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发展范文(精选12篇)
电源发展 第1篇
容易使用;
可靠的防护设计;
较高的功率密度。
容易使用
许多客户都并非电源管理技术的专家,他们只想利用高效率的开关稳压器为他们设计的电路提供稳压供电。自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半导体 (NS) 便一直为客户提供Simple Sw i t c h e r开关稳压器。目前推出的Simple Switcher开关稳压器及Simple Switcher控制器属于第5代的产品,其特点是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而且体积极小,但可以输出极高的电流,只需极少外置元件。美国国家半导体的WEBENCH设计工具一直大受客户欢迎。现在这套工具的功能又有进一步的提升,以便客户设计新产品时可以获得更可靠的技术支持。WEBENCH设计网页是个一站式的设计平台。客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挑选电源管理芯片,就电路设计进行模拟测试,以便微调及优化系统设计,而且整个设计过程只需几分钟便可完成。
可靠的防护设计
若要确保产品高度稳定可靠,客户必须采用加设了可靠防护装置的电源管理产品。许多新推出的电源管理产品都有基本的周期限流功能,以免系统出现过载及短路情况。此外,许多新产品还另外提供多一重的防护,例如打嗝或电压/频率折回 (foldback) 功能。美国国家半导体降压稳压器的限流保护点非常准确。以LM20000系列降压稳压器为例,在指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操作,这系列产品的限流值都极为准确,偏差不会超过±10%。相较之下,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偏差率高达±20%至30%。
较高的功率密度
由于供电系统占用越来越少印制电路板的板面空间,因此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功率密度必须不断提高。目前有多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采用更高的开关频率、更先进的封装技术以及更精密的生产工艺。作为电源管理芯片生产工艺的领导者,NS拥有先进的技术及丰富的设计经验,因此可以解决客户的供电系统设计问题。
NS响应电源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出多款新产品,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LM2267x及LM22680芯片 (属于第5代Simple Switcher的产品) 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范围 (4.5V至42V) ,而且可以输出高达5A的电流。客户可以利用WEBENCH设计工具挑选合适的Simple Switcher开关稳压器,然后按照自己的要求设计电源供应系统,整个设计过程只需几分钟便能完成。
LM20000系列降压稳压器是设计高能源效率、高度可靠电源供应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LM20000系列芯片与Simple Switcher开关稳压器大致相同,共有14个不同的型号,各有不同的电压及电流额定值。这系列芯片的限流值保护点非常准确,偏差不超过±10%,而且一旦过载情况持续,会利用电压/频率折回功能解决问题。
LM34917A是另一款高功率密度的稳压器芯片。这款开关稳压器适用于高输入电压,而且方案体积小巧,最适用于汽车摄影机等必须采用高输入电压的系统。1.25A的LM34917A开关稳压器可以承受高达33V的输入电压,而且采用只有1.972.30mm2的μSMD封装。█
电源与电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是:
安全、可靠的电池充电器设计仍然是便携式消费类产品关注的问题。Maxim利用专有的半导体工艺,将高压充电FET集成在PMIC内部,无需外部过压保护电路即可保证充电的安全性。MAX8677A允许AC适配器输入和USB输入,内部功率开关和控制电路实现充电/系统供电电源的智能选择。系统供电管理电路可以在没有电池连接或电池已经深度放电、或者是给设备充电时,继续为负载供电。
功能越来越丰富、尺寸越来越小。例如:在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中集成WiFi、GPS、8M像素照相机、QWERTY键盘等功能;Maxim创新的模块化设计可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和元件数量,较高的开关频率允许使用微小的外部元件。从而为便携产品设计提供强大支持。不同的手机制造商会采用不同的基带和应用处理器,Maxim PMIC的模块化设计能够针对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设计。
M A X 8 6 6 0/M A X 8 6 6 1 PM I C专为基于第三代Marvell Xscale技术的Monahans应用处理器而设计, 可以支持Xscale处理器工作于智能手机、P DA、便携媒体播放器, G P S导航器以及其它需要大量计算和多媒体能力的低功耗设备中。MAX8660在5mm5mm0.8mm、40引脚TQFN封装内集成有8路高性能、低工作电流的电源, I2C接口, 以及监控功能。器件完全兼容于Monahans电源的I2C寄存器设置, 满足所有Monahans处理器的电压门限、电源排序以及上电斜率要求。该器件的高度兼容性可使软件开发和上市时间最小化。
3G是2009年到2010年的目标市场,高效的PA电源管理方案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Maxim针对高端智能手机推出了可动态调节PA集电极电压的电源管理IC MAX8805。器件采用2mm2mm晶圆级封装 (WLP) ,用于支持WCDMA/NCDMA功率放大器 (PA) 供电。内部集成了高效降压转换器,适用于中等功率和小功率无线传输应用,同时还具有60m W的旁路FET,可提供1.5A的峰值电流。
通过分析若干即将在LED驱动器IC需求量增长过程当中发挥作用的“催化剂”,我们不难发现LED将迅速成为一种主流照明光源。其中的4个主要的推动力是汽车照明、LED光输出、LED成本因素及其有望取代白炽灯泡的潜在用途。
许多中高档多媒体移动电话、PMP播放器和DSC基本上都采用具1Ah至1.2Ah容量的电池,而迷你型亚笔记本电脑/平板个人电脑则采用1.5Ah~2Ah容量电池。因此,凌力尔特 (Linear) 采用专利热调整电路的线性电池充电器产品线成功地解决了由高电流线性稳压器所引起的潜在热问题 (当充电器IC位于器件内部时) 。由于电池容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快速充电时间需求的继续存在,因此对于保持合理的PCB温度而言,线性热调整将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此外,如果需要大于1A的电池充电电流,凌力尔特则为客户提供了效率接近95%的单片式同步开关电池充电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热设计的约束。
凌力尔特的LTC3562是一款四通道、高效率、2.25MHz、同步降压型稳压器,能够从一个3mm3mm QFN封装来提供双通道600mA和双通道400mA连续输出。每个通道都能够通过板载I2C接口 (两个通道通过I2C,两个通道通过RUN引脚) 进行独立控制 (包括输出电压) ,从而使其适合于诸如微处理器等要求动态调整输出电压的应用。
凌力尔特拥有众多旨在满足LED驱动设计要求的产品。LT3595、LT3518和LT3755便是部分产品实例。
LT3595降压模式LED驱动器具有16个单独的通道,各通道能够从高达45V的输入来驱动一个由多达10个50mA LED所组成的LED串。每个LT3595将能够驱动多达160个50mA白光LED。一台46英寸LCD TV将需要为每部HDTV配用约10个LT3595。它的16个通道均可以独立控制,并具有一个能够提供高达5000:1 PWM调光比的单独PWM输入。
凌力尔特最新推出一款LT3513。该转换器具有5个独立受控的稳压器,用于提供一个TFT-LCD屏内部所有必要的电源轨。
LT3755/-1是一款60V、高压侧电流检测DC/DC控制器,专为从一个4.5V至40V的输入电压范围来驱动高电流LED而设计。LT3756/-1采用了相同的设计,但可以从6V至100V的输入来提供至100V的输出。这两款器件都非常适合于众多的应用,包括汽车、工业和建筑照明。对于那些需要高于40V输入电压 (比如:48V电源轨) 的应用,LT3756/-1将是优选的解决方案。
电源和电源管理技术发展的焦点仍将是利用恰当的技术以用更少的电能来实现与日增多的应用功能,从而提升电源能效,这涉及提高电源工作效率、降低待机能耗及改善功率因数 (PFC) 等。
我们看到人们越来越需求极高能效的终端产品,而世界各国的能效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演进。所以电子制造商将需要在不同输入电压和负载条件下,推出能在真实世界环境下具高能效的电源产品。
如在计算机市场,安森美半导体除了具备Vcore的专长,还开发多种系统电源产品,如控制器、驱动器、音频放大器、MOSFET和EEPROM,用于增强我们在笔记本、台式电脑和服务器领域的价值主张。以笔记本应用为例,最新的7位可编程多相同步降压开关稳压控制器ADP3212,可编程进行1相、2相或3相操作,完全符合IMVP 6.5版规范,用于英特尔下一代处理器的笔记本电源。这器件的一项重要优势是能够动态地追踪变化的电压识别 (VID) 代码,使移动处理器的VCC电压能够无须重设控制器或CPU而进行改变,使CPU在工作中能够动态地降低内核电压,降低电池电能消耗,延长使用时间。
在汽车市场,我们与领先的汽车OEM协作,发挥我们的设计、销售和供应链资源优势,配以丰富的产品系列,包括ASIC、CAN和LIN收发器、马达控制、驱动器、MOSFET和分立器件等。以NCV7708A为例,这是一款完全保护的双6路半桥驱动器,特别适合汽车中的运动控制应用。6个低端控制器和6个高端驱动器能够自由配置,并能单独控制,支持高端、低端和H桥控制。这器件在休眠模式下的静态电流极低。
