较

鼻骨为左右各一的长方形薄骨片,骨壁光滑完整,外侧缘长于内侧缘,双侧内侧缘相互融合形成骨性鼻背[2]。鼻骨骨质菲薄,从鼻尖至鼻根骨质又逐渐增厚,因此鼻骨的中、下部是鼻骨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鼻骨骨折可分为线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线形骨折无明显移位,而粉碎性骨折常有明显塌陷、移位、凹陷。无明显移位的线形骨折可不做特殊处理,而明显塌陷、移位的粉碎性骨折、凹陷骨折往往需要整形、复位。由于鼻区骨性结构排列的不规则性,普通X线片影像重叠较多,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对鼻区鼻骨以外的骨折显示不佳[3]。本组研究的32例鼻骨骨折患者中,合并鼻区其他骨折的18例,X线平片无一显示,而螺旋CT均能很好地显示。SSD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的骨折空间立体感强,能非常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程度和范围,特别是对需要整形、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凹陷骨折,SSD三维重建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但对于显示一些细小无移位的线形骨折效果欠佳。M PR由于重建层面薄,可以得到任意斜面高质量的图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特别是对多发性骨折、位置较深的骨折显示良好。因此临床上可根据需要结合应用M PR和SSD技术[4]。

总之,传统X线片影像相互重叠,密度分辨率差,漏诊误诊率较高,阳性率明显低于CT检查。随着CT技术的日益进步,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应用,许多后处理技术如M PR、SSD能够全面地观察鼻骨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能准确判断有无鼻骨骨折和骨折的位置、部位、类型、有无合并邻近组织损伤,对指导处理鼻创伤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惠英,王国臣,李秀霞,等.16层螺旋CT三维和多层面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7):690.

[2]姚小武,黄慧燕,陈仕生,等.成年男性梨状孔及其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4):292-293.

[3]BH Kim,H S Seo,A-Y Kim,etal.The diagnostic value ofthe sagittalm ultiplanarreconstruction CT im agesfornasalbonefractures[J].ClinicalRadiology,2010,65:308-314.

鼻骨骨折的护理 第6篇

由于鼻位于面部中央,且突出于面部其他器官,易受到各种外力作用,造成损伤。因此,鼻骨骨折在法医学活体损伤程度鉴定中非常常见。

1.1 鼻骨的解剖学结构和损伤机制

鼻骨与额骨鼻部及上颌骨鼻突共同构成外鼻的骨性支架。鼻骨共有两块,左右成对,中线处相接,上接额骨鼻部,外缘接左右两侧上颌骨额突,下缘以软组织与鼻外侧软骨相接,其上部窄而厚,下部宽而薄,故外伤骨折多发生于下三分之一处。可因钝性暴力直接打击或锐器砍击所致,也可因人体摔跌时外鼻碰撞于硬性地面或其他物体上造成[1]。

1.2 鼻骨骨折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在临床,鼻骨骨折分四型[2]:Ⅰ型:单纯鼻骨骨折,影像学检查见骨折线,无明显移位,鼻外形正常。Ⅱ型:Ⅰ型的基础上出现骨折线对位不良,鼻粱外观改变。Ⅲ型:Ⅰ、Ⅱ型伴鼻中隔软骨骨折、脱位、血肿或鼻黏膜严重撕裂。Ⅳ型:Ⅰ、Ⅱ、Ⅲ型伴有鼻骨周围骨质骨折如上颌骨额突、额骨鼻突或鼻窦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主要分为线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两大类[1]。临床上多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偶可见皮下出血、鼻梁偏斜、鼻背塌陷、鼻出血,有时可触及骨擦感,开放性损伤可见创口和裸露的鼻骨;严重时可有局部组织捻发感及嗅觉障碍[1]。

1.3 鼻骨骨折诊断及注意事项

对于有鼻部外伤史,且伴有上述临床表现的伤者,可通过侧位X线片,CT扫描等辅助检查确诊[1]。侧位X线片价格低廉,能较直观的反映骨折线、移位情况,但左、右侧鼻骨影像重叠,不能很好的鉴别骨折类型,细节显示欠清晰,适合筛查使用。普通螺旋CT扫描的层面能较好反映细微的骨折线,能准确鉴别鼻骨骨折的类型及是否合并上颌骨额突、鼻中隔等周围邻近骨质骨折。尤其是薄层CT结合三维重建,既能更好、更直观反映鼻骨骨折,又十分适合用于确诊鼻骨骨折类型,非常适合在法医鉴定中使用。由于鼻骨形态特殊,CT平扫图像不直观,且要注意鉴别鼻骨间、鼻骨与上颌骨额突的连接缝,阅片难度大。因此,必要时可会同影像科医生共同阅片,减少误诊、漏诊。

