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因素范文(精选11篇)
指标因素 第1篇
不同的绩效指标最终会导致不同的成果表现, 而不同的成果表现;反过来又会指导指标的修正, 最终达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一、关键绩效指标筛选原则
1. 引导性: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绩效考评为价值分配提供依据;二是寻找经营短板所在并不断改进。只有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进行明确定位, 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相应的考核方法和制度, 才能通过考核实现对员工能力成长的导引, 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 有效性:
即指标能够客观地、真实地、集中地反映要素的要求是什么, 也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 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
3. 量化性:
即所设计的指标可用具体数值量化表现出来, 目标清晰, 责任明确, 能够客观、科学地衡量员工的绩效水平, 避免主观判断的影响;
4. 落地性:
选择那些考核、测算的数据资料能够比较容易获得, 而且计算过程尽量简单容易的指标, 使员工自己一看就懂、一看就明了, 对着指标就可以计算出得失, 避免因指标过于繁琐而造成员工不理解, 考核人员不得不频繁解释, 双方因理解不同而纠缠于指标细节的尴尬境地。
二、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
1. 实现短期与长期绩效指标的有机结合
短期绩效指标, 是指在年度、季度、月度等一段时期内对员工所应完成的任务进行限定的管理方法, 即员工在短期内应完成的阶段性任务;长期绩效指标, 是指基于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设定的, 为积累企业在人才、品牌、研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长期发展目标值。短期绩效指标和长期绩效指标的设计, 除了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 还要考虑不同的实施对象, 不同的发展阶段, 才能使其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发挥作用, 从而引导大家发现绩效差距并寻求解决之道, 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也就是说要把长远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短期目标, 使员工弄够集中精力完成好短期目标, 并为完成长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 做好指标设计与监督考核
在指标的设计上, 力求抓大放小、抓主放次, 不搞“连坐”, 不搞“指标平移”, 使指标之间形成一个因果关系环环相扣的目标链;在监督考核的过程中, 建立问题导向思维模式, 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推进考核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 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
进一步加大考核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 强化责任意识考核和组织领导, 鼓励基层自查、自诊、互学、互助, 做好指标设计、督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长台阶促进价值创造能力稳步提升。
4. 操作类员工绩效指标的确定
操作类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在部门目标分解之后, 基于部门任务和岗位职责进行分解,
5. 动态管理, “正视问题不回避”
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单位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程序不规范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当场予以指正、修订, 后期进行跟踪检查, 将各单位提出的合理性意见、期待和要求, 有效引导, 善加利用, 寻找管理层与基层, 企业发展与稳定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以审慎的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兴其利而去其弊, 对于不理解的负面情绪进行政策宣讲、理顺而不大意。及时收集职工建议和意见, 及时沟通, 做好指导、解释、协调工作, 对各单位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解决, 使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主要矛盾和问题
1.考核者的主观性难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在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定性指标进行考核评价时, 在考核过程和结果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考核者的主观色彩, 考核者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对比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似我效应、恶魔效应、中间倾向等, 难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2.有一部分领导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认为绩效考核是形式, 是在浪费企业的人力和财务。所以, 在推行过程中往往因为得不到高层领导的足够支持而有阻力。
3. 有的部门考核者不愿得罪人充当老好先生, 应付了事, 对考核结果进行“趋中”处理, 有悖于考核目的。
4. 尽管考核方案中明确提出考核结果与人事升迁、工资升降等方面挂钩, 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没有从根本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涛, 问新.三企业绩效评价与研究[J]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
[2]储企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J].广州:文汇出版社, 2002, 1.
[3]许小晶.浅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绩效管理[J].经济师.2006 (4) :264-265.
公路路基压实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指标 第2篇
公路路基压实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指标
介绍了含水量对压实效果影响机理、压实含水量对土基的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合理选择填土含水量改善压实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指出土基的压实含水量应控制的范围.
作 者:马拥军 MA Yong-jun 作者单位:滨州市公路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刊 名:山东交通科技英文刊名:SHANDONG JIAOTONG KEJI年,卷(期):2009“”(1)分类号:U416.04关键词:压实度 土质 含水量 土基压实
评估指标关联性因素分析方法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评价指标;相关系数;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C881,O29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建立是综合评价的重要基础,是有效地评价系统的保证.评价指标要能涵盖被评价对象的主要属性,能准确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本质属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强的逻辑完备性,下级指标隶属于上级指标,且全面覆盖上级指标的各项属性;同一级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各指标之间不相交叉,独立反映被评价对象属性的一个方面.但通常被评价对象的属性难以严格划分,同级指标之间难免存在各种联系,使得评价结果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不能正确、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的过程[2],在指标影响因素较多的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如何对指标进行正确的筛选,建立一个既“全面”而又不“雷同”的指标体系,是常常遇到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从指标关联性的方面展开研究,并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可以提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 评价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在综合评价系统中,一般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种,而且各个指标值的单位和量级是不相同的,这样,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因此在进行关联性分析之前,应先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不可比的指标,转化成为可比较的指标.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时,一般用相关系数表示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
设有n个评价指标,指标向量为X=x1,x2,…xnT,
X的均值向量为EX=Ex1,Ex2,…,ExnT,其协方差阵为
Σ=CovX,X=EX-EXEX-EXT= Covx1,x1…Covx1,xnCovxn,x1…Covxn,xn=σijn×n,(1)
其中,Covxi,xj=σij称为X的第i个分量xi和第j个分量xj的协方差.由于Σ=ΣT,协方差阵Σ是对称阵[3].
两个指标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为r=Covxi,xjσxiσxj,(2)
其中,r表示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协方差Covxi,xj表示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强弱程度;标准差σxiσxj表示指标的离散程度.
对于n个评价指标,可以分别计算出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形成相关系数阵
R=r11…r1nrn1…rnn.(3)
相关系数的大小可以证明两个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强弱关系,如果相关系数大,就证明两个指标间相互影响作用较强,其关联性就较强;反之,相关系数小,就证明两个指标间相互影响作用较弱,其关联性就较弱.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并通过取值大小的范围来分析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4].
3 评价指标关联性因素分析方法经 济 数 学第 27 卷
第2期师 帅等:评估指标关联性因素分析方法研究
因素分析方法,目的是在多变量系统中,把多个很难解释而彼此有关的变量,转化成少数有概念化意义而彼此独立性大的因素,从而分析多个因素的关系,其计算过程为:
1)求解相关系数阵的特征方程:
求解R-λIn=0,得n个特征值λ1,λ2,…λn及其对应得特征向量γj=γjkT.
2)因素分析法的数学模型为:
zn=an1F1+an2F2+…anpFp+Uj,(4)
其中,Fkk=1,2,…,p被称为公共因素,Uj为变量zj的唯一因素,系数ajkj=1,2,…,n;k=1,2,…,p称为因素负荷量.系数ajk构成的矩阵为因素负荷量矩阵A=ajkn×p,ajk=γjkλjj=1,2,…,n;k=1,2,…p.
3)计算因素贡献率及确定公共因素个数:
因素贡献率vp=λp/∑ni=1λi,选择特征值根大于等于1的个数p为公共因素个数或因素贡献率大于等于85%确定p.
4)计算公共因素方差:
h2j=∑pk=1a2jkj=1,2,…,n.(5)
5)计算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素解
①用hj除以A的各个元素,将因素负荷量矩阵正规化;
②将p个因素轴,两两组合进行旋转,共旋转12pp-1次.第r个和第s个公共因素旋转后的负荷量由式(7)决定,其中φ的符号由式(8)决定.
取正交矩阵P′1P′1=cos φsin φ-sin φcos φ,(6)
B′1=BP′1=a1rcos φ+a1ssin φ-a1rsin φ+a1scos φanrcos φ+anssin φ-anrsin φ+anscos φ=b1rb1sbnrbns,(7)
tan 4φ=θδ.(8)
其中,θ=2∑nj=12ajrajsajr-ajs-2∑nj=12ajrajs∑a2jr-a2jsn,
δ=∑nj=1a2jr-a2js2-2ajrajs2-∑nj=1a2jr-a2js2-∑2ajrajs2n
r=1,…,p-1;s=r+1,…,p.
