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16_数量词教案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16_数量词教案(精选6篇)

16_数量词教案 第1篇

读课文趣味识字

16.数量词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并识记“表、件、顶、包、干、盒、颗、棵、句”等9个生字,积累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部首“页字旁”,积累文中带有页字旁的字;能辨析“颗、棵”;知道“颗、棵、顶、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空它们的笔顺。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并掌握“一”在文本中的变调规律。

3、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数量词,初步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从中感受到学习数量词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文,了解并掌握“一”的变调规律。

2、识记积累本课生字词语。

3、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数量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

课件、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板书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课文插图)看屏幕!小朋友们,画面上的东西你认识吗?(媒体出示词语)请你借助拼音读准物品的名称。(自由读,领读)

2、学习生字:表和干

3、齐读词语

4、出示课题:

16、数量词(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揭示规律

过渡:现在请小朋友轻声的读读这首儿歌,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初步了解数词和量词,揭示课题。

4、师:这些词语中像“一”这样表示多少的词,人们把他们叫做数词。(板书:数词)数词后面跟着是表示东西的单位的词,人们叫他们量词。(板书:量词)数词和量词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在数东西的时候从来不分开,因此人们把他们合起来,给它们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数量词”。

5、再读课文。

6、学习生字:

(1)找出读音相同的生字,出示“颗”和“棵”: ①辨析:棵、颗

②出示练习:一()青菜

一()花籽儿 ③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2)找出“页字旁”的另一个生字,出示“顶”: ①集体书空

②理解意思、积累词语(3)件、盒、包、句

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重点:区别“句”和“包”的不同;书空“件”)

7、再读课文。

8、(出示词组)读词组,学习“一”的变调(1)师生问答读词组。

(2)师:在这么多词组中,同样是“一”字,他的读法不一样,你发现了没有?(3)揭示规律:“一”在第四声的字前面读第二声,在其他声调的字前面读第四声。

(4)齐读词组

9、学习数量词有个要我们注意的小窍门,和你的同桌一起再读读课文,找找这个小窍门。

交流出示板书:数词量词在一起,前后词语搭配好。(齐读)

三、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师:有个小弟弟也学会用数量词,前不久他出门旅游,看到了许多东西,他给我们写了封信呢!请大家读读这封信,看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话,把错的地方圈起来,想想应该怎么说?

2、指名交流;师纠正错处;生齐读正确的句子。

3、小弟弟的问题出在哪儿?齐读板书。

4、让我们把学习数量词的小窍门大声地告诉小弟弟,再读板书。

5、小弟弟在我们的帮助下,也记住了这个小窍门。他又给我们写来了一封信,快来读读这封信?注意“一”的声调。

出示句子:我们坐在一艘游轮上,看到一幢幢高楼,一座座大桥,还看到一群小鸟在江面上飞翔。引读理解句意;学生齐读。

6、拓展体会“前后词语搭配好”: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老师送你们——

(1)(出示图片“花”)师:多少花?生回答,媒体出示:一朵花

一枝花(生读)

(逐步出示)一束花、一捧花、一篮花、一丛花、一车花(生读)(2)小结:东西的形态和数量不一样了,量词也会变化。再读板书句子。

7、总结:今天的课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数量词”,使用数量词的小窍门,齐读板书。我们还学会了“一”的变调。下节课,我们要把新学到的字认认真真地写到田字格里。

附: 板书设计: 数量词

16_数量词教案 第2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3.教学用具

课件

4.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引入,来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以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通过实例解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课本第三页“活动”,学生可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2、通过读图1.2及图1.3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

(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不仅在时间上是有差异的,在空间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1、通过读图1.4观察人口增长的空间特点,并分析原因。(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方法。)

2、通过书本第五页“阅读”,进一步验证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再通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引导学生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从而得出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学生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从人口增长统计图来看人口增长的快慢应该看人口增长的倍数,而不是看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的类型划分。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的人口增长模式。

1、通过读图1.6,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注意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静态:各种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动态:原始型逐步发展成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主要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结合“案1例”芬兰人中增长模式的转变及书本第七页“活动”,综合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因素。

