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期数学试卷(精选8篇)
六年级下期数学试卷 第1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二)欣赏是一种善良 198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从前,有个书生很有才气,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能中举,他心里烦闷,郁郁寡欢,久病不愈。常常gù yǐng zì lián(),形销骨立,眼看着不久于人世。有一天,集市来了个鹤发童颜的老郎中。书生请老郎中给自己诊治。老郎中仔细询问了病情,沉吟良久,开出了一张处方:山岩上的松籽四钱,将沃土上的野草当柴煎服。书生如法炮制,吃了几剂,病情仍不见好转,就派人去请老郎中。老郎中写一首诗,叫人带给书生。书生展开一看,上面写道:“杂草纤柔身,烧之除草性。松籽耐风寒,食之具松质。”书生读完,máo sâ dùn kāi()。从此他每天都要花三四个小时,到深山老林里散步,或读书,或吟诗,病情渐渐好了起来。一天,老郎中飘扬而至,他问书生,有没有吃药。书生回答道:“吃了,而且把药吃到了心里。”老郎中拈须微笑:“味道如何?”
书生起身作辑:“感谢老先生指点,味道好极了。”老郎中谦虚地摆摆手:“愿闻其详。” 书生说:“杂草生于沃野,松树长于山岩。杂草只能长成细弱之身,松树却能长成参天乔木。只因杂草多愁善感,一会儿愁天旱,一会儿怕地干;夏怕热,冬畏冷;又哀白日短,又怨黑夜长,它怎能长大?松树却不然,生于贫瘠之地不叫命苦,身处逆境之中不
叹福浅;顶风雪而不怕寒冷,遭风雨而不怕吹打;不因春去而悲,不因冬来而愁,它只管拼命地扎根,冲天猛长。”书生顿了顿,“先生开这剂药方,又写诗赠我,是要我去萎靡不振的草性,取巍然屹立的松性。晚生当时刻铭记在心!”后来书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1.读拼音,在括号中填上所缺词语。(2分)2.在文中横线上补写几句话,使上下文联系起来。(3分)4.理解句子。(8分)
(1)“吃了,而且把药吃到心里了。”句中两个“吃”意思不同,第一个“吃”的意思是,第二个“吃”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2)“杂草纤柔身,烧之除草性。松籽耐风寒,食之具松质。”“草性”指“松质”指这首诗的意思是: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简要谈一谈。(3分)第三部分习作
1、题目:真是意外(30分)
提示:(材料)雪梅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来真是不容易啊!„„
要求:根据提示的材料,抓住“感到意外”、“她能来真是不容易啊”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读了《欣赏是一种善良》,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欣赏是什么?你被人欣赏过吗?请围绕“欣赏”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六年级下期数学试卷 第2篇
()()()()()()
二、看拼音,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组成字。(6分)
yì造()战()()立神采()()
jí书()编()狼()()利
āi()思尘()()声叹气()家()户
三、比一比,再组词。(6分)
跨()宵()魔()撇()
垮()霄()摩()蔽()
挎()稍()磨()弊()
四、用“严”字组词填入句中的括号里,不重复使用。(3分)
他()地对我说:“想干好工作,就要有()的要求,()的组织,()的态度,()的纪律,还得看你能不能经受住()的考验。”
五、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误的读音,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3分)
1、A、凝(nínɡ)然B、喝(hē)彩C、屏(bǐnɡ)住气()
2、A、间(jīān)断B、附和(hè)C、万象更(ɡēnɡ)新()
3、A、刹那(chà)B、分外(fèn)C、张灯结彩(jiē)(六、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4+2=6分)
语()心长一()作气()()学步
五()六色千()一发衣衫()()
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3、凡卡()在城里受罪,()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4、凡卡()回到乡下爷爷那儿,()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改成反问句)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感到无限的敬佩。(改成双重否定句)
3、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缩句)
4、我们度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笑声。(修改病句)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学弈》中“通国之善弈者也”的“之”字的意思是;“一人虽听之”的“之”字的意思是;“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之”字的意思是;这篇课文出自著作。(2分)
2、她(桑娜)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1分)
3、我们学过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学习我知道有“世界民居奇葩”之称的是,《顶碗少年》告诉我们的道理,作者用《北京的春节》让我们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于红火,而从李星华对父亲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者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精神。(2分)
4、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的说过:“人
有一死,或,或。”(2分)
十、阅读。(21分)
(一)课内精彩片段。(7分)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以上文段节选自童话,作者是中心思想是()。(3分)
