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管理应知应会(精选6篇)
体系管理应知应会 第1篇
能源管理体系应知应会
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331-2009)。
2、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方针:综合利用创新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3、2012年8月20日召开能源管理体系项目建设启动会,成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组,全面启动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工作。
4、2012年12月31日,公司《目标、基准和标杆管理程序》、《能源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发布实施,置于集团公司管理体系中。
5、2013年3月14日,公司《质量、环境、能源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发布实施,置于集团管理体系中。
6、分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置于双创平台/标准文件及知识库/文件管理/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中。
7、公司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分公司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
8、公司管理体系事务代表***,分公司管理体系事务代表***。9、2013年3月6日~7日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第一阶段内审。
体系管理应知应会 第2篇
一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1.目的:通过开展双体系,查找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以及作业场所的风险和职业危害,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2.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3.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4.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5.风险点划分原则: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作业活动应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重点考虑高风险作业)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7.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8.辨识对象:潜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危害因素)
9.辨识方法:设备设施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复杂工艺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10.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简称LS),R=L×S 11.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5类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
12.双重预防体系开展流程: 13.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14.危险源分级: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5级或E级为最低风险。其中1级为重大风险,2级为较大风险,3级为一般风险,4,5级为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四级管控公司级、专业级、车间级、班组级。
一级风险由公司级直接管控;二级风险由专业级直接管控;三级风险由车间级直接管控;四级风险由班组直接管控。15.风险判定 ①确定重大风险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 构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罐区; 一级以上动火作业、Ⅳ级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 易产生硫化氢的作业场所。②确定较大风险[新增较大风险]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较大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较大风险: 二级用火作业、Ⅲ级高处作业; 涉可燃有毒介质的盲板抽堵作业; 液态烃装卸车。
16.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哪五类:
①工程控制措施;②管理控制措施;③培训教育;④个体防护措施;⑤应急控制措施。
工程控制包括:
①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能过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
②监测系统(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③紧急切断(ESD)系统、安全仪表(SIS)系统、设置DCS控制系统;
④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⑤视频监控系统; ⑥火灾警报和警示系统; ⑦自动喷淋系统 管理控制包括:
①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②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③安全互助体系; ④培训教育; ⑤承包高管一月一次检查; ⑥工艺参数上下限报警记录台账;⑦工艺卡片规定操作参数。教育培训控制包括:
①操作规程培训;②开停工方案、作业方案培训;
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操作培训;④危险化学品作业培训并取证; ⑤仪表操作培训并考核取证;⑥专项培训、安全交底;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包括:
①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②便携式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 ③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应急控制包括:
①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②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③专职消防队、应急救援队伍级应急物资;
④现场设置消火栓、消防炮、洗眼器等洗消设施;⑤现场培训应急药品等。
