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胆囊炎范文(精选10篇)
老年人胆囊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患者中,女性43例,男性23,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93岁平均年龄73.85岁,本次发病至入院时间3~72 h。合并高血压22例(其中8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14例(合并冠心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合并其他疾病3例,本组伴发病发生率高达68%。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史,Murphy征阳性者26例。96%患者血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B超检查所有患者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壁厚、毛糙等。CT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内有分泌的胆汁沉积物,胆囊周围呈袋状水肿和低密度区域。合并胆囊结石3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阻黄4例(均系胆总管结石梗阻引起)。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关完善检查和检验,了解各脏器功能。并给予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应用,并根据患者不同并发症分别采取对症处理。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予静脉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160/90~170/95 mmHg,术后继续维持。合并有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请内科医生协同处理。合并糖尿病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进行血糖监测,均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若急诊手术,采用胰岛素微量泵,使血糖尽量控制在8.0 mmol/L以下,对于度过急性期再手术的患者,血糖要控制在5.6~11.2 mmol/L后再手术。本组患者经术前术中充分准备后,均顺利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开腹胆囊切除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14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8例,术中发现4例阻黄患者均系胆总管结石梗阻引起。
2 结果
本组66例患者中,其中并发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中毒性休克1例,肺部感染4例,应激性溃疡1例,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均经过综合治疗获得痊愈。
3 讨论
3.1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在生理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及结构状态都呈进行性衰退,进入代偿期或失代偿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炎症引起的痛觉感应和应急反应迟钝,临床表现不典型,腹痛、发热、和白细胞增多、腹部体征不如青壮年明显。
老年人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胆囊坏疽、穿孔率高,炎症消退慢。老年人多合并其它系统疾病,如伴有全身性动脉硬化,而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当胆囊炎症肿胀时,胆囊动脉容易栓塞,造成胆囊壁缺血、坏死[2]。
胆囊结石患病率高,合并胆总管结石多见。引起胆囊胆汁流出梗阻的常见原因是胆囊结石,约80%~95%急性胆囊炎病人,胆囊内含有结石[3]。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主要由胆囊结石所致,胆结石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发病率为13%~50%,80岁以上发病率为38%~53%,而且老年人穿孔的危险性高达40%~70%[4]。本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为(58%)。
合并疾病多,文献报告老年胆囊疾病患者的伴发病发生率可高达42%~54%[5]。其中以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最多见。本组伴发病发生率高达68%,合并高血压22例(其中8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合并其它疾病3例。上存合并疾病常使老年人胆囊炎病情危重,抢救不及时或不适当均会造成不良后果。
3.2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老年胆道疾病手术病死率为4.425%~11.7%,而急诊手术病死率为11.9%~24%[6]。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病人入院后均给予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应用,并根据患者不同并发症分别采取对症处理后,应争取在病人情况最佳状态下行紧急手术、发病72 h以内的早期手术,和急性期过后的择期手术。对入院时有紧急情况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频临穿孔等,在短时间纠正急性生理紊乱后应紧急手术[7]。由于老年病人多有反复发作病史且病史长,胆囊粘连严重、胆囊三角辨别不清者较多,手术难度大,故手术方式力求简单、迅速、有效以挽救生命为第一的原则。虽然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病人并发症多、手术危险性大,但对手术指征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应尽可能在发病72 h内实施手术,这样既可以降低病死率又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胆囊切除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术式,具体还应视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胆囊胆总管的病理改变而定。对胆囊粘连严重、胆囊三角辨别不清、胆囊壁坏死、胆囊切除困难者,可行胆囊大部切除,能避免胆道损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对择期手术者,术前经过多次分析患者各种资料,了解胆囊壁厚度,胆管有无扩张、有无胆管继发结石,以及胆囊周围粘连程度,可考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本组中有14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无一例中转开腹及发生并发症。随着手术操作技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早期手术治疗相对安全,既减少了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又避免了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被迫急诊手术的尴尬局面。因此,除全身条件极差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均应争取早期手术。
综上所述,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病情复杂,但及时正确的诊断,恰当的围手术期准备,对伴发病的及时处理,以及选择合理的术式,是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治疗成功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对2009年2月—2010年2月该院66例病人资料分析。结果 本组66例均痊愈出院。1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病情复杂,但及时正确的诊断,恰当的围手术期准备,对伴发病的及时处理,以及选择合理的术式,是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八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外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
[2]农卫兵.老年急性胆囊炎54例手术治疗体会[J].广西医学,2007,29(8):1279-1280.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中册)[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74.
[4]王雨,戴荣武,阎勇,等.老年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处理对策的研究(附126例报道)[J].华西医学,2008,23(4):719-720.
[5]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4-315.
