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穿越电网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拓展训练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1篇
如今已是2月初,气温零下6度,这样的气温下,公司依然组织我们参加,今天上午来到训练营,大家积极投入拓展训练中,开幕分队,我们的队名是:亮剑队,同时完成了队训、队歌的设计,演练、展示。
第一个项目,上午天气还好,有太阳,可到了下午,变天了,起风了,但穿越电网这个项目中,教官给我们出了“难题”,一张电网,12个孔,我们队26人,如何在40分钟内全部通过,期间不能有一人身体碰到网,否则就要全部返回重新开始,而且还要接受惩罚,俯卧撑男生10个,女生5个,项目开始时,大家看着网洞这么小,队员又多,时间短,有些心急的男生脱了上衣就开始钻洞,不然还有队友的帮助,因为仅他一个人是过不去的,上半身过去了,下半身不好过的,于是队友们抬起他的脚送过去,12个洞,26个人,教官说其中三个洞有三次过网机会,机会用完之后,这个洞就会被封死,这样一来,我们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乱过一通肯定是不行的,果不其然,没过几个,就有一名女生触网,全员返回,但此时,我们没有埋怨,而是积极的做完了俯卧撑,然后继续第二轮过网,这一次,大家开始讨论,分洞到人,哪位女生从上面由队友抬过去,哪位男生体型胖,选一个大洞给他用,哪位有力气,最后过,因为他要抬着其他队友都过完网后,他再一个人过,身材还要瘦的,这一次,大家都很小心,队友们为了完成任务,不顾天气寒冷,脱下羽绒服,只穿一件毛衣,有的女生的.毛衣很薄,看上去都冷,我身为一名男生,倍感大家对我们这个团队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鼓励和学习,发扬。年长的有50多岁的阿姨也不含糊,脱下羽绒服说,抬我过去!
今天在这样的天气下,大家热情似火,积极投入到拓展训练项目中去,大家也都从中得到很大的收获!
拓展训练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2篇
时间过得很快,二十分钟的游戏时间已到,最后获胜的是向楠、范茜我们这一组。虽然另外一个组有六个同学出了问题,但是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相信接下来的日子都是美好时光。
此次晨训,我们主要是玩了“穿越电网”游戏。最初是由老师将四十名学员分成两组,各有老师作为裁判。游戏的规则是在不触及电网、仅四个圈可以循环使用的情况下,看哪组通过的学员最多。徐老师一声令下,两边纷纷开始了紧张的游戏。有的同学在一开始就直接穿越,没有经过任何讨论与思考,以至于失去了继续游戏的机会;而有的组员们能够先思考、讨论,并安排好谁先过,谁过哪一个,谁该怎样过等,使得最后的成绩很优秀,仅只有两个学员出了问题。现场尖叫声、喝彩声不断,引来了许多围观的同学。
最后,我们围成了一个圈,老师针对我们的表现总结了一下。接下来便是我们的自由发言时间。记忆深刻的是张德秀说我们在团体活动中一定要相信自己的队友,不要胆怯,否则就会失败;向楠说大家一定要注意细节,在游戏中寻找合适的方式,不要适得其反;杜韦则对大家提了一些小建议,例如活动中要穿休闲服装,尤其是女生不要穿裙子、高跟鞋等。我也适当地说了一些,首先给大家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然后提出了我个人的想法:第一,在团体活动中,我们要团结一致;第二,我们要相信自己的队友,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份自信;第三,不管是在团体活动中,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应该细心,学会认真观察事物,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错的要加以改正。
拓展训练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3篇
随着分布式电源以及微网的发展,光伏系统以其独特的优点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也高。2012年初公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2015年光伏装机规划目标上调至20 GW[1]。但太阳能资源具有随机性强、间歇性明显的特点,其出力波动幅度大,波动频率也无规律性[2]。光储联合微电网能够实现光伏发电的平滑输出,调节功率波动引起的光储微网中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这将有助于打破光伏发电的接入瓶颈,降低配套输电线路的容量需求,还可以缓解电网的调峰压力[3],建设电网友好型微电网。同时光储微电网也因易于建设而应用得越来越多。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的示范工程项目。例如南瑞集团承建的“扬州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以及“海西厦门五缘湾1号光储微电网试点工程”等。
光储微电网系统低电压穿越(LVRT)是指网侧故障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微电网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继续保持并网甚至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为电网电压提供支撑的能力[4,5]。目前围绕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献[6]提出投入并联卸荷电阻限制直流侧电压的升高,实现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文献[7]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提出一种无功补偿的控制策略,有效抑制电压波动,改善电能质量。文献[8]设计了光伏逆变器在三相电网电压正常运行和对称跌落两种运行工况下的LVRT控制策略。文献[9]提出系统在LVRT期间采用电流幅值控制的方法进行逆变器控制,避免了输出过电流的产生。并且提出在网侧电压跌落时DC-DC变换器放弃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能够有效稳定电压波动。上述研究主要针对大中型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研究,对光储微电网的研究则没有提及。随着微电网研究的不断深入,正在推动微电网向更高电压等级、更大容量发展,光储微电网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针对光储微电网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光储协调控制的LVRT策略。通过储能电池在网侧故障工况时的协调控制,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使光伏阵列继续工作在MPPT模式,充分利用光伏能量,直到储能电池达到满充状态,光伏阵列转为恒压控制以维持母线电压恒定。针对光储微电网设计了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限流控制策略,避免网侧输出过电流,为网侧提供电压支撑。
1 光储微电网的拓扑
本文光储微电网采用两级式光伏并网结构,其拓扑结构由光伏阵列PV、防反二极管Q1、单向变换电路DC/DC、直流负载Z1、直流负载Z2、并网逆变器、电压跌落模拟器、滤波电感L1、储能电池、双向DC/DC变换电路和控制系统构成。其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经单向DC/DC升压,并通过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逆变器逆变为三相交流电同电网相连。在联网时,光伏系统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储能电池采用充放电优先原则,当光伏系统总能量大于负荷需求总能量,优先对储能电池充电直到荷电状态达到设定值,其设定值与电池满充值应留有一定裕度;当光伏系统总能量小于负荷需求总能量,优先让储能电池放电以减少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功率交换。在网侧故障工况下,光伏阵列继续工作在MPPT模式,逆变器控制采用单环限流控制,利用储能电池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当储能电池达到满充状态时,光伏阵列转为恒压控制。
2 逆变器控制策略