得到正交变换P1=P′12P′13…P′rs…P′p-1p,旋转因素负荷量矩阵为B1=AP1,因素负荷量平方的方差为L=1n∑pk=1∑nj=1bjk/hj4-∑pk=1∑nj=1b2jk/h2j2.(9)
③以B1作为新的因素负荷量矩阵,重复②,直至前后两次L之差小于0.1为止[2].
6)为共同因素命名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了共同因素以后,根据共同因素所包含的子因素的内容,在包含其表达含义的基础上,为共同因素重新命名.为了使评价具体可行,需要为各级指标赋予权重,所以根据公共因素各自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其各自得权重.
4 案例分析
某企业人才资本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共选取了41个指标,采取半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5点式李克特量表[5],让被试者根据自己所在组织的情况给出对每个条目的同意程度,通过回收的问卷筛选所需指标,此次问卷就在该企业进行发放,由被调查企业人才部门组织填写,并且在问卷填写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答,因此问卷的有效性较高,共发放117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5%.
4.1 指标关联性分析
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选取指标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可以保留所有样本指标,在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检验值为0.763,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2 118.165(自由度为820)达到显著,代表样本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4.2 指标因素分析
首先求共同因素的方差贡献率见表1,再求得转轴后的因素负荷量矩阵见表2.
对共同因素进行重新命名,并计算出二级指标权重,一级指标权重由量表得分情况进行规一化处理得出.构建出该企业管理型人才资本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5 结 论
评价指标的关联性在各种指标体系中是在所难免的,对其进行分析是指标体系构建工作中重要的内容.本文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所选指标进行科学的筛选,留下了影响评价系统的关键性因素,消除了评价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对开放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丰富了指标评价体系,使得评价结果更严谨科学.
参考文献
[1] 李明,刘澎.武器装备发展系统论证方法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2] 叶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 张大陆,杨哲,姚进.分布式电子商务中服务评价指标相关性消除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401-404.
[4] 潭杰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21(23):145-146.
[5] 姚艳虹,刘静.企业知识共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137-140.
Factor Analysis Method Research of Evaluation Index Connection
SHI Shuai, LIU Woye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3)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the relevancy among the evaluation indexes, whichfrequently occurrsin the design of evaluation index, can't be resolved easily.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was put forward in the relevancy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es. Thus, the evaluation index can be set up reasonably and feasibly.
指标因素 第4篇
关键词:注水系统,能耗指标,影响因素
1现状
油田注水系统主要由电动机、注水泵、注水泵出口流量调节阀、注水管网、井口及注水井等构成, 除了注入地层的有效能量外, 注水系统能量要消耗在电动机、注水泵、调节阀、管网和井口各处, 由此构成了注水系统的总能耗。
油田注水系统主要以注水泵电动机的电能消耗为主, 是各生产系统中耗电量最多的能耗系统之一[1]。 以中国石油2011—2014年注水系统耗电量及注水量变化情况为例, 中国石油各油田注水系统注水量及耗电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随着注水量的逐年增长, 注水系统耗电量也逐年增加。注水系统为油田主要的耗电生产系统, 耗电量占到油田耗电量的30%~40%。
为了更好的评价油田各生产系统用能水平, 2010年以来, 油气田企业积极开展能效对标工作。 经过几年的对标实践, 各单位在能效对标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能耗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 用能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 多年以来, 对于油气田能耗指标的研究多停留在对指标本身的研究, 很少考虑不同类型油气田、不同生产工艺等对指标的影响;因此, 为实现油气田能耗研究指标的合理性、可比性, 为客观评价油气田用能水平、节能工作提供依据, 需要开展油气田各生产系统能耗指标研究。注水系统作为油气田主要的耗电系统, 开展其能耗指标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2能耗指标及影响因素
2.1注水系统效率
注水系统效率指标是一个综合的效率指标, 不能通过检测直接得出, 而是通过泵机组效率、管网效率等的综合计算得出。
1) 泵效率及泵机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注水系统的效率, 是计算注水系统效率的主要指标。 其中:
泵效率:泵的有效功率与泵轴功率的比值。
电动机效率: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泵机组效率:泵效率与电动机效率的乘积。
注水系统效率:注水系统范围内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具体由注水电动机平均运行效率、 注水泵平均运行效率和注水管网运行效率3部分组成。
由以上分析可知, 注水系统效率综合反映了这个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 综合考虑了泵、电动机和管网效率的影响。
2) 注水系统效率指标存在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注水系统效率是评价注水系统能耗的重要指标, 能够直接反映注水系统用能水平。获取指标值的前提是精确测定注水系统泵机组效率及管网效率等数据, 在实际计算及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通常油田采用定期抽查的方式测定注水系统泵设备的效率, 做不到及时、全面, 且得出的数据受当时设备的运行情况影响, 不能准确反映设备运行的平均水平。泵机组效率、管网效率很难做到全面准确的检测, 导致注水系统效率无法准确测定。对泵机组效率、功率因数等指标的检测都是在某一特定时间进行, 结果仅对检测时的运行工况负责, 不能准确反映一段较长时间内的实际运行情况, 检测项目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等, 导致不能准确计算系统效率, 影响指标评判的准确性。此外, 注水泵机组效率、 功率因数、节流损失率均可以通过技术提升、参数优化等手段进行调整, 使指标数值短期内达到要求的标准, 并不适合作为一个评判注水系统长期能耗水平的评价标准[2]。
2.2注水系统用电单耗
1) 注水系统用电单耗是衡量注水系统能耗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值为一定时间内的耗电量与总注水量的比值。
以中国石油2011—2014年油田注水系统单耗数据分析可得, 各主要油田在注水量及耗电量逐步增长的前提下, 注水系统单耗基本保持稳定, 由于注水系统单耗为耗电量与注水量的比值, 说明近4年来, 注水系统的耗电量及注水量基本保持相同的增长趋势及幅度。注水系统单耗指标能较好地评判注水系统的用能状况, 能够反映注水系统在任意时间段内的用能水平。
2) 注水系统用电单耗指标的特点。注水系统用电单耗直接反映了注水系统的用能情况;计算所需的数据均是常规检测项目 (耗电量和注水量) , 通过对中国石油各油田及总体情况数据分析可得, 注水系统用电单耗指标的数据稳定性高, 在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并进行修正后的可比性较强;因此, 相比注水系统效率更适合作为注水系统用能水平的评价指标。
3) 注水系统用电单耗指标的影响因素。从注水系统注水单耗指标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 影响指标大小的因素为耗电量和注水量, 而耗电量的多少又取决于注水量的大小、注水压力、泵等设备及管网的运行情况等;因此, 可将影响注水系统注水单耗指标的因素可以分为地层因素、设备因素和管网因素3类, 如图1所示。
其中, 主观因素包括设备因素和管网因素, 即注水泵运行效率、电动机运行效率、管网运行效率、注水管网工艺等;客观因素包括地层因素, 即注水压力、注水量。
注水泵运行效率反映了注水泵对电动机转化的机械能的利用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注水泵运行效率越高, 泵作的有用功越多, 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注水系统单耗越低。
电动机运行效率与注水泵运行效率相似, 反映的是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与转换成机械动能的能力, 显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电动机效率越高, 供给泵的有用机械能越多, 消耗的电量越少, 注水系统单耗越低。
管网运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泵管的匹配度, 管网的压降、节流等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管网运行效率越高, 注水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越少, 注水系统单耗水平低。
注水管网工艺作为一个主观因素, 更多的是在注水系统设计阶段考虑的, 合理的注水管网工艺可以提高注水系统泵管的匹配程度, 降低注水系统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从而提高整个注水系统的效率, 降低注水系统单耗水平。
注水压力反映地层所需要的能量。客观反映了整个注水系统需要提供的能量, 所有注水系统建设、 运行、 优化的前提都必须满足注水压力的需求。
注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注水系统的规模, 从而影响了注水系统的能耗。理论上, 注水量越大, 注水系统整体能耗越高, 同时会对注水系统单耗产生影响, 而且注水量的大小也反映地层的实际需求水。
综上分析, 对于注水系统注水单耗指标来说, 重点研究的客观因素为注水压力和注水量, 其他主观因素可用作分析注水系统单耗高低的原因和改进方向。
在确定了注水压力和注水量为研究的主要客观影响因素的前提下, 继续分析2个因素是否存在相互关联, 能否进一步的简化。对于一个注水站来说, 在评价注水站的单耗时, 应考虑每1口单井的注水压力和注水量对指标的影响, 最终得到一个确定的单耗值。而在计算1个站的井口压力时, 由于注水量不同, 不能用井口压力的平均值, 因此, 可用注水量作为权数, 对井口压力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得到井口平均注水压力。
综上, 影响注水系统注水单耗指标的因素, 可归结为井口平均注水压力, 在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中, 可直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研究。
3井口平均注水压力与注水系统用电单耗指标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中国石油各个油田的796组数据的分析, 可以得到反映中国石油油田注水系统井口平均注水压力与注水用电单耗之间关系的散点图, 如图2。
通过散点图可以看出, 注水系统用电单耗指标随着井口平均注水压力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 但关系并不明确, 需要进一步分析。
对数据进行分类:每5 MPa一个压力区间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在对每5 MPa井口平均注水压力数据进行重新筛选计算后, 可得到一条线性关系很强的函数图象, 可以说明井口平均注水压力与注水系统注水单耗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线性关系。
4结论
相比注水系统效率, 注水系统用电单耗指标更能直接反映注水系统用能水平, 且计算方便, 应用简单;注水系统用电单耗作为研究指标时, 客观影响因素可只考虑注水系统井口平均注水压力, 二者有很强的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兰灵.注水系统节能挖掘措施[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7, 26 (2) :29-30.