[6]何三光,夏志平,田利国.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911.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分析 第2篇
【关键词】胆囊炎胆石症;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探究分析
胆囊炎胆石症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因其身体机能与免疫功能减退,发病率相对较高。同时合并的基础疾病较多,手术风险增大,是肝胆外科应为重视的问题之一[1]。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为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76例,年龄60-84岁,均经术前B超检查及手术证实患有胆囊结石,入院时急性胆囊炎41例,占34.2%,慢性胆囊炎79例,占65.8%。统计术前并存疾患,高血压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各类心脏疾病26例,前列腺增生23例,糖尿病19例,肾脏疾病11例,胆总管结石4例。术后病理报告:急性化脓性胆囊炎9例,坏疽性胆囊炎4例,胆囊穿孔2例,胆囊癌1例,其余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1.2方法根据患者病情,14例采取急症手术,106例采取择期手术,分别选择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其中11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5例行胆囊造瘘术,3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围手术期对并存疾病相应处理,术后对所有患者常规心电监护,加强对肝肾等脏器功能监测,并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2结果
本组患者中,总治愈118例,临床有效率98.3%;死亡2例,占1.7%,1例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胆囊癌,术后8个月死于肝肺转移、恶病质。采取急症手术的14例患者,8例出现并发症,占57.1%,采取择期手术的106例患者,18例出现并发症,占17.0%。术后并发症以切口、肺部及泌尿系感染为主,少数为切口愈合不良、心功能衰竭等,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或得到有效控制。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近年来老年人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明显增多,已成为肝胆外科尤其是基层医生日益重视的疾病之一。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特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①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和代谢紊乱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等,造成血胆固醇浓度异常,胆汁成分改变,加之老年人运动较少,胆囊收缩功能减退,使胆汁流通变缓、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②老年人基础疾患较多,治疗时主要考虑影响其生命安全或生活质量的重点疾病,而往往对胆石症胆囊炎尤其是静止期胆囊结石不予重视,多倾向于内科对症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顾虑较多,导致结石在体内长期存留,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部分结石还嵌顿于胆囊颈部,引发梗阻性胆囊炎,甚至形成Mirizzi综合症,胆囊恶性变等;③胆囊动脉属于终末动脉,老年人受动脉硬化等影响,血供相对减少,一旦出现胆囊炎症,囊内压力增高时,比年青患者更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④老年人免疫功能減退,抵御细菌毒素能力较弱,感染容易播散,严重时可进展为脓毒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加剧病情;⑤老年人痛觉反应较迟钝,临床表现为腹痛及压痛均较轻微,体温和白细胞上升幅度较小或不升高,有时可造成误诊、漏诊或低估病情;确诊后又因考虑手术风险等原因,常先采取保守观察治疗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手术操作时间,增加了并发症及病死率;老年人因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手术耐受力、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差异较大,本组120例患者,14例行急症手术,主要是因为该类患者入院时已经存在胆囊坏疽与穿孔,需要手术及时对病情进行控制;106例患者行择期手术并多数能顺利完成胆囊切除。通过比较发现,择期手术相对急症手术具有低并发症的优点,对老年患者极为受用[1]。麻醉方法以选择全身麻醉为妥,因其能达到满意的镇痛和肌松效果,亦便于危重病人的围手术期管理。在实施手术时,大多数应力争行胆囊切除术,它主要适用于各脏器功能尚好,胆囊三角解剖清晰,能耐受长时间麻醉的患者,具有一次手术就可以消除病灶的优点,避免复发[5]。对于病情危重或炎症剧烈、解剖不清的患者,不必追求完整的胆囊切除术,而应选择简单、有效的胆囊造瘘或Pribram技术为宜(即先切开胆囊,吸尽脓汁,取出结石,切除大部分胆囊壁,胆囊床残留粘膜用电刀喷凝处理,胆囊管常规结扎),以缩短手术时间,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有手术指征时要根据具体病情,结合术前全面评估及术中探查所见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最佳手术时机与方式。术后进行系统监测与细致的护理,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轻老年患者病痛。
参考文献
[1]陈荣海,莫汉平.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47例外科治疗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3):151-152.
[2]李传真,杨铁成.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特点与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56-157.
[3]陈绍礼,陈玢.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94例外科治疗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9,23(3):136-137.
[4]黄克伟.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探讨[J].海南医学,2010,21(12):98-99.
[5]洪华金,容浩,容子平.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16):38-39.
老年人胆囊炎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 女15例, 年龄65~81岁。全部有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病史。经B超、CT检查: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12例,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化脓性胆囊炎15例。术发现:萎缩的胆囊与周围广泛粘连成团块状10例, 萎缩的胆囊包裹着结石6例, 胆囊结肠内瘘5例, 胆囊壁浆膜片状坏死6例。
2 手术方法
开腹后首先辨认确定萎缩的胆囊壁与周围粘连的关系, 并试行分开显露胆囊底部, 用电刀切开胆囊底, 吸出胆囊内脓性胆汁, 取出结石, 手指伸入胆囊内引导切开胆囊体前壁直至胆囊颈, 同时分离胆囊周围的粘连组织, 显露胆总管, 结扎胆囊管, 而后切除胆囊体前壁大部, 对深在不易显露的胆囊后壁粘膜搔刮, 用1%石碳酸, 75%酒精, 盐水依次处理, 电灼止血。烧灼后的胆囊腔隙及残存的胆囊后壁浆膜组织无需缝合, 冲洗后放胶管引流。
3 治疗结果
伤口Ⅰ期愈合25例, Ⅱ期愈合2例。全组术后无胆瘘或隔下感染。全组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 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彩超27例, CT扫描9例, 未发现"小胆囊"和胆总管结石。
4 讨论
4.1 胆囊大部切除的适应征:
(1) 老年人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萎缩性胆囊炎; (2) 胆囊萎缩纤维化与周围广泛粘连, 胆囊三角粘连致密, 充血水肿不易解剖者; (3) 胆囊壁坏死穿孔, 胆囊床位置深在, 剥离时有损伤肝包膜易出血者; (4) 慢性胆囊炎坏死穿孔已形成内瘘者。
4.2 胆囊大部切除术体会:
(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逐年上升, 文献报道国内发病率为8%~10%, 死亡率高达10%~30%[1]。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多因结石引起,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对炎性反应的应激反应差。在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时病情进展快炎性反应消退慢, 同时伴有全身动脉硬化及局部炎性反应, 胆囊动脉管径变窄甚至闭塞。一旦疾病急性发作, 则病情进展迅速恶化, 胆囊化脓、穿孔或脓性胆管炎, 出现中毒性休克。因感染反复发作, 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 炎性粘连水肿, 造成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行胆囊大部切除, 可以取石, 去除炎性坏死的病灶。胆囊大部切除因失去残留的胆囊粘膜与胆道系统的连续, 因而可避免结石复发, 不仅避免了因强行胆囊切除可能造成的胆管损伤或出血, 又可免去因只完成单纯胆囊造瘘, 术后不得不面临困难的二期手术。对难切除的胆囊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2]; (2) 胆囊大部切除不过分强调解剖胆囊三角, 对粘连严重者, 可避免手术副损伤。有操作简单, 省时, 缩短手术时间, 安全, 效果确切, 出血少的优点, 有利于高龄患者的恢复; (3) 残存的胆囊后壁粘膜经搔刮, 石碳酸, 酒精, 盐水处理后, 已无分泌功能。彻底治疗后, 残存的部分胆囊浆膜无需缝合。本组证实;此术式术后无胆瘘, 无膈下感染, 无残余脓肿形成; (4) 术中注意保护伤口, 术毕彻底冲洗腹腔, 术后常规引流, 避免术后伤口感染; (5) 本组随访, 无远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正车.高龄胆囊炎、胆石症72例治疗体会.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 12 (1) :521.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 第4篇