2 鼻骨骨折新旧条文的对比、理解

在已废止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中曾对鼻骨骨折的损伤程度作出相应规定。“鼻骨线形骨折”评定为轻微伤。“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评定为轻伤。在实践中法医常常遇上条文运用和理解的困难,一是,鼻骨左右成对,传统外科学对“粉碎性骨折”的定义不能很好的运用到鼻骨,法医对“粉碎性骨折”的理解不统一;二是,“明显移位”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法医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造成类似的鼻骨骨折,在不同鉴定机构、不同法医鉴定时可能得出不同的鉴定结论。

2014年1月1日生效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鼻骨骨折的损伤程度作出新规定。“鼻骨骨折”评定为轻微伤,“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评定为轻伤二级。对比旧标准,新标准对轻伤的规定剔除了“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这条主观性强的条文,增加“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几种易于通过CT检查确定的损伤情形,保留“鼻骨粉碎性骨折”的规定。在实践运用中,依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于“鼻骨粉碎性骨折”依旧没有权威定义。二是,当鼻骨下部横行骨折,骨折线较短,跨越或者刚好位于两侧鼻骨结合部位时,是否引用“双侧鼻骨骨折”,没有相应的释义和解释,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3 两例双侧鼻骨骨折案例探讨

案例1:某男,因纠纷被拳头击伤鼻部,伤后第2天检验见鼻部轻微肿胀,经鼻部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鼻骨下端横行骨折,骨折线跨越双侧鼻骨结合处。

案例2:某男,因与人打架过程中被拳头从正面击伤鼻部,伤后第2天检验见鼻部稍肿胀,经鼻部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鼻骨下端横行骨折,骨折线累及双侧鼻骨。

上述两个案例有以下共同特点:(1)伤者均体表仅见局部软组织轻微肿胀;(2)鼻部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均显示鼻骨远端有一横行的骨折线,跨越双侧鼻骨结合部位;(3)CT显示鼻骨骨折均无明显移位。上述特征符合已废止的《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 146-1996)中“鼻骨线形骨折”,且无明显移位;但同时又符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双侧鼻骨骨折”字面意思,目前暂无相应解释及释义对这种骨折进行说明,本着紧扣鉴定条文的原则,上述案例的鉴定结论均定为“轻伤二级”。

摘要:鼻骨骨折在法医学活体损伤程度鉴定中非常常见,其确诊主要依赖X光片、CT扫描等辅助检查,已废止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以及现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均对其损伤程度作出相应规定,从分析鼻骨骨折的特点入手,通过对新旧标准相关条文的对比、理解,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难点。

关键词:鼻骨骨折,双侧鼻骨骨折,粉碎性鼻骨骨折,CT扫描,三维重建

参考文献

[1]刘技辉,邓振华,等.法医临床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

鼻骨骨折的护理 第7篇

1 资料和方法

1.1准备

告知相关医师鼻区扫描和重建规范。组织相关医师复习鼻骨的细微解剖特点,并在CT横断面、冠状面、三维容积再现图像(VR)图像上认真体会鼻骨孔、上颌鼻骨缝、鼻骨间缝、鼻额缝、额颌缝、缝间骨、鼻骨下缘、骨鼻血管沟的位置、形态特征,体会其与骨折的区别。

1.2临床资料

连续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行鼻骨CT扫描的鼻外伤患者95例。男性78例,年龄16~70岁,平均31±10岁;女性17例,年龄17~45岁,平均28±8岁。拳击伤、棍棒等击伤42例,占44%,交通事故40例,占42%,其他13例,占14%。CT扫描时距外伤时间30 min至5 d。经临床和影像确诊鼻区骨折63例,占66%,32例仅为软组织损伤,占34%。

