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图表题”专题复习的设计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图表题”专题复习的设计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精选3篇)

“图表题”专题复习的设计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第1篇

“图表题”专题复习的设计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江苏省阜宁中学

王为明

纵观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不论是全国统一的“3+X”理综生物试题还是单独命题省份的生物试题,图表题涉及的题量越来越多。图表题可以考查多个知识点,涉及到生物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既可了解生物的一些现象又可以了解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质。图表题具有情景新: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重能力: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功能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区 分度高,是备受高考命题组青睐的,是高考中的热点题型。而学生在考场中不会分析.解答这类题,碰到这类题无从下手,失分较多。因此图表题的解答是制约我们高考的总分、均分、升学率的瓶颈,也是我们高考的增长点。下面就图表专题复习的设计和解题的指导谈一谈我的思考。

一、时间安排

由于图表题具有考查范围广、题型新、能力强等特点,此专题宜在侧重于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章节专题之后。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建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当然,知识和能力两者不能割立,平时的章节复习也要安排一些图表题。

二、图表题专题的设计

据图表题的特点,我们将此专题分成五个子专题:生物坐标曲线专题、统计类专题、结构图、生理图、析图与绘图。其中坐标曲线分析题在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是最常见的一类。下面我就坐标曲线题谈一谈。

三、生物坐标曲线分析题

生物坐标曲线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或某一生理活动中某种物质量的变化等有关的数值变量函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生物坐标曲线题可分两类,一类是定性曲线;一类是定量曲线,它们又都可分为单曲线和双曲线、多曲线。

(一)定性曲线

1、单曲线 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⑴常见类型

⑵方法和步骤

凡坐标都离不开点和线,因此“识标、明点、描线、成面”是解决此类题目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①识标是基础。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仔细识别坐标图中纵坐标、横坐标所表达的变量。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坐标上的曲线,实际上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只有搞清楚图像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才能正确地分析,解答所给问题。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关系,有的是比较明显的。如图1,而有的关系则比较隐藏,需利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联想、推理,找到横与纵坐标联系的“桥梁”,通过此“桥梁”将二者挂起钩来,找出纵坐标或横坐标真正表达的变量,才能真正找到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如图2。

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纵轴表示CO2的吸收量。时间与CO2的吸收量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有明确横坐标的时间实质代表的一天中光照强度的变化,纵坐标的CO2的吸收量,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的速率,才能将图中曲线的含义理解清楚。

②明点是关键。坐标图上的曲线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在这些点的集合中,有些特殊点,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它曲线的交叉点等,它们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我们仍以图2的坐标曲线为例,图中a点时刻以及a点以前时刻和h时刻以及h以后时刻,因为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时刻和g时刻,由于CO2吸收量为0,则表明植物此时刻的净光合作用的速率为0,即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此时刻的光照强度为该植物的光的补偿点,C点表示此时刻的光合速率最高,即此时的光照强度为该植物的最适光照强度,为该植物的光的饱和点。③描线是根本。“坐标曲线题”最终考查的还是对曲线的理解,以及对坐标曲线形状、数值的正确描述。例如,曲线的走势怎样?曲线何时开始上升?何时趋向平缓?何时出现转折?引起转折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根本之所在。仍以图2中坐标曲线为例,a时刻以前(包括a时刻),h时刻以后(包括h时刻),由于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c段,由于植物接受到的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因而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ab段,由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的速率,CO2的吸收量仍为负值,b时刻以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c时刻以后,曲线呈下降趋势,是由于光照过强,气孔关闭。C3化合物减少,光合速率逐渐下降,e对状态表示植物在夏季中午出现了“午休”现象,气孔关闭,C3化合物少,ef段由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合作用速率反而逐渐上升,fh由于光照减弱,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进而使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④成面是手段。坐标曲线图中的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往往表示有特殊的含义,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明白所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对一些问题的解答,才能找到抓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成面是解答此类题的手段之一。

图2中曲线与纵坐标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分别为,在横坐标以下表示相应的时段内有机物(以CO2的吸收量表示)的净消耗量,在横坐标以上表示在相应的时段内,有机物(以CO2的吸收量表示)的净产生量即积累量,要求一昼夜中的有机物的积累量,应将横坐标以上曲线与坐标所围成的面积减去横坐标以下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

2、双曲线和多曲线

指在一个坐标系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通常表示不同生物的数量或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或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①基本类型

②解题的基本思路

此类题的基本解题原则是:单因子变量。即先找到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得出相关的结论。

例:如图3,坐标曲线中,包含有3个变量,即: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光合速率、依据单因子变量原则,我们先确定一个自变量,如CO2浓度,当我们只研究低CO2浓度这一条曲线时,此曲线表示CO2浓度一定,单因子变量指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这样就很容易找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而当我们确定光照强度为某一值时,如图中D点时的光照强度,则由D点作的垂直于横轴的垂线与三条曲线的交叉点,显示出不同的CO2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即可得出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有关。

