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仔猪葡萄球菌病诊治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仔猪葡萄球菌病诊治(精选11篇)

仔猪葡萄球菌病诊治 第1篇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共有16头母猪, 发病时有7窝71头不同日龄的仔猪, 其中仔猪中最小为3日龄, 最大为81日龄。2012年2月29日畜主发现有1窝18日龄的仔猪2天前发生打斗, 今有3只仔猪嘴颊、耳根、颈部和尾巴处皮肤出现黑色痂皮, 畜主以为是疥癣病, 采用伊维菌素、敌百虫、硫磺软膏等药物治疗不见效。到3月4日, 痂皮已波及仔猪全身, 并向全场传播, 共有4窝29头仔猪发病, 有1窝整窝发病, 有3窝3~7头仔猪发病, 病程3~5天, 平均发病率达40.8%, 畜主随即电话求诊。

2 临床症状

临诊可见, 患猪的症状基本相同, 表现为消瘦, 被毛粗乱, 皮肤表面覆有片状的黑色结痂, 精神沉郁, 行动迟缓, 食欲减少, 体温正常。病情轻的患猪眼圈周围、嘴角周边等少毛处的皮肤有黑色痂皮。病情严重的仔猪, 头、面部、颈、胸腹、背部、四肢及尾根, 周身像被煤焦油涂抹一样, 皮肤增厚, 皮肤形成皱褶, 被毛粘结在一起, 捕捉患猪手触摸患处皮肤, 则皮肤粘滑如抹油状, 轻剥被毛、痂皮易脱落, 有难闻的腥臭昧, 脱落后露出带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鲜红色创面, 患猪无痛感。

3 剖检病变

将极度消瘦、脱水、皮肤有一层黑色痂皮的2头病猪处死剖检, 可见患猪结膜苍白, 皮下有广泛的出血, 腹部、肠系膜及肾盂淋巴结肿大出血;肺充血, 表面有黄豆大的化脓灶, 切面流出淡黄色脓汁;心包内有多量淡黄色积液;肝、脾肿胀、淤血, 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脓性小结节;肾脏肿大、淤血, 个别见肾表面及肾切面的肾盂肾盏部有散在黄豆粒大的化脓灶。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检查

取剖检猪体表痂皮下病料涂片, 经瑞氏染色、镜检, 可发现散在、成对、呈双球或短链状排列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菌。

4.2 细菌培养

取病料用普通琼脂及肉汤培养, 24和48小时后, 形成圆形不透明、湿润、表面光滑隆起, 边缘整齐而呈橙黄色的菌落, 肉汤浑浊。取菌落涂片进行染色镜检, 可见大量葡萄串状排列的阳性球菌。

4.3 动物实验

取30日龄健康鸡4只, 分为2组, 取病料制成1:10的混悬液, 给第1组的每只鸡皮下注射混悬液1毫升, 给第2组每只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毫升作对照。注射后20小时, 第1组2只鸡的注射部位出现炎性肿胀、坏死, 破溃后流出大量渗出液, 30小时后发生死亡。第2组鸡一直健在。剖检致死鸡, 见到浆膜出血, 心脏、心肌、肾脏及其他脏器组织有大小不一的脓胀病变, 取其病料涂片染色镜检与病样和培养物中的细菌相同。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为葡萄球菌病。

6 防治措施

(1)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 及时清扫猪舍、保持猪舍通风干燥, 对猪舍、用具及粪污用含氯制剂或碘制剂的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杀灭环境中的病菌。

(2) 消除可能造成仔猪外伤的因素如打斗、剪牙、断尾、阉割等, 防止生猪皮肤外伤, 发现仔猪皮肤损伤要及时妥善处理, 防止感染。

(3) 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 切断母源性感染, 给予仔猪全价平衡饲料, 饮水中加入充足电解多维, 增强猪群整体的抗病力。

(4) 对病猪进行药物治疗, 采用林可霉素肌肉注射, 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 每天1次, 连用5天, 饮水中按1克/20千克水 (纯品计) 加入阿莫西林, 自由饮用。痂皮较多的猪除用药注射外还需用温水洗去痂皮, 用加有氧氟沙星的菜籽油涂患部皮肤, 每日2次, 连用5天。对脱水症状明显的病猪腹腔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视仔猪大小每次注射10~50毫升, 1天2次, 至脱水症状改善。

