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创作画辅导(精选3篇)
儿童创作画辅导 第1篇
我认为要想提高“儿童创作画”应该分步进行训练,逐步达到创作儿童画的要求。分步解决可以避免把所有问题堆积起来一并解决的缺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
一“、读画”训练
所谓“读画”就是通过读认知作者每一幅作品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想法、画面的构图形式、绘画工具材料的运用等等。把“读画”这一单元再分成若干小节,分别进行每一小节的训练。
(1)按季节划分。可以收集有关季节方面的作品,去进行讲解、分析。如:日本的画家东山魁夷的“早春之路”、俄国列维坦的“夏”、我国画家林风眠的“金秋”、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冬猎”等等,通过对不同季节的判断、寻找不同点来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色彩所表现出的温暖、寒冷、阴雨绵绵等等。学生可以进行生活中的观察、小幅创作练习尝试采用不同工具加以表现。
(2)按环境划分。如欣赏乡村、城市、学校环境、海边风景的多幅不同风格画家及学生优秀作品等等。如荷兰画家威廉的“马亨港湾”、法国画家米勒的“拾麦穗者”我国民间艺人孙佃珍的“剥玉米”学生作品“丰收”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环境的对比了解、掌握一些各种环境中绘画表现的方法。
(3)按类型划分。如,动物、植物、人物、静物方面的等等,使学生通过读掌握如何制作草图、如何上色。给学生一组静物,比如是一盘暖色调的水果如何变成冷色调的水果。也可尝试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来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强调变化。如人美版二年级第八课“出壳了”这课表现学生所熟悉的各种卵生动物出壳时的情景,在表现这样的题材时要想表现的生动,就需要注意表现各种动物的变化,切忌雷同。也就是说要注意表现出动物的不同朝向、大小、神态、动作、毛色和动物之间的聚散等的变化。其他的绘画内容中同样也贯穿着变化,变化无所不在,无所不到,在表现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把变化表现出来,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绘画应当强调变化,变化才美。画面才能产生活跃感,学生绘画表现“死板”的很大原因就是绘画缺少“变化”。
(5)“构图”需要解决画面安排问题。构图,就是物体所在画面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的正确把握。可以通过正确与不正确的构图作对比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在具体表现上需要通过学习正确的画画方法加以纠正和指导。
(6)画面的主次关系的表现。通过“读画”去分析每一幅作品中主次关系是如何处理的。一般画面中的主要位置表现的是画面的主体,次要位置表现的是客体。另外,在色彩上主体物色彩较客体物色彩鲜艳,客体物的色彩起衬托主体物的作用。通过训练,学生对画面中的主次关系要能够分辨出来。
二、“创作画”训练
(1)“收集素材”为创作画做准备。在创作前,有目的地收集创作素材。平时也要多观察身边事物。善于发现新奇有趣的事物。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有目的的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写生时的创作训练。写生面对景或物表现并根据画面需要加工成一幅带有创作意味的写生作品。通过这一过程对提高学生创作画颇有裨益。
(3)“绘画日记”的训练。让学生经常画日记表现的场景、人物等。能够通过给出的文字改编成绘画,为创作打下了基础。
(4)“命题创作画”的训练。通过画速写、画记忆画、相关资料收集,为命题创作画做准备。例如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观察美丽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店等等。通过观察感受和记忆家乡的美景体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画的兴趣,对有关科幻题材的主题创作,就让学生通过收集有关的书本材料或观看有关的电视、录像、电影等加以想象创作。
(5)自由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种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感而发。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这时,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画漂亮,也可以放大,缩小或取舍,有时还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三、色彩的训练
认识基本色,了解不同颜料的性能、特点,掌握不同色彩混合后的效果,掌握色的深浅变化,明暗及机理效果的表现。掌握明度、纯度变化,认识色调。
通过以上知识的掌握,进行一个阶段的儿童画综合创作练习,完整地画几张色彩作业。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较好的效果,使创作画不在成为难事。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当然会对创作画的教学行之有效。
关于“儿童创作画”的几点想法 第2篇
【关键词】综合性;单一性
小学阶段学生在美术课中普遍感觉比较头痛的其中之一就是儿童画的创作,总感觉无从下手、无可表现。绘画作品形象刻板表现力差、色彩表现力不强,导致学生学习绘画丧失信心,产生厌倦感。
我认为要想提高“儿童创作画”应该分步进行训练,逐步达到创作儿童画的要求。分步解决可以避免把所有问题堆积起来一并解决的缺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
一、“读画”训练
