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精选7篇)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第1篇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4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8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10 浅析阿里巴巴的创新盈利模式 11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13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 14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 15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6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8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 19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 22 从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角度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23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Ethic Values about Marriage and Sex in the Bible 25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 26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27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价值探索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小说《罗杰疑案》叙事独特性探究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35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 36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39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 40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43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44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 46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47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49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5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5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 53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54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 55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56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 60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 61 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 62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63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64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65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69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7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79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80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 81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82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85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 90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 91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 9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94 中国菜单的英译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97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100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101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 102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104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5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106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107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 109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 111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

英语与汉语中的称谓研究 113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114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1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18 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119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21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 122 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 123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124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 127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28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母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从《彼得潘》看儿童世界 131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用迁移现象的分析 134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135 侦探小说的发展 136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137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39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40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41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43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44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45 老友记中乔伊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 147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148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151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152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53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154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55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56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5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 158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159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60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161

16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历程

163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164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165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166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167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68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69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70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72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173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174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5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176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177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78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179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180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181(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182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

183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85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86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187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188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189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90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191 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

192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193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

194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9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96 《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分析

197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 198 寻找真正的自我199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 20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第2篇

自2008年第一部《功夫熊猫》直到如今的《功夫熊猫3》,每一部都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反响。这一部由美国出品、讲述中国功夫、反映中国文化的电影,从上映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男女老少的喜爱,影片中的主人公“阿宝”选用中国国宝级动物熊猫作为原型,以其呆萌、勇敢、憨厚老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对这部影片的喜爱不仅仅只停留在它的故事情节编排的巧妙,人物角色的新颖,画面效果制作的出彩,拍摄技术的先进,还取决于其语言风格的亲民、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这种语言风格与译者在处理时融入大量具有时代化气质的流行语是分不开的。

1《功夫熊猫》字幕翻译的相关理论视角

1.1 研究综述

翻译界对《功夫熊猫》这部影片字幕翻译的研究可谓是一经其上映便立刻被关注并散播开来,学者们思绪如泉涌,选取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字幕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最常见最普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视角:目的论,接受美学,归化与异化、跨文化交际、模因论、文化翻译观等,其中前面三个视角最为普遍。首先,目的论视角主要是根据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三个基本原则中的目的原则来分析《功夫熊猫》中的人物名称翻译,最新流行语的使用和特色传统文化词语、武术术语的翻译,主张通过字幕翻译来向目标受众传播文化和情感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1];接受美学是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就是读者中心地位,从接受美学视角研究《功夫熊猫》字幕翻译策略的学者集中研究其翻译中的使用的流行语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贴近的词语,分析得出该影片的翻译符合多层次受众的审美需求,也具有时代化特性;归化与异化理论是韦努蒂(Venuti)在其专著《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并提倡将这两种方法引入到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之中[2],学者通过对影片中的俚语和特色文化词分析得出该影片的翻译趋于归化的现象,提出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有利于两种语言之间的自由转换与切换。

1.2 需求层次理论与字幕翻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3]。马斯洛认为在这五种需求中,人们只有满足最低级的需求之后才能逐步向更高一次的需求迈进。整个过程是上升的过程,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它的激励作用对于人们来说就会下降,以至于不能再保持其原有的地位,就会被更高一级的需求所取代。马斯洛提出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有更大的价值[4]。

字幕翻译的成功与否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是否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某种需求。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中国正在逐步迈向小康社会,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得到了广泛解决,这里的温饱问题就是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元素,在当今社会,能去电影院观赏电影的人们对于基本的生理需求肯定得到了满足,而自身也处在一个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安全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在这两个需求都被满足了之后,人们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也就到了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含了归属与爱两方面。字幕翻译是否成功就是看这些翻译之后的语言能否使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体会到归属感和被关爱。归属感(commitment)又称隶属感,是个体对自己所隶属的心理体验,它强调个体的自我感知,是个体在被接纳和认同时产生的感觉。归属感可以分为自我归属、地域归属、群体归属、观念归属四类[5]。文中谈论的《功夫熊猫》字幕翻译策略主要是探讨其译文中的流行语因素不仅给受众带来时代文化归属感,其属于地域归属里的文化归属,让受众在整场电影中感到自身归属于当下这个时代,被当下潮流的时代文化、语言所围绕,被自身所处地域与时代认同,同时也让受众感觉自己归属于潮流文化群体,此属于群体归属。爱也是字幕翻译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与接受美学的读者关照观点相互交织,可理解为受众在阅读译文时理解起来很轻松,感到自身被译者关爱。以下将详细分析《功夫熊猫3》字幕翻译中的流行语体现的归属感与爱。

2《功夫熊猫3》字幕翻译中的流行语分析

通过搜集,摘录出《功夫熊猫3》中出现的流行语,并将其根据体现给予受众归属感与爱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类。

2.1 给予受众归属感的流行语分析

首先先来看以下四个译文:

(1)Supreme warlord of all China.译文:这片神州大地最高的统帅。

(2)The Jade Slayer.译文:追魂翡翠。

(3)Feeling the burn.译文:我感觉脂肪在燃烧。

(4)Double dad defense.译文:双爸合璧。

句(1)是影片中的反面角色Kai从灵界重回凡界时与凡界的进行的对话,自称是“Supreme warlord of all China”,这里的“all China”译者并没有将其简单直接的译成“全中国”,而是“整个神州大地”,这样一个传神的四字成语翻译不仅展现了中国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同时体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中一直称中国为神州大地的时代特性,使受众在看到此语时瞬间将自己归属于这片神州大地,得到了心理的认同,对影片也有了亲切感。对“The Jada Slayer”的翻译“追魂翡翠”符合当代动漫,网络小说中对反面角色的定义,体现了时代化的语言以及思维特性。“Feeling the burn”体现了当今时代全民健身的概念,如今男女老少尤其是青年人都在健身减肥,流汗时总会说到感觉自己的脂肪在燃烧,译者抓住此流行语,将其带入翻译中,让受众感觉自身就归属于这个时代,通过让受众对译文语言的认同从而达到受众对自身所处地域时代的认同。对“Double dad defense”的翻译译者进行了创新,套用了“中西合璧”这一成语的结构,将其译成“双爸合璧”,既保留了原文想要传达的意思,又符合中国词语构成的习惯,使受众在词语中找到了国家归属感。

