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感恩资助的作文(精选8篇)
六年级感恩资助的作文 第1篇
文秘助手()之小学六年级关于感恩的作文:感恩
小学六年级关于感恩的作文:感恩 感恩作文600字1篇【感恩作文】
同学们,大家都有老师,老师对我们的恩情其实不比父母给的恩情少,我最感恩的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吕老师。
我初上学时还小,离不开妈妈,妈妈一走我就开始大哭起来。吕老师见我哭得这么伤心便给我买了许多棒棒糖,吕老师一遍给我吃一边哄我,说:“倩,别哭了,乖,妈妈要回家做饭,倩先来跟老师一起玩儿。我听了觉得吕老师挺温柔,挺和蔼的,我就点了点头,跟着吕老师去上课。从那一节课开始,我便觉得吕老师是个天使:吕老师上课给我们讲故事,下课陪我们一起玩儿……我们也算没辜负吕老师的期望,吕老师教出的学生都是心理素质好,学习又好的学生。既然吕老师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应该报答吕老师啊!
今年暑假,我们准备给吕老师一个惊喜。我们分配任务制作惊喜:由吕老师教的第一批学生中的女生共画50张画,第一批学生中的男生负责把50张画贴在墙上成一个心形,代表我们对吕老师的心。有第二批学生中的女生做8张窗花以及20只纸鹤,第二批学生中的男生把窗花和纸鹤贴起来,第三批学生……剩下的最后一批学生布置剩下的一切琐碎事物。分配完毕后,由我和甜甜去跟吕老师借钥匙打开我们以前上课的教室。到教室后,我们立即按刚才的布置开始行动,一切布置完毕后我们觉得好像还少了点什么,啊,对了!还有黑板报,我们一起用心制作了一幅以感恩为题的漂亮的黑板报。然后我和甜甜又去请老师过来,老师刚到,我们便一起唱起了彩排已久的歌,吕老师一下子就被这场面所震憾了,差点儿激动的哭了出来。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同学们,懂得感恩吧!希望大家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作文600字2篇【感恩作文】
人生在世,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不好的事情。不可能会一帆风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学会乐观对待。更应学会感恩。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是的,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又美好的,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度过我们的人生。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应该为别人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活,为爱你的人而活。父母把我们从小带大,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从会说一句话,从会走一小步开始从会叫爸爸开始……他们的爱是伟大而又无私的。当我们与父母发生误会的时候,是否想过父母此时心里会多难过。他们是为我们而担心,为我们而难过。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又能给父母什么呢?难道我们只会给他们“生气”和“难过”。不是的,我们可以给他们很多。可以给他们一句关心的话语,一句轻声的问候,和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们可以给他们很多的。只是我们都还没有发现。我们可以给父母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心是真诚的。把我们对父母的爱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每天好好的学习,和父母谈谈心,经常陪陪自己的父母……
父母的爱是伟大无私的。还有太多的爱是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罢了。所以学会发现你身边的爱。更应学会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爱。
人生如水,水是生命之源,而人最应该有的是爱,爱的源泉无穷大,感恩的心,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用一颗爱心观察世界,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你会更快乐。人生应有感恩,更应学会感恩。
六年级感恩资助的作文 第2篇
你们好!从我记事以来,我们好像从未安静地坐下来谈过心,可能是因为我腼腆的性格,与你们坐在一起谈学习都感觉空气很压抑。自己也从未对你们说“我爱您”,今天我也想以书信的方式表达我对你们的心意。
细腻温柔的妈妈,好像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多,从我能够爬行到牙牙学语,再到能落地走路,好像我的一切一切都是在您的眼皮子底下学会的。我从小到大的毛衣也无一不是您亲手编织而成,虽然工作一天很累很累,但您还是利用空闲时间一点一点地织,从选材到成品您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也让我每次穿上毛衣倍感温暖,而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您也可能会离我而去。初三那年,您的脖子后长了一个很大的硬疙瘩,您说疼,就去医院检查了,回来后我听到了您和爸爸的对话,您说是个肿瘤,可能要做手术,当时的我听到后震惊了,胡思乱想了很多,觉得您可能会离我们而去,而之后我和爸爸又该如何地生活,这似乎是电影上的桥段,可为什么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人们好像只有面临失去才会懂得去珍惜。您教我写字,您给我做饭,您与我一同分享喜悦我与您看似很普通的往事都浮现在我的脑海,每每想起这些我都夜不能寐,眼角也会湿润,但似乎命运很爱捉弄人,您永远都想不到您一秒会发生什么,您的病竟只是打了几天的点滴就好了,那时的我真的很开心,感觉又被上天眷顾。而我也更懂得珍惜您,妈妈,我是真心地希望您对自己能放松一点,不要一直劳作,能适当地休息一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您生活得开心舒适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严格又暖心的爸爸,我们似乎很少说话,您总是在外工作,很少关心我的学习,我曾一度以为您不爱我,因为我们就像擦肩而过的两个路人,不曾有过深入的交流。但是我错了,得知没考上高中的那会儿,我不敢告诉您,担心您会批评我,但是得知消息的您,反而安慰我,对我说,没有关系,这不重要,而我也在努力挽回,到处奔波,想找一个好的学校学习,您打电话给我说:“别担心,儿子,爸爸从来没有怪过您,没考上就没考上,我会让您有书读的。”就是那句话,让我有了从未有过的感动,您也四处奔波为我找学校,那时我才明白,您是爱我的,以前不曾发现您原来也关心我,在我生日那天您发来的一句“生日快乐”,点醒了不懂事的我,在家的每一个生日都是妈妈替我张罗的,我以为您不知道,而离家后才发现,您只是和我一样不善交谈,其实您什么都知道。试问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我也是真心希望您能戒烟,抽烟对身体不好,希望您能多顾顾家,虽然我知道您辛勤在外是为了我和妈妈能有更好的生活,但是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确是陪伴,希望您能多陪陪我和妈妈。让我们的关系更亲近。
爸爸妈妈,以前那个不懂事的我已经离去,我会收起我的任性的脾气,好好地孝敬你们,希望我们一家三口能一直幸福快乐我爱你们。
此致
敬礼!