【关键词】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非结石性;手术
【中国分类号】 R65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09-0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是指经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均未发现结石的急性胆囊炎。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胆囊炎的5%~10%,病理变化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起病急、病情发展更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其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急性非结石胆囊炎患者20例,结合本组病例的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对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1.86:1。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1±6)岁。病程最短的1小时,最长2天,平均8.4小时。合并其他疾病的有18例,其中高血压10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脑血管意外2例,糖尿病2例,外伤性肝破裂修补术后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原因不明2例。其中有两种疾病以上者2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腹痛,以右上腹为主,5例伴有畏寒、发热(大于38.5摄氏度),3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其中15例患者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患者入院时呈感染性休克表现。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叩痛、反跳痛,以右上腹较为明显,莫菲征阳性,肠鸣音减弱。2例压痛范围扩大至整个下腹部。1例疼痛放射至后背及肩部。14例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或胆囊周围炎性包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7-38.9)×109、/ml,中性粒细胞0.82-0.95;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大,横径大于4cm,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未见胆囊及胆管结石。11例患者胆囊周围有积液。20例患者术前均确诊。
1.3 治疗方法 :20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前给予支持治疗。经脉滴注抗生素、初步纠正血压、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例行胆囊造瘘术,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1例因严重水肿导致解剖视野不清楚及时中转为开腹术,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坏疽性胆囊炎,行胆囊早口述,3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抗炎、补液对症治疗。
2 结果
2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切片确诊,其中8例为坏疽性胆囊炎,12例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中2例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治愈17例,治愈率85.0%。其中3例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出现外科切口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本组患者住院5-25天,平均13.5天。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比较低,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目前发病因素还不明确,据报道,多发生于严重创伤、烧伤、行大手术之后以及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患者等,且以老年、男性居多,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86:1。
对于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应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及个重要器官功能,查体时多可发现有右上腹的肌紧张、压痛、叩痛及反跳痛,多数患者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或胆囊周围的炎性包块,腹腔穿刺可吸出胆汁样液体。实验室检测血象增高,最高可达40×109/L左右。中性粒细胞90%左右。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早期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及时手术。避免发生感染失控,导致潜在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一旦确诊,均应尽早采用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简单、方便、安全。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出现坏疽的比例比较高。本组研究中,3例为坏疽性胆囊炎,其中2例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通过详细病情了解、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的积极治疗和护理,进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云飞,张冰,陈焰,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1例诊治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4):66.
[2] Barie P S, Eachempati S R. Actu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J]. Curr Gastroenterol Rep, 2003,5(4):302.
[3] 邱云峰, 陳晓军,田发林,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3,2(7):591.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特殊表现 第5篇
1病理基础[1]
老年人由于胆囊壁肥厚或萎缩, 弹性差, 易发生胆汁瘀滞, 胆汁浓缩, 黏稠度高, 易形成结石;老年人小肠分泌胆囊收缩素 (CCK) 含量有所改变, 胆囊上CCK 受体数目逐渐减少, 对 CCK 敏感性明显降低, 引起胆囊扩张, 排空延迟;老年人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弹性减弱、 松弛, 易发生逆行感染。加上胆汁的长期瘀滞, 排空功能减弱, 抗菌和净化能力降低;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 老年人由于全身动脉硬化和血液黏滞度增加, 胆囊炎症时胆囊壁细小动脉多有栓塞, 加重胆囊血运障碍, 一旦胆囊炎胆石症发作, 容易发生胆囊坏疽, 甚至穿孔;老年人心、 肺、 肝、 肾等器官多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退化, 功能不全, 一旦发生胆囊炎胆石症, 常常出现复杂和严重的病情。
2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特点[2]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反应迟钝, 腹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不如青壮年明显, 加之腹壁肌肉萎缩, 临床症状和腹部体征不典型, 误诊率高;大多数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表现与病变程度不相平衡, 早期诊断困难, 易延误诊断;老年人因其储备能力下降, 重要器官功能处于边缘状态, 多数并存心肺功能异常或隐性糖尿病;由于胆道系统的老化萎缩, 患者反应迟钝, 症状不典型常延误诊断, 易引起胆囊坏死穿孔、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胆管炎、泛发性腹腹炎、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成为老年人胆道疾病主要死亡原因;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易合并癌肿。
3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特殊表现