3、通过下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

课后习题

16_数量词教案 第3篇

低熔点合金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仪器仪表、相变储能、热管理等一些工业领域,例如医用防辐射挡块、自动洒水系统的阀门及火灾报警装置、薄壁件和精细零件加工件的填充物等。低熔点合金还广泛用来制作模具,特别适用于那些采用机加工方法难以实现型腔加工的零件的型芯模具等,具有生产周期短、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易行的特点,而且低熔点合金模具可反复回收再利用[1,2,3,4,5]。近几十年来,随着原子能工业、等离子体技术、火箭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许多低熔点金属被选作液态、汽态或电离态的载热介质[6]。Pb-Li共晶合金在工业上用作核反应堆包层产氚材料[7,8,9,10]。利用低熔点合金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原理可将其作为太阳能电站中的储能材料,不仅储能密度高,而且使用寿命长,工作稳定性好[11]。低熔点合金还可以作冷却剂用来冷却高速数据传输中的U盘或长时间运行的手机等[11,12]。

在实际应用中,把由低熔点元素Bi、Pb、Sn、Cd、In、Ga、Zn、Sb等组成的二元及多元合金称为低熔点合金。低熔点合金的熔点范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认为它们的熔点均在310℃以下[1,1[13,14,15]]。低熔点合金根据组成元素的多少可以分为二元系和多元系低熔点合金,根据所含的主要合金元素可以分为铅基合金、铋基合金、锡基合金等。

目前已发表的关于低熔点合金的论文多集中于探讨其应用,鲜有对其微观组织和基本理化性能的研究,仅有的一些文献或数据,或陈旧或难以得到[1[16,17]],尤其是多元低熔点合金相关的资料极其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元低熔点合金系的工业应用。低熔点合金在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低熔点共晶合金成分,这是因为共晶合金具有单一共晶点及良好的铸造性能,没有糊状区。多元低熔点合金组成元素多,能够大大降低Pb作为合金主要元素的含量,符合环保发展的要求。为降低工业上对低熔点合金中含Pb量的使用要求,结合低熔点合金的研究现状,本工作选择两种具有较低Pb含量的多元低熔点共晶合金Sn16Bi52Pb32(质量分数)、In21-Sn12Bi49Pb18(质量分数)[18]进行微观组织结构、相组成、熔点、混合焓及密度等基本物化性能方面的研究,为具有较低含Pb量的低熔点合金的工业化应用积累完善的基础数据。

1 实验

将纯度均高于99.99%(质量分数)的In、Sn、Bi、Pb四种纯金属原材料按照合金成分进行称重配料,制备样品。采用真空高频感应熔炼炉进行合金试样的熔炼。熔炼前,考虑元素熔点由低到高、挥发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原材料依次放入高纯石英坩埚中,再将坩埚放入铜线圈中央部位,炉内抽真空至3×10-3Pa,充入-0.05Pa氩气作保护气氛,防止熔炼过程中元素的氧化和挥发。熔炼时采用小电流,短时多次熔炼,在保证熔炼均匀的同时防止温度过热而导致的氧化烧损。熔炼后,合金铸锭随炉冷却,至完全凝固后取出。

将合金锭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为Φ15 mm×10 mm的扁圆柱形,使用细砂纸磨样,然后清水抛光,所得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型号为EMPYREAN),Cu靶,扫描范围20~100°,扫描速度8(°)/min。打磨抛光后的样品用稀盐酸腐蚀,采集金相组织照片,并在扫描电镜(SEM,型号为Zeiss supra 55)下观察其铸态组织,同时进行能谱分析(EDS)。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型号为TA Q20)测试其熔点和相变潜热,加热速率为10K/min。采用Mettler Toledo xs64密度计测量试样的密度,反复测量5次取平均值以减小测量误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元低熔点亚共晶合金Sn16Bi52Pb32

