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精选14篇)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1篇
千锋教育-中国IT职业教育领先品牌
千锋UI培训 血液在沸腾
我读的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毕业后考虑了很多工作,不管是本专业的还是其他专业的都去尝试过,但是并不理想,只能用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确实是的,像我们刚毕业的,也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想出来找个工作,还想拿高薪,真的太难了,我也听从过父母的建议去考公务员什么的,人太多,真的是万里挑一,而且现在的公务员福利也没有以前好了,所以也是很难。
我在多次徘徊和挣扎中,终于找到了一个方向,我们一个班的几个朋友来千锋培训已经毕业了,而且很快找到了工作,工资很诱人,千锋教育
千锋教育-中国IT职业教育领先品牌
我仔细想了想,确实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不走在科技的前端,为什么不去学习热门的网络技术,所以我没有犹豫,直接来千锋学习UI设计了,刚开始对UI一点不懂,虽然大学也用过PS但只知道皮毛,对其他的设计软件知道的更少,千锋的学习环境很好,来参加培训的学生都很刻苦,自习到很晚才回去,所以学习氛围很好,我学的也很投入,千锋老师的热心指导和助教们的积极辅导,我们进步神速,很快从一无所知的菜鸟慢慢的变成了对设计领域略知一二的设计师,虽然学习过程也有很多困难,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但正是这些挫折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承担挫折。现在想到自己和同学们加班的作图的场景还特别的佩服自己,也感觉自己的血液在沸腾。
千锋教育
千锋教育-中国IT职业教育领先品牌
一转眼已经工作大半个月了,回想一路走过来的历程我是满怀感激,所以我在这里真心的感谢推荐我来千锋的朋友,真心得感谢教我的孙老师以及和我一起在千锋奋斗的伙伴,谢谢你们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我想对那些想找到工作的,想拿高薪的,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犹豫,并勇敢的坚持下去。
千锋教育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2篇
今天在整理本月邮件时发现这个邮件可以公布在BLOG上,也许会引发一些话题和收获。
Vinny 致 我
引用自
抱歉,可能我们正在做着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在我们还没有得出一个结论的时候,大家都还抱着一些幻想和期待!
附件是我纪录他们讨论的截图!期待您的回复:)
附件:
白鸦 致 Vinny
引用自
其实很早一起我们就谈论这个问题,
很多人把类似的“UI组件”“UI控件”叫做“UI规范”, 后来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叫做“UI指南”比较合适。
因为“规范”是虚的!“指南”是用来指导和提高工作效率的
我觉得如下几点需要说明:
1、不管是叫“UI控件”还是叫做“UI指南”,它都不应该和“直接产品易用性”扯上直接的关系。 它顶多只是“项目管理”或者是“产品开发”的一个“效率管理”范围。 只是一种“工作方法”而已。
2、千万不能为了“让产品开发的资源库中多几个G的资料”而搞这些东西, 为了规范而规范只能劳民伤财!
3、这种“UI指南”做好了做实用了确实会对产品的开发乃至整个产品的规范有很大的作用,某些程度上说也是提高和规范UI的一个重要方面。
4、做这样的东西不同的产品应该有不同的办法,“没有通用的易用性/可用性”。
5、一个长久的产品确实很有必要具备这样东西, 因为真正的项目不只是一个项目应该是一个产品 甚至应该说是一个品牌。
所以这样的东西也很有必要。
6、不要说“作出来这样完成的系统指南成本太高,我们不去考虑”! 其实完全可以“先计划一下,慢慢去做起来”。
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要一点事情都不作。
也许你开始作了就会发现:“慢慢积累,点滴去做,很快就有成绩出来了”。
先做起来
7、另外扯一个话题“没有行业规范”,
所谓的行业规范应该是同行企业之前慢慢形成的一种通用习惯。
在这个商业社会上,如果谁说他的东西是“行业规范”,那么他一定有很多另外的目的.
8、如果做了这个东西,一定是要长期维护的。 最主要的是“开发者用着方便”。
9、其实我更关注“用户情感设计指南”,比这种“用户界面应用指南”要有意思。 最近太忙,有时间写篇BLOG解释一下这个。
参考:
www.uicom.net/blog/article.asp?id=95
www.uicom.net/blog/article.asp?id=169
Vinny 致 我
引用自
谢谢您的见解,还有个棘手的事,各个角色争执不下原型问题
以下是两个角色的观点,我也为之困惑:
UI:UI需要BA(业务分析师),提供一个明晰的业务流,来完成整个原型设计;
BA:完成需求分析后,再接着完成原型(比如visio),以及页面流(体现小部分交互样式)。
先前,原型和交互通常是UI根据BA的需求说明书来思考完成。但问题在于需求说明书的业务场景是所有角色(或权限)的全集,相关的细业务流是模糊的,这样通常导致UI输出的页面流不够完善、业务需求反复修改!
目前由BA取代需求、原型和交互这部分工作,我的UI同事认为这样会忽略可用性的问题,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以及产品价值。
其实就我们的业务特点而言,用户是有着相对的特殊性,我的疑惑:要照顾到特殊性就非得忽律对可用性的重视么?!
BA认为UI所须做的是不参与项目工作,而是来规范和评估他们的原型结果,BA承担原型和交互其间问题你怎么看?!
您认为下面这个流程有什么是可以省的?或有什么地方存在意识上的缺陷?