3.1 肺炎表现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可出现胸痛、 咳嗽和呼吸困难, 胸片见有肋膈角变钝、 模糊等。这是因老年中枢神经传递机制和周围神经内冲动传递功能减退, 对痛觉感应和应激反应迟钝, 其表现与实际情况不符, 膈下病变易引起膈胸膜反应、 肺底部感染和盘状肺不张而出现上述症状。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3.2 冠心病表现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可出现胸闷、 心前区不适、 胸痛等症, 并常有异常心电图表现。胆道疾病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脏病变或心电图的改变, 即所谓“胆心综合征”[3]。但疼痛往往是突然发作, 持续时间较长 (数小时乃至数日) , 多在仰卧位或进油腻食物或生气之后发病, 不出现“濒死感”等是与心绞痛的不同点。
3.3 胃炎、胃溃疡表现
临床上常表现为上腹闷胀不适、泛酸嗳气、 进食后呕吐、 胃部灼痛等一系列症状, 即“胆源性消化不良”。
3.4 急性阑尾炎的表现
右中下腹痛、 转移性右下腹痛。在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胆囊炎性增大时, 胆囊可至脐或脐下; 胆囊穿孔或炎性渗出时, 胆汁或渗液沿升结肠沟积聚于右下腹, 表现为右中下腹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老年人由于腹壁肌肉萎缩, 腹部体征不典型, 有时仅依据患者主诉, 对右中下腹检查, 而忽视了对上腹部的检查, 导致误诊。
3.5 急性胃穿孔的表现
弥漫性腹痛、 腹膜炎等表现。老年人机体反应差, 往往就诊晚、 感染重,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 多为混合细菌感染, 在胆囊坏疽穿孔合并腹腔感染时, X线胸片有时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总之, 在采集病史时, 要善于抓本质, 如胆源性胃痛并非如消化性溃疡发生于饭后, 缺乏规律性;“心绞痛”的发作往往与饮食关系密切等。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低下, 反应迟钝, 腹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不明显, 加之腹壁肌肉萎缩、肥胖等因素, 临床症状和腹部体征不典型, 查体应细致、全面, 特别是腹部各个区域的检查, 才有可能发现重要的体征, 为进一步检查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特殊表现
参考文献
[1]林庚金.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特殊表现[J].实用老年医学, 1997, 11 (4) :146.
[2]李晋魁, 吴秋旺.老年胆囊炎胆石症361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1993, 22 (4) :232.
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本组收治4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15例;年龄60~75岁, 平均67.1岁。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均有右上腹痛或中上腹痛。发热13例 (高热7例) , 黄疸12例, 伴有恶心、呕吐33例, 腰背酸痛18例。查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29例, 墨菲征阳性19例, 全腹压痛、反跳痛6例并伴有轻、中度脱水貌。血WBC>10×109/L 35例, 肝功能损害12例。B超提示胆囊肿大35例, 胆总管直径>10 mm或伴结石38例, 水电解质紊乱6例。
1.3 术中所见及所行术式
本组急诊手术6例, 72 h内手术32例, 择期手术7例, 保守治疗3例。行单纯胆囊切除33例,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9例,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2例, 胆囊造口术1例。
2结果
45例均治愈出院, 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 胆囊造口术者带管出院, 2个月后回院拔管。其余3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
3讨论
3.1 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特点
胆囊结石与胆囊炎的发生关系密切, 并且容易继发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囊坏疽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MODS等严重并发症, 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年龄的增长, 尤其是60岁以后, 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及结构状态都呈进行性衰退, 进入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特点有:①老年人的血管硬化、胆囊动脉为终末小动脉, 是硬化最明显的部位, 一旦发生胆囊炎、胆囊内高压, 很容易出现胆囊坏疽, 极易造成内源性胆道感染, 加之结石梗阻等因素易发生胆囊化脓、坏疽甚至穿孔, 形成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导致患者死亡[1,2,3];②老年人神经传导功能下降, 对感觉感应和应激反应迟钝, 临床表现不典型, 与实际病理改变有差异;本组有11例体征较轻、体温、白细胞计数均无增高, 但手术时见胆囊已高度充血水肿甚至有积脓或坏疽;③老年人的腹肌松弛, 腹壁脂肪较多, 腹部体征不明显, 易误导判断病情;④老年人的并存病较多, 以心血管疾病为主, 还有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 糖尿病等。并存疾病的存在给治疗和恢复带来一定的麻烦, 但只要术前仔细检查确定, 积极控制, 也不一定成为手术的禁忌。
3.2 手术适应证
①胆囊较大结石 (>1 cm) 或多发性结石;②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或胆囊穿孔;③胆囊结石并发慢性胆囊炎或有反复发作病史者;④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⑤胆囊结石疑有胆囊癌变者。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时机可分急诊、早期和择期手术, 要视病情而定。针对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的特点, 选择合理得当的手术时机至关重要[4]。①急症手术:适用于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破坏性病变, 如严重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等, 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准备急诊手术, 以控制病情;②早期手术:鉴于老年人病变发展隐匿, 病理状态与临床表现不平行, 感染易扩散, 胆囊病变后坏疽穿孔发生率高, 易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炎等, 笔者认为对老年人确诊为急性胆囊炎, 都有手术适应证, 并以早期手术更为有利。早期手术可以切除病灶, 引流感染, 防止严重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并可缩短病程, 节省医疗费用。只要手术指征明确, 无明显手术禁忌, 发病72 h内实施手术者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较非手术及>72 h进行手术病例有所降低[5]。本组32例患者均于72 h内手术, 术后有2例切口感染, 余均无并发症发生。对有症状或已确诊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 应劝其及早择期手术, 力争在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手术。此外观察期间如患者有病情加重倾向, 则应进行手术治疗, 其指征有:寒战、发热、WBC>15×109/L、黄疸加深、胆囊肿大张力增高、局部有腹膜刺激征、并发胆管炎胰腺炎等。
3.4 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方式包括有: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或胆总管小肠内引流术、胆囊造口术等。手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短的时间、最小的创伤来解除梗阻, 引流感染, 去除病灶, 以达安全治疗病因的目的。 (1) 如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胆囊局部及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允许, 应尽早Ⅰ期胆囊切除术。本组胆囊切除43例, 均痊愈出院。 (2) 如患者难以承受复杂手术, 或因局部病理改变造成解剖结构分辨不清, 可选择胆囊造口术。 (3) 如有以下情况应考虑胆总管探查: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慢性胆管炎管壁增厚;②胆总管内结石或异物;③阻塞性黄疸;④从手术探查或术中造影显示肝胆管病变;⑤胆总管显著扩张;⑥胆囊管显著扩张, 而胆囊内为细小结石;⑦胰头肿大, 胆总管明显扩张, 有急性胰腺炎病史;⑧有阻塞性黄疸病史。 (4) 如合并肝内胆管结石估计结石不能取净, 可作胆肠内引流术。以防止胆总管阻塞。在基层医院, 特别是老年患者, 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内引流术, 还是一个安全、有效、易操作的术式, 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所收治48例65岁以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55例经开腹手术治疗, 治愈45例, 其余3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做好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的任务是很重要的, 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治体会
参考文献
[1]陈占斌, 邓伟均.68例急性老年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体会.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5, 14 (8) :626-627.
