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繁殖范文(精选10篇)
动物繁殖 第1篇
《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自1958年创刊以来, 在几代编辑同仁的努力下, 在作者、读者的关心、爱戴下, 连续六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在科技期刊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2009年《黑龙江畜牧兽医》改为半月刊, 上半月侧重学术性, 下半月侧重指导性和实用性。《动物繁殖》栏目以繁殖技术为主要刊发内容, 深受繁育工作者的喜爱, 现向社会广泛征稿, 以期精选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技术性文章,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繁育工作者、广大养殖户, 更好地指导生产。
稿件具体要求:以繁殖技术为主, 要求有实用性、有新义、有新技术, 最好是经过亲身实践检验的技术。要求字数在3 000字左右, 用电子文件的形式投稿。投稿邮箱:hljxmsy@163.com, 电话:0451-82365922-807, 可注明“动物繁殖栏目”。
动物繁殖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
3、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能熟练查阅老师提供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学会搜集、分析、整理筛选有用的信息。、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动物世界多样化还表现在动物具有适合自己的繁殖行为。
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了解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教学难点:知道动物繁殖的概念和意义。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用的放大镜、盘子、鸡蛋等。
2、关于卵生、胎生和繁殖方式的录像。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上科学课。你们对科学一定有很多了解吧!神舟飞天,奥运圣火的点燃,我们的生活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同样,断案依然离不开科学。这不,小鸭嘴兽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来看看。
(出示案件:动物王国召开春季运动会了。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们按照“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指定入口依次进入会场。可是,从蛋里孵出来的、并且喝妈妈乳汁长大 的小鸭嘴兽却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哪个入口?)
2、师:小鸭嘴兽遇到了难题,自己究竟该进哪个入口呢?它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答案。于是,它请来我们人类无所不知的神探柯南来帮忙。在我们的神探揭开谜底之前,同学们能不能先猜测一下,小鸭嘴兽应该进哪个入口呢?
生:我认为它应该进卵生动物的入口,我认为它应该进胎生动物的入口。
3、师:看来啊,要断案光有猜测还不行,必须用科学的推理去验证。我们只有掌握了动物繁殖的秘密,才能破解此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神探的脚步,一起揭开动物繁殖的神秘面纱吧。(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
二、教学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1、师:你知道小动物都是怎样诞生的吗?谁来说说? 生汇报:(卵生,胎生)
2、师:观看图片。总结:把像青蛙、鸡这种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把像狗、牛、羊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动物的叫做胎生动物。
请给下列动物分分类:展示图片。
3、提问:这些动物的卵你们见过吗?出示图片: 生:见过。
4、师:播视频。提问:这些卵的特点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
5、谈话:鸡的卵是我们最常见的,那鸡的卵是怎样的呢?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你们想研究一下吗? 生:想。
6、师:那你打算怎样来观察?
生汇报:
7、师:在观察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1)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清洁卫生,把蛋壳放进塑料袋。(2)各组将看到的鸡蛋的结构和画在白纸上。学生分组活动: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
8、提问:那是所有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吗? 生(齐答):不能。
9、师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交流汇报:
10、师:其实卵生动物的卵不一定都能繁殖后代,只有经过受精的卵,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才能孵化成幼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观看卵生动物繁殖视频。)
11、师:小鸡是通过孵化出来的。你还知道哪些和鸡一样孵化出来的动物吗? 生汇报:(鸭子、鹅、鸟类等)
12、谈话:鸡是靠母体孵化,青蛙它是靠自然的温度孵化出来的。
13、师:现在你能帮鸭嘴兽解决难题了吗?
(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则摇头,不敢肯定。)
三、深入研究卵生和胎生。
1、师:到现在我们还不能对本案做出结论。动物界的奥秘是无穷的,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才能对本案进行结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卵生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吧!(播放卵生动物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
2、思考:如果青蛙和乌龟不产许多的卵,能保证物种得以延续吗? 生:不能。
3、师:卵生动物就这样一代代的繁殖着,不断地为地球增添新的生命。那胎生动物又是怎样繁殖下一代的呢?(观看胎生动物视频。)
4、师:看完这段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
5、提问:如果小羚羊出生不能很快行走或奔跑,后果会怎样呢? 生:会被豹子吃掉„„
动物繁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第3篇
【关键词】动物繁殖学 团队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59-01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繁殖学的发展简史、动物生殖器官及机能、生殖器官的发生与分化 、生殖激素、雄性动物生殖生理、雌性动物性机能及其调控、人工授精、受精与妊娠、分娩与助产、泌乳与哺乳、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动物的繁殖障碍、动物的繁殖力等内容。因此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
为了将动物繁殖学讲好、讲透,在2015年至2016年度的第一学期,我们研究组针对该课程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具体为,我们研究组共有5个老师,均从事动物繁殖的研究工作[1,2],根据个人研究经验和专业特长,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团队教学,每个老师选择了自己相对熟悉的内容进行授课,以便发挥每位老师的特长优势,满足该课程专业性强和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课程结束后,进一步,我们以不记名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放并收回了45份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团队教学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具体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团队教学是否有益于扩大知识面?团队教学比较明显的优势是多个老师进行授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些研究特长。因此,与预期相符,针对该选项,有80%的同学给出了肯定的结果,认为团队教学有利于扩大知识面。
2.团队教学过程中,各章节的内容是否有效前后衔接?整个授课过程我们一共有5个老师,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风格,因此,最容易出问题的可能就是各个老师之间授课不连贯。针对该问题,仅有9%的学生认为我们的授课完全能够衔接,另有,63.6%的学生认为我们的授课基本衔接。可见,我们的授课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非常有必要相互沟通与学习,以加强授课的完整性和各章节之间无缝衔接,使授课效果进一步提高。
