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通信对抗训练论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通信对抗训练论文(精选7篇)

通信对抗训练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战术训练,仿真,UML

1 概述

现实训练中由于受到装备、场地、时间、电磁安全等因素限制,让各级指挥人员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进行战术训练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需要研究模拟实际作战的各种方法,来达到对指挥人员战术训练的目的。

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基于建模仿真与计算机技术,可以建立由各种模型构成的、逼近实战的通信电子战虚拟战场环境,各级指挥人员在规则模型、装备模型、地理和电磁背景信号模型等的约束和限制下,实施指挥与作战行动,仿真不同的对抗态势。

本文通过对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的军事需求分析,提出了一种系统功能设计方法。

2 系统分析

作为训练演练的仿真平台,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在结构和行为上应体现实兵实抗训练演练在组织结构和动态行为方面的特征:红、蓝双方自成体系,白方控制红、蓝双方掌握全局。从这个意义上说,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应该是一个分布式交互仿真系统。

通信对抗战术训练系统应包括红方、蓝方、白方分系统,每个分系统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各分系统通过局域网连接在一起,采用协调一致的标准、协议和数据库,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构成时空一致的、多参与者协同作用的综合虚拟环境,表现实兵实抗训练演练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可采用如图1组成方式。

通信对抗仿真训练系统主要训练红方的通信对抗指挥人员的指挥决策能力及干扰装备操作手采取战术措施的能力。红方分系统模拟红方通信对抗分队的指挥和作战,蓝方分系统模拟战术通信网的作战,白方分系统的功能是实现白方在仿真训练演练中的行为。蓝方的战术通信网组织人员和电台操作员作为受训方的对抗方使用本系统,负责编制抗干扰通信预案,并且根据预案,在蓝方电台受到干扰时,改换蓝方战术通信网各专向的通信频率。白方的训练管理人员、评估人员基于仿真想定生成战场环境数据,实时掌握红蓝双方的态势发展,控制仿真训练系统的运行,评估红蓝双方在仿真训练过程中的表现。

3 功能设计

本文采用UML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来描述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的功能模型,包括用户(用UML参与者表示)、功能用例(用UML用例表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功能用例描述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提供的功能,概括一组动作序列,这些动作的执行会产生对特定用户可观测的、有价值的结果,便于对系统功能的理解和实现。

训练仿真中红方、蓝方和白方分系统的功能如下:

3.1 红方分系统的功能

红方分系统模拟红方通信对抗分队的指挥和作战,实现以下功能:

1)接收战场环境数据;

2)显示战场的地理环境以及侦控站和干扰站的部署;

3)设置侦控站的控守频段;

4)接收白方分系统的导调命令;

5)制定并向白方分系统上报作战文书;

6)侦察、测向及指挥引导:模拟红方侦控站对蓝方发射的通信信号进行搜索、测量、分析,计算侦察结果。侦控站指挥员根据侦察结果,对蓝方的通信网进行分析,生成干扰资源分配方案,引导通信干扰站对蓝方的通信网进行干扰;

7)干扰:模拟红方干扰站对蓝方施放干扰的战术动作,设置干扰频率、干扰带宽、干扰样式和干扰功率,施放干扰;

8)显示侦控站和干扰站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

9)显示侦察结果;

10)记录训练数据,包括侦控站和干扰站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侦察结果和干扰资源分配方案;

11)向白方分系统上报训练数据;

12)接收白方分系统的训练讲评结果。

针对上述功能,确定12个功能用例。这些功能用例与红方分系统的用户(指挥员和装备操作手)的关系如图2所示。

3.2 蓝方分系统的功能

蓝方分系统模拟战术通信分队的通信组织与抗干扰,实现以下功能:

1)接收战场环境数据;

2)显示战场的地理环境以及通信电台的部署;

3)接收白方分系统的导调命令;

4)制定并向白方分系统上报作战文书;

5)通信及抗干扰:模拟战术通信网,设置电台的频率、功率和调制方式,计算蓝方通信网中各个电台在红方干扰条件下的通信效果。电台操作员根据电台受干扰的程度和抗干扰通信预案改换通信频率;

6)显示电台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

7)显示通信效果;

8)记录训练数据,包括电台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通信效果和通信抗干扰方案;

9)向白方分系统上报训练数据;

10)接收白方分系统的训练讲评结果。

针对上述功能,确定10个功能用例。这些功能用例与蓝方分系统的用户(通信指挥员和电台操作员)的关系如图3所示。

3.3 白方分系统的功能

白方分系统的功能是实现白方在仿真训练演练中的行为。

1)向红方分系统、蓝方分系统下达导调命令;

2)生成并分发战场环境数据(背景信号和情报支援信息);

3)显示战场的地理环境、综合态势、作战结果;

4)接收并记录态势数据(包括红蓝双方装备的空间位置、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

5)效果评估;

6)仿真运行控制。

针对白方分系统的上述功能,可确定6个功能用例。这些用例与用户(白方人员)的关系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不但可用于对受训部队的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对抗训练、研究战法,训练组织者还可借助系统分析优化组织实施方案。

本文根据通信对抗部队训练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分析了训练仿真系统的军事需求,设计了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功能模型,并采用用例图来描述通信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的功能模型,对其他仿真系统的设计亦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常伟, 张冉.电子战训练仿真系统分析与设计[J].现代防御技术, 2007, 35 (5) :362-371.

