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时间怎样行走论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时间怎样行走论文(精选6篇)

时间怎样行走论文 第1篇

一、对换支重轮

全车16个支重轮分成4组、8对安装的, 由于机车的重心靠后, 所以后面两组支重轮承受的负荷大 (推土机是前面两组支重轮负荷大) , 驱动轮转动时带上的疏松土块也易掉在其上, 所以磨损较前面两组快。在机车工作1000小时后, 有必要将前后两组支重轮对换使用, 使各组磨损均匀。也可将前方的支重台车换到右后方使用, 将其右前方的支重台车换到左后方使用, 将4个支重台车调转180°使用, 可减轻机件的磨损, 延长支重轮与抬车轴的使用寿命。如有个别支重轮轮圈已磨薄, 甚至磨出豁口, 为避免引起履带板非正常磨损, 必须更换支重轮, 并一定要成对更换, 以免一新一旧高低不平产生偏磨。

二、对换驱动轮

由于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向左边转弯较多, 左面的转向离合器和制动器, 以及右面履带、驱动轮、支重轮的磨损较为严重, 两个驱动轮的磨损不同,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工作1500~2000小时后, 可以左右对换使用, 这样驱动轮寿命可延长一倍以上。为此, 在此情况下就必须更换履带板或将履带全部前后倒置过来使用, 使履带板销的另一圆柱面与驱动轮接触。

三、履带板的使用

由于拖拉机常向一方转向, 两边的履带受力不同, 磨损也不同, 在工作一个时期后对调使用是有利的。从使用的情况来看, 履带板中销耳的磨损要比两边销耳的磨损严重的多, 较易磨透, 待两边的销耳也磨透时, 往往履带板底部已有裂纹或磨透, 无法再使用了。所以要延长履带板使用期限, 关键问题在于延长履带板中销耳的使用期限。工作800~1000小时后, 应将履带前后倒转安装使用, 不但能减轻驱动轮的磨损, 而且还能延长履带板的使用寿命约500小时以上。

履带板的张紧度应合适, 一般来说, 在标准范围内略松一点较好。履带的正常下垂量为30~50mm, 注意两边的履带松紧应一致, 不能出现跑偏现象, 如果下垂量超过50mm并无法调整时, 应去掉一块履带板, 再重心调整好张紧度。过紧时不仅磨损快, 且驱动轮、支重轮、托带轮容易漏油;过松时遇斜坡或泥土落入导轨时不仅容易造成脱轨事故, 还会引起履带在托带轮上端松弛区段的跳动, 跳动将产生冲击载荷和额外消耗功率, 加速履带销和销孔的磨损。在调整好履带的松紧后, 张紧装置中丝杠要涂油并用塑料布包好, 有效防止生锈和丝纹刺满泥土, 以免下次调整不易拧动螺母, 费时、费力。

注意履带板的安装方向不能错, 正确安装方向是:将履带板铺于地上后, 三销耳朝前, 四销耳朝后;拖拉机前进时, 驱动轮轮齿应和履带板节销外侧接触。安装方向正确可延长履带板的使用寿命。

四、履带板销的使用

履带销每工作600~1000小时左右, 可将每根销轴转动180度安装, 使销轴更均匀的磨损, 提高它的使用寿命。在每天保养时, 要用手锤敲动履带销, 防止卡死不转动。为延长履带板的使用期限, 工作2000小时后应检查履带节距是否伸长, 发现伸长, 应及时更换磨损的履带销, 不要等磨损成曲轴状后再换, 以免加速履带板和驱动轮的磨损。一般说来, 一块履带板的使用期限等于两根履带板销的使用期限是比较经济的。

五、对换导向轮

导向轮每工作2000小时后, 可左右调换使用, 如发现偏磨可立即换边使用, 并加以调整修理。还应注意检查导向轮轴是否弯曲变形, 若有必须修理或更换, 以防履带脱轨和损坏轴承等部件。