再来看下一组译文:

(5)Running through town high-fiving bunnies.译文:满镇子乱跑跟兔子耍帅。

(6)Sweet ride.译文:车很拉风。

(7)Try to keep up.译文:试着跟上姐的舞步。

(8)Rookie mistake.译文:菜鸟都这样。

(9)Skadoosh.译文:走你。

这一组翻译很明显语言上具有时代化的特点。“high-five”原义为击掌,这里译者将其译为“耍帅”,“sweet”原义为“甜蜜的,美好的”,译者将其译为“拉风”,“rookies”原义为“新手”,译者将其译为“菜鸟”,这些都属于年轻的流行新词,现实生活中被青年群体广为使用,《功夫熊猫3》的消费者大多也是中青年群体,这些群体的受众在观看影片时会被这些流行新词所吸引,符合中青年群体的审美需求,被他们所认同,同时,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被广为使用的流行语出现在电影中也会让观众对自身所处的群体做一个定位,在与周围的人和电影中的角色产生共鸣的时候,其就会产生一种群体的归属感。译者对“Try to keep up”和“Skadoosh”两句进行了创新,“Try to keep up”的原文中是没有出现“姐”这个词的,是译者在译文时添加上去的。这句是阿宝在跟父亲回到神秘的熊猫村后与村里的彩带舞者美美跳舞时,美美对阿宝说的话,美美是一只美女熊猫,擅长跳彩带舞,妩媚又霸气,这句话译者的译文完全配上了美美的气质,而且美美妩媚霸气的形象与现代生活中御姐的形象相符,其说话的风格也符合御姐的风格,让女受众们看到美美仿佛看到了自己,此时归属感就由此而生。“Skadoosh”在中文中找不到与其相对应的解释,且在英文中该词也是没有的,这属于《功夫熊猫》中的专有文化词,主人公阿宝的专有词,是神龙大侠阿宝的绝招,当他说出这句时可以将任意一人带到灵界,译者根据主人公在说出词句时产生的效果将其译为“走你”这一流行词语,“走你”与“去吧”意思相近,而译者选择了用前者,这就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说话风格与习惯,年轻人们现在也用“走你”一词代替“去吧”,此处的翻译生动形象,并带给年轻人在说话风格上的归属感。

2.2 给予受众爱的流行语分析

以下是一些其中能体现译者对受众关爱的译文:

(10)Spending your days kicking butt?译文:耍耍花拳绣腿。

(11)I come home to find you taking a bath with your dolls.译文:我回家发现你在这跟你的娃娃鸳鸯戏水。

(12)That’s a promotion.译文:这可是份美差啊。

(13)Home of the most priceless kongfu artifacts in all of Chi⁃na.译文:收藏了武林中所有的奇珍异宝。

(14)Get out of my head.译文: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

(15)I was just warming up.译文:还没够我塞牙缝呢。

分析此处译文用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会需求概念里的爱与接受美学中提倡的读者中心地位两个观点可以相互交织,译者在对原文解读时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最准确地传达原文意义,又被普遍接受。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译者要面对的受众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这就需要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既要关照青年群体,又要给予中老年群体关爱。《功夫熊猫3》中的翻译译者通过使用流行语,既满足了青年群体的审美需求,又给予中老年群体关照。“Kicking butt”如果按照原意来翻译就是“踢靶子”,年轻人或者是学过跆拳道、散打的受众可能会知道“踢靶子”是什么意思,但是在中老年人跟那些没有接触过跆拳道或散打的受众可能就不知道“踢靶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译者将其巧妙地译为“花拳绣腿”就融入了中国文化,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花拳绣腿”指什么,这就体现了译者与译文对受众的关照,使得受众在对原意理解的过程中得到了关爱。第(11)句中译者不是将“taking a bath with your dolls”简单地译为和娃娃们一起洗澡,从影片的情节上看这里阿宝也不仅仅是和他的那些布偶娃娃们一起洗澡,而是在洗澡的同时与它们进行交流甚至玩耍,“鸳鸯戏水”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阿宝调皮、幽默滑稽、呆萌的形象,并且让观众在观看时体会到译者在努力地达到情景与译文的一致,体现了对观众的爱与重视。下面几句中的流行词语“美差”、“肚子里的蛔虫”、“塞牙缝”也都是译者在透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加之对时代感的考虑与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受众的关照,这些词贴近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它们的出现不仅会让观众有归属感,还让观众体会到译者对其的关爱。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在电影《功夫熊猫3》的字幕翻译中受众的社会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翻译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社会需求包括归属感与爱,译者需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字幕翻译与电影的情节发展和当代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力求让译文在被受众解读的过程中可以使读者产生心理共鸣,使其感觉自身不仅得到了译者充分的关照还得到这个地域与时代的充分认可,内心的归属感越高,受众的社会需求就越容易得到满足,译文就越容易被大众认可。《功夫熊猫3》中大量的流行语不仅代表着特色的中国文化,还具有时代化特性,这些流行语的融入使受众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因此被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林丽丽.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功夫熊猫2》电影字幕的翻译[J].文学界,2012(8):261-2.