1.3扫描和重建方法

采用GE Optima CT 660型64排CT机,横轴位螺旋扫描,120 k V,200 m A,层厚2.5 mm,螺距0.531,显示野16~20 cm,扫描范围从鼻根至鼻尖。横断面图像:骨算法重建,重建层厚2.5 mm,重建间隔2.5 mm,窗位350 Hu,窗宽2 000Hu。经后重建(标准算法,层厚0.625 mm,间隔0.625 mm),得到横断面薄层图像,经多平面重组和VR分别得到冠状面重组图像(层厚0.625 mm,间隔0.625 mm,窗位350 Hu,窗宽2 000 Hu)和VR图像(设置参数使鼻骨孔显示清晰)。

1.4图像阅读

由2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同一患者的单一横断面、冠状面、VR图像及2种图像组合、3种图像组合作出诊断。遇不同意见,讨论达成一致。

1.5鼻骨骨折分型

本组资料参考有关文献[2]将鼻区骨折分为5型:1鼻骨线性骨折:骨质连续性中断,无明显错位或成角,包括无明显错位或成角的骨缝分离骨折;2鼻骨线性骨折伴移位:断端错位>1/2或有明显成角,包括明显错位或成角的骨缝分离骨折;3鼻骨粉碎性骨折:有2条或2条以上骨折线,可有骨片分离或塌陷;4鼻区复合性骨折:鼻骨骨折伴邻骨骨折;5单纯鼻旁骨骨折。

1.6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采用多组等级资料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 H),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5 例鼻外伤患者横断面、冠状面、VR图像见图1~3,单种图像及不同图像组合诊断结果见表1。不同图像诊断结果经Kruskal Wallis H检验,即不同图像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621,P=0.951)。

注:A:横断面图像;C:冠状面图像;VR:三维容积再现图像

3 讨论

3.1鼻骨骨折漏误诊因素

骨质的连续性中断是影像学诊断骨折的基本征像。然而,鼻骨与邻骨形成的骨缝,鼻骨孔,鼻骨压迹,鼻骨变异在CT图像上可形成骨质中断的线状阴影,与鼻骨骨折混淆[1,2,3]。其次,横断面图像、冠状面图像,VR图像各有优势和不足(图1~3)。横断面图像不能显示横行骨折线,与其接近平行走行的眶上下壁、上颌窦下壁不易显示,缝间骨、鼻骨下缘较深的凹陷、一侧2个鼻骨孔易误诊为骨折。冠状面图像不能显示纵行骨折线。在冠状面图像上,上颌窦前壁不易显示,上颌鼻骨缝、鼻骨间缝、鼻骨孔,鼻泪管、上颌骨额突显示效果不及横断面。VR图像不能完整显示鼻中隔、眶壁、上颌窦内壁,对无移位的骨缝分离不敏感。另外,诊断医师对鼻骨细微影像解剖不熟悉也是漏诊、误诊、过诊的因素。本组资料中,横断面图像可疑骨折例数最多,10例,占10%(10/95),误诊率5%(5/95),正确率84%(80/95);冠状面图像可疑骨折例数3例,占3%(3/95),误诊率7%(7/95),正确率90%(85/95);VR图像可疑骨折0例,漏误诊率12%(11/95),正确率88%(84/95)。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组合,无可疑骨折病例,误诊率2%(2/95),其余组合图像正确率均为100%。

3.2不同图像的诊断价值

本组资料显示虽然横断面图像、冠状面图像,VR图像漏误诊原因不同,图像组合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但总的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笔者分别统计分析候开渝等[1]、胡宝华等[2]、刘山等[4]和祁俊华[5]报道的数据得出的结果相同(原文未行统计检验分析)。分析其原因:1鼻骨骨折中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和复合骨折占大多数,单纯的横行骨折或纵行骨折只占极少数。2对于无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和复合性骨折,3种图像判断结果较一致。因此在3种图像漏误诊的比例极低且比例相当时,它们的诊断价值总体相当,图像组合虽可相互补充、验证[1,2,3,4],但对于总的诊断正确率提高不大。3本组资料的鼻骨骨折分类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充分反映各图像的优势与不足,若按各种图像诊断正确与否计数,采用配对计数资料比较[6],提高检验效能,可得出组合图像诊断正确率高于单种图像的结论。