六、轴承的使用保养

此外, 为避免行走部分轴承的早期磨损, 在按技术保养规定要求定期进行保养时, 必须用清洁的合乎要求牌号的润滑油来润滑, 不能为了防止漏油和保养省事, 违规使用黄油进行润滑, 也不能为了省油使用废机油;只要不缺润滑油, 轴承就不会早期磨损;同时应及时检查调整行走系的所有轴承间隙。一定要保证支重轮、导向轮、托带轮和驱动轮密封装置的完好, 确保轴承内不进泥水、不渗漏润滑油。

七、拖拉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读后感 第2篇

本文以钟表为线索,作者以成长记录的方式,()从儿时到长大成人的不同时候,最终真正领悟了时间――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生活中。

时间可以让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可以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染上锈迹,可以让老屋驼了背,可以把我们至爱的东西悄无声息地带走,作者也在时间中寻到了一丝银发……本文虽然没有说,时间苦短,好好珍惜呀!但文中的哪件事例没说明时间的速度之快?墙上的“滴答”之声,天色的万千变幻……无不说明时间正在身边流逝!

在时间中行走 第3篇

我是个喜欢铭记的人,喜欢记录下让我心动的一切,文字抑或摄影都是我留下美好瞬间的方式。我喜欢在工作的间隙,走入自然的怀抱,从与自然亲近的时间中,找寻内心的平静,获取正面的能量,并使之成为我生活和工作的动力。

在自然中行走,能看到广袤无垠的原野、苍翠肃然的森林、汹涌澎湃的海浪和云缠雾绕的山巅;能听到溪流悦耳的叮咚,飞鸟婉转的歌唱,狂风冷冽的呼啸和雷电猛烈的嘶吼,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也会变得更加谦卑、温和、从容。

在自然中行走,能从四季的轮回交替中,看到时间的脚步。春天,走到花开的婺源,看金黄的油菜花田和满山的杜鹃花争奇斗艳,青瓦白墙的房子倒映在蜿蜒缠绵的河水中;夏天,走到天苍野芒的乌兰布统,看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场和繁星密布的野花,牛羊遍野,骏马奔腾;秋天,走到色彩斑斓的圣地西藏,看冷傲的雪峰与热烈的红叶争辉,缀在蔚蓝天空上的白云几乎伸手可摘;冬天,走到日出云海的周宁,看第一束晨光洒向大地,白茫茫的云烟,盘绕山涧。

在自然中行走,有时也是一种告诫。无论你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自然的轮回永远不会为你改变,时间的流逝也永远不会为你稍慢哪怕一秒。千金易得,健康难买。但是,这最简单的道理却最容易被人忽略。行走其实并不简单,它是一种警醒,一种态度,一种法则,正确地把握行走方向,需要坚毅,需要智慧,需要人格品质。

我无数次的行走在季节变换的时光长河中,自然引导着我的脚步,鼓舞精神,战胜疲倦。在朴素宁静的自然中行走,使我能够稍作停留,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去思考,认清前进的方向,为下一次的攀登做好准备。

人类从呱呱坠地到独立行走,从不谙世事到成熟稳重,时间始终毫不妥协地与行走朝夕相处。其实,行走不单单是指用双脚走路,人生的成就,梦想的达成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行走的累积和历练的成果,而时间就是这些成果的催化剂。诚然,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表面上看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时间非常公平,但在有限的时间里,行走得越远,看到得越多,懂得的越多,获得的也就越多。行走和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行走决定了一个人能够看到的广度,而时间则决定了这个人所能够看到的深度。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有人脚步沉重,跑得脸色煞白,上气不接下气,也有人身轻如燕,跑得气定神闲,一路绝尘而去。造成如此巨大分别的原因,就是时间。时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创造着辉煌,却也制造着平庸。环顾四周,我们看不到时间的身影,蓦然回首,却全部都是它的足迹。那么,有人不禁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其实,时间去哪儿了我们即使深究,也无法挽回一分一秒,与其回顾昨日的流逝,沉浸在过去的得失中,不如紧紧抓住还未逝去的时间,创造未来的机遇。

