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劝学答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9
1

劝学答案范文第1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一、课前准备

(一)补充省略部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了解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字,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 (3)吕蒙字,三国时国的名将。

(三)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涉猎()孰()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自以为大有所益(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二、合作探究:

1、译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意思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解释上文中加粗的词语。

2、重点语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析把握课文内容。 (1)、整体把握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

一、孙权学,吕蒙学;

二、鲁肃学,结友而别。 (2)、问题研究

a.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b.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c.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e.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f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g、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四、写作亮点: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如孙权,作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的劝说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吕蒙开始用军务繁重来推脱,后来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体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段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鲁肃是个忠厚长兄,看到吕蒙“论议”上的长足进展很是高兴,“大惊曰”,他惊异的神情和后面的话表现了他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五、悟体验感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中得到怎样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1、

2、

3、

4、

5、

六、、积重点知识积累。

1、重点词语归纳。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通,。邪(yé)::通,。

(2)一词多义

⑴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⑶之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忽啼求之()

③或以钱币乞之()⑷若 ①孰若孤() ⑵见 ①见往事耳() ②关山度若飞()

②见藐小之物()⑸当 ①当涂掌事()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但当涉猎() ⑶古今异义古今 博士:

往事:

及:

大:

孤:

更:

过:

但:

⑷解释人称的用法。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非复吴下阿蒙()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归纳文中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 ①解释: 造句: ②解释: 造句:

七、拓拓展延伸。

1、请写出两句读书名言并注明作者、出处。 (1) (2)

2、请写出两个名人勤学故事。 (1)

(2)

3、说说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主要经历、小故事(不少于三个)。 (1)人物:故事: (2)人物:故事:

八、个性化备课

九、教学反思:

劝学答案范文第2篇

知识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 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 、品味鲁肃、吕蒙的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方法:

阅读、启发合作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1、读准字音 (多媒体显示需注意读音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五、翻译课文,强调重点字词及句子。

(一)、重点字词解释。

1、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2、今:现在。

3、涂:同“途”。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4、辞:推托。

5、务:事务。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7、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指学位的一个等级。

8、涉猎:粗略地阅读。猎,本意猎取,本文为阅读。

9、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0、乃:于是,就。

11、及:到了的时候。

12、过:到。

13、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4、非复:不再是。

15、更:更新。

16、见事:认清事情。

17、但:只。

18、孰若:哪里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

19、就:从事。 20、遂:于是,就。

21、何:为什么。

22、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23、始:开始。

24、与:和。

25、论:讨论。

26、议:评议。

27、大:非常,十分。

28、惊:惊奇。

29、今:现在。 30、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1、复:再。

32、即:就。

33、拜:拜见。

34、待:等待。

35、当:掌管。

36、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37、更:重新。

38、耳:罢了。表限制语气。

39、邪:吗。表反问语气。 40、乎:啊。表感叹语气。

(二)、重点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蒙以军中务多辞)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推辞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难道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3、卿言多务,孰若孤?翻译:你说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赞叹,遂与之“结友”的佳话,说明了学习对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一、二 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情况。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最初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答: 军中多务

3、孙权给吕蒙提供的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答: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学?答: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鲁肃为何与吕蒙结友?答: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7、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三、古今异义字

更 古:重新。 今:更加,越发

但 【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语气词,译为“罢了” .今:耳朵

治 古:研究 今:治理

博士 古:当时专管传授经学的学官 今:求学的高学位。

见 古:知道 .今:看见

四、人物性格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吕蒙: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慧眼识人。

五、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方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六、本文成语

【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七、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八、布置作业

孙权好学 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别人从学习态度 上重视学习善劝:

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 孙权: 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才略大有长进。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鲁肃敬才、爱才。 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 教学反思:

劝学答案范文第3篇

一、导入

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就学 鲁肃 叹学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已做好准备)

三、课文研析

※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

(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侧面描写)

(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四、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吴下阿蒙:转眼十年过去了,他进步很大,已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两个成语在一个句中造句:当他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果然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现在的他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五、总结

劝学答案范文第4篇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电教方式:多媒体 教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基 本 内 容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播放录音范读,学生跟读

5、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6、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不可不学(必性)

孙权: 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四、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扩展训练

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当堂交流评点。

七、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课后纪要

劝学答案范文第5篇

一、导入

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就学 鲁肃 叹学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已做好准备)

三、课文研析

※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

(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侧面描写)

(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四、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吴下阿蒙:转眼十年过去了,他进步很大,已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两个成语在一个句中造句:当他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果然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现在的他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五、总结

劝学答案范文第6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钱泳《明日歌》)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新竹压檐桑四圍,小斋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阴分阳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书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家四月闲人少,勤学苦耕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写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雁去燕来促我忙。桔灿篱疏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虚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今重读民国年间湖北著名儒医熊伯伊的《四季读书歌》,感慨良久,深觉我辈读书远不如前人,故学作《一日读书歌》一首以自勉。

晨读书,记忆强,空气清,精神爽。淡山丽水着晓露,茅屋竹舍亦芬芳。早莺争飞青天外,新燕斜穿薜荔墙。

大好时光勿虚度,休将春色付梦乡。

昼读书,日正长,立课题,写文章。多元智能强素质,人本建构育栋梁。知识技能打基础,过程方法不可忘。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合作探究忙。

晚读书,目十行,四野静,好思量。绿衣红楼情寂寞,陆游荷马品周详。未名湖畔风光好,兴安岭上玉露凉。信息时代尚须勤,与时俱进莫轻狂。

夜读书,天气凉,钻科研,实验忙。网上点击向世界,电邮频频夜生香。晨钟暮鼓勤学苦,雁去燕来诗成行。今人应学熊伯伊,读书一曲天下扬。(杨沛郁《一日读书歌》)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指引,周情孔思正追寻。(唐王贞白《白鹿洞诗二首》)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取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劝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宋陆游《寒夜读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的《劝学诗》)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宋应星《怜思诗》)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明于谦《观书》)

天生龙湖,以待卓吾;天生卓吾,乃在龙湖。龙湖卓吾,其乐何如?

四时读书,不知其余。读书伊何?会我者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

歌吟不已,继以呼呵。恸哭呼呵,涕泗滂沱。歌匪无因,书中有人;

我观其人,实劳我心。弃之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何必读书,然后为乐?乍闻此言,若惘不谷。束书不观,吾何以欢?

怡性养神,正在此间。世间何窄,方册何宽!千圣万贤,与公何冤!

有身无家,有首无发,死者中身,朽者足骨。此独不朽,原与偕殁,

依啸丛中,声振林鹊。歌哭相从,其乐无穷!两阴可惜,曷敢从容!(明李贽《读书乐》)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枚)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清法式善《读书》)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萧抡谓《读书》)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光,孙康映雪读。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佚名《苦学》)

相关文章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第1篇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把党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2012年腊月廿三,北京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市场上置办年货的广外街...

3
2025-09-22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第1篇一、学院概况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

1
2025-09-22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第1篇目录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2 公...

1
2025-09-22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第1篇感恩教师作文800字高中一:你是一名老师,但在学的心目中,你是我们最铁的朋友。初次见面,你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1
2025-09-22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物流;虚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大学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编号:SHUCX092098) 《基于...

2
2025-09-22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第1篇来源:华商报-华商网 作者:张阿芳2009年04月15日10:28 我来说两句(0)近期,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成...

1
2025-09-22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1篇高二年级政治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

2
2025-09-22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第1篇信息与通信学院0901120426谢伦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