指标因素 第5篇
【关键字】医保;指标控制;医院医疗
一、医院医保指标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医师方面的问题
在对医保指标进行控制的时候,很多的医生对医保指标的控制没有很好的概念和意识,在进行治疗和开药或者其他的医疗过程的时候,往往不会对医保指标进行相应的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很多比较冗杂的检查和治疗等过程。有时候很多在夜间值班的医生并不是这个病患的主治医生,很容易就造成患者在用药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患者的治疗周期延长。医师在控制医保指标中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有的患者在用药方面会出现过敏等一些问题,只能使用一些价格比较贵的药品,这样也会导致医保指标不受控制的问题。有一些患者由于身体因素或者是经济因素,会延长医生的治疗周期,这就导致医保的消费超出控制的范围。医师在医保指标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就在于不能够对医保指标进行严格的把控,导致医保的消费超过既定的范围。
2.财务部门方面的问题
财务部门在医保指标控制方面主要是在对金额进行分配的难题。财务部门在进行医保指标控制的时候,要能够通过当月的医保指标的完成程度 以及就诊的情况对下个月的医保指标的金额进行预测分配。但是每个月的病患情况常常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变化,在某些特殊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病患,这时通过对上个月的医保和就诊的情况进行的预测就不适用于这个月的需求了。在医保指标的执行的时候,当出现超过指标的金额需要医院承担其中的一部分,而医院会把这些超出的部门划分到这个患者所属的科室中去,从而导致医生的在工作的时候积极性不够,甚至会对一些病患进行推诿的情况。所以,财务部门在进行医保金额的分配的时候,很难在医师的积极性和控制成本之间找到一个控制的平衡点。财务部门通过对本月的分析来制定和下个月的医保成本的可行性并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有些病患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会自费去购买一些药品,这些药品并不在医保的成分里面,所以财务部在进行医保成分金额的分配的时候,只能对医保额度的比例进行相对的控制,而对医保金额的范围很难进行控制和分析。
3.其他方面的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贵的药就是疗效好的药,所以对高价药品都很不在乎,在就诊期间就会要求医生使用一些价格贵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而且,由于价格昂贵的药品对于病情的治疗确实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医生在治疗的时候也会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从而导致很难对医保金额按照指标进行控制。
二、医保指标控制改进的措施
1.对医院医保超支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医院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医院医保金额超支的主要原因在于药品的使用,虽然化验和检查等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超支,但是总体上来说药品的超支是最严重的。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对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不要单纯的只是追求治疗速度,而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已经患者经济和身体状况等进行最为经济已经最佳的治疗,这样既能够保障患者的病情,又能够对医保的成本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一部分的患者医保金额出现超支而另一部分的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2.构建一个医保指标控制预警机制
在对医保指标进行控制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建立一个预警机制。在这个医保指标控制预警机制中,医院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是对医保指标进行控制的最重要的一个環节。根据医院对不同患者进行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和过程,可以把医保金额指标的超支制定为黄色和红色两类预警,通过这两种预警,把每个环节的医保指标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在这个预警体系中,对医保数据的反馈也很重要,必须每天定时的向相关的部门进行医保指标的使用情况进行反馈,这样能够及时对一些环节的医保金额进行调整,防止在医保金额的控制中出现问题。
3.对治疗的不同环节制定不同的医保比例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要对一些材料费和检查费等一些比较高的费用进行控制之外,对化验、治疗和药品等方面的比例也要进行严格的界定。医院需要通过长期的对不同患者的观察和分析,然后对不同的病种消费比例进行控制。通过对患者治疗中的环节进行严格的不同医保比例的制定,能够帮助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用药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而且还能够帮助医院对各个环节的有一个严格的控制,帮助医院进行相应的改革。
三、结语
通过对医保指标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找出我国在医保金额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做出一些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医保政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所以医保政策中的问题是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对医保指标进行控制不仅仅能够帮助医院取得更好的发展,对我们的就医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频.医院超“控制指标”的尴尬[J].中国社会保障,2013,(8):75.
