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病因是什么(精选5篇)
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病因是什么 第1篇
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很多人都希望了解发病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到了这样的骨关节病之后,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才行的,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很好的治疗恢复健康,详细的分析一下病因,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的。
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称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软骨的老化是正常的生理性变化,过多的关节活动、超重等可加快退行性变。
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
正常的关节无明显原因而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称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年龄变化是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因:一种是日常关节活动对关节软骨损伤的积累作用;一种是老年人软骨基质中的黏多糖含量减少,纤维成分增加,软骨的弹性减低。软骨的老化是正常的生理性变化,过多的关节活动、超重等可加快退行性变。
2.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
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软骨破坏、关节结构改变而造成的退行性骨关节病。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常见原因有:①关节的先天性异常。②创伤。③关节面的后天性不平整。④关节对合不良。⑤关节不稳定。⑥骨关节疾病等。
以上介绍的就是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病病因的,大家都希望这样的一些病因了解一下疾病的具体情况,日常生活中一旦有了关节方面的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不要让这样的骨关节病伤害到老年人的一生。
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病因是什么 第2篇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又被称为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是膝关节软骨退变引起新骨增生的一种关节病变。其临床表现为膝盖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还可出现膝关节变形。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原因也有很多,包括负重过多、营养失调、运动损伤等,但多数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进行避免的。
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仅次于踝关节,但运动最多的关节,因此也是人体中退化最早,损伤最多的关节。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于其体内激素水平下井,会引起膝关节的透明软骨退化、萎缩,再加上一些轻微的损伤,其透明软骨便会出现局部坏死,此时身体会自行开始修复,但渗出的关节液为酸性物质,会形成多种化学性炎症介质刺激源,引发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引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因素主要有是膝关节的负重与多动、关节软骨营养障碍和关节损伤,详情如下:
1、关节的负重与多动:负重过多,可造成关节承载压力偏大,引起长期非正常刺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关节变形;关节多动,增加磨损频率,而老年患者自身修复功能减弱,因此出现关节变形。
2、关节软骨营养障碍:营养障碍主要使软骨修复缓慢,无法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最终使软骨不断发生纤维变性,形成退变导致畸形出现。
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病因是什么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6 月至2014 年5 月我院收治的52 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行X线片检查确诊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其中男27 例, 女25 例, 年龄60~70 岁, 平均 (67±3) 岁, 病程1~8 年, 平均 (5±3) 年。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精神异常、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手术禁忌证、外伤者及感染等。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 采用硬膜外阻滞, 在骸骨旁内侧正中作一切口, 分离肌肉组织, 并牵拉暴露手术视野:以关节面破坏的最低点为参照, 清理平台, 并修复骨缺损, 用骨水泥填充。随后确定截骨位置, 并选择合适的假体 (高屈曲人工表面膝) , 采用相应的截骨模板, 成形后植入假体, 然后平衡软组织[1], 术后患者每月到院复查1 次。
1.3 观察指标术后6 个月, 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 (WOMAC)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分。采用WOMAC对患者的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情况进行评估, 总分0~10 分, 0 分表示关节功能正常, 无疼痛, 10 分为最差 (止痛药物无法缓解、无法站立) [2]。术后生活能力采用ADL进行评价, 独立为100 分, 轻度依赖为75~99 分, 中度依赖为50~74 分, 重度依赖为25~49 分, 完全依赖为<25 分。分数越低, 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差[3]。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WOMAC评分比较患者术后WOMAC评分为 (5.1±2.1) 分, 明显低于手术前的 (9.4±1.5)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62, P<0.05) 。
2.2 ADL评分比较术后患者的完全依赖率明显低于术前, 轻度依赖、中度依赖率均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注:与术前比较, *P<0.05
3 讨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早期, 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骨质增生) 为主, 由于病程进展较缓慢, 患者多不注重治疗, 导致关节处病变逐渐加重, 功能障碍逐渐明显。老年患者出现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后, 膝关节多表现为僵硬、屈伸受限、无法直立、剧烈疼痛等, 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因此临床多采用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在关节置换手术中, 做好软组织平衡, 应获得精准的假体对线, 避免假体对线模糊, 影响软组织平衡, 确保膝关节恢复正常生理解剖空隙。任红杰和樊新军[4]研究表明, 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明显,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术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 手术后患者WOMAC评分明显低于术前, 表明术后6 个月, 患者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明显改善, 且痛疼明显减轻。同时, 术后患者的完全依赖率明显低于术前, 轻度依赖、中度依赖率均明显高于术前, 提示术后6 个月, 患者生活能力恢复较好, 生活中对他人和工具的依赖有效降低, 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活动度, 提高其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国权, 覃海宁.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22 (10) :5543-5545.
[2]王家骏.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35 (12) :93-95.
[3]赵晋平, 刘金宝, 朱元春.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55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4 (4) :400-402.
中医治退行性关节炎的方法是什么 第4篇
中医对于关节炎病因病机的阐述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除此之外,《素问・痹论》还认为“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痹病的产生又与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而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 ,不能独伤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可见古人对于关节炎的发病既看到了其外部因素,同时也意识到了它的内因,概括的说,风、寒、湿、热邪是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虚内存,正气不足才是其发病的内在原因。
中医对于关节炎治疗的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中药治疗即当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同时亦须温肾助阳、扶正固本,以达强筋壮骨、根除关节炎症之功效。中药“镇骨驱风贴”结合了众多医家治疗关节炎用药之精华,又依托效专力宏的传统黑膏药为载体,神奇疗效尽显中医中药之魅力。
退行性变关节炎的病因 第5篇
很多年轻人对退行性关节炎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很难体会关节炎给身体带来的痛苦。退行性变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关节病,在生活中通常叫做“骨刺”,从字面意思上可理解为骨头里面长刺,可见退行性变关节炎是让人感到很难受的一种病症,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会患上退行性变关节炎?
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机械应力分布失衡或负载过度引起软骨磨损所致。
1.年龄
高龄是本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职业
本病与职业有关。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可引起这些关节患病率的增加。如铸造工的肘、肩关节,矿工的脊柱和膝关节,装卸工的膝踝关节,驾驶员的肩关节,修理工和纺织工的腕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跖趾关节,长期从事刺绣、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颈椎关节,较长时间站位工作如纺织女工、营业员、迎宾小姐、仪仗队员的跟骨等。
3.种族遗传因素。
4.体质因素
体重增加使本来已遭磨损的退化的关节再加上重荷,更容易被破坏,因此本病多发生于负重较大的髋、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关节疼痛,患者不自觉地限制了活动而使体重增加,相互影响又加重了关节病变。
5.姿势不良
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者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特别高。这是由于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劳损,并由于颈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久之这些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进而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同时也与颈椎关节长期受力不均,使压力(应力)集中于关节内的某处造成应力过度而损伤关节。
6.骨内静脉淤滞及骨内高压
以骨内静脉淤滞为特征的骨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使动静脉压差缩小、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营养障碍可引起骨小梁坏死,骨细胞坏死可能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