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充电范文(精选6篇)
USB充电 第1篇
关键词:USB,手机充电器,LTC4062
2006年12月,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移动通信手持机充电器及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1],2007年6月14日起,强制执行该标准。该标准将使充电器及手机采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可实现一线多用,可用于充电,也可用于数据传输。
1 USB接口手机充电器方案
USB是新型的热插拔式接口,除了丰富的数据通讯功能外,电源还可用于给手机充电。在常见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案中,首选的是恒流恒压(Constant Current Constant Voltage,CCCV)充电方案。
1.1 USB接口
USB是一种带有电源和地的双向数据端口,USB总线能够为所有类型的低功耗电子设备提供电源。但是,可用电流是受限的。低功率端口提供的电源为4.4 V~5.25 V、电流为100 mA;高功率端口提供的电源为4.75 V~5.25 V、电流为500 mA。图1是USB 2.0压降[2]示意图。
USB规范定义了1个单位负载为100 mA,任何设备允许吸取的最大电流为5个单位负载。由USB主机或带电源的集线器提供的能驱动5个单位负载,电缆外设端的最小可用电压为4.5 V。而由USB总线驱动的集线器能驱动1个单位负载,提供的最小电压为4.35 V。用这些电压对充电电压典型要求为4.2 V的锂电池充电时,只有很小的裕度,这使得充电器的压降变得极为重要。所有接入USB端口的设备必须经过枚举过程,枚举过程完成后,如果主机的电源管理软件允许,则大功率设备可以吸取更大的电流,否则主机将关闭USB端口。
1.2手机锂电池CCCV充电方案
一个典型的CCCV充电曲线[3],如图2所示。
充电器必须首先检查电池,以便确定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是否安全。如果电池电压低于约2.5 V,1 C的充电就会对电池造成永久性的损伤。此时,充电器通常是以C/10~C/15量级的速率对电池进行涓充,直到其电压上升到规定门限。一旦电池通过检查,充电器便以恒定电流給电池充电。如果配备了安全定时器,充电器在启动快速充电的同时还会开启定时器。随着电池电压在恒流充电下的上升,充电器持续提供恒定电流直到电池电压到达恒压(VCV)门限。当电池到达恒压门限时,实际的充电量接近于其容量的40%至70%。为了充满电池,充电器提供一个等于vCV门限的恒定电压,在此充电阶段,充电电流随着时间逐渐减小,恒定电压一直持续到充电电流降低至C/10~C/15,或者安全定时器到时,一个充电过程结束。
2 USB手机充电器电路
目前,许多芯片公司都开发出了USB接口的锂离子电池手机充电IC。Linear 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器LTC4062[4]符合USB总线技术规范。图3是用LTC4062设计的USB手机充电器电路。
2.1 LTC4062主要性能
(1)可以用插头式(AC/DC适配器)电压4.3 V~8 V或USB端口供电;
(2)完善的充电算法:预设浮充电压为4.2 V±0.35%,在VBAT>2.9 V时,以大电流恒流ICHG=1 000/RPORG充电,ICHGMAX可达1 A;在VBAT<2.9 V时,实现涓流ITRIKL=ICHG/10充电;当电池电压接近4.2 V时改为恒压充电,至IDET时终止充电;
(3) C/5可设定ICHG及ICHG/5充电模式,以满足不同充电电源及电池容量的需要;
(4)由TIMER端决定多种终止充电方式:TIM-ER接CTMER,定时器控制在T=3CTIMER/0.1μf·h-1时终止充电;TIMER接GND,在充电电流小于设定电流IDEr=100/RDET时终止充电;TIMER接VCC,用户根据充电状态指示来终止充电;
(5)充电过程指示:LED亮表示充电、LED灭表示充电终止,LED闪亮表示电池未装好或有故障。
2.2 LTC4062工作原理
开机后,充电器检测电池的电压VBAT,若VBAT<2.9 V,以ICHG/10电流作涓流充电;当电池电压升到3 V时,涓流充电结束,以设定的ICHG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VBAT上升约到4.2 V时,以恒压4.2 V充电,此时充电电流下降,当电池充电电流降到终止充电阈值检测电流IDET时,终止充电(检测充电电流终止充电方式)。若充电电池的电压VBAT>3 V,则直接用ICHG恒流充电,无涓流充电阶段。
LTC4062可采用5 V插头式电源或USB端口作电源进行充电,若两种电源都接上,则5V插头式电源优先。采用5 V插头式电源可提供ICHG=1 000/(RPORG//R4)充电电流,在USB端口供电时,充电电流减小到ICHG=1 000/RPORG<500 mA。2.3主机对充电器的枚举