3.动物繁殖学授课过程中关于学科前沿进展的内容是否合适?关于该选项,有9%的学生认为我们讲得有些多,有51%的学生认为恰到好处,32%的学生认为还需增强。虽然我们5位老师均是在科研一线工作,对学科前沿进展的内容把握得比较充分,但显然相对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关于前沿进展的介绍还不够,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工作。
4.动物繁殖学课与实际生产应用的结合程度是否合适?与上面的选项基本类似,有6.8%的学生认为我们讲得有些多,有54.5%的学生认为恰到好处,38.6%的学生认为还需增强。动物繁殖是一门与实践生产紧密结合的课程,虽然我们一共有5位老师进行授课,有各自的一些优势,但因为该课程包括了猪、马、牛、羊、兔等各种动物的繁殖特性,我们的授课与实际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每位老师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实际生产结合的学习与授课,争取每位老师能专业讲授一至两种动物的繁殖生产,以避免相互间内容的重复,出现实际生产应用的盲区。
5.动物繁殖学课授课PPT的英文专业名词是否合适?如果中英文授课,以你目前的英语水平能否接受?这是两个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有26%的学生认为英文专业名词过多,42%的学生认为恰到好处,另有30%的学生认为还需加强。而关于第二个问题,仅有7.1%和11.9%认为完全可以接受或基本可以接受中文授课,高达23.8%和57.1%的学生却认为可以尝试或难度较大。因此,这两种结果稍有矛盾,一方面,学生希望加强英文专业名词的学习,另一方面,又不太能接受全英文授课的方式。这与动物繁殖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有关,英文专业名词在以后的生产应用中会经常性地出现,因此,对这些英文单词进行掌握还是非常有必要,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如果以全英文授课的话,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起到事倍功半,过犹不及的反作用。因此,根据该调查结果的显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英文专业名词的出现概率和对英文专业名词的讲授,但是并不意味着需要以全英文的方式授课。
6.在团队教学和非团队教学中,您更倾向于选择哪种教学方式?关于该选项,有79.55%的学生选择倾向于团队教学的方式,而有20.45%的学生倾向于非团队教学方式。因此,总体来说,大多数的同学还是愿意选择团队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团队教学方式应用好,拓展好。
总之,如上所述,虽然团队教学方式具有增强知识面、传授更多的前沿技术、老师之间起到互补等一些方面的优势,学生也更愿意选择团队教学,但是仍然存在章节之间衔接不足、英文专业名词不够等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加强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学习,以使团队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使其更能满足于动物繁殖学专业性强、实践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最终使得动物繁殖学成为学生心目中易学、愿学、学有所成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沈伟. 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同培养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8-69.
动物繁殖技术应用进展 第4篇
1 家畜的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 是家畜繁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 家畜人工授精在欧洲、北美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很高。在人工授精技术中, 精液的保存、精子质量的测定以及授精技术在不断发展。
1.1 精液的保存
在1948年, 向精液保存液中添加甘油, 能使精子在冷冻-解冻后保持受精力, 这个发现使精液的保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 精液保存大多以细管冷冻精液为主。对于精液保存, 力求保存液的配方简单, 使用方便。在精液中添加脱脂奶或卵黄、三羟基甲基氨甲烷 (Tris) 、甘油 (G) 、二甲基亚砜 (DMSO) , 乙二胺四乙酸钠 (EDTA)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或乙二醇 (EG) 等, 进行精液的冷冻保存,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家畜精液冻干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进展, 美国E.V.拉尔森等人将牛精液冻成颗粒, 抽干至含水量25%, 在25℃常温下保存约1个月, 然后授精, 受胎率达34%。如果冻干精液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各种家畜精液的耐冻性问题得以完全解决, 将给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带来新的革命。
1.2 精子质量的测定
测定精子的活力, 除应用显微镜观测外, 可使用流式细胞分类器。现已证明, 有几种荧光染料用于精子染色, 以适当波长的光激发, 可以较准确地评定精子的活力。另外, 更应该用测定顶体完整的精子和有顶体反应的精子数量来评定精液质量。
为了深入观察精子活力、运动状态以及细微结构, 近年来出现了显微镜萤光屏法、显微电视录相法、记波照相法、光子对射分光镜法和电摄影计算光扩散技术等。这些高精密度的仪器, 都是研究精子生理生化和冷冻精液基础理论方面最新的实验手段。
1.3 人工授精技术
开展人工授精对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输精的效果要受到精液保存方式、单次输精剂量的精子数、精液量、排卵时间、输精次数和输精部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另外, 子宫的生理状况也影响输精的效果。由于子宫的吞噬作用会杀死精子, 所以要尽快地将精子运输到输卵管中。
通过子宫颈在子宫内授精的技术在牛、马和猪的繁殖上是有效的, 并得以普及。腹腔镜子宫内输精在绵羊和山羊的繁育上已被应用。然而, 该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不适合商业生产中应用。经过改进的子宫内输精和子宫角深部输精技术结合精液性别鉴定技术, 将继续推动人工授精技术在育种、畜群管理和特殊商品家畜生产领域的应用。
2 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在动物繁殖中应用胚胎工程技术不仅可增加良种的数量, 而且还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胚胎工程中的家畜胚胎移植技术, 主要用于快速扩大优秀种公畜和核心母畜的数量。由于种公畜和种母畜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利用胚胎移植在育种方面可以获得全同胞或同卵双生家畜进行后裔测定等优势。因此, 该技术在种公畜的选育和优质核心母畜群的培育以及加快育种步伐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1 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 (MOET)
MOET是一项较好的技术, 商品化生产的胚胎中有80%多是通过应用纯品FSH (猪和牛) 进行超数排卵获得的。但因纯品中FSH和LH的含量不同, 有反应过度、不排卵、卵泡持续存在等副作用。纯品激素最初来源于动物的特定具有危险的组织, 因为疯牛病 (BSE) 的暴发, 在一些国家反对直接使用纯品激素。另外, FSH和LH应用于人是有价值的, 而用于家畜, 因价格昂贵, 不容易被接受。
MOET发展多年, 各地获得了大量的胚胎。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试图提高胚胎的产量, 但收效甚微, 然而, 这些研究使得MOET简化和实用。超排处理会使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良种奶牛的产奶量下降, 使之达不到产奶高峰, 限制了供体牛的使用, 同时相对地降低了供体的繁殖性能。泌乳牛的重复超排处理对受精有副作用, 引起牛乳房韧带松弛, 表现为遗传特征分值下降。小牛的超排处理还能引起乳房发育早熟, 影响其将来的泌乳功能。供体牛干奶后进行超排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优势卵泡的去除、调节发情使卵泡被同期化、超排处理适时进行, 应用联合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2.2 体外胚胎生产
体外生产 (IVP) 胚是指应用从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的供体卵巢上获取未成熟的卵母细胞, 在体外培养成熟、受精, 并培养发育, 获得可进行移植或冷冻保存的胚胎。体外生产胚胎是一种新的、更灵活的方法, 然而为保证胚胎质量, 需要专业性很强的特殊的实验人员和设备。