所谓“读画”就是通过读认知作者每一幅作品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想法、画面的构图形式、绘画工具材料的运用等等。把“读画”这一单元再分成若干小节,分别进行每一小节的训练。
(1)按季节划分。可以收集有关季节方面的作品,去进行讲解、分析。如:日本的画家东山魁夷的“早春之路”、俄国列维坦的“夏”、我国画家林风眠的“金秋”、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冬猎”等等,通过对不同季节的判断、寻找不同点来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以及色彩所表现出的温暖、寒冷、阴雨绵绵等等。学生可以进行生活中的观察、小幅创作练习尝试采用不同工具加以表现。
(2)按环境划分。如欣赏乡村、城市、学校环境、海边风景的多幅不同风格画家及学生优秀作品等等。如荷兰画家威廉的“马亨港湾”、法国画家米勒的“拾麦穗者”我国民间艺人孙佃珍的“剥玉米”学生作品“丰收”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环境的对比了解、掌握一些各种环境中绘画表现的方法。
(3)按类型划分。如,动物、植物、人物、静物方面的等等,使学生通过读掌握如何制作草图、如何上色。给学生一组静物,比如是一盘暖色调的水果如何变成冷色调的水果。也可尝试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来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强调变化。如人美版二年级第八课“出壳了”这课表现学生所熟悉的各种卵生动物出壳时的情景,在表现这样的题材时要想表现的生动,就需要注意表现各种动物的变化,切忌雷同。也就是说要注意表现出动物的不同朝向、大小、神态、动作、毛色和动物之间的聚散等的变化。其他的绘画内容中同样也贯穿着变化,变化无所不在,无所不到,在表现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把变化表现出来,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绘画应当强调变化,变化才美。画面才能产生活跃感,学生绘画表现“死板”的很大原因就是绘画缺少“变化”。
(5)“构图”需要解决画面安排问题。构图,就是物体所在画面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的正确把握。可以通过正确与不正确的构图作对比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在具体表现上需要通过学习正确的画画方法加以纠正和指导。
(6)画面的主次关系的表现。通过“读画”去分析每一幅作品中主次关系是如何处理的。一般画面中的主要位置表现的是画面的主体,次要位置表现的是客体。另外,在色彩上主体物色彩较客体物色彩鲜艳,客体物的色彩起衬托主体物的作用。通过训练,学生对画面中的主次关系要能够分辨出来。
二、“创作画”训练
(1)“收集素材”为创作画做准备。在创作前,有目的地收集创作素材。平时也要多观察身边事物。善于发现新奇有趣的事物。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有目的的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写生时的创作训练。写生面对景或物表现并根据画面需要加工成一幅带有创作意味的写生作品。通过这一过程对提高学生创作画颇有裨益。
(3)“绘画日记”的训练。让学生经常画日记表现的场景、人物等。能够通过给出的文字改编成绘画,为创作打下了基础。
(4)“命题创作画”的训练。通过画速写、画记忆画、相关资料收集,为命题创作画做准备。例如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观察美丽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店等等。通过观察感受和记忆家乡的美景体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画的兴趣,对有关科幻题材的主题创作,就让学生通过收集有关的书本材料或观看有关的电视、录像、电影等加以想象创作。
(5)自由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种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感而发。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这时,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画漂亮,也可以放大,缩小或取舍,有时还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三、色彩的训练
认识基本色,了解不同颜料的性能、特点,掌握不同色彩混合后的效果,掌握色的深浅变化,明暗及机理效果的表现。掌握明度、纯度变化,认识色调。
通过以上知识的掌握,进行一个阶段的儿童画综合创作练习,完整地画几张色彩作业。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较好的效果,使创作画不在成为难事。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当然会对创作画的教学行之有效。
“儿童创作画”的这些想法在实施中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贯穿到小学一至六年级。通过逐步教学渗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和教师自身素质、辛苦程度、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努力探索尝试补充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把“儿童创作画”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张文熙.“美术创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美术教育”1991年5期文化交流与创造性培养.再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断想