用户研究-分析需求-可用性设计-出原型-用户沟通迭代-gui设计-code
白鸦 致 Vinny
引用自
我这两天在家做手术,没有太多时间回答你的问题。
暂时我只能说:你的看法和观点有点片面,********
等我身体恢复后请提醒我,我应该可以给你完整的回复。
起码可以肯定一点:在这里流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的协作方法。
sorry 。。
浅谈数字媒体交互式UI设计 第3篇
1) 在UI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数字媒体运行的框架结构, 设计师需要和程序员在软件的功能性和应用性上进行沟通, 规划流程图, 在程序代码可以实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美观设计, 加强视觉效果。2) 数字媒体界面设计力求简洁明了, 突出主要功能。大部分用户在初次使用软件时, 对于交互功能性通常会处于陌生状态, 过于繁复的界面设计只会让用户眼花缭乱, 不利于操作。主版面与分版面之间层次清晰, 逻辑关系合理, 避免堆叠产生的“杂”、“乱”感。3) 数字媒体中的图形UI需要一定的类同关系, 软件产品在图形设计风格上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使用户在软件熟悉上有递进作用, 在操作上不会有落差。4) 保持UI设计的通用性在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例如设计一个仿窗口界面, 通常来说, 缩小键和关闭键在整个窗口的右上角, 这是视窗软件的共同特征, 那么在设计类似UI中就需要继承这种特性, 如果忽视这种设计共性, 将会给用户带来困扰。5) 提高界面语言的易读性是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要把计算机的程序化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文字, 并且在篇幅上要有所限制, 特别是在功能键的文字描述上要仔细斟酌。
2 UI设计内容
2.1 界面尺寸
不同的数字媒体终端产品有不同的图形分辨率, 如终端在电脑上操作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界面分辨率为800*600 (像素) 、1024*760 (像素) 等, 当软件运行时首先对修改桌面分辨率进行定义:
在软件创建窗口时读取当前桌面分辨率, 并且按照需要进行修改分辨率:
procedure Tmainform.Form Create (Sender:Tobject) ;
begin swidth:=screen.width;sheight:=screen.height;
if (screen.width<>800) and (screen.height<>600) then
Dynamic Resolution (800, 600) ;end;
2.2 功能键的状态设计
通常功能键需要作出三种状态, 分别是:当鼠标移动到功能键上 (Mouse Move) 、当鼠标按下左键 (Mouse Down) 、当鼠标左键抬起 (Mouse Up) 。UI设计人员不仅仅要设计出三种状态的功能键图形, 还需按照一定的坐标对图形进行复制排列在一起, 供程序员进行调用, 如:
Main Form.Canvas.Copy Rect (Rect (x1[i], y1[i], x2[i], y2[i]) , butbmp.canvas, Rect (0, i*40, 130, 40* (i+1) ) ) ;
当鼠标触发Mouse Move的时候, 在功能键区域内还需要切换鼠标状态:
功能键在设计上可以使用文字类和图案类, 纯文字类按键易读性较好, 用户在使用上一目了然, 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版面都适合使用纯文字类功能键, 因此图案类按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 按钮图案要贴近主题, 让使用者能快速识别出按键的功能, 其次可以在按键触发时显示提示, 如:Tip.Visible=True;交互式数字媒体中, UI设计要考虑到视频的播放位置, 嵌入式视频播放效果相对弹出式视频在视觉效果上更为整体, 因此功能键在选择上要有视频播放的基本控制键, 如:播放、暂停、进度条、滑块等。功能键还应该有音效配合, 例如移动到功能键上发出“呼”, 按下鼠标发出“哒”之类的声音, bkwav.File Name:= ('wav1.wav') ;bkwav.Open;bkwav.Play;
2.3 主版面UI设计
UI设计往往就决定了整部数字产品的风格, 因此分版面的制作不论在色彩上还是风格上都要与主版面相呼应, 这种一致性可以把设计师的创作风格传达给视觉受众,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分版面层级不宜过多, 层级过深会使用户产生烦躁感, 并丧失UI设计的功能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要突出主题、时尚, 简洁明了, 并处理好分版面与主版面之间的逻辑关系。
3 结语
数字媒体交互UI设计, 重点突出设计产品的交互性, 在人机交互过程中, 易用性非常重要, 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如此才能更好的提高客户体验。同时, 界面的美观性贯穿整个UI设计, 保持界面的美化思路, 那么设计师将促进各种终端软件UI设计发展。
摘要:UI是User Interface的缩写, 又称之为“用户界面”。在数字媒体电子产品中, 用户界面承担着用户与软件之间的沟通作用, 用户下达命令, 而软件进行运算并且返回相应的结果。在计算机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中, UI成为客户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简单的文字菜单已经无法满足视觉受众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UI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以提高用户对软件的操控感受, 获得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4篇
国内对于UI设计还是一个逐渐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企业对于UI设计的认识大都停留在界面的美工,平面设计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公司的招聘广告上面写着:招聘界面美工、界面美术设计师等等。国内市场不严谨的将UI设计的理解放在美术的设计方面,认为UI设计师从事的不过是些描边画线的工作与网络的制作设计无关,缺少网络界面与用户之间相互交流的互动性;另一方面在软件的应用开发过程里还严重存在只注重技术的开发而不注重界面设计图形应用的问题。
UI设计的交互功能与应用