[2]毕义明, 刘良.军事建模与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软件化通信对抗技术及应用 第2篇

1 软件无线电概述

软件无线电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 其是以最简硬件为平台, 在加载不同的软件后满足用户的需求, 从而发挥出无线电台的功能。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 软件无线电在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微电子技术技术, 形成了无线通信体系结构。软件无线电在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 功能越来越齐全, 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对软件无线电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发现, 这项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及开放性, 其主要是利用软件模块发挥出不同的功能, 而且可以与不同的电台实现通信, 可以作为不同电台的射频中继, 在加载无线技术后, 可以实现软件的更换与更新。另外, 软件无线电还可以根据功能的要求自行选择软件模块, 从而达到减少开支、控制成本的目的。软件无线电采用的是标准化、模块化的结构, 可以拓展新的硬件, 也可以对软件升级, 能与不同体制的电台实现兼容。

2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通信行业中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 而且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 通信的体制出现了改革, 调制的样式也在不断的改变, 传统基于硬件的无线电结构设计理论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电磁环境的要求, 设计人员需要以通信、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基础, 还要引进新的设计理念, 增加硬件的功能, 设计人员在保证功能的发挥时, 可以把基于硬件的方式改为基于软件的方式, 软件无线电系统功能的发挥都是由软件决定的, 所以, 从软件的基础上, 可以更加灵活的改变系统的性能, 通过更换软件的方式, 可以更加方便的改变数字信号, 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软件无线电是由天线、射频前端、宽带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构成的, 在对软件无线电结构进行优化时, 需要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 还要对软件进行开发, 在开放性的模块化的平台中, 增加系统的无线电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系统中应用的软件性能与功能越来越强, 将其应用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 可以形成具有较高兼容性, 并且经济性良好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3 软件化通信对抗技术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对无线电通信对抗领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软件化通信对抗技术是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的通信对抗设备功能比较单一, 将其应用在灵活性较高并且兼容性较好的软件无线电台中具有较大的不适用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关研究人员必须研究功能更多、可选频段较多的软件通信设备, 比如软件无线电侦察装备、干扰装备等, 下面笔者对软件化通信对抗技术的应用情况进度简单的介绍。

3.1 软件化侦察接收机。

目前的通信对抗系统往往都是在已知或者在事先假设的几种信号样式下进行工作的, 一旦目标信号特征或通信方式发生变化, 该系统就无能为力, 必须研制开发新的通信对抗系统来适应这种变化, 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提高了装备费用, 而且往往会误失战机。所以, 研究开发一种工作频段宽、波形适应能力强、可扩展性好、既能适应通信信号, 又能适应敌我识别的综合通信对抗系统是现代信息战的必然要求。针对通信对抗装备试验对侦察接收机的技术要求, 软件无线电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技术途径, 其侦察接收机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中A/D之前的分频段天线、模拟前端电路、模拟中频变换电路是模拟信号处理部分, 适应宽频段即从短波一直到毫米波 (0.1MHz一60GHz) 。空中电磁信号通过天线感应形成电压被送到模拟前端电路进行滤波、放大和混频, 被变换为一中频信号。一中频信号的中频频率将根据不同的频段选取不同的频率值, 以能较好地满足互调抑制、中频抑制、镜像抑制等要求。不同的一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变换模块变换为统一的二中频信号。二中频之频率为固定值10, 带宽Bo。二中频信号被放大到足够电平后, 送到高速A/D进行采样数字化, 高速A/D数据再送到后续的正交数字下变频单元, 进行正交变换和采样率变换, 得到与信号带宽相适应的正交低速率的数字信号, 以便于后续的DSP进行信号特征的提取与分析识别和参数测量, 对通信信号则可进行解调侦收, 完成通信对抗侦察分析的全部功能。

3.2 软件无线电干扰发射机。

软件无线电干扰发射机在通信对抗中即可用作干扰机, 同时也可用于通信发射机。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这种软件化干扰发射机在一个通用可扩展的硬件平台上, 采用软件实现各种干扰样式的形成以及干扰信号的整个产生过程。开放式的硬件平台只涉及发射信号的载频 (外部) 特征, 发射信号的内部特征完全由不同的软件来定义并可以升级换代, 以适应目标信号特征的千变万化。另外, 这种软件化干扰发射机同样适用于对跳频信号的快速跟踪干扰。

结束语

在对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对抗试验设备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前, 首先要了解通信对抗试验的需求以及特点, 对该技术在通信对抗试验侦察接收机以及干扰发射机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提高通信对抗设备的性能, 使其在通信信号环境下更好发挥功能与作用。本文对软件化通信对抗技术进行了研究, 在无线电通信对抗领域, 软件化通信对抗试验装备的研制是该领域今后一项的重点工作, 研究人员应结合同通信对抗试验的特点, 解决设备研制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祖林, 郭旭静, 尚佳栋.通信对抗基础实验的教学设计[J].实验室科学, 2010 (1) .

[2]丁亚非, 李文生, 徐跃.灰色层次聚类法在通信对抗装备效能评估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1 (1) .

车载通信对抗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 第3篇

现代战争中,通信对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车载通信对抗系统由于具有机动性好、配置灵活等特点,成为通信对抗系统中的重要作战平台。车载通信对抗系统一般由高灵敏度接收机、大功率干扰机、指挥控制设备、电源设备和站间通信设备等组成。根据通信对抗设备的作战任务和应用需要,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① 接收灵敏度高。可对微弱电磁信号进行侦察、参数测量和解调。② 工作频段宽。系统通常覆盖从短波到微波的全频段范围。③ 干扰功率大。为有效破坏敌方通信,通信对抗装备都配备有大功率干扰机。④ 通信对抗设备与多种站间通信设备并存。

由于以上特点,特别是车载通信对抗系统空间有限,集成度高,各种电子、机电设备复杂,导致系统电磁兼容问题非常突出,成为了系统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为使通信对抗系统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特性,必须在多方面采用多种措施做好EMC研究和设计工作。

1 系统EMI分析

电磁干扰的产生和影响取决于3个因素: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传播途径和电磁干扰敏感设备。

电磁干扰源是产生电磁干扰的元器件或设备。功放、脉冲电路、时钟源和电机等是通信对抗系统中主要的干扰源。电磁干扰敏感设备就是被干扰设备,电磁干扰源会对其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导致其性能下降。低噪声放大器和接收机等是系统内主要的敏感设备。系统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采用屏蔽、滤波和隔离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干扰源降低电磁干扰强度,敏感设备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包括辐射耦合和传导耦合。在通信对抗系统中,分析系统内EMI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由干扰设备到敏感设备的耦合路径,切断这些耦合路径或增大耦合路径上对EMI的衰减,就能有效抑制系统内的EMI[2]。一般情况下,在工程实践上对耦合路径采取相应的电磁兼容措施,相比对干扰源和敏感设备采取措施,从技术实现和经济性等方面都具备较大的优势。系统内EMI的耦合路径主要有以下6种:

① 不希望的发射源与敏感设备之间的共地阻抗产生的共模耦合。

② 电磁场与电缆之间的共模耦合。

③ 电磁场与电缆之间的差模耦合。这是从电磁环境到电缆的一条直接辐射耦合路径,该耦合在受扰放大器、数字电路等接收器输入端直接形成差模电压;

④ 电缆之间的近场耦合,这也是一种直接差模耦合方式,电缆电缆耦合往往发生在同一线束、同一电缆槽中的电线和电缆之间,受干扰的电缆一般都是低电平信号电缆;在通信对抗系统中,有时网线等数据电缆也会受到大功率干扰机电缆的干扰。

⑤ 主电源至设备电源上的EMI传导耦合至信号电路。

⑥ 系统内各天线之间的耦合。

2 接地设计

良好的接地设计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措施之一。接地是减少EMI和提高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技术,在系统设计中一般分为安全接地和信号接地[3]。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 对安全接地和信号接地进行独立设计。采用2根金属铜带分别作为安全地和信号地,在系统接入大地时采用2根金属接地棒独立接地。

② 采用宽度30 mm以上铜带或镀银条等良好导电金属作为接地汇流条,并将其布设至每台设备附近,各设备独立连接到汇流条,保证设备与地之间的低阻抗,同时降低各设备之间的共阻抗耦合。

③ 尽可能降低系统的接地电阻。在车载系统中,一般在车外采用金属接地棒进行接地,对于金属接地棒,其接大地电阻为:

式中,l为棒长;d为棒直径;ρ为大地电阻率。

从式(1)可以看出,增加接地棒长度和直径都可以降低接地电阻,但由于受系统结构安装尺寸和操作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因此,降低接地电阻的最有效措施就是降低大地电阻率,一般采用土壤湿化的方法,30%的湿化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若有更高要求,可在电极四周土壤中添加可产生电离的化合物以降低接地电阻,优选MgSO4,具有高导电率,成本低,对电极锈蚀效应低等优点。

④ 系统中的低电平电路的信号地和用于继电器和电机电路的噪声地必须进行隔离。工程上需要特别注意天线伺服电机和低噪声放大器、微波前端开关等设备之间的接地隔离问题。可将2个分离的地仅在远端一点连接在一起。若不进行分离,则电机启动和停止时产生的瞬态干扰脉冲会通过地回路对系统内微波前端设备产生较大的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3 屏蔽设计

在通信对抗系统中,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电缆之间、电缆与电缆之间的EMI问题非常突出。因此,电缆和任务设备的良好电磁屏蔽设计就成为了系统良好工作的保证。

3.1 电缆的屏蔽设计

对于系统中的射频、电源和控制电缆,最容易受到干扰的是射频同轴电缆[3]。同轴电缆的差模耦合可由式(2)求出:

用dB表示为:

式中,Is/E为同轴电缆外导体感应的表面电流与环境电场强度之比;ZT为同轴电缆转移阻抗,是每米受扰电缆外导体感应的电压与表面电流的比值(Ω/m),ZT=Vi/Is;k=Vo/Vi,受扰接收器输入端的差模电压Vo与电缆外导体内表面感应电压Vi之比。

系统设计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优化电缆走线空间布局。工程实践中,大功率射频、电源电缆与低电平信号电缆在机柜走线槽内绑扎时应分别独立绑扎,线束之间距离不小于30 mm,以增加空间隔离度,降低电缆之间的耦合和干扰;同时避免长距离平行走线,必要时选择双层屏蔽电缆。

② 工程实践表明,在重视射频电缆屏蔽的同时,对电源和控制电缆也不能忽视。可选择有屏蔽层的电源电缆和控制电缆,对于特殊应用,可在电缆外部缠绕金属丝网屏蔽层,增加隔离度。

③ 选择转移阻抗ZT小的电缆。

④ 电源和控制电缆接插件选择航空插头,电缆屏蔽层与接插件采用360°压接或纺锤形连接。

实践表明,优化电缆屏蔽设计和布线设计,既可有效提高系统EMC特性,又能大大降低成本。

3.2 整机设备屏蔽设计

整机设备的电磁屏蔽设计,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① 整机机箱设计采用金属密闭结构设计,增加导电连续性,一般采用铝合金材料[4]。为增加机箱的屏蔽,在机箱盖板等缝隙处填充导电橡胶、导电泡棉等材料;在细小缝隙处喷涂导电漆或涂抹导电胶。

② 接插件选择航空插座,采用化学镀镍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在与机箱面板接触的法兰底座处安装导电衬垫。

③ 风扇处选择安装截止波导通风窗。若机箱面板较厚,也可以直接在面板开孔,代替截止波导通风窗,可节省机箱内的空间。截止波导的衰减计算公式为[5]:

式中,λc为波导的截止波长;d为波导长度。根据公式进行计算,采用孔径4 mm、长度20 mm的蜂窝式截止波导,在频率10 GHz以下,可产生130 dB以上的屏蔽效果。

④ 在显示屏处采择金属镀膜玻璃或金属丝网进行屏蔽。

⑤ 电源开关等处选择密封金属衬垫和穿心电容。

4 电源EMC设计

电源是通信对抗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电磁兼容设计关注的重点之一。系统中电源EMC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抑制来自电网的各种电磁干扰,包括电压不稳、尖峰脉冲、浪涌和线路噪声等,其中主要是尖峰脉冲。系统在负载切换、电机启动或停止时,都会发生瞬变过程而产生尖峰脉冲,这些瞬变噪声会在电子设备的感性负载电路内产生瞬态过程和辐射噪声干扰。特别是在感性负载(例如系统内的伺服驱动电机)断开时,其产生的快速瞬变群脉冲,脉冲噪声前沿最陡,电压最高,危害也最大;另一方面,在系统中由于设备小型化的趋势,开关电源已经取代了线性电源被普遍使用。开关电源本身在体积、重量和效率3个方面具有传统线性电源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由于大功率开关管工作在高压大电流的切换状态,导致其本身也是一个强电磁干扰源,会对周边设备产生电磁干扰,从而使其性能下降。