从图1(a)-(c)中可以看出,Sn16Bi52Pb32合金具有准规则共晶结构,组织图中包含两个区域: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黑色岛状颗粒均匀分布在合金中。大多数Pb原子和Bi原子分布在白色区域,而大多数Sn原子则分布在黑色区域(见图1(d)-(f)元素面扫描成分分析)。由图2和表1中EDS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白色区域不同位置的点成分有很大不同,白色区域A处的点成分为Bi原子分数100%,而白色区域B处的点成分为:Sn原子分数6.02%,Bi原子分数48.60%,Pb原子分数45.38%。黑色区域C处的点分析结果为:Sn原子分数93.69%,Bi原子分数3.82%,Cd原子分数2.49%,与元素面扫描结果一致。

图3为Sn16Bi52Pb32合金的DSC曲线,可以看出在加热过程中有两个吸热峰。第一个吸热峰较小且平滑,熔点为85.57℃,熔化潜热为1.378J/g,合金成分为亚共晶成分。另一个主要的峰表明该合金对应的完全共晶成分的合金熔点为96.91℃,相变潜热为22.02J/g。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Sn15.5Bi52.5Pb32是一种具有准规则结构的亚共晶合金。

通过比对XRD峰,对合金相组成进行了分析。根据XRD结果,有Bi固溶体相和Sn固溶体相以及Pb7Bi3化合物相。根据之前的EDS成分分析(见表1),白色区域不同位置的点成分有很大不同,A处为Bi原子分数100%,而B处Pb与Bi的原子比接近1∶1。成分分析的结果与XRD相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由此推测,Pb原子在白色区域的分布很不均匀,少量的Pb原子作为溶质原子固溶在Bi固溶体中,而大量的Pb原子偏聚在一起与Bi原子形成Pb/Bi化合物相。Sn16Bi52Pb32合金的DSC曲线(见图3)在合金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平滑微小的吸热峰应为Bi固溶体相中的析出相即Pb7Bi3化合物相的熔化。综合分析EDS、SEM和XRD结果可以得到结论、白色区域由Bi-(Pb)固溶体相和Pb7Bi3化合物相组成,黑色区域则对应Sn-(Bi,Pb)固溶体相,Sn16Bi52Pb32合金为三相亚共晶合金。

采用密度计测量低熔点合金Sn16Bi52Pb32的密度,反复测量5次,然后取平均值为9.566g/cm3。

2.2 多元低熔点共晶合金In21Sn12Bi49Pb18

图5为铸态低熔点共晶合金In21Sn12Bi49Pb18的微观组织形貌和元素分布。从图5可以看出,该合金组织为复杂规则结构。图5有3个区域,即黑色区域、深灰色区域和白色区域。白色区域体积分数较大,黑色和深灰色不规则岛状结构均匀地分布在合金中,且这两种区域的体积分数接近。根据EDS分析结果可知:黑色区域富含Sn元素,为富Sn区。经过仔细对比,深灰色区域(方框标注)富含Bi元素和In元素,而Sn元素和Pb元素含量较少。白色区域富集Bi元素和Pb元素,并且根据图6和表2中EDS点成分分析结果,Bi与Pb的原子比接近1∶1。

In21Sn12Bi49Pb18合金的DSC曲线如图7所示。该合金开始熔化的温度为59.73℃。在合金加热熔化过程中只有一个吸热峰,并且对应的熔化温度范围很窄,说明该合金为共晶合金,熔化潜热为27.07J/g。综合DSC结果和背散射图像分析可以得到结论,In21Sn12Bi49Pb18合金是具有复杂规则结构的共晶合金。

合金的XRD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根据EDS成分分析结果和XRD峰比对结果,黑色富Sn区即为Sn-(In,Bi,Pb)固溶体相。深灰色区域Bi和In原子比接近1∶1,且两元素之间的混合焓为-1kJ/mol,因此深灰色区域为InBi化合物相。白色区域Bi与Pb原子比接近于1∶1,应为PbBi化合物相。该合金为三相共晶合金。