2.2.1 IVP胚过程
IVP胚的过程涉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VM) 、体外受精 (IVF) 和胚胎培养 (IVC) 等三个部分。卵母细胞采集的方法因其来源不同而有差异。卵母细胞对温度变化很敏感, 在采集过程中, 温度很容易波动, 因此, 温度的控制是很重要的。IVF常用冻精, 精液解冻后, 常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活精子。虽然其它方法 (如Swiming-up、离心等) 也可用来分离精子, 但需要系统的、稳定的、可靠的操作系统, 确定适当的精子浓度进行IVF, 以便用最少量精子获得最好的受精结果。IVF的另一个办法是显微受精, 可采用透明带修饰、卵周间隙内精子注射 (ZUSI) 、胞浆内精子注射 (ICSI) 等方法。胚胎培养有多种方法, 如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IVC过程需要特殊的实践技能和准确的胚胎处理操作。生产的大批量胚胎被鉴定后, 可用于移植或冷冻保存。IVP胚胎降低了胚胎生产成本, 提高了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水平。
2.2.2 青年家畜的胚胎体外生产
为缩短世代间隔, 可从性成熟前的青年家畜上获取卵母细胞。通过腹腔手术, 可获取幼龄家畜的卵母细胞, 继而体外成熟和受精, 并培养发育至囊胚, 然后移植给受体。对于牛来说, 在犊牛11月龄时即可获得后代, 也就是说在供体牛泌乳之前或者是说在证明供体牛是优质牛之前, 供体牛的后代就出生了。处理结果受到供体牛本身和处理方法的影响。
2.3 活体采卵 (Ovum pick up, OPU)
OPU是指应用超声波、腹腔镜介导或腹腔手术采集卵巢上的卵母细胞来生产胚胎。OPU可重复进行, 获得最大量的卵母细胞。OPU技术不像MOET那样影响供体的正常繁殖和生产。应用OPU, 可在很短的时间, 甚至在一次 (当采集很多卵母细胞时) 就能获得不同父母组合的后代。OPU与MOET相比, 其缺点为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和操作技能来完成胚胎的生产过程, 因此花费昂贵, 操作较为复杂。
2.4 胚胎冷冻保存
胚胎冷冻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冷冻胚胎克服了时间、地点的限制, 使胚胎移植技术实现市场化、产业化, 为良种家畜品种的快速繁殖提供可靠的基础。从最初的常规冷冻法中解冻后要分步脱去保护剂到解冻后直接装枪移植, 如今玻璃化冷冻法已在体外胚胎保存上广泛使用。
2.5 胚胎移植和后代出生
常规移植的胚胎已可以像冷冻精液一样解冻后, 无需在显微镜下操作, 而直接移植, 并且解冻后的胚胎质量、受胎率等指标都有很大的提高, 从而真正实现了胚胎移植操作的简单易行。
受体牛的组织和状况成为制约胚胎移植工作的主要因素。艰难的组织工作和受体的低可用率使胚胎移植的成本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了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只有科学、合理地做好胚胎移植受体的组织工作, 认真挑选出足量、适合的受体, 才能保证胚胎移植推广工作高效率进行并获得理想的结果。
妊娠建立后的头3个月, 流产率高达10%~12%。在分娩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怀孕期延长、难产、胎儿巨大等, 增加了胎儿的死亡率, 这些被称为胎儿过大综合征 (LOS) 。利用输卵管做体内培养或利用SOF系统, 在没有高浓度血清或BSA条件下, 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减少了LOS的发生。
2.6 核移植 (克隆) 技术
多年来, 克隆技术引起了养殖业者的关注。克隆技术能增加具有优秀或特殊遗传特性的动物的数量, 克隆技术一旦提高了效率, 克隆技术就会得以应用。胚胎克隆技术仅作为一项研究工具, 尚未真正进入商业领域。体细胞克隆是一项发展很快的技术, 对于复制优质基因、生产或复制出转基因动物有重要作用。现已证明来自成年动物的体细胞核能被用来克隆, 体细胞克隆技术对于饲养者来说更具吸引力。为了使克隆胚胎生产更为简单, 目前, 可以不使用显微操作仪, 不过效率很低。
克隆胚 (无论是鲜胚还是冻胚) 移植后流产率很高, 高流产率和受体的浪费造成了动物克隆费用较高。实验已证实许多克隆动物能发育至性成熟, 可进行配种并且是正常的。对以繁育为目的克隆动物的应用, 将是有意义和有益处的。除了动物的繁育, 克隆技术对转基因动物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2.7 性别控制
在畜牧生产中, 需要后代为单一性别的家畜, 以利于育种、生产、管理和销售。在受精前, 应用精子分离技术将带X染色体的精子从精液中分离出来, 可获得有效预想性别后代。目前, 通过流式细胞分离仪分离的精子已在生产中应用, 预示着人为控制家畜性别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是畜牧业和生殖生育等领域发生的一场革命性变化。性控精液是一种最经济、最实用的性别控制方法, 从受精环节上解决了性别控制问题, 对提高家畜繁殖力, 繁殖出理想性别家畜, 增加良种数量, 提高选育强度, 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性控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的生物繁殖技术, 但也存在性控精液的活力较低、有效精子数偏少等问题, 对受胎率有一定的影响。利用性控冻精可进行体内或体外性控胚的生产, 促进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另外, 也可应用性控的单精子注射, 技术上虽不受精子活力、精子数量的影响, 但是应用性控精液进行单精子注射技术, 离生产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2.8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前景
2001年以来, 世界各地一系列的BSE、口蹄疫 (FMD) 等传染病的先后暴发, 先进的繁殖技术研究和应用也受到影响。目前, 增加动物的数量已不是主要目的, 需要提高动物的质量, 通过获得优质的奶、肉、皮、毛、精液、胚胎和后代获得经济利益。在动物的饲养过程中, 重要任务是应用可靠的和有价值的先进繁殖技术, 很多研究都朝这个方向发展。
胚胎工程技术应用于动物繁殖, 对于增加群体中优秀基因具有重要作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若能成为商业化繁育的一种有用工具, 对于生产来说, 可保证生产性能相同和稳定。当有疾病存在 (如乳房炎) 时, 再和转基因技术结合起来, 引入另一个特定基因, 可抑制疾病的发生。为了从应用角度获得最大益处, 需要更广泛地、更切实际地应用这项技术。因此, 进一步提高培养系统水平, 促使胚胎健康生长, 减少妊娠过程中及胎儿出生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将是很有益的。
胚胎基因检测是胚胎选择的另一个手段。除应用性别控制精子生产性控胚胎外, 胚胎中携带致病基因的修饰也被应用。目前, 为寻找具有繁殖价值的位点来检测胚胎是一个重要方式。来自于胚胎活体的少量DNA, 进行可靠扩增, 即可检测有价值的位点。
3 繁殖性状遗传标志开发
遗传标志 (genetic marker) 是加速动物特定性状的育种选拔最佳工具, 然而即使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基因组学相当发达的今日, 正确而适用的遗传标志开发工作仍然很难, 真正可被应用于遗传育种的遗传标志还十分有限。在遗传标志的开发上, 除了抗病力以外, 以提升繁殖力性状最具应用效益。利用生理学上已知功能与繁殖性状有关的基因多态型作为探索目标, 来提升动物的生产效率, 这将成为研发工作的重点。
4 超声波诊断技术的应用
B-型超声波诊断技术应用于动物的繁殖生产, 可检测到胎儿或羊水, 并能够确诊怀孕, 可大大提早动物妊娠检查的时间, 有利于缩短动物的胎间距, 提高其繁育速度, 加快育种进程。通过不孕和难孕诊断, 治疗繁殖疾病, 推动动物繁殖和胚胎移植产业化和规模经营, 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受到超声波诊断系统本身的价格、应用范围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5 结论
动物繁殖学实习心得 第5篇
繁殖技术由繁殖调控技术和繁殖监测技术两部分内容组成。繁殖调控技术包括调控发情、排卵、受精、胚胎发育、性别发生、妊娠维持、分娩、泌乳等生殖活动的技术,是提高动物繁殖效率、加快育种速度的基本手段。例如,近期发展起来的显微授精和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等,分别是提高公畜和母畜繁殖效率的重要手段。繁殖监测技术包括发情鉴定、妊娠诊断、性别鉴定、激素测定等技术,是促进繁殖管理、提高繁殖效率或畜牧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繁殖管理主要从群体角度研究提高动物繁殖效率的理论与技术措施,包括繁殖管理指标、繁殖管理技术及繁殖技术标准化等内容。例如,畜群繁殖力评定指标与方法、畜群结构优化理论与技术、提高畜群繁殖力的管理措施等。
动物繁殖 第6篇
关键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现状,发展思路探讨
1 引言
野生动物是可再生资源, 它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我国这几年人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快速发展, 这一产业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融为一体[1]。本文对华坪县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现状进行阐述, 并浅析了当地行业的发展思路。