对于电源部分的EMC设计,在工程实际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① 整机设计时选择具有良好差模和共模抑制的EMI电源滤波器,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和生产都已经非常成熟,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可使设备较好地满足GJB151A中关于电源电磁兼容的相关要求。

② 在系统的电源输入端配置相应功率容量的UPS,降低电网和发电机的电磁干扰和电压波动影响;由于电网和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UPS时要考虑对电网和发电机的适应性。

③ 做好电源系统的瞬态保护。对于瞬态高能量骚扰,采用气体放电管做一次保护,具有良好的浪涌电流吸收能力,采用硅瞬变电压吸收二极管(TVS)或压敏电阻做二次保护[6],其具有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④ 做好系统的统一设计,特别对于系统内大的干扰源,要认真考虑其对周围相关设备的影响。在电源系统的接地设计等方面全面考虑,避免电磁干扰通过接地等途径进行串扰。

5 电磁频谱规划与天线隔离

在通信对抗系统中,各站之间由于指挥控制和信息传输等功能需要,同样装备着大量的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与对抗设备二者之间的电磁兼容特性直接关系到系统作战效能。为保持良好的EMC特性,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① 系统设计时,若能够采用有线通信设备,优先选用有线通信设备;若必须选用无线通信设备,则需要在通信频段规划上与对抗设备工作频段错开,一般将通信频率设置在对抗设备工作频率的2倍以上,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特别需要考虑到的是,由于对抗设备都是宽带大功率功放,因此必须考虑对抗设备的谐波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一般在功放输出端增加谐波滤波器,谐波滤波器采用腔体滤波器,其具有截止特性好、插入损耗小、功率容量大等突出优点。必要时可考虑采用滤波器组的设计方案,但其重量、体积偏大,成本偏高。

②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系统设计时,优先选择具备良好抗干扰能力的跳频、扩频通信体制,优先选择自适应能力和纠错能力强的先进数字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EMC特性,也可以大大降低敌方对我系统通信的截获概率。

③ 天线隔离设计。系统通信天线选择方向性较强的天线,降低天线旁瓣,增加天线的前后比,一方面可以增加通信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干扰设备对通信设备的影响。在作战部署时优化系统配备关系,工作时对抗设备天线与通信天线方向错开,增加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④ 在系统工作流程上进行优化设计,必要时采取分时工作。对数据进行缓存压缩后猝发传输。

6 结束语

在通信对抗系统中,由于大量通信对抗设备和通信设备的集成,导致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非常重要,特别需要在前期系统设计时予以重视,进行详细的电磁兼容特性分析,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际工程经验,采取适当的电磁兼容措施,兼顾效果和成本,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侯印鸣.综合电子战:现代战争的杀手锏[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48-219.

[2]周开基.电磁兼容性原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3]邹澎.电磁兼容原理、技术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0-221.

[4]潘林.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与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2006,27(2):145-148.

[5]高攸纲.屏蔽与接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论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 第4篇

1 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原则

篮球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之一,这项运功即可锻炼身体,同时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操。我国的篮球职业联赛已经进入了正规化,尽管还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篮球比赛所呈现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抗性,篮球运动员的水平也体现在双方对抗中是否能够将所有的技术动作以及任务完成。为此,有关人员提出了篮球对抗技术,现如今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篮球比赛中,教练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对抗技术训练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1 注重实战需要

所谓实战需要就是要求教练尊重篮球规律,尊重篮球在我国发展特有的规律等,并不是指某单一的对抗对象,或者是某场比赛等。实战需要虽然强调的规律,但是这不是要求运动员忽视基本训练。相反注重实战需要重点体现在加强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尤其是基本功训练,没有基本训练做基石,运功员难以在赛场在对抗对方,特别是当双方进行身体接触时。运动员首先应该完全的掌握对抗技术的技巧,并且将其训练成熟,之后在此基础上,发展组合技术,队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组合,以便可以形成完美的对抗堡垒,对方无法攻破,这样的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才能真正的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

1.2 严厉要求

对抗技术不同于其他技术,教练必须严格要求运动员,不能使其有一些的放松,否则都不会完整既定的对抗动作。

首先,教练人员在日常的训练时,就应该贯彻严格训练的方针,同时制定严格的计划,并且依照计划进行不松懈的训练,所有的训练过程要经过严密的组织,在正式开始训练之后,教练预先就应该将所有的纪律预先声明,一旦有某个运动员违反规定要马上即可处罚;其次,教练人员应该明确严格训练与难度训练的区别,换句话说,教练在要求运动员进行对抗技术的基本训练时,应该严厉要求,态度要强硬,某些技术训练要是适当的加大难度,只有一定的难度,才具有相应的对抗性。基础训练教练对运动员的要求越加严格,其质量也就越高,在赛场上瞬息万变,只有强硬的基础素质的运动员,才能够适应各种赛场环境,发挥对抗技术的优势;再次,注重对抗技术的规则以及明确要求,每一种对抗技术都有应该有相应的规则以及标准,按照规格以及标准进行训练,才能够发挥对抗技术的最大优势,而且比赛也有比赛的规则,不能为了对抗,而坏了规矩,这只会使篮球比赛现场更加混乱;最后,教练人员要注重细节的训练,运功员的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动作都要纠正,因为错误动作养成习惯,非常容易犯规,尤其是你的习惯被对方队员熟知之后,会利用这些细小的动作,最终使整个团队都处于不利的地位,严格要求就是要全方位的要求,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能放过。

2 篮球对抗技术训练中需要落实的内容

对抗技术的训练不能盲目的进行,如果没有组织以及动作设计,训练也将失去原本的意义,因此在篮球对抗技术训练中,教练人员应该将某些必要的内容落实下去。

2.1 训练目标

篮球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都会使用对抗技术,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动”,而且并不是单一的工作,而是连续协调的工作。无论运动员处于何种状态,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动”。在运功的过程中将所有的技术工作都完成,灵活的转换攻防状态,为此,对抗技术的训练要有十分严格以及精细的要求。综上可知,其训练目标如下。