[2]陆烨.电影字幕翻译中英语俚语的归化处理--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2》的个案研究[J].电影文学,

[3]谭艳菊.英语应用文写作与需求层次理论的关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2):200.

[4]王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新解--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情境中[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303.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第3篇

[关键词]功能对等;电影;字幕

现今,电影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成为受众最多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对于外国原声电影,目标语观众能否对电影有最贴切的理解,主要取决于电影字幕翻译能否译出原剧的原滋原味,能否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剧的文化风俗。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对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功能对等理论对字幕翻译指导作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 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根据翻译的本质, 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 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 词汇对等, 句法对等, 篇章对等, 文体对等。因此,在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电影字幕翻译具有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口语化语言占主导。电影字幕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尽可能使用口语化语言,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追求通俗性、易懂性。2.文化差异性。各个国家的电影都带有极强的本土特色及风情,化并不熟悉,甚至是一无所知,这就面临理解上的难度,对此,电影字幕翻译人员既要结合本土文化,同时还要考虑到观众的理解能力及接受度,要通过电影字幕翻译,尽可能缩小文化差异。

三、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两版翻译

《功夫熊猫》网络上流传着不同的翻译版本,其中不乏“滥译”、“抢译”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功能对等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仅取两译本:官方配音版本及伊甸园字幕版本从语汇、语用、文化、审美四个层面进行比较研究。

1.语汇层面

奈达指出:“对词位的解释总是存在潜在的可能性.没有任何两个民族具有完全相同的背景,在语言交际中总会有一些损失或扭曲。”因此,译者要采取不同的补偿手段对损失加以补偿以求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片中Tigress官方配音翻译是:娇虎。伊甸园字幕组的翻译为:悍娇虎。“虎”字前面加上“悍”和“娇”,即点明了虎的武艺高强有指明其女性的身份。所以,字幕组的译文比官方配音译文的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为中国观众所接受,达到了等效的目的。

2.语用层面

“相互指明”涉及到由“作者-译者-读者”构成的三元关系。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译意。只有把原文的意思翻译出来,接受语读者才能正确理解译文,达到与源语读者相同的反应。

Po梦到自己变成绝世大侠,在面馆受到小混混的挑衅:I see you like to chew,maybe you should chew on my face!官方译文:你好像挺爱吃,那你干脆吃本大爷一拳伊甸园字幕组译文:小样儿这么喜欢嚼东西,想不想尝尝我的拳头啥滋味“Chew on one’s face”官方译为“吃本大爷一拳”,另外还加了“干脆”来增强语气,而伊甸园字幕组译为“尝尝我拳头的滋味”,两种译文都采用了归化的方法来翻译,易于被目的语读者理解,而且也都能达到挑衅的目的。但是伊甸园的译文则更加口语化,更加生动形象地,适合小混混的口吻。

3.文化层面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内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因而电影对白中的词语经常含有特定文化信息,这种词语被称为文化负载词语(culture—loaded words)。奈达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因此,译者在分析原文时必须考虑每个翻译单位可能包含的文化意蕴。

4.审美层面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本质有一个很独特的定义:“艺术的本性是诗。”对于诗一般的电影艺术,译者翻译时应该把这种美再现出来。如电影中,乌龟大师开导熊猫时所说,“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but today is a gift.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present”.官方译文:昨天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而今天是天赐的礼物,像珍惜礼物一样珍惜今天。

四、结语

电影字幕翻译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译语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功能对等强调目标受体的反应而非语言的结构,使译文读者的反应接近或者等同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因此,在字幕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综合考虑译语与源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使译文效果贴近原文效果, 从而达到形式和语义上的最大程度地对等, 使译语观众可以更好地将字幕与电影画面相结合, 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内涵, 得到更为完整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强瑛. 《功夫熊猫》字幕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J]. 影视翻译, 2010, (15):76.

[2] 曹灵美. 从顺应论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31(7):16.

[3] 张碧云. 关联理论对影视字幕翻译的解释力 ——以《功夫熊猫》为个案研究[J]. 考试周刊, 2008, (31):9.

[4] 秦毅.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J]. 内蒙古名族大学学报. 2009,(3):73-75.

[5]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第4篇

而在2011年《功夫熊猫2》中, 这种翻译方法当时却受到一致好评, 观众普遍认为这种翻译形式活泼, 打破了以往译制片字幕的沉闷, 让观众深入到剧情里面, 更贴切地感受到喜剧效果。比如soothsayer被处理成“羊仙姑”, “keep it cool”翻成“淡定”等。可是最近上映的《黑衣人III》中, 这种翻译方法却得到了不同的反馈。根据《南都全娱乐》发放的1万份调查中, 45.9%的观众认为该片的字幕翻译“影响了对原版的理解”, 31.4%的观众认为“整部电影中偶尔来几句还挺好笑, 太多了会有点腻”, 10.5%认为“不太喜欢”, 10.3%认为“很亲切有搞笑, 很喜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种字幕翻译方式产生并流行的原因, 同时分析为什么目前过度归化的字幕翻译却被观众反感。通过分析, 本文将总结商业喜剧电影的字幕翻译原则。

1 理论基础

1.1 商业娱乐基础

商业电影一般指为盈利而制作的电影。商业性是现代商业电影的特征, 喜剧效果是手段和保证。该类电影充分体现了以观众为中心, 一切为了满足观众需求的观念。观众是电影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是电影的真正上帝和裁判。尤金奈达曾经说过在电影业中成功的电影翻译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约3/4的电影收益取决于其准确的翻译。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外语影片的字幕翻译就要遵循商业娱乐性原则, 尽可能多地吸引观众, 创造最大的票房收益。