一例雏鸭感染链球菌病的诊治 第2篇

鸭链球菌病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旦感染会引起雏鸭急性死亡.成年鸭也会患病,虽不常见,但是一旦感染,造成的`损失也是惨重的,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笔者日前接诊一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 者:张涛 王勇 苏仕军 作者单位:张涛(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农技中心)

王勇,苏仕军(江苏省赣榆县畜牧兽医站,赣榆,222100)

仔猪球虫病的诊治 第3篇

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在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脱水,严重的可引起死亡,与仔猪黄白痢相似,但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发生在仔猪,其他日龄的猪多呈隐性带虫感染。近年来,猪球虫感染普遍存在,加之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死亡率相当高,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春荆州市某养猪专业户发生一起仔猪球虫病,现将发病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5月中旬,7~11日龄仔猪首先发病,表现腹泻,脱水,经两种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发病率90%,死亡率5%。调查环境发现猪舍阴暗潮湿,粪便处理不及时,猪只密度较大,较拥挤。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粪便松软呈糊状,2~3d后粪便呈灰色的黄白相间的水样稀粪,异常酸臭,后期粪便呈黑红色,恶臭,肛门红肿,周围被毛被粪便污染。仔猪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无光,皮肤灰白,缺乏弹性,眼窝下陷,饮水增加,严重消瘦,喜卧,弓背站立。严重感染的哺乳仔猪最后因脱水死亡。

3剖检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内充满暗红色稀薄水样内容物,肠黏膜有大量出血斑和弥漫性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壁充血肿胀,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病变。镜检: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见到大量似成熟的球虫裂殖体、裂殖子等。

4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无菌采取病猪的心、肝、脾、肺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见细菌。

(2)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3d进行实验室检查,用常规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取病猪新鲜糊状粪便10g加入100mL饱和食盐水中,搅匀后用金属筛过滤,弃去粪渣,后静置10min,用接种环蘸取上层液膜平触在载玻片上,如此重复几次,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许多球形和亚球形直径20μm左右、厚度15μm、壁薄而光滑、无卵膜孔的球虫卵囊。

5防治措施

将发病猪隔离,对断奶仔猪采用河南科美兽药有限公司的福求(主要成分为磺胺喹(口恶)啉钠和盐酸氨丙啉)每100g拌料100kg,供猪自由采食,连用7d。对哺乳仔猪用球必康(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配成10%溶液,每千克体重灌服2mL,每天2次,连用7d。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只另外肌注长效土霉素,每千克体重0.1mL,用药两次,间隔2d。经采取上述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未发病猪饲料中投以盐霉素预防。猪舍清理干净,地面和铁器火焰消毒,其他用酚类消毒剂消毒,以彻底清除卵囊。

6小结与讨论

(1)仔猪球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原虫病,在任何养猪场中均可能发生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卵囊检查可确诊。

(2)仔猪球虫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据报道为德国拜耳的百球清,但价格昂贵,磺胺药比较实用效果也好,不过饲喂起来比较困难。球虫感染后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病情严重的要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平时饲料中可加入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加以预防。

一起仔猪链球菌病的诊治 第4篇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吉安市万安县某猪场, 存栏母猪300头左右。自2013年3月份以来, 出现了保育猪急性死亡, 同时有一定比例的仔猪, 后肢不能站立, 跛行, 关节肿大, 发病率30%左右, 死亡率10%。3月底, 蔓延到产房仔猪, 出生10 d之内的仔猪就开始出现了关节肿大, 跛行, 发病率为20%左右, 死亡率为15%。在发病期间, 用过一些抗生素 (强力霉素和头孢类) 治疗, 但效果不明显。

2 解剖病变 (见图1、图2)

关节腔有脓性分泌物、出血, 胸腔有纤维性渗出物、心包积液, 绒毛心, 剖检肾脏有明显针尖大小出血点, 考虑有猪瘟的感染, 颈部肌肉腐烂, 注射的仔猪补铁剂没有被吸收。

