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高情商”(精选3篇)
怎样才算“高情商” 第1篇
现代社会只要有颜值,一切都好说;没颜值可以用智商来凑,也能行;智商不够,那就情商来补。不管美也好,丑也好,想要混的好,情商很重要。怎样才算高情商,这也是有行为说法的!一起来看看吧。
喜欢钻研他人行事的动机人的肢体语言,方言,面部表情等,都能反应出一个人很多的个人信息。喜欢观察别人,也就能明白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言出必行不在背后发号施令,而是走在前面当好表率,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清楚自己优势和不足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显示出强势的一面,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
平静的面对过去他们放下过去,着眼当前,活在当下。没有时间怀念过去,正视现在,才会有好未来。
对未来充满信心高情商的人一般都具有积极的心态,不会因为未来的难以预料而变得心神不宁,所以生活很快乐。
活在当下,体会当前的每一刻不会简单地“度过”每一天。相反,他们会积极体验每一天每一刻的细腻与微妙。
成熟主动的一个聆听者会用提问题的形式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确保自己没有遗漏任何信息。
知道自己为什么不高兴不会让自己消极的情绪影响自己,找到不开心的原因,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生活和工作都严守道德标准价值观可能不同,但是每个人都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会遵循道德标准和原则。
坚定的追求自己的目标会为了成功不断的努力,愿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永不放弃。
拥有强大的内心驱动力不去想最后的结果究竟如何,享受奋斗的每一刻,很享受为成功奋斗的整个过程。
在必要的时候敢于说不即使是面对好东西,也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
怎样才算“高情商” 第2篇
一、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
有效、高效的教学源于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而透彻的理解。作为数学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第一要素就是数学素养,其中包括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准确把握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的逻辑意义,深刻领悟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具有挖掘知识所蕴涵的科学方法、理性思维过程和价值观资源的技术和能力,善于区分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等。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明确所教内容本身是什么,而且还要将所教内容融入学科知识体系之中,并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理解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理解教学内容蕴涵的教育价值。概括地说,就是数学教师不仅要在微观上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在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在高观点的指导下理解中学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空间与图形”的基本内容,也是几何推理论证的重要工具。它是以最少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最简捷的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本课通过画图(或作图)的方式探索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最少的条件,并从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到“三个”的顺序开始研究,其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每个过程的研究又分情况进行讨论,如一个”条件分为一条边对应相等和一个角对应相等两种情“况,“两个”条件分为两条边对应相等、两个角对应相等、一条边对应相等且一个角对应相等三种情况,等等,其过程蕴含着分类思想。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三边与己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的过程,反映了一个基本的数学事实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三角形全等的“SSS”判定方法。应用此判定方法可以进行几何推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的数学道理、获得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整个过程为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创造了良好条件。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核心内容的核心是一个基本事实(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核心思想方法是分类思想。
二、理解学生是教好数学的保证
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促使数学认知结构获得发展,而且还要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其中,特别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此,教师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有数学认知结构,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清楚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兴趣、个性品质等心理过程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总之,就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将数学教学置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系统之中。
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从哪入手、以什么方式进行探索、怎样探索才能保证其内容不重不漏,这对于思维水平正在逐渐提高的初二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应用“SSS”判定方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多次运用尺规作图,而学生只在初一学习了用尺规作最简单的图形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生作图技能水平还不高,这也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障碍之一。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理解教学是教好数学的关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要根据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知、情、意、行等诸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知识,并且在思考方向、思考方法、思维策略上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真正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达到学习目的,给学生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对数学的情感,引导学生真正从学会数学走向会学数学,最后达到乐学数学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以问题引导学习是一种重要而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数学内容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不断的进行思考与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建立知识联系、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从而能深入地理解问题,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又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进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以及批判性等都能得到发展。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们可以呈现下列“问题串,”:
问题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示图形(图略)回答: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得到哪些结论?
问题2:反过来,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那么,如果△ABC与△A'B'C′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能否保证△ABC与△A'B'C'全等呢?
问题3:如果△ABC与△A'B'C'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你想从哪儿开始研究?
问题4:当满足一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
问题5:当满足两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
问题6:当满足三个条件时,△ABC与△A′B′C′全等吗?在满足两个条件时我们是分三种情况进行研究,那么满足三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
问题7:我们先研究两个三角形三边分别对应相等的情况(其他几种情况以后研究):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完全重合吗?