首先,运动员在进行对抗技术训练时,既要掌握自己的位置动作,同时还要熟练其他位置的训练动作,以便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够随时的改变位置,成为综合素质非常强的运动员;其次,每个运动员都应该具有对抗意识,同时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对抗策略,教练需要培养运动员捕捉进攻以及防守的机会,同时各个运动员之间要做好配合动作,配合的角度以及时机都要有所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运动员对抗中,并不是身体的硬碰硬,而是技术战略的体现,为此,每名运动员都应该技术娴熟,进攻速度要快,既可以个人完成进攻以及防守,也能够配合进攻以及防守,同时,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应该有所提高,每场篮球比赛都充满着变数,所以运动员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自己的位置,以此创造更多的机会。

2.2 练习方法以及手段

这是对抗技术训练必须要落实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篮球训练,主要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综合训练的方法,另一种是结合训练的方法,其重点都是组织以及安排。优良的组织安排方案能够使运动员的思想作风以及技术有机结合,也能够使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与战术有效融合,使运动员不仅具有熟练的技术,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两种训练方式可以将各种技术有效的融合,技术与技术之间不会出现脱节的情况,同时也能够让进攻与分割有机结合。

结合训练已及综合训练,其实质上依然是对练、战,攻、守等进行处理的问题,其最基本的内容依旧是单一技术动作,只是按照依据现实比赛的需要,将所有这些动作串联起来,这样能够解决主要矛盾,抓住重点环节等。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比赛训练法,其是篮球运动对抗技术训练不可缺失的手段。如果只是从训练以及比赛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抗技术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赢得比赛,以便能够获得认可。训练的任务就是希望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能够争取一切机会,投篮成功,为本队赢得分数,所以对抗技术训练应该与比赛紧密相联。通过多年的篮球实际证明,有些篮球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实践训练来提高水平,而不是单单的“打”,运动员只有在实际比赛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技术水平。

3 篮球对抗技术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3.1 充分的考虑对抗技术的特点

对抗技术有很多的特点,这些特点实际上完全可以成为该技术训练的指导原则。在训练期间,教练人员应该有意识的将技术、战术以及作风等有机结合。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超的技术运用能力,积极主动、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在球场上进行对抗的物质基础,缺哪一方面都会削弱球队集体和队员个人的战斗力。

3.2 注意从实战出发,练与战结合

在掌握一定攻守技术的基础上,要特别加强有球对抗、无球对抗、争夺篮板球的攻守对抗训练,在接近实战的情况下,在较快速度、较大难度和强度的条件下,逐步提高运用技术的突然性、节奏性、技巧性和变化能力,练为战,练促战,建立独特的技术风格,走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

(1)设置好对抗环境,强化技术运用时机,建立起信号联系,使队员十分明确,一旦出现什么样的机会,就要运用什么样的技术。篮球比赛中,无论是有球对抗、无球对抗、争抢篮板球对抗还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对抗,无一不是围绕“球”进行对抗,因此,对训练也不能离开“球”而进行。

(2)要十分重视对队员观察判断能力的培养,使运动员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应答行动。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密、细致、全面的观察。其首要问题是眼睛的观察与大脑的判断反应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准确、熟练、协调、自动化地完成已经掌握的各种单一的或综合的技术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球队的运动潜能。

(3)要注意掌握好对抗的尺度和标准,这是避免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的保证。提倡“勇猛、顽强、凶狠”,要在规则的规范下进行,是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在训练、比赛中的具体体现。绝不意味着乱冲乱撞的盲目行动,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进行研究比较重要,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对抗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优良的技术也只有进行良好的训练,才能够在比赛场地上发挥应用的作用。运动员在进行对抗技术训练时,首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将有关内容落实下去,最后注意有关事项。

摘要:篮球运动深受人们的喜欢,为了能够使得比赛更加的精彩,同时也希望篮球运动技术水平有效的提高,所以在其中融入了很多的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抗技术,这种技术训练要求十分严格,教练人员在注重实战的基础上,严厉要求运动员,不能放松懈怠。该文首先对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原则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抗技术训练中需要落实的内容进行阐释,最后对抗技术训练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篮球,对抗技术,训练

参考文献

[1]魏蔚.浅谈在篮球运动中的对抗技术[J].科学大众,2007(3):16.

[2]张林先.篮球运动对抗技术几点主要指标的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8-130.

[3]戚俊娣.篮球攻防对抗及其技术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3):83-85.

[4]吴晓勇.论篮球运动的技术对抗[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64-66,70.

[5]石天兵.篮球比赛中接触性对抗的合理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4-56.

[6]王立民.论我国男子篮球的战略目标及技术对抗训练原则[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86-87.

实战对抗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第5篇

一、对实战对抗心理训练的正确认识

(一) 实战对抗心理训练的定义。

实战对抗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 有意识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 训练受训者为掌握和实施实战对抗技能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巩固和提高, 并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 以便在训练和实战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

(二) 实战对抗心理训练的特殊性。

实战对抗技能的运用有其特殊性, 这是因为:在实战对抗过程中, 格斗双方或他人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使其心理状态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 可能出现兴奋、冲动、紧张。但实战对抗的效力与暴力侵害程度仍有其对等性。

1. 合法性原则。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条件, 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2. 必要性原则。并非对每一侵害行为都必须使用强力手段, 在有必要时才可以使用。

3. 相当性原则。是指武警官兵使用的实战对抗手段的种类、力度要与对方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4. 适时变更或停止原则。

实战对抗技能手段的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原先使用的技能手段不足以减少或终止侵害行为或不必要使用时就应该变更调整或终止。

二、实战对抗心理训练的种类

由于实战对抗是擒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在实战对抗教学中既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心理训练规律, 又要结合实战对抗的特殊性, 有针对性地对受训者进行相关的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大致可分为长期心理训练、短期心理训练两种。长期心理训练也称作一般心理训练, 是指平时经常进行的心理训练, 目的在于提高受训者实施实战对抗所需要的心理因素。短期心理训练是针对既定的行动目标进行的, 其目的在于使受训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以便形成最佳的临战状态。

三、实战对抗心理训练的措施

(一) 长期心理训练的措施:培养良好个性特征, 促进心理品质不断完善。

1. 培养受训者适合实战对抗的良好个性特征。

在实战对抗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受训者对实战对抗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改变气质的某些特征, 应侧重培养受训者沉着冷静、灵活机敏、坚毅果敢的性格特征。受训者必须在良好动机的支持下提高实战对抗技能的稳定兴趣和能力, 只有在良好态度的前提下, 才会对格斗技能的掌握实施具有充分的信心和责任感。