3 病因分析及诊断

3.1 病因分析

经询问户主, 该猪场属自繁自养, 其他区域的生产情况都很正常。考虑到仔猪剖检时, 有明显的猪瘟症状, 结合其母猪群猪瘟疫苗的免疫状况, 部分母猪猪瘟疫苗免疫失败是发病的直接因素, 诱因是在产房仔猪补铁时, 铁剂不易吸收, 导致仔猪身体负荷加重, 体质下降, 导致疾病的发生。

3.2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及病因分析等, 笔者初步诊断为猪链球菌病。

3.3 实验室诊断

3.3.1 细菌分离与镜检

根据现场剖检仔猪的情况, 分别采取了2头仔猪的关节腔液, 心包积液, 腹股沟和肠系膜淋巴结, 编码1#、2#。然后送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测。

对2份病料无菌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一些革兰氏阳性双球菌或短链状球菌, 再分别接种鲜血琼脂平板。37℃需氧培养24 h后, 挑取可疑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 同样可见一些革兰氏阳性双球菌或短链状球菌。从镜检结果来看, 可以基本认定是猪链球菌。

3.3.2 PCR鉴定

为了进一步确诊, 对培养的菌落进行PCR鉴定, 检测结果是2份病料全部阳性。这也进一步确诊了该病是猪链球菌病。检测结果见图3。

4 治疗措施

发病猪群, 用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拌料, 同时用多维饮水。连用5~7 d, 同时加强对病猪的护理, 饲料改为教槽料。

全群母猪, 普免猪瘟疫苗, 2头份/头, 一个月后, 加强一次。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猪圈和饲槽上的尖锐物体, 如钉头、铁片、碎玻璃、尖石头等能引起外伤的物体, 一律清除。新生的仔猪, 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 此外, 仔猪剪牙、断尾时, 用碘酊消毒。

5.2 适时保健

根据季节及猪群整体健康状况, 做好药物保健工作。特别是在仔猪断奶前后一周左右, 用药物拌料或者饮水, 提前保健。

5.3 疫苗接种

初生仔猪变异性大肠杆菌病诊治 第5篇

一、发病情况

该猪场母猪临产前15~30d均进行仔猪黄白痢k88,k99,987P F41四联工程苗(浙江农业大学研制)预防;但仔猪出生后1~5d内均不同程度发生以排蛋黄样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派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痢特灵,利高霉素等治疗,病情均未得到控制。死亡率高达90%以上。

二、临床症状

仔猪一般在1~5d内发病,全窝仔猪下痢,粪便似蛋黄样,有些呈暗红色,严重失水,极度消瘦,体温一般为39.5~40.5℃,l~2d后吮乳停止,全身呈贫血样,皮肤苍白,耳尖呈淡黄色,最后呜叫而衰竭死亡。

三、剖检变化

对4头均未用药的下痢仔猪活体剖检,肝脏色偏土黄(脂肪变性),2头仔猪两侧肾脏均有大量出血点,另2头仔猪一侧肾脏有约长2cm,宽lcm坏死灶;另一侧肾脏有大量出血点,淋巴结稍肿,病变主要在大、小肠,小肠粘膜充血,出血呈暗红色,肠系膜充血严重,大肠内容物稀薄呈蛋黄色,混有血丝。

四、实验室诊断

1.形态特征

用肝、肺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阴性杆菌。

2.培养特征

用上述病料接种于三糖铁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置37℃温箱中培养24h,前者长出边缘整齐,稍隆起的菌落,后者长出均匀一致的红色菌落。

3.生化试验

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V-P试验呈阴性,靛基质阳性。

4.药敏试验

用常规纸片法作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J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先锋V呈高敏、氯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呈中敏;链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无效。

综上所述:该病诊断为变异性A-D大肠埃氏杆菌。

五、防治

1.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用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对病仔猪进行紧急治疗。