问题8: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怎樣的利潤率才算高收益? 第3篇
被譽為日本「經營四聖」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的京瓷集團董事長稻盛和夫,其數十年企業運營中的成功經驗很好的詮釋了陸先生的上述疑問。
利潤率高低與行業關係不大
「利潤率高低與否不該一概而論,與行業的關係也不大」,稻盛和夫指出,對於企業的高收益或者高利潤率,企業界和管理界都沒有明確的說法。儘管人們的慣性思維常常認為,某個行業整體利潤率都比較高,而有的行業的利潤率普遍都比較低,然而事實並不如此。比如,遊戲軟件業一般都被認為是高利潤行業,但對具體的企業來說,當遊戲軟件在市場上熱銷時,利潤率自然高居不下;但是如果推出的遊戲軟件受到市場冷遇,利潤率則會一落千丈。
稻盛和夫說,在京瓷創業第一年時,稅前利潤率約為10%。當時日本大型製造廠商的利潤率大約為幾個百分點,考慮到在劇烈變動的企業經營環境中,企業比較難以實現穩定的經營,他也在思考:製造業的利潤率應該維持在怎樣的一個水平上才算比較合適?
為此,他首先想到的是銀行利率,他曾經向一位關係不錯的某銀行分行行長探詢:「開銀行可真是一件好買賣,看上去似乎輕輕鬆松就可以賺大錢似的。」那位分行長倒是個爽快人,大方回應:「說得沒錯。」
稻盛和夫回憶,那時的日本銀行,簡直就像是用魚鷹捕魚,把錢用繩子綁著,丟出去四處巡遊,每年一次把繩子收回來,超過5%的利息也自動跟著就回來了。銀行什麼都不用做,借出去的錢自己就會24小時不間歇地為銀行賺取利息。而反觀製造業,卻必須對人員、原料、資金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從早到晚揮汗如雨的辛勤勞作和運營,才最終能夠獲取利潤。
當然,銀行也並非就萬事大吉,如果發放的貸款無法收回,銀行將因此蒙受損失,所以銀行必須慎重的對借貸方進行審核。但相比而言,製造業拼盡全力卻只能獲取低於銀行利率的利潤率,單就這一點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由此,稻盛和夫逐漸意識到,「如果我們運用各種資源與員工的技術才能,辛辛苦苦地製造產品,最終卻只能獲取相當於銀行利率程度的利潤率,那這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我們至少應該實現高於銀行利率一倍的利潤率,也就是說創造10%以上的利潤率。」
誠然,在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價格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只要不屬於壟斷行業,企業就無法做到隨意提價。因此,在以市場價格銷售同樣商品時,要想實現高收益,唯有在企業內部進行徹底的成本控制,以高利潤率為目標,不遺餘力的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和夫認為,「要想經營一項事業,如果無法實現最低10%的稅前利潤率,那就等於還沒有進入經營的大門。而所謂的高收益,最少要達到15%~20%的利潤率」,他強調應該按照這個標準來督促企業千方百計實現高收益經營。
經營簡單化 創造高收益
在京瓷集團剛剛創建之初,稻盛和夫也沒有任何企業經營方面的經驗和知識。為此,他總是向公司的財務主管請教各種實際的財務問題。
每到月底時,他就抓住財務主管詢問「這個月的收支狀況如何?」主管的回答充滿了各種專門術語,作為技術人員出身的他並不能夠完全聽懂。於是他乾脆化繁為簡,自己總結為,「如果銷售額減去費用剩下的就是利潤的話,那麼只要能夠實現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作為結果,利潤自然就會隨之增加」。從那時起,「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就成為了他的經營原則。而這項原則的具體實踐,最終引導京瓷集團成功實現了高收益。
後來多年的成功經驗告訴稻盛和夫,經營不應依據所謂常識做出判斷。比如,作為企業經營的一項常識,銷售額的增加意味著企業的運營費用也會隨之增加。但是,為了實現企業的高收益,就必須顛覆這種常識,尤其是要在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上下足工夫,徹底推行。
舉例來說,某家街道工廠現在的銷售額是100萬元,為此配備了相應的人員和設備。但是當訂單增加到150萬元時,一般來說,這就需要隨之增加50%的人員和設備,以便實現150萬元的生產額度。然而,這種加減法式的企業經營方式卻無助於收益的提高。
事實上,即便訂單增加五成,通過提升生產效率的方式,就能夠將人員或者設備的增長幅度抑制在兩到三成。並且,在發生銷售額大幅下滑的狀況時,通過大刀闊斧地削減經費,同樣能夠將利潤的減少控制在最低水平。總之,依照這些方法,企業完全能夠實現和維持高收益。
定價決定經營收益
為了實現銷售額的最大化,定價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產品價格設定過高,勢必造成庫存的積壓;產品價格設定過低,雖然會有利於產品的銷量,但是企業卻無法因此獲益,不管如何削減成本,也無法實現合理的收支核算。做生意的訣竅在於,找到能夠得到客戶認同、心甘情願付錢購買的最高價格,然後以這個價格銷售產品。因為定價是關係一家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決策,所以稻盛和夫認為最終應該由企業的經營者來進行判斷,他把這稱之為「定價就等於經營」。
在進行價格設定時,對於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產品,由於不存在同行間的競爭,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決定價格,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再像普通企業那樣,按照成本加上標準利潤的方式來設定產品價格。在進行定價時,企業經營者有必要在謹慎的基礎上充分開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