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小学三年级作文(精选7篇)
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小学三年级作文 第1篇
踏着一路风雨,摇着一路铃铛,采着一路芬芳,唱着一路欢歌……我走在成长的道路上,体会着每一次。
那天晚上放学,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也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个人走夜路回家,走着走着路边的树随着风沙沙作响,这声音简直与那电视剧里演的一模一样,时不时还传来几声野猫的嚎叫声,把我吓得心跳加快,不知所措了。
我走着走着,“滋滋滋”,路边的灯好像跟我作对似的,竟然全因为故障一闪一闪的。在忽明忽暗的路灯旁走着,总感觉好像有什么又高又大的东西晃来晃去的,就像幽灵似的,我心里嘀咕着:“妈妈也真是的,这么晚了让我一个人走夜路回家,而且这还是第一次。”一想到这儿,我小声嚷嚷着:“会不会真有鬼吧?”
过了一会儿,四周静悄悄的,一阵凉风扑面而来,这种场景让我心中莫名产生出一种恐惧感。越是怕越是心虚,才过了一两分钟,我便觉得好像有什么跟在我后面,忽左忽右,紧紧地,悄悄地,可回头又没有……“我不会被鬼盯上了吧?”一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可我不敢再往后面看,我生怕一转头后面的鬼就会把我吃掉。我不由得“呀”的一下叫出了声,撒开脚丫子便向前狂奔。
我越跑越累,灯光也越来越暗。约摸着“鬼”追不上来的我,这时候才上接不接下气的停下来,刚收住脚,远处出现一个穿白衣服披散着头发,像人又不像鬼的东西。我的心砰砰的跳得更厉害,几乎要崩溃了。可我强忍的瞄了一眼,原来是一位大妈回家的,真是让人虚惊一场。
走了不到半分钟,演出便出现微微闪亮的光,那是我家,我到家了,我像一只蚂蚁找到妈妈似的,高兴极了!妈妈站在门口等着我,他已经做好了美味佳肴,我把我的经历告诉了妈妈,妈妈不禁为我点赞,还夸我说:“孩子你长大了都会自己一个人回家了,要学会独自面对困难,勇敢去做。”
是的呀,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第一次,都会经历风雨,但每一次你都会有所收获。这一次,我收获了独立。
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小学三年级作文 第2篇
我回答说:“是”,
小学生作文大全
然后他说:“跟我走吧,我是王腾飞的爸爸”。我说不用了,我要回家找妈妈。他又说:“我家就在附近,是你妈让我来找的。”我说:“那这样吧,先给我妈打个电话吧!”因为我想妈妈此时一定很着急,她接到电话就会立刻接我来了。于是王叔叔就帮我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了妈妈我所在的位置。不一会儿妈妈就坐着接车来了。
妈妈一见我第一句话就说:“你可把妈妈吓坏了。”司机叔叔也说把他给吓坏了。接着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就回家了。
今天这时想起来就害怕,这可是我第一次独自回家。进过这次惊险我懂了一个道理,遇到事情要镇静,动脑解决就会化险为夷!