2. 加强心理过程训练, 促进实战对抗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不断完善。

从心理过程来看, 这是受训者发挥智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受训者要合理、完善地掌握实战对抗的技术和战术, 并能在训练和实战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 与受训者进行实战对抗所需要的心理过程的良好品质密切相关。

(二) 短期心理训练的措施:

实施短期心理训练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实战对抗比赛。实战对抗比赛主要是针对散打而言。散打是实战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散打教学中, 可通过配对喂招或实战练习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 使受训者的心理在正规的散打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经受了磨练。

四、实战对抗心理训练应把握的问题

教员在擒敌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实战对抗教学中的心理训练要取得成效, 教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重视言传身教。

教学中教员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受训者的情绪, 这就要求教员在教学中必须以身作则, 既严格要求, 又具有亲和力, 使受训者产生愉快而轻松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 注重因材施教。

教员要随时掌握受训者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个性心理特征, 根据受训者的差异, 既要全面照顾, 又要区别对待,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帮助心理状况较差的受训者尽快提高心理素质。

(三) 循序渐进, 巩固提高。

教员应由易到难, 逐步提高,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训练, 合理安排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不要操之过急。同时, 要使受训者的心理品质在反复进行和反复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信对抗训练论文 第6篇

视景仿真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仿真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根据仿真的目的,构造仿真对象的三维模型并再现真实的环境。将视景仿真运用于电子对抗的模拟训练,可全面表现电子对抗的作战、试验态势、进程以及对抗效果,使飞行员更直观地使用电子对抗设备,从而在战时能对各种情况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因此,采用视景仿真技术研制飞机电子对抗仿真训练系统,对于解决飞行员所面临的训练问题,提高飞行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系统数学模型建模

针对机载电子对抗系统的特点,在分析系统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图1所示的仿真数学模型。

(1)雷达仿真模型。雷达仿真模型用于模拟加载在敌我双方飞机、舰船、导弹阵地上的各种雷达的工作过程和技术、战术指标。主要包括雷达发射机模型、接收机模型、天线扫描和方向图模型等。

(2)告警器仿真模型。告警仿真模型用于模拟告警器的发现、识别及告警工作流程。

(3)干扰仿真模型。干扰仿真模型主要包括有源干扰吊舱模型和无源干扰模型。

(4)目标与环境模型。目标与环境仿真模型用于解算目标瞬时RCS及电磁波传输特性,包括大气传输、地面反射、杂波图或点杂波以及多径效应等。

(5)导弹武器仿真模型。导弹武器仿真模型用于仿真导弹武器的发射、飞行、击毁过程。

2 视景仿真训练系统设计及实现

2.1 系统功能

该训练系统以硬件平台为基础,通过信号采集系统获取干扰吊舱控制盒、无源投放器控制面板的输入信息。软件可以模拟飞机平显、多功能告警显示器,主要用于飞行员对机载电子对抗设备模拟仿真操作训练和测试,使飞行员掌握复杂雷达信号环境下某型机载电子对抗设备的使用,提高电子对抗作战技能。同时,将使用者引入到由计算机合成的虚拟战场环境中去,使受训者在与系统的直接交互中感受战争,研究电子对抗作战方法、样式及理论,并可对作战毁伤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正意见,为未来作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实现

硬件系统由显示装置、中央处理机和人机交互部分组成。显示装置含3个液晶显示器,其中主显示器用于实时显示敌我态势和软件界面,另两个副显示器在两侧,模拟飞机座舱的左右两个操作台。中央处理机用于数据的处理,为携行方便,将中央处理机与主显示器合在一起。人机交互部分主要用于获取电子干扰吊舱控制盒和无源投放器控制面板各种控制按钮的状态,通过数据采集处理电路与主机通信,实现半实物装备与虚拟战场环境之间的交互并为准确评定训练成绩提供客观依据。

人机交互部分是系统硬

件电路设计的重点。根据人机交互部分的功能要求,自行设计了信号采集电路。该电路由信号驱动、CPU两部分组成。CPU采用C8051S020单片机,通过P0口采集发射、投放、加电信号等各开关的状态。CPU采集开关状态后通过RS232口发送到中央处理机,中央处理机获取串口发送来的信息与仿真训练软件实时交互,实现仿真训练。接口控制系统的串行通信速率为9 600 b/s,在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后,能够在少于2ms的时间内完成设备状态的采集、处理和传送,完全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2.3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2.3.1 通信接口程序的设计实现

通信接口程序的设计实现中,使用Visual C++6.0编写了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程序,串行通信接口使用RS-232串口标准。在这里,主要对下位机接口通信程序进行重点介绍,通过引入多线程串口编程工具CSerialPort类实现。

CSerialPort类是支持线连接(非MODEM)的串口编程操作,与MSComm控件相比,其搭建通信框架快速,编程方便。打包时,不需要加入其他文件,而且函数都是开放透明的,允许用户进行改造。CSerialPort类是基于多线程的类,其接收数据流程如下:(1)设置串口参数(如串口号、波特率等);(2)开启串口监测工作线程,监测串口接收数据、流控制事件及其他串口事件;(3)以消息方式通知主程序,激发消息处理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发送数据直接通过调用类函数WriteToPort ()实现。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手工添加WM_COMM_RXCHA的消息处理函数OnComm(),每当串口接收缓冲区内有一个字符时,就会产生一个WM_COMM_RXCHAR消息,触发OnComm()函数进行数据接收处理。

2.3.2 视景仿真程序的设计实现

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仿真运行界面由平显画面、多功能告警显示器、飞机动态飞行界面、左右两个飞机座舱界面和文字提示栏构成。整个程序在基于对话框的框架上开发。根据模块化编程的思想,为每部分建一个派生于CStatic的Picture类,在对话框的界面上放入6个图像控件,分别与各个类相关联。系统运行的过程为:运行程序首先打开串口,测试串口通信是否正常,若串口通信正常则进入软件主界面,反之则返回继续测试;进入主界面后,可进行各项选择和设置,如设置我机的航线、箔条弹和红外弹的数量、敌机的类型和数量等。设置完毕,单击开始按钮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敌我双方的态势变化,受训者应该在正确的时刻和恰当的时机,操作干扰吊舱控制盒或无源投放器控制面板对敌方目标进行有源和无源干扰。训练完毕,系统将根据受训者的操作,对受训者进行评估和打分。