[3]“中国美术教育”1992年6期中学生绘画创作
[4]“中国美术教育”1993年1期改观小学生绘画长期低幼化现象之浅见.儿童画欣赏内容与教法
[5]“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
儿童创作画辅导 第3篇
科幻画是少年儿童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 绘画要突出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倡导科技与艺术的融会交流。科幻画创作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科幻画创作可以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科技创新和科学幻想的天空里,将美术与各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也使美术课的相关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作为一名最基础的教育工作者,为了使科学幻想绘画这一科学技术的幼芽在我校茁壮成长,在辅导学生进行创作时总结了如下的几点体会:
一、循循善诱——师父领进门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创新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较快地走出陌生阶段,我们辅导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学生领进科幻画创作的大门。
1. 认识科幻画
科学幻想画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某一专题的创作。它不是对童话也不是对神话的描绘,是少年儿童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科学幻想画在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中独树一帜,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好的科学幻想画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想象力丰富,创意新颖,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2) 有科学依据,具有正确的逻辑性。
(3) 围绕主题,紧扣主题,科学意识浓厚。
(4) 有较好的表现技法,绘画功底,构图合理,色彩表现力强。
同时在科学幻想画作品中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 神仙、妖魔、童话内容的出现:如孙悟空参加联欢会(神话与科学混在一起);把城市建在花朵上(童话与科学混在一起)。
(2) 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在太空、月球上不戴氧气面罩等。
(3) 缺少科幻意识,画种类别混淆:与科普宣传画、 现实生活画等非科幻主题混淆。
2. 学会欣赏
在入门阶段,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科幻画作品, 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做法。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被迫的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欣赏科学幻想作品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开始,在欣赏了一幅幅优秀的科幻画后,孩子们对这一新奇的画种——科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从构思、 创新点、构图、色彩、技法等方面欣赏。
3. 学会选题
选好题也是科幻画入门的关键。要“站”好科幻画创作的第一岗,在进行科学幻想画的创作之前,选好主题,确定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新颖的、有创意的主题构想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一般我们在进行选题时会从以下方面:如环保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生命问题、海洋问题、宇宙空间问题等中选取。
这些选题范围的提出往往会给中小学生一个距离自己很遥远的印象。学生一开始接触科学幻想画也会把它想象的很大,认为是离现实生活很远的东西。创作出来的作品空洞、苍白,没有科学依据。
笔者在辅导少儿进行科学幻想画创作时,在最初选题往往不会要求他们往太大、太泛泛的方向走,而是简化选题范围,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让科学走进生活,让画笔记录、表现、科幻的生活。
什么是我们生活所离不开的呢?“衣、食、住、行” 想逃也逃离不了,在辅导科学幻想画的选题时,笔者往往会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入手:
(1) 衣:如有作品表现关于未来衣服的科幻画,在科学发达的未来,将会出现能给人们提供方便、社区随处可见的新型机器——服装充热机。那时,一件衣服一年四季都可以穿,到了冬天也不会感觉冷,只要通过一根小小的管子就能轻松地给衣服充热保暖。通过对我们的衣服的改造、想象,增加科技含量,一幅充满科技想象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在这个领域,大到未来服装的样式、材质,小到一粒小小的纽扣,都会在学生的无限想象中加足科技含量。
(2) 食:民以食为天,让学生从每天必吃的食物入手, 不用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从直观上感觉简单,就会敢于尝试,在不断的实践创作过程中丰富认识。如有作品从食物的种植、制造、营养搭配等方面入手大胆想象, 出现了快速营养搭配机预防肥胖等科学幻想画题材,每种想法即贴近现实,又高于现实。