时光不等人。当一轮太阳从东边升起时,时间说:行走,又该出发了!就像台湾作家张默所说的那样:“多读山川,向远古探险;少说废话,从现在开始。”

我们身边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杰出人物,他们来自各个领域各种生活环境,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珍惜每一刻时间,持之以恒的奋斗。阿里创始人马云在创业时曾被人当成骗子,即使在创立阿里之后仍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然而多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无人不知的中国首富。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年轻时也曾当过建筑工人,推销过电话机,从农村到城市、从给人打工到自己创业、从万通到SOHO中国,潘石屹用了20多年打拼下了如今的事业。

在辉煌成绩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与外人道的辛苦,看似轻松从容的姿态下,其实都是日复一日的勤奋和寂寞孤独的日夜,每一个成功的背后,是血,是汗,是大把大把的奋斗时光。

时间的流逝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就如同历史的更迭、时代的变迁一样,旧有体系的颠覆如时间一般不可逆转。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从工业经济时代走进了互联网经济时代,并急速向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许多传统行业受到新时代的冲击。

十年前,逢年过节商场人满为患,实体商业一派欣欣向荣,然而十年后,电商、移动电商遍地开花,不断创造着“双十一”之类的销售业绩,反观实体商业则失去了昨日的辉煌。十年前,QQ是我们网络社交的主要方式,十年后,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信注册用户数达到6亿,微商、微信支付、微信理财、微信通话等一系列衍生出的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商业模式。

在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里,一切都在迅速迭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企业都面临着随时被新技术、新趋势颠覆的危险,要生存,就必须创新求变,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顺势而为,时刻抱有危机感并拥抱这个创新的时代。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其眼界的高低、商业思维的转变,是企业能否免于被时代淘汰的关键。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年过80却仍然像一个年轻人一样紧追时代的步伐。每天早晨,李嘉诚先生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用来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他时刻不忘了解全球最新的信息资讯,随时做好准备应对变化,他时刻保持的危机感和拥抱时代的热情是他成功的源泉。

时代所带来的变革永远超乎想象,未知领域永远比已知的更加宽广。即使自己不变,社会和时代也在变。要保持不变的竞争优势、不被淘汰,就必须具备比别人学得更多更快更好的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颠覆思维的牢笼,创新求变,居安思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在自然的轮回中行走,渐渐明白,遥远的不是距离而是心态;行走的不再是路途,而是一种追求;在时间的流逝中行走,不等到叶落的时候,才明白年华易逝;花谢的时候,才懂得青春不常;在时代的洪流中行走,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步,不畏惧拥抱时代的险变,才能站稳脚跟,一步步朝前行走。

在时间中行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不老,路不尽。

(作者系上海市工商联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

时间怎样行走论文 第4篇

这短篇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从体裁上看是一份犯人的狱中声明。博尔赫斯自己评价这部小说时说,读者将目睹“一次犯罪的经过及其一切准备活动,读者不会不知道这次犯罪的动机,但却不理解在我看来是这样直到最后一段才会明白”。[2]小说发生在1916年的英国。主人公名叫俞琛,是一个中国人,一战时期却在英国给德国人做间谍,被英国特工马登抓住,现被关押在狱中并即将被处以死刑。

故事由他的狱中供词伊始,开头却是莫名其妙地少了两页“他的声明的开头两页已经遗失”。[1]俞琛在狱中供词的开头写到他已经得知同伙被捕,并被打死了,而英国特工马登马上就会前来追杀他,因为他掌握了一项军事绝密情报:英国大炮新阵地的名字阿尔贝小城。这个情报无疑对于英德两国都极为重要。但在当时,由于条件有限,俞琛无法将这一重要的情报传达给其的德国上司。怎样才能把阿尔贝的名字传给上司?一一掠过自己拥有的东西,俞琛在逃命之前终于从电话簿上找到灵感:杀死一个与阿尔贝小城名字相同的人,这样,这起谋杀案就会见报,然后被害者的名字和俞琛自己的名字就会同时登上报纸头条。他的德国上司恰恰又是一个喜爱读报的人,只要他能读到这起谋杀案的报道,那么就一定能破译这其中的信息,从而摧毁阿尔贝小城。