同样地,采用密度计测量低熔点共晶合金In21Sn12Bi49-Pb18的密度,反复测量5次,然后取平均值为9.229g/cm3。

3 讨论

表3为组成Sn16Bi52Pb32和In21Sn12Bi49Pb18合金的4种元素原子的性质。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Sn16Bi52Pb32和In21Sn12Bi49Pb18合金均具有复杂的形貌组织和XRD谱线,组成相形状均不规则。之所以出现复杂多样的共晶形貌结构,是由于多元共晶合金系通常形成了三相共晶结构,各元素间混合焓有负有正,负的趋向于形成化合物相,正的趋向于形成固溶体相,固溶体相和化合物相的生长方式不同,生长速度不同,通常固溶体相生长速度较快,而化合物相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为了满足共晶耦合生长机制,最终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共晶形貌。低熔点元素In、Sn、Bi、Pb原子半径都相差不大(见表3),形成的固溶体相的固溶度很大且常常固溶了多种元素,引起较大的晶格畸变,在XRD分析时经常会出现衍射峰在高角度下发生偏移的情况。对于由元素In、Sn、Bi、Pb组成的这两种合金,形成的相的种类有Bi固溶体相、Sn固溶体相,以及InBi化合物相、Pb7Bi3化合物相和PbBi化合物相。表4给出了组成合金的4种元素间的混合焓,可以发现Sn与其他3种元素的混合焓都不为负,Bi与除In外的另两种元素的混合焓也是非负的,因此Bi元素和Sn元素均倾向于形成固溶体相。而Bi和In之间的混合焓为-1kJ/mol,所以有InBi的化合物相形成。但例外的是,Bi和Pb元素之间混合焓为0,结果有Bi-(Pb)固溶体相、Pb7Bi3和PbBi化合物相3种不同的相形成,并且在EDS元素面扫描分析中,Bi和Pb元素的分布往往是一致的,但在点成分分析中,富Bi、Pb区的成分很不均匀,这是Pb原子在Bi中偏聚形成不同类型的相所造成的。两种合金的DSC峰宽均在5~10°左右,和常规高熔点共晶合金类似。

(单位:kJ/mol)[19](unit:kJ/mol)[19]

4 结论

(1)Sn16Bi52Pb32合金是具有准规则结构的三元亚共晶合金;Sn16Bi52Pb32合金包含三相,分别为Bi-(Pb)固溶体相、Sn-(Bi,Pb)固溶体相以及Pb7Bi3化合物相;该合金的熔点为96.91℃,熔化潜热为22.02J/g,密度为9.566g/cm3。

(2)In21Sn12Bi49Pb18合金是具有复杂规则结构的四元共晶合金;In21Sn12Bi49Pb18合金包含三相,分别是Sn-(Bi,In)固溶体相、PbBi化合物相以及InBi化合物相;该合金的熔点为59.73℃,熔化潜热为27.07J/g,密度为9.229g/cm3。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的需要,具有较低Pb含量或不含Pb元素的多元低熔点合金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重视和青睐,但是该类合金的组织结构形态、相组成和基本的物理化学数据比较缺乏,不利于其工业化应用。鉴于此,文章对两种具有较低Pb含量的Sn_(16)Bi_(52)Pb_(32)(质量分数)合金和In_(21)Sn_(12)Bi_(49)Pb_(18)(质量分数)合金进行了凝固组织、相组成以及物化性能方面的研究。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Sn_(16)-Bi_(52)Pb_(32)合金由Bi-(Pb)固溶体相、Sn-(Bi,Pb)固溶体相以及Pb_7Bi_3化合物相组成,具有准规则共晶凝固组织结构。而In21Sn12Bi49Pb18合金由InBi化合物相、PbBi化合物相以及Sn-(Bi,In)固溶体相组成,具有复杂规则的共晶组织形貌。

16洛阳诗韵_教案 第4篇

教者:贾涛

教学目的:

(一)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题“洛阳诗韵”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

(三)通过朗读欣赏和训练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教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两部分结构与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的感慨。是什么让作家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①洛阳;②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三、结合“课文导读”听朗读录音,初品诗韵,注意字词音义并思考: ①开头哪些语段抒写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找出第一段中最能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字。

②文章从哪些侧面选取材料描绘洛阳“诗一般的韵味”?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

读准加点字的音,掌握加横线词语的意义:

璀璨笑靥馈赠况味邙山笃诚天竺粗拙贬谪明媚娇妍姹紫嫣红赭铅釉谙熟夹峙伊阙岚气氤氲浊黄澄碧龛 摄人心魂棹

四、结合思考题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㈠〔1—5〕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㈡〔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第6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领起下文(总说)△关键性语句:洛阳古,她有……/洛阳美,她有……/ 洛阳绝,她有……/洛阳奇,更因她有……

