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毁约者骤增(精选2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毁约者骤增 第1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毁约者骤增
“工作落实了吗?”已经成为时下应届毕业生的见面语。但最近,也有为数不少的一批学生虽然已找到工作,却在做毁约的准备,“毁约之后,如何改签派遣证?”“去年毁约,要不要向学校交违约金?”在南京各个高校的BBS 上,毕业生们开始热烈讨论着有关毁约的种种问题。
轻易“卖了”心不甘
去年11月22日,我省首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国展中心举行,15万应届毕业生蜂拥而至,把不少大学生吓傻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部分大学毕业生逮着一个单位就签,可刚出了招聘现场就后悔。河海大学一位同学就是这样在年前把自己“卖”给了一家电器公司,但是刚刚拿到优秀毕业生推荐表的她又开始后悔了。她说,目前已经有3 家单位向她抛出了绣球,毁约是早晚的事。
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齐老师认为,已经到手的单位先“保底”,等有更好的再跳,这种骑驴换马的就业心态,使得几乎所有高校都遭遇到学生毁约的情况,而且毁约人数越来越多。
学校“施压”导致“草签”
时下不少高校为确保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很积极地督促学生找工作。东南大学学生处李副处长介绍,他们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专职协助学生和企业配对。对接近毕业日期仍未签约的学生,校方甚至会找他们面谈,以帮助他们觅职成功。某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金同学年前就被两家房地产公司相中了,但他迟迟不肯签约,想挑个更好的,但辅导员开始找他谈话后,金同学只好挑了一家草草签了合同,随后却又后悔了。
用人单位良莠不齐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开始许诺了很多好处,但一旦签约后,毕业生却发现和原来的承诺有距离,因此不少人选择了毁约。南师大的小陆年前看到一个招聘广告,承诺底薪加提成每个月不少于2000元。她交了400 元的.培训费,参加了3 天培训上岗了,公司让她推销一种优惠卡,没有底薪也没有保障。奔波了一个星期的小陆没有推销出一张卡,小陆去找该公司经理,经理告诉她只要坚持下来,马上就提拔她为部长,每月工资最少5000元。冲着这个承诺,小陆又为该公司工作了一个月,可推销的卡还是一份都没卖出去,她终于下决心毁约。
考研成功再毁约
小尚是南师大考研学生,但考完之后却心里没底,为此她赶紧参加各类招聘会,最后被一家知名企业录取了,但是最近考研的好消息又传来:她被南京大学公费录取了。喜出望外的她毫不犹豫地给已经签约的企业打了电话,表示不来了。毕业生毁约的原因还包括出国深造,甚至为了爱情或父母等理由。一位高校教师透露,目前在宁高校中,应届毕业生中毁约的人数约在5 %左右。
高校毕业生就业毁约者骤增 第2篇
一、目标任务
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实名登记
地方各級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开放,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摸清就业服务需求。其中,直辖市为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办法按现行规定执行。各地对高校或教育部门提供的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按户籍地进行层层分解,由基层平台主动联系,对回到当地求职的,掌握就业服务需求;对未回当地的,掌握就业状况并宣讲政策。
(二)提供职业指导
对实名登记的所有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通过向高校毕业生宣讲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树立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通过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自身特点、职业能力,合理确定求职方向;通过组织团体指导、应聘模拟训练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求职应聘能力。根据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职业指导效果。
(三)提供就业信息
对有求职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分行业、分专业专场招聘活动和网络招聘活动。要以地级城市或省(区、市)为单位,建立招聘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实现辖区内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使高校毕业生在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都能看到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为登记求职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定制定向发布就业信息。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帮助其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四)提供创业服务
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落户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对实名登记的非本地户籍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给予与本地户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大力支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网络创业。
(五)开展重点就业帮扶
将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工作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就业帮扶,确保实现就业。对残疾高校毕业生,要配合残联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落实企业按比例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对接受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可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有着落。按规定落实好城乡低保家庭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
(六)组织就业见习
对有就业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就业见习工作对象范围,确保能够随时参加。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并拓展一批见习基地,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通过多种途径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信息,组织开展见习供需见面活动。规范见习管理,加强见习期间的跟踪指导、考核监督、安全管理,提高见习质量。落实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补助政策,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七)组织职业培训
对有培训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结合其专业特点,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按规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及时向社会发布本地区政府补贴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动员1000所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八)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地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一系列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
(九)加强劳动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