于是俞琛即刻出发谋杀一位名叫史蒂芬阿尔贝的人。列车在马登赶到之前开动,马登要追上他就得坐下一班火车,这为俞琛争取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当俞琛顺利地来到阿尔贝家前的花园时,惊奇地听到里面居然传出了中国音乐。与阿尔贝深谈之后,俞琛发现阿尔贝是一位曾经在中国待过多年的汉学家,他潜心研究的竟然是俞琛的曾祖父崔朋当年未完成的两项伟大事业:一部其中人物比《红楼梦》还要多,名为《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小说,以及一座任何人进去都会迷失的迷宫。崔朋“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从事这两项不同性质的工作。但是有个来历不明的人暗杀了他,他的小说变得毫无意义,他的迷宫也找不到了”。[3]让他人不明所以的崔朋的小说被阿尔贝成功破解。原来崔朋并没有建造一座真实存在的迷宫,这个困扰了好几代人的迷宫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而崔朋写的混乱错杂的小说本身才是一座真正的迷宫,它是“一座象征的迷宫,一座看不见的时间的迷宫”。[3]正如文中所说,这部庞大的小说还可以看做是一个谜语,而其谜底则是那永恒不变的话题“时间”。这座小说迷宫最终探究的正是关于时间的可能性的主题,但整部小说却连一个“时间”的字样都没有“他甚至不愿意用含有时间’意义的字眼”。正像我们猜谜,谜语的谜底是绝不会出现在谜面上的。俞琛和阿尔贝聊得十分投入,差点都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读者也如同主人公一样,沉浸在他的虚幻的遐想中,忘了他“被人追捕的悲惨命运”。我相信,即使是再读这篇小说,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忘了俞琛此行的真正目的。就在这时,俞琛看到有个人正在小径上走来英国特工马登。当阿尔贝转过身去的片刻,俞琛掏出已准备好的手枪朝可怜的老头阿尔贝开了枪。马登冲了进来将其逮捕,当然,他聪明的德国上司也猜出了他的计谋,作为城市的驻扎着英国军队的阿尔贝最终被德国人炸成了废墟。

《交叉小径的花园》这篇小说的表层框架是一个间谍故事,充满了情节上的跌宕起伏和无限的悬念。但如果就此认为小说只讲了一个俞琛枪杀阿尔贝的故事则是不对的。这部小说显然不单单地描述了一起谋杀案。它在深层次上表述的是汉学家阿尔伯特讲述的迷宫故事《交叉小径的花园》。无疑,这才是小说真正想要表达的核心所在。表层的间谍故事不过是个载体。间谍故事体现着通俗小说的特征,而迷宫故事则有着哲理小说的特征,博尔赫斯把深奥难懂的哲理作了浅显通俗的形式处理,让两者巧妙相融在了一起。