2.隔离消毒

彻底净化栏舍,对发病仔猪进行隔离,固定饲养员,并用1:300倍的消毒杀星喷雾猪体消毒,每天一次,连用一周;对健康猪舍每天2~3d应用1:500倍消毒杀星喷雾消毒,以净化猪舍。

3.增加免疫剂量

母猪临产前15~30d用k88、k99、98TP、F41四联黄白痢工程苗每头母猪1头份增加到2头份,以加强免疫效果。

仔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的诊治 第6篇

1发病情况

本县某户圈养2 头母猪。 2015 年3 月间, 产仔1 窝11 头, 于5 月初仔猪全群发病, 死亡9 头;4 月份, 另一头母猪产仔8 头, 6 月初, 仔猪全部发病, 死亡6 头。 2 窝19 头, 死亡15 头, 死亡率为78.9%。

2临床表现

病猪多为急性死亡。 主要表现为突然停食或减食, 精神沉郁, 不愿站立, 闭目伏卧, 鼻镜干燥, 眼结膜潮红, 体温均升高到41℃以上, 呼吸困难、叫声低哑, 大便干栗状, 触诊腹股沟浅淋巴结高度肿胀。 最急性的病程仅10多个小时, 亦有1~2 d内死亡的, 多数未治即亡。

3病理变化

病死猪心肌柔软, 血凝不良, 主动脉壁上有出血点, 心冠很少出现出血点;肺色暗红, 淤血水肿, 肺间质增厚;肝脏淤血肿大;脾脏为紫红色, 明显肿大, 病程稍长呈黄色;肾脏淤血肿胀;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腹水增多。

4实验室检验

4.1 图片镜检

将病死猪肝、脾、心血及肠系膜淋巴结制成触片、染色镜检, 均查见革兰氏阳性球菌, 多为单个、成对, 亦有2~4 个菌体组成的短链, 初定为链球菌。

4.2 分离培养

将病死猪的肝、脾、心血、肠系膜淋巴结分别接种血琼脂平板和普通琼脂平板, 37℃培养24 h, 培养基上长出直径为0.5~1.5 mm、圆形小菌落。该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不及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丰盛, 在血琼脂平板上为 β 溶血。病料培养物涂片菌检, 均见革兰氏阳性球菌, 多为单个、成对, 也有3~7个相连成链。

将纯培养菌接种肉汤, 37℃培养24 h呈现均匀浑浊, 底部有灰白色沉淀物, 无菌膜。 涂片见革兰氏阳性球菌, 排列为链状, 多数为4~9 个菌体不等, 最长的为13 个。

4.3 生化试验

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山梨醇, 不发酵菊粮、甘露醇。 过氧化氢接触酶、 硝酸盐还原试验、 胆汗抑菌、 胆汗溶解、0.1%美蓝牛乳均为阴性。 能液化明胶, V-P阴性, M.R阳性。在6.5% Na Cl、60℃ 30 min不生长。

5药敏试验

将分离菌的纯培养物接种血平板, 按常规纸片法进行了16 种药物的敏感试验, 结果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洁霉素、先锋霉素1 号、卡那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为高敏;链霉素、痢特灵、四环素等为中敏。

6防治措施

根据各项检验结果, 确认为败血型链球菌病。 结合药敏试验, 选用青霉素G肌肉注射, 每头仔猪每次40 万U, 2 次/d, 连用4 d, 由于用药及时, 连续治疗, 4 头病猪全部康复。

在管理措施上, 死猪一律深埋, 病愈猪就地隔离饲养, 用具、场地进行全面消毒。

7讨论与体会

7.1 对这次发病仔猪病料涂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 确诊为仔猪败血型链球菌病。

7.2 关于本病的传染源问题有资料介绍, 带菌母猪易于将病传染给仔猪, 伤口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本文中的母猪, 于3、4 月份分别产仔, 其中2 号种母猪为1 号种母猪所生。 在这次发病前, 2 号种母猪的下凳部曾有过几个脓肿, 后存溃流出浓汁, 不久, 其所产仔猪首先发病, 另一窝仔猪也在间隔33 d后急性发病, 这种情况与资料介绍相吻合。 此外, 畜主对新生仔猪的脐带均为剪刀剪断, 而未进行任何消毒。这在本病的传染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7.3 对猪链球菌病的治疗, 最好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 本病例选用青霉素, 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还须采取隔离消毒、 暂停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进调出等综合性控制措施。