通过判断电网电压实现网侧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协调控制。当电网电压正常时,为有功优先的逆变器控制,即在对有功和无功电流限幅时,首先输出有功电流。当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时,由于网侧变流器的限流作用,若继续执行有功优先控制,则网侧变流器仅处于功率限幅状态,无法对系统提供无功支持,因此采用无功优先控制[10]。
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光伏系统输出的电压和功率表达式为
当电网电压三相对称时,并进行Park变换,可得到式(2)的结论,其中U是电网相电压幅值。
在系统正常运行时,设置q轴参考电流为0,可得式(3)的结论。光储系统输出的功率因数就为单位功率因数。
式中,I为电网相电流幅值。
2.1 正常运行工况下的逆变器控制
系统正常运行时,逆变器控制根据需要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并且按照功率因数输出功率。设计的逆变器控制器结构如图2所示。控制器采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外环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给定的电压参考值与直流母线电压实际值的差值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作为内环电流控制的参考值。内环电流实际值为经过解耦得到的直轴电流。通过调节逆变器的输出有功功率维持直流母线电压工作在给定参考电压Uref。同时对解耦得到的交轴电流进行单环限电流控制,为了控制逆变器按照功率因数输出功率,将交轴电流参考值设定为0。
2.2 网侧故障工况下的逆变器控制
网侧故障时的逆变器控制结构如图3所示。网侧故障时由于电压跌落,导致输出电流的升高,可能引起过电流,造成微电网脱网。因此需要对交流输出电流值进行限幅,以保护系统在电网跌落下不发生过电流故障。
根据网侧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的1.1倍的规定,在网侧故障工况下逆变器输出视在功率应满足:
式中:U为电网相电压幅值;I为电网相电流幅值;U0为网侧线电压。
此时在网侧故障情况下若逆变器不改变控制策略,继续按照功率因数输出功率,则逆变器输出电流幅值Ig可根据式(3)得到
式中,Pm为光储系统并网功率。
在网侧电压跌落工况下,光储微电网应对系统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持,改善电压跌落情况,提高光储微网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由于微电网相关低电压穿越动态无功支撑能力标准还没有公布,参照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12设定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电压跌落时,光储微电网注入电网的动态无功电流标幺值需满足:
式中,UT为光储系统并网点电压标幺值。
需要注意的是微网内的负荷波动将导致输出有功电流的变化。若网侧故障期间微网内负荷需求功率较大,逆变器输出有功电流较小,此时依然以传统无功电流求解式(9)计算有功电流参考值将导致直流母线侧提供超额有功功率,导致储能电池不必要的放电提供能量,若储能电池放电完全后将导致直流母线电压降低,影响系统稳定。因此本文通过判断式(5)计算得到的Ig的大小来相应改变控制策略。
(1) 当光储微网系统向电网输送功率时,对于有功电流参考值Id-ref
(2) 当光储微网系统从电网吸收功率时,即则立即断开与电网的连接,转为孤岛模式运行。
3光伏Boost电路控制策略
对于DC-DC采取电压分层控制。本文采用的电压分层控制ꢣ指的是系统根据直流电压的变化量将控制策略分为不同的控制层,在不同的控制层中合理调节变流器的工作方式以使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11]。电压分层方式如图4所示。本文采用了两层电压控制。为了避免电压波动导致控制策略的频繁切换采用了电压滞环控制。第一层控制,直流母线电压低于560 V时,采用MPPT控制,最大化地利用光伏能量。第二层控制,直流母线电压高于660 V时放弃MPPT模式,切换成恒压控制以防止过电压的产生。
3.1第一层控制
直流母线电压低于560 V,此时控制系统工作在MPPT模式,最大化的利用光伏能量。目前最常用的MPPT算法有扰动观测法、电导增量法、恒电压法,由于扰动观测法算法简单且硬件容易实现,所以应用广泛。扰动观测法的算法原理是:在光伏阵列正常工作时,以微小的电压波动不断扰动阵列的输出电压,在电压变化的同时,检测功率变化的方向,从而确定寻优方向,决定下一步电压参考值的大小[12]。其控制流程图如图5所示。
3.2第二层控制
直流母线电压高于660 V时,此时系统工作继续工作MPPT模式将导致直流母线过电压的产生。因此需要控制单向DC/DC工作在恒压控制模式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恒压控制结构图如图6所示。将直流母线电压给定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作为PI的输入,通过控制单向DC-DC的占空比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减少光伏电池发出的能量。
4 储能电池控制策略
逆变器采用单环限流控制后,直流母线侧可能产生能量堆积并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升高,引起过电压。因此需要储能电池的协调控制以吸收多余的能量,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
4.1 未满充状态下
当储能出力未到功率限值时,控制储能电池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储能电池控制结构图如图7所示。外环为电压控制环,控制直流母线电压,将直流母线给定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作为PI的输入。输出作为内环电流控制环的储能电流参考值,与储能电流实际值的差值作为内环的输入。通过调节储能电池的充电功率维持直流电压的恒定。
4.2 满充状态下
当储能出力已达上限时,通过给定储能充电电流参考值Ir-ref,对储能电池进行恒流充电,避免储能电池过充。其控制结构图如图8所示。
5 仿真验证
通过对系统正常运行、网侧电压跌落和网侧电压恢复三种工况下LVRT的仿真测试以验证所设计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假设光照强度不变。图1中光储微电网的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采用Matlab/Simulink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
算例1:负荷1在0 s时接入微网,大电网在0.05 s前正常运行,0.05 s时发生故障电压跌落,0.25 s时负荷2接入微网,0.45 s后网侧电压恢复正常。对应仿真图形如图9所示。
从图9(a)可以看出系统在0.05~0.45 s电压跌落模拟器动作,网侧电压跌落,跌落深度为50%。
在图9(b)中通过对比0~0.05 s和0.45~0.5 s两个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段输出电流大小可以看出由于只有负荷1并入光储微网,在0~0.05 s系统正常运行期间,逆变器输出电流较大。在0.05~0.25 s,网侧故障导致电压跌落,逆变器输出电流迅速升高,产生过电流。此时电流限幅控制动作,限制输出电流在1.1IN的范围,避免引起过电流导致设备损坏。在0.25~0.45 s,由于负荷2接入微网,导致输出电流迅速减少,输出电流不过流,此时有功电流参考值。
从图9(c)和图9(d)可以看出在0.05~0.25 s储能电池吸收功率不为0,表明由于电流限幅控制的作用使得输出有功功率降低,直流母线由此产生的冗余能量被储能电池吸收。在0.25~0.45 s储能电池吸收功率为0,表明光伏系统在供给负荷消耗之后的剩余能量全部通过逆变器输送到电网中,直流母线没有冗余的能量,说明在此期间由于负荷需求能量较大,逆变器输出电流并没有过电流。
图9(e)给出了储能电池电压水平,可以看出由于在0.05~0.25 s储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期间,储能电池电压上升。
图9(f)表明网侧电压跌落的情况下,光伏系统具备向网侧输送无功功率的能力,帮助网侧恢复电压。
从图9(g)可以看出直流母线在网侧故障期间能够很好的维持稳定,表明储能电池协调控制的有效性。
图9(h)表明光伏阵列在本文控制策略的作用下在网侧跌落期间一直工作在最大功率跟踪模式,充分利用了光伏能量。