[2]王雨, 戴睿武, 阎勇, 等.老年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处理对策的研究 (附126例报道) .华西医学, 2008, 23 (4) :719-720.
[3]杨野, 刘宇.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时机和方式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5) :376-377.
[4]胡虞乾.高龄患者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方式的选择.广西医学, 2008, 30 (5) :738-739.
老年人胆囊炎 第7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
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2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急性胆囊炎行急症LC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发病距手术时间的长短对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 探讨老年患者胆石性急性胆囊炎LC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 男52例, 女50例, 年龄60~84岁, 平均69.89岁。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急症LC的老年患者, 排除合并胆管结石者。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 肌紧张, 压痛, Murphy征阳性, 伴畏寒、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增高, B超检查示胆囊胀大, 壁增厚呈“双边影”, 胆囊内有结石声影或泥沙样结石, 48例B超显示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 5例未发现胆囊结石, B超提示胆总管均无无扩张。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常规建立气腹 (1.4~1.6 kPa) , 取头高脚低左侧倾斜卧位, 3孔法或4孔法行LC, 大部分为4孔法。置入腹腔镜后先行腹腔脏器探查, 分离粘连。胆囊水肿严重、张力大、夹持困难者, 先行减压吸引。解剖Calot三角区, 用钛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胆囊切除后自剑突下孔取出, 大部分病例术毕在胆囊窝下方放置引流1~4d, 一般于术后24~72h后引流量<10mL拔除。术后根据患者胆囊炎症情况常规使用抗生素3~5d。
1.3 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查阅10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行LC患者的病历, 记录患者发病距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 依发病距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 A组:发病3d内手术, B组:发病4~7d手术, C组:发病距手术时间7d以上。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组间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Fisher’s exact test) ,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102例LC患者均为行急症LC手术的患者, 发病3d以内 (A组) 手术者47例, 发病4~7d (B组) 手术者36例, 发病7天以上 (C组) 19例, 最长发病距手术时间为24d。47例为入院后即行急症手术治疗, 55例先经抗炎保守治疗, 患者仍有发热, 体温高于38℃, 腹痛不缓解或加重, 腹部体证加重而行手术, 少数患者虽然炎症局限, 发热缓解, 但仍有腹痛, 不能进食, 也行手术治疗, 发热缓解, 但仍有腹痛, 不能进食, 也行手术治疗。延迟手术大部分是由于患者和家属早期不同意手术或来我院较迟所致, 少数由于在内科一味保守治疗所致。
表1显示了手术时机对预后结果的影响, 全组患者均无死亡, 并发症主要是伤口感染和胆管损伤胆漏 (表2) , 本组病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78%, 延迟手术的C组有较大升高, 但统计学处理未显示出差异性 (P=0.52, Fisher精确检验) , 单纯比较胆管损伤及胆漏的发生率也未显示出差异性 (P=0.179) 。4例胆漏患者A组和B组的2例因炎症水肿解剖不清, 未能明确夹闭胆囊管所致, 经引流保守治愈, C组1例患者出现高位胆管损伤, 术后一月发生胆管狭窄, 再次行胆肠吻合治愈, 1例术中发现胆囊窝处胆管损伤, 有胆汁溢出而开腹缝合胆管, 术后胆漏经引流而愈。手术时机对术后住院天数有明显影响, C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多于A组和B组 (P<0.05) 。
aP<0.05 vs group A, bP<0.05 vs group B
表3显示了手术时机对手术操作的影响, 102例手术时间30~160 min, 平均63.58 (63.58±25.9) 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56.45 (56.45±47.65) mL, 发病距手术时间越长, 手术时间越长, 出血量也越多 (P<0.05) 。本组总的中转开腹率为5.88%, 虽然中转开腹率在C组较高, 但统计学处理C组与A组或B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术中留置引流数明显高于A组, 术后引流量C组高于A组和B组, 留置引流天数也明显多于A组和B组 (P<0.05, 表4) 。
aP<0.052 vs group A, bP<0.052 vs group B
aP<0.052 vs group A, bP<0.052 vs group B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约占胆囊结石入院患者的20%[1], 急性胆囊炎因胆囊壁增厚, 水肿脆弱易渗血, 夹持困难, 粘连致结构不清等特点, 导致急诊行LC术后并发症明显增高。随着LC技术日趋成熟, 急性胆囊炎已不认为是LC的禁忌证, 但是对于手术时机临床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最佳手术时机应在胆囊炎发作后48 h内, 胆囊壁只有水肿而无明显充血, LC手术成功可达90%以上, 如病程超过48 h, 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 囊腔内张力明显增高, 周围粘连严重, 则容易导致手术失败[2]。也有学者认为[3]应在急性胆囊炎发病72h内手术, 发病超过72h, 有胆囊颈和胆囊管结石嵌顿或胆囊积脓, 伴发热, B超提示胆囊轮廓不清者尽量先保守治疗, 待炎症控制3个月后再行LC。多数学者的研究都将早期手术限定在发病48~72h, 但临床上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就医时或明确诊断时已超过最佳手术时机, 更罕有对于老年患者的研究报道。本组即有54%的患者手术时间距发病超过72h, Chandler等[4]报道入院早期手术与保守治疗5d后手术的中转开腹率好并发症发生率无区别, 而其他很多研究结果延迟手术使中转开腹率升高[5]。我们经近年临床实践和操作技术的提高, 逐渐尝试对发病超过3d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急症LC手术, 我们将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手术时机分为发病3天以内、3至7天和7天以后来分析, 以探讨手术时间对手术操作好预后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显示, 发病超过3d手术对死亡率、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均无影响, 与一些学者报道相一致[6], 但我们也注意到随手术时间延迟, 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均有提高, 如病例数增加, 则可能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 延迟手术的B组、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数、术后住院天数均较A组增加或延长, 说明随病情进展, 炎症加重, 手术操作困难增加。