二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事故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 上的缺陷。2.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 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 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3.隐患排查类型: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4.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5.隐患排查周期: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6.隐患治理: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7.分级治理: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专业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8.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9.隐患分级(2级):事故隐患分: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隐患分类(2类):基础管理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10.如何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1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存在以下情形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人以上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12.事故隐患分级基本要求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 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3.按事故隐患分类基本要求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14.事故隐患排查类型
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15.事故隐患排查周期
①操作人员现场每一小时巡检一次。
②车间、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项检查。
③生产部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
④公司根据季节性特征,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⑤公司每月组织综合性隐患排查或专项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⑥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调频广播维值人员应知应会 第3篇
一、调频广播的发展史
调频方式是1935年由美国阿姆斯特朗发明并通过在实验室证明可以用来广播的一种调制方式。1941年5月美国首先在43-50MHz进行调频广播, 随后改为88-108MHz, 1958年开始双声道调频立体声广播, 1961年采用立体声调频广播制式。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试验性调频广播, 1979年10月在黑龙江首次进行了调频立体声广播, 进入8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方式才逐步为各级电台所采用。目前国内广播设备制造厂家已能提供从500W-10KW的各种功率等级的全固态调频立体声发射机。
二、调频广播的特点
与调幅广播相比, 调频广播所以得到迅速发展是因为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 没有信号串扰现象
2. 信噪比好
3. 动态范围宽
4. 能进行高保真度广播
5. 可进行立体声广播
三、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原理
不论哪种调制方式的广播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把电磁波作为载体, 以不同的方式把信息装载后发射出去, 在接收端再以相应的方式把信息取出来, 前一过程为调制, 后一过程为解调。
以上是以单音频为例的调幅和调频波形, 在实际调制和解调过程中, 音频信号是频带范围为30Hz-15KHz的复杂信号。从调频的方式来讲, 单声和立体声都是一样的, 调频立体声广播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左 (L) 、右 (R) 两个声道分别录制的声频信号送入调制器, 而且同时要考虑好接收端如何恢复解调出左、右两路信号, 因为立体声重放系统要求左、右路信号独立。
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 即经过立体声调制的信号, 首先要兼容普通单声道收音机的收听, 并且调制度、信噪比等技术指标不能降幅太大。
我国规定调频广播使用的频率范围为87-108MHz, 最大频偏为±75KHz, 声频信号为30Hz-15KHz。调频波的实际带宽约为200KHz, 调频立体声广播采用调频-调幅制式, 即导频制。目地就是将左、右路信号完全分开, 具体做法是把左、右声道信号之和做为声频段的和信号M=L+R, 称为主信道, 其频率范围是30Hz-15KHz;把左、右信道之差S=L-R, 对副载波 (fs=38KHz) 进行调幅, 并抑制副载波, 称为副信道, 其频率范围为23KHz-53KHz。因为在接受端无法恢复38KHz副载波, 所以必须加入导频信号, 其频率为19KHz, 这样解调出导频经倍频后变成38KHz, 作为解调差信号的副载波。用这样的导频制立体声复合信号对主载波调频, 便形成了导频制立体声调频广播信号。其总频偏为75KHz, 导频信号固定占用10%, 主、副信号合用90%。
由此可见, 立体声广播的关键是解决好调制前的信号处理, 现在称这一过程为立体声编码, 实现这一过程的设备就称为立体声编码器。
四、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系统组成
你应知应会的“自恋”知识 第4篇
“自恋”——作为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心理学上关于它的研究由来已久。弗洛伊德把自恋列为三种主要的人格类型(爱他人型、保守型和自恋型)之一。
爱他人型人格把爱与被爱作为最重要的因素。作为管理者,他们关心、支持他人,回避冲突。愿意让他人依赖自己。他们是弗洛伊德所称的潜意识外向的人。
保守型人格与爱他人型人格相反,是内向的。他们谨慎自律、自我依赖、遵循规范,适合做基层操作性管理者。高成效者可成为好的协调者和团队成员,低成效者则会变成画地为牢的官僚。
自恋型人格独立意识强,自信心强,难以被说服,有强烈的追求权力和荣誉的欲望。他们是事业上的创新者,往往成为所从事行业的专家。与爱他人型人格不同的是,他们渴望被崇拜而不是被爱;与保守型人格不同的是,他们具有雄心壮志,想尽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恋者容易成为杰出领导
一个领导者的成功与否,和他的人格特征存在很大的关系。爱他人型人格过分看重他人的赞许,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缺乏魄力,难以成为有效的领导者。保守型人格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稍好一些,严谨和细致可以使他们成为操作型的管理者,但进入到决策层面时,他们就显得缺乏创见。