译者要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 使观众产生观看欲望, 同时保持内容新颖, 这是商业喜剧电影翻译的另一体现。因此在2010年左右, 在观众对之前的刻板字幕翻译习以为常之后, 突然见到这种形式新颖、内容轻松活泼的翻译风格, 感到耳目一新。在此背景下, 《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大受好评, 具体表现在:归化技巧的运用, 展示中国风情。该片字幕将与传统中国文化相关联的台词都采用了富含汉语文化内涵的词汇, 比如把“Lord Shen”译成沈王爷, “inner peace”翻成“心如止水”等。同时译语中大量使用汉语四字格、口语词、网络流行语等。

这种成功商业化翻译模式满足了目标观众的心理需求, 并且利用亲切的文字翻译效果, 加强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从而吸引观众并获得较高的票房收益。

1.2 文本改写基础

Lefevere (2004) 认为, “翻译就是对原语文本的改写,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 改写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意识形态, 一个是诗学形态。译者作为改写者, 往往会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使改写的作品尽可能多地被读者接受。对于电影而言, 因为其制作有一条难以打断的因果链:高科技导致高成本, 高成本要求高票房, 高票房要求世俗化;或者倒过来说, 即世俗化才有票房, 高票房才能收回高成本, 收回资金才能再生产 (邵牧君, 2005) 。所以在脱离利益驱动的条件下去谈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而不顾观众的接受因素, 这样的电影翻译只能是空谈。

1.3 字幕语言短时存在性和视觉一致性

电影是流动的画面和音响效果的结合, 因此字幕翻译的语言停留时间很短, 不能像文学作品等持续很长时间, 字幕持续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分钟。这种短暂性让观众在看电影字幕时无法像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多次阅读, 反复回看。电影字幕一闪而过, 里面的语言如果过于复杂, 观众没有看懂, 只有放弃, 无法深究, 否则会影响到对剧情的理解。因此字幕翻译必须精简。同时, 视觉一致性要求字幕和画面的肢体动作、口型一致。一部电影中有约75%的镜头是近景拍摄, 因此只要声音与画面有些许不同步, 观众就可以感受得到。要想达到口型同步的效果, 汉字的字数应该大致与英语台词的音节个数相当。这也是制约字幕翻译的一个要素。

从以上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出, 字幕翻译需要适度地改编原语, 一是出于商业化的考量, 二是文本的需要, 三是技术条件的限制。

2《功夫熊猫2》与《黑衣人III》字幕翻译比较

这两部电影都运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 对原语进行改编, 将原语中的意象用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形式表达出来。

比如:

(1) 四字格的应用

The hardcore can’t understand.

铁石心肠的人是理解不了的。《功2》

K, 我管这叫做投桃报李。《黑3》

(2) 时代流行语的应用

False avatar.

样子真悲剧。功2》

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瘦肉精。《黑3》

(3) 网络流行语的应用

你看到了吗?这就叫给力了!《功2》

有点眼力价好吗, 我在吃东西。《黑3》

(4) 中国的古诗词的应用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黑3》

这叫老当益壮。《黑3》

可是这种类似的翻译方法, 却引起观众不同的感受,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观感的差异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 从翻译对等方面来看

奈达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他把翻译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对等和动态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翻译是以原语为中心, 尽量再现原文形式和内容。功能对等注重读者反映, 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使译文读者能够达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奈达本人也不主张形式对等的翻译, 他认为严格遵守形式无疑会破坏内容。动态对等包括四个方面: (1) 词汇对等;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 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其次。按照这种理解, 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信息的动态对等。而纵观这两部电影, 我们发现《功2》中的对等和《黑3》中的对等是有区别的。

在《功2》中, 大多数的翻译是符合词汇对等、语义对等以及文体对等原则的, 比如说:

Find more metal, China will be mine.

带更多的金属回来, 很快中原是我的了。

这句话的处理就遵循了语义对等的原则, 将“China”, 翻译成“中原”, 符合了中国观众对影片所提到的地域范围的理解。

the Furious Five.盖世五侠

这个翻译的处理也非常贴切于原片的背景设置, 以及中国观众对此类人物设置的认可。在中国文化中, 一般具有正义、勇气等优秀品质的人物被称为“侠客”, 所以这个翻译也是合乎观众观感的。

而在《黑3》中, 虽然也用上了功能对等的原则, 但是却没有在观众中引起共鸣。

比如对“a tooth in that thing, or claw, a hoof”的处理变成了“地沟油, 瘦肉精”。这个处理方法, 虽然运用了奈达所建议的归化原则, 但实际上却引起了观众的反感。引文原文中的名词“牙, 爪子, 蹄子”和“地沟油, 瘦肉精”的内涵意义不一样, 这种处理方法, 过度改写了原语中的意象, 并且让观众对所讲内容产生了移位感。本来是在谈外星人的饮食, 却用上了中国人生活中熟悉的东西, 使观众对电影内容的理解造成偏差, 甚至误解。

另外关于四字格的运用, 在《功2》中比较恰当:The hardcore对应铁石心肠, 在整个句子中不会引起歧义, 而且hardcore本身在英语中就有“难以对付”的意思, 因此翻译成“铁石心肠”本身也是一种对人物性格的形容, 符合原语的要求。而《黑3》中把low-hanging fruit译成了“投桃报李”, 则没有完全展现原英文词组为“容易获得的, 轻松取得的东西”的意思, 在这里如果换成“易如反掌”会更合适。这样看来, 《黑3》的字幕翻译并没有做到语义对等, 而是译者根据影片的风格而过度创造的结果。

另外, 在《黑3》中译者在翻译中运用了古诗词, 当然从归化翻译的角度讲, 运用目标语中存在的习语、谚语等惯用语是可以的, 然而在这句话里, 译者却把“你比我还寂寞, 因为你是最后一个活着的伯格罗多人”用中国文化中描述爱情的经典诗句“天长日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来表达, 这句话在中国文化里的内涵意义总是和爱情、忠贞等心理情感相连, 这个字幕会使观众产生误解, 进而不能完全理解影片内容。