算例2:负荷1在0 s时接入微网,大电网在0.05 s前正常运行,0.05 s时发生故障电压跌落,0.25 s时负荷1断开,0.45 s后网侧电压恢复正常。对应仿真图形如图10所示。
从图10(a)可以看出在0.05~0.45 s电压跌落期间微网内负荷变化并没有引起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变化,这是由于此期间电压跌落且负载较轻,导致输出电流较大,触发逆变器一直工作在限流模式。
从图10(b)可以看出储能电池在0.25~0.45 s的吸收功率大于0.05~0.25 s的吸收功率,但在两个期间内储能电池吸收功率之差明显小于在0.25 s时切除微网的负荷1的功率。这是由于在0.25 s负荷1切除微网后,储能电池已达到吸收功率上限,不能完全吸收直流母线冗余能量。
图10(c)给出了储能电池电压水平,可以看出由于在0.05~0.45 s储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期间,储能电池电压上升。
从图10(d)可以看出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同图9(e)基本一致,这是由于两种工况下电压跌落深度相同,给定的动态无功电流参考值一致。
从图10(e)可以看出在0.25 s时直流母线电压升高,攀升至660 V后电压开始下降并最终稳定在600 V。这是由于负荷1在0.25 s切除微网,储能电池吸收功率达到上限,不能完全吸收因负荷1切除而产生的直流母线功率冗余,导致直流母线电压攀升。0.33 s上升到660 V后,光伏Boost电路转为恒压控制,减少光伏阵列出力,使直流母线稳定在600 V。例图表明光伏Boost电路恒压控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从图10(f)可以看出在0~0.334 s,光伏系统处于最大功率跟踪模式。0.334~0.45 s由于光伏Boost电路采用恒压控制,光伏阵列出力较0~0.334 s有所降低。0.45 s网侧电压恢复正常,控制光伏系统重新工作于最大功率跟踪模式,充分利用光伏能量。需要注意的是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在0.334~0.338 s下降为0,这是由于0.25~0.334 s负荷1断开后储能出力达到上限,但光伏阵列依然工作于最大功率跟踪模式,导致直流母线侧在此期间冗余大量能量,并引起直流母线电压的上升。在0.334 s时,直流母线电压达到660 V后触发恒压控制,通过降低光伏出力,负荷需求功率改由直流母线冗余能量提供以消耗母线冗余能量,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0.338 s直流母线冗余能量消耗完全后,光伏出力提升以供给负载需求功率。
6 结语
针对光储微电网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光储协调控制的LVRT策略,在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光伏阵列工作在MPPT模式,控制逆变器按照功率因数发出功率并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网侧故障工况下,光伏阵列继续工作在MPPT模式,逆变器控制采用单环限流控制,利用储能电池吸收系统冗余的能量。当储能电池达到满充状态时,停止对储能电池充电,光伏阵列放弃MPPT控制,转为恒压控制降低输出功率。充分利用了光伏能量,并维持网侧故障工况下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考虑到光储微电网输出功率波动性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光储微电网的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限流控制策略,避免网侧输出过电流,为网侧提供电压支撑。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为后续实验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少华,李建林.光储微网系统并网/孤岛运行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34):25-33.XU Shaohua,LI Jianlin.Grid-connected/island oper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photovoltaic/battery micro-grid[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3,33(34):25-33.
[2]蔡国伟,孔令国,潘超,等.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建模及并网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9):196-203.CAI Guowei,KONG Lingguo,PAN Chao,et al.System modeling of wind-PV-ES hybrid power system and its control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3,28(9):196-203.
[3]高志强,孟良,梁宾,等.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控制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2(3):300-306.GAO Zhiqiang,MENG Liang,LIANG Bin,et al.Control strategies for a 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 hybrid system[J].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2(3):300-306.
[4]吴杰,孙伟,颜秉超.应用STATCOM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24):47-51.WU Jie,SUN Wei,YAN Bingchao.Improvement of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capability of wind farm using STATCOM[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1,39(24):47-51.
[5]毕天姝,刘素梅,薛安成,等.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双馈风电机组故障暂态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2):26-31.BI Tianshu,LIU Sumei,XUE Ancheng,et al.Fault analysis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wind turbines with low-voltage ride-through capability[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3,41(2):26-31.
[6]梁海峰,冯燕闯,刘子兴,等.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21):110-115.LIANG Haifeng,FENG Yanchuang,LIU Zixing,et al.Research on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photovoltaic plant based on deadbeat control[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3,41(21):110-115.
[7]张浙波,刘建政,梅红明.两级式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无功补偿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1,26(1):242-246.ZHANG Zhebo,LIU Jianzheng,MEI Hongming.Study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a three-phase double-stag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1,26(1):242-246.