一例仔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体会 第7篇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的饲养方式为自繁自养, 共有5头繁殖母猪, 一窝产有13头仔猪, 另一窝产有11头仔猪, 在20日龄时, 其中一窝有2头仔猪出现神经症状, 另一窝有4头仔猪出现关节炎症状。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 40~41℃, 两头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 共济失调, 磨牙, 四肢泳动, 强行站立, 步态不稳, 向前冲或转圈运动;另4头仔猪关节发生肿胀, 跛行。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 怀疑为猪链球菌病。由于条件受限, 未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

4 治疗

应迅速将患病猪与健康猪群隔离, 进行治疗。

疑似脑膜炎型:注射链球康、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按说明剂量肌肉注射, 连用5 d。

疑似关节炎型:注射青霉素钠、链霉素混合用, 按说明剂量肌肉注射, 连用4 d。

采用上述方案治疗3 d后, 病猪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病情得到控制, 治疗5 d后神经症状的猪只可自主采食辅料、饮水, 患有关节炎的猪症状消失。

5 小结与体会

由于本病例给予了及时治疗, 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因此, 对于链球菌病及早治疗, 对治愈链球菌病很重要。对于脑膜炎型的链球菌病, 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很明显, 因为磺胺类药物穿透力强, 可穿透血脑屏障, 尤其磺胺嘧啶, 进入脑脊液的浓度较高, 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但要注意防止磺胺类药物侵害肝脏, 所以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的同时, 最好配合清肝利胆药或服用苏打, 以防肝肾负担过重引起的不食、尿黄等症状。

加强护理很重要。由于猪只发生神经症状, 不能自主采食, 关节炎症状的采食障碍, 因此, 护理相当重要, 要按时灌喂母乳或牛奶, 增强抵抗力。

对于关节炎型的病猪, 需要耐心治疗, 一边防止继发感染, 一边治疗调理, 加强饲养管理, 一般慢性关节炎型形成期为2~4周, 因此两三天治疗无明显效果, 需要长期调理, 加强护理, 以防继发感染。

仔猪葡萄球菌病诊治 第8篇

1 发病情况

周宁县咸村镇某自繁自养猪场, 共存栏猪1 360头, 其中母猪134头, 断乳仔猪112头。2009年10月13日, 突然发现刚断乳7 d的仔猪有8头发病, 表现为体温升高 (40.5~42°C) , 食欲下降甚至废绝, 呼吸困难, 皮肤发红, 粪便干硬、带有黏液, 经过3 d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随后又有5头仔猪出现相同病症。

2 临床病状

患猪体温升高 (40.5~42°C) , 食欲废绝, 精神不振, 大便干硬、带有黏液;尿液呈茶色或暗红色, 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 贫血;耳尖, 胸、腹下、四肢等处皮肤发红或出血性紫斑, 指压不退;患猪四肢多个关节肿胀, 触之有波动感, 疼痛, 跛行, 共济失调, 直至后躯麻痹, 侧卧于地, 最后衰弱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3头病死猪, 可见皮下大面积淤血、出血, 血液稀薄, 凝固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 充血、出血;胸腔、腹腔及心包内有黄色液体;肝脏肿大, 边缘点状出血或者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 边缘出血;肾脏肿大, 边缘有针尖状出血点;肺充血、出血, 关节囊内有黄色胶冻样或纤维样脓性渗出物。

4 实验室检查

4.1 血液检查

取患猪耳静脉血, 滴于载玻片上, 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盖上玻片, 在显微镜下可见在红细胞周围有球形、卵圆形、短杆状做摆动、扭动、翻转的小虫体;取耳静脉血涂片, 姬姆萨染色, 显微镜观察可见在红细胞表面或边缘有大量圆形、椭圆形等淡紫红色折光性很强的虫体。

4.2 涂片染色镜检

无菌取患猪的肝、肺、脾和淋巴组织分别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阳性, 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球菌。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6 防治

