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1篇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吨水泥的要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主观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的普遍性
3、“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6、农历辛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改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可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是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7、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8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9、受此次墨美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近日全球股市大跌。分析人士表示,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遭遇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可谓雪上加霜。这主要表明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10、一种能快速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试剂盒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全称为流感病毒RTPCR的检测试剂盒,能特异性检测H
1、H
3、H
5、H
7、H9亚型流感病毒,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特异性分型检测。这表明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②意识有能动作用③物质是可知的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造福人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1、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回答下题。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西方古谚曰:“铁钉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主要说明
A.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
13、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和财产损失。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的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训对今天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据此回答1415题。
14、某市疾控中心发布2009年1月份疾病预报,流感排首位。病毒传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原因,也有文化因素:冷湿环境有利于病毒繁衍;冬季节日频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密闭不通风的门窗等增加了病毒扩散和传播的机会。这体现的哲理是A.病毒的存活和繁衍需要一定的条件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15、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对待突发公共事件时“以邻为壑”,大大降低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作效率。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②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式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④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16、据统计,北京的交通拥堵至少有1/3是由司机、骑车人和行人违章造成的。从哲学角度看,这反映了
A.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C.部分的无序损害了整体功能的发挥D.系统的整体性
17、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收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理》,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欧几里德实现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说明
①事物本身的联系具有系统性②联系的系统性根源于主观创造③事物之间的系统联系是自我呈现的④科学理论是对事物联系系统性的创造性反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8、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说明A.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B.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C.整体与部分是密不可分的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19、“如果是鱼,就不要迷恋天空,如果是鸟,就不要迷恋海洋。”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0、“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A.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虚假联系C.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联系起来
21、全球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的的冰川寿命正在缩短。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D.联系是多样的
22、专家预测,冰川退缩将使河水流量在短期内明显增加。一旦大部分的冰川消亡,其下游河流就会逐渐干涸,最终导致气候干燥、陆地荒漠化等生态灾难的来临。这说明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②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③联系是无条件的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简析题(2道小题,共34分)
1、循环经济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广阔的领域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农村沼气,将人与畜禽粪便、农业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
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
2、材料一党中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决定到2010年投资4万亿元用以拉动经济增长,新增中央投资的方向可以简称为“6+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同时要加快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国家发改委提出以“天”为单位,争分夺秒,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这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二.简析题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14分)
2、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20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2、自在事物、人为事物
3、主观随意性
4、时间、地点、条件
5、关键、决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5CCCAC610AABDC1115ABDCA 1620CCCCB2122BD
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农业废弃物、沼气、新能源、可代替化肥和农药是相互
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对农药的废弃物,我们既要看到其有害方面,也要看到其有益方面,才能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利用。
2、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马虎。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2篇
姓名:侯志敏 日期:2016/3/29
一、班级整体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0人。最高分547分,最低258分,500分以上10人。班级总成绩年级第三。
1、学生排名:进入年级前50名10人,前100名17人,前150名24人, 200名后有8人,
2、单科成绩:
其中物理、生物成绩较好,;数学、化学成绩明显低于其他班,尚需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假期补课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回家复习不到位, 自然而然地造成成绩不够理想。
2、学生偏科现象严重。
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 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
三、整改措施:
1、面对现状,放平心态。
不要抱怨已成的事实.而应从现实出发,想如何提高班级成绩,创造奇迹.