2.2 从观众心理角度来看

现代艺术心理学认为观众在将看到一部作品时, 出于意识深层的探索内驱力, 孕育着一种审美期待, 期待看到新的东西。而司空见惯的老套旧式, 对于审美器官来说, 仅仅是一种重复性的单调刺激, 不仅引不起欣赏者的兴趣和注意, 反而使他们心灰意懒, 疲乏生厌。而从2010年开始, 这种翻译的风格逐渐在影院中流行起来, 进而出现了很多用中国国内常见的词语、句型来替代原语中的词汇、句型的情况。任何事物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总是会引起新奇和关注。因此在初期, 字幕翻译中出现“给力”、“大侠”、“潜行模式”等中国流行语时, 观众会觉得耳目一新, 从而感到有兴趣。而当这个现象过多地集中在一部影片中时, 观众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 并且觉得这种翻译影响了影片的观看, 甚至阻碍了对影片内容的理解。

3 商业电影的翻译规则

鉴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在商业电影翻译时应该有一些规则, 在按照规则翻译的情况下, 电影才能保证票房, 并且被观众所接受。由于电影字幕的限制, 字幕的长度不能太长, 而且具有流动性、不能复看性, 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文字简洁, 译者对翻译内容有权力进行改写, 可采用四字格、短语、诗词等方式尽量对等。但是也应该遵循翻译标准:首先, 译者应该保证译文最大可能地符合原文的语义, 反映原文的文化特征。因此, 在对两方观众都熟知的物体、事件、生活共同体验的翻译时应遵守对等原则, 保留原语的特色:比如《黑3》中“Well, that's just not living a full life.”翻译成“嗯, 你的生活真不完整”, 比“这就叫一失足成千古恨”更加贴切。其次, 如果原语言所包含的内容、文化特征不能和目标语文化、语言对等的时候, 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最大程度地翻译出源语的文化内涵, 舍弃其语言形式。如:将年轻的探员讽刺年老的探员一直承受这种刺激动荡的生活时所说的“I can only imagine how you feel.”处理成“我无法想象你们老年人怎么撑得住”, 比“你怎么干到现在的”更加合适。第三, 如果前两条原则都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时, 译者可以采用“改写”的方法来使原语和目的语的意义对等, 从而使目的语观众在最大的可能性中理解原语的文化。比如下面的处理就还可以接受:

your girl, what’s her name?

你的女朋友, 她叫什么?

S...Steron

史, 史泰龙

Steron?I bet Steron likes that suit of yours, uh?

这是女人的名字吗?

因为史泰龙是好莱坞知名的老一代动作明星, 在中国青年人中不一定广为人知, 所以这个翻译比“史泰龙?我打赌史泰龙喜欢死你的这身西服了吧”要好, 而且很简单, 观众一看就明白了“Steron”不是一个女人的名字。

4 结语

通过对这两部电影的翻译所受到的观众不同态度的对比, 我们得出电影的字幕翻译是有其特点的, 译者也由此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但是不管怎样, 文本的把握始终要从对等的角度出发, 争取最大程度译出既符合商业原则, 又符合文本原则的优秀作品。

摘要:本文分析了两部外语商业喜剧片中的字幕翻译的异同, 以及其收到不同的观众反应, 证明了此类电影中采取归化翻译的方法是可行的。然而, 要翻译出优秀的电影字幕, 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以票房为目的的商业性原则, 其次是以文本对等为目的的翻译改写原则, 第三是以电影字幕技术要求为目的的原则。

关键词:对等原则,归化,商业电影,翻译要求

参考文献

[1]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4]李妍妍.电影片名翻译中文化差异之角色思考[J].电影评介, 2009 (3) .

[5]李黎.《功夫熊猫2》的配音翻译策略[J].大学英语 (学术版) , 2012 (1) .

[6]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4 (33) .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第5篇

【关键词】关联理论 字幕翻译 策略 俚语

【Abstract】As a rising field in translation,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has aro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ranslators and researchers.However,the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China has fallen behind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qualit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uneven in China.This thesis aims at introducing a relevance-theoretic translation approach as a tent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for slang translation in subtitles.

【Key words】relevance theory subtit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lang

一、引言

过去几十年中,大量的英文电影涌入中国市场并产生了数目众多的带字幕翻译的影片。然而,没有足够的翻译理论被提出来,作为电影字幕翻译的指导。

而俚语以其生动形象,诙谐简练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大量地出现在电影,报刊以及文学作品中,已经成为英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观看译制影片的过程中,如果字幕译者不恰当地翻译俚语,将会大大削弱目的语观众观赏影片的乐趣。因此,本文将探讨用关联理论来指导电影字幕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二、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1.关联理论。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他们的专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接受者希望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并据此推导出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听话人处理努力越小,则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Sperber和Wilson 定义最佳关联为:

(1)明示刺激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加工处理。

(2)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爱相一致,因而最具关联性。

交际的接受者要理解交际者的真实意图,就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交际的成功。该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关联理论的翻译观。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并从认知、语境、推理的角度探讨翻译问题。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过程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源语交际者、译者和目的语受者。在第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中,译者是信息的接受者,需要根据源语的明示信息、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则对源语交际者的交际进行推理理解。随后,译者进入第二个明示—推理过程,成为向目的语受者传递信息的交际者[8]。译者应准确理解源语交际者的意图,并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决定要传达给目的语受者的内容。