所有接入USB端口的设备启动时消耗电流都不能超过100 mA。与主机进行通信后,主机才能决定是否可以用足500 mA电流。如果USB设备未经过枚举过程便从USB端口吸取大电流(超过1个单位负载),则主机会检测到过流状态,并会关闭正在使用的一个或多个USB端口。该充电器设计了一个RC积分电路接到C/5端,解决了USB设备未经过枚举过程便从USB端口吸取大电流而导致主机关闭USB端口的难题。当USB端口接入充电器后,C/5端为低电平,USB端口的电流<100 mA,在T=RC时间内,主机已完成对USB端口的枚举,C/5端为高电平,充电器进入全电流充电。
3 结束语
USB端口是一个经济、实用的充电器电源。基于LTC4062设计的USB端口手机充电器电路符合“移动通信手持机充电器及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本设计解决了USB设备未经过枚举过程便从USB端口吸取大电流而导致主机关闭USB端口的难题。但使同一个充电器为不同型号的手机充电,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一是USB端口最大电流为500 mA,如果为大容量手机电池充电,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AC/DC适配器;二是大部分手机电池门限电压为4.1 V或4.2 V,充电器要能自动识别并提供两种电压是相当困难的;三是充电器接口统一为USB接口,使手机的个性化设计受到一定的限制。
参考文献
[1]Liu Xinwei.USB Cell Phone[EB/OL].http://search. mii.gov.cn/search,(2006-12-28)[2007-10-20].
[2]Liu Xinwei.USB Design [EB/OL].http://www. USB.org,(2000-7-15) [2007-10-11].
[3]周志敏.充电器电路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USB充电 第2篇
先来看看USB接口的工作原理,通常USB 1.1/2.0接口由四个针脚组成(如图1),其中最边上的红线端和黑线端为正负极,它们负责为外部USB设备供电,手机的数据线就是通过它们从电脑取电为电池进行充电的。而在USB接口的中间有两条D+绿色线端和D-白色线端,它们负责传输数据文件。
图1
在很多智能手机的电路设计中,当插上USB线时,会先判断这条线是USB数据线还是充电适配器,因为现在的充电适配器也都采用了USB通用接口。判断的依据就是D+和D-两条数据线,如果它们处于短接状态,就是接上了充电适配器,这时手机电路就会获取更多的电流来加快充电速度。例如一些无线耳机、移动电源就配备了这种USB充电线,它们不具备数据传输功能。
我们可以制作一条这样的USB充电线,为了不破坏手机的原装数据线,可以使用一条USB延长线来改造。只要将USB延长线的D+和D-数据线短接起来,即可让手机误认为是接上了充电适配器,从而可以提升电脑充电的速度。
改造工具
USB延长线、剪刀、剥线钳、电烙铁、绝缘胶布
改造过程:
步骤1:
首先找来一条普通的USB延长线,长度尽可能短,尽可能控制在0.5米以内。因为越长的线缆,阻抗越大,损耗越多,会影响手机的充电效率。如果实在找不到这么短的USB延长线,那么可以在后面的步骤中裁掉其中一部分线缆即可,
步骤2:
在离USB延长线的接口端5cm处,用剪刀剪开一小段,注意不要用力太大,只要剪开线缆的表皮即可。这样就可以看到其中的红、绿、白、黑色四条线缆。再用剥线钳将其中的绿线和白线的表皮剥开,露出里面的铜导线。
图2
步骤3:
接着使用电烙铁将绿线和白线裸露出来的铜导线焊在一起(如图2),形成短路状态。用绝缘胶布将这个焊接处包裹起来。然后再用绝缘胶布将USB延长线的最外层包裹一次,这样不但可以保护线缆,而且也比较耐用美观(如图3)。
改造前后对比测试
USB快充线改装完成了,我们来测试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将它连接手机数据线,然后插在电脑的USB接口上来为手机充电,并用Battery Monitor Widget软件来监测充电状态。
可以看到,在只使用一般手机数据线充电时,软件显示的是USB充电模式,当前电流约为248mA,估计充满需要3个小时以上(如图4)。
图4
使用这条USB快充线后,充电模式变为市电了,也就是使用充电适配器的模式。当前电流提升到451mA(依然保持在主板USB供电的安全范围内),估计充满需要1小时55分钟(如图5)。
图5
USB充电 第3篇
CHIP进行评测的这款是平均输出功率最高的60W、6口的型号。按照包装上的标称,这款60W 6口充电器的每个端口输出最高可达5V、2.4A,而6口同时输出根据计算可以达到5V、2A,可以同时对6个iPad进行充电。然而按照CHIP的实测,真正需要2A充电的设备并不多,即使是发动了全公司的力量都没有凑齐6款设备测试Anker的满负荷工作状态,然而从另一方面对不同电流的均衡负载也是考验这样多口充电器的项目之一,于是CHIP分别使用2A、1.5A、1A等不同电流需求的设备进行充电,得到了右侧图示的组合。
