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知识点归纳范文第1篇
一、通假字(6个)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揉”,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三”,多次)
3.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10个)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輮以为轮。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 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
疾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快。
4. 假舆马者。
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5. 金就砺则利。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金银。
6. 蚓无爪牙之利。
爪(zhǎo)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今义:读书用功或者对事物肯动脑筋。
8. 蟹六跪而二螯
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9.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10.君子曰:学不可可以已。
君子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11.
黄泉古义:地下水;今义:阴间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③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 (重点字词在文中不同句子中含义)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 ,横渡)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强健、强壮 )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假,借助、利用)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望,远看)
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闻,听见)
重点虚词掌握文中所有“而” “于” “之”的意思和用法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三)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省略句
①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五)固定句式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知识点归纳范文第2篇
二、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常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四、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五、税收制度构成的七个要素
1、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关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率,这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程度。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4、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一般的按次与按期征收两种。
6、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地方。一般是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发生地。
7、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的规定。从目的上讲有照顾性与鼓励性两种。
六、现在的税收分类及税种。按现在大的分类,主要是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和其他: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4、财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等;
5、行为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劝学知识点归纳范文第3篇
什么是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的定义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国公民的条件
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 ○
2通过国家法律确认的公民身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
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
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树立国家观念 ○
2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
3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
如何树立国家观念?
1忠于自己的国家 ○
2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立场 ○
3当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公民应当挺身而出捍卫祖国 ○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
1公民的平等权;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
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
法纳税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 ○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
为什么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说明这个道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争取地行使权利,忠诚地履行义务,作出更多的○
贡献,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权利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劳动权、受教育权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
如何维护权利?
1依法享有权利 ○
2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
3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 ○
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采用合法的方式 ○
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
3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我们的个人的全力具有同等的地位
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
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
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国家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
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国家标志、首都、国旗、国歌、国徽。
1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2、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普通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3、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如何对公民权利实施有效保障?
1、 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2、 国家和政府负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1立法保障(制定法律) ○2司法保障
3、 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1、 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 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 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2、 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3、 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宪法意识的表现,
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
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权利?
向国家爱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建议,可采用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或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途径,检举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常用的方式是向信访部门、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投诉或举报。
6、1维护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己的含义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
搜查和侵犯。
人身自由的地位
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
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必须由执法人员出示搜查证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4、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如何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
2、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
3、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1打“110”电话报警○2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维护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的具体方法:○
3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4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公安人员求救○
6、2维护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对肖像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什么是名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威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我国法律对名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什么是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
我国法律对荣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什么是姓名权?
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 我国法律对姓名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 我们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
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如何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1、 不应取消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
2、 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3、 更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4、 爱护和发自内心地尊重比自己弱小,比自己能力低、条件差的人。
6、3保护个人隐私
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1、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2、 个人隐私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如何理解父母、老师出于未成年人而侵犯隐私权?
1、 主要是出于善意,担心未成年人不能妥善处理的事或不能解决的烦恼,
2、 属于违法行为
3、 我们应该加以反对和制止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1、 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隐私
2、 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 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2、 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3、 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1、 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2、 与xx沟通、交流
3、 留意xx日常行为
4、 与老师沟通
5、 经本人同意,才
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
为了使自己健康成长,我们也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分享欢乐与苦恼,困惑的时候,应及时与老师、家长或亲密的朋友沟通,以获得成长需要的经验和支持。
7、2维护财产权
什么是财产?
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是公民的个人的私有财产。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事实上决定财产的命运)的权利。
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物权法》
什么是法定继承?
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叫做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什么是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什么是遗赠?
如果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是遗赠。
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或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智力成果权包括什么?
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侵犯知识财产权有什么危害?
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民族的创新。
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几点意见:
1、 要完整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2、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如果遭到侵权,该怎么办?
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
7、3维护消费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什么?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 安全保障权;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 知悉真情权;
3、 自主选择权
4、 公平交易权
5、 依法求偿权
6、 维护尊严权
如何做聪明的消费者?