指标因素 第6篇
随着空管管制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因管制设备造成的管制不安全事件不断降低,而操纵设备的人管制员,却因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成为了影响航空安全的最主要因素。1992年至2001年间空管不安全事件表明[1],管制员个人因素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共133起,占总数的48.9%,人与人关系界面原因引起的不安全事件80起,占总数的29.4%,硬件、环境原因引起的事件分别占1.1%、20.6%。按照SHELL模型分析,个人因素和人人界面的问题最多,空管不安全事件中属于人为因素(个人因素和人与人关系的因素)的差错占总差错的80%。而且,随着新航行系统等管制设备的使用,民航管制员还将面临着管制间隔缩小、管制对象多元化以及航线密度加大等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开展对管制员的人为差错影响因素的分析非常必要。
国内的各个领域对管制员人为差错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些管制员从切身感受中探究管制员人为差错的影响因素[2,3,4,5,6,7],这些文献对找出各影响因素缺少具体的研究方法,文献中提出的影响因素仅仅反应其单位在某段时间的实际情况,缺乏系统性;第二类文献主要是评价管制员影响因素重要度的文献,该类文献[8,9,10,11]提出的评价指标,以问卷调查和基于管制员认知理论而建立,因此,评价指标相对较为全面,但文献中对于各类指标过于笼统,没有详细的予以展开,不便于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第三类文献[12,13,14,15]主要是针对管制班组建设的文献,文献有通过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量表进行的实际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有一线管制员经验的总结,都提出了在进行管制员班组排班时注意:年龄搭配、性格搭配、职位梯度搭配、性别搭配等因素考虑,这些为进一步进行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帮助,但对管制员人为差错的影响因素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
2 指标权重计算
2.1 指标建立
管制员的失误首先受到来自于内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内部因素主要指管制员生理、心理及业务技能的原因引起管制员管制过程的直接失效;而同时管制员操作的人机界面、塔台工作环境与管制员的不匹配可能直接导致管制人为差错,也可能对管制员人为差错造成一定的影响,间接造成管制员人为差错。
2.1.1 人为差错的内在因素
SHELL模型认为,不同的因素造成了“人(L)”中间这一方框的边缘不平整,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业务技能等[20]。SHELL模型见图1。
(1)生理因素与人为差错
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则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21],管制员通过视觉观察空中及机场地面的飞机、行人、车辆或雷达显示屏、进程单、电报或气象信息等。同样,管制过程中,管制员需要与飞行员、其他管制员以及相关人员进行通信联系,管制员和飞行员进行通话过程中是反复的听说过程,也是最易发生人为差错的阶段。作为管制员,在飞行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其自身生理因素的反应会对整个管制过程造成较大的影响,如1999年,某区域管制室管制员因睡着,造成某航班17分钟无人指挥;2001年9月某区域管制室因管制员过度疲劳并在管制席位上睡着,导致在20分钟内6个中外航班均无法与该区域管制室建立通讯联系。可见,生理疲劳对管制出错的影响较大,而影响其生理疲劳的因素要么由于睡眠不足,要么则可能是因为酒精或者药物的刺激引起。经过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身体健康状况、记忆力、疲劳、酒精及药物影响、注意力集中度以及年龄六大生理影响因素。
(2)心理因素与人为差错
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某些人具有事故倾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某些人的事故发生率总是高于其他人,这意味着有些人犯错是个性所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事故的发生率和员工的性格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怎么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性格特征也常常会发生事故[3]。产生事故的心理因素之一是心理机能失调,这就包括人的动机、情绪、个体心理特征等因素失调,其中,情绪是变化最大、影响最深的因素,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是最基本的情绪,情绪激动水平的高低由外界(环境的、社会的)刺激情景引起的。因此,改变外界刺激可以改变情绪的倾向和水平。外界的刺激对于管制员来说主要就是各种外界压力,诸如离婚、与领导有矛盾等等。在衡量外界对管制员的影响时,最终确定了性格、情绪状态、心理承受力、安全意识、外界压力五大心理因素指标。
(3)业务技能与人为差错
对管制员来说,在交通负荷较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需要管制员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果断的用简洁的语言与对方达成一致。因此对管制员的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评价的过程当中,通过设置一定的评判级别对管制员的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进行评价非常必要。形势意识也是管制员管制过程中一种特有的业务技能。例如,1980年一架DC-10与一架L-1011的空中几乎相撞事件,管制员已经知道这两架喷气机可能存在潜在的空中冲突,但当时被列为“次要任务”,没有监控形势的变化,在交接班时也未将情况转告替班管制员,导致在最后一分钟,一架飞机的驾驶员只能靠紧急机动飞行进行避让,虽然此次不安全事件避免了空中相撞,却造成了24人受伤。因此,在评价管制员人为差错的过程当中引入形势意识这一指标可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准确。最终确定了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形势意识、管制业务知识、对规章的执行度、管制经验等六大业务技能指标。
2.1.2 人为差错的外部因素
(1)人与硬件、人与环境接口
在管制环境中,工作环境由管制员工作的物理环境和工作站中的设备组成,而对于SHELL模型中人硬件关系中的硬件主要指管制工作环境中的工作站设备,而这里的工作站设备主要指主显示器和控制台、辅助显示、通讯设备、工作台、座位等。良好的硬件设计和布局可以改善管制员的安全、健康、工作效能及成就感,从而可减少管制员因硬件因素造成的人为差错。物理环境在这里主要是指塔台工作环境,也即SHELL模型中的人与环境接口。塔台的灯光、温度、噪音等对管制员的表现和工作满足感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管制环境和塔台工作环境两大环境因素指标
(2)人与软件接口
管制员与软件的接口主要是指人员与其工作场所中的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指公司的各种操作手册、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公司的安全文化等。操作手册的制定适宜性直接到管制员操作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同样公司的安全文化也间接影响着管制员的操作出错率,因此,应在日常检查和工作过程中加大对各软件的更新及完善。最终确定了安全教育培训、激励政策、公司操作手册及安全文化四大组织因素指标。
(3)人与人接口
这里人与人接口主要讨论管制班组内部的配合,管制班组是班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络,是配合协作的先决条件。管制过程当中虽然有主班、副班、监视等不同的席位,但是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保证空管安全。“双岗制”其中一人负责管制指挥(主班),一人负责管制协调(副班),其中管制协调应负责协调、监督管制席的工作。副班在监视监听主班管制员的指挥过程中,应及时纠正、提醒、弥补主班管制员的错、忘、漏,尽量提高警惕,防止对主班管制员的指挥进行顺势思维。在1999年2月20日,广州区域管制室造成云南航空公司CYH 491航班与厦门航空公CXA 8495航班发生飞行冲突,主要就是因为值班管制员是两名见习管制员,经验不足,协调管制员监督不够,盲目指挥,从而误导见习管制员下达错误指令所致。2001年空管安全典型事例汇编中列出的因空管原因导致的9起不安全事件,其中有5起是副班未严格落实双岗制职责,擅离职守或者未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因此,安全监督的好坏直接导致管制员人为差错是否能被予以提前发现纠正。
不同管制员的知识、技能、个性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之下难免会发生错误疏漏,如何对管制员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得各个管制员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补短、协调配合。最终确定了班组沟通、班组安全监督、班组人员搭配、团队信任等四大班组因素指标。
2.2 模糊层次法计算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是将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引入三角模糊数的概念,采用0.1-0.9的标度对同层指标之间相对重要度进行比较,克服了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一致性差时难以处理的难题。
2.2.1 构造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互补判断矩阵
设判断矩阵A=(aij)nn,aij=(alij,amij,auij),aji=(alji,amji,auji),alij≥amij≥auij≥0,若alij+auji=amij+amji=auij+auji=1,i,j∈N,则A称为互补判断矩阵。其中,alij,amij,auij表示ai和aj相对于上层指标专家给出的最悲观估计、最可能估计和最乐观估计。
其中,aij为0.1-0.9之间的标度值,具体重要度比较取值见表1。
2.2.2 计算单层次模糊权重
单层次因素是指同一层所有元素对于上一层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而要想求出同一层所有元素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度,就必须首先进行单层次排序,而单层次模糊权重的计算便是进行单层次排序的基础,设模糊判断矩阵为A,某一层元素个数为n,求出行和并归一化,求出的三角模糊权重向量即为w={w1,w2,w3,,wn}T,其中公式(1):
2.2.3 构造可能度矩阵
将三角模糊数ωi进行两两比较,求出可能度P,设a=(al,am,au),b=(bl,bm,bu)
P为a≥b的可能度,λ∈[0,1],λ为决策者的风险态度,λ>0.5时,决策者是追求风险的;λ=0.5时,决策者是中立的;λ<0.5时,决策者是厌恶风险的,本文计算中λ取值为0.5,求出相应的可能度P之后,便可构造可能度矩阵P=(Pij)nn。
2.2.4 计算排序向量
根据模糊互补判断矩阵P=(Pij)nn,利用式(3)计算排序向量:
根据式(3)得到可能度矩阵的排序向量ω={ω1,ω2,ω3,,ωn}T
3 实例分析
通过致因因素分析及专家问卷调查,确定了影响管制员人为差错的13个三级指标和28个四级指标,通过对某空管局管制员及管理层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于问卷调查的三角模糊数,采取平均值的办法作为最后的三角模糊矩阵。
3.1 计算各指标权重
分别根据公式(1)、(2)、(3),计算三角模糊数的权重向量、可能度矩阵并计算排序向量可得到一级指标对于目标层的权重、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的权重。
3.2 指标总排序
(1)一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