①这篇童话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反映了这个小女孩家里很穷,她渴望得到幸福,得到人间的关爱。
②这篇童话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
2、“赶紧”一词表达了小女孩的心情。(1分)
3、“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的含义
。(1分)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是指,第二个“幸福”是指。(2分)
(二)阅读。(14分)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huì)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用“√”。(2分)
擎着(jìnɡqínɡ)颤栗(zhànchàn)
攥着(zuàncuàn)小心翼翼地嚼(juéjiáo)
2、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2分)
温暖()晦暗()
节约()常常()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2分)
4、“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女儿。(2分)
5、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2分)
6、你是怎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2分)
7、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母子或母女互相关心的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2分)
十一、作文。(30分)
漫谈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讲评策略 第3篇
我的体会是试卷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讲一题算一题,关键是要讲一个“联”字。
说到“联”字,我想有两个问题不得不说。一是“联”什么?二是怎么“联”?“联”什么?我想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联系。一是联知识点;二是联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怎么“联”?我想也可以从两方面人手。一是从简单处联。从知识的原点出发,由浅人深,看到简单背后隐藏的不简单;二是从易错处联。从思维的盲点出发,对比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实例,谈谈试卷讲评中怎样“联”。
一、从简单处联
1.从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等分谈起。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容易受具体表象的迷惑而不能看清数学问题的本质。很多时候,尤其是一些简单题目,学生都说弄懂了,搞清了。其实未必。此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拓一拓,联一联。由浅入深,让学生看到简单背后隐藏的不简单。这样有个好处,因为是简单的题目作为起点入手,起点很点,学生都容易理解,但随着问题稍做改变,又能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效果很好。
如试卷中有这样一题,有一个正方形,用阴影部分表示其1/4。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有学生是这样表示的,图1所示。此时,我说:如果把题目中的正方形改为长方形,如图2,此时的阴影部分还能用1/4表示吗?几乎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可以!此时我自言自语道:图1因为是正方形,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了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4份,阴影部分是其中一份,当然用1/4表示没有问题。但图2是个长方形,对角线虽然把长方形也分成了4份,但相邻的2份形状不一样。根据分数的意义,我们是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这里平均分了吗?如果没有平均分,它还能用分数来表示吗?经过我的这一番自导自演,理直气壮的叙述,果然有不少学生开始疑惑了。对啊,图2中每份的形状并不完全一样,形状不同,说明没有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此时,已有大部分学生纷纷“调马回头”,认为它不符合分数意义,无法确定用分数来表示。真中下怀!此时,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与阴影部分相邻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是否相等。经过思考确认面积相等,并得出两种方法证明。第一种:因为等底等高(图3,证明略)。第二种:添辅助线,分为8份,阴影占2份,故为2/8,即1/4 (图4)。
至此,再让学生明白分数意义中的“平均分”,不一定要是形状一样的才叫平均分,面积的大小也可以平均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补充了这样一题:
你能用分数表示图5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吗?学生都说不能,原因是没有平均分。确实,新授课时,教师多次强调要平均分,但显然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过于直观。我在图5的基础上画了几条辅助线,变成图6。再让学生来说,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是1/3。到此,学生对“平均分”才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当然,这个问题并没有结束。我继续引导学生:图5这个图形因为是个正三角形,比较特殊,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只要两边等分成3等份,中间部分的阴影部分面积就一定是1/3呢?学生尝试(如图7图8),发现都可以表示1/3。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2.从一道比较分数大小中拓展开来。
