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中考语文马说译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中考语文马说译文(精选7篇)

中考语文马说译文 第1篇

中考语文马说古诗文解析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释

1伯乐: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

2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低贱仆役的手中,不能展现才能。辱: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死。

4一食:吃一顿。

5食:同“饲”,喂养。

6故:所以

7于:在。

8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马夫

9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

10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11以:把。

12一食:吃一顿。食,吃。

13或:有时

14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5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6其:指千里马,代词。

17是:这样,指示代词。

18能:才能。

19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

20且:犹,尚且。

21欲:想要。

22等:等同,一样。

23不可得:都做不到。

24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5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6策之:鞭打马。策:名词,马鞭。前后有名词时,策字名词活用作动词。

27之:代词,指千里马。

28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9道:正确的方法。

30食之:食,通“饲”,喂养它。

31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2材:通“才”,才能。

33鸣:马叫,

34之:无意义。

35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6临:面对

37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9其(2):恐怕,表推测

40邪:同“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1虽:故虽(即使)有名马虽(虽然)有千里之能

42知:懂得。

中考语文马说译文 第2篇

教材选入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的阶段,而由“读字音”――“读文意”――“读文情”的逐渐深入课文的朗读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

2、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实词,但对文言虚词积累不够。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过程和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

2、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马 第3篇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开学初拿到新课本,同学们充满了好奇。那新颖的版式,那优美的诗文,再配上精美的图画,简直令人爱不释手。如何用好这套教材,体现课改理念的精神?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把全班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每4人一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上课时,先由老师导入,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组长整理归纳,形成小组意见后在全班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最佩服这些人物的哪些品质?各小组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见解。最后,我综合大家的意见,使同学们对残疾青年的形象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理解了课文深刻的主题。

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新教材中有好些课文,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感人、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自主学习?我一改过去由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的旧模式,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课文改编成短小精悍的课本剧,排练后在课堂上表演。同学们对此十分乐意,倾注了满腔热情,常常是课堂上领会课文,下课后讨论剧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忙得不亦乐乎。有两个学习小组把这篇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后,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角色,把人物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通过形象的表演来诠释课文,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创作和表演中获得了乐趣,在快乐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精神。

我也像许多教师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从课堂上组织的讨论中可见一斑。这就需要老师设计一个精当的练笔来加深理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初中语文马说教案 第4篇

师:我们之前学过一篇课文,名字叫《爱莲说》,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马说》,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新的课文《师说》《捕蛇者说》,这说明“说”是一种

生:文体。

师:请自由背诵《爱莲说》,浏览课文《马说》,猜测“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生: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师:所以从题目可知,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有关“马”的观点看法。

二、读课文,理解中心论点

师:自由朗诵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千里马总是被埋没

师:为什么千里马会被埋没?

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师:哦,看来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对于千里马来说,吃不饱就会怎么样,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翻译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师重点关注“见”“且”“常马”等词)

师:那么它们为何会食不饱?

生:因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师:(师正音“食马者”的“食”,并解释)是喂养马的人太吝啬了吗?

生:不是,因为千里马吃得很多,但是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要吃很多。

师:哪个词语表示千里马吃得很多?

生:“尽”说明可以吃完,“石”是量词,说明吃的数量之多。(师正音“石”)

师:看来是“食马者”的无知导致千里里的被埋没。可“食马者”的无知仅仅体现在没让它吃饱这一个方面吗?请在全文中找。

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师:听起来你读得很有节奏,因为它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

生:排比。

师:虽是排比,但这3个句子的主语一样吗?

生:不一样“策之、食之”的主语是“食马者”,“鸣之”的主语是“千里马”。

(师让学生翻译整个句子)

师:“食马者食之不能尽其材”,结果导致“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那么你们能不能补充出来当“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时,结果会导致“千里马 ”,当“千里马鸣之,食马者不能通其意时“,它会 。

生:略

师:从同学们的补充来看,作者虽然只详写了一个方面,但我们可以想象千里马在无知的“食马者”手里还会遭受怎样残酷的待遇。

三、深入理解、辩证分析作者的观点

师:所以,千里马如果不被埋没需要怎样的条件?

生:需要能够从普通马中识别出千里马的“喂马者”伯乐。

师:所以“世有伯乐

生:然后有千里马。

师:但问题是“千里马常有,而

生:伯乐不常有。

师:有的几乎都是些无知的“食马者”。所以,大多数千里马的埋没是必然的了。显然,作者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感叹“世上大多数千里都被埋没了”,而是想

生: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自己空有一身才志,却得不到重用的愤懑。

师:作者写人才,却以马为喻,何也?

生:作者不只表达的是个人的愤愤,人才得不到重用,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发生的事情,这个主题是很宏大的,若直接写人,三言两语是难以说清楚的,以马为喻,不仅简洁,将主题框定在整个故事之中,使故事带有寓言的性质,成为穿越千年的经典。

师: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比喻论证。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从课文中我们知道:“千里马”的发现只能依赖于伯乐的识别,“千里马”才能的施展只能依赖于“食马者”给足够的食物。那么贤才的发现是否也只能依赖于明主的识别,贤才的抱负要实现是否只能依赖于明主给足够的权利待遇?