六年级感恩资助的作文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
我国高校的扩招, 给了更多的学生能够圆自己大学梦的机会。在不断扩大招生的大学中, 贫困生的数字也日益增多。国家政府相对应的出台了一些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在资助金额不断增长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说不懂感恩, 诚信缺失等等, 所以应该看到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也要有新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政策。
根据初步调查, 目前高校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约占20%左右, 其中特别困难的达到10%。面对这么大的困难生群体, 高校的帮困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努力做好困难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目前, 我国高校逐步建立了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社会助学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杂费减免、缓政策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生的政策体系。与此同时, 在如此大的奖金与补助的背后, 则存在着为获取奖学金不择手段, 毕业后贷款不还, 主动向学校和老师伸手要资助款, 以及拿到奖金与资助款后胡乱挥霍等等令人痛心的现象。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校当中, 不得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诚信与感恩缺失的诱因
首先,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已于以往大不相同。如今的种种社会现象也反映在当代大学中。各种纸醉金迷的现象, 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 以及社会上的道德缺失也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身在象牙塔的学子们。正如一位国外的学者对中国的评价“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 请你等一等道德的追赶。”这一句话, 恰恰也印证在如今大学的资助工作上。
其次,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对资助工作相对重视, 受资助的学生的数量也日益的增多。而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再到高校各种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体系也日趋完善。拿我高校来讲, 一个通过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家庭贫困学生, 在一学年的学习中, 可以获得:生源地贷款或者国家助学贷款 (金额分别为55006000元) 、国家助学金 (2000-4000元) 、贫困生补助 (300元) 等等。如果该生成绩良好以上还可以申请国家级奖学金 (8000元) 、励志奖学金 (3000元) 、优秀学生奖学金 (一等奖4000元、二等奖2500元、三等奖1500元、单项奖500元) , 以及各项名人奖学金等等。据粗略统计, 一个家庭经济困学生一年的资助金额为8000元, 加上各类奖学金一名普通的学生一年学校及政府给予的资助及奖金金额可达到万元以上。这对于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讲的却是个不小的数字。于是某些同学拿到如此大数额的金钱, 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利诱, 会将这部分款项用于学习生活以外。久而久之学生对资助和奖金习以为常后, 就将导致按时领取的心态也就将促使感恩的缺失。也将使得学生对资助与奖金发放的最终目的淡漠。从而导致诚信的缺失。
再次, 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不完善也是导致学生诚信缺失和感恩缺失的一种原因。在现在升学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环境中, 家长往往重视孩子考取大学甚至考取名牌大学。在考取大学以后, 关注点也大多是成绩如何, 表现如何。注重的是孩子最终得到的结果而对于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关注的相对较少。更少的能关注到学生的感恩问题和诚信问题。这常常会导致孩子心态上的扭曲。而在高校里,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也是想尽办法使得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与资助。对于出台资助与奖励政策上配套的对于学生诚信与感恩的要求少之又少。从而也从这一方面无法对学生进行要求与教育。
二、感恩的缺失必将导致诚信的缺失
在如此大额的资助与奖金面前, 我们欣慰的看到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 解决了生活问题。从而能够在国家和高校资助的下完成学业, 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的思想上产生了偏差, 认为资助与奖励是理所应当的, 是无可厚非的。更有甚者会主动伸手向学校要资助、要奖励。只是懂得索取, 在得到资助和奖励后全无感恩之心。抱着这样的心态取得了贷款, 在毕业后又怎能会想起当时签下还款协议所贷款时的承诺呢?更何况在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均是诚信贷款, 是拿大学生的诚信所做的担保啊!据统计, 在毕业后拖欠还款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中, 当年在学校里接受资助与贷款的同时就已经丧失的感恩之心, 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未进参加过公益事业, 未对学校、老师、同学有过感恩行为。
从而我们的得出, 在大学期间一个未存有感恩之心和未有任何感恩行动的学生, 在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 极其容易产生诚信的缺失, 最终导致其拖欠还款, 造成不良的信用记录。由此可见感恩的缺失也必将导致学生诚信的缺失。
三、健全措施、建立政策多方位促使学生懂得感恩, 恢复诚信
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的建立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措施才能有保障的进行, 而建立者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则需要学生本人、家长、高校以及社会多方位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做到。才能让学生之恩于心, 诚信于行。