在电源市场,我们新推出的GreenPoint 255 W ATX公开参考设计在所有负载点都提供88%高的电源能效,且在真实世界 (而非实验室) 条件下提供极高能效,远高于市场标准,而且其配置可立即投产。高效电子 (Hipro Electronics) 台式电脑电源应用。
在便携消费市场,我们提供用于显示和背光、音/视频、互连和电源管理等四个主要关键子系统的解决方案。如我们的照明管理集成电路NCP5890在极小封装中集成了LCD背光、装饰光控制和环境乐感测功能,能够根据环境光的亮度来调节背光电流,从而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而在不断兴起的LED应用领域,安森美半导体提供一系列的LED驱动电源解决方案,包括可集成最高700V高压FET的离线型AC-DC开关电源解决方案、宽输入范围的中等电压LED应用DC-DC电源解决方案和LED便携背光应用电源解决方案等。
能源成本的骤增 (也可以说是不可预期) 促进了对节能技术的需求。无论是电子消费品还是商业应用,电机和照明在总能耗中都占相当大的比重。嵌入式单片机 (MCU) 及相关模拟外设具有高效的电源转换功能,还提供可降低能耗的智能工作模式。
利用8位、1 6位和3 2位M C U可以实现廉价的电机控制方案。PIC16HV616等MCU包含PWM模块及其他模拟外设,能对步进电机以及有刷和无刷电机进行控制。
Microchip Technology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 的dsPIC33FJ12MC201 DSC提供了高度优化、兼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能实现三相电机的高级控制。这款20引脚的DSC (数字信号控制器) 器件包含一个快速模数转换器 (ADC) 和一个电机控制PWM模块,前者能够同时采集多通道的信号,后者则具备管理三相电机功率控制级所需的功能。
开关电源产业发展分析 第2篇
从我国开关电源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国际开关电源发展的一个侧面,虽然一般说来,我国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平均有5~10年差距。70年代起,我同在黑白电视机,中小型计算机中开始应用5V,20-200A,20kHZ AC- DC开关电源。80年代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阶段,并开发研究0.5~5MHz准谐振型软开关电源。80年代中,我国通信(如程注交换机)电源在AC-DC及DC-DC开关电源应用领域中所六比重还比较低。80年代末我国通信电源大规模更新换代,传统的铁磁稳压-整流电源和晶闸管(Thyristor,原称可控硅元件)相控稳压电源为大功率(48V,6kw)AC-DC开关电源(通信系统中常称为开关型整流器SMR)所持代;并开始在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中得到应用。工业应用方面,在锅炉火焰控制,继电保护,激光,彩色TV,离子管灯丝发射电流调节,离子注射机,卤钨灯控制等系统中均有应用。
90年代我国又研制开发了一批新型专用非关电源,典型例子如下: 1.卫星开关电源。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一号、二号气象卫星均应用了开关电源。特点是:多路输出,不可维修性,要求长期不改变性能,设置冗余模块,可靠性高,EMC 满足空间环境条件,高效,轻小。2远程火箭控制系统的DC-DC开关电源,要求发射过程中高度可靠。3 1000kW牵引变流器4500V/1200A GTO门控250W开关电源。4 40kW固体脉冲激光器的软开关电源。用4台10kw全桥多谐振ZVS变换器并联。5.焊机用双IGBT管正激车电压转换一脉定调制(ZVT-PWM)软开关电源。输出20kW,500A,开关频率40kHZ,效率92%。特点是负载大范围变化频繁,工作环境恶劣。要求电源冲击电流小,动态特性好,无过冲,负载个影响软开关性质。6.变电所在流操作系统开关电源。供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及蓄电池充电用。代替晶闸管调压系统,输出10A,180~286V。主开关管用IGBT或功率MOSFET。
7.单相和三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有源功率同数校正器)。
可以看出20一30年中,我国开关电源的应用领域和技术性能有很大进展,这与因家基础工业和国力增强有密切关系,也和国际先进开关电源技术影响有关。充分显示了中国电源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90年代,中小型(500W以下)AC-DC和DC-DC开关电源的特点是:高频化(开关频率达300-400kHZ)以达到高功率密度,体小量轻;力求高效和高可靠;低成本;低输出电压(≤3V;AC输入端高功率同数等。在今后5年内仍然将沿这些方向发展。
主要技术标志从技术上看,几十年来推动开关电源性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本要标志是:
1.新型高频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发使实现开关电源高频化有了可能。如功率MOSFET和IGBT已完全可代替功率晶体管和晶闸管,从而使中小型开关电源下作频率可达到400kHZ(AC-DC)和1MHZ(DC-DC)的水平。超快恢复功率二极管,MOSF ET问步整流技术的开发也为高效低电压输出(例如3V)开关电源的研制有了可能。现正在探索研制耐高温的高性能碳化砖功率来导体器件。
2.软开关技术使高效率高频开关变换器的实现有了可能。PWM开关电源按硬开关模式工作(开/关过程中电压卜降/上升和电流上升/下降波形有交叠),因而开关损耗大。开关电源高频化可以缩小体积重量,但开关损耗却更大了(功耗与频率成正比)。为此必须研究开关电比/电流波形个交更的技术,即所谓零电压(ZVS)/本电流(ZCS)开关技术,或称软开关技术(相对于PWM硬开关技术而言),小功率软开关电源效率可提高到80一85%。70年代谐报开关电源奠定了软开关技术的基础。以后新的软开关技术不断涌现,如准谐振(80年代中)全桥移相ZVS-PWM,恒频ZVS-PWM/ZCS-PWM(80年代末)ZVS -PWM有源钳位;ZVT-PWM/ZCT-PWM(90年代初)全桥移相 ZV-ZCS-PWM(90年代中)等。我国已将最新软开关技术应用于6Kw通信电源中,效率达93%。
3.控制技术研究的进展。如电流型控制及多环控制,电荷控制,一周期控制,功率因数控制,DSP控制;及相应专用集成控制芯片的研制成功等,使开关电源动态性能有很大提高,电路也大幅度简化。
4.有源功率团数校正技术(APFC)的开发,提高了AC-DC开关电源功率因数。由于输入端有整流一电容元件,AC-DC开关电源及一大类整流电源供电的电子设备(如逆变器,UPS)等的电网测功率团数仅为0.65,80年代用APFC技术后可提高到0.95 ~0.99,既治理了电网的谐波“污染”,又提高了开关电源的整体效率。单相APFC是DC -DC开关变换器拓扑和功率因数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而三相APFC则是三相PWM整流开关拓扑和控制技术的结合。
5.磁性元件新型磁材料和新型变压器的开发。如集成磁路,平面型磁心,超薄型(Low profile)变压器;以及新型变压器如压电式,无磁心印制电路(PCB)变压器等,使开关电源的尺寸重量都可减少许多。
6.新型电容器和EMI滤波器技术的进步,使开关电源小型化并提高了EMC性能。
通信电源的现状与发展 第3篇
关键词:通信电源;维护;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通信电源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交直流电的电能源,是整个通信电信网的能量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和相应的保护系统构成。通信电源系统的设备多,分布广,不仅单个电源设备的可靠性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电源系统的总体结构也会对自身的可靠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通信电源的现状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通信行业中虽然占的比例比较小,但它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是通信网络上一个完整而又不可替代的独立专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新型电磁材料的更新换代,功率变换技术的不断进步,控制方法的改进,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融合,通信电源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方面有所提高,特别是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损耗、提高通信系统的动态性能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绩。
二、通信电源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常把它形象的比喻成通信系统的心脏,况且再好的设备也有寿命期,也会出现故障,所以电源系统的日常维护与检修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要因为高智能、免维护就忽略了本应进行的预防与维护工作。下面从主机和电池两个方面的维护给以简要叙述:
(一)主机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对主机的维护主要是防潮、防尘与定期除尘,在除尘时要注意检查各连接件和插接件有无松动工接触不好的情况;对主机出现击穿、断保险或烧毁器件的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重新启动。