基于MFC调用Vega Prime来实现仿真训练是仿真程序的主要部分。

Vega Prime包括完整的C++应用程序接口,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软件控制和灵活性。Vega Prime的结构为用户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持。Vega Prime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类,除了特定的类(如:vpKernel)以外,其他类都允许有多个实例存在。基于对话框的VegaPrime程序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法。

(1)时钟法。在对话框中设定计时器,并开始timer,在每次on timer调用中,执行vpApp的帧开始和帧结束操作,并在开始与结束帧操作之间获取vpApp对象的关键属性反馈在对话框页面上。

(2)线程法。为VP的Frame Loop设置一个工作线程,应用程序则作为主线程来接收外设输入信息,响应用户操作。该工作线程主要完成VP的初始化工作和相应的键盘、鼠标处理函数的设置以及窗口的配置等。

线程法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时钟法结构简单,容易理解,但是在耗费系统资源基础上完成的,而且其致命缺点是在运行时会出现死机现象。本程序中,使用线程的方法。主要代码如下。

3 仿真训练算例

在仿真中,设定系统的仿真步长为10 ms,每隔10 ms推进一次。在系统设置界面中,设定作战双方参战机型和作战任务。系统战术过程设定为:以某型机突防攻击任务为战术背景,完成某型飞机电子对抗主要科目的仿真训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敌警戒雷达的箔条干扰、对敌机载火控雷达的有源干扰、对敌地空导弹的箔条质心干扰、对敌空空导弹的红外质心干扰和发射反辐射导弹攻击敌地面雷达,在电子对抗手段的配合下,完成对敌导弹阵地的突防打击任务。

经过一年的开发调试,该仿真训练系统达到了预定设计要求,目前已通过专家验收,即将交付部队使用。通过多次在部队进行测试运行证明,系统能真实地模拟各种战场环境。同时,通过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真实模拟飞机现役装备,训练效果逼真。该模拟训练系统使用后,能大大提高飞行员对机载电子对抗设备的操作能力,提高飞机的生存率,同时降低训练危险性,节约训练成本。

此外,论文尝试性利用CSerialPort类很好地实现了串口通信;运用视景仿真技术,实现电子对抗模拟训练的可视化。系统中大量模块化的设计,体现了其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移植重组功能,对其他同类模拟器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作为子模块纳入大规模的对抗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ultigen-Paradigm Inc.Vega prime programmer's guide ??version 1.2[Z].2003.

[2]陈游,吴华.飞机电子对抗训练模拟器的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9-1).

[3]黄安祥.空战虚拟战场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4]汪连栋,张德锋,聂孝亮,等.电子战视景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同场对抗性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探析 第7篇

足球运动是以间歇性、高强度的反复冲刺跑以及在剧烈拼搏中进行频繁、复杂的混合性运动项目。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全面攻守打法的特点和比赛中不断进行交叉换位,既积极参加进攻,也积极参加防守,这就对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日益突出。许多专家认为良好的体能是准备高水平比赛的关键因素。体能训练已经成为一项常年的计划,而运动员要参加比赛就要具备这一关键的能力。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同欧美一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距离,其中一条重要的因素是体能不如欧美运动员,因此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足协及各俱乐部在队员体能上狠下工夫,强化12分钟跑及YoYo体能测试。近几年,队员的体能提高了不少,但同世界足球高水平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在亚洲也称不上是一流球队。

1 对体能和足球运动员体能概念的认识

1.1 体能的概念

“体能”是目前我国体育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尽管“体能”这个词使用频率高,但是对于它的定义却众说纷纭,说法不一。早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国际运动医学委员会就成立了“国际体能测试标准化委员会”,并制订了标准体能测试的6大内容,分别为:身体资源调查、运动经历调查、医学检查月测验、生理学测验、体格和身体组织测验及运动能力测验。在我国,1984年出版的《体育词典》和199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对体能做出了相同的解释: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等)两部分构成。田麦久等专家在《运动训练学》中把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与后天训练形成的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他们给出的运动员体能的定义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训练学中,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与智力训练一起构成运动训练的整体,它能够提高运动员有机体的技能,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发展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预防和治疗伤病等。

1.2 足球运动员体能的概念

结合众多专家对体能概念的认识及足球运动的专项特点,我们可以将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定义为保持该项目最佳运动水平所需要的适宜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其中,身体能力包括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体,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1]

2 对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特征及心理能力的认识

2.1 对身体形态的认识

在身体形态方面,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总体上为粗壮型,身材高大。壮实是高水平球队的一个明显特征。世界优秀男子足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80.4cm,平均体重为75.6kg,平均年龄为27.6岁,守门员的身高体重非常明显地大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但不同地区,不同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很大。总之,球队中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合理性是高水平球队的一个重要特点。

2.2 对身体机能的认识

在身体机能方面,有氧-无氧混合供能是足球运动员的重要机能特征。在足球比赛中,球员在赛场上的活动可以分为下列10类:站立、走动(4公里/时)、慢跑(8公里/时)、低速跑(12公里/时)、中速跑(16公里/时)、高速跑(21公里/时)、冲刺跑(30公里/时)、后退跑(12公里/时)、头球、铲断。

根据国际足联和欧足联设立专门调查组对队员场上体能状况进行分析,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比赛中发现,一场比赛中球员的跑动距离在9000-14000米,平均为10800米。一场比赛可能的动球时间为55分钟。由此可知,足球运动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平均为47.1-57.6ml/kg.min-1。

由于专项适应性,有氧与无氧能力形成是一种非衡补偿结构,供养能力的充分发展,耗氧能力的选择控制,肌肉类型趋于无氧型,快肌比例高,有氧供能与无氧供能是足球运动机能适应性的又一重要方面,足球训练中应充分重视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有氧做功与无氧做功的对立统一关系。