山西省原平市青年街小学一年级:武豪吉
★ 血浓于水吗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
★ 成绩单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
★ 帮助一个残疾人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
★ 您的背影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
★ 母亲的爱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
★ 我与书作文450字
★ 愚人节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
★ 我上一年级了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100字
★ 我的假期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250字
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小学三年级作文 第3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灵活并准确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知识。该单元可以分成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本节课要完成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能整除的) 的教学任务。重点是提高学生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能力和首位能够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简单的竖式除法, 解决表内除法问题;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能够针对具体问题, 解决计算和验算的方法, 理解意义。
2.丰富对乘法验算意义和相关运算性质的认知, 提高概括与归纳能力, 丰富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 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能整除的) 的计算方法, 会运用竖式计算。
难点:认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基本理解两种验算方法的计算原理。
【设计理念】
遵循阅读教学双向互动原则, 采用情境教学法,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突破,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提高认识
1. 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说的准又快。
(多媒体出示口算题)
40里面有 () 个十, 46里面有 () 个十和 () 个一, 73里面有 () 个十和 () 个一……
设计意图:巩固二年级所学内容, 让学生在温习中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起他们的好胜心理, 产生学习的欲望。
2. 想一想、数一数, 看谁脑筋动得快。
(多媒体出图片, 设置教学情境)
猴子们一起摘了18个桃子, 如果平均分, 两只猴子可以各分得几个?3只猴子呢?想想平均分, 还有可能是几只猴子来分?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 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 对趣味性的题目进行探讨,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3. 提出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如果用竖式会列式计算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有难度的问题, 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二、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1. 大家看看课文第一页的两幅图, 验证一下刚才的想法是否正确, 自己完成课本上的两个计算题。鼓励用教具来动手实践, 谈谈摆与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实践的机会, 从而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合作交流, 互动探讨。引导学生说说40÷2与46÷2的联系和区别, 形成算法。
设计意图:加强小组合作,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基础训练, 夯实基础, 有利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 让学生思考用竖式计算, 小组讨论方法后汇报交流, 安排学生上黑板演示, 谈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要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这里老师也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引导。
三、当堂巩固深化提高, 激发主动学习能力
1.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1、2题, 小组合作, 检查掌握情况。
2. 指名上黑板完成拓展演练题, 相机提出有余数除法问题, 精要点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后两道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 如果学生们能够自主解决更好, 如不能解决, 可以降低难度。
3. 自主完成想想做做4、5题, 小组交流订正, 针对第5题加强思维的拓展,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答题步骤。
设计意图:简单应用题能够联系实际生活,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答题方法。
四、点拨除法验算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 针对第5题, 让学生思考, 自己计算的结果如何验证。指名回答, 将学生的两种验算方法板书。
设计意图:一般来说, 优秀的学生是能够掌握逆运算验证的思路的,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 有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2. 让学生快速浏览第3页上例题, 提问: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明确用商和除数相乘验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方法是二年级相关学习内容的加深, 算理具有一致性, 一般来说, 学生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3. (多媒体出示问题) 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组织讨论式子21×3+2=65中各数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问题是上一问题的延伸, 是对学生除法验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 自主学习, 思考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并由学生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路, 当然, 这里需要老师的点拨。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4页“想象做做”第2题、第4题。
参考文献
[1]王凯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类思想方法研究[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1 (06) .
第一次一个人回家作文 第4篇
在步入中学以来,我从来没有感受过那种久违的无助感和孤独感。每天上下学都有人接送,每天的饮食起居都有人照顾。即使在学校里,也有几个好朋友,这让原本缺乏安全感的人有了安全感,但这次的事情,立马把我打回了原形,又让我变回了那个敏感的我。