(一) 作为要一名肩负起祖国建设与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必须清楚的认清自己的目标, 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要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能力, 更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够放任自流, 不能够随心所欲。在有是非歪曲的时候敢于站出来抵制,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 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第一教育人, 应该加强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 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家长自身也应该具有感恩意识, 言传身教, 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在中国传统社会, 孝的教育之所以备受重视,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孝心培养起来的一个人能具有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意识, 从而也可以培孩子诚信观念, 做一个讲诚实守信用的人。
(三) 高校应该在考虑如何资助、奖励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诚信之行。高校原本就是个育人的圣地, 在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是不可缺少。一方面在出台相关资助奖励政策的同时应配套出台一些限制措施, 比如:应完成相应公益事业, 参加相应时长的公益活动才能有资格获得相应的资助与奖励。比如: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必须在班级中的民意诚信测评中通过, 才有资格获得相应的奖金等等。有了这些相对应的限制措施, 才能培养学生, 使得学生懂得“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才能让学生明白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获得尊重。另一方面, 高校应该利用党团等有利阵地, 利用网络、广播、宣传等平台栏对学生进行感恩与诚信教育的宣传, 使得感恩与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 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 加强大学生的感恩与诚信意识, 社会环境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 通过积极营造全社会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才能进一步促进对学生的教育。政府应该大力加强体制改革、促进各项决策的科学性, 促进各项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 保障大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就业和工作;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法治建设, 有法必依, 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消除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产生的根源;政府和媒体需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大力宣传和引导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塑造社会典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互相帮助, 互相关心, 互相尊重, 都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 使他们心存感恩, 保持诚信, 感谢社会。反之, 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六年级感恩资助的作文 第4篇
【关键词】资助者类型 资助意图 感恩 亏欠感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56-04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加大投入推行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以及社会资助的增多,许多贫困生从中获益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生受资助后不知感恩的情况时有报道,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等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这些社会现象反映出人们对感恩的关注与需求,为此,研究感恩心理的发生机制对当前学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即使受助者承认接受帮助带来自己期望的结果,他们并不一定会产生感恩,而可能产生的是亏欠感。那么什么因素影响或决定受助者的感恩还是亏欠的情绪,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的?唯有探明这些问题,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接受了资助却不知感恩的原因。为此,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本研究将采用情景实验研究,探讨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对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当前高校感恩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感恩是指人们接受了某种有价值的礼物或恩惠时产生的即时情绪体验。一般认为,只有当受助者知觉到帮助者是有意提供具有价值的帮助时才会体验到感恩情绪。然而,一些研究表明,个体受助后并不一定会产生感恩,有可能是产生的是亏欠感。亏欠感是指个体因别人的帮助而获益所产生的有责任去偿还帮助者的一种情绪状态。过去的研究者常常混淆感恩和亏欠感,当前的研究发现,二者虽同是接受帮助或恩惠之后的情绪反应,但二者是有差异的。首先,亏欠感是基于互惠主义规范做出的,根据平衡—互惠理论,当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恩惠时,受助者可能感到彼此关系的平衡性被打破了,因此觉得应该给予对方回报来恢复彼此的平衡关系。