(2)二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及排序
(3)三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及排序
3.3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影响管制员人为差错的一级指标的重要度依次为:个体因素、班组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
影响管制员人为差错的二级指标中排在前五的分别为:生理因素、班组沟通、班组人员搭配、业务技能、心理因素。而对于影响管制员人为差错的生理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则为酒精及药物影响、管制员疲劳状况;班组人员搭配中人员性格搭配最重要,能力搭配次之;业务技能指标中管制员的形势意识最重要,沟通协调能力次之;心理因素中外界压力和情绪状态对管制员心理影响最大。
影响管制员人为差错的三级指标排在前八位的依次为酒精及药物影响、形势意识、班组人员性格搭配、班组人员能力搭配、疲劳、人机界面、外界压力、情绪状态。从三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排序可以看出,首先,管制员是否遵守禁止饮酒的规定对于管制员是否出错的影响最大,需要在日常检查中作为重点进行;第二,管制员本身的形势意识对于管制员出错影响也较大。而管制员形势意识的培养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仅需要管制员具备扎实的管制理论知识,更需要管制员对管制工作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管制员形势意识的培养应该作为一项长期的计划进行开展;第三,管制班组的搭配合理与否对整个管制班组、管制员是否出错有较大的影响,性格、能力互补与否直接影响管制效率,但这些搭配对于不同的管制团队都是需要长期的磨合才能观察和匹配的,这项工作对空管部门管理层提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平时的管理实践中多了解管制员个性、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特点等;第四,管制员的疲劳对管制员人为差错的影响也较大,管制员排班、倒班规定应按照CCAR 93部《空中交通管理规则》[22]中第一章第二节中有关管制员执勤时间的规定严格执行,杜绝管制员疲劳上岗。
4 结论
(1)影响管制员人为差错的一级指标的重要度依次为个体因素、班组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二级指标的重要度排在前五的为:生理因素、班组沟通、班组人员搭配、业务技能、心理因素;三级指标重要度排在前八的依次为:酒精及药物影响、形势意识、班组人员性格搭配、班组人员能力搭配、疲劳、人机界面、外界压力、情绪状态。
浅谈内外因素对软土试验指标的影响 第7篇
软土一般是指饱和软粘性土, 其天然含水量W大于液限WL, 天然孔隙比e>1, 压缩系数a1-2大于0.05cm2/kg, 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0.3kg/cm2。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 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并含有机质的软土, 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时为淤泥, 天然孔隙比大于1.0而小于1.5是为淤泥质土。当土的灼烧量大于5%时, 称为有机质土;大于60%时, 称为泥炭。
二、内外因分析
(一) 关于物性指标。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方面取决于原始沉积条件所规定的成分, 结构, 孔隙中水溶液的性质等, 另一方面取决于外因影响, 如地质条件的变迁, 施工, 取样及试验对原始受力状态的改变以及试验方法的局限性, 试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试验误差等。物性指标包括含水量W, 容重r, 孔隙比e, 液限WL, 塑限Wp及塑性指数Ip和液性指数IL等。内因对物理性质的决定是显而易见的。软土一般是含有较高比例的粘粒, (d<0.005mm) , 含量达30~60%, 这些粘土颗粒的存在, 是软土大量容水的内在因素之一。其亲水性的矿物成分吸附水分子及溶液中的阴离子, 形成微观的双电层结构, 结合水膜及双电层结构使软土中的水分难以溢出, 造成渗透性弱, 渗透系数K=i10-6-i10-8, 液限和塑限教高。软土的显著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质, 沈阳地区淤泥质土的灼失量一般可达5%。这些有机质的存在造成了软土物理性质的特别之处, 比如比重小, 容重小, 水量大且难以排出, 结构疏松, 变形大等。另外, 软土中存在的胶结物, 铁质结核。云母片等也使土的含水量, 孔隙比, 液缩先发生较大波动, 造成分类的不准确, 有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由于这些物质提高了液限和塑限。使塑限大于17成为粘土。由于软土的结构性, 会使可塑状态的软粘土做液限时搅动成了流塑状态, 这都影响物理指标的准确性。还有试验及野外取样后的水分损失, 使含水量达不到液限, 淤泥定不了名, 液塑限以扰动为基础, 不能反映土中细微夹层的影响。
(二) 关于力学指标。
1. 强度方面。
实验取得土的抗剪强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直剪试验, 三点定出τ-σ关系直线, 由库伦定律τ=c+σtg求得C, φ值。软土的抗剪强度很低, 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密切相关。在不排水条件下进行三轴剪切时, 所得的强度值很小, 且与侧压力无关, C=τ= (σ1-σ3) /2<20KPa, 直接快剪稍高, 一般C=10-15KPa, φ=2°-5°, 而固结快剪的可达10°-15°, C达20 KPa, 这是因为土体受荷时, 孔隙水充分排出的条件下, 会使土体得到正常的压密。从而提高了强度。软土的抗剪强度随加荷的时间而增长, 控制好加荷速度和排水速度, 就不会由于孔隙水压力的急剧增大, 使有效应力降低, 从而破坏土的结构性产生挤出破坏。从试验原理看, 直剪仪与实际受力和排水条件有差距, 并限制了剪切面, 使测得的C, φ值偏大, 而且由于土体性质的不均匀性, 野外取土质量的原因, 以及不同法向压力下土的固结和压缩程度也不同, 因此要求的同一种土 (相同的土层, 相同的含水量) 也得不到严格的保证。三轴剪力仪的试验条件与实际情况接近, 并可在实际的软弱结构面破坏, 但也同样存在水量和结构的改变问题。这就是外因对C, φ的影响。影响软土强度的因素还有矿物成分, 原始密度, 预加压力, 结构性的影响等。软土的触变性是它的一个突出性质, 触变性系指原状的, 可塑状态的软粘土, 一经扰动, 结构受到破坏, 强度便会削弱, 甚至呈流塑状态。但静置一段时间后, 强度又有所恢复的特性。其实质是由于粘粒间的水胶联结和粒间静电引力破坏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的结果。触变性以灵敏度表示: 由于受扰动的软土粒间联结往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可恢复的, 因此勘察和取样时, 应尽量避免扰动。
2. 变形方面。
关于土体的变形指标, 仍以经典力学中饱和土单向受压的弹簧活塞模型的渗透固结理论为基础。在竖向压力刚刚加压时, 压力完全由孔隙水压力承担, 界面处形成一个水力坡度, 水就从孔隙排出。随着水的排出, 水承受的压力减小, 土粒紧密, 压力就转移到土颗粒上。任何一瞬间, 总压力为有效土压力与超静水压力之和, 即σ=σ'+μ当μ=0时, 外荷压力σ完全由土粒承担, 固结作用就完成了。这个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饱和土的压缩变形机理, 但与实际情况仍有差别, 它的假设条件太“理想”了。首先, 从理论本身来看, 只要当建筑物基础面积很大, 相对地可压缩性土层的厚度显得很小, 且下面是不可压缩又不透水的岩层, 上面是完全透水的砂层或地面 (即半无限体) 时, 才接近理论条件。我国软粘土表面通常有一“硬壳层”, 一般为可塑的中压粘性土, 且多数情况下渗流是非理想的二维或三维情况。且土体并非弹簧一样的弹性变形体, 上覆荷重增大时, 塑性变形占主要地位。土体本身还有蠕变, 次固结等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其次, 压缩变形过程中, 土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物理指标的变化自不必说, 变形稳定时的土样其力学指标早已同原状土相异。压缩试验中环刀取样很薄, 代表性不强, 有很大的随机因素。且试验是完全侧限的, 排水与受力条件也与实际不符, 使得压缩系数值与实际结果又差异。
三、其他方面
土的室外试验是取得物理力学指标的主要手段, 但若简单地认为地基土的承载力决定于其本身的性质, 因而孤立地依据这些指标提供地基强度, 这是片面的。若想即保证工程质量, 又充分利用软土地基的潜力, 必须着眼于整个工程, 事实上, 地基土的承载力还与基础, 上部建筑与土的相互作用有关, 且与施工方式关系密切。工程实践表明, 上部结构与基础的整体刚度越好, 建筑物的差异沉降越小, 加荷速度需适应软土的强度增长, 才能充分挖掘其承载潜力, 保持稳定平衡, 另外适当选择基础埋深, 充分利用软土表面硬壳层的强度, 也会减少工程预算, 提高安全系数。
工程中的“微地貌”现象也需加以注意, 整个场地的软土夹层, 透镜体都需查明并引起重视, 这些“微地貌”是造成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一个例子是沈阳市传染病医院病房, 由于忽视了一角下的软土, 引起了不均匀沉降, 以至房屋墙壁开裂, 窗户变形, 影响使用, 造成了经济损失。软粘土地区原始地面整平后附加压力发生变化, 也造成强度和沉降的差别。
摘要:工程建设最关心的问题是土的工程特性问题, 软土作为我国分布广泛的特殊土类, 讨论其试验指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本文仅从土的构成, 试验方法, 经验理论等内外因对软土试验指标的影响做一点肤浅的分析, 并结合工作经验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软土,经验理论,有机质,库仑定律,矿物成分
参考文献
[1].杨凯.信息化测绘:一个新的战略方向[J].中国测绘报, 2006
[2].李德仁等.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07
[3].王丹.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J].测绘通报, 2003决定是显而易见的。 软土一般是含有较高比例的粘粒, (d<0.005mm) , 含量达30~60%, 这些粘土颗粒的存在, 是软土大量容水的内在因素之一。其亲水性的矿物成分吸附水分子及溶液中的阴离子, 形成微观的双电层结构, 结合水膜及双电层结构使软土中的水分难以溢出, 造成渗透性弱, 渗透系数K=i×10-6-i×10-8, 液限和塑限教高。 软土的显著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质, 沈阳地区淤泥质土的灼失量一般可达5%。这些有机质的存在造成了软土物理性质的特别之处, 比如比重小, 容重小, 水量大且难以排出, 结构疏松, 变形大等。 另外, 软土中存在的胶结物, 铁质结核。云母片等也使土的含水量, 孔隙比, 液缩先发生较大波动, 造成分类的不准确, 有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由于这些物质提高了液限和塑限。使塑限大于17成为粘土。由于软土的结构性, 会使可塑状态的软粘土做液限时搅动成了流塑状态, 这都影响物理指标的准确性。还有试验及野外取样后的水分损失, 使含水量达不到液限, 淤泥定不了名, 液塑限以扰动为基础, 不能反映土中细微夹层的影响。 (二) 关于力学指标。
[1].强度方面。实验取得土的抗剪强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直剪试验, 三点定出τ-σ关系直线, 由库伦定律τ=c+σ tg求得C, φ值。 软土的抗剪强度很低, 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密切相关。在不排水条件下进行三轴剪切时, 所得的强度值很小, 且与侧压力无关, C=τ= (σ1-σ3) /2<20KPa , 直接快剪稍高, 一般 C=10-15KPa, φ=2°- 5° , 而固结快剪的可达10°-15°, C达20 KPa, 这是因为土体受荷时, 孔隙水充分排出的条件下, 会使土体得到正常的压密。从而提高了强度。软土的抗剪强度随加荷的时间而增长, 控制好加荷速度和排水速度, 就不会由于孔隙水压力的急剧增大, 使有效应力降低, 从而破坏土的结构性产生挤出破坏。 从试验原理看, 直剪仪与实际受力和排水条件有差距, 并限制了剪切面, 使测得的C, φ值偏大, 而且由于土体性质的不均匀性, 野外取土质量的原因, 以及不同法向压力下土的固结和压缩程度也不同, 因此要求的同一种土 (相同的土层, 相同的含水量) 也得不到严格的保证。三轴剪力仪的试验条件与实际情况接近, 并可在实际的软弱结构面破坏, 但也同样存在水量和结构的改变问题。这就是外因对C, φ的影响。 影响软土强度的因素还有矿物成分, 原始密度, 预加压力, 结构性的影响等。 软土的触变性是它的一个突出性质, 触变性系指原状的, 可塑状态的软粘土, 一经扰动, 结构受到破坏, 强度便会削弱, 甚至呈流塑状态。但静置一段时间后, 强度又有所恢复的特性。其实质是由于粘粒间的水胶联结和粒间静电引力破坏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的结果。触变性以灵敏度表示 :【math6z】由于受扰动的软土粒间联结往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可恢复的, 因此勘察和取样时, 应尽量避免扰动。