只有自恋型人格最有可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他们往往具有两个重要的领导特质——远见卓识和感召力。自恋者因为不喜欢循规蹈矩,而是喜欢创造游戏规则,因此他们对未来有强烈的发展导向,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往往更强。高回报对他们的诱惑也让他们乐于去支付高风险的代价。
心理学家指出,许多自恋者都会去从事高压力、高回报的工作,有可能成为传奇的领袖。这种工作可以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更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无上荣誉。心理学家迈克尔·麦科比在研究了许多自恋型领导者后发现。在商界,随着职位的升高以及压力的增大(收入和名气的回报也越来越高),这种自恋型领导者也就越多。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著名“情商”专家丹尼尔·戈尔曼将自恋型领导者分为了“健康”和“不健康”两个类型。
健康的自恋型领导者善于反省,并且乐于接受现实的检验。他们乐于接受新信息,因此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思想不会僵化。不健康的自恋者则希望得到别人的推崇,而不是喜爱。在商界中,他们经常会成为改革派,而且由于他们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在追求目标的时候总是咄咄逼人、不惜代价。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完全漠视他人的感受,比如他们会关闭或者卖掉公司,或者大规模裁员,而不会对因此遭难的员工抱有任何同情心。
身居高位,自恋也会随之而来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从事领导力发展研究的教授。对企业和领导者有大量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他认为自恋本身并不是坏事,适度自恋可以使人自信果断、富有创意。有所成就的人,都多多少少有点自恋,否则他们无法激励自己走向卓越。但在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中,体现出了在自恋下公司滋生的失去控制的自我膨胀,比如花旗银行就是世界上最自恋的管理者之——桑迪·威尔(Sanford I.Weill)的思想产物,他被列为造成金融危机的几大罪人之
但是,一方面自恋的领导容易取得成功,一方面当成为领导者时,原来并不自恋的人也会因为地位的转换而增加自恋的可能。这样一来“自恋”与领导者几乎是很难分开的。
哈维·琼斯曾经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当他成为ICJ公司的董事长后,仍然继续开着他破旧的大众汽车上班。有人婉言告诉他别做这样的傻事。ICI公司的董事长应该乘坐劳斯莱斯来上班,而且由专门的司机接送。他很清楚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但其他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于是他也开始相信自己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待遇——或者更高的待遇。
弗里斯说:“由于身居要职,自恋成了一种自然的产物。你就像身处一个装满镜子的大厅:你的想法总是有人附和,你总能看到你想要看到的。想要抵挡自我膨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突然之间,一切木已成舟。你当初在公司实现抱负的梦想也付之东流。”
这种附和会对人的观念产生巨大改变,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亚历山大年轻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一个参与式管理者,他有一个“智囊团”参与决策。但是,当他快要进入30岁的时候,他开始相信自己是个神,他参与式管理期也就自然终结了。
并不是所有的领导天然认为自己应该成为领导者,他们也会为要承担的责任感到疑惑和恐惧。“如果你被提拔为一家有着10万名员工的公司领导人,你有时候很自然地会疑惑,‘难道我真的应该得到这个职位?’但你必须缄口不言,因为如果别人发现你感觉自己像一个骗子,他们会质问你为什么还担任这一职务,还挣那么多薪水。有些人为了弥补这种不安全感而变得更加自恋,目的是劝服自己和他人:自己确有过人之处。”
防止自恋型领导者对公司的破坏
当自恋型领导转向“不健康”的倾向时。他们对企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好大喜功会成为公司的风气,健康的讨论氛围将会消失,员工会认为阿谀奉承是迎合上司的最佳方式。
丹尼尔·戈尔曼转述了一位商学院教授的感慨:“我的学生把社会看做一个‘名利场’,他们认为只要迎合上司的虚荣心就能升职。有时候,他们可能要昧着良心奉承上司,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自己够狡猾,再加上一点运气,自己的良苦用心肯定会被上司看在眼里的。”
弗里斯说:“高层管理人员很难获得坦诚的反馈——他们往往也并不欢迎坦诚的反馈。我曾与一个来自高加索的企业领导人一起工作,他的下属对这个管理者的考核是满分,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管理者。后来我发现,他对下属发放反馈表时,表上印有每个人的名字,他说:‘填完后交回到我的办公室。’这一案例可能比较极端,但许多领导人的确得到了这样的反馈。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沙伊斯科普夫中尉说,‘我会感谢告诉我真相的人’,然后将敢说真话的人送上军事法庭。”
而且,自恋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群体效应。尽管表面上公司可能会要求员工坦白诚实,但共同幻想的程度决定了公司员工掩盖事实的程度。
“自恋一旦在公司中蔓延开,那些挑战这种自我膨胀心理的人们就会为大家所不容。这样,自恋型群体就会变成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他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从不质疑自己的目标和手段。他们似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追求任何想要的东西。这种自吹自擂使人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越来越脱离实际了。社会规则只适用于别人,对他们自己却没有任何约束力。”丹尼尔·戈尔曼说。
摆脱“不健康”的自恋:允许适当的不尊重
弗洛伊德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匹野马,但弗里斯觉得大象是一个更好的比喻。“大象行动迟钝,但非常执着。我们可以尝试一点点地推动大象。”
“当管理人员成为城堡里的国王或王后,必须创造一种环境,容许人民对权威合理地不尊重。我们不需要像沙伊斯科普夫中尉那样的领导人。一些出色的管理者会选择‘明智的傻瓜’为他们工作——如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他们以开玩笑的方式提出严肃的问题。当我去俄罗斯和一些高层管理人士一起工作之时。就经常扮演‘明智的傻瓜’的角色。我们可以走在雪地里探讨生命的意义。当正确的时机来到之时。我的话会让对方陷入思考。”
弗里斯提倡领导者首先可以随着职位的升迁,去正视困扰自己的长期问题。“如果你小时候很贫困,你可能就会受到金钱的影响,变得痴迷于消费能力,买最豪华的汽车、房子或游艇。但最终你会意识到,无论获得多少财富,总有人会比你更富有,你就会开始尝试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
比如弗里斯会在领导力的课堂上问高层管理者这样的问题:“你已经在目前的银行担任总裁很多年了,全部的追求就是在进入坟墓之前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吗?你该如何充实自己?”