一旦没有回报对方,个体就会觉得亏欠对方。感恩或许也受到这个规范的影响,但感恩大于甚至是超越了“一报还一报”的心理。更具体而言,亏欠感会驱动个体去考虑帮助者所付出的代价,并努力去偿还相等的价值。相反,感恩促使人们感激帮助者,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受助者对第三方的慷慨,表现为感恩的溢出效应。其次,感恩往往是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的,而亏欠感与诸如羞愧、内疚等消极情绪相关;在行为倾向上,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倾向有关,而亏欠感与反社会的行为倾向有关。由此不难推测出,如果大学生接受他人的资助,他们感恩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亏欠感;且在这两种情绪的影响下,受助者可能会产生不同回报和助人意愿。那么在高校资助情境下,什么因素影响受助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情绪呢?一般来说,引发感恩/亏欠感的因素有四个:帮助对受助者的价值或重要性、帮助者的努力或代价、义务、意图。其中,帮助意图能直接预测感恩/亏欠感,被认为是区分这两种情绪的强有力指标:当帮助是无偿的、不要求回报时容易引发感恩;反之则引发亏欠感。然而,这个结论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出的,它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特别是高校资助的情境仍有待检验。据此,本研究预期当资助者持有不求回报、无私的资助意图时,则被试将会更加感恩,反之,期待回报、自私的资助意图则引发更高的亏欠感。
此外,帮助者类型也会影响到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根据不同的标准,帮助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许多研究倾向于从帮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关系来区分,并发现个体对父母和兄弟姐妹显示出较少的感恩,而对朋友和陌生人有较多的感恩;在亏欠感方面,日本和泰国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陌生人的帮助持有最高的亏欠感。此外,Watkins发现当受助者喜欢帮助者时,他们显示多的感恩稍微少的义务感。资助或捐助是一种特殊的帮助形式,在很多情况下,资助者和受助者并非同一时间在场,且二者多数是相互不认识的;但资助者可能是企业或政府等组织,也可能是个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是否有所不同呢?一些证据显示我国的企业组织的捐助更多出于慈善、利他的动机,而慈善的捐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为此不难推测,组织可能比个人资助者引发受助者更高的感恩,虽然没有关于亏欠感的相关文献,但本研究认为,与感恩类似,组织和个人资助者可能也会带来受助者不同程度的亏欠感。
综上,虽然感恩研究逐步增多,但感恩的影响因素、感恩和亏欠感差异的研究仍然较少。为此,本研究基于接受了资助后大学生不知感恩的现实问题,探讨中国高校资助背景下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前因和后果变量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根据对已有的文献梳理,本研究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作为前因变量,而回报和助人意愿被视为感恩和亏欠感的直接结果。具体而言,本研究的问题包含:(1)资助者类型(组织VS.个人)、资助意图(自私的VS.无私的)是否会不同地影响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2)感恩和亏欠感是否会对受助者回报意愿和助人意愿产生不同影响?根据上述的文献梳理,本研究的假设是:
假设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有影响。具体而言,资助者是组织或个人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的有不同的影响;无私的资助意图比自私的资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以及更低的亏欠感。且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交互影响感恩和亏欠感。
假设2:感恩和亏欠感对受助者的回报和助人意愿有不同的影响。感恩与回报和助人意愿的关系比亏欠感与这二者关系更密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2(资助者类型:组织VS. 个人)*2(资助意图:无私的VS. 自私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感恩和亏欠感情绪,以及回报和助人意愿。
(一)研究对象
广西某所高校参加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的265名大学生(68名男生,5人性别信息缺失;M年龄=20.64岁,SD=1.43岁)。这些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4种实验条件中,其中,基于无私动机的个人捐助处理中有66名被试,基于无私动机的组织捐助处理中有71名被试,基于自私动机的个人捐助处理中有67名被试,基于自私动机的组织捐助中有61名被试。此外,在所有调查对象中,74人(占27.9%)未获得资助,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均获得学校或社会资助。
(二)研究工具
1.情景短文。本研究通过情景短文来操作自变量。这个短文主要是讲一个准备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资金问题最后接受他人资助的故事。故事如下:
大学临近毕业,你经过谨慎考虑之后决定创业,但多方筹借仍差几万元的资金,这令你十分苦恼。一天你了解到有家企业(组织资助者条件)『个人资助者条件:有位企业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愿意为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5万元的资助。同时你也了解到这家企业/这位企业家是无偿提供帮助,受资助后不需要任何回报(无私动机条件)『自私动机条件:同时你也了解到这家企业/这位企业家并非无偿提供帮助,受资助者要以年利润的5%作为回报直至连本带息偿还满6万元即可』。此外,为了确保资助款项确实用于创业,申请者需要上交一份相对完善的创业计划。你确实需要这笔资金,为此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并邮寄到资助单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你终于到通知:你的创业计划不错,可以获得创业资助。