△作用:重章复沓,从四个不同侧面展示洛阳辉煌的历史画卷(分说)

五、读析第1——第5自然段,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朗读设问:

⑴文章开头哪个字是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之情的浓缩?(醉)⑵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的原因是什么?(特殊的况味)

⑶据上下文看,这“特殊的况味”指什么味?(文化味)具体表现: 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 △品味第2、3两节比喻句的作用和不同

△找出第4、5两节关于“机遇和亲缘”的照应之处

六、作业:(1)在理清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品位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2)从古、美、绝、奇的不同角度品味洛阳的诗韵。【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从四个不同侧面进一步领略洛阳诗一般的韵味,培养学生品评语言和概括提炼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由上一教时内容回顾导入:

①两部分结构;②对洛阳“偏爱”和“崇拜”的原因;③“特殊的况味”指什么; 联系上下文,结合作者的亲身体验,“特殊况味”的具体表现即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二、从古、美、绝、奇四个不同侧面再品诗韵 ㈠以洛阳的第一个特点“古”为例,范讲 ⑴朗读7、8两节,思考:

△白马寺的“古”体现在哪儿?(“天下第一寺”)

△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中国佛教之源)△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文化使者)

⑵语言品评:“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了外来文化随着白马由域外“走”进了洛阳,加深了洛阳的文化味)

㈡抓取关键语句是品读文章的要诀。①任选“美、绝、奇”其中一部分自由朗读,同桌间相互讲述所读这部分特点的具体表现。

②在学生个体陈述,集体评论的基础上整理成板书,并辅之以图片直观展示、知识补充;视课堂实际插入语言揣摩(例“卢舍那塑像”那一处)和爱国主义教育(第13节)

△美:与牡丹相关的哪些“美”事“美”景。

A奉为市花B牡丹花会C王城公园牡丹园D洛水之畔看牡丹 △绝:

色彩:赭、白、绿/造型:优美、生动、逼真/用途:文化使者、馈赠亲友 △奇:山水之奇(龙门两山与黄土地、伊水与黄河的对比)

石窟之奇(历时久,数量多,浩大辉煌/雄奇的奉先寺/卢舍那塑像)沿途壮美大观

③找出最后一段点题句朗读,明确“诗韵”的内涵: 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洛阳诗意浓郁,韵味悠长

三、完整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读,三品洛阳浓浓的诗韵。

四、小结:文章两部分结构、表达方式、先果后因的逻辑思路、主题及思路(板书展示,略)

五、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仔细品味洛阳的诗韵,培养对民族文化的挚爱;

2、比较阅读《洛阳诗韵》与《我的空中楼阁》,填表(P158);

16 子刘子自传_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中句式的特点。

2.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和基本事迹,体会其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

3.了解古代自传文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刘禹锡的相关作品。

2.体会人物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永贞革新”(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对刘禹锡官场生涯和人生履历的影响。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单单在唐朝就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诗人,有一些诗人由于在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独特风格,而被冠以美称,如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贺被称为诗鬼,还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豪,同学们知道是谁吗?(顿一下)他就是刘禹锡,写出了《陋室铭》的刘禹锡。这样的人该有着怎样的一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自传——《子刘子自传》。

二、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眇然一身(“眇”通“渺”,微弱。)(2)贵振一时(“振”通“震”,震动。)广东教育出版社 2.词义辨析(1)违

①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动词,避开。)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动词,耽误。)③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动词,违背。)④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动词,引申为“忘记”。)(2)迫

①迫礼不死,因成痼疾(动词,迫于。)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形容词,危急。)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动词,强迫。)④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动词,靠近。)

⑤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形容词,矮小。)(3)信

①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副词,确实。)②是以项王信任之(动词,相信。)③信义安所见乎(名词,诚信。)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忠诚的。)(4)被

①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动词,遭受。)②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动词,披挂。)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副词,表被动。)④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⑤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动词,覆盖。)3.词类活用

(1)士林荣之(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荣。)