2 华坪县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现状概述
2.1 数据分析
华坪县的野生动物养殖目前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3年底, 华坪县共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单位12家。其年产值约为100万元左右, 从业人员共有108人。其中, 年产值超过10万元的驯养繁殖企业有5家分别是:丽华灰雁养殖专业合作社、万涛梅花鹿养殖场、新农双星养殖合作社、洪海种养殖场、华坪县嘉兴种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品种主要有梅花鹿、灰雁、豪猪、野鸡、野猪等。
2.2 促进发展的主要措施实施
对出台的政策纲领认真贯实。为了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 比如, 《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华坪县自从各种政策出台后, 每一项都认真贯彻落实, 始终坚守理念即以保护野生动物为根本, 全力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华坪县坚守四项工作理念, 一是对野外生物资源进行严加管理, 带领养殖户使其利用主体去从事资源的培育;二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 即“谁投入, 谁拥有, 谁受益”, 充分调动野生动物养殖户的积极性, 使他们对养殖工作热情投入;三是简化养殖相关的流程程序, 比如改善市场准入机制, 简化养殖程序, 为养殖户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服务;四是逐步改变养殖户的观念, 把人工培育资源为主利用的观念深入人心。
规范审批工作, 促进产业发展。在养殖户办理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审批工作中, 华坪县根据相关的责任制度规范明确办理, 并且严格将管理制度化、运作规范化作为工作理念, 这样既能为基层养殖户企业养殖带来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 亦能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工作做到最好。
严格执法, 促进产业发展。华坪县严格积极地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和案件, 时刻监督野生动物养殖和经营利用行为。华坪县不仅积极严格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非法经营行为, 而且更要为维护合法经营企业的权益拿出法律的武器, 确保促进产业发展。
2.3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华坪县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3个方面。
(1) 政策滞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制定出台于20世纪80~90年代初, 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对待一些养殖现状限制过多, 如养殖许可证的办理、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手续的办理等等其办理程序复杂、繁琐, 这些根本条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野生动物养殖的产业发展。
(2) 没有必要的资金扶持。政府的资助政策是华坪县野生动物产业的根本因素, 而目前我国对于野生动物产业的资金扶持不到位, 对关键技术研究、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方面缺少必要的资金扶持, 其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
(3) 产业规模小, 且以出售原料为主。华坪县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中, 大部分企业的规模小。而主要的出售方式是以活体出售, 其出售形式单一, 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 加工利用手段落后, 没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所以目前以资源性消耗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 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很少。所以, 目前还处于“小产业、低效益”的格局。
3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发展思路探讨
3.1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首先是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要按照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精神, 加快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发展。其次是要创新机制。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并要树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要鼓励养殖户大胆养殖在法律规定之内的野生动物。而且对于一些养殖规模大的企业, 鼓励他们开展试验性养殖和研究, 繁育出更加利于养殖业发展的产品。政府要建立野生动物养殖咨询绿色通道, 为想要养殖的用户以及养殖户提供销售、运输、驯养方面的消息, 做好政府引导工作。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坚持依法、精减、高效的原则, 能简化程序和手续的要尽量简化。
3.2 安排产业扶持资金, 建立示范基地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是部分地区的民生大计, 政府部门应该将其列入林业产业扶持范围, 并且设立专项野生动物养殖基金, 并帮助养殖户进行招商引资, 扩宽资金获取通道。政府适当安排产业扶持资金, 每年扶持2~3家企业, 建立示范基地, 将野生动物养殖集约化。其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研究, 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等方面。并将企业发展成龙头企业, 以带动养殖户的科学化养殖。
3.3 改善投资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改善投资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野生动物养殖具有区域性, 吸引省内外有实力的财团投资开发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招资手段。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 引导企业研究、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建议先由各州市林业局做好项目储备, 适当时候由省林业厅组织开展一次招商引资活动。
3.4 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养殖机构
首先在有了资金后要引进新的养殖器械以及各项技术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另外, 养殖人员要实行科学养殖, 由政府组织野生动物专项养殖培训或者讲座, 并引进专业的从事人员进行科学养殖。对于养殖技术要及时关注国际国内的信息, 以便及时反馈到养殖户中。政府以及企业养殖户要根据地区的区域性、环境特点等客观因素指定相关的养殖政策, 以便养殖户可以因地制宜。另外对于建立健全相关保护管理的条例以及其管理机构, 都要格外重视, 并且尽快将其完善。
4 结语
目前, 野生动物市场的需求愈加庞大, 而对于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不仅为人类对物质的多样化需求有了现实保障, 有效缓解了人们对野生动物产品的消费供不应求的现状, 而且对于野外的动物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王金美.我国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12) :82.
[2]郝奇林, 赵玲, 林生鸾, 等.扬州市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0) :313.
动物繁殖 第7篇
《动物繁殖技术》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又是一门独立实用的技术, 既具有系统理论, 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紧扣任职岗位要求, 教学重点是强化学生对动物繁殖综合技能的培养, 并且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笔者结合多年来动物繁殖技术教学及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 针对生殖激素部分的内容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授课, 在综合实训时安排了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具体实训时以生殖激素为主线, 提出学习工作任务“不同激素对家兔的超排效果”, 然后围绕此任务将同期发情技术、发情鉴定技术及超数排卵技术等相关的知识汇集一起, 形成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而为动物繁殖技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1 学习工作任务的确定
