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第一条白鹭湖书香阁读书会(以下简称“读书会”)是在白鹭湖街道清隆家园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关于读书学习民间社团组织。
第二条读书会倡导“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以“提升读书意识、提升居民素质”为宗旨,通过开展读书学习交流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开拓视野,增加阅历。发挥团队作用,让读书会成为白鹭湖街道的一个文化制高点,引导和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
第二章会员
第三条会员组成
(一)读书会成员由先期由社区干部,在向社区居民逐渐发展。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读书,认可读书会章程,愿意与他人分享阅读经验、能够积极参与读书会活动的清隆家园社区干部群众均可申请成为读书会会员。
第四条会员的权利
(一)参加读书会的会议、活动,参与读书会发展的讨论,对读书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倡议。
(二)分享读书经验,参与读书会的各项活动,并享受读书会的各类服务和支持。
(三)会员在读书会内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会员的义务
(一)多读书、读好书,自觉养成并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积极参加读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他人分享阅读经验。
(三)遵守读书会章程,与读书会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读书会各项活动。
(四)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履行好个人承担的工作、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
(五)会员自入会之日起,每月至少在读书会发表一篇读书体会、感想或其他各类文章。
第三章 活动形式
第六条读书会定期组织开展好书推荐、精品速摘、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不定期开展征文、演讲、讲座、调研采风等与阅读有关的交流活动,以及其他会员倡议开展的活动。
第七条读书会同社区网络、公示栏相结合,并运用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会员实现多形式的交流沟通。
第八条读书会定期进行活动总结会,评选表彰优秀会员和优秀读书心得,并在宣传栏中展示活动风采和会员文章。
第九条读书会支持会员根据兴趣,组建小组,并支持小组开展活动。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读书会设名誉会长1人,会长1人,并同时设立读书会组织机构,主要负责读书会的各项工作与活动,保障读书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一条清隆家园社区党委领导下,由清隆家园社区和读书会组织机构负责管理日常事务。
第十二条读书会所需经费全部用于读书交流活动,由清隆家园社区列支。读书会建立账务清单,实行账务公开。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章程可由读书会根据发展实际,听取会员建议与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修改情况会及时向会员公布。
第十四条
白鹭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于散文《白鹭》
晓雪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探究练习
一、喜欢《白鹭》吗?相信你一定喜爱它。请先把《白鹭》诵读两遍,把文中作者对白鹭独特的美的描写部分勾画出来,然后与《关于散文<白鹭>》对照,看看你有没有把握住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最后请依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要求形象生动,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二、《白鹭》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能不能删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三、朗读《白鹭》一文。
赏析
《关于散文(白鹭)》这篇文章的作者晓雪,既是诗人、散文家,又是评论家。他写得挥洒自如,通篇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着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此文章从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他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文风显得大气而不拘束。他在文章中引述了清代散文家姚鼎的一段话:“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白鹭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白鹭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早醒来,便听见窗外风雨大作,台风果然是来了。“罗莎”的名字像是个优雅温和的女子,可用在台风上实在是不敢与温和之类的词相提并论。门口积满没过鞋面的水,狂风带着大雨如一个失去理智的醉汉毫无道理地往人身上撞,漂亮的花伞在风雨中可怜地摇摆着,成了累赘的装饰品。如果不是为了勉强保持等会要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一本正经的形象,我真想索性淋雨前进。
风一直刮着,雨也没有停的意思。我整理着满头的湿发懊丧地趴在窗口。操场上十分安静,雨将一切都赶进了房子,连泥地里的蚯蚓都开始不计后果地挣扎着往教学楼爬。透过雨条密密编织的水网,我看见了一只白鹭,是的,一只在风雨中踱步的白鹭!和煦的春风,灿烂的阳光,再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或者是细微的春雨,忙碌的春耕。于是成群的白鹭或翔或栖,这些诗歌中描述过的画面也不足为奇,见到了也无非赞叹几声,可现如今是台风来袭之时,暴雨倾盆之下啊,这只自不量力的小生灵居然迈着它修长纤细的腿,优雅如绅士般地在操场上踱步!只见它昂着高贵的头,挺着长长的脖子,悠闲地在草坪上踱着,任凭风吹雨打。嫩绿的草,白得亮眼的羽毛和密密斜织着的雨,出人意料地组成了一幅让我惊讶不已的画面。突然想起了一则笑话,那个在雨中慢慢行走的人告诉别人,反正前面也在下雨,不如慢慢走。笑过之后想想,那人何尝不是一个豁达之士啊,平静地面对风雨,既来之则安之。这样看来,这只可爱的白鹭恐怕也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哦。
面对日益纷繁的世界,面对多少次名利的诱惑,我一直把自己深锁在校园寂寞的一角。他有时会调侃似的称我为傻瓜,可我一点也不生气,心中反而有一丝窃喜,傻瓜啊,傻傻地固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与美好,就如同这风雨中散步的白鹭,傻傻地悠闲踱步,傻傻地自我陶醉,风又何惧,雨又何畏,我心中自有一方圣土!