“这会帮助他们开始反思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并在行动前问问自己:‘我正在做什么?我为何这么做?’”
在互相提供反馈的过程中,他们会变成更有效的领导者。他们开始将自己作为一种工具,聆听人们说出的话语以及潜在的声音。
弗里斯自己也清楚。这种培训,不是一定能让人们在课程结束时就感到茅塞顿开,因为人性中的惰性非常大,你不可能在短暂的几天内就将它消除。
“两个体系”建设应知应会 第5篇
班组长以上及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掌握:
一、基本概念
1、现提出的“双重预防机制”,即为原来的“两个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2.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进行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风险点是比危险源大的、更宽泛的概念,一个风险点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3.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导致事故的根源,即能量或能量载体为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措施缺失或失效构成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4.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5.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方法:我公司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6.风险分级:根据危险性D的数值(评价结果)大小划分等级。
评价结果20-70为四级风险,70-160为三级风险,160-320为二级风险,大于320为一级风险。
7.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公司分级管控:一级、二级风险点由公司管控;二级、三级风险点由厂级管控;三级、四级风险点由车间管控;四级风险点由班组管控。上级管控的下级必须管控。
8.风险控制措施: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所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风险控制措施共五类: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
二、双重预防机制(两个体系)情况: 1、2016年10月-2017年7月 双重预防机制初步建设阶段。2、2017年8月-2017年12月双重预防机制推进试运行阶段。
— 1 — 3、2018年1月-2018年3月双重预防机制优化改进阶段。
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步骤
成立组织机构→编制体系文件→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分级管控→编制隐患排查清单→风险告知→隐患排查→隐患治理→体系定期评审
(一)成立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安全、装备、生产、监察、财务等部门领导及各生产厂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成员单位(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制定下发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进方案、管理制度、作业指导和考核办法,公司和各单位(部门)充分利用专题会议、调度会等形式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进情况进行协调和考核通报,全力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二)编制体系文件、全员宣贯
双重预防机制初步建设阶段。公司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方案》《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分级信息表》《公司风险等级分布信息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点名册》《作业岗位基本情况调查表》等文件表格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试运行阶公司转发了山东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公司编制下发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方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作业指导与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
在全员宣贯方面,公司组织各单位推进小组成员进行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知识培训,并聘请专家对以上人员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了基础知识培训;由各单位推进小组成员对全体员工分层级逐级进行了宣贯培训,并全员进行考试。
(三)风险点划分
一是设备设施类,包括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如高炉本体、供风系统、喷煤系统、煤气柜、过跨车等;
二是作业行为类,包括常规作业、危险(特殊)作业活动,如点检作业、高温熔融金属吊运、易燃易爆区域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
(四)危险源辨识
针对设施设施风险点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将危险源所在部位作为检查项目、明确检查标准及针对该危险源所采取的现有控制措施,逐项排查辨识;