UI设计真正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对于UI设计的交互性功能,它是UI设计所要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我们以现在商业手机为例,当手机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几乎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活动都会通过它来完成,随着不断的推崇出新,大家并不会为了手机的故障而舍弃现有手机,而是在发现新上市的手机所拥有的强大的娱乐,游戏,信息功能。这些功能从界面的设计与使用的操作上都更新颖更具有人性化,以及它卓越的外观。而技术层面上的信号、待机时间、寿命等方面早已成为各种手机所共有的特色。商家在推出新款手机的时候往往把创意卖点以及竞争力放在推出游戏、APP、摄像头、应用软件的开发上。而这些卖点都成为产品的美观、个性、易用、易学、人性化的主体开发元素。每一种类别我们都要为它设计精美的图标与图像使用界面。一种具有视觉观赏性的图形化界面与合理易用的交互方式给我们的商品乃至企业带来莫大的经济效益,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及使用空间。所以在现在的网络软件开发的年代我们更注重的是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而核心技术慢慢成为基本要素,可比性不如前者。
UI设计的社会价值与发展前景
现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领域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软件产品开发的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提高软件UI设计师在软件应用以及设计能力是我们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停留在平面化的设计层面,而要注重软件的界面风格设计以及图标的创新设计,界面版式的编排设计等等。然而各院校还没有为UI设计设立一个专业的学科环境,在网站的建设和使用当中也没有重视起来,而最关键在于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环境。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专业的设计交流网站,分类介绍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多媒体flash等,可是UI设计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它被归类在数码设计或者平面网页设计的范畴中,这种极其匮乏的资源对培养优秀的设计师,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创作环境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为此建立一个资源丰富、信息快捷、设计水平一流、专业权威的UI设计学习与交流的空间,才能不断地去适应渐渐成熟的UI市场和设计师团队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一个竞争空间,而我们如何去竞争,这就需要不断的开发新的技术从而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度,抢占市场,开拓产品的市场环境。早在2000年国内就有了UI设计,但那时的UI设计正处在萌芽阶段,当时被大多数人当做平面设计来处理,而这种设计形式主要体现在静态网页页面设计上,后来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和更新,随着flash二维动画应用越来越广泛,一部分从事UI设计的设计师们开始去思考网络的互动性。在进入2002年一些企业将网站的开发设计的重心放在了UI设计上,这是UI部门渐渐的从软件编码团队里分离出来,逐渐成立以针对软件产品的图形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的行业。从2004年以后随着新兴电子技术的开发生产,智能手机及电脑附加软件,MP3等大量产品上市,ID设计就和UI设计越来越紧密了,UI设计也开始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重视程度。2005-2015年国内的UI设计已经相对成熟了,有了专门的职业分工也出现了很多不错的UI一线设计师与UI设计交流组织。
视觉界面的设计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样的用户界面才是出色的用户界面,我们的设计要具备哪些品质才能算得上出色的界面设计。
1.直观清晰;通过使用流程图、文字、图标、层级图、等元素,避免用户接触模糊、无条理的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无用功。
2.简明有序;为了有好的用户体验感,可以在所有的元素上添加浮动框的说明或是标签来实现,但处理不好又会导致界面拥挤。如果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同时充斥太多的元素,视觉关系就混乱了,用户也会觉得困难乏味。所以保持界面的简洁和清晰成为了UI设计的挑战。
3.共鸣;在用户使用界面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即使是第一次使用,其中的有些元素我们也会感觉很熟悉。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一些现实生活中公认的意象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理解。
4.用户体验感;良好的界面不应该让人有极好的体验感。应该及时从各方面提醒用户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户的输入是否成功地处理。让用户了解这些信息反馈,并且告知用户您的请求已被成功受理。
5.统一性;在整个应用程序中保持界面的统一完整非常重要,它能够让用户识别出使用的模式。一旦用户学会界面中某个部分的操作就会应用自如。
对于一个好的界面来说,它应该具备:非常好看的设计构思、具有创新的界面、毫无挑剔的结构、全智能化的后台处理系统、以及非常优秀的内容以及优良而快捷的交互性。
关于UI设计规范的制定交互设计 第5篇
我们再来看看制定UI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制定UI设计规范对公司来说,是为了公司产品风格的延续性,一致性,使设计更加产品化,杜绝了一家公司设计出来的产品,五花八门,除了Copyright之外,没有一个地方看得出是一家公司的产品.对UI设计师来说是更容易让后来的UI设计师快速的了解公司的设计风格,产品风格,快速的融入团队.缩短磨合时间.
那么根据这个目的,来制定属于公司的UI设计规范,通常我会通过以下这些界面要素来加以描述
1.字体/行距
2.主色系
3.板式布局
4.页头页尾
5.图片文件大小
基本上,我认为有这些已经够了.看到许多公司制定的规范,还包括按钮啊,边框阿,背景图阿,一看就晕了,就拿按钮来说吧,能规范的吗?如果是要吸引用户注册,我是不是得把注册设计得很大很突出?常规的登录按钮能这样吗?在制定规范的同时,还要牢记一点,规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规范是需要慢慢积累,慢慢完善的,在没找到更好的规范之前,一定要严格执行,在找到更好的规范后,应该立刻修订.而不是因为规范两个字就觉得这东西是圣经了.