总之, 我们的数据表明, 不论发病时间长短, 急症LC手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但随发病时间延长, 炎症粘连加重, 手术困难增加。所以, 对所有没有禁忌症的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应采取LC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并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Sharp KW.Acute cholecystitis[J].Surg Clin North Am, 1998, 68 (2) :269-279.
[2]巴明臣, 毛静熙, 陈训如, 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 17 (1) :26-27.
[3]钱晶.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及相关处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 (1) :97-98.
[4]Chandler CF, Lane JS, Ferguson P, 等.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early versus delaye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treatmentof acute cholecystitis[J].Am Surg, 2000, 66 (9) :896-900.
[5]Pessaux P, Tuech JJ, Rouge C, et al.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acute cholecystitis[J].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vs.chronic cholecystitis.Surg Endosc2000, 14 (4) :358-361.
老年人胆囊炎 第8篇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早诊断,外科手术,临床表现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Acuteacalculouscholecystitis, AAC) 是临床十分凶险的急腹症, 一般发生在手术、创伤、休克等应激状态下。但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也常见发生, 且有逐渐增多趋势。为探讨非应激状态下老年人A A C临床特点和最佳手术时机, 我院自2002~2007年共收治78例58岁以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 手术治疗后,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8例, 其中男29例, 女49例。年龄最小58例, 最大83岁, 平均70.5岁。
1.2 临床表现
典型胆绞痛23例, 黄疸14例, 入院时均有右上腹或中上腹痛, 呕吐35例, 发热18例。右上腹或中上腹有压痛65例, 伴肌紧张20例, 反跳痛25例, WBC>10.0109/L54例, 有肝功能损害26例。本组47例伴有并发症, 其中心血管疾病20例, 糖尿病l3例, 慢性支气管炎8例, 肝硬化4例。B超诊断:急性胆囊炎, 胆囊肿大、胆囊结石62例, 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者48例。
1.3 治疗方法本组
6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52例, 行胆囊造口术3例, 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9例。
1.4 疗效判定标准
腹痛消失, 饮食正常为治愈。
2 结果
本组痊愈70例, 占89.74%, 死亡1例, 占1.28%, 家属放弃治疗7例, 占8.97%。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老年人常见的急腹症。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长。
3.1 临床特点
3.1.1 结石与炎症可互为结果
本组非结石性胆囊炎占8.8%, 比较少见,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高达91.0%, 说明结石可致急性炎症的发作。随着年龄的增长, 尤其是70岁以后, 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进行性衰退, 老年人神经冲动传导功能减退, 对痛觉及应急反应迟钝, 加上本地区农民收入不高, 患病后, 及时就诊意识不强, 导致了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常与实际病变不符。
3.1.2 伴发疾病多, 易误诊
本组66%的患者有内科疾病, 往往有多个主诉, 容易掩盖主要症状而导致误诊。老年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减退, 尤其是肝脏解毒功能减退, 机体代偿能力差, 容易发生休克和脏器衰竭, 因此, 预防和早期发现休克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3.2 诊治体会
3.2.1 早期诊断老年患者往往症状不典型, 伴发疾病多, 病
情发展快, 尤其是本地区患者, 由于不及时就诊, 来医院时已很重, 故早期明确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求接诊医生要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反复体格检查, 借助B超、CT及实验室检查, 尽早明确诊断。
3.2.2 掌握手术时机的重要性
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发展快, 当胆囊张力增高后, 胆囊壁容易化脓或坏疽、穿孔, 且肝脏解毒能力差, 毒素容易吸收, 早期即可引起休克, 合并症多, 以及手术耐受性差等临床特点, 我们认为对老年急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既要慎重, 又要持积极态度, 不要因病情稍有好转而犹豫观望以致丧失手术时机。我们的体会是年龄并不是确定是否手术的决定因素, 只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术后加强监护, 对于胆囊切除这样的手术一般都能耐受。患者及家属常常因为顾及患者年龄大, 不愿承担手术风险而选择保守治疗, 但保守治疗有时不但延误病情, 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危险, 也加重了经济负担, 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应耐心做解释工作, 尽早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早1天、甚至早几小时就能挽救很多病人。
3.2.3 如何掌握手术时机
我们主张对于胆囊肿大B超检查提示胆囊颈部结石者、胆总管增粗伴有黄疸发热者及腹部压痛明显伴有肌紧张、反跳痛者, 应在作术前准备后立即手术。对于经抗感染、解痉治疗48h腹痛不能缓解, 体检腹部压痛加重出现肌紧张、反跳痛者;体温升高、白细胞不降反升者;复查B超胆囊肿大加重或胆囊壁水肿加重者, 也应及时手术。对于无明显手术指征的仍主张保守治疗, 待以后行择期手术。对于胆囊炎反复发作者, 则应在发作间歇期进行手术治疗, 以免急性发作时迫不得已而行急诊手术, 增加手术风险。
3.2.4 选择合适的术式和仔细的术中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本地区的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 在入院时病程已很长, 故术中粘连较多, 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往往不清楚, 这时需要术者耐心仔细操作, 搞清解剖关系, 尤其是胆囊动脉、胆囊管的结扎要有充分的把握, 千万不能盲目钳夹而误伤胆总管或肝管。对病情较重, 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力求术式简单、有效、迅速。
3.2.5 抗菌素的应用因为这种病人经济均不富裕, 所以在选择抗菌素时应选择以有效、低廉的为主。
参考文献
[1]裴德恺, 冯秉安.老年胆石病的病理生理[J].实用外科杂志, 1992, 12 (6) :321~323.