针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分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明确针对该危险源所采取的现有控制措施,从人、物、环、管四方面逐项排查辨识。
(五)风险评价分级
— 2 — 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风险评价,根据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对评价出的风险程度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
以上评价出的较大以上风险属于不可接受风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以降低事故风险。
(六)确定控制措施
根据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情况,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个体防护、应急五个方面,重新制定了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全面管控。
(七)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一级风险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二级风险为较大风险、橙色风险;三级风险为一般风险、黄色风险;四级风险为低风险、蓝色风险。
(八)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将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和标准是双重预防机制的一项重大创举。
根据分级管控原则确定各层级隐患排查范围,根据危险源具体管控措施确定各层级隐患排查内容,根据风险程度和具体情况确定隐患排查频次,最终形成各层级、各岗位的隐患排查清单。
(九)风险告知
公司共有一级风险点3个,高炉、转炉和煤气柜,公司在南浴池广场对一级风险点进行了风险告知。
各单位对一、二级风险点和重点岗位的三、四级风险点进行了现场告知,每个岗位以风险告知卡的形式进行了风险告知。
(十)实施隐患排查
全员参与,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落实隐患排查。
(十一)实施隐患整改
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对于一般隐患,能当场整改的责令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当场整改不了,隐患排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单,给予一定期限限期整改,责任单位签字盖章确认,整改完毕责任单位填写隐患整改反馈单送排查单位,排查人员验收确认,形成闭环管理。
重大隐患治理流程:编制评估报告→制定整改方案→上报安监部门→公司落实资金→责任单位整改→公司组织验收
(十二)体系考核
— 3 — 为保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扎实开展,公司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作业指导与考核办法》,公司上下对培训教育、体系建设、隐患排查各环节严格督查、严肃考核,确保全员掌握、人人参与,保证隐患排查到位,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岗位人员应掌握:
一、现提出的“双重预防机制”,即为原来的“两个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二、本岗位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等级和数量(管控清单为准)。
三、熟记本岗位《岗位风险告知卡》的内容
四、隐患排查治理流程。按照班组隐患排查治理流程要求进行。
公司各单位:
消防管理应知应会 第6篇
001物业管理公司消防管理队伍的原则是:每个管理处的员工都是公司的义务消防员。002消防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是:负责消防报警中心的日常值班;普及防火知识教育,落实防火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火灾发生时是灭火的骨干力量。003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004消防工作包括防火与灭火两个方面。
005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措施是:行政、技术和法制措施。006 “防火责任人制度”是:“谁主管,谁负责”。007我国最高消防行政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
008消防监督的三要素是:监督者,被监督者和监督标准。009消防监督最可靠的保证是:组织。
010消防重点部位的确定:火灾易发部位,发生火灾影响全局的部位,重点项目和技术设备,财富集中部位,人员集中部位,村镇粮食加工厂。011重点防火单位的防火责任人是:单位正职领导。
012重点防火单位工作人员对本人岗位的防火责任是:对本岗位的消防安全负责。013室内装修应使用: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及燃烧时不发出有毒气体的材料。
014重点单位消防工作的重点是:制定应急灭火和疏散方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015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现场工作人员承担的义务是: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016物业管理单位的消防管理职责是: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制度,明确防火安全责任;管理、维修、保养、更新物业区域内的公共消防设施和器材;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建立义务消防队,扑救初期火灾,引导安全疏散。
017对存在火灾隐患并不按要求整改的:自整改期限届满之日起对责任单位处以每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深圳实行)
018建筑物内部装修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处以每平方米罚款30元。(深圳实行)