2.情绪测量。借鉴已有的状态感恩测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情绪词汇测量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感,由于已有的状态感恩的测量不具备中国文化的适用性,且目前无状态亏欠感的测量,为此本研究从字典中选取了与感恩和亏欠感意思相近的情绪词汇,如感恩的、感激的、铭感不忘的、负债的、亏欠的、受恩惠的、有压力的、有责任的,并结合我国学者修订的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进行测量。其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有9个项目。要求研究对象以“0(基本没有)-4(非常强烈)”来评定自己的情绪。
3.特质感恩。个体自身的感恩特质被认为会影响到其感恩情绪,为此,研究也将特质感恩作为控制变量,研究采用GQ-6的中国修订版进行测量,要求学生以“1(完全不像我)-5(完全像我)”回答6个项目。
4.回报和助人意愿。本研究主要以回报和助人意愿来考察学生在感恩/亏欠感的不同情绪下的行为倾向。其中对帮助者的回报意愿,采用题项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回报你的资助者”进行测量。助人意愿主要考察了受助者对处于相同状态的人的帮助意愿,题项是“如果有人也想创业,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提供创业咨询帮助”和“如果你今后有条件,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资助有创业意向的人”,这3个题项均要求学生以“0(非常不愿意)-6(非常愿意)”进行回答。
(二)程序
首先,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4篇短文中的其中一篇,阅读之后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处于故事所描述的情景并评价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此外,学生还需要推断资助者的意图,题项如“你认为这个资助者的动机是?”要求学生以“ 0(完全无私的)-6(完全自私)”进行回答。其次,学生对GQ-6进行回答,并报告自己的年龄、性别以及是否获得过学校或社会的资助等信息。
三、结果
(一)操作检验
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资助者意图的实验操作在学生所推断的资助意图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要求回报条件下的学生(M=2.91,SD=0.93)比在不要求回报条件下的学生(M=2.25,SD=1.28)更倾向认为资助者是自私的,t(1,262)=4.73,p<0.01,d=0.59;说明了资助意图的操纵成功。
(二)因素结构
将描述感恩和亏欠感的9个情绪词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动的、感恩的、铭感不忘的、受恩惠的、有责任的在第一个因子上具有高载荷,因素载荷在0.39-0.84之间;负债的、亏欠的、有压力的在第二个因子上有高载荷,因素负荷在0.71-0.86之间。然而“有责任的”跨因子载荷较高,故删除该项目。为此,第一个因素被命名为感恩,第二个因素被命名为亏欠感,两个因素共解释64.50%的总变异,因素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国大学生所感受的感恩和亏欠感是存在有差异。此外,感恩和亏欠感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0和0.72;且感恩与积极情绪(r=0.54,p<0.01)、亏欠感与消极情绪(r=0.57,p<0.01)呈显著正相关,相反,感恩和消极情绪(r=0.07,p>0.05)、亏欠感与积极情绪的相关(r=-0.09,p>0.05)均不显著,说明了感恩和亏欠感的测量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三)资助者类型和资助动机的影响
在感恩和亏欠感情绪上,2(资助者类型)*2(资助意图)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1,259)=213.62,p<0.01,η2=0.45,说明了在受资助的情况下,学生产生的感恩情绪(M=3.01,SD=0.83)显著高于亏欠感(M=1.98,SD=0.95)。资助者类型(F(1,259)=4.55,p<0.05,η2=0.02)和资助意图(F(1,259)=18.83,p<0.01,η2=0.07)的主效应均显著。
在交互作用方面,资助者类型与情绪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0.02,p>0.05,η2=0,资助意图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F(1,259)=4.45,p<0.05,η2=0.02;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无私资助的大学生(M=3.26,SD=0.72)感恩显著高于接受自私资助的被试(M=2.75,SD=0.87),F(1,264)=26.61,p<0.01;二者在亏欠感上并无显著差异,F(1,264)=3.26,p>0.05。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2.11,p>0.05,η2=0.0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和情绪的三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0.83,p>0.05,η2=0.001。
在回报和助人意愿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意愿的主效应(F(1,261)=0.93,p>0.05,η2=0.004)、资助者类型(F(1,261)=0.002,p>0.05,η2=0)和资助意图的主效应(F(1,261)=3.10,p>0.05,η2=0.01)均不显著。
在交互作用上,资助者类型与意愿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61)=2.61,p>0.05,η2=0.01,资助意图与意愿的交互作用显著,F(1,261)=6.50,p<0.05,η2=0.02;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无私资助的大学生(M=5.18,SD=1.06)的回报意愿显著高于接受自私资助的大学生(M=4.81,SD=1.16),F(1,263)=7.08,p<0.01,二者在助人意愿上并无显著差异,F(1,263)=0.04,p>0.05。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61)=2.52,p>0.05,η2=0.0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和意愿的三者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61)=0.15,p>0.05,η2=0.001。
(四)感恩/亏欠感与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