3.3鼻骨CT扫描临床体会

文献[3,5]报道采用同时行横轴位和冠状位扫描,提高鼻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实践中单纯鼻外伤患者较少,复合伤包括鼻外伤患者较多。笔者认为在受伤急性期,鼻区CT扫描若采用冠状体位,多数患者不能配合,宜用仰卧位横断面扫描。64排螺旋CT,可由横断面扫描数据重建出优质的冠状面图像、三维容积再现等图像,完全满足临床诊断、治疗需要和法医鉴定的需要。患者不必同时接受横轴位和冠状位扫描,这样可明显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鉴于横断面图像和VR图像组合有极高的诊断准确性,VR图像直观、全面,仅3~5幅图像即可满足诊断需要,较冠状面图像节省胶片,笔者认为诊断鼻区骨折宜用横断面图像和VR图像组合。

图 1 同一患者,不同视角 VR 图像(a:前视图,可见双侧鼻骨纵行骨折和横行骨折;b:左视图,可见左侧鼻骨纵行骨折;c:前上视图,鼻骨横行骨折显示较清晰;d:右视图,可见右侧鼻骨纵行骨折)

图 2 为图 1 患者相应骨折部位的系列横断面图像(a:鼻背横行骨折部位,显示左侧眶内侧壁可疑骨折,不能显示鼻背横行骨折;b:为2a图相邻层面,鼻骨未见异常;c:鼻骨纵行骨折区层面,显示右侧鼻骨粉碎性骨折,左侧鼻骨线性移位骨折;d:为鼻骨下缘层面,可见左侧鼻骨走行异常)

图 3 为图 1 患者相应骨折部位冠状面图像(a:显示鼻背横行骨折,右侧鼻骨可疑异常;b:仅显示鼻背横行骨折;c:鼻骨未见异常;d:显示左侧眶内侧壁骨折)

单纯横断面、冠状面、VR图像或其组合图像诊断鼻骨骨折价值相近,为避免漏诊、误诊、过诊,两两组合图像可提高诊断正确性,总之,横断面加VR图像,既方便又效价比高。

参考文献

[1]侯开渝,肖德贵,王锡增,等.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和鼻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527-530.

[2]胡宝华,饶敏,周慧.鼻区骨折影像学检查的漏误诊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10,19(1):58-60.

[3]朱普和,吴宗山,张立功.鼻骨骨折的CT诊断价值及其对法医鉴定的意义[J].安徽医学,2010,13(8):955-957.

[4]刘山,牛昊,黄立新.多排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影像与介入,2012,2(19):103-104.

[5]祁俊华.高分辨率CT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加容积重建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刊,2008,43(7):49-50.

鼻骨骨折的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各种原因所致鼻外伤病例104例, 男87例, 女17例, 年龄5~79岁,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明确的外伤史, 鼻部疼痛、肿胀、淤青, 鼻出血, 鼻部变形等。

1.2 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

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16CT扫描仪。扫描范围从眉弓至上颌门齿, 螺旋CT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 管电流200mA, 层厚1mm, 骨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 重建间隔0.6mm。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调整矢状线与鼻骨长轴平行, 横轴线与鼻骨长轴垂直, 获得鼻骨标准位图像, 并进行VR (容积再现) 和MPR (多平面重组) 。

1.3 观察方法

所有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生进行观察比较, 采用MPR冠状位、MPR轴位、MPR+VR不同图像组合方式观察, 如遇不同意见经共同商讨, 部分重新进行图像后处理, 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2 结果

骨折数目:单发13例, 其中单侧鼻骨骨折7例, 单侧上颌骨额突骨折6例。多发91例, 大部分伴有成角移位, 其中累及鼻骨孔2例, 合并眼眶骨折9例, 合并上颌窦骨折2例, 合并鼻泪管1例, 累及牙槽1例, 累及鼻前棘1例, 累及筛板1例, 伴鼻颌缝分离6例。骨折部位:单纯鼻骨骨折25例, 鼻骨和上颌骨额突同时骨折35例, 鼻骨和鼻中隔同时骨折9例, 上颌骨额突骨折7例, 鼻骨、鼻中隔和上颌骨额突同时骨折28例。骨折线的形态见表1和表2。