(2)时有寒俊王叔文(寒,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出身贫寒而有才能的人。)(3)上大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4)三子者皆与予厚善(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好的交情。)(5)日夕过,言其能(日夕,名词作状语,一早一晚。)(6)能以口辩移人(辩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改变。)

广东教育出版社

4.古今异义词

(1)一昭一穆如平生(古义:活着的时候。今义:一辈子。)..(2)赠尚书祠部郎中(古义:死后追赠。今义:赠送。).(3)因为东诸侯所用(古义:于是,被。今义:表原因的连词。)..(4)后为淮西从事(古义: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今义:做某种工作。)..5.特殊句式

(1)因为东诸侯所用。(被动句)(2)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省略句)

(3)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介词结构后置句)(4)叔文北海人。(判断句)6.翻译重要句子

(1)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2)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

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为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3)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

第2课时

三、整体感知

(一)知人论世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的序言中曾称赞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有《刘宾客集》。广东教育出版社

2.题解

这篇自传写于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写在姓氏的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子刘子:我刘先生,充满自豪与骄傲。

(二)理清课文结构

【提示】课文按内容可分两部分:①从“子刘子”到“擢为监察御史”,主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及从宦经历。②从“贞元二十一年春”到“魂无不之,庸讵知兮”,主要记述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情况,文末的“铭文”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四、文本探究

1.刘禹锡的这篇自传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刘禹锡的这篇自传,严肃严谨,是中国文化中罕见的“政治自传”,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的内容,主要介绍作者的家世及从官经历,介绍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作者对人生的感叹。

2.从这篇自传看,刘禹锡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提示】结合文章的层次和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前。刘禹锡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第二阶段,从贞元七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贞元二十一年一月,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参与了当时的革新。失败后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第三阶段,从宪宗元和元年(806)至武宗会昌二年(842),刘禹锡开始走上“穷愁著书”的道路至病故于洛阳。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节。

3.“永贞革新”是一次怎样的政治变革?

【提示】“永贞革新”是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开始革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同打击宦官势力,但引起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

五、重点剖析

1.课文末尾的“铭文”,表达了刘禹锡怎样的人生感慨?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 广东教育出版社

涯?

【提示】刘禹锡在“铭文”中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他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并流露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

刘禹锡长期的逐客生活,正是他青年有为的时期,最使他心中激愤,不能自平。在这样的感愤忧伤之中,他写了不少讽刺诗,最有名的就是游玄都观所写的那首七绝: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是他被贬十年后回京时写作的,因为对新贵深有讽刺,引起了“执政不悦”,再度被贬往辽远的边地。可是刘禹锡并未自悔,十四年后被召回时,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仍然以嘲讽的口吻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不顾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表示了坚持、顽强的精神和对政敌的蔑视。据史传记载,也正因为这首诗,他被派往东都(洛阳)做了太子宾客这样一个闲散的官。

2. 刘禹锡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这篇自传是怎样评价“永贞革新”的?

16_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第6篇

④用横线画出范件淹的言行的语句,再令你感动得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⑤学习范仲淹读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写下来。

1.课外阅读文章《范仲淹教子》、《范仲淹和<岳阳楼记>》。2.收集有关历史上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这方面的名言警句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个生字,掌握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用小标题概括读书的几件事情。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二、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教师引导。从“累了„„;饿了„„”、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___了,就用_______”,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从“划粥割齑”

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语句进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鸡鸣即起”积累成语“闻鸡起舞”。

从“五年未解衣就寝”

“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从“谢绝佳肴”

引导学生想象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范仲淹怎样谢绝银两,又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收下佳肴呢?当食品变质时,对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会有何感想?此时范仲淹又会怎么?

(学生自由想象,教师随机引导点评)从“闭门不出” 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范仲淹的什么品质呢?