3.关联理论与字幕翻译。电影字幕翻译也可以视为电影创作者,字幕译者和目的语观众之间进行的两级交际活动。一方面是电影创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活动;另一方面是译者与目的语观众之间的交际活动。字幕译者既是接受者,又是交际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参与了双向的推理和交流。一方面,译者必须理解源语的意图和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译者必须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给他们提供最佳关联的信息。然而字幕的翻译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字幕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具有瞬时性和简洁性。其次,字幕具有鲜明的文化性。

关联理论强调交际活动中意图的传达和推理过程,交际对象处理源语的意图时所付出的努力应该尽可能降到最低,这也正是字幕翻译中的关键问题。字幕译者试图取得翻译字幕的最佳关联性,为目的语观众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使目的语观众以最小的努力来欣赏电影。因此,用关联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实践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三、关联理论指导下电影字幕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俚语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也大量地出现在电影,报刊以及文学作品中,已经成为英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用电影案例来分析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1.替换法。替换法是指用目的语中相对应的词汇来替换源语字幕中的俚语。目的语词汇和源语字幕的俚语拥有相同的内涵,并且语言风格一致。

这种巧合给字幕译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译者只需要用交际效果相近的词汇来替换源语中的俚语即可。

例 1:Jack Twist: But beats working for my old man.Can’t please my old man,no way.

杰克·崔斯特:可总好过替我老子干活,无论怎么干他还是不爽,没门。

这句台词来自电影《断背山》,句中的俚语 “old man”在源语中是指“父亲”而不是字面的意义“老人”,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译者采纳了在中文口语中广泛使用的词汇“老子”来替换源语中的俚语,这种替换策略正符合了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在电影《断背山》中,Jack Twist是生活在美国西部的牛仔,他的语言中充斥着大量的俚语和口语化的表达。对目的语观众而言,“老子”也是中文中对“父亲”一种非正式的称呼,所以只需要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就能理解字幕。

2.释义法。然而,不是所有的英文俚语都能找到对应的目的语词汇。字幕的翻译由于受到空间限制,译者不可能在屏幕下方加上注释,并且目的语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也不可能停下来查字典,所以为目的语观众提供简洁易懂的字幕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境下,可以采纳释义法来表达字幕中的俚语。

例2:Treasure hunter: Then she marries this guy named Calvert.They move to Cedar Rapids and she punches out a couple of kids.

寻宝者: 后来她嫁给卡维特先生,搬到柏瑞镇,生了两个小孩。

这句台词来自电影《泰坦尼克》,句中的俚语 “punch out”译者用了“生了”来表达,通过简洁的目的语释义,译者把这一俚语的暗含意义变成目的语观众容易理解的明示。在关联理论中,这一过程称为交际意图的解释。译者需要从源语暗含的内容中寻找最佳关联,将具有较高关联性的明示内容传递给目的语观众,使目的语观众能够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顺利理解源语的表达意图。

3.增译法。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字幕译者需要在源语电影创作者和目的语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译者需要领悟源语创作者的意图,为目的语观众补充缺失的信息或者背景知识。为了使观众在欣赏电影时的处理努力降至最低,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俚语的暗含意义,译者有时需要在字幕中添加相关的信息,为观众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减少观众的处理努力,以求达到最佳关联。

例3:Trudy: I’m Trudy.I fly all the science sorties.And this here is my baby.

特鲁迪:我是特鲁迪,驾驶侦察机的,这就是我的宝贝飞机。这句台词来自电影《阿凡达》,句中的俚语 “Baby”[9]用来表达对某人的喜爱。Trudy是一名飞行员,他正在向Sully介绍他的飞机。这里的“Baby”不是指心爱的人,而是指飞机。为了减少目的语观众的处理努力,译者增加了“飞机”这个词汇,来帮助目的语观众获得最大语境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和指导翻译实践。电影字幕译者应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环境,合理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为目的语观众创造最佳关联的译文字幕,从而起到文化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yto, J.& Simpson, J.牛津现代英语俚语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2]Gutt, E.A.2004.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He, Z.R.何自然,Chen, X.R.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Huang, X.M.黄希敏.美国口语俚语说得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5]Ke, L.柯霖.美国俚语精选(第四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Sperber, D.& 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Su, W.粟旺,Xu, C.Y.徐存尧.美国俚语大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8]文军,邓春.关联理论在网络新闻翻译过程中的适用性调查[J].外语教学,2003,(6).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第6篇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的尤金·A·奈达 (Eugene Nida) 所提出的, 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有一个转换标准, 为了减少差异,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根据翻译的本质, 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即“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一理论中, 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 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字幕翻译旨在目标语言观众对电影的欣赏与理解, 及在观众看完电影后应与源语言观众的發反应一致。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标语读者的反应与感受与源语言读者一致, 这正好与电影字幕翻译的要求相吻合, 基于此种契合, 功能对等理论十分适用于电影中喜剧效果的字幕翻译。

二、《银河护卫队》电影及其官方字幕翻译介绍

《银河护卫队》是一部由迪斯尼出品, 漫威制作的超级英雄电影, 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五个宇宙公民一起联手打败邪恶势力拯救宇宙的故事。然而由于国内字幕翻译的疏忽和误译, 《银河护卫队》的中文版字幕翻译则令英文语言中的喜剧效果大打折扣。美国主流媒体《好莱坞日报》甚至则说“《银河护卫队》的字幕翻译影响了此片在中国的票房”。

此次《银河护卫队》的官方字幕翻译员为贾秀琰老师。贾老师自2011年就开始接触译制影片, 目前翻译作品有《黑衣人3》、《环太平洋》等。但是, 她的作品都饱受争议。《黑衣人3》中她因归化策略使用过度而遭到抨击, 而此次《银河护卫队》的字幕中明显误译太多。