(二)蓄电池
由于蓄电池能供给通信设备纯直流,又不受市电突然中断的影响,工作可靠,所以在我们电力通信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蓄电池是一种化学反应装置,内部的化学反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并且日常维护中的缺陷不会立即反映出来,看起来维护工作很简单,但真正要维护好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维护人员都要认真负责,加强管理,使电池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
我们维护的蓄电池大体上分三种:
一种是固定型防酸铅酸蓄电池(普通型)。这种电池存在着许多缺点,所以这种电池将逐步淘汰。另一种是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它在维护中不需要添加蒸馏水和测量电解液的比重、温度,维护方便,能量密度高,基本无酸雾逸出,可任意放置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的采用。第三种是富液式胶体电池。由于这种电池性能指标较好,所以日常维护以测电池的电压为主,来发现各电池间电压是否均匀和有没有落后电池。
为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平时电池的运行方式是与充电器并列运行,处于浮充状态,要使电池在浮充状态下保持满容量,我们在维护工作中应注意:
1.电池不可过放电,放电后应立即充电,同时不应经常充电不足,也不应经常充电过量,冒气剧烈。
2.电池事应保持清洁,事内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电池。室内严禁存放食品和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更不能将任何明火带入。
3.做好日常维护运行记录,在电池上不准存放任何金属物品,以免发生短路。
三、通信电源发展趋势
(一)开关器件的发展趋势
电源技术的精髓是电能变换,即利用电能变化技术将市电或电池等一次电源变换成适用于各种用电对象的二次电源。其中,开关电源在电源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0kHz发展到高稳定度、大容量、小体积、开关频率达到兆赫兹级,开关电源的发展为高频变化提供了硬件基础,促进了现代电源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二)通信直流电源产品的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发展
在需求与技术的共同推动下,通信直流电源产品体现了如下的发展态势:体系架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通信直流电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维持现有的交流配电、整流器模块(并联)、直流配电、监控单元、蓄电池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架构;功率变换模式也将维持现有的高频开关模式,暂时不会出现类似从线性电源到开关电源的阶跃性的变化。
功率密度不断提高。通信一次电源的核心部件整流器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推动了通信直流电源整机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但配电器件、蓄电池等密度基本维持稳定,一定程度制约了整机系统的功率密度的提高比率。
更高的可靠性。高可靠性是通信电源的最基本要求。随着器件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的成熟,以及各通信直流电源设备厂家在可靠性研究上大力投入,通信直流电源产品可靠性呈不断提高的趋势。
(三)通信用蓄电池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通信用蓄电池作为通信系统后备的能源供应手段,其研制、生产和应用技术一直备受世界各国通信行业的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正在研制和试验新一代的通信用蓄电池,有的已经进入商用化阶段。这些新的蓄电池,由于其材料、结构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在性能上具有传统的VRLA电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朱雄世.通信电源的现状与展望[OL].http://telecom.chinabyte.com/406/1619406.shtml.
[2]王改娥,李克民.谈我国通信电源的发展方向[J].数字通信,1995.
[3]孙向阳,张树治.国外通信用蓄电池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邮电商情,2000.
[4]唐勇伟.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
电源发展 第4篇
以我厂#2机组静电除尘高频电源改造为例, 在保证除尘效率的前提下, 节电率可最高可达80%以上, 平均节电超过60%, 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1 我厂的电除尘高频电源改造及高频电源的基本原理
改造前我厂两台600 MW机组均是采用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2BEL459/2-4静电除尘器, 一台炉分四个电场配16台高压硅整流设备, 一电场容量1.6 A/66 kV, 二、三、四电场容量1.8 A/72 kV。改造后:采用将阿尔斯通的4台高频电源SIRIV (1700 mA/70 kV) 安装在第一级电场, 在后三级电场保留原有的12台整流变采用阿尔斯通的EPIC III控制器进行控制。通过此次改造, 起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的作用, 提高了电除尘的可靠性、稳定性, 从而大大减少设备损耗,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减少设备维护量, 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据统计, 在保证除尘效率的前提下, 节电率可最高可达80%以上, 平均节电超过60%。
高频电源即高频开关式一体化电源, 采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通过工频交流直流高频交流高频脉动直流的能量转变形式, 供给电场一系列的窄电流脉冲, 脉冲宽度在5~20µs, 脉冲频率在20~50 kHz。高频电源控制方式灵活多样, 可根据电除尘器运行工况选择最合适的电压波形, 电压波动小, 电晕电压高, 电晕电流大, 从而增加了电晕功率, 从根本上解决了烟尘荷电效率低的难题 (尤其是高比电阻烟尘) , 提高了除尘效率。同时, 在烟尘带有足够电荷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无效的电场电离, 从而大幅度减少静电除尘器电场供电能量损耗, 达到了既提效又节能的目的。
高频电源主要由低压配电系统、全桥逆变器、高频高压变压器、控制电路、散热系统等组成。通过将工频三相交流电源整流为直流电源, 通过变换器实现直流到高频交流电源的转换, 高频整流变压器实现升压和二次整流, 输出直流负高压, 为ESP供电。
高频电源与传统的可控硅控制工频电源相比性能优异, 具有输出纹波小、平均电压电流高、体积小、重量轻、成套设备集成一体化、对高比电阻粉尘, 它有更窄的脉冲、更宽的调节范围从而提高除尘效率。设备效率与功率因数均达到0.9以上 (常规工频电源的设备利用率仅为0.7左右) , 而且高频电源采用三相电源, 负载平衡等多项显著优点, 不仅大大提高了电除尘器配套电源产品的整体控制水平, 极大地拓展了电除尘器的适应范围, 同等除尘效率条件下高频电源还比工频电源节能20%以上。高频电源可有效提高了电除尘的收尘效率, 是今后电除尘器节能减排的主力设备。
同常规的T/R相比, 高频电源可提高静电除尘器的运行电压, 使电除尘器粉尘排放浓度显著降低。
2 高频电源的优势
与工频电源相比, 高频电源除了初期投资费用高之外具有如下优点。
(1) 在同等条件下减少烟尘排放最高可达70%; (2) 、在除尘效率不变的情况下, 节能幅度最高可达80%; (3) 最优化的控制策略和多种控制模式, 能适应各种工况; (4) 一体化设计, 体积小, 可高度集成; (5) 安装更方便, 辅助设备更少; (6) 采用三相平衡电源, 对电网影响小, 无缺相损耗, 对电网无谐波污染。
3 结语
高频电源在国内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其性能也获得了验证。目前, 高频电源供给商主要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 但国内电源厂家也正在积极研发, 高频电源自主技术已日渐完善, 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冶金、化工等众多行业的烟气粉尘治理。高频电源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电除尘器配套电源技术水平质的飞跃, 极大拓展了电除尘器的适用范围, 同时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等挑战也激励着高频电源技术向更成熟、更完善、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我相信高频电源将会成为静电除尘供电电源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SIR4Operator′s and InstallationManual.