在课前, 教师将学生分组, 确认组长, 然后布置学习工作任务。随着养殖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不断发展, 在家畜繁殖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外源激素来提高母畜的生产性能, 达到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的目的。结合本“生殖激素”学习情境的设计, 向学生提出如下学习工作任务:每组自行设计一个关于生殖激素应用的综合性实验, 提示可以从不同激素组合处理方式、调整不同的激素用量、不同季节或者实验动物所处不同生理状态时对其超数排卵效果的研究。
2 学习工作任务的实施
2.1 学生明确学习工作任务、制订计划组长分配任务, 有的组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文献, 有的上网查阅相关问题, 有的按教材学习, 最终各组分别设计出各自的关于生殖激素应用的综合性实验项目方案、实施计划、操作步骤、完成进度及小组人员分工等。
2.2 老师引导、完成实验方案在课堂上, 教师先检查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再由各组选派代表走上讲台进行方案论证, 然后学生相互提问, 相互辩论, 各抒己见, 其间教师参与评价并引导 (见表1) , 根据各组方案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进行总结, 各组形成自己的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技术路线。例如, 各组实验设计中关于实验动物的选择, 有的组选了小白鼠、有的组选了家兔, 还有的组选的是牛、羊和猪。在常用实验动物中, 小白鼠, 繁殖速度快, 容易饲养, 繁殖率高, 个体间差异小、便于实验结果的平行观察等。还有家兔体积中等, 性情温顺, 繁殖周期短, 繁殖快, 常年发情, 无季节性限制, 而且孕期只有一个月, 同时, 家兔是刺激性排卵动物, 只有在注射激素或阴道、子宫颈口刺激才能排卵, 这样便于确定其排卵时间, 并确定手术剖腹时间, 便于控制实验设计的精准性。此外, 小白鼠和家兔的价格也比较便宜, 在实验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购买到足够的数量来满足试验设计的需要, 这样可缩短研究周期和降低试验费用, 同时也给每一个上课的学生提供较多的操作机会。这样, 在激烈的课堂争论中活跃了学习气氛, 促使了学生自主思考, 提高了学习兴趣, 巩固了掌握的专业知识, 对生殖激素的生理功能以及雌性动物发情周期的调控机理等相关知识点能够深刻的理解掌握。并且初步完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实验设计, 可以为将来毕业时的论文设计、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3 实施学习工作任务以平素教学中的一次综合实训为例[1], 各组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不同剂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 对家兔超排效果的影响;不同剂量促卵泡素 (FSH) 递减法对家兔超排效果的影响;家兔不同生理时期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1) 实验材料的准备: (1) 实验动物:选择性成熟、健康且未妊娠的雌性家兔, 实行单笼饲养, 自由采食, 光照时间为6:00-8:00, , 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 所购买超排兔要求达到清洁级, 购买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 至少饲养1周再用于试验。 (2) 主要试剂:生殖激素、麻醉剂等均为学校前一学期末按计划定好的。 (2) 本实验相关的操作技能: (1) 情期鉴定:左手提起母兔, 右手拇指和食指翻开其阴门, 观察阴道黏膜颜色, 如果阴道黏膜呈苍白色为间情期, 淡粉色为发情前期, 潮红色为发情期, 紫色为发情后期。然后利用阴道涂片检查来进行验证[2]。 (2) 生殖激素的使用:对大部分生殖激素的使用可以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 如FSH、PMSG等, 而有些生殖激素只能采用静脉注射才能达到相应效果, 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此外, 由于FSH半衰期短, 需要连续多次注射, 可以利用缓释剂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 将其与FSH混合溶解后只注射一次即可达到相应效果。 (3) 采集排卵团:采用生殖激素超排处理后, 在规定时间内对母兔进行解剖, 观察卵巢上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首先用戊巴比妥钠进行全身麻醉, 将母兔保定, 术部刮毛, 消毒。沿腹中线打开一个3~4cm的切口, 暴露腹腔, 找出子宫, 沿子宫角寻找一侧输卵管和卵巢。从输卵管伞部插入无菌细塑料管, 用注射器抽取冲卵液4ml, 注射针从宫管结合处刺入输卵管腔, 推动注射器冲出输卵管内的排卵团, 然后再用此方法冲取另一侧输卵管卵子, 两侧均冲完后缝合伤口, 在皮肤缝合前撒青霉素消炎, 缝合完毕后在伤口周围涂鱼石脂膏。 (4) 消化:将排卵团放入含0.1%透明质酸酶的M199溶液 (含20mmol/L HEPES) 中消化3~5min, 用移液枪轻轻吹打, 去除卵母细胞周围的颗粒细胞并记录卵母细胞数量。 (5) 卵母细胞的采集:利用抽吸法或切割法采集卵母细胞是进行胚胎体外生产的一个基本操作, 通过它可以从屠宰场废弃的卵巢上获取大量而价廉的试验用卵母细胞。在本实验中也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此项操作。实验中, 收集所有母兔卵巢, 用酒精和生理盐水充分清洗卵巢, 剪去附着的韧带、系膜等结缔组织, 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3次后, 机械切割法收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COCs) , 在体视显微镜下用自制捡卵针挑选胞质均匀、有3层以上卵丘细胞包裹的COCs用于实验[3]。 (3) 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通过各组实验操作, 统计数据, 得出如下结论:采用PMSG、FSH递减法进行超排处理时, 60IU/只组的排卵数、回收卵子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超排开始时, 家兔所处发情周期的阶段不影响超排效果, 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及发情后期的排卵数差异不显著[1]。
3 考核评价体系
打破以往传统的只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定, 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注重学习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 (见表2) 、教师综评 (见表3) 相结合的评价方式[4]。过程考核就是在每一个学习工作任务中设有相关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记录学生在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中情况和表现, 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 并用于督促管理学生。结果考核是每一个工作任务结束后具体的工作记录和总结报告。其中学生自评与互评占40%, 教师综评占60%, 作为一个学习工作任务的总成绩。
第__组
组长:评分日期:__年__月__日备注:1、由各组组长及组员对本组成员进行评分;2、评分照上表根据组员在学习工作任务中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 必须客观公正, 不应出现全组成员得分一致的情况;
4 小结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按照这种提出学习工作任务, 然后围绕此任务将相关的知识汇集一起形成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既强化了学生动物繁殖综合技能, 提高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教师教学效果, 又进一步深化了动物繁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研究及相关方面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利敏, 乔富强, 姚华等.不同因素对家兔超数排卵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9, 158-160.
[2]徐向明.实验动物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3]乔利敏.亮甲酚蓝染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 2014, 41 (11) :171-174.
动物繁殖 第8篇
1 教学现状
1.1 学生文化基础差, 专业知识薄弱