C点前,三线合一,说明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C点到D点,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除横坐标因子(光照强度)外,还有非坐标因子如CO2,D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单因子变量原则同样也适用于表格题的解题:

如下表:示玉米植株和成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可以先只确定生物种类如人,这样自变量为不同种类的元素,因变量为含量,再确定元素种类如C这样自变量为不同种类的生物,因变量为含量,然后综合比较得出结论。总之,双曲线和多曲线题基本的解题思路同一单曲线,题差不多;采用各个击破,先分后总。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无从下手的局面。此外,还应注意,比较、分析不同曲线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曲线的交叉点和曲线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如图4:

图4中实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指该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总量虚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植物一天中吸收的水的总量,实线与虚线的相交点表示此时蒸腾失水速度与吸收水速度相等。即此时蒸腾散失的水量与植物吸收的水量相等。图中A的面积指相应时段内植物的净失水量。图中B的面积表示相应时段内的净吸水量。A与B面积差表示一天中该植物的净吸水(或失水)情况。

(二)定量曲线

在定性曲线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数量更为准确表示生命活动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常伴随着一些生物量的计算,此类题难度较大。最常见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之间的生物量关系,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

解题思路:①认真审题;②在对曲线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曲线上关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相关量;③利用生物学原理进行计算。

如: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问:在氧气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发酵 B、67%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C、3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D、酵母菌停止发酵

解答此题时必须将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数比例进行比较与分析,并通过计算获得答案。

四、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1、充分利用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如斜率等

坐标曲线题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所给曲线的观察、理解,经思考、分析后回答相应的问题。因此,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充分利用坐标曲线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和原理等。

例1 某糖厂用淀粉作原料进行工业制糖。制糖的基本技术要求是通过调整温度来影响淀粉酶的生物活性。如图,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加入制糖装置后,逐步提高温度,图中曲线表示这一过程中麦芽糖累积量的变化。

⑴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___________。⑵图甲中,淀粉酶在Ta和Tb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是,这两种温度对酶的影响却有本质的区别。在Ta温度下,酶的活性__________;在Tb温度下,酶的活性__________。⑶请依据图甲,在图乙中标出T0的位置。

⑷图乙中Tb和Tc的曲线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宜温度,那么在图乙中T0的位置在哪呢?因为最适宜温度表示在该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单位时间内催化反应的生成物最多,而图乙中,D点的斜率最大,所以它能表示单位时间内生成物(麦芽糖)是最多的,即T0的位置(如图丙)。其他答案分别为:在Ta温度下,酶的活性受低温条件的抑制;在Tb温度下,酶因温度过高而丧失活性;Tb至Tc曲线表明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活,没有麦芽糖生成。

2、充分利用坐标图的有关信息,如辅线等 有些坐标曲线题中存在着某些辅助的虚线,利用这些辅线可以有效地解答此类题目。例2 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图中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3种情况。

⑴根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

A是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

⑵上述3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⑶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C中有一根辅线表示细胞外浓度,也就是说t时刻之后,细胞内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而此时的物质还是从细胞膜外进入细胞膜内,即从低浓度进入高浓度,而能够逆浓度差进行运输的,只能是主动运输,所以,⑴C是主动运输,A是自由扩散,B是协助扩散。其余答案依次为:⑵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 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⑶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有些坐标曲线题虽然没有辅助的虚线,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作一些辅助的虚线,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例3 在下列4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了①-④实验的结果,下列对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因素,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②

实验④

P点 A、光强度

CO2% 温度 B、CO2% 光强度

温度 C、温度 光强度

CO2% D、温度 CO2% 光强度 解析:我们在原图中可以作一根辅助线的虚线(如图),设其与曲线①、②、③④分别相交于M、N、Q点。如果我们将曲线①、②比较,点M、N的光强度相同,CO2浓度为0.1%,不同的是M点的温度为30℃,N点的温度为20℃,但就光合速率而言,M大于N,那么限制N点(实验②)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只能是温度。同理,将点N与点Q相比较,我们可以得出限制Q相比较,我们可以得出限制Q点(实验④)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利用排除法即可选D。

3、充分利用坐标曲线图中所涉及的有关生物学规律和原理 坐标曲线题作为生物学的一种题型,它考查的主要还是生物学中的有关知识。因此,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的有关规律和原理。例4 图中所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与氧气的关系。

⑴酵母菌呼吸作用最弱的氧气浓度是_________。⑵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__。⑶在图中绘出酵母菌无 呼吸的情况。

解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用方程式表示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①