[8]郑飞,张军军,丁明昌.基于RTDS的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建模与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2):19-24.ZHENG Fei,ZHANG Junjun,DING Mingchang.Low voltage ride-through modeling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RTD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2,36(22):19-24.
[9]党克,胡金,严干贵.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3,47(11):22-24.DANG Ke,HU Jin,YAN Gangui.Research on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control strategy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J].Power Electronics,2013,47(11):22-24.
[10]袁建华.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YUAN Jianhua.Research on micro-grid based on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s[D].Jinan:Shandong University,2012.
[11]王毅,张丽荣,李和明,等.风电直流微网的电压分层协调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4):16-24.WANG Yi,ZHANG Lirong,LI Heming,et al.Hierarchical coordinated control of wind turbine-based DC microgrid[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3,33(4):16-24.
拓展训练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4篇
一、绪论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寻找新能源被提上了日程,在电力方面,风电能源成为了我国主要研究领域,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规模上也实现了突破,连续五年成倍增长。由于我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到如今,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但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导致风电时高时低,当风电较低时,风电场呈分散式接入电网中,控制较方便,一旦发生故障能及时停止运行,不会对电网稳定性带来较大影响;而当风电较高时,影响会越来越显著。为了使电网稳定性得到增强,就应提高风电开发技术,相关专家研究出了更为严密的风电并网技术,对风电场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低电压穿越能力(Low Voltage Ride-though简称LVRT)、输出稳定性、可控能力等。其中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是并网发电的基本能力,维持着并网发电的运行。
二、低电压穿越能力
低电压穿越能力是维持风电场在风电电压较低时能够并网运行的基本能力,即使电网出现故障,也能保持电力的输出,维持电网稳定,带故障排出后使电力输出功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正常水平。技术支持的情况下,风电场还可以具有无功支撑能力,为电网输出无功电流,加快电网恢复速度。风电场能够在电网电压低于20%时维持电网运行0.625秒,并且在此后3秒内网络电压低于正常水平90%的情况下维持并网运行。这就是其低电压穿越能力。
三、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实现
风电场类型的不同导致了实现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方法不同。目前,风电场主要有两种,异步电机为发电机的固定转速风电场和双馈变速风电场,在双馈变速风电场中,风电场电压为690伏特,经过变压器后,输出电压为110伏特或220伏特。
1.异步电机为发电机的固定转速风电场
(1)安装无功补偿器,使其在静态条件下对不同功率电网进行补偿输出;(2)安装同步补偿器,在静态条件下使风电场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2.双馈变速风电场
(1)短路保护技术;(2)正确的控制方法;(3)加装新型拓扑结构,由于外界原因造成的电网电压急剧下降时,风电场能继续运转,利用其低电压穿越能力维持并网运行。
3.同步直驱式风电场
(1)减少风电场输出功率,保持电网的功率平衡;(2)加装保护电路。
四、电力系统模型分析
1.系统仿真模型
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每一个风电群都包含数量不等的风电场,这些风电厂内部都得到了定量的功率补偿。该模型的建立用到了我国电力研究院研发的软件,模型中用到了百分之四十的恒阻抗,百分之六十的感应电动机。在设计时,使该风电场输出功率为60%,设置的故障为站点4与电厂二之间电路(550k伏特)发生短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研究,(1)所有风电场都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2)所有风电场都没有低电压穿越能力。
2.故障分析
根据计算得出,当电路发生短路时,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没有发生脱网;而没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则出现了变电站低电压的状况,部分风电场脱网,总量为570MW。
3.系统频率分析
对于没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电网出现故障时会有部分机组停止运行,共计容量是570MW,而由于容量的缺损造成电网频率下降;而对于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则不会出现机组停工的情况。此外,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电网出现故障10秒后频率即可恢复正常;而没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则恢复不到初始频率(会低0.02赫兹),这表明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能更好的维持电网稳定性。
4.常规机组特性
在该模型中,已知电厂三的初始功角为86.9度,当短路发生时,经过30秒恢复稳定,之后进行测量,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功角为87.55度,相差0.65度;而没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功角为84.57度,相差﹣2.33度,由此看出,具有低電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能够帮助电厂三尽快恢复至初始水平,而没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由于与初始值相差过大,已经形成了新的稳定状态。
五、结论
通过对该模型的计算分析,我们了解到了低电压穿越功能对电网中电网电压、输出频率和机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电网稳定性更强,风电场不仅能维持低电压下电网的运行,也有助于电网的恢复。正常运行时,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并且会减轻电网故障造成的影响;而没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场则很容易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出现风机大规模脱网,造成功率缺失,影响电网正常带来不利影响。
拓展训练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5篇
在这里,每个项目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鼓励,在一开始设计自己团队的队名、队训、队徽、队歌,就预示了此次活动的整个过程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短短的一天半时间,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撞击和震撼,这种撞击和震撼我会铭记终生!感谢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的王教练和李教练。
穿越电网的游戏规则是:10名成员必须从电网的一边经过一个网孔,到达“电网”的另一边。如果触动“电网”,该活动失败,全队重新再来,限时60分钟,在这个游戏中有许多要点需掌握:弄清有多少资源,正确的组织指挥,团队的力量,分工明确、合理,及时做好准备工作,扎头发、脱鞋、扎衣角。
以上这些工作无疑是重要的和必需的。从解决问题方式的角度讲,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式过网:拱墙式、狗爬式、飞标式,当然还有活动中用得很成功的抬木头式。但更重要的,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下面的工作:谁应该先通过,谁应该后通过,谁应该中间通过。讲究方法论的人会少走弯路,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既定目的,仅凭个人技巧而不讲方法者往往半途而废,或者几经反复,费尽周折才达到目的。这是我在电网逃生活动中的体会。