指标因素 第8篇
随着顾客关系管理纵向研究的深入, 提出了顾客资产观念, 该理念认为顾客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性资产进行管理, 从全新角度衡量企业盈利能力, 以指导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国外学者以Rust为代表提出顾客资产由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维系资产三部分构成;国内学者汪涛、徐岚将顾客资产价值构成分为顾客基本购买价值, 顾客口碑价值, 顾客信息价值, 顾客知识价值, 顾客交易价值。只有对各个组成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准确的计量顾客资产价值, 而各个构成价值本身却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顾客本身经营能力、顾客所属的行业发展情况、顾客生产技术水平、顾客的管理水平、顾客需求及顾客份额等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顾客本身经营能力, 顾客本身经营能力越好, 顾客总存款额以及贷款额就越高 (简称“总交易额”) , 进而形成的顾客资产价值就越大。因此, 本文主要从财务的角度对影响顾客本身经营能力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统计分析, 找出关键影响指标, 不仅利于提高银行顾客经营能力, 而且是银行顾客资产价值的计量研究的有效延伸。
2 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许多企业正处于由粗放型发展向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转轨阶段。众多企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 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是一个非常突出而普遍的问题。在银行业中, 主要是通过对顾客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进行分析, 计算出相应的财务指标, 进而评价判断该顾客的经营能力的好坏。
在学术界,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影响银行顾客经营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孙琳对我国十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她指出各银行资产利润率与流动性比率指标差异最小, 利润总额差异最大;袁桂秋、胡佐通过DEA方法计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并将该指标值与一些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卞曰瑭等从人力资源、R&D、财务能力等7个方面对高技术企业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其中财务能力包括企业偿债能力、资金运营能力及企业筹资能力;顾蓉构建了供电企业经营能力指标体系, 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总资产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销售增长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影响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的关键指标, 其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相应研究, 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出统一的评价标准。银行客户经理对顾客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或感觉重要的几个指标来判断顾客经营能力的高低, 可见这种判断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
本文将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及顾客经营能力6个角度,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本、资产负债比率、产权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毛利率、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比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应收款项增长率、主营业务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投资贡献度、经营净现金短期偿债率、销售现金率、经营净现金利润贡献度及经营净现金流动负债率等32个财务指标对银行顾客经营能力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3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银行在职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先进行预调研, 在对问卷进行了适当修改之后做了正式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114份, 问卷回收率为95%, 其中有效问卷为102份, 有效率为89.5%。调查结果显示, 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客户经理占79.33%, 其他职务只占到20.67%, 调查对象有46.67%已经从事该职务达6年以上。
3.1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来估计量表的信度, 采用基于项目协方差的方法来估计, 对其进行信度分析, 一致性系数α如表1。由信度分析结果可知, 各个变量的信度都在0.8以上, 且总量表的信度为0.941, 说明本研究量表的信度非常好, 满足本研究工作需要。
3.2 效度分析
(1) 结构效度:
对调查问卷中的相关测量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其总方差解释量为78.505%, 结果如表2。其总方差解释量都在60%以上, 因此问卷的结构效度是可接受的。
(2) 内容效度:
本量表各指标和衡量维度的提出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 通过内容分析和深度访谈综合提出。之后通过试调研分析, 对问卷进行了修正, 问卷的内容效度可以保证。
3.3 回归分析
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作为自变量, 顾客经营能力为因变量,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回归模型的VIF值都处于0-10之间, 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DW值为1.932接近2, 也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对回归模型以顾客经营能力为横坐标进行了残差项的散点图分析, 散点图呈无序状态, 因此所有回归模型中均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回归结果显示, 调整的判定系数R2=0.928接近于1, 说明拟合优度较高, 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差的92.8%;同时F=10.578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0.05, 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水平。
由表3可知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现金流量能力的回归系数都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异于0, 说明这些变量都可以解释顾客经营能力的变化, 并且各自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为正数, 说明这些变量对顾客经营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回归方程可知, 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前面的系数最大, 认为是影响顾客经营能力的关键财务指标。
4 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影响顾客经营能力的32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把偿债能力中的8个指标归类为两类, 即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回归分析得知, 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回归系数最大, 因此, 认为影响顾客经营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是这三个一级指标。其中,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短期偿债能力中的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中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 这些财务指标对顾客经营能力的贡献系数最大, 因此, 这些指标是影响顾客经营能力的关键财务指标。
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对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 根据以上顾客经营能力影响指标分析结果, 设计标准化的顾客经营能力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以增强业务执行的统一性及有效性。
第二, 银行参考现有顾客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 并依据影响顾客经营能力的关键财务指标, 可以准确预测出客户未来的经营情况。一方面, 银行可根据客户经营变化规律主动地调整其资源投向, 为满足客户需求变化做准备;另一方面, 银行可对顾客进行分类, 认识并区分不同客户的价值, 根据银行自身资源区别对待, 而客户价值则形成一种资产被银行所真正意识到。这一实践进步对顾客资产理论发展也必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摘要:从财务分析的角度, 明确提出影响银行顾客经营能力的财务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分析, 找出影响其经营能力的关键财务指标, 进而提出了改善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不仅对进一步扩展、深化和丰富顾客资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而且对顾客资产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顾客经营能力,财务指标,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Grace Rust, Pamela Kirkpatrick, Loren Lemon, 驾驭顾客资产—如何用顾客终身价值重塑企业战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5) .