三、《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分析

《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受到很大的关注, 影院的观众都能很直接地感觉到翻译得并不到位, 字幕翻译与源语言在功能上并不对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银河护卫队》中存在的翻译问题。

1.误译。

例1.Drax: He killed my family

翻译分析:字幕为:他毁了我的家庭, 实际意思为:他杀了我全家。按照大家的普遍逻辑思维, 第三者插足才叫毁了家庭。而此处德拉克斯分明就是说罗南杀光了他的家人。因此此处误译导致整个语境都变了, 让中国观众啼笑皆非。

例2.Ronan: My father and his father shall finally know vengeance.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我父亲和祖父酝酿了这次复仇。然而实际上的意思是:终于能给我父亲和爷爷报仇了。字幕翻译显然把复仇的主语宾语都颠倒了, 罗南是说他终于能给父亲和爷爷报仇了。此处很明显感觉贾老师没有弄懂此句的语法关系。又是一处并不等值的翻译。

例3.Terra

翻译分析:影片中把地球称之为“Terra”, 而字幕直接译为“特蓝”。其实Terra一词在拉丁文里就是earth (地球) , land (陆地) , ground (地表) 的意思, 同时terra也是许多单词的词根词缀, 例如Mediterranean地中海。所以该片用Terra是为了显得古雅有内涵。其实可以翻译为“地星”。而字幕无视编剧的苦心, 直接译为“特蓝”, 丧失掉了其古朴韵味。

2.漏译。

例1.Peter: They killed a little frog that ain’t done nothing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他们杀了一只小青蛙。实际的意思为:他们杀了一只无辜的小青蛙。官方字幕没有把后面的that从句翻译出来, 意思不完整。无法体现出杀了一只无辜的青蛙的残暴, 观众也并不能从中理解到他们的残忍。

3.过度异化。

例1.Gamora: Rodent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小浣熊。实际意思是:鼠辈、耗子。rodent这个词实际指耗子, 是贬义词, 而官方字幕将之翻译 “小浣熊”。“小浣熊”是很可爱的萌宠。观众于是对此也会感到疑惑, 火箭为什么要对“小浣熊”这么可爱的名字感到生气呢?原本此处是要表达卡魔拉对火箭的讽刺和轻视。

4.过度归化。

例1.Peter: Well, I come from a planet of outlaws, Billy the Kid, Bonnie and Clyde, John Stamos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我的星球上, 不法之徒多着呢, 比利小子, 邦尼和克莱德, 约翰斯塔莫斯。前两者都是传奇罪犯, 在美国都是家喻户晓, 但中国人就不知道了, 所以如果只是给出名字的直译就等于没有翻译。John Stamos是80年代著名电视演员, 他曾扮演了一个放荡不羁的混小子, 他并非罪犯, 而从现在的角度看, 基本上属于非主流杀马特了。星爵拿杀马特和史上最著名的罪犯相提并论, 这本身就是件很搞笑的事了。而字幕没有将此表现出来。

四、功能对等理论在喜剧电影字幕中的应用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中重要的三点就是“受众”、“反应”、“对等”。喜剧电影的字幕翻译之后, 是直接呈现给广大观众的, 因此能够直截了当地从观众的反应和评价中了解字幕的翻译是否与源语言功能对等。因此, 这也能证明功能对等理论是可以在喜剧电影字幕翻译中应用的。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是以“内容”为导向的。所表达的内容直接影响沟通交流, 因此有些时候逐字翻译会给受众带来误解和困惑。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求保留源语言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在跨文化交流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风格可以体现说话人的个性与特色。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当保留其风格。正是这不同的语言风格让每个角色饱满起来。因此在喜剧电影字幕翻译中, 也应该保留源语言的语言风格。

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对等”在翻译中其实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完全地对等。因为语言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我们做不到百分之百地对等。同样的, 在喜剧字幕的翻译中, 我们也无法做到完完全全地对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能力来保留源语言的幽默性, 来让观众感受。

五、喜剧电影的翻译策略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 喜剧电影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对于如何将国外电影中的喜剧元素原汁原味地传达给中国观众需要影视译制片人员携手努力, 将最好的翻译作品呈现给观众。在此, 针对对《银河护卫队》字幕翻译的研究, 本文总结出几条应对英文喜剧电影的翻译策略。

1.注释法。英文喜剧电影不仅是语言本身的幽默, 还携带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而中国观众由于没有处于既定的文化环境中, 则必定缺少相应的知识去理解电影中出现的幽默桥段。那么, 在电影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时候, 注释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观众才能充分理解。

2.增译法。增译法是把源语言中存在, 但是目的语中表达不清或是找不到对应成分但是又不可获取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表达出来的喜剧效果更好。

3.内涵化译法。对于好的译制片来说, 如何能做到让观众充分理解电影的内涵是成功的标准, 因此, 字幕翻译就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和背景知识, 直接翻译电影的语言表达不如将语言中携带的幽默文化知识翻译出来。

4.文化归化法。在英语喜剧电影中如若能找到与之有同等效果的文化等值物, 在不影响观众对剧情发展的理解下, 可以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来表达电影中的喜剧元素。

六、总结

翻译是件苦差事, 而电影翻译不仅要求文字功夫, 还设计到文化因素差异, 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某种具体类型的电影尤其如此。根据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好的翻译应该是在不同母语者之间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在做英语喜剧电影字幕翻译时, 译者不仅要遵从原台词, 避免过度异化, 还要做好电影里面出现的笑料背景文化调查, 做好相应的注释和解释, 避免过度归化。最后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吴永强教授。谢谢她对我们的帮助。

摘要:英语电影在今天充斥着国内的电影市场, 而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特定文化信息因子, 在此情况下, 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喜剧尤为突出, 而电影中喜剧效果的翻译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与其它类型的文本相比而言, 比较特殊并且极富挑战。此项目在以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 探讨如何将电影中的字幕翻译同等程度地保留源语言中的喜剧效果, 使中国的观众能拥有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观众同样的欢笑和视觉感官体验。本文以《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作为个案分析和研究, 对其字幕翻译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 并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电影,功能对等理论,喜剧,字幕,翻译

参考文献

[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9.