019燃烧的四个特征是:放热,发光,火焰和发烟。020可燃物的着火方式是:引燃和自燃。021大多数火灾是由引燃方式引起的。
022由引燃引起的火灾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三个条件。023火源主要是明火和高温物体两种。024发热的导线属于火源。
025火灾的主要助燃物是:空气(氧)。
026防止火灾发生的最重要措施是:消除火源。027一氧化碳是剧毒、可燃性质的气体。
028火灾中导致人员死亡最多的原因是:烟毒气致死50%以上。
029灭火的原理是:断绝可燃物,降低火场温度,窒息缺氧法,抑制火区连锁反应。030火灾分为:A类固体,B类油脂及液体,C类气体,D类可燃金属。031常用的灭火器主要有:清水,泡沫,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032对一般固体火灾适用:清水,泡沫,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033对贵重设备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034对档案材料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035对可燃液体适用:泡沫灭火器。
036干粉灭火器的用途最广,它适用于气体,液体和电气设备火灾。037干粉灭火器一般应和泡沫灭火器连用。038在配电房应配置: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039电气线路火灾的原因是:短路,过负荷和接触电阻过大。040电气线路的安装必须由合格电工人员负责。041电线绝缘必须合乎电压要求。
042为在短路和过负荷时能及时切断电源,必须在线路中安装熔断器装置。043不可用钢,铁丝代替熔丝。
044接触电阻过大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引致直接燃烧的后果。045为防止接触电阻过大必须做好保证牢固连接线路工作。046防止电气线路火灾的重点在:选材和安装方面的工作。047具较大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焊割方法是:电焊和气焊。
048在重点防火部位动用电焊,气焊必须经过相应级别的审批手续。049在扑灭电气火灾时应坚持先断电,后灭火原则。050发生火灾时切断电源最好使用绝缘工具。
051为避免触电,对使用灭火器扑灭电器火灾时应注意:尽量增大喷枪和带电体的距 离。052气焊使用的危险气体是:乙炔。
053仓库内物品摆放应做到分类,分堆和防火间距要求。054仓库不可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
055仓库的电源开关必须安装在:仓库外。
056在消防安全责任上,建筑设计部门实行“谁设计,谁负责”原则。
057经公安消防机关审批的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图纸不可在实际施工中变动。058扑灭初期火灾的最有利时机是:起火后5-7分钟
059在组织灭火自救工作中,应坚持救人重于救火的前提。060建筑物必须制定灭火和疏散应急方案。
061对消防管理人员任职要求:先培训,后上岗。062在疏散中首先要了解:火场内的人员有无被困。063疏散的首要次序是:疏散着火层以上人员。064在疏散中如何稳定群众情绪:喊话宣传。
065疏散中人员较多或能见度较低时,应采用:鱼贯队列式的方法。066对脱险人员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阻止其重返火场。
067对物资疏散的第一任务是:疏散可能扩大火势和爆炸的物资。068物资疏散和人员疏散不可同时在一个安全通道里进行。069地下建筑和地下停车场的安全出口至少应有:2个。
070在疏散中对伤病员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应:使用消防电梯。
071由于中性平面效应,打开着火层以下的门窗时应注意:不要过多打开门窗。072动力工程部门在发生火灾后不可立即撤离岗位去支援一线。
073最大的火灾隐患是人们对火灾隐患认识不足,因此消防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好宣传教育方面工作。
074作为承建商,应对物业消防系统安全负责。075消防中心是整个消防系统的中心枢纽部分。
076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烟感,温感,警铃。手动按纽,联动设备。077消防水不能借用它途。
078排烟阀、送风阀在无火警时应保持关闭状态。079气体灭火系统一般安装在:电气设备房。080设备房门都是防火门。
081消防通道的防火门要保持关闭状态:保证发生火灾时烟和热量不能进入消防通道内。082消防通道的照明灯,指示灯应常亮。083为防盗窃,可否在适当时段锁上消防通道门?:否 084消防通道不可临时堆放货物。
085温感一般安装在:停车场和某些设备间。
086引起烟感误报的主要原因是:烟雾和灰尘过大。
087报警时,警铃和紧急广播会:向报警层和上下两层报警。088风阀开动的形式是:报警层和上下两层同时开动。
089消防设备在任何时候都应处于自动状态,而非手动状态,这是因为:手动状态会令消防联动失效。
090火警发生后,所有电梯会:迫降至最底层。
091消防系统是独立系统,但需要其它设备部门支持和配合。
092消防监控系统应该与安保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共同工作才能发挥最佳效果。093地下停车场的排烟风机除消防功能外,还有:换气,降低废气浓度的作用。
094当你所在楼层发生火灾时,应采用从消防通道到达下面最近的避难层的方法逃生。095火灾发生时,当你处在火灾层以上的楼层时应采用从消防通道到达上面最近避难层的方法逃生。
096消防喷淋系统有以下部分组成:喷头,管道,信号阀,水流指示器,水泵,湿式报警阀,喷淋接合器。
097启动喷淋系统喷头动作的温度:65-71℃。098喷淋水泵靠压力开关启动。
099维护人员平时检查喷淋系统主要看:管道是否有水,总阀门是否常开。
100发生火灾时正确使用消防栓的步骤:拉开水带,套在消防栓口上。装上水枪,打开阀门,对准火焰底部喷射。
101使用消防栓时,最少要2个人操作。
102当某个消防栓漏水时将该立管的总阀门关闭,排水.维修处理。103维护人员每个季度检查一次消防栓内的设备。104消防栓水泵用消防栓按纽启动。
105气体灭火和泡沫灭火不能由消防中心控制,但可监视动作信号。106发现火灾,但烟感未动作,立即打破手动按纽报警。
107发现火灾,身边又无通讯设备.立即打破手动按纽报警。108手提式灭火器应放在通道和容易发现的地方。109一个消防喷淋头的保护面积是12.5平方米。