[2]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460~461.
老年人胆囊炎 第9篇
【关键词】结石性胆囊炎; 老年; 外科手术
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胆囊的一种细菌性或化学性炎症,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胆囊化脓、坏死和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死亡,95%的病人胆囊中存在结石,即结石性胆囊炎[1],笔者为了探讨外科手术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作用已经手术最佳时机的选择,通过对本院52例该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具体心得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1月52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9.05±10.62)岁。
1.2诊断方法临床表现:52例患者均有胆绞痛病史,急性胆囊炎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及发热,并有腹膜刺激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容易被诊断为胃肠道疾患,体征可发现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9/L有22例,肝功能转氨酶增高6例,血淀粉酶增高3例。彩超提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20例,化脓性胆囊炎9例,重症胆管炎1例,胆囊穿孔4例.坏疽性胆囊炎4例,胆总管结石13例,合并2型糖尿病17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9例;
1.3治疗方法
1.3.1术前准备择期手术的患者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功能的检查,确诊患者无营养不良或者贫血,如果发现异常应予及时纠正,急诊手术患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的检查;患者血压、血糖控制在适合手术的范围内,急性发作的胆囊炎在术前与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本研究使用0.9%氯化钠溶液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舒普森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术前24小时进行进食、胃肠减压,为了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本研究采取置胃管处理;对于病情较重患者术前告知家属有胆囊造瘘、二期手术的可能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手术方式患者使用仰卧位,在右侧斜肋下缘处做一切口,逐层剥离进入腹腔,首先剥离胆囊周围的粘连,部分患者粘连较为严重影响胆囊解剖部位的充分暴露,將胆囊颈部切开使用输尿管在胆囊管内方向小心探查,确定胆囊管道额位置后再向该方向游离,然后使用盐水血垫隔离胆囊周围及Winslow孔,在距离胆囊床还是0.5厘米距离处开始使用电刀沿着浆膜逐渐剥离胆囊,直到calot三角区,使用钝性剥离的方法暴露出胆囊动脉,使用止血钳将胆囊动脉钳扎,将胆囊管游离出来,直到胆总管,切断胆总管移除胆囊,然后将胆囊管缝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留置腹腔引流管。
2结果
52例患者中急诊手术并治愈者44例,占84.62%,择期手术者8例,占18.38%。术中见胆囊炎性水肿肿大者28例。萎缩性胆囊炎15例,化脓性胆囊炎10例,胆囊部分坏疽5例。单纯胆囊切除术33例。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19例。
3讨论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起病较急、病情较多变、合并症较多的疾患[2]。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在胆囊管或胆囊颈产生了赌塞,局部产生的水中和炎症进一步加剧了梗阻,结石的存在导致了胆囊扩张,浆膜下水肿,静脉、淋巴梗阻,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所以该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胆囊坏疽、穿孔,引发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结石随着胆汁的分泌可逐渐移到小肠,部分体积较大的结石可造成远端回肠梗阻,即临床上可见的胆石性肠梗阻[3]。
胆囊结石及炎症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导致上皮细胞异型增生。胆石对粘膜的破坏会使高浓度胆盐刺激胆囊壁组织。胆盐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由于胆盐具有去垢剂样的作用,因此可以溶解细胞膜中的脂质成分。这将导致细胞受损,坏死,最终引起胆囊穿孔。虽然结石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有关,但是还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根据国内外诸多文献显示[4,5],胰液、胃液的存在或胆囊内胆汁的浓聚是可能参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因素。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减退,在术前医务工作者要做好全身机能检查,将血压和血糖血瓶控制在理想手术范围内,经过保守治疗有好转的患者应该选择择期进行手术,避免手术创伤带来的副作用。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如若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出现异常波动,血压过高时静脉给予降压药物,血压过低时,选择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糖糖尿病的患者术中要控制好调整胰岛素剂量。术后更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总量,避免过多、过快的补液给老年患者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再者,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临床调查,急性胆囊炎病人行胆囊切除术的病死率<0.2%,并发症发生率<5%,胆道损伤发生率约为0.4%[6],这一数据和本研究相符,笔者认为熟悉掌握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疾病特征,科学选择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时机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钦.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1例外科治疗体会[J].交通医学,2010,24(3):293-294
[2]张晨阳.改良逆行性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7(2):1 288-1 289
[3]刘勇,孙立新,苏拓,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附146例报告) [J].浙江临床医学,2011,2(10):1 360-1 362
[4]杨廷燕,史佩东,王建球,等.18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1 555-1 556
[5]华积德.郑成竹,方国恩.临床普通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59—665.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8:559-563.