2、析学情、定措施 让每一位生对考试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要做好 学生的补差工作,通过谈话 课堂落实 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很多学生学习非常盲目导致他们没目标而影响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及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同时在班上找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促进提高自己。
②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不到满分争取考后得满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各任课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深比课堂教学改革。
①改革备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倡导学案教学。 ②高度重视预习,教会学生 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③减少教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与展示的时 间。 ④重视及时的反馈矫正,建立错题本,并作为教师检查的必查项目。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上采取互动式的教学,精心选择例题,精讲多练,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 多变,做到事半功倍。让学生多讲,从中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对具有灵活性,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进行指导,举一反三。加大双基题训练的力度,加强基本运算正确率得培养,对较差的学生给予面批和辅导,精讲多练, 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在扎实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做好每天五分钟的课堂练习及订正工作,坚持每周的校本作业,做好事后的查漏补缺工作,抓紧抓细抓实补差补缺的工作的力度,尤其做好托底的工作,对于最后面的几个学生,考试的重要知识点讲细,讲透,多次反复。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3篇
一、试题评析
试题均以新材料、新情景设问,注重原则性,同时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础,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分析、提取信息和归纳概况能力。重点考察的是主干知识,题目难易适中,不偏不怪,与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试题内容符合考试大纲和2017年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试题立意高,命题的角度、题量、题材、考点丰富多样。选择题部分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之外,还有一道史学认识的题目。试题难易适中,简单题居多。
分选题部分:第40题是梳理阅读材料,分析中国历史制度、文化教育的社会变迁。第41题是阅读材料,分析比较中国古代与英国近代社会救济的思想与实践。第
45、
46、47题是任选题,分别是土地制度的变迁,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材较为丰富。试题严谨规范,文字表达周全,设问、指向明确而无歧义,选择的叙述文字大都力求长短、结构、语气一致,选用材料比较集中而有典型,或者经过
命题人的摘编缩写,力求原汁原味,保存原有的历史感。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2、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
3、思维不严谨,解答不规范,许多考生是主要分析过程,不能做到史论结合。
4、答题能力不足,审题不清,会而不对,对而不会,阅读能力差,许多考生读不懂题意或理解不到位,丢失了不少分。
5、应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不强,考生压力大,情绪紧张,不能及时有效调节,把握心态,难以静心思考,有序解答,难以进入常态发挥,难以顾及答题策略。难题变化,使得部分考生心理慌张,答题不太适应,不能正常发挥,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备考应对策略
1、夯实基础,学生应抽出至少三分之一时间回归课本,每次做完题后找课本对应的知识点。
2、提高学科应试能力,从阅读、审题、归纳试题立意、要点,组织答案等方面加强训练。
3、加强学科思维严谨性、规范性训练,达到会的不丢分,要点全面,过程完整。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4篇
此次考试学生情况和学情分析如下:
此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处于中等水平,8班在整个级部理科班中第10名,7班成绩稍微落后一些。
8班的平均分为108.26,在一本达线的40个学生中,有9个同学的英语成绩不够好,其中成绩比较优秀的有冯晓华(128),孔嘉(132),吴萍(138),李琦(130)。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前10名中有:王璇(98),张琦(97),前三十名中:隋永超(92),郑津烁(102),杨超(99),陈萌琳(99),刘欢欢(96),李昭辉(100)。
7班的平均成绩是106.33,在一本达线的学生中,有10个同学的英语成绩不够理想,其中成绩比较优秀的有尹玉鑫(130.5),高世杰(135),郭学成(127.5)等。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前10名中有:侯云龙(103.5),李明(103.5)。前三十名中:李海鹏(94.5),吴嘉文(101),孙睿(98.5),王嘉琪(92),秦帅(95.5),张澜(92),孙嘉(84)。
通过分析发现两个班中底子比较薄弱的同学较多,但是尖子生队伍又不够壮大,所以导致总成绩不够理想。所以针对以上学生和学情,做到分类推进,特此提出一下具体的措施: 1 培养尖子生,对于成绩本来就不错的同学,可以精选一下有难度的题目让这些学生来做,推荐一些好的英语文章和英文网站,拓宽学生的英文知识面,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在以后的教学里在关注基础较好,成绩优秀的同学之外,要特别的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时间及时跟这些同学交流,找其谈话,帮助其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给予学法指导。 本次高二英语考试试题分析如下:
1.听力部分较简单,语速较为平稳,语调清晰,基本上没有难以辨认的单词。但是有同学心态不够好,以至于平时发挥的比较好,到了考试就会怯场。所以指导学生把平日的练习就当成是正式考试,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此外还要重视词汇的积累。
2.阅读理解设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A篇简单,基本无错误;B篇有难度,生词较多,因此会导致学生难以正确的提取信息并且理解文章的主要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B篇中24题猜测词义题失误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根据原文中所给的单词注释而没有根据原文的用词来猜测词义,而仅根据一个注释进行主观臆断,所以要提醒学生做题必须忠实于原文,切忌主观臆断。C篇及D篇难度较为适中,但一些理解能力不够的学生仍会在一些细节题及推断题上出问题。
3.七选五难度较为适中。考察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较多。但词汇量不够但阅读能力又欠缺的同学会对文章理解有一定的问题,进而影响选题。
4.完型难度与平时做题难度相比要低。生词较少,理解也较容易。但是完型填空是大部分学生比较薄弱的一个题型,指导学生做完型填空的技巧,至少要做2遍,第一遍首先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第二遍根据上下文仔细地揣摩选项。 5.二卷中语法填空较难,大部分同学要错三四个。学生对一些长难度的理解上还是不到位,不会自己分析成分。短文改错较为简单。
6.作文题目看起来较为简单,但学生审题时出现问题,没有紧扣文学节进行展开,再次是时间不够具体,书写不够美观。导致扣分较多。