还有一点必须说的就是,往往规范的制定,都是把握在设计总监,经理手里,所以通常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必须强调的是,一份好的规范,最好是经过大家一起协商,探讨制定出来的,而不是一个人说得算的.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6篇
大四学生,专业是市场营销 但并不喜欢,想成为一个ui交互设计师,手机方面,现在自学ps,我想请大神替我弄个自学计划,推荐些图书
[怎样成为一名 UI 交互设计师?]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7篇
但是Redpoint VC 的Tomasz Tunguz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他在The Fastest User Interface一文中指出,SamLessin 只要考虑到一点就知道自己错了:速度。
语音输入要比文字输入来得快。BarbaraBlackburn拥有打字速度最快的世界纪录,也就每分钟212 个单词,而说话速度最快的世界纪录得主Steve Woodmore 每分钟可以说637 个单词。也就是说,在人类自身的极限上,语音要比文字快3 倍。而正常的普通人,打字速度大概在30-40个单词/ 分钟,说话速度大概在120 个单词/ 分钟,依然是 3 倍关系。可见,这一比率关系是比较稳定的。
当然有同学要说Tomasz Tunguz 耍赖了,因为打字速度可以基本转化为UI 交互速度,说话说多快就不见得UI 交互能多快了吧,机器还要翻译语音的时间呢,
但我想指出的是,我们的讨论是基于未来的UI发展,未来的语音技术会大面积减小语音转化为交互的时间,而文字输入几乎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提升的空间了。
Tomasz 认为正是因为速度的原因,我们更习惯给别人打电话而不是发邮件。他尝试学习Dvorak来改进打字的速度,但发邮件比起打电话还是慢太多了。也因此,语音邮件看起来似乎更有吸引力,更方便,也更人性化。
他还指出,Siri和谷歌语音搜索的成功也是受益于语音的速度。使用语音搜索时,每日搜索量将达到惊人的数以亿计。直接说“导航到 XXX”或者“查询旧金山的天气情况”毕竟要比在狭小的键盘上一个一个的打字来得快得多。
至于公共场所的语音问题,Tomasz认为,我们事实上早就习惯了这一点。因为电话早已发明了一百多年了。声音去噪技术和社会道德意识让声音保真和隐私问题不再难以解决。
对于语音,真正的挑战其实是编辑问题。文字的再编辑很直观、很容易,语音如果想进行修正和再编辑,难度就高得多。如果再编辑的内容过多的话,语音结合键盘和鼠标或许是个好方式,起码会比单纯使用键盘来得快。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8篇
互联网时代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及转型,颠覆了用户对传统行业的认知,迸发出新鲜的活力与新颖的创造力。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比以往更便利,而转化信息语言的中介,就是我们常说的“界面”。
用户界面设计(User Interface Design,简称UI)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出现的新设计门类,其集心理学、设计学、语言学等知识体系一体,而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互动创意等都可以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具有实时性与独立性:实时性体现在于,信息化的快速迭代,知识时时更新,时时淘汰,UI设计课程的系统化、规范化有待探索,这对现在从事UI教学的教师,具有紧迫的使命感;独立性又体现在于,它有自身的思维体系,交互方式、视觉逻辑、认知与感知等,教授方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不同,而社会对于UI设计从业者更倾向于“全栈设计师”,即有自主性、参与项目进行跨界工作,这在现当代高校教育教学方向,具有现实意义的挑战。
二、教学现状
以本校为例,UI界面设计课程单纯以每周4节课时,72个学分一学期来授课,只能浅而薄,课程的安排一周一次,并无法深入开展课堂的项目实践。
第一,课时与学分的限制,使得课程单薄无力。对UI设计课程的概念理解缺失,教学方式就会停留在传统的教授软件的课程设计;之前的课程过于强调视觉设计能力,忽略前期策划、产品定位、原型设计、交互方式、用户体验等相关概念的导入。也有一方面原因是限制于课堂的人数多,学时少,上课频率的等等问题,少了课堂讨论及辅导的重要环节,对UI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第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讲解,需紧跟随行业更新。作为新兴学科,该课程较少有科学、完整的教材,我认为理论认知、专业技能、项目设计应为一体,目前比较多如UI中国、36氪网站有新鲜的行业资讯,业界名博如腾讯、百度提供的项目经验具有参考价值,但缺点是多而杂。作为有企业项目实战经验的教师,才能更好将知识与项目经验结合,从而梳理脉络,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建立团队,运用创业或创新的训练方式去实践创意。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意与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热门词。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李克强总理提出: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高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阵地,大学生是“互联网+”行动的领跑者,这对UI界面设计课程改革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大环境前提,在教学改革中结合“互联网+”的趋势,融入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项目,课堂提供给设计专业的学生一个平台,他们历经团队建立、提案、设计、路演。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自2015年秋季开始推行“学分制”的教育改革,其中“小班制”给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开放学习机会,以UI界面设计课程改教为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势之一:小班教学,自由度高、自主性强。学分制开放了整个设计专业学生的选课权利,学生自主选择想修的模块进入小班制教学,自主的学习态度让课程前期进入相对顺利。告别的传统的授课模式,现反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设计APP的课堂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穿针引线”,将理论知识“揉碎”渗入团队项目中去讲解,而设计思维始终贯穿整个项目,充分指导学生,学生在团队中的自由讨论、表达、疑问都能直接快速反馈,“小班制”的教学优势在此明显体现。
优势之二:UI模块集中训练,系统训练项目。本次教改重点是“以项目去驱动团队”的教学实践,学习方式从“被动吸收”转为“自主获取”,教学目标从“个人学习”扩大为“团队进取”。项目每6人为一团队,分别扮演产品经理、用户调研、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小班制”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完成了课下市场调研,课上竞品分析;课下用户访谈,课上用户角色模拟;课上完善APP产品功能选择、信息架构图,课下完成原型设计。团队协作、思考与互相激发,通过模拟商业路演的形式进行项目汇报。