[2]黄三明.电除尘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C]//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中国电源行业产业链发展趋势 第5篇
电源作为用电设备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应用市场涉及电子电器设备、电子检测设备、控制设备、计算机、家电等电子行业。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其中电子电源行业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细分行业,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2009年,全行业产值仍然达到1061亿元,保持5%以上的增长率。2010年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刺激政策的落实及全球经济趋于稳定之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很快恢复了发展势头,中国电源行业更是借势而上,产值规模达到1172亿元,增速超过10%。
而开关电源是电子电源的主要大类产品,由于其小型化、重量轻、功率密度/转换效率高、输入电压范围广、热消耗较少等众多种优点,并得益于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趋势,其发展迅速,迅速取代线性电源普及于各种电子产品领域,据中国电源学会收集整理的数据,2008年全国开关电源(主要包含消费类开关电源、工业类开关电源、通信电源、PC电源,下同)产值达到855亿元,2009年达931亿元,增长8.8%;2010年达到1027亿元,增长10.3%。
按开关电源应用领域细分,占据全行业产出份额第一的是工业类开关电源,2010年达到全行业产值的比重为56%,居第二位的是消费类开关电源,占32%,通信开关电源占6%,PC开关电源占3%。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近年来,我国电源市场经过历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从企业生产规模来看,我国电源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另外,由于电源应用的灵活性与广泛性,导致了电源产业区域集中度较低,全国分布较散。国内已经拥有了一批产值达到亿元的企业,如华为电气、武汉洲际、烟台东方等。这些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为国内电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此外,由于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跨国公司的目光,海外公司纷纷进入我国投资并建厂。此举使我国电源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同时,也为我国本土企业向国外企业学习管理、技术等方面创造了条件。
由于我国在电源行业的行业管理上有所欠缺,整个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恶性的“价格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不良现象,影响了我国电源产品技术方面的发展。与国际高端产品相比,更是相距甚远。为此,罗百辉建议电源生产企业应加强与国内、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与文化氛围。
电源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1、生产特点
同电子产品其结构及电子设计均同,故对电源供应器的要求也一样,在设计制造时,以客户的规格要求,作为设计及生产之标准。
开关电源产品分为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一般来说,标准化产品订单批量较大,毛利较低,竞争激烈,而非标准化产品订单批量较小,但毛利较高,竞争较小。标准化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PC电源等领域,而非标准的定制产品应用与通信电源、新能源和工业电源等领域。标准化开关电源企业一般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企业一般不备有存货。按订单制造是指接到客户定单后,在已有产品方案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制造和装配,或重新研发设计,最终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的生产方式。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按照订单的具体要求,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特殊要求的定制化产品,从供应商的选择、原材料的要求、设计过程、制造过程以及成品交付等等都由客户订单决定。开关电源产品型号非常多,一般企业无法在每一个细分市场获得优势,除电源适配器和手机充电器这种标准化产品竞争激烈毛利较低之外,各企业都有其主攻的细分市场,积极开拓新兴领域,能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
与大规模定制不同,定制开关电源更多的是小批量定制,为了较好的控制成本,从而迅速向顾客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定制产品,对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采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具备敏捷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原材料采购能力,专门为一种产品设计的传统的刚性生产线也将被能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制造要求的柔性生产线替代。
2、盈利特点
开关电源生产企业根据产品的定位和档次不同,其盈利模式也不同。中低端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大多以取加工费为主要利润来源。低功率、通用标准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配套开关电源生产企业众多,以低价竞争为主,以规模化经营取胜,盈利能力较差;中高端产品作为高端电子产品、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其对开关电源的效率、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要求制造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精湛的制造水平,产品的附加值较高,所以中高端开关电源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较强。有实力的大型电源企业基本上都开始从OEM向ODM转型,为客户提供研发设计到加工一站式服务,这些企业的品牌已经在业内有一定的声誉,在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方面均得到客户认可,已经具备对产品进行内部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的能力。
3、市场特点
由于开关电源行业以定制为主,企业的销售与订单紧密结合,销售行为发生在产品制造之前。同时,企业也研发标准产品,向市场和客户进行推广,积极拓展电子行业客户,展示公司研发设计能力、生产规模和质量管理能力成为销售的重要手段。目前,开关电源行业拓展销售渠道的方式主要有参加行业展会、在专业平面媒体和行业网站推广以及客户相互推荐等,而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是企业实力最直接的体现。
电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电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科技。罗百辉表示,未来一段时期,电源将会朝着绿色、小型、高频、高效、多元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电源行业也将更加成熟。
1、开关电源产品发展趋势
A、绿色化
绿色化的开关电源产品将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开关电源产品具体是指显着的节省电能和不对用电网络产生污染。节点和环保要求,将使多种智能开关电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电源供给结构由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
B、小型化
小型的高频开关电源及其技术成为现代供电系统的主流。电源的小型化、减轻重量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等)尤为重要。因此,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和电源转换效率,使之小型化、轻量化、是人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高频化、软开关技术作为电源小型化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近年来是国际电力电子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C、数字化
数字化电源将开关电源的高效与数字芯片的智能控制相结合,并运用适当算法对电压、电流进行调整。数字电源与模拟电源相比,对电流检测误差可以进行精确的数字校正,电压检测更精确;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控制设计。
D、集成化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整机厂家与元器件厂家合作开发“用户专用”功率模块成为一种趋势。也就是将一台整机的几乎所有硬件都已芯片的形式安装到一个模块中,使大量元器件之间不再有传统的引线相连,把寄生参数降到最小,从而把电源元器件和功率器件承受的电应力降至最低,达到提高系统设备可靠性的目的。
2、开关电源市场前景预测
2011年中国电源产业产值将增长至1304亿元,较2010年增长11.26%,2015年中国电源产业产值将达到2156亿元,2011-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13.39%。
而随着电源逐渐向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高频化方向发展,可以预计未来具有轻、薄、小以及高频开关电源产值增长将高于整个电源行业产值增长。中国电源学会预计到2011年,全国开关电源产值将达到1280亿元,2015年我国开关电源产值将达到1875亿元。
电源企业竞争状况及主要厂家经营情况
电源产品种类较多,应用领域较广,在各细分领域都有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的企业竞争。Eaton、艾默生、施耐德集团、台达电子等电源巨头企业作为UPS电源、工业电源和PC电源行业的标杆企业,在相应的市场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知名度、规模、资本和技术实力以及及品质控制能力都远超国内电源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以及国内企业制造、研发经验的积累,国内逐步在一些消费类开关电源、台式PC电源细分市场领域取得一定突破,成长了一批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电源企业,但由于电源应用行业的广泛性,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区隔,市场总体集中度不高,业内中国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截止到2011年10月,入选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
中心评选的2010年(第2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中目前还没有一家主营开关电源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国内在开关电源行业较有代表性的厂商主要有如下几家:
电源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1、产品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力度的加大,定制电源产品的市场将会持续稳定增长,但厂商只有把定制电源产品与行业客户业务的全面融合才能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进而让客户愿意为定制电源的产品支付更高的费用。
绿色节能是未来定制电源产品的发展重点。未来,定制电源不再只是单一的提供产品,而是应对厂商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管理解决方案,整体产品制造商的新需求对整体电源解决方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定制电源企业如何在风险中抓住机遇,提高品牌竞争力,在挑战和竞争中赢得用户的信赖主要取决于其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否能与用户业务需求全面融合。
2、服务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整体产品生产厂商把定制电源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承接其业务,从而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外环节应变能力。在该趋势下,将会有更多的OEM/ODM厂商把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力。随着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市场上产品的价格趋于公开,电源制作企业若想获得厂商的订单,就需要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设计服务是最平板电视电源最重要的增值服务之一,尤其是为客户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在行业技术要求比较强的定制电源制造业,从OEM到ODM在价值链上增加了设计环节,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逐步占领高端增值环节。良好的设计能力和快速响应的物流会成为赢得客户的关键。
此外,加速订单交期处理速度,以及售后品质服务,贴近并协助客户解决问题,提高技术服务的专业度。掌握主要客户的专案开发进度,强化技术服务支援速度及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强外包产品品质的辅助管控。缩短主导型新产品的方案开发时间,都是未来厂商优质服务的体现。
3、营销
UPS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 第6篇
关键词:UPS电源 配置 研究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037-01
虽然我国的UPS行业还无法与国外的知名品牌争夺国内的大部分市场,但是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努力下,少数的UPS企业和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能够与国外的高端UPS产品相比肩,并且还有不断发展前进的趋势,不难看出,我国的UPS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因此,该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UPS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探究其未来发展的状况如何?