1、 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2、 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3、 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消费权利受到损害时解决的正确途径有哪些?
1、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 向有光行政部门申诉,如:质量监督、物价管理
4、 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劝学知识点归纳范文第4篇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
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 影响因素: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条件变化 反应物的浓度 大
减小
气体反应物的压强 大
减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增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增大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增
活化分子的量的变化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反应速率的变化 增大 小
反应物的温度 高
降低
反应物的催化剂 用
撤去
其他
剂等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 C(g)+qD(g)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混合物体系中
各成分的含量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压强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平衡 不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V(正)=V(逆)
不一定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平衡 平衡
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
有影响
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
剧减 使
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
剧增
百分数减少,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
减小 升
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
增大
平衡
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
平衡 不一定平衡 平衡 不一定平衡 平衡 温度 体系的密度 其他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密度一定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10、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
表示方法:AB
11、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A++B- Ki=[ A+][ B-]/[AB]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 = c[H+]c[OH-] 25℃时, [H+]=[OH-] =10-7 mol/L ; KW =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 吸 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 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 、 石蕊 、 酚酞 。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橙色) 石蕊5.0~8.0(紫色) 酚酞8.2~10.0(浅红色) pH试纸 操作 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三 、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H+]混 =([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
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 则溶液显中性pH=7 pH1+pH2≥15 则溶液显碱性pH=pH2-0.3 pH1+pH213 则溶液显酸性pH=pH1+0.3
2、若混合后显中性
pH1+pH2=14 V酸:V碱=1:1 pH1+pH2≠14 V酸:V碱=1:10〔14-(pH1+pH2)〕
六、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w.w.w.k.s.5.u.c.o.m 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仪②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 上 ,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 大于 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 一位 。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
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4)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
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
c碱=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酸偏高;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
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 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①有 弱 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 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 >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2)程度小 (3)吸热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 高 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 大 (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 阴离子 水解而 抑制 阳离子水解;OH -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 显 酸 性
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 酸 性 (如: HSO3- 、H2PO4-) 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 碱 性 (如:HCO3- 、HS- 、HPO42-)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与NH4+;CO32-(HCO3-)与NH4+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 3S2- + 6H2O == 2Al(OH)3↓+ 3H2S↑
8、盐类水解的应用: 水解的应用
1、净水
实例 明矾净水
原理
Al3++3H2O Al(OH)3(胶体)+3H+
2、去油污
用热碱水冼油污物品 CO32-+H2O HCO3-+OH-
①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
3、药品的保存 入少量盐酸
②配制Na2CO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NaOH
Fe3++3H2O Fe(OH)3+3H+
CO32-+H2O HCO3-+OH-
若不然,则:
由MgCl26H2O制无水
4、制备无水盐 MgCl2 在HCl气流中加热
MgCl26H2O Mg(OH)2+2HCl+4H2O Mg(OH)2 MgO+H2O
用Al2(SO4)3与NaHCO3溶液混合
5、泡沫灭火器 Al3++3HCO3-=Al(OH)3↓+3CO2↑
6、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比较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NH4++H2O NH3H2O+H+ c(Cl-)>c(NH4+)>c(H+)>c(OH)-
9、水解平衡常数 (Kh)
对于强碱弱酸盐:Kh =Kw/Ka(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对于强酸弱碱盐:Kh =Kw/Kb(Kw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b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
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2、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一步书写
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三种守恒关系:
①电荷守恒::任何溶液均显电 中 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
②物料守恒: (即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
某原子的总量(或总浓度)=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或浓度)之和 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OH-浓度相等。
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一些常见知识 (1)溶解度 小于 0.01g的电解质称难溶电解质。
(2)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1*10-5以下的反应为完全反应。如酸碱中和时[H+]降至10-7mol/L<10-5mol/L,故为完全反应,用―=‖,常见的难溶物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均远低于10-5mol/L,故均用―=‖。
(3)难溶并非不溶,任何难溶物在水中均存在溶解平衡。
(4)掌握三种微溶物质:CaSO
4、Ca(OH)
2、Ag2SO4 (5)溶解平衡常为吸热,但Ca(OH)2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6)溶解平衡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存在沉淀,否则不存在平衡。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并用― ‖。如:Ag2S(s) 2Ag+(aq)+ S2-(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1)加沉淀剂法:Ksp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如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
(3)氧化还原沉淀法:
(4)同离子效应法
4、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①酸碱;②氧化还原;③ 沉淀转化 。
5、沉淀的转化:
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 更小 的。
如:AgNO3 AgCl(白色沉淀) AgBr(淡黄色) AgI (黄色) Ag2S(黑色)
6、溶度积(KSP)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表达式:AmBn(s) mAn+(aq)+nBm-(aq) KSP= [c(An+)]m ?[c(Bm-)]n
3、影响因素:
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w.w.w.k.s.5.u.c.o.m
4、溶度积规则
QC(离子积)〉KSP 有沉淀析出 QC= KSP 平衡状态 QC〈KSP 饱和,继续溶解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 电解质溶液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 极导线 正 极
内电路:盐桥中 阴 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 阳 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 氧化反应: Zn-2e=Zn2+ (较活泼金属) 正极: 还原反应: 2H++2e=H2↑ (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 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 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 、 二次电池 、 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 Pb+-2e- =PbSO4↓
正极(氧化铅): PbO2+4H+++2e- =PbSO4↓+2H2O 充电:阴极: PbSO4+2H2O-2e- =PbO2+4H++
阳极: PbSO4+2e- =Pb+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 PbO2+Pb+2H2SO4 2PbSO4↓+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 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2H2-4e- =4H+ 正极:O2+4e- +4H+ =2H2O 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负极: 2H2+4OH--4e-=4H2O 正极:O2+2H2O+4 e- =4OH- 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燃料)和氧气(氧化剂)。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CH4+10OH--8e-- = +7H2O; 正极:4H2O+2O2+8e- =8OH-。
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3、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四、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池: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也叫电解槽
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
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4、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5、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 正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氧化 反应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负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还原 反应
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 阳极: 2Cl- -2e-=Cl2 (氧化) 阴极: Cu2++2e-=Cu(还原) 总反应式: CuCl2 =Cu+Cl2 ↑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 放电顺序: 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 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
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电解质水溶液点解产物的规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对象
电解
度
分解电解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
CuCl2 HCl
质
电解
减小
大
---
Cl2 放H2生成碱型 阴极:水放H2生碱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和水
解质
生成新电
大 生
氧化
增
HCl
增
Cu
电解质浓
pH
原
HCl 电解质溶液复放氧阴极: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CuSO4 电解生酸型 阳极:水放O2生酸 质和水 成新电解质
小
增大
小 大
减铜
电解水型 阴极:4H+4e- == 2H2 ↑ 阳极:4OH-4e- == O2↑+ 2H2O
NaOH
水
增水
H2SO4 减
Na2SO4
变
上述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
(1)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 (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
(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 M ne== M 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纯铜):Cu-2e-=Cu2+,阴极(镀件):Cu2++2e-=Cu,
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 (3)、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
阳极:粗铜;阴极: 纯铜电解质溶液: 硫酸铜
3、电冶金
(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 金属阳离子 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
(2)、电解氯化钠:
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 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 阴极:2Cl- 2e- == Cl2↑
☆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原电池
性质 类别
定义
(装置特点) 反应特征
装置特征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侧层其他金属
电解池
电镀池
自发反应 无电源,两级材料不同
非自发反应 有电源,两级材料可同可不同
两电极连接直流电源 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
非自发反应
有电源
形成条件
极
活动性不同的两1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负极;2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名称
属
正极:较不活泼负极:较活泼金
液
形成闭合回路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
名称同电解,但有限制条件
阳极:必须是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金属(能导电非金属) 连
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失去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溶阳极:金属电极失去电子 阴极:电镀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
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或
电极金属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电氧腐蚀)
电子流向
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 阴极:还原反应,溶子或者氧气得电子(吸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
同电解池
电源正极阳极
溶液中带电粒子的移动 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联系
在两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阳离子向正极移
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同电解池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的得失电子联系图:
阳极(失) e- 正极(得) e- 负极(失) e- 阴极(得)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内容:
(2)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 失去 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条件 现象 本质 关系 电化腐蚀
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化学腐蚀
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 无电流产生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危害更严重
(4)、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①条件: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CO
2、SO
2、H2S等气体) ②电极反应: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2H+ + 2e- = H2 ↑
总式:Fe + 2H+ = Fe2+ + H2 ↑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 ①条件: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②电极反应:负极: 2Fe – 4e- = 2Fe2+ 正极: O2+4e- +2H2O = 4OH- 总式:2Fe + O2 +2H2O =2 Fe(OH)2 离子方程式:Fe2+ + 2OH- = Fe(OH)2 生成的 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 Fe(OH)3 , Fe(OH)2 + O2 + 2H2O == 4Fe(OH)3 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x H2O(铁锈主要成分) 规律总结:
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
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
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
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
2、改变金属结构:把金属制成防腐的合金