优势之三:引入“互联网+”的理念,启发创新创业新思维。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提议,甚至可能落地实现;而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工作角色”,二者结合便可充分调动学习的热情。比如在调研大学生记账行为中,有个团队了解到现在的记账软件中只有文字、图形记账,手动输入,通过用户人群分析大学生的痛点是对钱的概念薄弱、记账糊涂、分类混乱,在竞品分析之后确定创新设计的方向是:基于地理位置进行LBS记账、语音记账,扫码摄像记账,于是诞生了MOA地图记账APP,最后使用POP手机模拟实现操作,该项目被推荐为2016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课题;另一团队在调研运动健身类APP,了解到现在的应用中社交方式比较少,于是策划游戏健身PK策略激励用户线上互相监督运动,诞生了RUNNER健身类APP,该项目被推荐为2016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项目课题。从2015年至今,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已诞生7个省级的创新课题,1个国家级创新课题,成绩乐观。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9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理念UI交互设计能力培养和提高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展示的是一种沉淀的、底蕴浓厚的文化形象。UI交互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特殊文化背景支持下的人机互交的一种形式,对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知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更加完善了用户界面使用的方便性、简约性和人性化,有效的促进了UI交互设计水平的提高。
1.传统文化理念与UI交互设计
UI设计是用户界面设计的简称,其包含了人机互交设计、界面美观设计等方面,在人们复杂、忙碌的生活当中,人们对于UI设计的简约、美观、舒适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这就对UI交互设计者的文化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UI交互设计不仅包含了平面设计部分,对动画、声音等也有一定的要求,设计者要全面的体会这种综合艺术形式,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使用者完美的感受。另一方面,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在我国使用普遍性、广泛性日益突出,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也使人机交流、用户界面美观性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引导使用者感受、体验、应用手机的各种功能。一直以来,我们借鉴和吸收外国UI设计的理念、方式已不能满足中国用户的使用要求,在UI交互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使用户体会一种温暖、新意和舒适感,同时确保用户使用的效率和操作的流畅性。传统文化是我国人们千百年来思想、情感的沉淀和文化体验体会,例如民间艺术、神话故事、儒家文化、道家思想等等,其中有太多适合UI设计应用的元素,设计成功的关键是设计者对于传统文化应用的选择和创新应用。
2.传统文化在UI交互设计中的应用和对UI设计能力的培养
UI设计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大众对于外来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审美观日益趋于理性化,我国传统文化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受到普遍的赞扬。例如服装设计中的旗袍、青花瓷等元素的應用,受到了客户广泛的喜爱和好评好评。UI交互设计也是如此,用户的体验是UI设计成功的重点衡量标准,因此UI交互设计的设计师一定要坚定自己的设计理念,在文化加工、创作中探索大众习惯、大众艺术,实现设计作品与大众价值观、审美观的日渐一致。以中国传统理念为基础设计UI交互界面,首先,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例如:利用我国的传统神话故事进行UI交互设计,先要对设计的思路进行整理,结合神话故事传说进行创作。如《牛郎织女》故事的凄美、感人,加以适当的音乐形式能给人以震撼之美。在这个故事中,如我们选择“鹊桥相会”这一内容,传递一种真情感天动地的思想和一种执着、幸福之美,就较为符合大众对该文化的体验和感知。其次,要重视传统文化应用的广泛性和合理性,不要将创作的方向集中于一点。例如在短消息图标设计中,可以采用祥云的设计理念,利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进行设计创作。也可利用“飞鸽传书”、“飞鸿传信”等理念进行UI设计创作。还可加入近现代文化元素,例如“鸡毛信”等。总之,打破狭窄文化思路的约束,大胆的进行创新和传统文化理念的应用,能有效的促进UI交互设计效果的提高。再次,重视传统文化应用的适当性和文化的创造性。在UI交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加工都很重要,例如皮影、京剧脸谱等在UI交互设计中的应用都很广泛、也很成功。但在传统文化应用中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例子,主要是设计者对文化的理解太过浮浅,设计思想局限于某一文化意识中难以自拔。例如,设计者追捧中西文化的结合,在设计中过分计较中西元素的搭配,反而容易使作品表现的不伦不类。总之,UI交互设计是个动态的过程,对于文化的理解决定了文化应用的合理性,是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设计者一定要对各种文化又较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并能不断的拓展思维,打开思路,不局于某种形式,才能在传统理念下成功的进行UI交互设计,提高UI交互设计的能力和水准。
3.利用传统文化理念提高UI交互设计能力的思考
在传统文化理念背景下,要提高UI交互设计的能力,第一,要广泛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不断的、广泛的在其中吸收文化元素、文化精髓,才能不断的提升UI交互设计的能力。第二,要会想,一方面要想的深入,另一方面要想的广泛,只有思想在纵横方面不断的拓展才能使传统文化理念更为清晰,才能使传统的元素与现代元素达成统一。第三,要会说,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媒介,是人思想传递的主要方式。UI交互设计融合了文化与设计的思想、意识,设计者需要利用语言将自己的设计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才能得到广泛的理解和用户的认可。第四,善于做,将自己的思想变为现实是UI交互设计的关键,不经历这一过程,思想永远也只是设计者自身拥有的一种抽象的东西,只有通过做才能使其变为现实。此外,还要重视用户对设计作品的反馈,在用户使用效果的反馈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对提高UI交互设计水平极为关键。
4.结语
UI交互设计既要重视人机互动的直接性、简洁性,也要兼顾用户界面的美观性、艺术性,最大程度的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方便、简洁、舒适、美观的感觉,不断的提高用户对UI交互设计作品的满意度,就是我们利用传统文化理念进行UI设计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华.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手机UI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04):74-74.
[2]郭晓雯,关湃.智能手机UI设计中体现中国式交流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3(08):263-263.