由于特质感恩可能带来影响,研究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感恩、亏欠感和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结果发现,控制特质感恩的影响后,感恩和亏欠感的偏相关为0.16(p<0.05);感恩与回报(r=0.32,p<0.01)、助人意愿(r=0.17,p<0.01)均存在显著的偏相关;而亏欠感与回报(r=0.06,p>0.05)、助人意愿(r=-0.01,p>0.05)的偏相关均不显著。
四、讨论
本研究主要通过情景实验法,探讨中国高校资助背景下感恩和亏欠感的前因和后果变量,其中前因变量包括资助者类型和意图,而后果变量则是回报和助人意愿。研究结果发现,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回报和助人意愿存在不同的影响,且感恩、亏欠感与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也存在差别,为此,本研究假设基本得到了验证。
第一,资助意图对感恩和亏欠感有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无私的资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但无私的与自私的意图所引发的亏欠感并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Watkins等人的发现不一致,但与Tsang的发现相一致,同时也支持“帮助意图是区分感恩和亏欠感的重要因素”这一论断。在回报和助人意愿上,无私的资助意图影响大学生的回报意愿,但不影响其助人意愿。出现这一结果可以采用平衡—互惠理论来进行解释。接受了别人的恩惠,不管这个恩惠和帮助是否处于无私的还是自私的目的,都会打破这种帮助者—受助者之间平衡,进而使受助者产生亏欠感。然而,在自私的资助意图条件下,由于资助者提出了自己的回报预期后,受助者会将这种回报预期视为对资助者恩惠的偿还,换句话说,受助者将这种资助视为互惠的关系而非帮助关系,从而达到平衡感,且不会产生额外的回报意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私的资助意图所引发的亏欠感与无私的资助所引发的一样,但在回报意愿上有差异的原因了。
第二,研究发现资助者类型在感恩和亏欠感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显示出接受来自组织的资助引发受助者更高水平的感恩和亏欠感;但资助者类型不影响大学生的回报和助人意愿。这一结果可能与组织资助者更倾向被认为是出于慈善、无私、回报社会而非想谋取回报的目的有关。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意图在感恩、亏欠感、回报和助人意愿上均无显著交互作用。这一方面显示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感恩、亏欠感的不同影响,另一方面也预示了资助者类型与感恩和亏欠感之间可能存在一些中介因素。正如上述所言,组织的资助可能被视为更无私的,本研究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即大学生认为组织的资助意图是更无私的,从而产生更高的感恩。为此,今后的研究需要更细致地检验资助意图推断在资助者类型与感恩、亏欠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第三,研究也发现,感恩与回报、助人意愿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亏欠感与这二者的相关不显著。该结果一方面进一步支持了过去的研究结论,即感恩具有积极的功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积极情绪;另一方面也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即接受资助引发学生的高亏欠感,则会抑制他们表达回报和助人的意愿,从而表现为不知感恩。
第四,本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感恩与亏欠感也是有区别的两种情绪状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桃报李”“知恩不报非君子”等俗语,体现了国人高度重视感恩,但也将感恩与责任和义务联系起来作为基本的道德准则来要求,后者反映出亏欠感的内涵。换句话说,感恩和亏欠感在中国文化中界线更加模糊。一些研究也指出亏欠感在东方文化中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本研究证实了虽然这两种情绪在文化或道德上容易被混淆,但在心理层面上,二者仍是可以区分的。且在接受资助后,大学生仍是感恩情绪占主导;虽然我国文化中的感恩特别注重互惠,即采用一些行动去表达这种感恩、去回报帮助者,但不可否认,这些回报行为主要是由感恩情绪而非由亏欠感驱动的。
本研究结果对我国高校的资助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回报、助人意愿是感恩而非亏欠感所驱动的,这一结果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也提示了高校资助工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亏欠感的消极影响。从具体实施上看,一方面,资助工作应该强调资助的慈善、无私意图,充分引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另一方面,尽量避免一些不当的言行引发学生的亏欠感,正如有研究指出的,一些资助工作在宣传过程中没有保护受助者的隐私,并存在加重受助者“感情债”的心理负担,甚至让受助大学生认为接受资助是一种伤害。这很难达到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目的。
总之,本研究通过情景短文实验方法探讨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受助大学生感恩、亏欠感的影响,初步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为高校进行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然而,要想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仍需要对感恩心理的产生机制进行更多实证探讨。
【参考文献】
[1]Emmons R A,Mccullough M E.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2)
[2]Greenberg M S.A theory of indebtedness[M].Social exchange,Springer,1980
[3]Watkins P C,Scheer J,Ovnicek M,et al.The debt of gratitude:Dissociating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 Cognition & Emotion,2006(2)
[4]Grant A M,Gino F.A little thanks goes a long way: Explaining why gratitude expressions motivate proso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6)