所以经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试卷情况的综合分析,对学生提出了一下的要求,做出以下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 夯实学生基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词法、句法分析,以课本和补充的阅读材料为依托,从基本的词性、句子结构入手,让学生用中学,学中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2. 继续重视阅读。继续丰富词汇,提高阅读能力。进一步加强阅读指导,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框架结构和总结设题规律,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量,既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又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使泛读和精读有效结合,确保英语学习核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实现优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方法,以一带一,提高英语学习薄弱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 坚持书写的练习,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进行书写及写作方面的知道,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书写能力。
5 除了重视基本的应试能力之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6 加强限时训练,指导学生平时做题就给自己限时,以便在真正考试的时候能够提高效率。
7 进行学法的知道,例如,如何更快的记忆单词,如何更好的理解语法,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好。
8 特别关注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点拨指导。
其次,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 扎实自己的业务,多积累,做做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2 认真听取老教师的优秀的课程,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 课前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练习内容。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5篇
语文试卷分析
这次的语文试卷,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期中考试卷。现对本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卷特点
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
整份试题紧扣大纲要求,从语言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四个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考查。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阅读、词语成语、病句、语言表述、文学常识等,知识点覆盖率高。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2.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相映成辉。这样既重视课内知识的考测,又做到了课外阅读能力的的考测。考题涉及理解、分析、运用三个层级的考测,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
3.注重实用性,贴近高考题型。
如:20题补写句子,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存在问题
A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点多、面广,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17题补写句子本题偏难,全年级均分0.4。存在问题:1.不能准确运用成语,对成语一知半解。2.结
1 合上下文推断的能力较差,往往是抛开文段主观臆断,做题没有方法可言。
B现代文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智力技能。
1、要有观点,“语言富有诗意”“情感朴素真切”“充满画面感”“意韵深远”。
2、要有概括和分析,不能只是描述内容。
答题误区:
1、事无巨细,杂乱无章,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条理。堆得满满的,不明确。
2、只叙述举例,不概括分析。
好的方面是,几乎所有同学都能从两方面加以阐述。本题难度不大,区分度不高,均分3.5分。
对策:在精炼语言、概括分析、答题条理、卷面整洁等方面,仍然需要下苦功训练。
C小说阅读,5题答案两点,每点二分,同学们基本能答出第一点照应。第二点能答出比喻、自理自信得二分,。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这道题能得三分,个别同学得五分,大部分是四分。强调同学们现代文答题要把握住主题来答。
D古诗文阅读,13题(1) 翻译第一个得分点是“擅”,答案是“拥有”的也给分了;第二个得分点是被动句,很多同学根本看不出,第三个得分点是"以此",同样还是有不少同学翻译错。均分是2.45,得分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一方面强调识记,另一方面也得有灵活应考的能力。
总体得分很低,都是平常强调过多次的点,失分如此多,可见日常学习中的落实还是不太扎实。今后教学中要加强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
古诗阅读(15)小题鉴赏写景的手法,需要学生对艺术手法要理解,运用,同时把握手法特征,学生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够全面,分析不到位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E.作文
2 正确立意:
1、实践出真知、爱国、坚持不懈的学习
2、树立终身学习、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等。
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准,不会抓材料的关键词句2.语言苍白,没有亮点句3.文体不明,四不像作文是考试作文的忌讳4.卷面糟糕、缺少标题(扣2分)、字数不够(缺50字扣一分)
三、教学反思及措施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所以决不可舍本求末。另一方面,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语文能力,我们应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抓好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实例,切实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实践研究课题。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有效地培养能力,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和本质所在。学生的能力是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螺旋式地提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能力必须靠平时课堂的教学积累,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立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6篇
紧张的期中考试终于过去了,而期中考试成绩也出来了。我们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我所教的班级一个第三一个第七。由于这次考试所考的内容大部分不是我教的,所以至于前面的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并不是特别的清楚。但从卷面上来看的话,学生掌握的知识很不牢固。
这次的化学试卷相对来说稍微有点难度,但主要考察基础知识。所以从成绩上来看,学生的基础太薄弱了。对于化学必修一的内容,学生大部分是什么都不会。最最基础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竟然不知道是什么。讲课时我问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十六克每摩尔,学生的回答竟然是每个氧原子是十六克。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他们连这个都不知道。所以对于书上所涉及的方程式他们更是不会。而对于化学反应原理他们倒是还知道一些,对于基本的知识他们知道,但考试的时候考的题大部分不会那么的简单。考试做题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做不对了。而对于这次我教的内容考试只考了十五分,但学生掌握的也不是特别的好。这部分是我的原因。由于对于难度较大的题我们是教师讲解,但对学生的要求不是特别的严格。所以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便降低了。所以以后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