3 讨论

MPR是将MSCT的薄层数据输入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通过调整重组基线的角度获得横轴、矢状、冠状位图像[1], 以及其他任意方位的图像, 有利于显示细微病变, 但是没有立体感。VR是一投射线通过容积数据时所有像素总和的图像显示, 可最好的再现真正大体解剖;可以用任意角度旋转图像, 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 较二维的MPR图像在显示错位、凹陷骨折方面更直观, 可清楚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塌陷范围、碎骨片的分布以及与周围骨缝间的关系, 这对于判断骨折的类型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2,3], 为临床提供更直接而形象的依据。

鼻的骨性结构主要由上部的鼻骨和根部的上颌骨额突构成。鼻骨为不规则的四边形骨片, 左右各一, 可分为两面四缘, 上缘与额骨鼻突相连, 形成鼻额缝;下缘游离, 左右两侧鼻骨间相连, 形成鼻骨间缝;外缘与上颌骨额突相连.形成鼻颌缝。鼻骨上厚下薄, 上窄下宽, 骨折多发生于下1/3的部分。鼻骨的中下部有一小孔, 为鼻骨孔, 内有动、静脉与神经通过, 鼻骨孔影像出现率为70%, CT横断扫描表现为纵行线样骨质不连续[4]。鼻区骨结构复杂且骨质较薄, 外伤后容易骨折, 鼻区骨折占外伤后面部骨折的59.3%[5]。

有报道轴位图像显示鼻骨孔和上颌骨额突根部小孔优于其他断面[1]。本组2例多发骨折累及鼻骨孔 (图1) , 在CT横断扫描表现为纵行线样骨质不连续;冠状扫描表现为横行或斜行骨质不连续, 很难与真实的骨折线区分, 此时结合VR立体观察, 可以一目了然。除此之外, 本组鼻骨形态不规则4例, 在横轴位表现骨质不连续, 冠状位亦很难鉴别, 结合VR即可做出正确诊断。

鼻骨的骨折形态多样, 有横形骨折、斜形骨折 (图2) 和纵形骨折。由于鼻骨骨折为横行骨折时, 即骨折线与鼻骨短轴平行, 在轴位图像上多表现为线形骨质中断影, 与正常鼻骨结构表现相似[6], 因此横轴位扫描极易漏诊。但当骨折同时伴有断端移位时, 横轴位扫描检出率就会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横形骨折位于鼻尖, 冠状位观察时易漏掉, 要仔细观察。斜形骨折在冠状位显示较好, 纵形骨折次之。但两者在横轴位显示欠佳, 尤其是断端无移位时, 容易漏诊。所以遇到上述情况要MPR各方位观察, 并与VR结合得出正确诊断。矢状位主要观察骨折前后移位情况 (图3) 。

鼻骨骨折容易合并周围结构的骨折, 眼眶、上颌窦等。合并眼眶内侧壁骨折时, 横轴位和冠状位观察均可;合并眼眶下壁骨折时, 冠状位显示最佳 (图4) 。合并眶尖骨折时, 横轴位易于观察视神经有无受损情况。变换软组织窗, 还可以观察眶内容物情况, 如眶内血肿等。

VR的图像质量与扫描层厚有密切关系, 层厚越薄, 重建间隔越小, 重建图像就越清晰[7]。本组扫描层厚1mm, 重建层厚0.6mm, 间隔0.6mm, 重建图像清晰。然后采用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分别重建。通过比较, 可以看出软组织算法的VR图像噪声小, 图像平滑[8], 但是分辨率低, 对线性骨折及鼻骨孔不能确切显示;骨算法的VR图像分辨率较高, 比软组织算法VR图像更加锐利, 更利于骨缝、孔及骨折线等细微结构的显示, 这与渐楠等的报道一致[1]。

鉴别诊断:对于没有明显错位的线形骨折, 需与骨缝、鼻骨孔相鉴别。骨缝一般两侧对称, 相对缘可见骨皮质, 断端不锐利;而线样骨折断端较锐利, 看不到骨皮质, 且两侧不对称。鼻骨孔多为圆形, 且双侧较对称。此外, 鼻骨发育异常、鼻骨尖的形态多样也是造成假阳性的一个原因。综上所述, 鼻骨骨折伴有断端成角移位时MPR横轴位易诊断;当断端移位不明显时, 需结合MPR冠状位及VR。此外, MPR冠状位与VR重组技术结合应用能完整地显示鼻骨线样低密度影的性质, 区分鼻骨孔、缝和变异, 避免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渐楠, 韩永健.赵鹏, 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 (4) :665-668.