1 UPS电源的分类
在现阶段,UPS电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按照工作的方式可以划分为:后备式UPS、在线互动式UPS、在线式UPS、串并联式UPS。
(2)按照后备时间可以划分为:标准机、长效机。
(3)按照输入或输出方式可以划分为:单相输入/输出UPS、三相输入/输出UPS。
(4)按照输出波形划分为:正弦波、方波、阶梯波。
(5)按照输出容量划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
(6)按照安装方式划分为:立式、机架式。
(7)按照电池接线方式划分为:蓄电池浮充式和开关切换式。
但是其中用的最为普遍的就是按照工作方式进行分类。
2 UPS电源的配置类型
(1)单台UPS是最为简单常用的配置方式。
(2)串联备用冗余UPS。对于这种方式,不需要再装设额外的切换装置,就可以使主机能够100%的负载电流,在发生故障时,就可以由从机提供后备的电源。但是它也存在缺陷,在主机静态的切换开关时若是发生了故障,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供电方面的问题,并且,在市电故障或者超限的时候,由于UPS有功能能够封锁旁路,所以主机和从机都没有办法按照原先预设的方式进行切换,使得热备份失效。此外,备机长期处于备用状态的话,就会导致电池寿命缩短。
(3)并联备用冗余UPS。此方式需要配备切换装置,并且是两台,在两台UPS的旁路中必须使用同一种AC电源。
(4)多机并联备用冗余UPS。这种方式只使用与拥有多台型号、功率等参数都相同的UPS电源模块。多台均有各自的逆变器输出,然后平均其中的总负载和电流,在其中一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其他模块可以接收承担。例如在进行80 kVA负载时,若是使用三台40 kVA进行并联,就可以在一台UPS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外两台可以接收它的负载全部承担,不影响使用。
3 选配UPS电源的原则
(1)要确定所需UPS的容量。计算所有的负载总和,使UPS的容量不能小于0.8。
(2)要确定所需的UPS的类型。确定类型需要根据输出的稳定度和输出的形状波动,才能确定。
(3)要确定所需电池的后备时间。若是在市电出现中断的情况下,UPS电源的蓄电池就要及时的在预定的时间内向逆变器提交电能,使之能在额定的输出负载范围内不至于将电池的电压降到最低临界点放电电压下。
(4)附加的功能。选择使用远程的监控面板,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控制UPS;选择使用网络适配器,帮助UPS实现网络化管理;甚至在多雷雨的地区配备防雷器。
(5)售后服务。UPS由于先天性重量较重,机型较大,所以一般都是组屏生产,内部的接线十分的复杂,在安装和调试时需要有专业的人员上门指导。还要有必要的维护,对最终的送电运行也要有足够的售后保障,因此,要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为售后提供保障。
4 UPS电源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使用UPS电源时,切忌不可自己摸索,在运行时要谨遵厂家的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来运行,保证UPS接上的市电的火线、零线符合顺序要求,确保电池的正负极正确。
(2)使用UPS电源,在配备时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不受干扰及正常工作,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中和数据接收和传输中尤为如此。对于那些打印机或者一般的用户终端,是不需要UPS设备的,可以直接省略这个步骤接入市电;在网络系统中,UPS可以只供电给服务器或者主机相关部分,不需要全部供电。
(3)切忌不可超负载使用UPS。一般的UPS电源的最大负载量都是其标称负载量的80%,后备式UPS的额定功率小一些,若是超载使用,处于逆变状态时会导致三极管被击穿。并且,也严禁在使用UPS电源时接日光灯这样的感性负载,只能接那些纯电阻和负载量小的电容性负载;此外,UPS电源不可超载,但也不可长期过度轻载。
(4)要使UPS进入工作状态,就要在UPS开启一分钟之后再接通负载电源开关,并且是逐个接通,关机时顺序与开机相反,先逐个关闭负载电源开关再关闭UPS电源。
(5)切忌频繁的开关UPS电源。在关闭UPS电源后,要等6 s以上后才能够再次开启。否则会出现无法启动或者启动失败的情况,既没有电输出又没有逆变器输出。
(6)为了提高电池的能力和电池的寿命,UPS电源要及时的补充电源,也要较长时间的连续充电,一般不少于48 h,来确保电池不会较快的衰竭。新购置的或是存放较久的,就要在用前先充电12 h。若是长期没有使用的,三个月就要充电一次,每次也充12 h。在高温地区时间短一些,2个月就要充一次。
5 结论
UPS电源从开始发展至今,一直处于不断创新发展中,不断的完善自身,增添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UPS电源只会发展的愈来愈好。
参考文献
[1]张伟,翟立辉,罗勇.UPS的发展动态[J].通信世界,2004(43):39.
[2]孙健刚.上海本地电源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上海电力.2003(3):198-200.
浅析飞机电源系统的发展 第7篇
关键词:飞机,电源系统,发展
1、引言
飞机作为人类实现飞天梦想的工具, 其自身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 尤其现代飞机为提高其安全性的多余度设计, 使飞机更加的复杂。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中, 飞机电源系统是飞机正常运作的关键。
2、飞机电源系统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以前, 飞机电源系统是24V低压直流 (LVDC) 电源系统, 当时发明的低压直流起动/发电系统, 被认为是飞机直流电源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后飞机供电系统容量急剧增加, 由于当时直流灭弧和直流电机电刷拉弧两大技术问题无法解决, 迫使飞机直流供电系统转变为交流供电系统。80年代以前飞机的交流供电系统, 是用机械恒装将发动机变化的转速变成恒速, 再带动发电机旋转, 称为恒速恒频 (CSCF) 系统。它无法实现起动/发电双功能。80年代电力电子技术大发展, 此时实现了用电力电子装置取代机械恒装, 这样就出现了变速恒频 (VS CF) 系统。这种系统能实现起动/发电双功能, 但很复杂。80年代与90年代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大发展, 解决了直流灭弧和电机控制问题, 飞机电源系统重新回到直流电源系统, 但此时因容量要求大, 直流输出电压从原来的24V升高到了270V, 此即称为高压直流 (HVDC) 供电系统。这样飞机上先后采用过的电源系统就有低压直流 (LVD C) 电源系统、变频交流电源系统、恒速恒频 (CSCF) 电源系统、变速恒频 (VSCF) 电源系统和高压直流 (HVDC) 电源系统。
3、飞机电源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飞机上电能的产生、调节、控制、变换和传输分配系统统称为飞机供电系统, 包括电能产生一直到用电设备端的部分, 它又可分为飞机电源系统和飞机输配电系统两部分。我们着重介绍的是飞机电源系统。飞机电源系统是飞机上电能产生、调节、控制和电能变换部分的总称。它主要就是将航空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转化成各种形式的电能, 供机上所有机电系统和电子设备使用。通常飞机电源系统由主电源系统、辅助电源系统、应急电源系统、二次电源系统和地面电源系统组成。主电源由航空发动机直接或间接传动的发电机和及其变换调节、控制保护设备等构成, 飞机正常飞行时向全机提供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的电能, 满足用电设备的需要。辅助电源是飞机发动机未工作或部分主电源发生故障时向飞机供电的电源, 飞机蓄电池或辅助动力装置 (一种小型机载发动机、发电机和液压泵等构成的动力装置) 是常用的辅助电源。应急电源是主电源和辅助电源全部失效后向飞机飞行必须的用电设备供电的电源, 它主要由蓄电池或应急发电机组成。由于应急电源容量小、储能有限, 此时飞机必须在就近机场着陆。二次电源由电能变换器构成, 用于将主电源产生的一种形式的电能转变为另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电能, 以适应不同用电设备的需要。飞机停于机场时, 最好由机场的地面电源供电, 地面电源通过电缆和机身的插头插座向飞机供电, 以供在地面通电检查机上用电设备和启动发动机之用。
不同飞机上的用电设备对电源的要求不同, 飞机所采用的电源系统也就不尽相同。例如有的飞机上用恒频交流电的设备较多, 则该飞机就应该使用由恒频交流电源系统和低压直流电源系统构成的混合电源系统。在混合电源系统中, 主电源由低压直流电源和变频交流 (有时为恒频交流) 电源构成, 应急电源用蓄电池, 二次电源用变流机或静止变流器。所以我们分析一架飞机的电源系统时, 一定要从飞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为切入点。
4、飞机电源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 飞机的功能日益完善, 用电功率不断增加, 将机上机械、液压等传动机构改装成电传机构, 以提高飞机的可靠性、维护性和可操纵性, 减轻系统体积、重量被越来越看重。发展“多电”或“全电”飞机就成为了飞机发展完善的一个必然, 这样开发出能满足飞机用电设备需求的大功率、高集成化的飞机电源系统就势在必行。
从飞机电源系统的发展看:目前大型民用飞机多采用变频交流电源, 交直流混合供电模式, 如波音787, 空客A380飞机;军用飞机均倾向采用270V高压直流电源系统, 如F-22、F-35等。与之相适应, 无刷化、高功率密度的起动/发电双功能一体化的航空起动/发电系统 (简写为SGS) 将成为未来飞机电源系统的趋势。航空起动/发电系统中发电机是和航空发动机联在一块的, 这样一机两用既可发电又可起动就省去了一整套起动系统, 大大减轻了飞机的负载从而提高了飞机的可靠性。在以后的飞机设计和创新中, 解决好电源系统是非常关键的, 从目前电源系统的发展方面看, 高度集成化的起动/发电系统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但高度集成化给我们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功率损耗、系统散热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要想创造出好的电源系统, 还得从发展损耗小、结构简单、适合高速运行的新型电机结构及控制系统, 研发耐高温高压、绝缘性好、载流能力强的新材料和新器件等方面入手。
5、结语
飞机电源系统在飞机中, 就相当于人体中的神经网络, 一架飞机电源系统的优劣直接决定着飞机的性能。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升, 纵观飞机电源系统的发展轨迹, 我们不难看出飞机电源的大功率、小型化、高可靠性是飞机电源系统永不改变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胡育文.全电飞机中的航空电源系统.