四、语言品味

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前一句说明“伯乐的有无”是“千里马有无”的前提,那么“伯乐既然不常有”,为何“千里马”还“常有”呢?

生:“然后有千里马”的“有”,是“发现”之意,这里的“千里马”指被世人发现的千里马;“千里马常有”的“有”是“存在”之意,世界上客观存在着许多千里马。这看似矛盾的两句话的确包含了深刻的矛盾:还有大量的千里马未被发现。

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按照逻辑,下一句应是“故虽有名马,常不被世人知晓也”,而原文中却是“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请你说说原文这样写的理由。

生:将千里马的遭遇写得详细、更悲惨,更极端。按说即使被当做了普通的马,也可能遇到普通身份的主人,而现在作者却让它落入了身份极端低下的奴仆之手,受尽屈辱;按说普通的马也可能死于路途之中,而作者却让它和别的马一同凄惨地死在马槽边。这显然是作者故意在走极端,而走极端的背后却是作者压抑不住的愤愤不平之意。

师: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一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生:描写。将“食马者”在“千里马”无法进行交流的情形写到极致,让“食马者”在“千里马”面前完全暴露出它的愚昧专横,同时也暗含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同时,议论中穿插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师:文中多处运用到“也”这个语气词,请你以每段结尾的“也”字为例,具体分析它的不同用法。

初中语文马说教案 第5篇

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

2.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马说》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1)相马故事导入。

教学活动2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初读课文,明确字音、语气、节奏。(幻6)

(2)自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初译课文 ,学习字词。(幻8-12) 教学活动3 3. 作者及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幻13、14)

教学活动4

4.再读课文,合作探讨(幻15)

(1)指读第一段,研讨回答 = 1 GB3 ① - = 3 GB3 ③ 问

= 1 GB3 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2 GB3 ② “伯乐不常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3 GB3 ③ 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

(2)指读第二段,研讨回答 = 4 GB3 ④ - = 6 GB3 ⑥ 问

= 4 GB3 ④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 5 GB3 ⑤ 用反问句,表达强烈的感情;表现出作者对食马者愤怒谴责,对千里马的痛惜之情。 = 6 GB3 ⑥ 进一步揭示千里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

(3)指读第三段,研讨回答 = 7 GB3 ⑦ - = 9 GB3 ⑨ 问

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亮私夂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琳莆瘴闹械淖执式馐酮劳假字的用法谜确翻译并背诵课文。

3撂寤嶙髡呒耐性谖闹械乃枷敫星楠懒私夥饨ㄉ缁嶂腥瞬疟宦衩坏目杀情况。

【教学重点】

1晾识量挝莫辣乘锌挝摹

2撂寤岜疚耐形镌⒁獾男捶í览斫獠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捞寤岜疚募蛄贰⒑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滥忝侵道“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吗奈什么韩愈会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

什么样的文体

明确

1梁愈、柳宗元猛醢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梁愈768824孔滞酥篮友舄窘窈幽厦舷鬲咳霜揽ね昌黎雷猿撇黎韩愈浪以后人又称

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恐薪士后拦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勒暝十八年802

授四门博士览迁监察御史酪蛏鲜檠怨刂性智楸槐嵛阳山窘袷艄愣肯亓瞠涝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

军拦子监博士篮笏嬖紫嗯岫绕交次髦乱狼ㄐ滩渴汤瑟烙忠蛏媳碲上茏谟佛骨被贬潮州刺史滥伦

时廊喂子监祭酒辣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篮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懒硪环矫妾浪作为文

坛诗坛的领袖拦憬晃挠血捞嵝奖掖啦灰庞嗔Κ涝谒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婪绺裣嘟的文人。他

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阑菇卑伪人年轻的贾岛烙止睦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啦⑽他因避父讳而

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么送猹浪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这样浪

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啦⒁运本人为主将老破鹆艘桓龊苡杏跋斓男率潮。”《中

国文学史》菊屡嗪悛

3了氮朗枪糯的一种文体烙靡猿率鲎髡叨陨缁嵘夏承┪侍獾墓鄣悛佬捶灵活栏现代的杂文大

文言文马说答案详解 第7篇

《马说》(共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dàn 十斗为一石 )

B、不以千里称 (称: chēn称号 )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hu,有时)

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其真无马耶

4.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 他和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5.“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说明 。比如 、等作品。

二、综合园地

6.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 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执策而临之(面对) 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 D.虽有千里之能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

10. 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11.“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 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28《马说》

1.B中④不以千里称(称: chēng 称号)2.①等:等同,一样② 道:方法③安:怎么 3. ①“见”通“现” 表现,出现。②“食”通“饲” 喂养。 ③“材”通“才” 才能,才华。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