近年来,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招生人数不断增多, 但江苏等发达地区初高中毕业生数量已经出现下滑, 因此,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 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近几年招收的高职高专学生基本上是未能考入本科院校而选择了高职高专院校,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偏少且深度不够等问题, 学生对于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难度, 实践课操作前不能与理论知识相联系, 学生“被实践”现象严重。
1.2 学生实践课积极性不高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动物技术专业采取单班授课的方式, 上课人数不超过50人, 但部分学生因为学本专业是调剂或者不感兴趣, 加上手机的普及及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 学生上理论课时开小差概率很高, 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受到影响, 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差, 实践课时学生很难与理论知识相衔接, 做实验时模式化的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对所进行的实践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且不求甚解[2,3]。
1.3 实践条件不足, 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和扩招, 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求, 通常实践课由于实验物资短缺而分组少且每组人数很多, 很多学生挤在一起做一个实验, 因此,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不少学生选择在一边观看或者干脆不参与, 从而影响了实践课的教学质量[4]。另外, 目前很多实践课程普遍采取在实验室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手段, 较少有学生真正理解或参与具体实践的内容和目的。在实践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内容记忆不深, 了解不透, 没有真正掌握实践课程的精髓。
2 实践课教学改革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专业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合理安排时间, 到繁育中心参与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繁育工作, 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5]。另外, 也可利用假期和周末到校外的实验动物繁育基地进行挂职锻炼, 不仅学习实验动物的繁育实践技能, 对于实验动物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及对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能及时掌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 笔者也多次被派往校外实验动物繁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2.2 灵活安排实践课
为了避免学生对实践内容的不理解, 同时也为了调动学生实践课的积极性, 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小鼠和实验兔分配给学生饲养, 学生从入学第2个学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饲养实验小鼠和兔子, 将繁殖的相关实践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并通过学习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该课程总学时为45个学时, 其中实践课16个学时, 制定授课计划时尽量把每个实践课紧凑的安排在相对应的理论内容后面, 如实验兔生殖器官理论内容讲完, 即安排兔子的雌雄鉴别及生殖器官解剖观察实践课, 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掌握实践技能, 同时缓解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疲劳感。此外, 雌兔的发情、妊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 发情鉴定和妊娠诊断的实践课没有拘泥于固定的几个课时, 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雌兔的发情鉴定及适时配种技术, 把雌兔按组分配给学生, 每组2只雌兔,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时跟踪, 细心观察, 从雌兔发情前期开始记录其发情表现及行为特征, 直到配种结束 (后面继续观察雌兔的妊娠情况) 。教师在该过程中要细心指导学生。利用2个学时的实践课让每组同学把观察的雌兔发情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讨论和总结, 教师就同学提到的某个重点问题给予纠正、提示和启发, 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让学生掌握雌兔的发情特征及鉴定方法。该方式既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2.3 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
充分利用实践课的讲解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实践课相关图片、操作简短录像, 使一些难理解的内容 (如分娩助产过程等) 非常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之后教师再亲自边讲解边对实践内容进行演示操作,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之后再进行实践操作, 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 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讲授B超机进行试验动物妊娠诊断时, 首先简短播放与人妊娠时胎儿在母亲腹内活动的视频, 后面再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非常感兴趣, 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且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胎儿在动物体内的状况, 实践效果较好。最后动员学生在实践操作完成后进行分组讨论, 把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4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存在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现象, 与企业合作共开发实践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作为国家示范性院校, 2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 把学生的暑期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积极联系南通、浙大等高校及私营的实验动物中心, 组织学生到这些实验动物中心进行生产实习, 并且把《实验动物繁殖》和《实验动物饲养》等课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使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能掌握实验动物的常规饲养管理和繁育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做到产学有效结合, 使学生深入到实际的生产环境, 学习真正的实践技能, 从而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该方法也很好地缓解了企业到动物的繁殖季节人手不足的现象, 达到双赢的目的[6,7,8]。
3 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采取综合的考核方式, 最终成绩 (100%) =实践纪律 (10%) +过程考核 (60%) +实践报告 (10%) +课堂体会 (20%) , 通过以上4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实践报告视完成的质与量进行评定;实践纪律视学生出勤、实践表现等情况进行评定;重点是通过过程考核来验证学生对学生对实践课中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过程考核是在实践课的过程中对每个同学进行实践理论及操作的考核, 边学边考核;课堂体会是对每堂实践课学生讨论发言环节的表现打分, 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
[1]狄和双, 王利刚.高专《宠物繁殖》课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 2011 (36) :212.