110一只消防报警烟感器的保护面积是当6m>H≥2m时为60平方米;当12m>H≥6m时为80平方米。
111消防栓和消防栓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米。112喷淋系统的信号阀是常开。
113所有消防系统的闸门平时应处于常开状态。114疏散指示灯安装在消防通道内外的位置。115疏散指示灯的电源不能关闭。
116消防系统现场设备平时处于自动状态。117消防供电是双回路。
118发电机发出的电供应急照明,消防电梯和其它消防设备使用。119应急照明应安装在消防通道,设备房等位置。
120应急照明日常检查采用切断正常电源,看能否动作的方法。
121发生火灾时,送风阀要打开,打开后如何关闭?现场手动关闭。122消防主要设备动作以后,消防中心显示运行动作和手动自动信号。123消防中心的控制电源平时保持开启。124消防中心控制电源有2路(警铃电源和控制电源)。125消防栓和喷淋系统要稳压。
126消防供水系统每套有2个水泵(一用一备)。
127消防水如何供水?先使用水箱供水,后启动水泵抽水。
128消防接合器的作用:当水池,水箱无水时,由消防车通过接合器供水。129室外消防栓的作用:专供消防车取水。130防火门的性质:是一种活动的防火分隔物。
131防火门通常安装在防火墙、前室、走道、楼梯间。
132防火门主要分为三级。甲级需耐火1.2小时,材质为双面薄钢板中填硅酸钙板及陶瓷棉,主要用于防火分区的门洞口处;乙级须耐火0.9小时,其构造为厚木板单面或双面钉石棉板及铁皮,也有将木料经防火浸料处理,主要设在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门洞口处;丙级应耐火0.6小时,主要用作管道井的检修门。
133防火门的安装使用及养护管理工作应注意安装自动闭门器;安装防火门开启固定装置;安装电磁门锁(常闭疏散通道防火门);设置双扇关闭前后步骤顺序器;安装推杆式门锁;防止地毯或其他物品卡住防火门问题。
134低层消防水箱一般储存10分钟的室内消防水用量。
135消防水泵的技术要求是:一组消防水泵,至少应有两条吸水管,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满足供水的要求。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每台消防水泵则应各有独立的吸水管;消防水泵的吸水管和出水管,为便于检查和维修,一般应敷设在水泵房的地面上,其阀门应设在操作方便的地方,并需有明显的启闭标志;消防水泵的吸水管口径不应小于消防水泵进水口的直径;消防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引水,以保证及时供水;消防水泵与动力机械应直接连接;固定消防水泵一般应设置备用泵;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止回阀和供试验、检查用的放水阀。136高低压配电房、计算机房等场所为什么采用气体灭火而不用水灭火?因为水是非绝缘体,而气体是绝缘体(靠排除氧气而灭火)。
137释放消防气体前要先关闭风机等通风设备,防止空气流通。138消防栓箱内有水枪、水带(有的还另带卷盘)、锤子、报警按钮装置。139消防栓栓口离地面高度是1.10m。(允许误差2cm。)140自动喷淋系统每个大区又分几个小区,大小区分区的依据各是:压力超过80mH2O分大区,每个小区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
141消防电梯的安装使用及养护管理工作应注意:设前室保护,以防烟火侵入井道及轿厢中;轿厢承载力不小于1500kg,内部面积不小于1.5x2.0m,以保证容纳担架和数名人员;轿厢内配有通讯联系、操作控制、事故电源及紧急照明等设施,内部装修为不燃及难燃材料;井道、机房单独设置,隔墙为防火墙,门为甲级防火门,底坑有排水设施,顶部有通风设施,井道内不准敷设其他用途电缆;设专用消防按纽等。
142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设备由探测器、区域报警器和集中报警器组成。
143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设备有感烟、感温、光电和可燃气体探测器等种类。
144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设备的安装使用及养护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对适用范围、环境条件、保护面积、安装高度等要求安装;传输线路与强电电缆分开敷设,导线线芯(铜线)截面不小于0.75mm2,多芯电缆,单根线芯(铜线)截面不小于0.2 mm2,供电电源使用消防专用电源;由经过专门训练人员负责使用、管理和维护;维修由专业维修人员维修。
145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设备一般常见故障及其检查办法是:主电源故障,检查输入电源是否完好,熔丝有无烧断、接触不良等情况;备用电源故障,检查充电装置、电池有无损坏,连线有无短路;探测回路故障,检查该回路至火灾探测器的线路是否完好;误报火警,应勘察误报现场有无水蒸汽、粉尘等影响。
146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导标准有:在疏散楼梯、走道和消防电梯及其前室以及人员密集的场所等部位设置事故照明;在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等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应设于走道墙面及转角处、楼梯间的门口上方,以及环型走道中,其间距不宜大于20米,距地1.5-1.8米,应写有“EXIT”的字样,且为红色;采用可充电蓄电池作为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灯的电源;供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主要通道上的照明不应低于0.51x。
147为什么说熔断器存在导致火灾发生的危险性?熔断器在保护熔断时,会发生高温金属屑飞溅,如果熔断器周围有易燃物就容易导致火灾发生。
148熔断器的安装与养护管理措施有:选用熔断器的熔丝时,熔丝的额定电流应与被保护的设备相适应;一般应在电源进线、线路分支和导线截面改变的地方安装熔断器,尽量使每段线路都能得到可靠的保护;照明线路熔丝的额定电流应稍大于实际负荷电流;为避免熔丝熔断时引起周围易燃物燃烧,熔断器宜装在具有火灾危险的房屋外边,否则应加密封外壳,并离开可燃物构件;经常除尘,以保持熔断器清洁;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不能安装一般的熔断器。