其中实测充电规格分别在设备原装充电器上和Anker充电器上进行比对,数据差异在可接受的变动范围之内,显然Anker充电器可以按照不同设备具体的需求智能分配输出规格。
而在功耗方面,虽然计算功耗和实际测试功耗之间有一定误差,但是无论按照哪一组进行累加,得到的总功耗均在47W左右,而对应的满载状态测试出Anker充电器的总功耗为52.7W,以此估算Anker充电器自身的能耗并不高,能效比可以达到90%左右,这样的能效比甚至高过一些设备的原配充电器。
对于需要为多个设备供电或充电的用户,Anker系列充电器可以将设备管理集中在一起,无论连接何种设备都会智能自动分配充电电流,保证每个设备都处于最佳状态。
USB充电 第4篇
美国Dezien公司设计的一款环保自行车, 行驶动能可存储在内置电池中, 可用于充电手机, 甚至是电动汽车
这款新颖自行车是由HI-MACS材料制成, 这是一种介于丙烯酸和石质之间的材料, 通常用于制造厨房台面
这款“悬浮自行车”通过隐藏在车把中的USB端口与其它装置进行连接, 存储踏板动力产生的能量。同时, 自行车还有一个触摸屏显示器, 可显示自行车产生多少电能, 也可作为行驶者的心率监控器, 这款自行车还内置Wi-Fi热点。
它是由三位设计师共同设计, 他们在美国Dezien公司工作。内置的电池在自行车行驶时可以充电, 从脚踏板上采集的能量存储在电池中, 之后连接车把USB端口可对手机等设备充电。
当自行车行驶时, 发电机持续存储能量, 它可以插在墙壁插座上, 或者将任何闲置电量输入供电网络中。悬浮自行车独特的三角框架结构是由HI-MACS固体材料制成, 它是一种介于丙烯酸和石质的材料, 通常用于制造厨房台面。
此外, 这款自行车还内置一个Wi-Fi热点, 能够用于无线连接设备至互联网。其它特征包括:触摸LED显示屏, 可显示电池电量水平, 自行车框架内置前后灯。Dezien公司发言人称, 悬浮自行车设计概念可使人们脚踏自行车时产生环保、健康和可持续性能源, 在人们骑自行车的同时可将产生的能量存储在车载发电机和高容量电池中。
悬浮自行车有一个“排放塞”系统, 可将自行车产生的能量输入至供电网络中。该款自行车较少碳排放,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产生零碳消耗能量。其设计已远远超出娱乐和健身的用途。
USB充电 第5篇
USB-Ci在升温。2015年4月,苹果推出了具有USB-C接口的12寸的MacBook,与之前的电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只有一个接口,就可以实现USB接口的所有功能,这就是USB-C接口。除此之外,USB-C接口还有很多新的功能,例如快充、轻薄短小,这使得苹果的12寸MacBook比前代产品轻薄更多。Intel在2015年9月1日发布Skylake第6代酷睿处理器,其所注重的也是能够让电子设备更轻薄、更快唤醒和更长电池续航时间,在此互动之下,超极本、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等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开始采用USB-C连接器。
这时,传统的降压充电方法不灵了,需要“升压一降压”充电。为此,Intersil不久前推出业内首款支持双向输电的单芯片ISL9237。Intersil市场营销与应用总监魏佳分析道,从传统的A/B接口变成新的USB-C接口时,在电源管理上会有很大改变。现在的电子设备通常会有两大类,一类是电池由好几节串起来的,典型的产品诸如笔记本电脑,其电池可能是两节、三节甚至四节,但通常都是锂电池串起来。因为一节电池充满的时候,电压通常会在4.3V,为了给所有电池充电,通常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是20V DC,因此DC电源的电压永远比电池电压高,那么在进行充电时,只需要使用一种降压技术就可以充电,在电路上,一种降压技术就可以来达到此目的。
对于手机及绝大多数平板电脑等功率较低的电子设备,它们都是用一节锂电池,一节锂电池的最高电压只有4.3V,其非常适合传统的USB A和B这两种充电方法。因为USB口的电压是5V,5V高于4.3V。所以用降压充电的方法就可以实现了。
综上所述,两类不同的产品——多节电池和一节电池的产品,从电池充电的技术上来看,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降压充电,即Buck电路就可以实现。