[3]张毅.民间皮影艺术与现代手机UI设计的融合研究[J].轻功科技,2012(09):107-108.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10篇
在企业内部,任何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的,他要与其他部门或其他团队进行配合,UI交互设计师同样如此,但是UI交互设计师需要怎样和产品团队合作呢?除了要定义行为和与之有关的其他设计学科的交互之外,我们发现,还必须要定义好交互设计在一个企业中的位置。
我们相信,要建立好一个严格的产品开发过程,设计必须要平等地与工程、市场,以及业务管理进行协同工作。
这种协同工作需要明确每个方面的责任和权利,企业从设计中获得的收益将会有极大的提升。下面我们介绍的这种责任的划分,平衡了每个方面的权利。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的成功率,并保证企业在产品开发的整个周期中给予应有的支持,以及其他更多的好处,我们建议的这种责任和权利的平衡关系如下。
设计团队负责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当前多数企业没有人承担这个责任。为实现这个责任,设计师必须有权利决定产品应具有怎样的外观、感觉和行为。他们也需要获得相关信息,必须通过观察和交谈了解潜在用户的需要,与工程师交流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与销售人员交流市场供求,还要与管理人员通过交流及组织会议认可的产品种类。
工程团队负责产品的实现和制造。为了让设计方案带来现实的好处,工程团队必须要对产品的构建负责。说得具体些,也就是要对实现设计者定义的形式和行为负责,同时要遵守预算按期完成。因此工程师需要一份产品形式和行为的清晰描述,以指导他们创建系统、分配时间,以及成本预算,这个描述必须来源于设计团队。工程团队还必须参与技术约束和机会的讨论,以及参与所提设计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市场营销团队负责说服顾客购买产品,所以他们必须有权利与顾客进行全面的交流,还要负责参与产品的定义和设计。为了做到这些,该团队的成员也要能够获得相关信息,包括设计师研究的结果,以及他们自己的研究结果。
管理团队负责产品的利润率,因此他们有权决定其他各组的工作。为了做决定,管理人员必须从其他各组那里获得清晰而确切的信息,包括设计研究和产品定义、市场营销研究和销售计划,以及工程团队对创建产品的时间和成本的估计等。
其实,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讲,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和需求方与PD去争取权利,交互设计师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平衡每个方面的责任和权利。当PD找交互设计师要添加不合理需求的时候,交互设计师要学会说:“NO”。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优秀的用户体验+分析准确的商业动机,而交互设计师就是这个法则的“加号”,它的作用就是连接各相关方的纽带并且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11篇
一、确定目标人群,即这个应用是做给谁用的。比如年轻人、老年人、商业用户、等等。针对每种不同的人交互设计重点不同。比如年轻的潮人,可能更在乎视觉效果的绚丽,而老年人则更喜欢简单明了指导性明确的东西。比如发信息,年轻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一个“信封”的icon就是发信息的意思,那么岁数大点的人可能更喜欢button上写上“发信息”三个字,那样更容易理解。
二、调研目标人群的交互习惯,包括这类人群喜欢文字或是图片;喜欢减少操作步骤或是无所谓;喜欢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或是另类的操作方式等等。
三、确定目标人群的交互习惯后就要建立交互模型,其中包括操作方式统一(同类型功能的操作方式一样)、交互行为统一(同一类型的操作,得到的反馈是一样的),控件风格统一(tab页要么在上要么在下,toolbar要有就都有,要没有就都没有)等等。
四、对应用的功能进行分类,同时对相应的操作进行提炼。哪些放在面上,哪些放在么Menu里,这条GUI设计师必须要参与。个人认为GUI对逻辑架构的敏感性在某些层面上讲要超过UI设计师。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12篇
曾经看到有的公司同时有以上 3 种或两种职位,不知道具体有什么区别?
[用户体验设计师、UI 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有何区别?]
ui交互设计培训课程 第13篇
UI设计与网页设计紧密相关。UI(user interface) 的本意是用户与产品界面的关系,UI设计则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好的UI设计不仅是让网页变得具有美感、个性和品位,还能让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1]。网页UI设计不仅重视好看,更要体现好用。网页UI设计本身已不再是单纯的视觉设计,而是将视觉设计与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心理体验等结合在一起的设计。
优秀的网页UI设计师要精通网页UI编码设计与网页UI界面设计两个部分,目前大部分院校开设的网页设计课程偏向于网页编码设计,主要学习用Dreamwear软件制作网页,涉及HTML、CSS、DIV、Java Script等知识,有些自诩水平高的教师会让学生完全用代码编写网页,侧重于功能的实现,对于网页界面则一带而过,学生制作出的页面粗糙凌乱毫无美感,进入社会后大部分会选用网页模板,但会千篇一律缺乏设计创意和艺术造型。为了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水平,我尝试在网页设计课程中融入UI设计理念的教学探索。
1 了解UI设计理论,明确自我定位
UI是英文User和Interface的缩写,包括用户与界面两个部分,实际上指网页、软件、游戏、手机APP等电子视觉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针对用户心理感受、操作互动逻辑、界面美观舒适的一系列设计。它是产品的重要卖点,地位等同于与工业产品中的工业造型设计,一个外观漂亮、界面友好、互动合理的电子视觉产品会使人感觉亲切舒适,更易于接受。国内外众多大型互联网IT企业都已经有比较完善的UI设计部门,如腾讯CDC、百度UED、淘宝UED等等,都致力于互联网产品的产品调研、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2]。