可以看出,《交叉小径的花园》有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它的叙事结构也有着明显的迷宫特征。开头的缺失和结尾的可疑不定,使小说成为一个没有进口也找不到出口的迷宫,让读者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打转,造成循环往复的效果。小说既成为叙事的冒险,又成为阅读的冒险。在博尔赫斯的这篇小说中,叙事中有叙事,分叉中有分叉,每次分叉又都引出新的岔路。比如开头从《欧战史》的介绍到俞琛的供词是第一次分叉。里面的作为间谍的俞琛的故事、汉学家阿尔贝的故事、阿尔贝所研究的崔朋的故事,还有交叉小径的花园本身、俞琛谋杀阿尔贝的故事,以及作为小城的阿尔贝的覆灭,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分叉。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作者叙事的推动速度极快,读者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新的岔路。就像小说中崔朋建造的迷宫,里面的叉路可能是无穷的,他不断地在挑战着故事的可能性。这不禁让我们想到王小波的《万寿寺》作者将探求可能性推向了极致,他想在这小小的文本里穷尽可能性。事实上,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都在探求可能性,相信可能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判性思维,是每一个文学作者都想要做的事情。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情节的交叉表现在故事的多种巧合,时间的分岔和多维存在让情节的发展具有各种可能性。于是,互不相干的人和事就有可能因种种巧合而造成情节的交叉。这种分叉叙事隐含着一种生成性功能,好像故事可以无穷地衍生下去,每一个岔路都孕育着新的叙事基因,表现出对无限可能性的追求,就好像博尔赫斯的另一部作品《沙之书》一样,“无论是书还是沙子,都没有开始或结束”。[3]这就是一种分叉叙事,也是博尔赫斯在文本叙事结构上设置的迷宫。这种迷宫叙事就像真正的迷宫一样,充满了叙事的分叉和歧路,小说如同迷宫,这座迷宫里有一条小径通向中心,这就是表层故事揭示的间谍小说的小径。在这部篇幅短小的小说中,作者运用的高超的迷宫技巧使这掺杂着诸种文类的小说不仅没有臃肿凌乱之感,而且达到了为小说的虚构现实增添复杂性的目的。“而这种原来的小说具有的迷宫特征又被不同的中译本加强了。我对照了三个中文版本,开头关于《欧战史》这本书到底是哪一页记载了行动推延的历史事件,就有各不相同的翻译。一个版本说是22页,一个是242页,第三个则是272页。中文翻译(也许是排版工人)可以说是真正领悟了迷宫叙事的精髓”。[5]从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现在出版图书的不严谨性。

“时间是永远交叉着的,直到无可数计的将来。”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汉学家阿尔贝这样对俞琛说。博尔赫斯在他那题为《时间》的演讲中认为:“时间问题比其他任何形而上学问题都来得重要。”[6]这就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化的时间观。他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让时间与迷宫最终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摘要: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充满了“迷宫”叙事的盘综错杂性。通过“迷宫”这个核心意象, 他把奇幻体的迷宫故事嵌入侦探框架中, 叙事中的不断分叉造成小说扑朔迷离的阅读效果;通过精心设置的魔幻叙述手段, 消除了传统小说文本中真实和虚构的分明的界线。这篇小说对时间和永恒进行了严肃的思考, 博尔赫斯把玄学思想化为了小说形式, 影射了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的“时间”主题。

关键词:博尔赫斯,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时间,迷宫,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博尔赫斯著.王央乐译.交叉小径的花园.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69.

[2]埃米尔.罗得里格斯.英内加尔.博尔赫斯传.东方出版中心, 1994:339.

[3]博尔赫斯著.王央乐译.交叉小径的花园.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77.

[4]博尔赫斯著.王央乐译.沙之书.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381.

[5]吴晓东著.从卡夫卡到昆德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199.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 阅读答案 第5篇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再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现在,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又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请根据文意,填写下表。(8分)

人生阶段

时间的表现

对时间的认识或感情

童年

挂钟

严厉而又古板 温情

初中

①_________________

鬼鬼祟祟 少了气势,没有了威严

后来

栖身于项链、台历、计算机、手机

②_________________

十几年前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③_________________ 现在

④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木兰溪是蓝的

2、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一句中,两个行走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分)

3、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这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4、读了本文,相信你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不能抄原文,不少于40字)(6分)

答案:

1、(1)手表(2)匆匆(3)悄悄,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4)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2、活着 流逝

3、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时间是严厉而又古板的,突出了时间的公正威严,令人敬畏。

行走柬埔寨——在吴哥窟与时间竞赛 第6篇

别忘了吴哥也曾吸引过《古墓丽影》的劳拉。

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这片圣地一探究竟。本文作者就单人匹马去到吴哥,更与其他游客上演了一场与时间的竞赛!