[2]权凯, 张长兴.家畜繁殖课程的教学与改革[J].河南教育:下旬, 2010 (1) :55-56.
[3]陈晓敏.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 2012 (2) :46-48, 72.
[4]孙德成, 魏曼琳, 赵智力, 等.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践课改革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6) :203-204.
[5]王晓敏.实践课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探索, 2012 (5) :90-91.
[6]魏红芳, 权凯, 张长兴, 等.家畜繁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0 (2) :53-54.
[7]傅春泉, 徐苏凌.《动物繁殖》课程建设的体会[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3) :280-281.
动物繁殖 第9篇
一、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科学设计工作任务
课程组以服务于畜牧行业为宗旨, 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充分调研了畜禽繁殖生产流程, 遴选出畜禽繁殖相关的岗位,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 把职业资格标准、技术规范、先进技术、仪器设备工具引入课程中, 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项目任务, 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根据养殖场动物繁殖技术流程的岗位要求共分10个教学项目, 32个工作任务, 共计75课时。
二、以工学结合为理念, 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近年来, 随着动物繁殖相关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将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更紧密地结合, 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前畜牧业发展和应用的最新技术与生产流程, 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学院紧紧抓住江苏省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根据现代畜牧企业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 依托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 以“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 加强与江苏高邮鸭集团、大北农集团、南京卫岗奶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 在养殖场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或顶岗实习, 围绕繁殖与改良技术这一主线, 让学生全程参与牛、猪、禽的繁殖生产环节, 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畜禽繁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课堂与岗位无缝对接”的职业教育目标。
三、以技能鉴定为核心, 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针对性强, 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动物繁殖》考核过程中, 我院逐步实现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把专业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是我院实施“六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之一, 即“课程考核技能化”。《动物繁殖》既是专业基础课程, 又是专业技术课程, 同时又是职业证书类课程。我们在《动物繁殖》课程中嵌合了畜禽繁殖工考核平台, 建设了畜禽繁殖工的内容体系及考核题库等, 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贯穿于课程的始终, 为学生获取“双证”提供了保障, 为推进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技能比武为借力,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动物繁殖》技能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了更好第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我院动物繁殖课程组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大北农杯”动物繁殖技能比武, 激发了学生“善学习、懂专业、能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技能比武考评成员都是实践经验丰富的畜禽繁殖工高级考评员, 还特别聘请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企业———大北农集团的一线技术骨干。参加过技能比武的学生普遍认为, 技能比武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专业技能, 也考验了他们的毅力。通过与其他高手同台竞技, 交流经验, 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也为今后的技术提高提供了动力。同时, 学生通过技能比武, 了解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要求, 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训练中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素养, 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铺路。技能比武不仅成了学生展示专业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平台, 更成为毕业生就业时的“敲门砖”。参加技能比武的学生选手, 特别是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选手, 往往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目标。
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改革教学方法
在《动物繁殖》教学过程中, 以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技术为重点,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教、思、学、用”一体化,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以“问题”为主线, 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理清问题实质, 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具体实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猪精液的保存与运输任务学习时, 教师先提出上世纪80年代猪的人工授精推广所遭遇的保存效果问题, 组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 讨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教师点评分析影响精液保存效果的因素, 最后通过对比试验选择了最佳的保存条件, 并指出试验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二是以科技服务带动技能训练, 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组成了“牛羊生产科技服务团队”、“猪生产科技服务团队”、“禽生产科技服务团队”等六大科技服务团队, 在给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 分期分批带领学生参与发情鉴定、人工输精、助产、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治等繁殖技术, 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三是定期举办繁殖专题讲座, 邀请行业企业的畜禽繁殖技术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 解答学生在生产中遇到的疑难困惑, 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四是围绕现代畜牧生产布置作业, 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在学习精液的稀释时, 要求学生按照生产实际需求, 制定猪、牛精液的稀释方案, 并组织实施。
六、以资源共享为平台, 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中, 我院一直处于高职院校的前列。我院《动物繁殖》课程于2002年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程组共同制作的《动物繁殖》课件中大量采用了真实的动物繁殖过程录像、动画及临床照片, 并于2004年获江苏省高校第二届“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等奖, 2006年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组三等奖。2008年, 学院成功申报江苏省《动物繁殖》精品课程, 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 网上有课程标准、电子教材、在线测试、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企业优秀案例、行业职业标准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并已开通网上答疑和讨论, 学生学习自主而方便。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动物繁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随着动物繁殖相关领域的日新月异,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改进, 才能让《动物繁殖》课程的教学紧跟社会需求,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
摘要:《动物繁殖》是农业职业院校现代畜牧生产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 实践性、操作性和技术性都很强, 与畜牧生产紧密联系。本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以工学结合为理念,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对《动物繁殖》课程进行了改革创新探索,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高职,就业,动物繁殖,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常明雪《.动物繁殖》技能培养体系的开发与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2) :231-232.