[2]赵春梅.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中国翻译, 2002.

[3]梁爽.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经贸教育.2012, (9) .

(全英文论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第7篇

关键词:功夫熊猫;字幕;翻译;文化

一、字幕翻译的研究特点及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诉求也日益增多,中外文化的碰撞也日益频繁,普通的民众对于国外优秀影视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时字幕翻译就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1.时效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字幕组的涌现,为了争夺字幕翻译的资源,各个字幕组在翻译上都是争分夺秒。

2.流行性,现在的字幕翻译中不乏各种流行语和网络语的身影,而这些词语的使用也正彰显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3.本土性,字幕翻译说到底还是服务于本土,所以字幕翻译会更加贴合本国的思维和文化表达模式。

4.精简性,字幕翻译不同于传统的文学翻译,字幕的长度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所以字幕翻译要力求简洁。

(二)现状及趋势

除了国有的几大电影制片厂负责影片译制工作外,各个自发组织的字幕翻译组织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国内几大字幕组的现状却十分尴尬,因为字幕组内的翻译基本上都无报酬,负责翻译的一般都是在校大学生和一些英语爱好者,他们通过进行无偿字幕翻译来获得第一手的资源,这样问题也就产生了,字幕翻译者的英文水平层次不齐,或者对欧美文化不甚了解,就很容易产生翻译上的错误,字幕翻译的过程中,文化是万万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艺术已经不仅仅以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开启了文化传播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电影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所以电影的属性是多重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影像语言,还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每一部电影都深深地印有制作者的文化倾向,具有其特有的文化特色,2008年的《功夫熊猫》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喜剧电影,以中国的功夫为主题,成为2008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如此喜人的票房使人们认识到美国价值观念的成功跨文化传播,也表明了观众对于含有丰富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的接受性。电影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不仅仅是发挥它的娱乐服务,观众也会从电影中获得更多文化、价值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三、《功夫熊猫》翻译字幕中的文化差异

(一)运用网络词汇,彰显时代特色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词汇以其所特有的幽默性和夸张性成为一个时代特有的标记。

a.I am such a big fan.我是你的头号粉丝!

分析:fan在英文中是“迷,爱好者”的意思,“粉丝”一开始是fans的音译,后来在网络上日益演变成为“歌迷,影迷”的意思,不难看出,翻译成“粉丝”才更加入乡随俗,更加契合中国文化。

(二)运用中国习语,营造舒适语境

字幕翻译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营造舒适的语境,译者常常会选择入乡随俗,采用归化法进行翻译。

a.He travelled the land in search of worthy foes.他浪迹天涯,独孤求败。

分析:英文台词指他到过很多地方寻找值得交手的对手,译文为了增添几分侠气,则运用中国武侠小说所特有的中国武侠小说语言,独孤求败是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金庸描述为:“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败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独孤求败乃是一等一的高手,此处译为“独孤求败”也就更加契合了影片中大侠的形象。

b. Wait,wait,wait! 刀下留人!

分析:原文意思是等一等,然而译者译为“刀下留人”,这样短短的四个字,在各种武侠剧中却是常常出现,也算得上是中国武侠剧中的一个特色,此处译者进行这样的处理可以使整部电影的武侠气息更加浓厚。

(3)独特口语词汇,展现中式幽默

a.He was so deadly in fact,that his enemies will go blind.他的致命招数无人能挡,敌人都被他的正义之光闪瞎了眼。

分析:原文意思是他事实上很厉害,以至于敌人都要瞎了,译文中巧妙地运用中国式口语词汇“闪瞎了眼”,还有字幕组翻译为“闪瞎了24k钛合金狗眼”,虽然有些许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也正反映了当下的中国式幽默,正好契合了电影的喜剧主题,如果听到这句台词能博您一笑,也不枉译者一片苦心。

b.Never before had a panda been so feared,and so loved.有史以来最使人敬畏,又最令人销魂的熊猫。

分析:原文意思是在此之前还没有哪只熊猫能如此让人害怕又让人爱戴,译者将“令人害怕”翻译为“销魂”也是一种中国式幽默的说法,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一只又胖又笨的胖熊猫能让人害怕确实令人发笑,此处用“销魂”也确实表达出了一种喜剧效果,比起“令人害怕”,“销魂”则更让人忍俊不禁,也许这也是中国式口语词汇的幽默之处。

四、结语

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字幕翻译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要求翻译者要从多方面考虑,尤其是在处理两种不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以及文化的契合度,翻译者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是沟通两种文化的使者,两个民族能不能完成跨文化的交流,就考验到了译者是否能够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虽然说电影是一种商业性的投资,但是电影独特的文化作用也不能被忽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实现了文化的传播,随着国内观众对外国电影欣赏水平的提高,能否既保持了外国电影的原汁原味,又能够入乡随俗地契合本国文化,这是对于字幕翻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穗珊.谈电影《功夫熊猫》的美式幽默与字幕翻译[J].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2012(11):138-140.

[2]李双娟.从《功夫熊猫I》看字幕翻译的文化翻译观[J].电影文学,2012(09):147-149.

[3]李欣忆李童悦子.字幕组及其翻译之现状探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6):19-20.

[4]唐卫华.论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字幕翻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46-348.

[5]姚广治.浅谈外语片影视字幕翻译现状[J].英语广角学术研究,2012(04):25-27.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