[5]Hu Y,Gan Y,Liu Y.How Chinese people infer helpers' ambiguous intentions:Helper effor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2(5)
[6]Tsang J A.The effects of helper intention on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6(3)
[7]Naito T,Wangwan J,Tani M.Gratitud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apan and Thailand[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5(2)
[8]郑筱婷,钱艳萍.理性人为何捐赠?——关于慈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一个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14(1)
[9]邱林,郑雪,王雁飞.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J].应用心理学,2008(3)
[10]McCullough M E,Kimeldorf M B,Cohen A D.An adaptation for altruism:The social causes,social effects, and social evolution of gratitud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4)
[11]黄雁玲.慈善与感恩:贫困大学生民间助学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作者简介】付 进,广西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六年级感恩的作文:背影后的感恩 第5篇
---------题记
我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繁星又密又忙,它们悄无声息,仿佛只是在天上凑热闹的。一轮明月像未达青春期的少女,面带羞涩,但轮廓又十分清新可见。窗内,我捧着一本已经翻过无数遍的书,真巧翻着的那面是朱自清的《背影》。
歌颂母亲的诗文很多,相比之下,赞扬父亲的篇章却是很少。慈母严父像是数学里的计算公式,多年不变。母爱如水,温暖细腻;父爱如山,巍峨稳重。在《背影》中,父亲的形象,父亲的爱都一一刻画在我的脑海里,就如同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我生活在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里,是父母给予我点点滴滴的教诲,是父母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少受挫折。然而,我却经常与爸爸争吵。春去冬来,我都数不清与爸爸吵了多少回架了。
现在,我长大了,联系的同学、朋友也渐渐增多了,手机里的花费更是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消失在我的我手机里。“爸爸,爸爸,手机没话费了!!!”每次话费用完,我都会说尽好话来哄爸爸,让他给我充花费。每次爸爸也都会十分爽快的答应。可我却不曾想过,我之前对爸爸是多么的无理取闹,经常会为一件小事对爸爸发脾气,而且都顾及不到爸爸的感受。等到脾气发完了,便会听到爸爸长长的、无奈的叹气声........偶然,我读到了《背影》,想象书中步履蹒跚,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的背影,心里都不禁会被重重的拨动,也许老了的爸爸也会这样沧桑。
我知道父母亲的爱是最平凡,最伟大的。试想,是谁在你回到家时就能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是谁在你背包里塞满许多好吃的?又是谁在你难过、悲伤时着急的安慰你?父母的爱是默默地,他们不求我们多大的回报。想到之前不仅不懂得感恩,还与爸爸争吵,心里便不是滋味儿。但现在不算晚,现在知道感恩、回报爸爸,爸爸也会很高兴的!
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小的恩情我们也要懂得感恩。一代伟人邓小平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听说过一个人橡树道歉的事吗?听说过所有正在行驶的汽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关爱,源于感恩。当我们每天享受着干净的环境时,我们要懂得感恩于那些保洁工人;当我们要出去的时候,我们要懂得感恩于那些的哥的姐们;当我们搬入新家时,我们要懂得感恩于那些辛苦的建筑工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木材更懂得尊重,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真正的感到快乐。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因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芬芳万里。
在《背影》中,有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感激;在生活中,有我对爸爸的.感恩,回报。
合上书,想纱窗望出去,满天的繁星依然又密又忙,悄无声息,可是那一轮明月却变得更妩媚了,因为在她的内心里多了一份感恩。在她离去的背影里,也看得到那颗感恩的心!
感恩母亲
感恩的心,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然而我们的感恩是什么呢?感恩父母、感恩国家、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然而我最感恩就是父母。父母像一堵墙,遮住了风雨,挡住了烈日,好让我们这些不经风雨的小树苗能茁壮成长。我的父母也像一堵墙,鼓励有嘉,尤其让我感激的是母亲,她常常对我进行引导和鼓励,让深刻的道理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从我生下来的时候,您就担任起一个母亲的责任。是您把我从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哺育到今天这样13岁的少年,XX年了您为我日夜操劳,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她脸上刀一样的邹纹,脸不是特别的白,也不是很黑。有一双既稚嫩又粗糙的手。她相貌平平,是一位普通的清洁工。
每早上,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她早早得起来,为我做早餐,把我一切都安顿好以后,您就匆匆忙地去上班;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就问我,今天留得什么作业,然后就认真的看着我写作业,生怕我有题不会;到了晚上她为我做晚饭,虽然不如那些饭店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是,我却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因为里面蕴含着她我那浓浓的爱;当我要睡觉的时候你又拿起我的作业,认认真真的检查。当看到眼角又添了道皱纹时,十分心疼。这都是您为我日夜操劳。