UI设计师从工作内容的侧重点上来说分为3个方向,分别是图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用户测试工程师。图形设计师研究界面,是软件产品的外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研究人与界面的关系,设计软件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软件的结构等;用户测试工程师研究人,测试用户的感受,对于网页交互设计的合理性及界面图形色彩设计的美观性进行测试。图形设计师需要有美术设计功底,交互设计师需要有软件程序设计知识,用户测试工程师需要心理学人文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明确自我定位,学习补充所需要的知识。
2 强调网页UI设计中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检验一个网页设计好坏的标准不是项目开发组领导的意见,而是用户体验。苹果公司CEO斯蒂芬·乔布斯曾经说过:“任何个性化的前提都是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个需求就是要做好用户体验——让用户因为使用苹果的产品而爽起来。”[3]在UI设计师在网页设计中承担着用户体验的重要使命。好的网站界面设计不仅仅是图形和色彩的搭配、板块栏目的规划等,还应该研究用户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上网习惯以及审美心理等方方面面。要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
网页UI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的用户导向原则。设计网页首先要明确谁才是使用者,要站在用户的观点和立场上来考虑。网页设计的界面风格符合用户的审美观,交互功能要正确、合理,不能过于专业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KISS简洁原则。KISS就是"Keep It Sample And Stupid"的缩写,网页设计要简洁和易于操作,过于花哨的图片、复杂的操作反而会引起用户反感。
眼睛和心理的共通性原则[1]。在图形和色彩、信息呈现、板块规划、交互体现上都应该兼顾美学和心理的感受。
3 云时代UI设计的方向
在现在云计算、云存储、云共享的云时代,UI设计的方向也发生着重大转变。
首先是以视觉为主导,更注重视觉效果的“炫”。将文字转化成图形,图形图像成为传递和获取信息的强势媒介,简洁而严谨,直接而明快,视觉效果十分强烈。
其次是以内容为王。“内容为王”指的是界面设计应该为内容服务[4]。强调传达功能,去除不必要的装饰。过去的UI设计过于美化图标、按钮和修饰界面,随着时代发展,我们慢慢发现许多“精美”的设计反而成为一种干扰,影响用户的体验,也加重了系统的负担。
第三是构建动态友好的交互。动态效果能给更好的视觉享受,能让用户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灵动多变的动态交互构建起人与设备、人与信息、人与人之间的有生命力的连接,充分体香出了数字设备的特点乃至数字化生活的时代特质,。
4 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融入UI设计内容
在实际网页设计课程的讲解中,将以上的UI理论、用户体验、UI设计方向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将网页设计课程内容扩大,在网页课程中引入UI设计内容中,为学生将来的从事网页界面UI设计工作打下正确的专业基础。
在网页设计课程学习中,在学习了Html、css、div等编程知识后,还要掌握相关平面设计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简单的平面设计知识,如版式的布局、色彩的搭配、产品标志的设计、文案的设计、Banner设计、文字的创意等,并将平面设计知识与网页设计课程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在实训教学中也给学生增加UI设计实践练习。如在课程中增加静态与动态的图标ICON制作练习、BANNER条制作练习、整体界面色彩搭配练习、企业LOGO动态设计与制作练习、交互按钮动态设计等。不是随便使用图形,而是经过精心设计、与网页表达思路相关的图形,设计好图形后,运用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FLash等软件来绘制图标图形,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创意制作,体会静态视觉效果与动态视觉效果的差别之处。
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分析研究、合理调整、阶段总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网页UI设计的热情和创作灵感。利用课题专项分别训练和综合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学生参加网站UI设计项目的实际制作,单项训练包括:UI基本元素,如图标、按钮、LOGO、导航、栏目等的设计;综合训练:将单项训练的成果综合在一起设计出符合用户浏览习惯并且设计感强的网站UI界面设计;个人训练:依据个人喜好及审美设计并制作出独特、个性的网页UI设计作品。
5 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的教学中,单纯讲授代码知识,学生的就业面会很窄,现在社会上需求大量的即能应用代码进行网页编码设计,又会UI界面设计的人才。所以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了UI设计的理念,先明确UI设计师的工作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再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了解以人为本的网页UI设计原则,接着介绍了云时代UI设计的新方向,最后详细说明在网页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中需要加入哪些UI设计知识以及如何训练学生提高网页UI设计水平。
摘要:UI设计与网页设计紧密相关,网页UI界面设计师成为社会上需求的热门人才,所以在网页设计课程中融入UI设计理念,先明确UI设计师的工作内容,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再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了解以人为本的网页UI设计原则,接着介绍了云时代UI设计的新方向,最后详细阐述了在网页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中需要加入哪些UI设计知识以及如何训练学生提高网页UI设计水平。
关键词:网页设计,UI设计,网页UI,用户体验,UI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丹.以人为本创新感受——浅谈网页设计中UI设计的用户体验[J].中国艺术,2012(2):148.
[2]梁亮.新型UI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探索研究[J].美与时代,2015(9):119-120.