3、把金属与腐蚀性试剂隔开:电镀、油漆、涂油脂、表面钝化等 (3)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 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劝学知识点归纳范文第5篇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P1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P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7-8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P12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3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P19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1 10.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P4,P17,P21) 第二单元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P25-P27 *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P27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P29 1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1):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P33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P33(可见P34方框黑体字)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P34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P35-36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P39)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P39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P40 1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P40 20.单元小结: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
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第三单元(部分)
2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P43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P44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P44 2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P45 2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P45小字 24.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P47 2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P48 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P49 26.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P50 第三单元(
12、13课)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7、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
9、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意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0、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11、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原话: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3、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4、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15、血肉筑长城 战役名称
地位
指挥者
党派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林彪
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国民党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最大规模的战役
彭德怀
共产党
16、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7、中国共产党“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 延安
(2)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1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单元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 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芦沟桥事变后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7、18课)
21、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2、1945年8月,重庆谈判。(需补充)
2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4、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25、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6、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歼敌人数
结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1
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P90
淮海战役
1948.11一1949.1 55万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一1949.1 52万
华北全境解放
27、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共产党英勇作战,指挥得当;共产党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失民心;国民党指挥不当等等
29、单元小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46年6月
战争爆发
蒋介石派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48.949.1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第六、七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19-22课)
30、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3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时期
发展状况
原因
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的黄金阶段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辛亥革命的推动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受挫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3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 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3、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 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3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
35、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6、科技思想简表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主张
地位
詹天佑
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中国近代
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史、地)
师夷长技以制夷 爱国思想家
严复
翻译大量西方书籍、《天演论》
效法西方,维新改革
启蒙思想家
37、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38、清政府1905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劝学知识点归纳范文第6篇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重点字词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 秕.bǐ谷
系ǎo过去 锡箔.jì一条长绳 拗..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三、(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 咻.xiū咻 玉簪.zān花
骊.lí歌 花圃.pǔ 懒惰.duò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第3课 丑小鸭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讪.shàn笑 吐绶.shòu鸡 沼.zhǎo泽 木屐.jī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本文是由叶君健翻译的。
第4课 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jì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第5课 伤仲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泯然 “泯”,消失。然,的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第6课 黄河颂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第7课 最后一课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 赚zhuàn钱 哽gěng住 祈qí祷dǎo 气氛fēn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第8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崎qí岖qū 阻抑yì 一泻xiè万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是李大钊,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