但是随着新的USB-C接口的出现,情况不同了。USB-C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个接口可以连接所有电子产品。这意味着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平板电脑,全部采用USB-C接口,那么USB-C接口就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电压,因此USB-C的电压不再是一个传统的5V,它因为要向前兼容,所以它一定有5V,USB-C同时可以把电压调节到最高到20V和5A,且100W的台自力。如图1,右侧部分,左边的电源是用来充电的电压,它是5V~20V。右边是被充的电池电压,也有多种可能性电压。换句话,已经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电源电压高于电池电压这种关系。这很麻烦,因为先前的市场没有一个能够升压一降压的充电器。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为此,为Intel处理器配电的Intersil公司近日推出了ISL9237芯片,魏佳称其堪称业内第一款给大众客户使用的UsB-C充电方案,电压输入范围3.2~23.4V。“Ontersil的单芯片窄范围VDC(NVDC)电池充电器解决方案和竞争对手相比,可减少一个升压器IC和电感,帮助客户节省物料成本多达40%。”另外,ISL9237利用Intersil的R3调制专利技术,实现无噪声运行、高的轻负载效率和超快瞬态响应,以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解决嗡嗡声的调制技术
Intersil有一个王牌的专利技术R3开关电源调制技术,这次也应用于升/降压充电过程中。R3是0ntersil大约十年前开发出来的,最早应用在给Intel CPU和AMD CPU供电中。这种调制技术的重要特点是瞬态响应较好,轻负载效率较高,可以延长电池续航时间。但是在现在这个升降压领域内,有个更重要的指标,大家更关注的是被称为AcousticNoise声噪问题。这种声音就是你拿个电子设备在耳朵边,能听到嗡嗡声,像小蚊子哼一样,它的产生是因为正传送能量的过程之中,由瓷片电容引起的,瓷片电容有电流进出的时候,会引发机械震动,这种机械的震动如果正好是在音频20 kHz以下,入耳能够听见。但是过去这是一件小事,因为电子设备通常有风扇,可能把这个声音湮没掉,但是现在的产品很多是无风扇的,所以这个声音引起了重视。Intersil的R3解决了此问题,“应该说在电池充电领域里,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能够提供这种技术的厂商。”魏佳说,“其他做电池充电技术的厂商,可能都遇到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麻烦,不得不采用很多增加产品成本的方法来解决它。”
具体地,引起嗡嗡声的是开关电源,开关电源通常开关频率比较高,经常是1MHz或几百kHz的频率,这样的频率,我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但是现在因为大家都想电池要续航时间长,因此电压输出较高的时候,就要降低开关频率的频率,问题是在系统负载不是很大的时候,开关频率会变得很低,当这个频率低到20 kHz以下的时候,人的耳朵就可以听见了。这时候重要的是要保证在每一个开关周期传输的能量尽量小。因为人耳能听见这个噪声,每一个开关频率送过来的能量,最终引发瓷片电容机械振动,这个能量如果过大,就会听到。
这就牵扯到R3调制技术。Intersil的做法就是在开关频率降低的时候,把整个能量的传输均匀地分布到每一个开关周期上去。这样每一个周期里传输的能量就是最小的。
而一家竞争对手的做法是采用BurstMode(触发模式)。这种调制的局限会造成噪音问题。因为其方法是连续几个周期打几个Pulse(脉冲)传能量,然后歇上一阵子,再连续打几个Pulse传能量,再歇一阵子。问题就在于打几个Pulse的时候,相当于一次性送过去一个较大的能量,就造成了瓷片电容嗡嗡叫。
当然,对嗡嗡声也是有解决办法的。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因为瓷片电容有声音,干脆不用瓷片电容,用较贵的其他电容代替。还有一种方法是堆上多个其他的不同的电容来做,但是尺寸又变大了。
快充使USB-C流行起来
USB充电 第6篇
自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便携式移动设备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据统计, 仅手机用户全球就有33亿, 且用户数量还在不断地增长[1]。同时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通常情况下, 人们为了使用方便, 对手机、相机等电子移动设备完成充电后, 并不主动从插线板上拔下充电器或切断电源。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统计汇总后, 71%的用户在用电器充电完成后都不会主动拔掉充电器, 同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对国内外在充电器方面所做研究的现状进行调查:太阳能充电器.