老年人胆囊炎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 男25例, 女33例;年龄60~64岁26例, 65~69岁18例, 70~74岁9例, 75岁以上5例;全组病人均有右上腹胀痛和发热, 疼痛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者47例, 伴恶心、呕吐者39例, 伴黄疸者7例, Murphy征阳性者31例, 扪及肿大而有触痛胆囊者5例;均经B型超声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胆总管结石;术前合并有高血压病15例, 心电图异常改变的13例, , 糖尿病6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12例, 慢性肝病4例, 前列腺增生9例.
1.2 方法
58例中择期手术41例, 急诊手术17例均采用全身麻醉,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7例, 胆囊造漏术2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T"管引流术17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手术时间 (54±26) min, 术中出血量 (101±27) ml。术中均见胆囊壁充血水肿, 胆囊壁坏疽4例, 胆囊穿孔2例, 胆囊内容物为脓性6例, 胆囊萎缩1例, 单纯胆囊结石39例.伴有胆总管结石或扩张19例,其中胆总管梗阻化脓6例。术后继续治疗基础疾病。选用广谱、有效、低毒的抗生素。对所有患者行心电监护, 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水、电解质及血糖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手术, 治愈56例, 术后自动出院1例, 死亡1例。死亡原因系感染性休克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并发症15例 (25.86%) , 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切口裂开、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腔脓肿、应激性溃疡、急性肺水肿、心衰、肾衰等。
3 讨论
胆囊炎胆石症是老年人急腹症中的常见病。原因可能是因为老年胆囊胆管弹力纤维增加, 胆囊粘膜肥厚, 胆囊肌层易断裂, 促使结石形成;胆囊胆管壁增厚胆汁变浓, 高胆固醇食物增加,胆固醇易形成结石;老年人活动少、体胖等可使胆汁流通不畅, 久存胆囊内浓缩形成结石[1]。
由于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差, 对疼痛感觉迟钝,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胃病、心绞痛等。而且老年胆道感染者一旦急性发作, 病情迅速恶化, 易发生中毒性休克, 胆囊化脓、穿孔等, 因此对老年人急性腹痛要注意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尽早做B型超声波检查,以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传统的观点认为高龄伴有心肺疾病者应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效果难以预料, 一旦发生并发症而行急诊手术则病死率很高。就现代技术而言,老年本身已经不是手术禁忌。可以耐受手术,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如果没有绝对手术禁忌症,都应该创造条件积极的进行手术。有人认为:对于结石较大、感染反复发作、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或胆管结石有梗阻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要针对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的特点, 选择合理得当的手术时机,特别是急诊手术, 对起病急、病情重, 有一定程度的毒血症状患者, 依据血象变化、血生化、内环境是否稳定及重要脏器功能状况与耐受能力, 及时处理, 使脏器功能得到改善。对体弱、心肺功能不全或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者, 术前准备更应充分到位, 而且要迅速[2]。如有高血压病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而且降血压不易过快, 以免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糖尿病者要将血糖控制于9~11 mmol/L以下, 同时注意低血糖反应。术前还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 并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资料表明7~14 d的营养支持可能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10%[3]。
手术方式应视患者病情而定,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以达到去除胆道梗阻因素,减除胆管内压力,引流通畅,抢救生命为目的。对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积极补充血容量、有效抗生素使用的同时密切观察6~24h,如病情无改善争取早期手术。一般来讲,如病情允许,可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如病情危重、炎症严重或解剖不清,则不可勉强行胆囊切除术,而应采用胆囊造瘘或胆总管T管引流术,对于复杂的胆管结石, 如泥沙样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且有胆道狭窄、括约肌有挛缩、胆总管超过2.5cm, 则应考虑作胆肠吻合术。尽量简化手术,尽快解除胆道梗阻,引流越早效果越好。若有弥漫性腹膜炎时,要腹腔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引流通畅充分,减低毒素吸收,以利机体的恢复。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发展很快,它创伤小, 疼痛轻, 术后24 h可恢复肠蠕动, 能进流质饮食并下床活动, 术后住院期短, 并发症少,老年人多可以耐受,我们已经开展了此项技术,且日渐成熟。
我们对58例中择期手术41例, 急诊手术17例,由于手术时机选择得当,术前准备充分,根据结石的分布情况选择适合的术式, 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手术。由于老年人并发病和术后并发症多,所以,术后要常规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注意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定期复查血糖、电解质等。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 协助排痰、雾化吸入, 预防肺部感染, 合理选用抗生素, 加强营养支持。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特点及经验。方法择期手术41例, 急诊手术17例均采用全身麻醉, 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7例, 胆囊造漏术2例, 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T"管引流术17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手术时间 (54±26) min, 术中出血量 (101±27) ml。结果全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手术, 治愈56例, 术后自动出院1例, 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15例 (25.86%) , 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切口裂开、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腔脓肿、应激性溃疡、急性肺水肿、心衰、肾衰等。结论对老年人急性腹痛要注意询问病史, 详细体格检查, 尽早做B型超声波检查以早期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选择要得当, 术前准备要充分, 根据结石的分布情况选择适合的术式, 注意并发症。
关键词:胆囊炎,胆石症,老年,手术
参考文献
[1]张双江, 苗红星.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76例临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3, 26 (1) :52-53.
[2]柴养海, 刘拥军.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时机[J].现代实用医学, 2003, 15 (5)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