[2]张燕, 雷振, 王志铭, 等.鼻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J].放射学实践, 2004, 10 (19) :760-761.

[3]Redt T, Bartling SO, Zajaezek JE, et al.Evaluation of surface and volume rendering in 3D-CT of facial fractures[J].Dentomaxillofac Radial, 2006, 35 (4) :227-231.

[4]张琳, 张瑞禄, 孙东辉, 等.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HR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175-176.

[5]Muraoka M, Nakai Y, Shinada K, et al.Ten-year Statisties and obsenration of facial bone fracture[J].Acta Otolayngol Suppl, 1991, 486:217-223.

[6]石士奎, 程敬亮, 崔晓琳, 等.鼻骨正常常变异和鼻骨骨折CT鉴别诊断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42 (1) :174.

[7]高宝义, 许强.高分辨率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鼻外伤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 11 (3) :140-142.

鼻骨骨折的护理 第9篇

【关键词】普通X线;CT检查;鼻骨骨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04-02

鼻部主要位于患者的面部中央,并且外鼻于患者的面部突出,当患者出现跌碰现象后或者受到外力的撞击后,患者较易表现出开放性损伤的现象或者出现闭合性损伤的现象。针对此类患者,如果未经选择有效方法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不及时,会对患者的外貌美观造成严重的影响[1]。对此针对此类患者,于临床早期进行疾病诊断针对疾病的治疗以及治愈具有显著的价值。为了分析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临床分别选择普通X线的方法以及CT检查的方法加以疾病诊断,最终发现,选择CT检查的方法有效凸显临床诊断价值,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50例鼻骨骨折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男39例,女11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2岁-6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9±1.9)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2小时-4天,患者的平均病程为(2.1±1.5)天。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的原因为:因为拳擊受伤的患者33例,因为砖头以及棍击受伤的患者12例,因为机动车撞击伤的患者5例。患者鼻骨骨折的类型为:属于单纯鼻骨骨折的患者14例,属于鼻骨骨折以及鼻中隔骨折的患者33例,属于鼻部复合骨折的患者3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症状、出血症状以及肿胀症状。

1.2 方法:针对鼻骨骨折患者的CT影像资料以及X线平片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鼻部普通X线检查步骤为:要求患者于摄影床上方选择卧位,保持头颅侧转,保证患者的头颅矢状面同患者的床面保持平行,患者的瞳间线同患者的床面保持垂直,将暗盒平放于检查的摄影床上方,安置于颧骨外侧鼻根下方1厘米的位置,将胶片中心对准,保证中心线经过此位置同暗盒保持垂直,有效于胶片中心摄入[2]。

对患者实施鼻部CT检查的步骤为:选择螺旋扫描机,合理控制层厚以及层距。针对所有患者选择冠状位扫描的方法。主要将垂直听眶线作为基线,从患者的鼻尖到患者的视神经管。针对部分患者实施横断扫描,在进行横断扫描的过程中,将听眶下线作为基线。针对所有患者全部实施MPR重建以及实施3D重建[3]。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鼻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选择X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针对鼻骨骨折患者在选择X线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患者鼻骨骨皮质表现出连续性中断的现象,并且部分表现出移位的现象。因为放大作用以及左右鼻骨重叠,导致患者鼻骨骨折线表示为模糊状态;对患者实施CT检查主要表现为患者骨折表现出连续性中断的情况,患者的骨折移位现象以及患者的骨折线能够清晰显示,部分患者鼻部软组织表现出肿胀现象,并且内部表现出散在出血影。其中两种检查方法针对鼻骨骨折检查情况可见表1;针对每一类型鼻骨骨折的检查阳性情况可见表2。

3、讨论

鼻骨受到撞击后,较易表现出骨折的现象。鼻骨骨折类型同暴力方向以及暴力大小表现出一定关系。患者出现了鼻骨移位现象、出现骨折以及软骨性桥受到撞击均会导致患者表现出鼻中隔骨折的现象。对于鼻骨骨折患者,当合并表现出颅脑损伤后,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意识障碍的现象,并且生命体征表现极不稳定,从而对此种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困难[4]。针对鼻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同对患者疾病确诊的时间以及患者表现出的骨折类型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对此针对鼻骨骨折患者,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针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价值。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通过X线平片的方法进行检查,最终获得的阳性率较低,而CT检查方法有效弥补X线检查的缺点,表现出较高的密度分辨率,针对患者的骨折线可以清晰显示,从而有效判断患者是否表现出粉碎性骨折。

总而言之,针对鼻骨骨折患者,临床选择CT检查的方法加以疾病诊断,最终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线片检查结果,凸显CT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渐楠.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的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2:599-602.