这时,我看见了马路对面有一辆车子,我看着像我一个隔壁邻居的,我收好情绪,走了过去。她好像也看见了我,把窗户摇下来,问我妈妈怎么没来接我,我说不知道!她就说,如果妈妈还没来的话,我就搭你回去。然后,她借了我手机,叫我给妈妈打一个电话。我电话打回去的时候妈妈并没有接,我不甘心,又连着打了好几次,可妈妈还是没有接,我放弃了。我把手机还给了她,她说,等下和她一起回去。
我拒绝了,我还要去买本子,而且我那时候身上没有钱,我必须要等妈妈来。她见我这么固执,也没说什么,她借了我五十元,叫我去买本子,然后自己坐车回家。这次我并没有拒绝,买好本子后,我又等了半个多小时的车子。终于,公交车终于出现在我的视线之中。我坐在车上,眼泪又流了出来,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辆,多么想在这时看见妈妈呀!可是并没有!这次,我多么失望。
第一次一个人回家作文 第5篇
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在校门口等了很长时间爷爷还没有来。我想这下糟了,只能自己回家了。我走出校门,提心吊胆地往前走着。到了马路旁我害怕得不敢穿过去,我在那里站了一会儿,这时走在我后面的人都已经穿过了马路。于是,我先看了看左边又看了右边,都没有车子,我马上跟在一个大人后面快步跑了过去。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可是我左摸右摸身上没有一分钱,这可怎么办?我额头有些冒汗了,忽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我站在车站旁一小会,车就来了,我上了一辆929路,因为车上人比较多所以我只能站在售票员旁。我的脚有意弯了弯,这“身高”就不到1米20了,也不用买票了。虽然只有3站路,但我的脚已经坚持不住了,真打哆嗦。车一到花木站我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一蹦一跳地回家去。
晚上我把今天的惊险经历讲述给爸爸妈妈听,我想他们一定会表扬我的。但是爸爸妈妈的脸色沉了下来,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妈妈才语重心长地说:我希望你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更希望你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你知道了吗?”我的脸涨得通红,用力地点了点头。
第一次一个人回家作文 第6篇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背上书包,整好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跟着杨老师,来到了接送点,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家长,都等着自己的孩子过来呢。同学们一看见自己的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只有我还在接送点转悠。
突然,我想起爸爸中午说这几天奶奶要照顾弟弟,而爸爸妈妈要上班,很忙,所以我要自己回家!于是,我走上大路,碰上了一个红绿灯,对面施梓涵的背影若隐若现,我高兴极了,但一抬头发现是红灯,想:“我一定得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我等了一会儿,绿灯亮了,我左看右看,确定没车后,一阵风似的跑过了马路,追上了施梓涵,我们两个一边聊天一边走路,一路上,我看见了很多店,有算命店,有杂货店,有药店.咦,路边怎么又这么多店,平时奶奶开电瓶车接我时,我怎么没注意到呢?这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自言自语道:“糟了,我没有伞,瞧我这记性,真是马大哈!”施梓涵一边撑伞一边说:“周添翼,我们一起撑这把伞吧。”我赶忙钻到她的伞底下,感激地对她说:“施梓涵,谢谢你!”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路口,我终于到家了。我想:“自己回家的感觉也不错嘛,以后我就自己回家好了,这样就可以减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负担了。”
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小学三年级作文 第7篇
本堂课是陈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2Review的第一课时, 主要采用本校的“三疑”模式开展课堂教学, 现将观课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
陈老师的教学目标, 紧紧结合本校“三疑”教学模式, 知识目标上, 让学生在质疑, 探疑, 解疑的学习过程中复习已学的句子表达。技能目标上, 能小组合作质疑、探疑、解疑, 分角色表演读故事。对课标的把握也很准确,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听懂, 理解故事内容, 表演读, 注重了对故事的整体理解输入。情感目标上, 告诉学生乘坐火车等交通工具时, 不应该将头和手伸出窗外, 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质疑环节, 教师就引导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Is Mocky right?在课文结束时进行了解疑, 就是对情感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设计
陈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紧紧结合本校“三疑”教学模式, 在教学设计上大体分为质疑、探疑、解疑三个步骤, 每个步骤却也不是明显分开来的, 在每个环节中不乏各种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情景设置, 竞赛等方式, 让学生在有趣有竞争有思考的氛围中完成本堂课的学习, 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在小组合作中, 组长的组织能力也很强, 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 能很好地组织组员一起完成, 看出来平时对小组的建设也是花了时间的。并且教师精心准备了很多道具, 很形象地展示出了Mocky和同伴们坐火车游玩的情景, 还让学生利用教具进行对话练习, 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平时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 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陈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 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 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 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 太易又不用思考, 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三、教师状态
通过这堂课的观察, 可以发现陈老师善于利用多媒体和身体语言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 更直观, 更生动。2、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 词汇丰富, 课堂充实。教态亲切, 表情丰富, 在课堂上能轻松, 活泼, 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适当的评价“good boy”、“perfect”、“It doesn’t matter”等等、黑板上的评价也是一直保持进行, 给了学生持续性的竞争与兴趣。
四、学生状态
学生从一开始的热身活动就很积极投入, 大声配合动作唱歌;在质疑环节, 能认真观察图片文字, 提出自己的问题, 敢于在班上大胆提出来;在探疑环节, 组员都能按照老师的时间规定对问题进行讨论, 组长的组织能力强, 即使有小部分学困生, 看的出组长也是有意识地让每个组员挨着进行发言;在解疑环节, 每个组都敢于说出答案, 并上讲台指出找到的答案, 虽然有找错答案的小组, 但也是值得鼓励的。最后情感态度升华的环节, 学生都能很好地意识到Mocky的行为是不对的, 这是值得肯定的。
五、几点建议
1.陈老师在时间的把握上还需要稍微注意, 质疑、探疑、解疑的时间分配可以适当调整,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探疑, 增加更多的主动性。2.陈老师在第一个质疑环节的引导还可以加强, 让学生能更好地将问题提到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上, 以增加知识的重点性。3.陈老师在安排小组分角色朗读之前, 可以再多听读一遍, 感觉有极个别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朗读课文, 这样分角色朗读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