At 4 AM on a November morning, my alarm goes off. I wake with excitement 1)brewing inside me. Today, I will visit the magnificent temples of Angkor.

At this hour, I would expect to wake to 2)tranquility, maybe even hear insects 3)buzzing in the distance. This, however, is not the case in Siem Reap.

The weather is dry and the temperature cool, which means Siem Reap’s tourism population is at its high. Like me, it seems every other tourist has also risen early in hopes of discovering Angkor Wat before the 4)onrush of other travelers.

Located in northern Cambodia, approximately a 45-minute drive north of Siem Reap, Angkor is home to the remains of the famous temples that served several Khmer Empires注 from the 9th to 15th centuries.

Known for their 5)architectural style, the temples’ mysterious stone walls are decorated with 6)intricate carvings and sculptures of mythical figures and stories that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still work to 7)unravel.

I want to see the famous temples for myself, so traveling to Angkor is a must.

Angkor Wat, the pride of many Khmers, is the only building to be displayed on any national flag. Built in the early 12th century, the wat (the Khmer word for temple) shares over 414 square kilometer of land with many other glorious ancient temples, such as the Bayon and Baphuon temples, as well as the famous Ta Prohm.

I will soon realize that no professional photograph, no exchange in conversation and no detailed piece of writing could ever do these temples justice.

The sky of the early morning is 8)pitch-black. The lack of streetlights would have made it difficult to see the road if it weren’t for the headlights from motorbikes, 9)tuk-tuks, cars and tour buses.

My tuk-tuk driver, whom I booked the day before, waves me over as he stands to the side waiting.

I can hear sounds of engines 10)roaring and people chatting. My 11)adrenaline is going and the race toward Angkor is on! Other 12)vehicles are already passing as I 13)hop in the back of the tuk-tuk. My driver kick-starts his bike, 14)throws it into gear, and we are off.

Dust flies into my face as we 15)whiz past competing vehicles.

The dirt road tries its best to 16)withstand the 17)onslaught of tourists who are fighting to get to Angkor before sunrise. The sounds of motors running and horns 18)honking add to the

already 19)chaotic morning.

I hold my breath to avoid 20)inhaling the thick dust. I can feel tiny dirt 21)particles building up in my hair. Nevertheless, I am excited and more awake now.

Suddenly, my tuk-tuk driver stops in the middle of what seems to be a large dirt field. He points to my right where I can 22)make out a large, dark shadow in the distance. It is still dark outside, but I can see other tourists hurrying in that direction. I thank my driver and head off.

Along with hundreds of other tourists, I rush up the stone walkway toward the magnificent shadow ahead of me. I am on the grounds of Angkor Wat where local monks from hundreds of years ago once prayed.

I feel a sense of 23)intimidation washing over me as I walk past large shadows of unknown shapes. I can vaguely make out the temple’s 24)silhouette, as the sky above slowly turns blu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25)scurry about the temple grounds, calling to fellow travelers to join them once the perfect viewpoint is claimed. I find my spot on a cool stone 26)banister, and wait for what is to come.

As the sun begins to rise, the intimidating shadows around us slowly disappear. The sun’s rays introduce us to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masterpieces in Southeast Asia—Angkor Wat. The temple is 27)overwhelming in size, and even from a distance I can make out the 28)unfathomable detail on the five towers rising above the entryways.

The shadows around me have now become the shapes of mythical creatures. Below the stone walkway to my left is a large pond of water that reflects the image of Angkor Wat under the glowing sun.

The chaotic buzz begins to disappear and I am suddenly surrounded by silence. We have all finished the race, and our prize is right in front of us.

I sit, admiring the magnificent buildings in tranquility and calmness. In the distance, I can finally hear those insects buzzing.

The leaves 29)rustle in the 30)breeze. As I gaze at the scenery around me, I think, “This is exactly what I wanted to wake up to.”