3.从一道数学题目的变式训练看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变式训练是讲评试卷中运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教学策略。尤其是一些简单的题目,如教师善于捕捉变式,对学生智力开发,增强思维变通性极为有利。如:有一箱苹果,3个3个地数多1个,4个4个地数多1个,5个5个地数多1个。问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这题其实是让我们求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加1。但如果把这题改一改,学生能答出来的就不多了。我把这题目改成:有一箱苹果,3个3个地数少1个,4个4个地数少2个,5个5个地数少3个。问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学生面面相觑。我让学生先不着急,在草稿纸上画一画草图。不画不知道,一画全明了。3个3个地数少1个其实就是3个3个地数多2个,4个4个地数少2个就是4个4个地数多2个,5个5个地数少3个就是5个5个地数多2个。学生恍然大悟。
二、从易错处联
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中入手,不失为一种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学生出错固然有其个性化的原因,但也有其共性。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居然“全军覆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但当学生潜意识里习惯了底下的边为底边时,问题稍作改变,学生就容易出错。如有这样一题: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其实做错的同学很多,几乎全军覆没。典型错误是:76=42平方厘米。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我看关键是先入为主,缺少分析,就是一看底是7厘米,高是6厘米,拿来就套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找不准对应的高和底。我启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还有一条底是5厘米,它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你想过吗?有的学生说:5厘米没有用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底乘高,不是邻边乘邻边。这个5厘米它是迷惑我们的。请你把它的高画出来,并标上数字,能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待学生操作后,很快学生有了新的发现:直角边6厘米比斜边5厘米还要长,这明显有违常识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直角边。所以6厘米不可能是底边7厘米上的高。一语道破天机,学生领悟道:
这条高只可能是底边边长是5厘米上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56=30平方厘米。学生也做了很好的总结:这道题目告诉我们,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要注意找准对应底边上的高。
就是一道简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对审题、分析能力、对平行形面积计算公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一道并不简单的简算题。讲评试卷,很多老师对一些简单的题目往往为节省时间就不讲了。确实,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是,不能一概而论。题目,看似简单,但简单背后隐藏着不简单。如能看到这题后题,由简入深,纵横联系,揭示其中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数题也难抵此一题之功效。如中有这样一题:简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确率极高,甚至可以达到100%。此题可以说是简单,但在讲评试卷时,可以先不讲此题,而是将此题改为:简算。我想您也一定猜到了,居然有很多学生的答案是3。他是这样解的:。这时再让学生将试卷中与的对比,学生恍然大悟。有学生说:234是一个整体,不能一个一个拆分,而是先要把234算出得数后,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至此,可以说学生真的懂了吗?未必!应该说这位学生的脑子里已经对乘法分配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还缺少整体思考问题能力。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道题里先把234算出得数后,由于这里的数字都比较小,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也还可以。但万一数字一大,如,如果也是先算出20082009的积,再用分配率,那就麻烦了。所以这里,我更强调的是一种数学思想的渗透整体思考。只有把20082009先不计算,当成一个整体用乘法分配率计算,才能达到简算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学生是真懂了。
三、试卷讲评的后续跟进数学作文
试卷讲评完了,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不!除了学生必要的订正与纠错记录以外,动手让学生写写数学作文是我惯用的一种方法。一张试卷尤其是一张高质量的试卷,其中一定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经典试题,或是在试卷讲评中学生“发明创造”的另类思维。但这些宝贵的“矿藏”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数学作文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每当试卷中一些好的试题或是学生有不一样的法,我就让他把自己的思路用文字记录下来,教师稍作修改,一篇文学作文也就完成了。几年来,我辅导学生已有几百篇数学作文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数学讲评中的一些好的试题或是学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路。几年来的数学作文的实践让我感受到数学作文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数学兴趣、医治学生文理偏科、丰富教师教学素材等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已开发了好几个数学作文系列,如数学解题与三十六计结合的“数学作文三十六计”系列,如写成童话故事的“数学作文童话”系列,如与成语故事结合的“数学作文成语”系列,如与日常生活结合的“生活中的数学”系列等等。数学作文作为试卷讲评的后续跟进一种教学策略,正发挥着其独特的数学教育功能。