[2]汪涛, 徐岚.顾客资产与竞争优势[J].企业管理, 2002, (4) .
[3]孙琳.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实证分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 (1) :126-127.
[4]袁桂秋, 胡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企业经营能力的解释力分析[J].财会月刊, 2009, (10) 52-53.
[5]卞曰瑭, 钱钢, 胡伟伟, 高技术企业经营能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26 (12) :136-139.
指标因素 第9篇
1 试验及结果分析
1.1 影响邵氏硬度试验结果的因素
(1) 试样厚度。邵尔A型硬度值 (以下简称硬度值) 是由压针压入试运行的深度来测定的, 因此试样的厚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图1是材料为SBR的胶料试样在不同厚度下测得的不同数值的邵氏硬度。
由图1可见, 试样厚度越薄其硬度值得纪念就越大, 随着试运行厚度的逐渐增大, 其硬度值也随之逐渐变小。原因是, 当压针压入试样, 试样受到压力后变形, 受压的部分变薄, 对于过薄的试样, 此时部分压力直接施加于试台上, 因而压入试样的深度减小, 硬度值增大。所以在GB/T 531-1999中规定了进行邵氏硬度试验的样品厚度为6 m m。
(2) 读数时间。在测量邵氏硬度时, 读数时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很大。有些比较陈旧的硬度计采用的是指针式读数, 而压针受压后立即读数与指针稳定后读数, 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大, 特别是在某些合成橡胶中就更为明显了。表1是EPDM胶料压针压下后的不同时刻读数的数值。
由表1可以看出, 立即读数与指针稳定后读数, 两者之间的硬度值相差达5HA。所以对于一些没有数显装置的硬度计来说, 如何正确读数, 缩短读数时间的差异对试验结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3) 停放时间和环境温度。在G B/T531-1999标准中, 要求橡胶进行硬度试验前试运行的调节时间不得少于3 h;而硫化与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6 h至3个月。若停放时间过长, 往往造成硬度值增加, 其增加的数值随时间长短不同而不等, 某些橡胶的HA值变化量达2-4。其原因是随着停业的增加, 橡胶试样在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流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 不断进行着相当于老化试验的过程, 而使得硬度值上升。
温度对试验结果也有影响。橡胶为高分子材料, 其硬度值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温度高则影响程度也不同, 对于一些结晶比较慢的天然橡胶, 温度对其影响小些;而对于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影响则相对比较显著。
(4) 其它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将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比如压针楞角磨损、压针压入时没有与被测试试验面垂直等。无论是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都将造成较大的试验误差。所以, 当了解了影响硬度试验结果的因素后, 就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2 影响拉伸性能试验结果的因素
(1) 试样宽度。在橡胶的拉伸试验中, 一般采用哑铃状试样。在GB/T 528-1999中规定了几种不同的裁刀尺寸规格, 工作部分宽度不同, 试验结果也不同, 而对于不同宽度下测得的试验结果, 一般没有可比性。但一般而言, 工作宽度增加,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都有所降低。见表2。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 胶料中存在微观缺陷, 这些缺陷经过混炼并没有被消除, 只是分布均匀了些, 仍存在于胶料之中, 所以面积越大存在这些缺陷的机率也越大。 (2) 试验过程中工作部分宽度存在受力不均匀。宽度方向上边缘部分的毅力大于中间部分的应力, 宽度越宽, 差异也就越大。这也是造成早期断裂的一种原因。
(2) 试样厚度。在进行拉伸试验时, 标准中规定的试运行厚度为2.0±0.3 mm, 但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都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有: (1) 厚度增加, 使工作部分横截面积增加, 受力时使试样边缘和中心的受力不均情况也增加, 从而使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下降。 (2) 由于橡胶试片在压制过程中, 模具本身存在缺陷, 从而使试片的厚度有超差, 在这种情况下制取试样, 截取的试样断面现状会产生变形。由于试样厚度增加, 试片在受到裁刀压力后产生变形, 使截得的试运行中凹进去而使截面积减小。试样越厚, 断面的变形就越大, 截面积就越小, 所测得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当然也就小了。因此, 在压制试片时, 应尽量提高试样厚度的尺寸精度, 从而减小试样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 拉伸速度。硫化橡胶在进行拉伸试验时, 标准规定的拉伸强度为500±50 mm/min, 但标准中也允许采用200±20 mm/min作为拉伸速度的。由试验得出, 当速度在200~500 mm/min之间时, 速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当拉伸速度过慢或过快, 则会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图2是以四种不同速度对EPDM胶料进行了的试验情况。一般而言, 速度增加, 松弛产生影响的时间就短, 由松弛引起的应力减少就小, 所以拉伸强度就提高, 反之则下降。
(4) 压延方向。对硫化橡胶取样, 应注意压延方向。在GB/T 528-1999标准中规定, 片状试样在拉伸时, 其受力方向应与压延方向一致, 否则其试验结果显著降低 (见表3) 。
由表3中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平行于压延方向的拉伸强度比垂直于压延方向的拉伸强度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胶料在混炼时受到一定的剪切应力, 顺辊筒方向分子链排列整齐, 相当于对分子进行一次取向, 所以平行于压延方向的拉伸强度要比垂直压延方向时得到的结果要大。
(5) 停放时间。GB/T 3941-1991标准中规定, 硫化后的橡胶试样必须在室温中停放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试验, 停放时间不得少于16 h最多不得超过15 d (天) , 否则对试验结果会有影响。随着停放时间的延长,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会稍稍提高, 但影响不十分明显。其原因是停放一定时间后, 可使试运行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趋向均匀分布, 减小以至消失, 因而在拉伸过程中, 试样受力均匀, 不致因为受到应力集中影响而提早断裂。
2 结语
从硬度和拉伸性能两方面品影响硫化橡胶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的几个因素, 并简要分析了原因。当然还有其它因素也会对最终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了解这些内容, 避免一些试验误差的产生, 从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本文基于针对硫化橡胶的邵氏硬度和拉伸性能试验进行了结果分析, 列举了试样尺寸、取样方向、读数时间、试验速度和停放时间等因素, 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邵氏硬度和拉伸性能试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硫化橡胶,邵氏硬度,拉伸性能
参考文献
[1]王松岛.硫化橡胶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 2013 (2) .