[3]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D].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交互式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第14篇
关键词:交互式;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65-03
2005年清华大学开展的一项“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因素”的调查表明:“交互性”被排在影响与制约学习者学习质量诸因素的首位。针对视频类学习资源,Koehler(2005)指出视频优化效果的原因是内容、视频的呈现以及所呈现的故事的类型之间进行了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Martin·Merkt(2011)通过比较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学生是自发使用交互功能的,而在学习中微观使用视频比宏观使用视频更有效。
然而,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的微课程并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它也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辅助工具、支架与路径、同步与异步讨论与协作、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馈及相关的学习资源等教学支持服务。如果微视频、测试、外援辅助资源等微课程要素间时空分离或设计不当会导致学习者认知冲突和学习迷航,学习进程混乱,学习效率降低。
近年来,虽然很多专家、学者看到了引入“交互式微课程”的必要性,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但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仍然觉得有探讨和研究的必要。
● “交互式微课程”的界定
交互式微课程是指利用微课程制作软件或网络平台,结合学习活动设计,在微视频内部嵌入“检测式交互”功能或“热区跳转”功能以实现交互活动功能的微课程。
交互式微课程是指学习者能与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进行相互作用和实行相关操作的微课程。它的特点是播放时间短、交互性强、播放形式灵活度高。同时,方便学习者控制学习进度,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宽视角,深化知识建构水平。
交互式微课程应该在原有资源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将非线性的资源与视频的线性特征相结合,为学习者创建适时与“信手拈来”的学习资源支撑环境。对交互式微课程而言,可利用内嵌式交互功能加强微视频与其他相关资源的无缝连接。
● 交互式微课程的种类
1.可定制式
该类型微课程允许用户在观看时调整一些课程的变量元素,但是微课程本身仍然是线性的,这使得每个学习者看到的视频都一样,又都不一样。
例如,在“正手发球”微课程中(如下页图1),学习者只要轻轻拖动鼠标即可以从正面、背面、左侧或右侧等不同角度观看发球的要领,甚至进行局部放大、慢动作等复杂的操作,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2.会话式
该类型微课程是指用户可以采用类似会话的方式直接参与改变视频的顺序甚至结果,视频可以不再是线性的,视频的设计者准备好多个结局和段落,让学习者自行选择。
例如,在“中秋”微课程中(如图2),学习者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学习的进度,微课程会根据学习者的反馈智能地选择继续还是返回,使学习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与趣味性。
3.探索式
顾名思义,探索式的互动视频一般很少提示(甚至不提示),让用户在视频中自行摸索可交互的点和交互方式。这类视频一般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人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与沉浸感),在用户操作前,会一直循环播放场景,直到用户发现了交互点,才会继续。
例如,在“火场逃生”微课程中(如图3),什么时候需要拿哪些物品、需要做什么样的动作,都需要学习者自己来决定。学习者并不仅仅是看客,还是微课程的参与者,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探索,这就需要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学习。
4.测试式
在微课程适当位置对学习者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验成绩,引导学习者重新观看视频或者再次进行操作及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汇总、分析。
5.社区式
利用网站、移动应用等提供的社区交互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师生、生生间的实时、非实时交流,建设一个“地球村”范围的网校。并将“弹幕”技术引入微课程,这样可给学习者带来一种“实时互动”的错觉,虽然不同弹幕的发送时间有所区别,但是其只会在视频中特定的时间出现,因此在相同时刻发送的弹幕也具有相同的主题,从而学习者评论时就会有与其他学习者同时评论的错觉。
● 交互式微课程实现方法
微课程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就目前来看多数微课程作品还是以“微视频”或者“微视频+资源”的形式呈现,不管用哪种方式呈现,其主要格式为视频格式(mp4、mpg、wmv等),而这些格式是无法支持交互的。要实现交互功能,我们需要借助网站服务器、应用程序或Flash播放器等技术的支持。
1.利用网站平台提供交互
(1)利用YouTube等开放网站
YouTube网站具有强大的在线视频编辑功能,设计者可以在视频中加入带有超链接的注释。例如,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可以先根据剧情内容设计好注释出现的时间,再在观看者选择时链接到相应的视频,这样就能够实现交互功能。
(2)利用网上微课程平台
随着微课程实践的深入,国内涌现了一大批支持交互的在线学习平台,他们提供免费注册,设计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建设网校,提供微课程发布、作业、评论、交流、释疑等交互功能。
2.利用移动应用提供交互
(1)移动应用原生开发
利用Android、IOS移动应用进行原生开发,能够制作出精彩的移动端微课程,但是这些开发门槛较高,大部分教师都很难实现,而能够熟练应用开发的专业人员又对教学不熟悉,而且专业开发人员与教师合作所耗费的时间、成本都比较高,因此,这种模式还无法达到普及。
(2)利用移动应用混合式开发
随着移动应用的普及,一些低门槛的移动应用平台相继出现。例如,BlueMP移动营销应用开放平台就是其中一个比较优秀的应用平台。教师只需要在计算机终端上传微课程、作业、任务单等数据,学习者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到微课程资源。
3.用Flash制作生成EXE或SWF格式的交互式微课程
尽管当今“去Flash化”呼声日趋高涨,Adobe公司也放弃了Flash的升级与优化,但这款经典平台在多媒体开发以及游戏应用方面依然很优秀。我们可以利用Flash的视频功能调用微课程,用其优秀的交互功能实现流程的跳转、智能交互,最终能够生成EXE或者SWF格式以开发交互式微课程。
4.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交互
Camtasia studio是一款微课程制作中使用率较高的录屏软件,借助该软件能够实现热点、测试两种交互,以及测试题与微课程的无缝连接。
(1)使用标注制作菜单或其他跳转
我们可以先在画面上添加Transparent Hots标注,然后单击“热点属性”,勾选“在结束标注暂停”,接着设置跳转帧到标记或打开网页。最后发布时,选择“自定义生成”设置中的“MP4-智能播放器(FLASH/HTML5)”,完成后用浏览器打开,就完成了所设的交互。
(2)使用测验制作交互与评测
首先单击“添加测验”,填写测验名称,再根据需要勾选“分数测验”和“是否查看”选项,然后选择“问题类型”,输入问题和答案,设置选择项,根据需要添加问题。最后生成与共享,就能够在网页模式下体验交互功能。
5.用Adobe Captivate录屏软件完成多种交互
Adobe Captivate能够制作出多种基于HTML5的交互式。利用该软件可以轻松地创建诸如软件模拟操作、产品演示、各种测试、拖放等交互,其特点如下:①在新建项目时,勾选“培训”按钮,软件能够录制鼠标、键盘的全部操作;②能够插入SWF动画,并支持原动画中的所有交互;③自带数十种智能对象,设计者能够对内容、属性进行简单编辑,进而形成复杂的交互;④提供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真/假、填空、连线、热点、排序等多种类型的测试,设置过程简单有效;⑤能够方便地进行流程与分支控制。
● 结束语
随着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碎片化和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人们学习方式的主流,交互式微课程必将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因此,我们应对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学习者带来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2]微视频[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66540.htm,2013-5-3.
[3]黎珊霞.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3(6):44-46.
[4]张屹,黄欣,谢浩泉,白清玉.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5):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