(3) 住:我们以后会住在哪?我们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子?怎么才能住的更舒适?谁可以帮助我们做烦琐的家务?……月球的开发利用已经不是新鲜话题,把住所安在太空,安在我们想象不到地方,让我们的住所具有多元化的功能,这些都是从“住”这一题材引发出来开的。 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作品出现。建筑的材质、样式、功能、新能源的利用、低碳节能等方面都可出现在作品的创作中。
(4) 行:如有一作品,作者是一名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需要父母接送。可父母有时工作很忙,因此他多么希望能有这样一种书包,它既能减轻他的负担,又能背着他走路。 因为出行不方便了而产生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就产生了一幅优秀的科学幻想画。交通工具、出行方式的变迁,各种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出行这个环节往往会得到充分的表现。
“衣、食、住、行”作为科学幻想画的题材切入点, 简单、易行,少年儿童不会陌生。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以点带面,涉猎更广泛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推理、猜测、论证,想象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形象,进行巧妙构思, 并运用艺术手段,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从未来食品、 未来工具、未来交通、新型能源、太阳能利用、废品利用、 地球环保、生态平衡、未来居住、海底世界、宇宙航行、 月球生活、太空世界、星际旅行等诸多方面。潜移默化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从天到地,从陆地到海洋,昨天的幻想正在成为今天的现实,而今天的幻想可能是明天的现实。
最初的选题要入手易,循循善诱,先把学生领进门, “衣、食、住、行”引导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主线,并由此创作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选好题“站” 好科幻画创作的第一岗。
4. 学会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科幻画辅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组合想象思考法和预示想象思考法。
(1) 组合想象思考法是指在头脑里从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形象中, 分别抽取出它们的一些组成部分或因素, 根据需要作一定改变后, 再将这些抽取的部分或因素构成一个有自己的结构、性质、功能与特征的独立存在的事物形象。方法有:加一加;改一改;变一变;等等。 如:作品《带滑轮的楼梯》就是将楼梯扶手与滑轮组合, 买菜归来可以将重物挂到滑轮挂钩上,既不用提重物又能爬爬楼梯锻炼身体。
(2) 预示想象思考法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 根据已有的丰富的想象积累, 在头脑中构成一定的体现着某种思想或愿望的、当前还不存在而以后能够产生的事物形象。这需要孩子们大胆地进行科学的思维,原中国科协主席大科学家钱学森曾将人的思维分成三种形式, 即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科幻画是表现灵感思维的好形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象力甚至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等等。同时笔者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表现这些观念,用科学的,艺术的方式。孩子们经过训练, 使已有的一些事物经过思维( 脑处理), 构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的事物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做足准备——修行在个人
在进行了前面的铺垫工作后,就是学生自己完成作品的时候了。我们要积极努力地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保证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搞创作, 利用好美术课及课外活动时间。
二是技法培训。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及时点拨技法与创意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想法描绘出来。
三是及时评价。通过举办展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赏评。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是学生自己创造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幸福创造的过程。通过绘制科学幻想画,让我们的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科技创新和科学幻想的天空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如能得到创造性的应用,就能不断地增长。在人类进步过程中,文明本身就来源于创造性思维。科幻画是学生表现创造力的一种形式,是超越语言的心智, 是开启创造力的金钥匙,让科幻画为创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同时,让我们也用童心去观察,去体会,去理解他们有着纯真、活泼、朴实、稚嫩、童趣等特点的科幻画作品,热情地去接受这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