它是通过脉宽调制对手机电池充电进行智能控制, 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及手机电池的使用效率, 达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和节能目的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 此设计由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与机械工程学院杨云丽, 宋振灿完成[2]。针对现有充电器的设计不足, 洛阳大学设计了一种新型、节能、高效、快速、的充电电路, 该电路具有易实现、便于扩充等特点[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 这种充电器可以实时采集和计算电池的数据, 并进行智能控制[4]。基于LNK616DG控制开关元件, 采用反激式电路结构, 实现低功耗和低成本的要求[5]。一款具有Micro-USB接口IC的产品由飞思卡尔半导体推出, 它通过一个Micro-USB接口实现了外部附件的连接, 包括充电器, 麦克风, 耳机和音频数据连接[6]。
2提出问题:
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能够了解到, 充电器在安全和节能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但是在用户体验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那怎样才能在满足安全节能的同时又能满足用户对使用方便性的需求呢?
3研究内容:
3.1内容一
充电器由220V市电电源通过插头引入, 一端接在整流和降压稳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 另一端通过开关再接入整流和降压稳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 整流和降压稳压电路模块通过充电器输出, 充电器和电源开关联动, 电路图如图1所示。
方案一:在传统的Micro-USB (公口) 内部增加独立开关, 如将电源开关安装在标准Micro-USB (公口) 低压充电器旁, 1是电路板, 2是Micro-USB (公口) , 3是绝缘凸起, 4是开关压簧片, 5是Micro-USB (母口) , 常态下没有插入, 两个开关压簧片处于断开状态, 当把Micro-USB (母口) 插入Micro-USB (公口) 时, Micro-USB (母口) 将绝缘凸起顶向开关, 使两个开关压簧片4闭合。电路自动接通, 按电路图1所示, 即通过插拔插头的方式可完成接通或者完全切断交流电源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Micro-USB (公口) 与Micro-USB (母口) 如图2和图3所示。
方案二:在传统充电器中增加旋转式独立开关, 6是可往复旋转的端盖, 在端盖6上安装有电源开关7、开关压簧8和直流电源输出充电器9, 图中外壳10和对应压簧8的部位有一段凸起, 按逆时针方向扭动端盖6到图4所示位置时, 压簧和开关弹起, 开关断开, 按顺时针方向扭动端盖6到图5位置时, 外壳10上的凸起通过压簧将开关压下使其接通。电路连接如图一所示, 开关闭合整流和降压稳压电路模块接通, 低压充电器供电, 当开关断开, 电路模块断电, 完全切断交流市电, 无待机空耗, 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旋转式独立开关如图4和图5所示。
3.2内容二
在传统Micro-USB充电器中增加电压检测电路, 使其能够控制电路通断。基本原理:当充电器在有负载时, 安装在传统Micro-USB充电器次级整流器后的可控精密稳压源 (TL431) 可对电路进行分压取样[7]。取样后的电压会被送到电压比较器A中, 通过比较反向端和同相端电压高低从而来控制输出电平。当反向端电压大于同相端时, 输出低电平, 比较器B的反向端通过D2将电压拉低, 比较器B输出高电平控制场效应使电路导通。当负载充电完成后, 电流会降到20m A以下, 比较器A反向端电压低于同相端, D2截止, 比较器B输出低电平, 场效应截止, 充电器停止对负载充电[8]。图6中通过R7和C7可以决定延迟时间, 本方案取20秒, 如果不连接负载直接插本充电器, 那么20秒后自动断电。 (增加电压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
4研究意义
总结充电器在空载情下的危害主要有以下3点:
4.1耗能严重