第9课 土地的誓言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chì痛 嗥háo鸣 谰lán语
镐gǎo头 污秽huì 默契qì 2.解释下列词语。
(1)炽痛:热烈而深切。 (2)标直:笔直。
(3)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4)亘古:远古。
(5)污秽:肮脏的东西。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第10课 木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柝t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 惟:只。 (3)愿为市鞍马 市:买。 (4)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 著:穿。
(7)双兔傍地走 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9)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第11课 邓稼先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páng徨huáng 鲜xiǎn为人知
选聘pìn 挚zhì友
(zǎi) 宰割 (chóu) 筹划 鞠躬尽(cuì) 瘁
3.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
(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二、文学(文体)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迫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锲qiè而不舍shě 兀wù兀穷年
潜qián心贯注 迥jiǒng乎不同 群蚁排衙yá 3.解释下列词语。
(1)锲而不舍: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臧克家。
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槛kǎn 重荷hè 深邃suì
磐pán石 下颏kē 2.解释下列词语。
(1)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2) 踌躇:犹豫。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2.《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当代作家何为,原名何振业。
第14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白皙xī 钦qīn佩 捋lǚ胡须 脚踝huái 荒谬miù 义愤填膺yīng 点拨:“捋”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2)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2.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第15课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2)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 见:了解。 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第16课 社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xǐng 惮dàn 欺侮wǔ 撺cuān掇duo 凫fú水 篙gāo 橹lǔ 撮cuō 棹zhào 楫jí 行háng辈 点拨: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
委实:实在。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依稀:隐隐约约。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第17课 安塞腰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亢kàng奋 晦huì暗 羁jī绊 蓦mò然
冗rǒng杂 戛jiá然而止 2.解释下列词语。 (1)亢奋:极度兴奋。 (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蓦然:突然,猛然。
(4)冗杂:繁杂。
(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6)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二、文学(文体)常识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
第18课 竹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二、文学(文体)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第19课 观舞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褶zhě裙 颦pín蹙cù 粲càn然 嗔chēn视 叱chì咤zhà
点拨:“嗔”不要误读成zhēn。 2.解释下列词语。
(1)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2)嗔视:生气地看。 (3)叱咤:形容威力极大。
(4)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三、文学(文体)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第20课 口技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呓yì语 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 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3)少顷:一会儿。
(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6)众妙毕备 毕:全、都。 (7)未几:不久。
(8)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0)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2)奋袖出臂 奋:畅起、举起。 (13)两股战战 股:大腿。 (14)几欲先走 几:几乎。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二、文学(文体)常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拽zhuài 战栗lì 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 怏yàng快不乐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 2.解释下列词语。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2)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砭biān骨 崎qí岖qū 窒zhì息 2.解释下列词语。
(1)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2)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是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称谓)郭超人(人名),前任新华社社长。
第24课 真正的英雄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霾mái 哀悼dào 2.解释下列词语。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孜孜不倦:勤恳不知疲倦。
(3)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二、《真正的英雄》选自《前世界名人演说经典》,作者是美国前总统里根。
第25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yú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逐走:竞跑,赛跑。 (2)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去:距离。 (4)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 (6)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第26课 珍珠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细腻nì 眼睑jiǎn 眸mó子 呷xiā 2.解释下列词语。
(1)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2)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2)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珍珠鸟》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画家(称谓) 冯骥才(人名)。
第27课 斑羚飞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对峙zhì 咩miē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 2.解释下列词语。
(1)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2)悲怆:非常悲伤 (3)娴熟:熟练。
(4)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第28课 华南虎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栅zhà栏lan 拂fú动 抽搐chù
掠lvè过 咆哮xiào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第29课 马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piāo悍hàn 窥kuī伺sì 疮chāng痍yí
遒qiú劲 妒dù忌jì 觑qú畸jī形 点拨:“觑”不要误读为xū,“畸”不要误读为qī可。 2.解释下列词语。
(1)剽悍: 勇猛,强健。
(2)慷慨以赴: 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窥伺: 暗中观察情况。 (4)疮痍: 创伤。
(5)阔绰: 豪华奢侈,排场大。 (6)遒劲: 雄健有力。
(7)妒忌: 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8)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称谓),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第30课 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一狼仍从 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
(4)屠大窘 窘:闲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蔽。 (8)弛担持刀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9)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0)目似瞑 瞑:闭眼。
(11)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屠暴起 暴:突然。 (13)又数刀毙之 毙:杀死。
(14)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16)狼亦黠矣 黠: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