一、优秀的团队首先应该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愿景,以及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制定的计划。
二、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轻重不同,每个人都应该各司其职,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的团队才会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每个岗位的人都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会取得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好成绩。
三、团队中的沟通特别重要。这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隔阂、和睦共处、亲密无间的真诚与舒畅。
四、信任,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信任朋友和同事,其实是给自己机会,因为协作和团结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古人尚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次拓展训练,给人的启迪是如此之多。
拓展心得体会:穿越电网游戏分享 第6篇
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我上周参加明阳天下拓展训练最深刻的感悟。
开始是穿越电网,此项训练是要求所有人在30分钟内,依次从电网的一端穿越到另一端,每人只能用一个网眼,穿越者和协助者的任何部位〈包括头发和衣角〉触网都算失败,而且这个网眼同时也作废。这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确保最终所有人员都可以顺利穿越的目标的达成。因为我们的不信任,不相信自已,不相信奇迹,没有合理的安排,更有不愿意偿试,就因为这些种种因素导至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我们队在这一项目中并没有全部穿过。虽然没有通过自已感到遗憾,但是我确懂得了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锻炼人的统筹安排事情的能力,只有安排合理,才能获胜,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它,需要事前进行周密的统筹安排。相当于一个团队在完成某项任务一样,是要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应该要让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充分了解团队所面临的风险,队员才能自觉规范各自的行为,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资源浪费。
我们训练的最后一项是毕业墙:除非亲身经历,否则你也决不会相信团体合作的精神和力量有多大,当团队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时,往往会完成出乎意料的事情。毕业墙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在这个最后的项目中,教练问我们的大队长需要多长时间将全部人翻过这面墙时,队长回复的是:全体125人在不借助外界任何物品的情况下,在35分钟内全部翻越过高 4米的平板墙壁。时间开始时,整个项目的流程在我们的大队长的规划下有序地展开:首先搭建人梯将一个身体灵巧的男生送上毕业墙,接下来,由其它人继续搭建人梯,将其余队员通过“下顶”、“上拉”的形式,把所有队员依次送上毕业墙,最后的两名队员通过其中一名以整个身体作为连接将其带上毕业墙。而在此过程中,其它暂时未被传递的队员则担当起保护的责任。在有序的计划,全体的团结合作,和勇于奉献的人梯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125名队员顺利登上毕业墙才用了18分35秒的时间。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团队的目标,有力的领导核心,团体协作,全力付出,“下顶”的扶持和“上拉”的援助的团队凝聚力的存在,并发挥着惊人的作用。
这是团结的力量,这更是一个团队的胜利,我们需要的正是这股凝聚力。
拓展训练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7篇
周末我有幸参加了明阳天下拓展训练中心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团队拓展培训,拓展训练有大量考验个人意识品质的训练项目,但这种考验并不单纯是关乎个人的,当一个从未接触过拓展训练的队员站到十多米高的高空站台,需要奋力一跃抓住前方的单杠时,他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这需要他付出相当大的勇气。
穿越电网项目在两棵树之间挂着一张网,网上有大小不一的20个格子。要求每个人逐一从其中一个格子过去,身体的任何部分(包括头发、衣襟)都不能碰到网,否则“触电”。这是一项非常严厉而艰难的游戏,也是我认为最有教育意义的项目。
一开始大家跃跃欲试,但事实发现,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协作和配合,还要有周密的策划,于是,在队长的安排下,大家想办法,根据网格的大小和队员的体形,合理进行安排,先尝试过去几个同伴,虽然通过的过程很艰难,但是进行了严密的分工,有人指挥,有人帮助、有人监护,“抱、抬、托、举”,各种手段都用上了,虽然有几个人“触电身亡”但是总体我们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之后教练和我们进行了分享。有很多事靠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协同配合,这就是组建团队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团队成立时,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才能保证团队工作有序的开展。
这不禁让我想到工作中,我们不正是需要这种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吗? 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成员群策群力,鼎力相助,才能最终完成团队的目标。
同时也感谢此次活动所有队员的积极参与和真诚相助,希望我们都能用心去体会拓展的核心精神,不断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更深刻地去体验个人与企业,下级与上级,员工与员工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让我们的团队更富凝聚力和战斗力!
拓展训练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8篇
前几天我们来到明阳天下拓展训练中心开展了野外拓展训练活动,在“钻电网”活动中,18个人要规定的时间内从二十余个大小不一的网孔中钻过去,身体不能碰到电网,且不能重复使用网孔,难度还真不小!其实,一个团队在现实当中经常面临“电网”问题,要钻难度更大的电网。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又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果敢善断,快速形成有效决策并加以实施,是一个团队成败的关键。同样,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做适合自己的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好做事程序,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才能从容自如做好每一件事情。游戏中短短几个字“相信你的同伴”就会让背摔者心中充满信心,起码有这些伙伴做后盾,这时心里就会轻松许多。工作中我们相信自己,信任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做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大。做的事情成功得越多。那么我们也就会对这个团队越“信任”。总之一句话: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的能力是无限的,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
求生墙让我们化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突破了零的突破!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这个训练给我很大启发: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这就是我们的团队、步调一致的团队、无坚不摧的团队。
“贡献的是个人,展现的是整个团队”。在拓展训练中,精英学员们无不表现出贡献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学习他人之长,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真实地体现了一个团队的团结与协作,沟通与协调,真诚与信赖,激情与挑战,勇气与信心,素质与心态,见解与共识的完美统一。在此过程中,也锻炼和提升了精英学员们制定目的、策划方案、组织指挥、统一执行的综合能力。
拓展训练项目-----穿越电网 第9篇
难易度:★★★★
项目介绍:你们是行进在敌人后方的一支侦察小分队,在行进过程中遇到敌人,电网的阻隔,四十分钟后敌人的巡逻小分队将到达这里,所有人必须在这段时间内通过才能继续去完成任务。培训目标:
1、群体决策的方法及意义,有限理性代替最优方案;
2、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如何优势互补、协作致胜?