[2]戴卫力, 等.航空起动/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J].航空科学技术, 2010.05.
UPS电源发展现状探讨 第8篇
UPS电源作为计算机的重要外设,已从最初的提供后备时间的单一功能发展到今天的提供后备时间及改善电网质量的双重功能,在保护计算机数据、改善电网质量、防止停电和电网污染对用户造成危害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UPS电源分类方式很多: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后备式UPS、在线互动式UPS、在线式UPS、串并联调整式UPS;按后备时间可分为标准机、长效机;按输入/输出方式可分为单相输入/单相输出UPS、三相输入/单相输出UPS、三相输入/三相输出UPS;按输出波形分为正弦波、方波及阶梯波;按输出容量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按安装方式可分为立式、机架式;按电池接线方式可分为蓄电池浮充式和开关切换式(也称分离式);按UPS主接线方案,供电可靠性、连续性、稳定性,电源容量及其它参数要求,可分为单一式不停电电源系统、并联式不停电电源系统、冗余式不停电电源系统。其中,按工作方式进行分类最普遍。
(1)后备式UPS也称非在线式UPS,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正常供电时,市电经滤波后通过交流旁路通道再经转换开关直接向负载提供电源,机内的逆变器作为充电器给蓄电池充电,电池充满后逆变器处于停滞工作状态;当市电供电中断或低于170V时,逆变器紧急切换到工作状态,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变为稳压、稳频的方波交流电源输出。这种UPS存在2~10ms的切换时间,且持续供电一般仅十几分钟,因此不适用于对电能要求较高、供电不能中断的设备。
(2)在线式UPS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工作时,UPS一般采用双变换模式。市电正常时,输入的交流电通过充电电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整流器(AC/DC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由逆变器(DC/AC电路)再将直流电逆变成正弦波交流电供给负载,起到无级稳压的作用。而当市电出现中断情况时,后备蓄电池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此时蓄电池储存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变换成交流电并供给负载。由于市电经过了交流到直流再到交流的转换过程,因此市电中原有的干扰和脉冲电压成分已经被过滤,而且无论是在市电正常还是中断时,逆变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来自电网的电压波动和干扰对负载的影响,真正实现了负载的无干扰、稳压、稳频以及输出电压零中断的切换目标。
(3)在线互动式UPS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在线互动式UPS是介于后备式UPS和在线式UPS工作方式之间的UPS设备。在线互动式UPS的逆变器具有双向功能且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市电正常时,逆变器反向工作,起充电器的作用,给蓄电池组充电;市电异常时,逆变器立刻进入逆变工作状态,把蓄电池组储存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正弦波。在线互动式UPS也有转换时间,但比后备式UPS短,保护功能较强;另外,采用了铁磁谐波变压器,抽头调压在市电供电时具有较好的稳压功能。但是,由于在线互动式UPS使用的是工频变压器,同样有着笨重、体积大的问题且输出频率不稳定,存在转换时间(4ms)。
(4)串并联调整式UPS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串并联调整式UPS电源在在线式UPS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它采用双向逆变器代替调压稳压器,产生既有串联调整又有并联调整的双重调整结构。图4中仅画出一相的电路,实际上三相电路是相同的,并且具有公共的直流母线。Delta变换器是一个正弦波电流源,串联在主电路中,它的功能是提供正弦波电流、监控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平、调整输入功率因数和补偿市电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ΔU。从电路结构上讲,它是一个双向变换器:逆变时输出功率,在主电路对输入电压做正补偿;整流时吸收功率,对输入电压做负补偿。该拓扑一般应用于三相大功率UPS电源系统中,这种双向变换的电路把交流系统稳压技术中的电压补偿原理应用到UPS电源的主电路。在调压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可大可小、可正可负的补偿电压来弥补UPS电源输出电压与输入市电的差异,使UPS电源系统拓宽了市电输入范围,提高了输出稳压精度。
2 UPS电源配置类型
(1)单台UPS。这是最简单、常用的配置方式。
(2)串联备用冗余UPS。这种方式不需要额外的切换装置,主机正常时100%地承担负载电流,故障时由从机提供后备电源。由于备用UPS在主机旁路且处于等待工作状态,因此又称为热备份。UPS热备份即UPS电源串联冗余,有主机和从机之分。其缺点为:主机静态切换开关发生故障时,将可能导致整个系统供电出现问题;在市电故障或市电超限时,因UPS有封锁旁路的功能,故主、从机无法按预先设定的方式切换,造成热备份失效;另外,备机长期处于热备用状态,电池也长期处于浮充状态,影响电池寿命。图5为一用一备串联冗余方式;图6为二用一备串联冗余方式。
(3)并联备用冗余UPS。这种方式需要另外配置切换装置,两台UPS的旁路必须是同一个AC电源。图7为一用一备并联冗余方式,适用于单AC母线系统;图8为二用一备并联冗余方式,适用于双交流母线系统。
(4)多机并联备用冗余UPS。这种方式是将多台型号、功率等参数相同的UPS电源模块,通过并机元件(并电源技术供配
机柜、并机模块或并机板等),把输出端同期并接而成。并机目的是为了共同分担总负载功率,其基本原理是:正常情况下,多台UPS均有各自的逆变器输出,但平分总负载和电流,当其中的一台或两台UPS模块故障时,由剩下的其它UPS模块承担全部负载和电流。其中三机并联是常用的一种并机方式,如对于80kVA的负载,可以考虑三台40kVA并联,即使一台UPS出现故障,另两台UPS仍能承担全部负载,且满足设计要求,此为N+1并联冗余。图9为多机备用并联冗余方式。
3 选配UPS电源的原则
(1)确定所需UPS的容量:计算所有的负载总和S,UPS的容量不小于S/0.8(考虑UPS的抗冲击能力及扩容需要)。
(2)确定所需UPS的类型:根据负载对输出稳定度、切换时间、输出波形的要求,确定UPS类型(在线式、在线互动式、后备式以及正弦波、方波等)及配置方式。
(3)确定所需电池后备时间:在UPS电源运行中如发生市电中断,那么蓄电池必须在预期的时间内向逆变器提供足够的直流能源,以便在带额定输出负载的情况下电池电压不致降到所允许的最低临界放电电压以下。
(4)附加功能: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建议采用UPS热备份系统,考虑串联备用冗余UPS、并联备用冗余UPS及多机并联备用冗余UPS系统;选用远程监控面板,实现在远端监视和控制UPS的工作;选用网络适配器,实现UPS的网络化管理(基于SNMP);在多雨雷地区,可配用防雷器。
(5)售后服务:由于UPS较重,而且大容量机型一般组屏生产,内部接线较复杂,需要上门指导安装、调试、最终送电运行及进行必要的维护,因此要选择售后有保障的优质供应商。
4 UPS电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使用UPS电源时,应严格遵守厂家的产品说明书中有关规定,保证UPS所接市电的火线、零线顺序符合要求,确保直流(电池)正负极的正确性。
(2)配备UPS电源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数据不受干扰。对于不需要UPS的设备(如打印机及一般的用户终端)直接接入市电;对于网络系统,可考虑UPS只供电给主机(或服务器)及有关部分。
(3)不要超负载使用UPS。UPS电源的最大负载量是其标称负载量的80%(后备式UPS一般选取额定功率的60%~70%负载量,在线式UPS一般选取额定功率的70%~80%负载量),超载使用在逆变状态下常造成逆变三极管击穿。此外,在使用UPS电源时,严禁接日光灯等感性负载,而只能接纯电阻或较小的电容性负载;UPS电源也不宜长期处于过度轻载状态。
(4)UPS开启约1min后,待UPS进入工作状态,再接通负载的电源开关,而且负载的电源开关要逐个地去接通;关机时的顺序正好相反,先逐个关掉负载的电源开关,再关闭UPS电源。
(5)不要频繁关闭和开启UPS电源。一般要求在关闭UPS电源后,至少要等待6s后才能再开启,否则UPS电源可能处于“启动失败”的状态,即UPS电源处于既无市电输出又无逆变器输出的不正常状态。
(6)为了补偿电池能量和提高电池寿命,UPS电源要进行及时、较长时间的连续充电(通常不少于48h,可以带或不带负载),以避免电池衰竭引起故障。新购置或存放很久的,使用前应先充电12h;长期存放不用的,每隔3个月应充电12h;若处于高温地区,则每隔2个月充电1次。
摘要:介绍UPS电源分类、配置类型、选配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增强相关人员对UPS的了解。
浅谈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趋势 第9篇
1. 提高效率, 力争节能
电能变换是电源技术的关键, 即利用电能变化技术将市电或电池等一次电源变换成适用于各种用电对象的二次电源。一次电源是指将电网市电变换成标称值为48V的直流电。二次电源是指通信设备内部集成电路芯片等所需用的直流电源。将一次电源输出的48V直流电, 经过DC/DC高频开关功率变换, 获得不同大小的直流电压输出, 即是二次电源。