记得有一次我发了高烧,那时已经晚上了,我说:“明天再说吧,我没事。”没有听我的,硬我来到医院。医生对我说:“你发了高烧,今天得挂一瓶滴流。”我说:“不了,今天太晚了,我不挂。”妈妈硬把我留在那,陪我挂滴流。
第二天我还去那挂,妈妈还是一直陪我到挂完。这样连续了5天。第六天的时候我好了,但妈妈还是让我再去一回,我硬被我的妈妈拉去了。回来之后,我很恨妈妈,我一经好了,为什么还让我再去一回?我几个礼拜没有理妈妈。直到现在我有的时候还为这事和妈妈发脾气。
我现在终于知道了,妈妈让我去是为了防止病情再反复。
母亲的爱就像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样和煦,清泉似的甘甜。母亲的爱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母亲的情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感恩母亲的人是一朵永放幽香的花。我身上还留有您的体温,脉搏里奔腾着你的血液,性格上烙有您的印记,思想里有您的智慧......感谢您,生我、养我、育我的母亲!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不会辜负您对我的希望,不会让您对我的培育付之东流,我要用我的方式来报答你,那就是加倍地努力学习,用我所取得的最好成绩来报答你!让你也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六年级写感恩的作文 第6篇
相见相拥,心的漂泊终究将这血液之体慢慢融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把生命升华,两心相悦,情的孤独有意制造了心的灵感,万般感慨地写下一篇又一篇动人的抒文。无论是悲哀或是欢快,都荡气回肠于天地之间;无论是精美与简陋,脱下所有俗气的意境,而希望始终存在。似乎是黑夜之中的火柴,点燃的只是渺小微弱的火光,却引来了有心人的希望之苗,照亮了一生中最重点的时刻。情,迷惑着世人的眼球,便把误解带给了人间,而希望,唤醒了迷茫与悲哀,唤醒了爱来融合情,于是拥有了甜蜜与欢笑,心得以平衡,平衡在幼稚与成熟之间,浪漫与平凡之间。
相处的时间像流水一般向前流淌,过得太快。而感动是无言的,是爱在心里流淌,是爱在心灵之间的传递。它是一种养分,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感动像一首歌在轻吟低唱,唱出人间最美的感情,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使我们懂得如此之多,甚至有超越世俗的情愫。
六年级感恩母校的作文 第7篇
从我入学起,老师就教我们学做人,学说话,教给我们许多神秘而我们不曾知道的知识,从a、o、e到现在长篇作文,从1、2、3到现在的复杂应用题,全部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啊,他们是多么的可敬。
也许在某些同学眼里,老师是那么严厉,可在我眼里,老师就象我的妈妈那样关心,疼爱着我。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因为做值日班长,没有吃早饭就匆匆忙忙来到学校带领大家读书,一节课后,我才觉得肚子非常非常饿,高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走到我面前亲切的问:“你怎么了?”“我早上没吃饭。”我支支吾吾地说。“你这孩子---” ,高老师丢下这句话,马上转身跑下楼去了,不一会儿,只见高老师气喘吁吁地跑上来,手里拿了一个从放心早餐处买的一个汉堡,来到我面前说:“快吃吧,饿坏了吧?”我接过汉堡,感动地说不出话来高老师对我就是这么好。也许你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买个汉堡吗?那就错了。因为高老师不仅仅对我好,对其他同学也那么好,如果有同学生病了,老师总是及时陪他去医院;如果哪位同学住院了,老师总会去医院看望他,帮他补习功课;如果哪位同学成绩没考好,老师总会象朋友那样安慰他、鼓励他高老师值得我们赞扬的还有许多许多
六年级感恩母亲的作文 第8篇
题记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那三鲜虾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感动不已,因为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母亲;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母亲;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母亲;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母亲。母亲!是多么神圣又有力量的爱的代名词啊!
现实生活是平淡的,一次次的让步,我们忘记了母亲无私的爱,当母亲把缝好的衣服交到我们的手上时,当母亲把已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盛到我们的面前时,我们却早已熟视无睹了。过惯了衣来张口,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也早已丧失了面对危险的勇气,当母亲竭尽全力救护我们的时候,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母爱无价,母亲把自己的儿女至于最高地位。
记得在五岁那年的冬天,我感冒发高烧,爸妈带我住进了医院,在医院已经度过整整两天,可高烧依旧不退,我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不住地哭泣,同时,还有一个声音不断地重复“别哭了!孩子还没哭!你让孩子看见会难过”我使劲睁开眼睛,妈妈泪流满面,眼睛肿的鼓鼓的,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手里握着冰袋,还在给我物理降温。看到我醒来,妈妈一转身把脸上的泪水抹掉,赶忙俯身不停地问“哪里难受?想吃什么?”也许我已睡了太长的时间,在我恢复过程中,却白天晚上又不想睡了,妈妈又拖着疲惫的身子陪我玩耍,直到我痊愈出院。
还有一次,那年我刚迈入校园,十分贪玩的我在一次周末黄昏跑到同学家,和同学玩得不亦乐乎,全然忘记了时间,直到暮色降临,星辰铺满大地。而我又胆小,不敢走夜路,所以迟迟没有回家。正当我坐立不安时,忽然听到妈妈急切呼唤我的声音,可我怕他们批评,不敢回应。直到同学的妈妈上夜班回来后,知道情况,才赶快将我送回家。我没想到,几个小时不见,家里因我已经乱了套,妈妈眼睛红红的,面容苍老了很多;当见到我时,却仍抢着抱起我,还不断的地说着“可回来了!”“我们好担心呀!”说着说着泪水又映入眼眶。瞬间,愧疚,伤心扑面而来。“妈妈,对不起,我以后一定不再这么贪玩,让你这么担心了”我暗自决心。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妈妈都是在门口等着我,来来往往的人群,妈妈伸长脖子一个一个急切的找着我,直到看见我,才露出放心的表情,然后向个孩子一样兴奋的告诉我今天晚上有哪些“大餐”!吃饭时,她一脸满足的表情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