[2]林琳.多层面螺旋CT三维重建对鼻外伤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3:102-105.

[3]叶冠峰,黄银山,任为端.28例鼻骨骨折的X线平片和CT联合诊断的影像学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6(31):99-103.

鼻骨骨折的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鼻骨并鼻中隔骨折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或者鼻内镜检查等检查并确诊患者存在鼻骨骨折移位和鼻中隔偏曲的情况。鼻腔内可见鼻中向一侧偏移的情况,患者鼻部肉眼可见外观存鼻梁侧歪或者鼻背/鼻梁部凹陷的情况。

患者中,男13例,女7例,患者的年龄在19~48岁,平均年龄为(27.8±2.1)岁。患者的病程在3 h~7 d不等,平均病程为(3.1±0.8)d。患者的致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伤(9例)、面部拳击伤(5例)、高空坠落伤(2例)和钝器损伤(4例)等。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鼻部疼痛、能自行处理后停止的鼻出血,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鼻塞。

1.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1周左右的保守治疗,当患者的面部肿胀基本消退之后[3],可以进行鼻骨骨折整复术和黏膜下鼻中隔复位术或矫正术同期治疗。

患者取半卧位,先进行鼻骨骨折整复术。对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使用的药物是为丁卡因与肾上腺素,浓度分别为2%和0.1%,将棉片浸湿之后连续3次,时间间隔为3 min。

采用0°鼻内镜对患者的鼻腔顶前段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在鼻内镜直视视野下,于鼻骨塌陷处准确防止鼻骨复位器,后移鼻骨复位器直至鼻骨抬起,判断的依据为鼻骨塌陷处畸形消失何鼻骨复位音。如果患者属于双侧鼻骨骨折的情况,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另一侧鼻骨骨折进行修复。

完成鼻骨骨折修复术之后,在患者的鼻中隔前端切口、鼻底处行黏膜下及皮下注射麻醉药物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二者的浓度分别为1%和0.1%,行黏膜下鼻中隔矫正术,选择鼻中隔突面的一侧切开,从上至下直到鼻前棘的位置,在鼻内镜直视视野下行黏膜-软骨膜的分离(从切口向后),将切口侧方的鼻中隔支架完全暴露在视野下,然后观察鼻中隔骨折处的情况,分离骨折位置对侧的黏膜-软骨膜,然后对鼻中隔中的血肿、骨碎片等进行彻底的清理,矫正鼻中隔复位。当患者的鼻中隔存在翘头无法复位或者错位等的情况时,可以给予鼻中隔咬骨钳选择性咬除发生错位的部分鼻中隔骨,然后再进行鼻中隔复位矫正。鼻中隔矫正之后,可以选择3-0的丝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双侧鼻顶填塞浸庆大霉素油纱条固定鼻骨,并于72 h后将其取出;在双鼻的鼻腔腔中下部填塞高膨胀止血海绵,于术后的1~2 d内将其取出。术后2周患者到医院进行复诊。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中经鼻骨骨折整复术和黏膜下鼻中隔复位术同期治疗后,鼻骨并鼻中隔骨折得到了有效的矫正,鼻部通气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升。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0.5~1年的随访,随访期内患者均无鼻梁塌陷、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等情况的出现,无1例患者出现萎缩性鼻炎、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

随访期间,患者的鼻腔通气改善情况为:鼻塞症状完全消失的18例,占90%,鼻塞症状显著改善的患者2例,占10.0%;1例患者仍伴有流脓涕并头痛的情况,经促排剂和抗生素治疗痊愈,占5.0%;1例患者存在耳闷伴听力下降的情况,经鼓膜穿刺抽液治疗后痊愈,占5.0%。