(学习专心)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学生思考,交流。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后人对范仲淹的赞颂

提问: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作出评价之后,开始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最后理解后人赞颂范仲淹的诗句。

(白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这是对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的高度赞美,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学习范仲淹读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六、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简介 重要地位 名著名句

(1)

读 书 寺院读书 书院求学

(2-5)生活艰苦 坚持苦读

(废寝忘食)排除干扰 埋头苦读

志 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7)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⑶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⑵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历史对范仲淹的评价,领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3.合作探究,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范仲淹,导入新课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年)。字希文。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2.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范仲淹的故事。(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⑵用横线画出概述范件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

⑶想一想课文具体概述了范仲淹的哪些故事,给这些故事加个小标题。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粥、寝、凌、廷、泱”还有“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音:“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字形:“岂”的写法;“廷”和“延”的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读一读。(4.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一读,读中积累词语。

粗茶淡饭 争先恐后 埋头苦读 千载难逢 兴国利民

四、直奔主旨,切入要点

l.教师指名画出概述范仲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全班齐读这一句子。

3.教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著名的《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诵。请同学们再读这一句子,想一想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4.指名反馈,教师点拨。

(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视国家民族的振兴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5.教师:同学们,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6.指名反馈:你们从范仲淹的这些话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爱国爱民,为国为民而生)

7.教师小结:是啊,为了祖国和人民,范仲淹刻苦渎书,以便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几个有关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你们都找到了吗?

8.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给这些故事加个适当的题目。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范仲淹忧国忧民,并为了尽快实现这一志向和抱负不懈地努力,刻苦攻读。下节课,我们再走进他的每一个小故事,从范仲淹一生感人的故事中去感悟他高贵的品格以及高尚的情操。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

3.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看拼音,写词语。

mǐ zhōu cū chá dàn fàn měi wèi jiā yáo yuè yán? háo bú jiè yì fèi qǐn wàn? shí

()()()()()()

5.比一比,组成词。

岂()廷()淹()忧()咽()泱()凌()载()

凯()延()掩()优()烟()殃()陵()栽()

1.教师板书“范仲淹”:同学们,这个名字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

共2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积累“废寝忘食”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第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 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关键点:

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范仲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个名字你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么?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板书:范仲淹)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PPT展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PPT展示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2、用横线画出概述范仲淹志向和抱负的语句。

3、想一想课文具体概述了范仲淹的哪些故事,给这些故事加个小标题。

四、检查反馈:PPT展示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词语积累

五、直奔主题,切入要点。PPT展示:

v

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一读这个句子,想一想这句话表达的含义。

2、文中有一句表明范仲淹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你能找出来么? 概括一下。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六、细读课文,品读语句,体会品质。PPT展示

1、配乐朗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合作探究PPT展示

v

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v

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v

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3、集体反馈PPT展示 v

只身苦学

“累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充饥。”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想一想:范仲淹是怎样苦读的? v

划粥割齑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 „„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议一议: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 v

谢绝佳肴

“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

“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

“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思考:

1、范仲淹会怎样对待好友送来的银子? v

闭门不出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有抬又继续读书。” 交流: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4、引导交流品读。

(一)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1)师: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这一段讲了范仲淹的什么故事?

(指导学生用小标题形式来概括并板书:只身求学)(3)师: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渗透教学以下内容: ①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生:从“累了„„饿了„„”

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A、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

”来说话。(课件出示)B、指导感情朗读,从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生: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师: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1)学生轻声读课文。问: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指导学生概括并板书:划粥割齑)

让学生用直线从文中划出 “划粥割齑”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谈谈个人感受。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教学以下内容:

师: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三)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板书: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补板书:拒绝)

这是第五自然段讲述的内容。在这一段里,有令你们感动的语句吗?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范仲淹说的话,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四)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

(1)师: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变天府,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却怎么做?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引导小结板书:闭门不出)(2)师生对话让学生换位体验。教师扮演同窗对一个学生叫道:“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让学生扮演范仲淹回答。)

教师扮演范仲淹的老师问一个学生:“仲淹,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让学生扮演范仲淹回答。)

(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师:课文读到这儿,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

(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PPT展示

1、师:同学们,了解了范仲淹从求学到从政的历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诵读范仲淹优秀作品《岳阳楼记》

八、课堂小练笔。PPT展示

v

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v

听写练习。

v

课下收集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九、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忧国忧民

刻苦读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十、走出课堂,阅读收集:

1、课外阅读文章《范仲淹教子》、《范仲淹和<岳阳楼记>》。

2、收集有关历史上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 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989 ~ 1052)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