1)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清洁, 以减少出现不良应激反应。定期用消特灵消毒, 同时用除虫菊酯类药物驱杀蚊、苍蝇等吸血昆虫, 防止蚊虫叮咬传播疾病。对全群猪用强力霉素和泰德多维拌料, 每吨饲料加40%强力霉素50 g、泰德多维500 g, 连用7 d。

2) 患猪隔离治疗。用恩诺杀星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 m L, 1次/d, 连用3 d。按每千克体重用血虫净 (尼贝尔) 7 mg, 用注射水稀释后一次深部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

3) 对病情严重的猪加用磺胺6-甲氧嘧啶, 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1 m L, 2次/d, 连用5 d。

4) 对脱水患猪, 同时注射黄芪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

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 5 d后除死亡3头外, 其他患猪明显好转, 食欲、精神状况逐渐恢复正常, 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7 分析与讨论

1) 断乳、换料、转栏、高温、拥挤和防疫等均会引起应激反应。该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是对养殖环节变化的应激反应。应该待断乳仔猪群的精神、食欲、粪便都正常之后, 再逐渐改变饲料和调栏工作。

2) 在饲料转换过程中, 要采取逐渐过渡的换料方法, 注意增强饲料的适口性, 切忌突然换料, 更不要频繁更换饲料。

仔猪葡萄球菌性皮炎的诊治 第9篇

2011年8月22日,我县沙塘镇马河村马某饲养的36头哺乳仔猪中,个别仔猪的眼睛周围、耳朵处出现潮红和丘疹,随后蔓延至背部、腹下,并有黄褐色液体流出,发病数量逐渐增多,至28日笔者就诊时,发病17头,死亡6头,发病率47.2%,病死率35.3%。

2 临床症状

首先在眼睛周围和耳朵处出现潮红和丘疹,随后逐渐扩展到全身,形成2~3 mm黄色水泡,水泡破裂后渗出清凉或黄褐色液体,并有特殊的腥臭味。以后渗出液与痂皮粘合,形成结痂并干燥、龟裂。感染严重的仔猪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像全身涂上一层煤焦油,被毛矗立。病猪初期体温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体温升高到40~41 ℃,病仔猪挤压在一起,有的发出低沉的呻吟声,呼吸急促。后期病猪呼吸困难,衰弱,脱水死亡。病程3~6天。

3 病理变化

病猪尸体消瘦、脱水。皮肤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心脏等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脓性坏死灶。肠道空虚。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粘性尿液。

4 实验室检验

4.1 涂片检查

取皮肤渗出液、脾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圆形单个、成对或排列成葡萄串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4.2 细菌培养

取病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37 ℃培养24小时。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均生长出白色、β溶血的S型菌落。

4.3 生化试验

该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凝固酶阳性。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仔猪葡萄球菌性皮炎。

6 防治

6.1 隔离消毒

及时将病仔猪隔离。清理圈内杂物,并堆积发酵处理。圈舍、器具、产床、场地等用0.2%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每天2次,连续7天。

6.2 药物治疗

用硫酸庆大霉素4 mg/kg体重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5天。局部治疗:初期用2%碘酊涂抹,中后期用魏氏流浸膏(蓖麻油500 mL,松馏油50~100 mL,碘仿25~50 g)涂抹, 2~3次/天,直至痊愈。

经治疗,3天后症状明显减轻,7天后全部治愈。

7 体会

7.1 本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尤其是刚出生3~5天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7.2 本病传播迅速,一旦发病,很快就会波及全窝,甚至扩散到几窝或整座产仔舍,因此应及时做好严格隔离和彻底消毒,病猪由专人饲养。

7.3 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疗程要足。后期常因容易形成僵猪而失去治疗价值,因此严重病例应做扑杀处理,以免扩散病原。

猪脑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治 第10篇

猪链球菌病是由C、D、F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急性型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以关节炎、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所致的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为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病原学