患者对治疗后的外观满意度为:十分满意19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100.0%。

3 讨论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因交通意外所致的创伤十分常见,鼻骨骨折就是其中的一种,且患者多伴有鼻中隔骨折。当然,交通意外是发生鼻骨并鼻中隔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钝器击伤、高空坠落、跌落、面部锤击等也是常见的原因[4]。患者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以对鼻骨并鼻中隔骨折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诊断,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通常,患者在发生鼻部外伤之后如果存在鼻中隔黏膜破损、血肿、鼻内出血等情况时,要加以重视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手术不及时造成鼻部生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5]。

本文采用了鼻骨骨折整复术和黏膜下鼻中隔复位术或矫正术同期手术治疗鼻骨并鼻中隔骨折,在鼻内镜手术视野下进行手术能够对鼻骨塌陷的位置进行清晰正确的观察和复位,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因鼻骨复位器过度伸入鼻腔导致的筛板顶破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的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6],有效清理血肿、碎骨片等,保证复位矫正的准确性,维持鼻尖部的稳定。同时,手术后的美观性好,本文20例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达到100.0%,且十分满意的达95.0%,术后也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证实了手术的优越性。

总之,鼻内镜下行鼻骨并鼻中隔骨折的手术治疗具有对患者的鼻腔创伤程度小,手术视野清晰等优点,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鼻骨并鼻中隔骨折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鼻骨并鼻中隔骨折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同期行鼻骨骨折整复术和黏膜下鼻中隔复位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0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鼻骨并鼻中隔骨折得到了有效的矫正,鼻部通气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升。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0.51年的随访,患者的鼻腔通气改善情况为:鼻塞症状完全消失的18例,鼻塞症状显著改善的患者2例;随访期内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伴有流脓涕并头痛的情况,经促排剂和抗生素治疗痊愈;1例患者存在耳闷伴听力下降的情况,经鼓膜穿刺抽液治疗后痊愈。患者对治疗后的外观满意度为:十分满意19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100.0%。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骨并鼻中隔骨折的手术治疗具有对患者的鼻腔创伤程度小,手术视野清晰等优点,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骨并鼻中隔骨折,鼻骨骨折整复术,黏膜下鼻中隔矫正术,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军阳.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损伤的手术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5):658-659.

[2]石建华.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6):71.

[3]戎立金.鼻骨骨折或伴鼻中隔损伤58例临床诊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3):471-472.

[4]王建平.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治疗体会[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1(12):123-124.

[5]孙海敏,王妍,薛卫国,等.鼻内镜下一期行鼻骨复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0,24(3):40-41.

相关文章
机房工程建设范文

机房工程建设范文

机房工程建设范文(精选12篇)机房工程建设 第1篇某企业小型机房占地50m2拥有独立空间, 房屋呈正方形, 四面砖墙结构, 层高3m, 为毛坯...

1
2025-09-18
经典英文爱情台词

经典英文爱情台词

经典英文爱情台词(精选6篇)经典英文爱情台词 第1篇经典英文台词欣赏:1)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

1
2025-09-18
家装建材节活动策划

家装建材节活动策划

家装建材节活动策划(精选10篇)家装建材节活动策划 第1篇神木县首届建材家居家电博览会策 划 方 案(招商专用)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

1
2025-09-18
教研基地校经验材料

教研基地校经验材料

教研基地校经验材料(精选7篇)教研基地校经验材料 第1篇先锋小学教研基地校经验材料望奎县先锋镇小学作为市教研基地校,我校积极发挥教研...

1
2025-09-18
节水节电调查报告

节水节电调查报告

节水节电调查报告(精选8篇)节水节电调查报告 第1篇关于节水节电的调查报告日益稀少的水资源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资源的有限和需求的无限,...

1
2025-09-18
家庭装修合同补充协议

家庭装修合同补充协议

家庭装修合同补充协议(精选11篇)家庭装修合同补充协议 第1篇家庭装修合同补充协议甲乙双方就2012年4月7日签订的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施工合...

1
2025-09-18
纪委案件调查报告格式

纪委案件调查报告格式

纪委案件调查报告格式(精选6篇)纪委案件调查报告格式 第1篇一、领导重视,为案件审理提供组织保证办党组认为案件审理是查办违纪案件工作...

1
2025-09-18
建筑土方挖运承包合同

建筑土方挖运承包合同

建筑土方挖运承包合同(精选8篇)建筑土方挖运承包合同 第1篇基坑土方挖运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发包方(甲方):总承包方(乙方):分包方(丙...

1
2025-09-18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