2.3 对运动素质特征的认识

在身体素质方面,总体上,足球运动员属于力量速度型,但内在结构也极其复杂,调查表明,足球运动员的素质结构特征与同乡群运动员素质结构一般模型有一定的区别(见表1)。运动素质结构与技术位置分工又明确的关系,速度耐力型运动员最多,力量速度型运动员其次,其他依次减少。总体说来与力量或速度类型相关的运动员累计占65%,其中守门员以力量型居多,后卫运动员以综合型运动员居多,前卫运动员以速度耐力和持久耐力型运动员居多,前锋运动员以速度或速度耐力型居多。不同位置分工的运动员各有特点。

2.4 对心理能力的认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技战术任务的保证,是运动员心理特征在其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以及运动智能,都只有在心理能力的参与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足球比赛中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无论在处理球、控制球的过程中,还是在实施攻守战术中,都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球感、时空感、节奏感,能审时度势地进行思考,及时快速而又准确的作出判断和采取适时合理的果断行动。因此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即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和运动表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应具备足球运动员所必需的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心理品质,应具有适应比赛变化,克服极端困难条件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情绪的稳定性,心理状况的自我调控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比赛任务。

3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体系

现代足球竞技运动中,体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是实现体能训练目标的重要保障。从广义上理解,体能训练是一个包含内容十分广泛的过程,它指的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提高或保持专项竞技水平的社会行为,它以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的体能训练实践为核心,并与各方面对运动训练实践有重要影响的外部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从狭义的理解来看,体能训练可以将之集中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上,包括训练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与安排等。因此,根据足球项目的特性,将对运动员的成绩水平有重要影响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主要因素组成一个整体,建立起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根据现代足球竞技对运动员的体能需求特点所决定的足球体能训练的内涵,本着“需要什么练什么”的训练原则,我们提出在提高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能训练内容构成中,以发展和挖掘运动员的体能潜能为主要目标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3大部分(图2)。

4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学体系

4.1 发展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发展快速力量主要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80%的强度,这可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中要求运动员尽量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负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一般每组重复5-10次,完成3-6组,练习组数的确定应以运动员不降低完成动作的速度为限,组间间歇时间应充分而不过长,一般为2-3分钟。

运动实践证明,循环训练法是提高力量耐力的主要办法。不同运动项目对力量耐力的需要是不同的,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方式的循环训练: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和低强度间歇循环训练。循环练习要保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练习中不可安排间歇休息,或没有练习时间限制但必须确定一组或三组循环练习的时间要求;提高训练强度的方法是,重复次数和负荷不变而减少完成每组循环练习的时间、增加负荷或增加重复次数;可以用计算心率的方法对照间歇休息时间。当心率下降到每分钟120次时,即可开始下一次循环练习。

4.2 发展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足球运动项目的速度训练主要包括短距离的种种起动跑、冲刺跑、变速跑和速度耐力等练习。起动跑特点是人体在尽快短的时间内由静止状态加速获得高速度。起动跑主要表现在足球比赛的迅速跑位、摆脱防守。起动跑能力主要通过各种起跑来练习。在足球比赛中,快速防守和战术配合等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冲刺跑和变速跑能力。冲刺跑能力主要通过短距离的快速跑动来练习。对足球专项来说,速度耐力是指高速加速跑的速度耐力和高速度、大幅度的单个动作速度耐力,例如转身、抢断。速度耐力练习主要有:800m-1500m中长跑、3000m-5000m长跑和不同距离的越野跑、运球跑1-2min、一对一抢截球练习或多人抢截球练习、半场抢截球练习、跳绳练习等。

4.3 发展肌肉耐力训练方法

研究证明,目前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决定性限制因素并非球员的心肺功能,而是球员的肌肉耐力水平,特别是肌肉无氧耐力水平。所以重点发展足球运动员肌肉无氧耐力水平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是特别重要的。发展足球运动员的肌肉耐力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和比赛法(表2)

5 小结

1.足球运动员的体能为保持该项目最佳运动水平所需要的适宜的身体和心理能力。

2.足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性运动项目,但相对于同项群其他运动项目而言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有一定的区别。

3.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包括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以及综合体能训练三大体系,而这三大训练体系又由各自分支的训练内容组成。

4.作为足球运动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训练观念,吸取国内外先进训练体制,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不断强大。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法,对现代足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体能训练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进行阐述。系统地分析了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由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三个体系及各自的要素组成,在此基础上引荐当今先进足球体能训练方法,以期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足球,体能训练,内容,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春满,等,译.经典足球指导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

[2]杨一民.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陈明.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疲劳消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206-208.

[5]耿建华.现阶段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结构的分析与训练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111-113

相关文章
造价员实习日记

造价员实习日记

造价员实习日记(精选6篇)造价员实习日记 第1篇造价员实习日记造价员的实习日记怎么写?以下是造价员实习日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1
2025-09-19
质量首件验收制度

质量首件验收制度

质量首件验收制度(精选6篇)质量首件验收制度 第1篇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越江段新建工程工程首件验收制度一、首件验收的要求1.“工程首...

1
2025-09-19
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精选8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1篇初中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较为...

1
2025-09-19
中职英语课堂活动

中职英语课堂活动

中职英语课堂活动(精选10篇)中职英语课堂活动 第1篇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

1
2025-09-19
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精选4篇)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 第1篇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 以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 扎实的基础知识, 宽...

1
2025-09-19
中秋节月饼搞笑短信祝福,特制另类短信中秋节礼品

中秋节月饼搞笑短信祝福,特制另类短信中秋节礼品

中秋节月饼搞笑短信祝福,特制另类短信中秋节礼品(精选4篇)中秋节月饼搞笑短信祝福,特制另类短信中秋节礼品 第1篇中秋节月饼祝福短信漂...

1
2025-09-19
主题党日活动记录二

主题党日活动记录二

主题党日活动记录二(精选8篇)主题党日活动记录二 第1篇主题党日活动记录二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 活动时间:XXX 活动地点:XXX 活动...

1
2025-09-19
职业素养课后感

职业素养课后感

职业素养课后感(精选7篇)职业素养课后感 第1篇《职业素养》课后感Java1116班田果我们准毕业渴望融入职场社会,同时又对职场社会充满了敬...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