六年级下期数学试卷 第4篇
“让他们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我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再忙也是徒劳,要想办法让学生忙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那才会有效果。所以六年级下册我的学生很忙,“真的很忙”,(忙得科学老师和音乐老师都跑到我面前告状)忙着复习,忙着练习,还忙着玩。六年级下册两个班的孩子基本上从未上过数学自学课,下午最后一节课他们都在操场上玩:藏猫猫,打篮球、打乒乓球、聊天、看书……当然他们的学习在我心里也是最棒的。在整个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精神战术,统一思想。
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前,我给两个班的孩子们都先进行了一次谈话。说明了这学期的学习生活有两种情况可供他们:一种是累死累活的没有效率的学习,一种是紧凑快乐轻松的学习。当然选择何种学习生活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就这样,开学初就先统一了全班的思想与步调。傻子都愿意选择第二种学习生活啊,但是第二种生活的前提是120%的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
二、轻松快乐的上课气氛
“快乐之后才能成功,而不是成功之后才会快乐”这句话我很赞同.学生最喜欢快乐的教师,更喜欢在一种轻松快乐的上课气氛中学习.如果一个教师他的课上得再好,讲得再透如果学生感觉不到快乐,学生总感觉到学生压抑,那么这节课绝对是失败的.尤其是在六年级下册那倍感压力和枯燥乏味的时期,更需要老师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去上每一节课。这叫军事上叫“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教师要想上一节轻松快乐的课,必须要备好课,必须要有一个爱学生,爱教育的心,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性情,所以才可以把一节课上好,上得快乐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之中,轻松地完成学生任务,这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教师做人的智慧.,所以,在六年级下册虽然我个人紧张、担心、疲倦得很,但是在学生的面前我从未表现出来,总是笑呵呵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遇到学生烦躁不安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总是笑呵呵的说:“有啥难的嘛,从另一个角度,再想想不就搞定了!”然后就用手给学生指点指点,学生顿时明白,然后就笑眯眯的跑下去了。天知道我那轻松的指点指点是我在备课时花了多少时间想出来的,头发都白了几根哦。
三、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每一节课学的知识点,每一次考试的结果,每一次作业的好坏,一定要及时反馈,这样反馈的效果好,而且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比如我布置的作业,每次收上来,我都会立刻批改。一般都是当堂批改,当堂改错。由于B班人数比较少,所以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做到这点的。通过当堂批改,当堂改错,孩子们也能及时的解开自己的疑惑,并纠正脑袋里形成的错误想法,是学习变得高效而有趣起来。大多数孩子总是兴致勃勃的拿着他完成的练习来找我批改,然后看着我对他的练习做肯定或否定的裁决。一般这个时候,我都是面对面的、单独的跟孩子交流他的练习的总体情况。孩子从心理上也会觉得自己倍受重视。当然如果在批改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大面积的错误,那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全班性的评讲。当然班上还是会有那么一两个,三四个确实太慢,完成不了练习的,我都允许他们延后交,但必须在当天学习结束之前,而且必须亲自交给我面批。
四、尽量不占学生的时间,给他们快乐轻松的独立时间。
或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更多的时间练习就一定考得好。所以会想方设法占用本该属于孩子们休息或者干其它事的时间。如果占用的这些时间学生是乐意的,积极性很高,那多一点儿时间,学习效果是会好一点儿.但是事实上是,学生最不喜欢别的教师占用他们的其它时间.特别是他们本该休息或做他们喜欢的事的时间,如果你占了他们会恨死你的,他们恨起你来,他们会把全班学生都发动起来讨伐你,当然,他们只是从思想意识上“讨伐”你,你以为他们不能把你怎么样,他们可以在上你的课,做你的作业时,来点儿小动作,出工不出力,来个软刀子杀你.千万不要小瞧了我们的学生。他们会让你在你的课堂生不如死的。所以与其低效的学习树立敌人,还不如时不时给他们一些开心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会对你“感恩戴德”的,然后就会想方设法的回报你的“恩情”的。我的兩个班基本上没有上过下午最后一节课,虽然那是学校给我们辅导的课,但是我不认为每周就那么短短的二十多分钟,孩子们就能变得有多好,会掌握很多的知识。所以这节课我都作为福利奖励给他们了。而且我这个人怪,有时候要全班学习任务都完成了才能去玩,有时候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就能去玩,学生总是猜不透我的想法,所以总是卯足了劲不让自己成为全班的后腿。我喜欢和他们做这样的猜谜游戏,并乐此不疲。通过和孩子们一起玩,慢慢会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你会发现你这牺牲掉的二十多分钟是多么的值得,你投资的这二十多分钟,正以不知多少倍的利润回报你哦!