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 ②

由此可见,有氧呼吸中氧气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无氧呼吸只释放CO2而不吸收O2,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的情况下,CO2 的总释放量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中CO2 释放量之和,所以呼吸作用最弱点为B点。根据反应方程式①可知,有氧呼吸中CO2 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所以无氧呼吸中CO2 的释放量等于CO2 的总释放量与O2吸收量之差,即阴影部分。根据化学反应式①、②可得出C点进行有氧呼吸,即C点对应的O2浓度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为零。绘无氧呼吸曲线右图虚线所示。

4、尽量将曲线中的有关信息具体化,转变为图示、文字等

坐标曲线题因其所含信息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如果我们能将曲线所示的生物学规律、原理等具体化、文字化,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图为从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液中取出的6000个细胞,测定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的结果,图中的B、C、D中,表示处于S期的是_____,表示处于G2和M期的是______,表示处于G1期的是_______

解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其中分裂间期又根据代谢情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G1期)是RNA和蛋白质合成旺盛期,第二阶段(S期),是DNA完成复制 的时期,第三阶段(G2期)也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据此,我们绘出了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 的核中DNA变化 的坐标曲线,如图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表示处于G1期的是B,表示处于S期的是C,表示处于G2和M期的是D。总之,生物坐标曲线题中的信息相对隐蔽,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看懂题目和图表给出的信息;读图时要运用数学知识,看坐标轴的含义,看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曲线与坐标围成的面积、曲线与曲线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对多曲线图采用单因子变量原则,逐一分析后进行综合。同时对比各图和曲线间的相互关系。对坐标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和趋势及其产生的原因要清楚,然后结合概念和原理答题,文字表达要准确,尽量用课本上的术语表述;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绘图要清晰规范。

“图表题”专题复习的设计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第2篇

金题回放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6全国卷1)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答案】评析:C(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语句排序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案例探究

[案例1]

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A、C、D,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

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案例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先看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独坐书斋,怡然自乐,惟书为友。在此好情趣之下,自己平时喜好的一些东西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再看所给的四句,它们相对独立构成一个语段,与前面已给定内容在语法上、结构上等方面没有直接联系;主要联系体现在意蕴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这四句都是写室外的所见、所闻,那么“窗外”一词极有可能就是由所给定内容(室内以书为友)到要求排序内容(室外景象及感受)的过渡。可初步确定③句为首。③句与①句皆为所见景象,应连在一起;②④句皆为感受,应在其后。④句开首

有指代词“这”,而内容与“所见”直接相关,自应放在③①之后;②句写听觉,是对视觉所体现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可放在最后。

答案:A

错解分析:错选D,误把所给的四个句子分成“听”“视”两个方面。

方法技巧:此题涉及到空间关系——由室内到室外,逻辑关系——由一般感受到较深感受(②句中“连”“也”等表意相对比④句程度要深)等。做题时应在把握语段整体意思或语境的前提下,结合有关选择,或分析,或排除。

方法指导

(一)基本方法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二)题型探析与解题技巧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各类排序题的连缀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1、非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例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简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2、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A、直接设置语境类

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例题]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简析]首先对所提供的四个语句进行排序。这几句话主要是描写行动的,人们的行动很迅速、很勇猛,为什么?是因为“听到了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因此,④句应放在首句的位置。下面的几个语句应注意前后承接,通常思路为:①先不顾疲劳,再行动,这样,②句应放在行动性较强的①③句之前,结合四个选项,初步选定C,即④②③①。然后分析整体语境。整个语段要表达的是:野营队来到村里,然后抢收。这样,来到村里——听到广播——不顾疲劳——扔下背包——投入战斗,自然连贯,语意贯通;①句自然作“投入战斗”的状语,排序基本确定为④②③①。最后再审察调整。经过语境分析,句间关系分析,确定无误。

B、间接设置语境类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下面结合有关试题具体分析。

[例题1]根据表达需要,恰当排列下面语句的顺序。

A.离闹市很远 B.这地方 C.因为

D.一直未被人注意 E.保守的成分很多

要求:①强调地处偏僻是造成一切的原因。②强调此处比较保守。③解释此处为什么不被注意。④一般地陈述这地方为什么落后。

[简析]①②均要求强调一定的内容,因此应当首先考虑如何强调的问题。一般说来,总要把强调的内容放在句首(定语后置表强调例外)。①中要求强调的是“地处偏僻”这一原因,因此应当把C—A放在句首,其余项依据逻辑顺序则为B—E—D,那么第①题的答案就应该是C—A—B—E—D。同理,第②题就应当是B—E—C—A—D。

第③题的要求是解释“不被注意”的原因,就应当把要解释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解释。据此,其正确的排列顺序就应当是B—D—C—A—E。至于第④项要求“一般地陈述落后的原因”,那么就该按照通常先因后果的顺序排列为B—C—A—E—D。