通过使用万用表, 功率测试仪, 温度计等测试工具对3款主流品牌的USB充电器进行实测, 输出电压电流均为直流5V1A。测试时室内湿度为15%, 温度为24℃, 电源电压约为220V, 频率为50Hz, 条件符合充电器的使用标准。通过测试, 三款充电器中最大的功率为0.9W。在YD/T 1591-2009《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规定电源适配器的额定输出电流应在500m A至1500m A的范围内[9]。测试的三款USB充电器全都符合这一标准。而该行业标准同时还标明, 在电源适配器无负载能量消耗下, 功率消耗小于150m A[9]。通过换算, 三款USB充电器明显超过这一标准, 但此项标准定并非强制性。根据计算, 0.9W的耗电量,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微不足道, 因为1111小时才会消耗掉1KWh (也就是1度电) , 但是, 如果使用充电器的用户都不注重这些, 那么结论是非常惊人的。经调查2012年三大运营商的手机用户总量接近10亿人[10], 如果有七分之一的人在充电完成后不拔充电器, 那么, 每天就有1.43亿个充电器插在插线板上, 按照每个充电器0.9W的耗电量来计算, 其总功率约合128700KW, 相当于18385710个家用节能灯运转。
4.2辐射危害
充电器在空载状态会有电磁辐射, 那么充电器空载状态的辐射会对人体有伤害吗?经有关专家测试, 充电器空载状态的情况下, 30厘米的范围内都会有辐射, 其磁感应强度最高达到1400毫高斯。辐射会杀死人体少部分的免疫细胞, 这有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11]。
4.3火灾影响
充电器长时间空载插在插线板上会造成充电器内部元件老化, 这不仅缩短了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甚至还可能引发触电, 火灾, 爆炸等危害!
因此基于这三点危害, 研制一款新型节能充电器显得十分必要。本设计作品通过在传统的USB充电器上增加独立开关, 从而控制输入电源的接通和断开, 这样在拔掉负载后就可以完全断开输入电源。这不仅在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而且也相对延长了电路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5应用创新点
(1) 通过在标准Micro-USB (公口) 的内部增加独立开关来控制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使充电器在节省电能的同时相对延长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
(2) 改变充电器的内部结构使充电器在节省电能的同时相对延长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产品与传统USB充电器相比主要有四大优势:
1) 本品有节约能源的优势。
2) 充电器上的插头是有使用寿命的, 经常的拔插会造成插头和充电器连接处损害。而本产品更加人性化, 能在方便的同时防止由于长期的插拔对插头的损害。
3) 本产品保证了制造的成本。
4) 可相对延长充电器中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堀切.近史.USB手机充电器将获得飞跃发展[J].电子设计应用, 2007 (10) :67-68.
[2]杨云丽, 宋振灿.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J].电子质量, 2009 (04) :26-29.
[3]王云霞, 邵麦顿.新型快速节能充电器的电路设计[N].洛阳大学学报, 2004, 19 (04) :33-36.
[4]董文博, 吴知非.数字化智能充电器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 2006, 32 (01) :78-80.
[5]郭育, 蔡慧, 严虹.反激式通用USB充电器设计[J].现代计算机 (普及版) , 2013 (11) :50-53.
[6]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飞思卡尔迷你USB接口IC实现了移动设备充电、音频和数据的单一连接[J].电子技术应用, 2009, 35 (12) :23-23.
[7]王芳.电子线路Protel99SE使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45-50.
[8]夏路易, 石宗义.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6:3-2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2-3.
[10]杨平, 高国杰.2012年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走势与分析[J].资本市场, 2013 (03)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