六年级下期数学教学计划 第5篇
本小组四名教师都为青年教师,有两位教师教过毕业班,教师们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端正,教研组教师团结互助,学习气氛浓,理念新,工作认真、踏实。经过两年的专题学习,教师们专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有所提升,并很好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毕业年级的北师大教材大家都是第一次教,要使毕业班“轻负高质”,这就是六年级数学老师新的挑战。
主要工作目标
1、加强个人读书学习、集体学习,及时交流个人感受。
2、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促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校本教研,把主题教研与《网络教研》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有效练习,凸现学科特点。
4、借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展示教研成果。
5、把好毕业班数学质量关。
具体措施
一、围绕读书活动,提升修养,提高教学。如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相关文章,以督促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及时收集课题资料,在小组教研时,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形成沟通和互补。
二、围绕主题教研,小组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每位教师本学期的2节小组教研课要围绕主题教研正常开展。教师每次听课活动之后,及时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评课活动。在评课活动中力争做到“优点说全,缺点说透,措施给够”。
三、在校本教研中凸现学科特点,继续运用好概念教学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并设计好数学课中的练习,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实践中收集好的课例,选择好的教案,制作出好的课件,写出好的教学后记、反思,撰写出好的论文进行成果展示。
四、毕业年级面向全体,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有针对,有计划,有效果的复习,力争“轻负高质”,学生得以优异的成绩光荣毕业。
月工作安排
二月
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研活动计划。
三月
1、根据《网络教研与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制定本组的子课题。
2、做好毕业班家长会工作。
3、确定好小组学习发言人,拟定好内容,定好小组轮流课的内容时间。
四月
1、小组理论学习:精心设计准备性练习,铺垫新知的构建基础(蒋志勤 组织)。
2、集体备课,围绕主题教研开展复习课中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吴曦 组织)。
3、小组成员上轮流课。
4、评课,议课,反思(肖柳军 组织)。
5、学科两个单元的整理,分析,及学生的分析。
五月
1、制定毕业班数学复习计划(蒋志勤 组织)。
2、小组理论学习:如何精心设计准备性练习,铺垫新知的构建基础(洪东毅 组织)。
3、读书活动交流(吴曦 组织)。
4、小组轮流课。交流复习心得。
5、毕业班培优补差工作。
六月
1、围绕课题,小组评课,议课,反思,并交流复习心得(肖柳军 组织)。
2、做好毕业班的第二次家长会工作。
3、围绕课题,进行案例分析(洪东毅 组织)。
4、毕业班补缺辅差。
七月
1、总结,资料整理,案例、后记的集结。
六年级下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第6篇
jiǎo jiàn hóu long zhàn lán xuān xiāo
( ) ( ) ( ) ( )
lín xún chuǎi mó sī shú suō máo
( ) ( ) ( ) ( )
二、组词(5分)
澜( ) 框( ) 添( ) 驮( )
斓( ) 眶( ) 舔( ) 驭( )
shèng ( )
乘
chéng ( )
三、成语填空(4分)
要言不( ) 猝不( )防 心急如( ) 无( )之谈
心心相( ) 左右( )源 翠绿欲( ) 老( )长谈
四、判断(5分)
1、“抢救”与“病人、险情”都能搭配上。
2、“Q”是“P”的大写字母。()
3、“你说的对头。”与“我不与你为对头。”中的“对头”读音是相同的,但意思是不同的。()
4、“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是高尔基说的。()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五、写简化字(2分)
飞溅( ) 响声( )
拥挤( ) 忧伤( )
六、按课文填空(10分)
1、哥哥嫂嫂待他很不好,叫他吃_____________,穿_________________,每天天不亮,就赶他__________。(《牛郎织女》)(2分)
2、________________,赶去摘星星。(《古今贤文》)(1分)
3、此时的茶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怪乎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了。(《碧螺春》)(3分)
4、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家乡孩子的信》)(2分)
5、在课堂上,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棵棵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汩汩流来的甘泉。(《明天,我们毕业》)(2分)