3、个人如何在团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
4、学习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
5、认真严谨的态度与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拓展项目:穿越电网 第10篇
活动名称:穿越电网
活动简介
在全体队员面前悬挂一张“电网”,网上的洞口大小不一,要求队员在规定时间内,从网的一边依次通过到达另一边。在此过程中队员的任何部位都不允许碰网,否则洞口将被封闭,每一洞口只能用一人次。
活动目标
----确立方案,明确分工,有效的组织协调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有效的利用搭配资源,是团队成功的质量
----相互协调和精心操作,才能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感受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做事方式
----摆正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角色定位),是团队成功的基础
检查装备:器材、人数网孔数目是否合适
1、项目介绍:
我们今天要进行的项目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是所有的拓展项目中相当经典的一个,说起它的起源还有一个故事。话说当时二战硝烟依旧乌云密布,在德国西南部的一个纳粹集中营中,十几位盟军战士决定今晚趁着夜色逃生,他们万分小心的逃过了第一道封锁线.第二道封锁线.当他们即将到达最后一道封锁线时,突然后面响起了激烈的枪声.追兵到了。此时横在他们面前是一张漫天大网,上面的万伏高压电闪着呲呲的火花,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电网中穿过。这就是项目名字的由来穿越电网。
2、项目任务
全体队员安全的从网洞中穿过
3、规则
1 电网是无限延伸的任何人只能从网洞中穿过
2 每个网孔只能用一次不论是否通过用完即被封住
3 电网具有万伏高压可击穿任何物体,身体任何部位触网即宣布牺牲
4 在抬女士通过时面部朝上,以防止落地擦伤
5 将身上硬物取出放到一边由队蜜妥善保管好
6 如果出现危险动作我会适时制止
7 项目时间20分钟
4、注意事项
1 保护好第一和最后一个通过的队员。
2 保护垫子跟随被运送队员移动
3 培训师站在人数少的一边,随时观察队员状态
好了,现在你们就是勇敢的盟军战士,后面的追兵马上就到了,行动开始!
培训目标:改变沟通方式,如何理解、倾听他人,如何让他人更能接受,如何分配合理的资源,资源的浪费与团队目标的关系;个人的利益与整个团队的利益关系将直接决定目标的达成。此培训项目强调整体协作与配合,资源的重要,好胜与莽撞都将遭遇淘汰,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分享点三:
合理计划、有效组织、统一行动
资源的配置
合理分工的重要性
团队的科学决策方法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是否成功?项目进行前预期成功的可能性多少?-----科学决策,实践的重要性;一般人每个网洞都是可以通过的,在现实生活中,困难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过高的估计困难。
是否明确项目的任务?---团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怎么看待团队绩效,个人的不负责任,对团队的影响; 团队的魅力,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完成项目。
是否对项目的资源有通盘的考虑?---在选择项目组成员时, 不仅要考虑到成员的技能, 还应考虑成员的性格类型是否能够相互配合来完成。资源管理:网洞的大小,人员的体形、特长;每个网洞,每个队员都是我们的资源,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要对所掌握的资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分工要合理,明确,不能浪费资源。朋友是资源,关系是生产力。
为何第一个网洞虽然是最好过的,但却最容易触网?------在工作中不能忽视各种隐患,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细节。对细节的忽视;工作质量是与执行者的关注程度成正比;团队在项目中的作用;对机会的把握:机会往往只降临一次,容易丢失,不容错过,要珍惜每一次机会。
为何触网的往往是作保护的队员,而不是通过的队员?------分工,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注重细节;在工作中不能忽视各种隐患,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细节;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思想―行动-习惯-性格-命运。
队长在项目中的体会和作用?------领导力在团队中的作用:倾听,观察,思考,指挥,分配,协调;同时坚定自己,确立领导地位。对于自己没有能力控制的项目,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努力把和自己有关的环节考虑周密,并配合其他部门。要把握全局,不要事必躬亲,不能只盯一点,一处,要协调组织,整和团队的所有成员,发挥出集体的力量,变内耗为互补互助,使团队获得长期发展的原动力。
大家一直争论不休,多少分钟用于讨论方案? ------善于倾听,说是播种,听是收获;缺席理论,应该学会沉默, 但不是放弃,对于自己认为很好的意见,寻找合适的时机或相关人员提出。如果不能对决策产生积极作用,应该不参与决策,等待合适的实际,执行决策结果。
不要对项目的成败耿耿于坏!------拓展训练的效果,并不是以项目的成功和失败来衡量,而是看大家是否投入,认真的去思考,是否从项目中得到感悟,刺激,把这些感悟带回日常工作生活中。 (狐狸偷葡萄的故事,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大家一直在争论不休,计划周密但动手能力弱. 行动时应该注意对人员的分工调配及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光靠悟性,拍脑袋不行,要有完整的科学的设计和策划
不到最后的时刻, 不要高兴得太早而放松警惕。嘻嘻哈哈,不坚持到底. 赢者通吃!!!