风似乎越刮越猛了,但我相信今晚我肯定能拥着我的白鹭睡个好觉了。
【问题】
11.阅读全文,请用几个词语概括雨中白鹭的特点。(3分)
12.下列句子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①雨将一切都赶进了房子,连泥地里的蚯蚓都开始不计后果地挣扎着往教学楼爬。
②这只自不量力的小生灵居然迈着它修长纤细的腿,优雅如绅士般地在操场上踱步!
13.文中描述了诗歌中的白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风似乎越刮越猛了,但我相信今晚我肯定能拥着我的白鹭睡个好觉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1、优雅、高贵、平静、豁达、执着、坚强等。(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2、①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暴雨之大,为下文写白鹭的与众不同作铺垫。
②将雨中的白鹭比作优雅的绅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在雨中美好而高贵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3.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诗歌中美丽的白鹭与眼前风雨中的白鹭作对比,烘托出风雨中白鹭不一般的美好,它优雅而高贵,执着而坚强,比诗人笔下的白鹭更多了一分内在的美丽。(4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4、含义:“风似乎越刮越猛了”表面上指台风的猛烈,实际上在暗示“我”周围的诱惑越来越多,但“我”看到风雨中的白鹭那优雅而坚定的身影后就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保持一颗纯洁美好的心,无怨无悔。
白鹭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白鹭喜水,特别是刚犁好的田,灌足了水,银亮亮似一方明镜,天光云影共徘徊,映着金黄的油菜花和已经抽穗的绿色麦浪。这时水田间就有或走动或飞行的白鹭的优美身段了,它们或单腿落地凝然不动,或振翮翩飞悠然自得,或结伴同行情同手足。它们若是倦了,便飞到田埂上、牛背上、树梢上歇一歇。残阳西坠,白鹭便张开雪的翅翼,驮着暮色飞到金色夕光里去了
白鹭是鸟中的隐士,它们悠然天外,择林而居,洁身自好,从不害人也无损五谷。然而,它又是不设防的弱者,任何大气水源的污染,任何人类的欺凌,都能将其置于死地。因为白鹭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人喜用它们来装饰服饰,再加上白鹭喜欢群居,因此很容易被人大量捕捉。以至有段时间,在苏北乡间,实属难得一睹白鹭的芳姿。其实,不论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是“漠漠水田飞白鹭”,白鹭双翅都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喜的是,今天的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通过一系列的保护举措,家乡鸟类的数目已逐渐有所恢复。
白鹭又飞回来了!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家乡骆马湖畔一座绿树掩映的村庄里,便陆续有白鹭光临“安营扎寨”,繁衍生息。那里河湖密布,林木葳蕤,岁岁葱绿,白鹭选择这一方“风水宝地”驻足停留,当作周游地球的驿站和休养生息的乐园,实在是“慧眼独具”。只见成群的白鹭或栖息树杈,或巢中孵蛋,或振翅飞翔,或水中觅食风姿绰约,美丽动人。特别是村头那一片竹林和白杨树,成了白鹭栖息的天堂。树冠之上,点点白鹭千姿百态,雪片般点缀在黄绿的叶片之间,远远望去,像是白色芙蓉花开在枝头,为乡野增添了飒飒生气,更为人们的生活凭添了诸多诗情画意。
家乡人素有爱鸟、护鸟、赏鸟的雅兴,发现白鹭归来如获至宝,真诚地欢迎,认真地款待。政府为此还专门颁布了通告,并指定有关部门专人管理,鹭鸟栖息地的一草一木都不准擅自动用,更不用说鸟巢、鸟蛋、雏鸟和成鸟了,违反者将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和严厉的处罚。
白鹭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白鹭》阅读答案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参考答案:
1. 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统领全文,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2.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 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就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4. 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白鹭的美体现在: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都适宜;恬淡、悠然的内心。
5. 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答:可以理解为乡居的生活中因为有了白鹭而充满了生机,寂静的天空中因为有了白鹭而显得具有生命活力。
6. 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创作的何种风格?
答: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创作风格。
7. 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