[例题2]根据题目要求,排列下面句子。

A.又有情韵 B.与一般的通俗歌手完全不同

C.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D.李娜的演唱高亢粗犷

要求:①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②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

[简析]对上面四句的语序排列,要求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排列顺序。要“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应该排序为D—A—C—B;“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则应当排序为B—D—A—C。

总结这种间接设置语境类题的排序方法,应当是①弄清题目要求;②进行局部连缀;③根据要求最后排定次序。

专项训练

1、这时的瀑布很多,更是一种美景,大概每登上几米高度,就可以见到一道瀑布。

A 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湍翻腾,飞流直下,水气蒙蒙,珠玑四溅。B 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湍翻腾,水气蒙蒙,珠玑四溅。C 澎湃咆哮,水气蒙蒙,飞流直下,声如奔雷,珠玑四溅,激湍翻腾。D 珠玑四溅,水气蒙蒙,澎湃咆哮,声如奔雷,激湍翻腾,飞流直下。

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________,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

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___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4、在作品中卖弄才情,或卖弄学问,;如果再加上装腔作势。才情学问,有多少是多少,真则真,假则假,虚则虚,实则实,瞒不过明眼人。贫儿卖富,;暴发户摆阔,这叫卖弄。

A.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B.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C.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D.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5、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种各样的古屋和老墙,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而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参考答案

1、分析:这道题是要求选择对瀑布的描写中哪个更恰当。我们先看四个待选项,会发现它们只是句子内部词序的排列不同,都写到瀑布的外形(飞流直下,激湍翻腾,珠玑四溅)、声音(声如奔雷,澎湃咆哮)、及产生的效果(水气蒙蒙)。我们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词序上的不同呢?是否有观察的先后顺序,空间上的变化呢?很明显,第一瀑布观察可采用由上到下;第二,再结合题干上的一个“见”字考虑,其后应紧接所见的内容而非所听的或瀑布的效果,最后答案自然得出为“B”。

2、[点析]C。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上的是C句。

3、[点析]C。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 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时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限制修饰显然不行,只有C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小结:从上下文中抓暗示性的关联词、呼应语

4、[点析] “令人生厌”程度比“催人呕吐”轻,放在前句,选AD “仅有的几枚银币”对应贫儿,选A

“图表题”专题复习的设计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第3篇

一、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题的方法

1. 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象题的有关思路

(1) 一看坐标:即明确横、纵坐标所代表的量. (2) 二看点即起点、终点、拐点、交叉点. (3) 三看曲线:曲线的含义、发展趋势、是否需要做辅助线.

2. 分析图象常用的两条原则

(1) “先拐先平, 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 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 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2) “定一议二”:在含量温度 (或压强) 曲线中, 图象中有三个变量, 先确定一个量不变, 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3. 几种特殊图象

(1) 对于化学反应:m A (g) + n B (g) = p C (g) + q D (g) , M点前, 表示从反应物开始, v (正) > v (逆) ;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即升温, 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 平衡左移, 故正反应ΔH < 0. ( 如图1)

(2) 对于化学反应:m A (g) + n B (g) = p C (g) + q D (g) , 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 L线的左上方 (E点) , 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 所以, E点v (正) >v ( 逆) ;则L线的右下方 ( F点) , v ( 正) < v ( 逆) .

二、习题演练

例1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 3 mol A、0. 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 t1阶段的c (B) 变化未画出]. 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 t3~ 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t1= 15 s, 则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t0~ 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004 molL- 1s- 1

(B) t4~ 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C) 该容器的容积为2 L,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 02 mol

(D) t5~ t6阶段, 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 06 mol, 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 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图 2

解析:对于含图象的反应速率题目, 首先要仔细读图, 分析反应速率在特定时间段里的变化趋势. 然后对改变的条件进行判断. C的浓度变 化为, 条件改变时, 平衡不发生移动, 只可能是两种情况, 一是加入了催化剂, 二是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 改变了体系的压强. t3~ 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则t4~ 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A) 项, 前15 s中A的浓度变化为, 速率为, (A) 项错; (C) 项, 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且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 故B只能为生成物, 且B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则B的浓度改变为0. 03 molL- 1, 其起始浓度为0. 02 molL- 1, 物质的量为0. 04 mol, (C) 项错;t5~ t6的条件改变为升高温度, 这时反应正向进行, 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项错, 答案为 (B) .

例2可逆反应反应速率 (v) 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如图3所示. t0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 (温度、浓度、压强) 所引起的变化.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t0时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化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若t0改变的条件是压强, W、Z均为气体, 则X、Y中最多有一种为气体

(C) 若t0改变的条件是温度, 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若t0改变的条件是浓度, 改变的方法是减小X、Y的浓度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