[2]李玉芳, 杨玉荣《.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28 (9) :203.
动物繁殖 第10篇
长沙生态动物园于2010年4月和2012年6月分两批共引进16只猎豹,饲养于车行区豹区,入园时3~6岁。其中2010年引进的一对猎豹于2014年2月21日成功繁殖1胎,产下2仔,长势良好。文中对长沙生态动物园猎豹的人工饲养及繁育情况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1 猎豹的基本情况
长沙生态动物园于2010年4月和2012年6月分别从南非引进2批猎豹,第1批引进10只,5雄5雌,入园时平均年龄4岁,检疫期间有一只雄性猎豹后肢站立不稳、拖地,检疫不合格;第2批引进9只,4雄5雌,年龄阶段为3~6岁,体况良好。
2 饲养环境
2.1 长沙气候条件
长沙地处我国的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水多,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气候的变化很大。初夏从5月开始,7月进入盛夏,最高达到39℃;10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开始下降,平均气温约22℃;冬季平均气温约2℃;寒潮及雨雪天气时,气温降至0℃以下;3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昼夜温差大,达15~20℃。
2.2 笼舍条件
猎豹饲养于长沙生态动物园的车行豹区,与东北虎和非洲狮饲养区毗邻,场馆由内室和外运动场组成,有5个内室,每室面积为20~30 m2,室内地面安装有1个睡板,墙面安装有取暖器,供冬天取暖用;外运动场面积较大,约7 000 m2,可供猎豹奔跑。
3 日常饲养管理
3.1 日粮配制及饲喂方法
猎豹饲料以猪肉、牛肉、鸡架、活鸡、鸡蛋等为主,饲料中补充钙片、21金维他、鱼肝油、微量元素、维生素E、食盐等。具体饲喂方法为:每周一、三将钙片、21金维他、鱼肝油、微量元素、鸡蛋均匀拌入猪肉、鸡架中进行饲喂;每周二、四将维生素E、食盐、鸡蛋均匀拌入牛肉、鸡架中进行饲喂;周五停食。每天投食1次,于16:00将饲料放于内室,待傍晚猎豹回室进食。
3.2 饲养管理
(1) 每天上班后首先检查猎豹情况及其笼舍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每天进行卫生清扫,上、下午各1次,清扫内室,清洗饲料盆,更换饮水。
(3)观察猎豹的精神状况、食欲、粪便、活动情况,认真做好动物日志。晚上收笼后要特别观察其有无外伤,吃料是否正常。
(4) 猎豹淋雨受寒极易引发肺炎,特别在冬春季雨雪天气,容易发病,因此要认真做好疾病预防及治疗工作。外运动场每天换水,内室用84消毒水(1:100)每周消毒1次。
(5)猎豹是怕冷怕潮的动物,特别是雨雪天气,不宜外放,要保证内室干燥、通风、保温,尽量不驱赶,以免造成伤害。
4 繁殖情况
4.1发情交配
2013年11月中旬园中一对猎豹发情交配,于2014年2月初将母豹隔离饲养。 猎豹的正 常发情周 期为22~28 d,发情期一般为5 d左右,妊娠期为90~95 d。
4.2 产仔情况
妊娠初期至2月龄时,母豹身体没有明显变化。2014年2月21日8:50左右,母豹先后产下2仔,产后护理繁忙,舔舐幼仔全身;2 h后幼仔开始寻找母豹乳头,吸吮母乳。
5 育幼期饲养管理
5.1 饲料配制
母豹日粮配方为:牛肉1 kg、猪肉0.5 kg、鸡架0.5 kg、鸡蛋1个、21金维他4粒、磷酸氢钙8粒、鱼肝油10ml、微量元素适量。每周六用1只活鸡替代鸡架,周五不停食。
仔豹的饲料配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出生1个月后小仔有舔舐肉食的行为,可将猪肉改成仔排;2个月后,给小仔适量补充肉末及活食。4个月后小仔以肉食为主,给小仔配肉末及活食如活鹌鹑、活鸡、活兔或者鸽子,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AD软胶囊、鱼肝油、磷酸氢钙等。
5.2 仔豹饲养管理
(1)育幼期间尽量减少噪音,除主管饲养员外任何人不准进入产房,产仔24 h内不可以喂水,尽量确认幼仔是否吃上奶。
(2)正常情况下产仔后一周,将母豹驱离产房5~10 min,在主管饲养员清理产房后将母猎豹驱回,并观察其行为,如无异常,隔2~3 d进行第2次清理。产后30 d内不做药物消毒,不触摸幼仔。
(3)幼仔3月龄后开始吃肉,饲料中应补充钙和维生素。幼仔每日晒太阳20~60 min,若母乳量不足可补饲牛奶、鸡蛋。
(4)幼仔4月龄后转为肉食为主,喂给带软骨肉和补充维生素。5—6月龄母仔分养。幼仔生长发育迅速,要供给足够的营养,喂给活食,如活鸡、鹌鹑、活兔、鸽子等及适量的牛奶、鸡蛋。这一点在猎豹育幼过程中至关重要,有利于增强仔豹体质。
5.3 注意事项
(1) 育幼期间切记避免突然改变仔豹的生活环境,以免产生应激。
(2) 幼仔一个月后要加强产房和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防止母仔感染消化道疾病。室内温度不能低于5℃ ,否则会发 生弃仔行 为 ,幼仔死亡率较高。
(3)猎豹易患脊髓炎,加上病毒性的感染和营养吸收障碍,小仔很容易诱发四肢无力,站不稳的情况,因此育幼期饲料结构尽可能搭配合理,达到营养均衡。
(4)对仔豹投喂活食后,一定要定期对其进行驱虫,以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摘要:以长沙生态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猎豹为例,对其饲养繁殖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包括饲养环境、日常饲养管理、繁育情况等。重点总结了哺乳期饲料配方,并对育幼期仔豹的饲养管理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