十一月的一个早晨,我的闹钟四点就响了。我睁开眼睛,兴奋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今天,我将要探访吴哥那些宏伟的寺庙。

此时此刻,我以为会在一片宁谧中醒来,或许甚至能够听到远处的昆虫在嗡嗡作响。然而在暹粒市则是另一番景象。

这时此地气候干燥,温度凉爽,这就意味着暹粒市正处于旅游高峰期。和我一样,似乎每一位游客都早早动身,希望能赶在游客大军到来之前一探吴哥窟。

吴哥位于柬埔寨北部,从暹粒市开车北行约45分钟便可到达。它是众多著名寺庙遗址的所在地。这些寺庙曾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供许多代高棉帝国使用。

这些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其神秘的石墙上装饰着纷繁复杂的雕刻以及神话人物和故事的雕塑,而学者和研究人员仍在努力解开当中的谜团。

我想亲眼见识这些著名的寺庙,因此吴哥之旅势在必行。

作为许多代高棉王朝的骄傲之作,吴哥窟是唯一出现在国旗上的建筑。吴哥窟(高棉语中的“寺庙”)修建于12世纪早期,周围还林立着许多辉煌的古代寺庙,譬如巴戎寺和巴芳寺,以及著名的塔普伦寺,占地超过414平方公里。

我很快发现,没有任何专业摄影、交谈对话或是细节描写能够真正诠释出这些寺庙的美。

清晨的天空依然漆黑一片。因为没有路灯,假如没有摩托车、摩托三轮车、小汽车和旅行大巴的头灯照射,要看清路况很不容易。

我前一天订好的三轮摩托车的司机在向我招手。他正站在一旁等我。

我能够听到引擎的咆哮声和人们的闲聊声。我的肾上腺素在升高,奔向吴哥的竞赛开始了!当我爬上三轮摩托车的后座时,其他车辆已经绝尘而去。我的司机狠蹬一脚,发动车辆,我们也出发了。

当我们飕飕地掠过你争我抢的车辆时,灰尘扑面而来。尘土飞扬的公路向游客们的全面进攻发起了奋勇的抗争,而游客们都决心要在天亮之前赶到吴哥。摩托车的飞驰声和喇叭的轰鸣声使得已经混乱不堪的清晨更显

杂乱。

为了不吸入厚厚的尘土,我屏住呼吸。我能够感觉到细小的尘埃在我的头发上聚集成堆。尽管如此,我依然兴奋不已,现在更加清醒了。

突然,我的三轮摩托车司机在一大片类似泥地的中间停了车。他指向我的右方,在那边我能辨认出远方的一大片黑暗的阴影。外面依然漆黑一片,但我看见其他游客正朝那个方向赶去。我谢过司机,然后继续前进。

和成百上千的游客一起,我匆匆冲上通往前面那片壮丽阴影的石头通道。我现在站在了吴哥窟的土地上。在千百年前,当地的僧侣们曾在这里祈祷。

当我走过形状不明的巨大阴影时,我感到一股敬畏之情席卷全身。天空渐渐变蓝,我能模糊地分辨出寺庙的轮廓。

从世界各地前来的人们在寺庙的场地上匆匆奔跑,一发现最佳视角就呼唤同行的游客一起欣赏。我在一个凉爽的石栏杆上占好位置,等待即将发生的一幕。

太阳开始升起,我们周围那些令人畏惧的阴影渐渐消散。阳光将东南亚最美的一处杰作——吴哥窟——带到我们面前。这座寺庙的宏大无可比拟,即使在很远的距离之外,我也能分辨出在入口处高耸的五座塔楼上那些高深莫测的细节。

现在,我四周的影子变成了神话生物的形象,在我左边的石头通道下方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映照出灼灼阳光下吴哥窟的绚丽倒影。

杂乱的嗡嗡声开始远去,我突然被寂静包围。所有人都已经结束了竞赛,我们的奖励就在眼前。

我坐下来,在静谧和安宁中欣赏着这些宏伟的建筑。我终于能够听见昆虫在远处嗡嗡而鸣。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