149住宅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有:液化石油器具火灾;厨房油锅起火;煲粥干锅起火;电器用具火灾;儿童玩火火灾,烟头未熄引起火灾等。
150扑救住宅火灾时应注意的问题:发现室内起火时,切忌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使火势扩大蔓延。灭火后,需打开门窗,将未燃尽的气体或烟气排除,防止复燃;嗅到液化气气味,切忌用明火检查,禁忌开电灯,勿使用泄露点处电话,应关紧相关阀门断绝气源及泄露点电源,开窗通风;发现起火,应通知疏散邻居。
151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的扑救对策有:首先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阀门,打开送风设备,关闭通风设施,打开所有出入口疏散人员,启动灭火设备,将起火点的未燃物资搬走或隔离。
152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应注意的问题:当有化学、塑料类物质燃烧时,要注意防毒气和烟雾中毒;利用广播形式宣传、引导和稳定人们的情绪,做到循序地按疏散计划撤出被困人员,防止人群过挤造成踏、压伤亡事故,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灭火时要沿墙根行动,防止燃烧点上部坠落物压伤人员。
153火场上主要的有害气体可能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氮的化合物、硫化氢、氰化氢、光气等。
154火灾现场对人的危害主要有:缺氧、高温、毒性气体、尘害。155人在火灾中主要的心理反映是:惊慌和群聚。
156激发人在火灾现场的积极心理的办法是:教育、训练。157火场逃生的主要方法有:自救、互救
158自救的主要方法有:熟悉所处环境;选择逃生方法。
159火场可选择的逃生方法有:立即离开危险区域,选择简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备,准备简易的防护器材,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创造避难场所。
160火场逃生应注意的事项:逃生动作要迅速;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若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迅速报警;有可能扑灭初期火灾。161寻找火场被困人员的方法有:询问知情人;主动呼喊;搜寻。
162对火场儿童的搜寻应注意床上、床下、墙角、桌椅下、橱柜内及可以藏身的物体下面。163火场急救的基本要求是:抢救伤员必须争分夺秒;坚持救人重于灭火的原则;掌握正确的施救方法。
164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对策有:尽量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如:消防电梯、消防通道、疏散层、擦窗机、室内的疏散阳台、疏散通廊、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建筑物救生天面等进行安全疏散;利用广播对建筑物内人员进行广播,告之起火有关信息及安全疏散路线、方法等;当某一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不大时,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上一层和下一层的人员疏散,若火势有发展,则应通知着火层以上人员疏散;先救人后救物资。
165对高层建筑火灾中难以疏散的物资采取固定的大型机器设备,用喷射雾状水流设置水幕等方法冷却,不能用水冷却的,也可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予以遮盖;对于易燃液体,可喷射泡沫予以覆盖;对于忌水渍、烟熏、灰尘污染的物资,应用蓬布等进行遮盖的措施进行保护。166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突出表现在:蔓延快,燃烧猛,难逃生。167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法规是《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168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实施自防自救原则。
169高层建筑扑灭初期火灾不可以单纯依赖公安消防部门。170高层建筑扑灭初期火灾应依靠高层建筑的员工和所有人员。171高层建筑必须由有关单位的防火责任人组成防火领导小组。171高层建筑管理单位必须设置消防安全机构。172高层建筑应配置防火专职干部。
173高层建筑内不可储存易燃,易爆和化学物品。
174高层建筑消防管理“三严格”的对象是:吸烟,用火,用电。
175高层建筑内的商铺、写字楼和客房不可使用电炉,电烫斗等电热器具。176高层建筑救火的成败取决于初期火灾能否被扑灭。177扑救高层建筑初期火灾的责任落实到该单位的员工。178高层建筑火灾后发生后的首要任务是报警。179高层建筑必须配备专职或义务消防队。
180高层建筑提高灭火自救能力的物质基础是:建立以消防控制中心为中心,能监控,组织指挥整个灭火流程的消防系统。
181高层建筑消防楼梯必须设有防排烟设施。
182对高层建筑内的餐厅、歌舞厅等部位应采取专门报警和疏散措施。183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值班的领导和管理员应亲临一线。
184高层消防水箱储存量的技术参数要求是:一类建筑不应小于18立方米,二类建筑和一类住宅建筑不应小于12立方米,二类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立方米。其安装高度必须满足最不利点所设置室内消火栓的水压要求。
185旋转电动机着火时,应用:喷雾水枪、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或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灭火。
186电梯电气灭火的注意事项有:
1、当电气设备发生火警时,要尽快断开总电源开关,切断电源,以防止火势蔓延和灭火时造成的触电事故;
2、电气设备的灭火要采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和干粉等不导电灭火器材,既可防止触电危险,又不会损坏电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