指标因素 第10篇
【关键词】 卒中危险因素;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01-02
卒中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积累产生的。这些危险因素的暴露到临床事件的发生要经历脑血管动脉硬化(AS)的病理过程,最终导致脑血管血液动力产生变化[1]。本文就卒中危险因素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200例进行卒种危险因素调查,患者年龄在35岁到65岁,其中男性供890例,女性310例。对者1200例的脑血管血液动力血指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积分处理,分析卒中危险因素对脑血管血液动力血指标的影响。其中,有心脏病的患者有450例,患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230例,女性患者145例,359例,糖尿病498例。
1.2 诊断方法 对1200患者进行诊断前,患者休息至少十分钟。由技术人员对CVDI检测采用CBACV-300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进行检测[2]。
1.3 检测标准 对被检测者的脑血流的平均流量、平均速度、最大最小流速、脉搏以及外周阻力等脑血管血液动力参数变化进行统计。根据变化判断患者脑血管动力情况。
1.4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判断 同年龄被检测者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对比,进行临床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建立Foxvisual数据库,以双输人法输人数据,统计分析应SPSS10.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X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数据库建立和结果分析均在奔腾皿800微机上完成[3]。
2 结 果
根据检测得出以下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及吸烟史的人群暴露率分别为48.05%、10.07%、3.90%、10.43%和15.34%。有高血壓的被检测者的脑血流平均流量为7.89,最大血流速度在13.80到18.95之间,最小血流速度为36.98,脉搏流速在23.0到35.15之间。有心脏病被测者的血流平均流量为7.32,最大血流速度在12.12到16.11之间,最小血流速度为30.28,脉搏流速在20.41到33.21之间。糖尿病检测者血流平均流量为7.7,最大血流速度在14.92到26.15之间,最小血流速度为27.4,脉搏流速在20.10到31.52之间。结果显示,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的各个参数受患者是否存在以上疾病以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影响,危险因素和指标中流速类参数成反比,和脉搏以及波速和阻力等成正比。
3 结 论
根据研究发现,卒种危险因素的暴露风险在不断地上升,加上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导致脑血管的功能以及结构发生病理变化[4]。在对脑血管的血液流动指标进行检测时,使用的超声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不能准确预测。使用CVHI检测一起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各项参数的进行检测得到了显著效果。通过CVHI检测仪器对1200例被测者进行检测发现,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对于脑血管血液动力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血液动力血的各种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出现脑血管血液动力发生异常变化很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通过本次研究发现CVHI的评分如果降低就容易成为卒中危险因素,而且和卒中危险因素还存在剂量-反应的关系。以患有高血压被测者为例,高血压的OR值越高,对脑血管血液动力指标影响越大,因此发生卒中危险也就越大。而高血压导致血液动力异常的同时,血液动力异常产生的血管重建又引发高血压的发生。这就是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脑血管血液动力指标的关系。其他危险因素和其关系也大同小异。
脑血管的功能出现异常变化,是卒中危险因素和临床事件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各种危险因素综合后产生的结果。脑血管功能的异常很容易引发卒中发生。所以,分析卒中危险因素和脑血管血液动力指标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卒中发生的措施。所以,为了控制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和聚集,对患者进行CVHI检测检测,能够准确有效的识别脑血管结构受损状况,从而采用降低卒中危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久仪,王桂清,曹奕丰,杨永举,郭吉平,王艳,俞学海,沈凤英.卒中危险因素与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交互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0(15):239-241.
[2] 王艳,黄久仪,曹奕丰,郭吉平,杨永举,俞学海,王桂清.脑卒中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积分异常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2(15):200-202.
[3] 郭吉平,钱国正,王艳,张旭静,曹奕丰,王桂清.卒中危险因素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05(30):222-224.
[4] 刘丽.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及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09(30):198-200.
指标因素 第11篇
评判会计信息质量, 往往从其结果入手, 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结果中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作的具体描述。本文抓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特点, 从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谨慎性、可比性等角度出发, 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指标。
(一) 相关性。
经济决策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 会计信息能够为决策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会计盈余、权益账面价值作为重要的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相关学者对Oh1Son的修正价格模型来探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模型如下:Pi, t=α+β0BVi, t+β1EPSi, t+εi, t。其中, Pi, t为i公司t年年末的股票价格, BVi, t为i公司t年年末的每股账面价值, EPSi, t为i公司t年年末的每股会计盈余。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的结果中, 若BVi、EPS前面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 则证明BVi、EPS对股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且与股价高度相关。由此可知, 利用Oh1Son的修正价格模型中会计盈余、权益账面价值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可判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高低。
(二) 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基于客观的事实和数据, 即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可以从上市公司相关人员违规历史记录、监管机构和中介组织的信息搜集来验证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评价标准主要体现为:年度财务报告是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近三年来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是否有变更;近三年来被更换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提出异议或申述;监事会是否曾发现并纠正公司财务报告不实之处。
(三) 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公布的时间是否及时有效, 及时性是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所限定的时期内向外披露或公告应该公布的会计信息, 可以通过时间差这个标准来衡量。时间差=实际公布的日期-法律规定公布日期的第二天。该数字越大表明及时性越差。
(四) 谨慎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企业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 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 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有学者提出了谨慎性水平的评价标准, 构建了从正向标准和逆向标准组成的体系衡量企业谨慎性水平。1.正向标准体系。利用各项减值准备占资产数额的比重来衡量谨慎性的水平。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 (金融行业) 。用这些减值准备与资产的比值作为衡量的标准, 比值越大, 说明企业的谨慎性运用的越充分。2.逆向标准体系。逆向标准是以上市公司会计利润的变动来反映谨慎性水平。会计利润的变化微小, 则说明公司的谨慎性水平运用得恰如其分。利用模型:dit= (Pit-Pi, t-1) /Pi, t-1。其中:i为公司序号, t为年度, Pit为第i家公司在第t年的营业利润, dit为第i家公司的营业利润在第t年的变动趋势。若dit的绝对值在10%左右上下波动, 则说明该公司的会计利润变化不大, 谨慎性能力强。
(五) 可比性。
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指通过缩小两种或多种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异, 来寻求财务报表可比性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性来分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国内外会计准则协调性的研究主要以双重披露的净利润、净资产和经营现金净流量这三项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1.横向比较。在上市公司的每一年检验中, 若该公司分别按两种准则披露的三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则表明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或相一致, 则表明较好的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2.纵向比较。若三个指标存在双重披露差异的公司比例逐年下降, 并且存在零差异的公司比例在逐年上升, 则表明双重披露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缩小, 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会计信息生成的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可以保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生成。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从外部董事的规模、股权集中度、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这三方面来分析会计信息生成的影响因素。
(一) 外部独立董事的规模。
董事会是公司最高的经营决策机构, 董事会应保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重要成员, 一般是财务、会计、税务、管理方面的专家, 在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过程中, 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较容易地发现会计信息中欺诈、虚假行为。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需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外部独立董事, 外部独立董事规模用外部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这一比例来表现。
(二) 股权集中度。
从内部公司治理来看, 绝大多数股东大会决议的形成会受到个别大股东的操纵, 小股东往往不能参与到股东大会,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股独大”。而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信息受大股东的影响较大。股权集中度用公司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反映, 股权高度集中, 存在绝对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 会计信息一般更有利于大股东, 并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所有股东的利益。因此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成负相关。
(三)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完善的监管、审计制度做保障。注册会计师理应承担起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关性的责任, 但是由于考核体系的不完善、自身的素质、经验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不高, 执业环境比较不理想, 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因此, 企业应当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考核, 用考核的结果作为评判的依据。考核的成绩越好说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越高, 越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