素质拓展·穿越电网 第11篇
项目 穿越电网 名称
项目 团队合作项目 特性
在全体队员面前悬挂一张“电网”,网上的洞口大小不一,要求学员在40分钟内,从网的一边依次能用一人次。项目通过到达另一边防。在此过程中队员的任何部位都不允许碰网,否则洞口将被封闭,每一洞口只简介
■确立方案,明确分工,有效的组织协调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有效的利用搭配资源,是团队成功的质量
项目■相互协调和精心操作,才能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目标
■感受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做事方式
■摆正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角色定位),是团队成功的基础
项目图片
培训目标:计划的重要性;组织纪律,学习方法;合理利用资源;学会倾听;摆正自己的位置;领导者作用;计划、草案、策划;确立规则;精心操作;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挫折
盲人方阵
项目 盲人方阵 名称 项目 团队合作项目 特性
项目所有队员在蒙住眼睛的环境中(盲人),在40分钟内把一团绳子拉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将所有简队员平均分配到正方形的四条边上 介
■领导在实现团队目标中的重要性
■策划、组织、协调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项 目■有效的沟通是实现团队目标的必要条件 目 标
■对“方法”的重新认识
■必要时的沉默-沉默理论
项目图片
罐头鞋
项目 罐头鞋(也可叫鳄鱼湖)名称
项目 团队合作项目 特性
项目所有队员站在两块10米长的模板上,两块模板架在三个高1.2米的铁桶上,人不准落地,模板不能落地,简介 在40分钟内移动铁桶和模板到10米距离的目标
■总结提高集体决策的质量
■促进团队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
项目
目标 ■体会创造性和前瞻性思维的绩效
■体会有意见分歧时的解决方式和遇到挫折时的态度
项目图片
有轨电车
项目名称 有轨电车
项目特性 团队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 11名队员两脚分别踩着两根长3.6米宽0.15米的木板,手提两根与木板连接的绳子,按照教练的命令前进或后退
■体会良好沟通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感受个人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团队目标的实现
项目目标 ■团队目标的实现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发挥作用
■个人在组织中起积极作用时也许不明显,但一旦起破坏作用,对组织的危害就非常大
项目图片
孤岛求渡
项目名称 孤岛求渡
项目特性 团队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 掌握不同资源的各位学员,站在不同的三座小岛上,通过相互间的组织、协调与配合,去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项目目标 ■领导管理的角色意识,合理分工
■分清主要目标,次要目标
■主动沟通,双向沟通
■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利用规则
■确立整体观念,打破部门利益的樊篱
项目图片
集体求生
项目名 集体求生 称
项目特 团队合作项目 性
项目简介 全队所有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越一面高4.2米的光滑墙面,在此过程中,大家不能借助任何外界的工具,包括:衣服、皮带、绳子等。所能用的资源只有每个人的身体。
项目目标 ■团队气氛达到高潮
■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运用
■创造性的思维,激进的想法不一定是坏想法
■培养团结一致、密切配合、战胜困难的团队精神
项目图片
智闯雷阵
项目名称
智 闯 雷 阵
项目特性 团队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
全体队员利用40分钟时间,依次通过由120个方格组成的模拟的一个雷区
项目目标
■谋在事先的办事程序
■突破思维定式
■团队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项目图片
扎 筏
项目名称 扎 筏
项目特性 团队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 一个团队利用你购买的资源,塑料筒、竹竿、长短绳共同扎起一个可乘下所有队员的筏子,并划向大海
项目目标 ■培养决策和统筹意识,增强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体会组织分工和协作的重要性
■体会共同参与和充分发挥个体特长的重要作用
■培养投入-产出核算思维方式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经营理念
■在大自然中感受集体创造劳动成果的乐趣,掌握一种生存技能
项目图片
同心杆
项目名称 同心杆
项目特性 团队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 参训人员一起把长约四米的木棍抬到指定位置,再一起放下
项目目标 ■公司各个部门整体目标的达成需要在整体目标的统领下共同努力
■在工作中,既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配合整体的步伐
■靠心灵的默契达成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重要感,谦让了别人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项目图片
翻叶子
项目名称 翻叶子
项目特性 团队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 全体队员站在一块“叶子”上(用帆布做成),共同把叶子翻过来,队员不得触及地面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项目目标 ■通过群体的支持,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组织目标
■体会团结一致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通过身体的接触来实现情感沟通
项目图片
交通堵塞
项目名称 交通堵塞
项目特性 团队合作项目
项目简介 两个团队,面对面分别站在呈一条直线的位置实现成功互换
项目目标 ■培养决策和统筹意识 ■强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体会团队智商对团队成功的重要性 ■感受团队决策的贯彻和执行能力
项目图片
潭中取宝
项目 潭中取宝 名称 项目 团队合作项目 特性
项目有一个半径为3米的“深潭”(模拟),潭内有鳄鱼,团队成员利用一根25米长的绳子,从潭的中简央取出能打开宝厢的钥匙,人触及潭面或落入潭中将被鳄鱼吃掉,不能帮助团队继续完成任务 介
■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来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分配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用最小消耗达成目标 项
目■通过对任务的计划、策划、决策和实施来学习管理流程
目标 ■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设想和意见,以达到健康、良好的沟通效果
■培养团结一致、相互鼓励、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
项目图片
信任背摔
项目名称 信任背摔
项目特性 团队协作项目
项目简介 每一位学员依次从一座高1.5米的背摔台上直身向后倒下,其他学员在背摔台下平伸双臂做保护。
■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
■通过身体接触,打破大家之间的隔膜,尽快的进入培训情景
项目目标 ■学习换位思考
■向自我挑战,提高心理素质,战胜恐惧
■规范自我行为同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项目图片
团队桥
项目 团队桥 名称
项目 团队高空合作项目 特性
在8米的高空有三块30厘米宽不同长度相隔50-100厘米摇晃不平衡的木板,队员依次从木板利通过 项目的一头走过和跨过这三块木板,其他队员分组抓住木板垂下的绳子,掌握平衡,让高空的队员顺简介
■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体会在团队中来自同伴的支持对树立信心和增强勇气的巨大作用
项目
目标 ■通过相互关心、支持与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体会个人成功与团队成功的辨证关系
项目图片
高空速降
项目名称
高空速降
项目特性 个人高空挑战项目
项目简介 让学员利用专业的安全器材,个人操作从40米的高空下降至地面
项目目标 ■克服心理障碍,勇于挑战自我
■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不是不能做,是不敢做,不是能力问题,是心理问题