在通信电源中, 开关技术是提高电源效率的一个重要技术。开关电源在电源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10k Hz发展到高稳定度、大容量、小体积、开关频率达到兆赫兹级, 开关电源的发展为高频变化提供了硬件基础, 促进了现代电源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所谓高频变化, 是指靠谐振变换、移相谐振、零开关PWM、零过渡PWM等电路拓扑理论和功率因数校正、有源箝位、并联均流、同步整流、高频磁放大器、高速编程、遥感遥控、微机监控等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指导的现代电源技术。高频化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降低原材料消耗, 使得电源装置小型化, 并加快系统的动态反应, 推动电源进入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
在高频变化的相关技术中, 软开关技术、准谐振技术的研究趋于成熟稳定, 随着谐振变换、移相谐振、零开关PWM、零过渡PWM等理论的发展, 这些新技术减少了过去硬开关模式下电源设备开通时开关器件在开关过程中电压上升/下降和电流上升/下降波形交叠产生的损耗和噪声, 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开关, 降低损耗的同时提高了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功率集成技术简化了电源结构, 使其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以高度集成的硅晶片为例, 其内部元件数目就减少了2/3以上, 结构也更加紧密, 相比于分立元件的布局减小了杂散电感、分布电容及连线电阻, 降低损耗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2. 应用互联网进行远程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通信系统从以前的单机或小局域系统逐渐发展至大局域网系统或广域网系统, 这对电源设备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直接利用互联网上传控制数据, 使维护人员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查询、控制等维护工作;保护通信互联网终端的电源设备必须具备数据处理和网络通信能力;需要友好的人机界面, 使网络技术人员可以随时、准确的监视电源设备运行状态和各项技术参数;具有各种保护、告警和数据信息存储、处理、打印等功能;具有远程开关机功能, 使网络技术人员能够按照需要开关交流或备用电源。
3. 全数字化控制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 通信设施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 地势高、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都增大了维护的难度。巨大网络设备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此时此刻, 数字化技术就表现出了传统模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势, 如对AC/DC整流稳压、DC/AC逆变、SPWM、同步锁相、蓄电池的管理等。科技的发展, 微处理器和监控软件的逐渐引入, 电源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技术后自我监控能力普遍增强, 不但可以实时监视设备本身的各种运行参数和状态, 而且具备了预警功能和故障诊断功能, 通信动力设备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得以有效地实现, 设备的可靠性和对用户的适应性得以大大提高。
通信电源系统的集中分散式监控系统需要对系统中状态量和控制量进行监控, 还可对电池进行全自动管理;可以直接利用Internet上传控制数据, 使维护人员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查询、控制等维护工作;利用友好的人机界面, 使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及早、准确地得到保护、告警和数据等信息。
4. 应用低电流谐波技术
在通信电源开发、生产早期, 人们主要集中研究电源的输出特性, 较少考虑到电源的输入特性。例如:传统的在线式电源输入AC/DC部分通常采用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其输入电流呈脉冲状, 导通角约为π/3, 波峰因数大于纯电阻负载的1.4倍。这些谐波电流大的电源给电网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使电网波形失真, 实际负荷能力降低, 对于三相四线制的电网来说, 还很有可能因中性线电流过大而出现安全隐患。
随着人居环境的破坏,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人们安全意识的也随着增强, 另一方面,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功率器件的发展, 低谐波输入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并被广泛的推广应用, 通信电源中采用有源谐波处理技术已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低谐波输入不但大大改善电源对电网的负载特性, 也可以减少对其他网络设备的谐波干扰, 同时大大提高了电源的源效应。由此可见, 低谐波输入的新一代绿色电源必将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网络时代通信电源。
5. 电池及电池组的小型化、环保化和智能化
辅助电源应急启动系统研究与发展 第10篇
地铁车辆和动车车辆内列车蓄电池主要作用是保证在没有外部电压供电的情况下能够激活列车, 并为直流负载设备提供稳定的110V直流电压, 常规状态下充电机为列车蓄电池进行浮充。当蓄电池充电机机不工作时, 蓄电池也需要为一些关键设备供电。蓄电池组由若干组单节蓄电池串并联组成, 尽管蓄电池组可靠性非常高, 但还是有可能发生严重溃电的可能性[1]。当蓄电池组电压低于最低限值时也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启动辅助电源, 应急措施通常采用应急蓄电池和应急备用电源2种实现方式。应急蓄电池方式采用小容量备有应急110 V蓄电池, 正常状态下对应急蓄电池浮充电, 当出现蓄电池严重溃电的状态时, 应急蓄电池接入辅助电源内部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启动辅助电源。应急备用电源方式采用小容量备有应急备用电源, 当出现蓄电池严重溃电的状态时, 应急备用电源直接将受流器 (受电弓) 接入直流电压转化为控制电压, 应急蓄电池接入辅助电源内部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启动辅助电源。
一、应急备用电源 (DBPS) 基本原理
以第三轨直流750V供电方式为例说明工作原理, 应急备用电源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DBPS包括输入扼流圈、滤波电容器、逆变单元、隔离变压器、整流单元、滤波电容器、EMI滤波器、DBPS控制器以及DBPS开关等组成。经受流器将DC750V电网电压引入DBPS, 当蓄电池严重溃电同时闭合司机室DBPS开关, DBPS控制器控制全桥逆变器将直流电压逆变成交流电, 在经隔离变压器、整流单元、滤波电容器组以及EMI滤波器转变为DC100V。DBPS控制器根据输出反馈控制全桥电力电子器件输出, 输出端的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是高频专用, EMI滤波器也是为了较小尖峰, 抑制高频干扰。由于DBPS的输入波动很大, 输出功率很小, 满足应急启动即可, 因此输出波动也较大 (±20%) 。
二、DBPS相关的细节问题探讨
目前绝大部分地铁车辆的辅助电源为进口产品, 这有最近几年国产产品才进入正线运行, 所以辅助电源也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1) DBPS启动开关控制位置。DBPS开关位于司机室中, 当出现蓄电池严重溃电的状态时, 闭合DBPS开关, 应急启动电源输出启动电压。当蓄电池正常工作状态时, 即便闭合DBPS开关, DBPS系统也没有输出。DBPS开关可以控制逆变电力电子开关也可以控制DBPS输出端。若DBPS开关控制逆变电力电子开关时, DBPS输出侧的高频变压器、整流等出现故障时, DBPS将没有输出, 而且闭合DBPS开关后端输出也有一定的响应时间。DBPS开关控制DBPS输出端状态下, DBPS系统处于等待状态, 响应时间非常小。两种方法相比较DBPS开关控制输出端更为合理[2]。
(2) 输入输出隔离。DBPS系统的输入是DC750V或DC1500V的高压, 输出是DC100的控制电压, 两种电压显然是不能共地, 因此需要先将高压直流逆变然后整流, 在此过程中高频隔离变压器是核心部件, 斩波频率高频化不仅可以减小了DBPS的体积, 增大了DBPS的功率密度, 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瞬时响应速度, 抑制了电源所产生的音频噪声。
(3) 输出保护。DBPS的输出与辅助电源中充电器的输出并联, 为了消除两路输出之间相互的影响在输出端各串联接入一个二极管D1和D2, DBPS输出电压比充电器输出电压小10V, 即便同时工作也是充电器输出起作用。
三、结论
城市轨道车辆辅助电源中的DBPS系统虽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但在可靠性和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特别一些细节问题上[3], 如输出精度、小型化、电磁兼容特性等, 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步改善, 国产辅助电源系统必将逐渐取代进口。
参考文献
[1]赵清良, 刘清, 曾明高.城轨地铁车辆辅助电源系统研究与发展.机车电传动, 2012 (1) .
[2]王会发.天津地铁2号线车辆辅助电源装置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8) .