链球菌属的细菌种类繁多,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健康动物及人呼吸道、生殖道等也有链球菌存在。链球菌是一种圆形球菌,呈链状排列,单个,大多成短链,也有的呈串珠状长链。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运动,有荚膜,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对培养条件要求较严格,在含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落细小,透明。一般分为三群:呈€%[溶血的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呈€%Z溶血的草绿色链球菌,致病力弱,引起局部脓肿;不溶血的链球菌,一般无致病性。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

集约化密集猪场易流行链球菌病,尤其通风不良、闷热、低矮的猪舍更易发生。所有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30~60千克的架子猪多发,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偶见怀孕母猪发病,成年猪发病较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伤口、呼吸道感染,还可经消化道感染,新生仔猪常经脐带感染。

本病为地方流行性,在新疫区呈暴发性发生,多数为急性败血型和脑炎型,在短期内波及全群,发病率和病死率甚高。慢性型呈散发性。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5~11月份多发。

猪链球菌病临床症状

脑膜脑炎型:潜伏期多为1~5天,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多见断奶仔猪及中猪,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2.5℃,厌食、便秘,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随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转圈,四肢共济失调,头歪向一侧,步樣蹒跚,站立不稳,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跛行四肢呈游泳状态或昏迷不醒等。病程2~7天,治疗不及时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可达95%以上。

脑膜脑炎型猪链球菌病病理变化

脑膜脑炎型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溢血,部分脑膜下有积液。脑切面可见白质和灰质有明显的小点出血,并有败血型病变。

猪链球菌病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做细菌检查,采取病猪、死猪的脑组织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散在、成对或成短链排列的革兰氏,即可确诊。

本病症状和病变较复杂,易与急性猪丹毒、急性猪瘟、李氏杆菌病相混淆,因此确诊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镜检:病死猪的脑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单个,或双或呈短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但应注意与链球菌和两极浓染的李氏杆菌相区别。

分离培养:取上述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皿,37℃培养24~48小时,可见€%[溶血的细小菌落,取单个的纯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和生长特性鉴定。选取菌落抹片、染色、镜检亦见上述相同细菌。

动物接种:病料制成5~10倍乳剂,给家兔皮下或腹腔注射1~2毫升,或小鼠皮下注射0.2~0.4毫升,接种动物死亡后,从心血、脾脏抹片或分离培养,进一步确诊。

猪脑炎型链球菌病防制

预防。猪场建筑要科学合理,通风良好;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搞好猪舍卫生,保持猪舍清洁干燥;经常消毒,消毒药品交替使用,选用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百毒威、菌毒敌等;做好链球菌苗接种,因为猪链球菌的血清型众多,注射疫苗后还发生了猪链球菌感染,可制备猪链球菌自家灭活疫苗来预防猪链球菌效果最佳。

发现病情及时隔离病猪。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消除传染源,病猪尸体应焚烧或深埋。

治疗。治疗原则和步骤。抓群体,突出重点,降低颅内压,控制体温升高、抑制和杀灭体内细菌。

抓全群。一旦发生本病全群饲料中添加青霉素粉剂,按说明使用。

降低颅内压。对病猪首先降低颅内压,做到早发现早降压,静脉注射甘露醇,每公斤体重0.5毫升,每天一次,连用3天。

药物治疗。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配地塞米松、安乃近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0.05克/公斤或青霉素8~10万单位/公斤,地塞米松4~10克,病情重者可酌情加量30%。安乃近0.5毫升/公斤,每天2次,连用三天治疗。治愈率100%。

讨论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护猪舍通风换气良好,不同生长阶段猪的温度适宜,按计划定期消毒。

做好预防,定期进行链球菌免疫接种工作。

发现病情快速确诊,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迅速确诊。

仔猪副伤寒病诊治 第11篇

仔猪副伤寒病原为猪伤寒沙门氏菌。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 初生仔猪很少发病, 6月龄以上的猪可呈继发感染, 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在饲养管理不好, 阴雨潮湿寒冷、长途运输等不良条件的影响下能促进本病发生和传播。

2 发病原因

2011年12月20日, 生猪养殖户12月初从购销户手中买入104头仔猪, 约2~3月龄, 平均体重22 kg, 圈养2周后, 有厌食、拉稀、弓背、颤抖、钻草、渴欲饮水现象, 用磺胺咪片防治, 发病猪从8头到25头, 死亡4头。