■自己的命运是自己来把握的
项目图片
天梯
项目名 天 梯 称
项目特 两人高空合作项目 性
项目简介 直径大于20公分的六根木桩成梯状悬于12米高空,最低一根距地约1.2米,且间距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小组成员被随机分为2人一组,相互配合,共同登顶
项目目标 ■学会与他人合作,合作中最重要的是主动伸出你的手
■在合作中尽快找到别人和自己的所长,并使其作用于团队
■通过相互帮助来实现两人的相互沟通和彼此了解
■体会共同登峰后的喜悦,认识自己成功往往包含在帮助别人成功的里面
■确立目标与成功之间密不可分
项目图片
攀岩
项目名称
攀 岩
项目特性 个人高空挑战项目
项目简介 每个学员依次利用岩壁上的岩点攀登至12米的高度,攀登至不同的高度有相应的得分
项目目标 ■感受体能极限锻炼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毅力
■以体能训练为载体,达到心理素质提高和升华的目的
■体验生理极限与心理极限的关系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认识潜能开发的重要性
■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效果
项目图片
空中单杠
项目 空中单杠 名称
项目 个人高空挑战项目 特性
项目 每一位学员都要独立爬上9米高的高台,并在直径仅为25公分的圆盘上站立,然后从圆盘上奋简介 力越出,去抓住横在空中的单杠。
项目 目标
■不断突破心理保护层,是成功的关键
■建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果断的行动,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机遇与成功的关系
■通过相互鼓励,相互保护,体验队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负责的团队精神。
项目图片
激情传递
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12篇
前两天,我来到明阳天下素质拓展训练公司参加室外拓展训练,我有看到一张图片是一个人骑马,对对对,是数字7„„我有注意到一张空白纸,但是盯着看好久,发现纸的角落有个米粒大的数字13„„对对对,那道分式题的答案是14„„你一言我一句,就像一个聚光点,将每一个组员的智慧汇聚,将我们每颗跳跃的心交织,所有的思绪揉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团队。
“倾听,守时,团队精神” 面对总结,我们绝对是如梦清醒。不完美的结局为我们即将深入的下一个任务拨上了更足的士气。
“拉鼓垫球”的对峙,让我们在彻底领受了“不抛弃,不放弃”的魅力;
“有轨电车”的PK,让我们感受到了克服困难的愉悦;
“勇攀高峰”让我们动容于心靠心互相助威的士气,激发了彼此的潜能;
“穿越电网”培养了出色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当我被几十双手托起的时候,我能清晰地听到每个队员的心跳声,近乎一致的旋律。当我的身体被顺利托过小小的电网口的时候,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改变了它的角色。一切皆有可能。20个队员配合得堪称完美,我们相拥欢呼。这样的画面已被刻画成模板珍藏在我永久的记忆里。
“无言的结局”这考验顺利演绎了我们这场挑战的尾声。它有效加强了我们的沟通与合作,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在公司管理、传递信息的职位模拟中,我们小组在无声中,用行动和默契交了完美的答卷。
这场挑战不仅仅是一次培训,而是一种是震憾下的信念,体验下的感悟”
宛如一面魔镜,令我们检阅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
学会挑战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挖掘自己的潜能,学会鼓励他人,关心他人,信任他人,欣赏他人。勇于开启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解决问题。增强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用沟通达成完美合作。
穿越电网心得体会 第13篇
在这项训练中,我们小组克服了一些之前存在的问题,不再那么无组织,但还是存在提出方案不实践的问题,也比较慌张,在老师说了开始之后就在没有一个成熟方案的情况下胡乱试,导致了开始的一次次失败,终于在体力主力军也觉得开始疲惫时,大家才静下来商量具体每个人该怎样从哪个空里过去,终于有了成熟的计划。虽然后来一次大家在帮别人通过电网时还是有人由于慌张会不小心碰网导致失败,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指责别人,只是失败后又一次总结和反思,不断地完善,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将小组人分配为两拨,指挥组和操作组,最终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成功通过了电网。
从这项活动中我懂得了:
(1)任何事都该先计划,要真正做到急事缓做,缓事急做;
(2)越接近成功,越该冷静,否则很可能因为最后的不冷静而功亏一篑;
(3)身为一个团队的一员,该学会包容,学会牺牲,学会不抱怨和原谅;
(4)成功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过程;
(5)工作中该学会记录;
(6)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任何事在心态上都该有个端正的意识;
穿越电网心得体会总结参考 第14篇
说实在的,这样的开始似乎让自己有些失望,但又想这两天的活动是步步深入,体验也越来越深刻,心想或许好戏还在后面呢!
现在的我能大致记起这样十句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放弃你现在所拥有的;镜子照向自己而不是归罪于外;愈挫愈勇;承诺于事情的发生而不是如何发生;承诺于事情的结果,而非执著于常规;严禁、自律、坚持;有清晰的目标和理想,焦点集中于计划;达到目标的速度是迫切的,但不是孤注一掷的;细节决定成败;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
开始对这些话本身,我除了少数几条,更多是没有多少印象的,现在之所以能清晰地忆起,是因为在后来的穿越电网的活动中,从教官口中说出的这些话是那样意味深长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我们作为一群被围困在集中营中的队友,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唯一的可以的逃生机会,但必须在1小时30分钟的时间里全部经过一个电网,而在那错杂的电网中,唯一能经过的仅是一个方形的口。
教官说明了规则:那是唯一可以经过的地方,不能触到电网,不能踩到下面的高压线,不能说话(队长除外),一旦有队友违反了其中的任何一项规则,所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有经过的队员要全部重来!
当教官宣布开始时,虽然队友们都答应着听清了要求,但当真的开始了,大家面对那个电网之间不大的通道,比比划划,不断地尝试,却因为同伴们没有秩序的、着急的、好意的插手、因为触网、因为说话、因为踩到了高压线,一次次的失败,当我们不断听到教官的严厉的声音“触网,回去!”“说话,回去!”“你们的队友在为生命而战,你为你的队!”“放弃你们所拥有的!”这无情的严厉的字字句句都敲在心里时,队友们才真正走出了游戏的感觉。
你可知道,那个时刻,教官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在重重的敲打着自己,在十几分钟以前,当我们在交流对这些话的理解时,那时的认识是多么肤浅,而此刻的体会却是如此深刻。
后来场面的激烈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当历尽挫折的红玲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顺利经过那个电网时,那是我们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后的第一次胜利,掌声在那一刻想起来。接下来,每每准备帮另一个队友穿越那道生死电网,然而,大家因为急切的心情,因为忽视了规则而又使我们已经进入的队友被罚出重来。
“因为你的疏忽,队友将为你付出沉重的代价!”教官的话在耳畔回响,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进入,又有多少次因为某个队友的失误而重新再来,我们队里的中坚力量(几个男队友)已经体力损耗很大。
终于,随着一次次失败,队友们因为规则的失误慢慢少了,虽然历经挫折,但我们毕竟在挫折中有了经验也有了信心,在高队长的指示下,我们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变得很有秩序,一次又一次,几个队友顺利通过。然而,当又一个队友被大家托举着要经过那道生死电网时,队友的脚一晃,无意触到了电网,我们又要重新开始!
前面一直冲锋在前的高主任和另外几名男队友早已体力透支,已经说不清过了几次的红玲又一次凛然上前,那种场面没有人不感到一种壮烈、一种精神的震撼。这时教官的语言和声调已经更多的带有鼓励、赞许的成分。
“严谨、自律、坚持!”“愈挫愈勇,你们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