电源发展 第11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常规变电站用电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方案。通过对一体化电源工作原理及分层结构的详细介绍,并结合实际应用,论述了一体化电源的优越性。
【关键词】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通信电源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electric system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ventional subst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tation with AC and DC integrated powe r supply scheme. Through the detailed work on the integrated power supplyprinciple an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discuss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Key words:Substation,integrated AC/DC power supply ,communication power
引言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电源系统,是借鉴电力用直流、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系统核心思想,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特点而开发的一体化电源产品解决方案。现有站用电源系统在资源整合、自动化水平、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而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以其结构紧凑、智能经济等优势具有广范的应用与蓬勃发展前景。
1.传统站用电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变电站站用电源可分为交流配电、直流配电、UPS/逆变电源和通信电源系统等4大类电源系统,每个系统采用不同方案设计,单独装配组屏。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因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1)现代化程度不高。2)资源配置浪费。3)维护、售后服务困难。
2.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优势特点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它的优势和特点主要通过与传统站用电源的对比中得以呈现。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优化,分配合理
交流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都取消了各自所配备的蓄电池组,并与直流电源共用同一组蓄电池,减少了组屏屏柜的数量,降低了蓄电池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的费用,大大节约了变电站内占地空间和设备投入成本。
2)现代化管理,高效可靠
站用电源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案,可以对各个子电源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和统一管理,减少了系统作业流程,优化了人力资源的调配。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监控平台可以对用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通信传至后台。后台值班人员可通过实时和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对站内系统运行情况作性能分析,以确保站用电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3)售后维护方便
由同一个设备成套厂家设计、生产一整套站用电源,现场安装、调试过程中消除了原本需与其他厂家协调沟通的环节,提高的设备开通运行效率。后期设备运行如有出现故障,都有该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维护,责任明确,服务方便。
3.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设计方案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采用分体式架构,将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电力专用逆变电源、直流操作电源、服务等,通过网络通信,设计方案优化,实现变电站站用电源的集中供电和统一监控管理,进而实现在线状态的实时检测。
1)站用交流电源
站用交流电源主要由交流进线、交流馈线、电量测量和交流电监控4个单元组成,配有ATS转换开关可以实现两路交流进线电源的自动切换,从而确保了交流输出分配和一体化电源长期稳定运行。
2)直流操作电源
直流操作电源是一体化电源的核心,主要由整流单元,蓄电池单元,直流馈线单元。
3)交流不间断电源
交流不间断电源,主要包括UPS和INV两类不间断电源。其中UPS主要为变电站内计算机监控、打印机等对电源质量要求很高的重要负荷供电;而INV逆变电源主要为变电站内事故照明等对电源的质量要求不高的负荷供电。
4)DC/DC通信整流电源
与传统通信电源有所不同,DC/DC通信电源采用DC220/110V直流母线电源作为通信整流模块的输入电源,并与直流电源共用一套蓄电池组,整理模块也采用N+1冗余模式,且采用硬件自主均流技術,为变电站内交换机等通信设备提供可靠的直流工作电源。
5)一体化监控系统
一体化监控模块存储整个站用电源数据,通过一个RJ45口以IEC-61850规约与后台连接,也可通过RS232/485口与后台连接,能完成站用电源四遥功能。一体化监控模块故障不影响电源其他智能模块运行。
4.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实例应用
长乐110KV桃坑变电站站用一体化电源经调试正常已投入运行,就以此为例简单论述一体化电源的配置方案。
方案设计:站用两路交流电分别引自不同变压器下的低压母线,经两台ATS自动切换为相应交流负荷供电。通信电源和UPS不间断电源直流进线都取至直流主母线,并与直流共用一组蓄电池。
屏柜配置:本项目总共配置11面屏柜,与常规屏柜配置方案相比减少了3个屏柜。组屏方案如下:
监控通信:本系统中设置一个一体化直流总监控和绝缘巡检、通信电源、交流电源,UPS电源4个子监控。4个子监控各自对自己的单元的功能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及时采集数据和反馈电信号给总监控。一体化总监控也可以对各个子监控做相应配置和参数的修改,并能通过RS485/RS232或者以太网口与后台通信,为后台值班人员更好地掌握现场一体化电源运行情况提供了便利。
5.结语
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是现有变电站占用电源设计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近几年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相继建设投产及全国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的建设,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站用电源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其技术先进、维护方便、运行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秋梅.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J].电源世界,2014.
[2]王炳林.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与应用[J].冶金动力,2013.
作者简介
孔荣荣,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直流、一体化电源和热电电气设计工作。
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通信电源,技术,发展
通信事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通信电源的设计目的就主要体现在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向设备持续提供能源方面。时代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 通信电源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 从小功率到大功率, 从有人值守的机房到无人等等都可以看出通信电源技术在更好的发展。
一、通信电源的现状
随便时代需求的改变, 通信电源的设备种类也出现了各种样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但是这样的现象使得生产的厂家增多, 导致接口和协议的不同使其与设备间无法兼容。为了适应发展目前也有很多通信电源是用所谓了标准接口, 也就是通用的接口, 这样就提高了设备间的兼容性, 不仅如此, 也提高了通信设备的灵活性。目前, 通信电源在不同的场合适用不同的电路, 主要采用的有三种。功率较小或者适中的通常采用双单端电路或半桥电路, 功率较大的场合使用全桥变换电路, 不同的电路都有自身的优缺点。除了以上所说的通用性和不同的电路, 现在的通信电源还具备很强的智能性, 对自身可以进行诊断和简单的维护, 用以维持设备的运作。由此看来通信电源的现状正顺应着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高效安全而稳定的发展当中。
二、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
1、提高效率, 做到节能。
过去通信电源是采用变压器和整流器对设备提供直流电, 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低且不稳定, 想要提高通信电源的效率有一个关键就是开关技术。开关电源从以往的10KHz到现在的兆赫兹级, 实现了更高的稳定度和大容量小体积的转变, 这项技术在电源技术中的主导地位一直不变的原因也许也是因为它稳定的发展为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硬件基础。开关技术有了一个高频的变化后, 带来了很多好处, 最直接的就是对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了, 这使得电源的装置可以小型化从而系统的动态反应加快。这样的发展既做到材料节约, 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互联网的远程管理。
设备的管理都是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 但是如今的互联网已经达到普及, 互联网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已经有很多开始用互联网远程对通信电源设备进行管理。首先利用互联网将数据上传, 然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数据的查找进行分析后, 进行控制和维护的工作。对通信终端的电源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保护, 就要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 方便技术人员可以精准, 实时的进行监控电源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各项参数。
3、无人值守的智能技术。
城市的建设, 用地的规划发展, 使很多通信设施所设置的地点处于环境复杂或地势偏远的地方, 交通和操作都很不方便就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通信电源技术需要不间断的提供电源, 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也不能停止提供电源, 所以我们需要后背电池的支持来保障通信电源的正常工作时, 也需要对故障进行诊断和处理。而如今在通信电源技术中, 对电源采用全数字化的控制技术, 使电源的自我监控能力增强, 由此具备的预警能力和诊断故障的能力使无人值守的智能技术得以实现。
4、低电流谐波技术的应用。
在通信电源使用的早期时段中, 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在电源的输出研究上, 对电源的输入研究特性考虑不够。以往使用的电路谐波电流较大, 对电网的污染很严重还导致电网波失真等问题的出现, 对于有的电网来说更有可能因为过大的电流出现安全隐患。随着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的加强, 还有各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已经淘汰掉谐波电流较大的电路的使用, 低谐波输入技术正在被推广和积极的使用当中。低谐波电路的使用, 改变了电源对电网的负载, 提高了电源的效应, 也减少了其他设备对谐波的影响, 既绿色环保又安全高效, 正好符合时代的需求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整个通信的行业中, 通信电源技术所占比例并不大, 但是它也是不可忽视的基础设施, 是完整且独立的存在行业当中, 其作用也不可小觑。社会的发展, 对通信电源技术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如今社会对环境的重视, 也要求通信电源的设备具有环保节能的特性, 这将成为电源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同时对其的管理、控制和维护等都在不断的完善, 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 电源技术的发展和配套设施将更加符合规定和需要。
参考文献
[1]于洪斌.先进通信电源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硅谷.2015 (1)
[2]杜志民.浅谈监控技术在通信电源维护中的应用.科技与企业.2013 (2)
[3]张锦鹏.浅谈现代电力电子及低压电源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6 (2)
[4]王春鹏;拜俊鹏.浅析通信电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信息通信.201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