猪来源地是四川内江, 只预防注射了猪瘟、猪肺疫二联苗, 没有适时补注仔猪副伤寒、猪丹毒疫苗, 以及没有驱虫、健胃, 导致猪抗病能力差, 环境的改变, 以及饲养管理不当和仔猪暴饮暴食, 导致消化机能紊乱等诱发该发病。

3 临床症状

高热、体温41~42℃, 精神沉郁, 钻草, 喜饮水, 呕吐, 下痢, 有腹痛症状, 粪便呈灰黑绿色、恶臭, 混有脓血、黏液, 耳朵、腹部及股内侧皮肤呈鲜红色, 有的在胸腹部出现湿疹状丘疹。

4 病理剖检

胃肠黏膜充血、出血、肿胀增厚, 大肠黏膜增厚有较大的浅平溃疡和坏死灶, 上面附有麸皮样的假膜, 肠系淋巴结肿大;肾皮质、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脾脏肿大, 肝的实质内有粟粒大的黄灰色坏死点。

5 诊断

根据发病原因、临床症状 (高热、呕吐、下痢、粪便呈灰黑绿色、恶臭) , 病理剖检 (脾肿大, 大肠呈弥漫性溃疡, 其上覆以麸皮样假膜) 等临诊表现, 初诊为仔猪副伤寒。

6 鉴别诊断

参照《猪四种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6.1 猪瘟的病原是猪瘟病毒。

一年四季发病, 皮疹紫红色斑点 (出血) , 指压不褪色;大肠呈钮扣状溃疡, 脾脏出血性梗死, 淋巴结大理石样病, 并有周边出血。

6.2 猪肺疫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春秋气候骤变时多发, 3~12月龄最易感, 多呈散发性, 皮疹红色斑点 (出血) , 咽喉水肿, 肺大理石样变。

6.3 猪丹毒的病原是猪丹毒秆菌。

夏秋炎热季节多见, 断乳后至10月龄易感, 皮疹方形或菱形, 疹块明显充血, 指压不退色, 心脏瓣膜呈菜花状。

6.4 仔猪副伤寒病原是猪伤寒沙门氏菌。

阴雨潮湿寒冷季节多发, 2~4月龄最易感, 急性者皮肤呈红紫色, 大肠多呈弥漫性溃疡, 其上覆以麸皮样假膜。

7 防治措施

《动物防疫法》规定, 仔猪副伤寒为三类动物疫病。三类动物疫病是指常见多发, 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

7.1 预防

7.1.1 对亚健康的猪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兔化弱毒疫苗, 每头1.5~2 mL, 病猪每头2.5~4 mL。

7.1.2 隔离病猪, 彻底清扫圈舍及周围, 粪便生物发酵处理, 出入口设立消毒设施, 用2%氢氧化钠溶液全面喷洒消毒。保持圈舍干净、干燥、防冻、防病。

7.2 治疗

7.2.1 肌肉注射篮毒多肽 (1+1) 针剂, 0.52 m L/ (kg体重) , 1 d 2次, 连用3 d。

7.2.2 食用中药白头翁汤 (《伤寒论》方) ,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研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1 d 2次, 连用3 d。

8 小结

8.1 笔者在诊治动物过程中, 以病史调查, 饲养管理情况, 群体观察、个体检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为依据, 对初诊为仔猪副伤寒病25头, 亚健康75头猪, 采取了紧急预防和治疗。死亡5头, 治愈15头, 正在恢复的5头。为养殖户减少了数千元的经济损失。

8.2 圈舍阴冷潮湿, 极端天气没有及时采取防冻、防病。外地购入, 没有适时预防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 以及环境改变、饲养管理方式改变是导致病发生的原因。

8.3 加强检疫, 严格执法, 防止外来疫源传入, 改善饲养环境, 防控动物疫病的传播, 养殖业才能增值增效。

参考文献

[1]《兽医手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编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2.

[2]孙建友.常用畜禽疫苗使用指南.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4.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