6、当你远在他乡,想念家乡时,你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古诗句来寄托你的思乡之情。(2分)
七、修改语段(标点、别字、用词不当、病句各一处。4分)
早晨,我到学校举行联欢会。走在路上,我尽情地呼吸着轻新的空气。到校不久,联欢会就开始了。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我们班的李莉表演了诗朗诵。她虽然受到了大家的夸奖,只是一点也不骄傲。此外,六(1)班的课本剧“买火柴的小女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课内阅读(10分)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香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我扭头(冲、跑)了出来,(偎、靠)在他的轮椅上直想哭。
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
1、请为第三节加上标点符号。(2分)
2、选择运用正确的字,用(ˇ)(1分)
3、“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声音的延长;b转折作用;c解释说明的作用;
“呜--呜”火车开动了。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4、“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此时的“我”心中会怎样想呢?请你发挥想象把“我”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100--150字(3分)
九、课外阅读(20分)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路,白天不觉难,一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山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偏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总之,晚上实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汗。
一晚实习回来,刚上山岭时,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以后,我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我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了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鸟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来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你父亲的火把。
1、解释词语(2分)
无端:
怵然:
2、文中的“我”对火把情感有这不断的变化,那是怎样变化的呢?请你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中的“这件事”是怎样的事?请你简要的写出来。(3分)
4、“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你写出来。(3分)
5、当“母亲”告诉“我”是“父亲”为“我”打的火把时,“我”的心中是怎样的,有什么话要对父亲说呢?请你写出来。(3分)
6、这段经历,对于“我”具有怎样的意义?(3分)
7、文中“我”的这段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十、习作(30分)
短文中的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变得勇敢起来了;《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孩子在“摊主”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好学了。那么你在谁的影响下变得怎样呢?请你想一想,写一篇作文。
六年级下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第7篇
jiǎo jiàn hóu long zhàn lán xuān xiāo
( ) ( ) ( ) ( )
lín xún chuǎi mó sī shú suō máo
( ) ( ) ( ) ( )
二、组词(5分)
澜( ) 框( ) 添( ) 驮( )
斓( ) 眶( ) 舔( ) 驭( )
shèng ( )
乘
chéng ( )
三、成语填空(4分)
要言不( ) 猝不( )防 心急如( ) 无( )之谈
心心相( ) 左右( )源 翠绿欲( ) 老( )长谈
四、判断(5分)
1、“抢救”与“病人、险情”都能搭配上。
2、“Q”是“P”的大写字母。()
3、“你说的对头。”与“我不与你为对头。”中的“对头”读音是相同的,但意思是不同的。()
4、“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是高尔基说的。()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五、写简化字(2分)
飞溅( ) 响声( )
拥挤( ) 忧伤( )
六、按课文填空(10分)
1、哥哥嫂嫂待他很不好,叫他吃_____________,穿_________________,每天天不亮,就赶他__________。(《牛郎织女》)(2分)
2、________________,赶去摘星星。(《古今贤文》)(1分)
3、此时的茶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怪乎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了。(《碧螺春》)(3分)
4、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家乡孩子的信》)(2分)
5、在课堂上,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棵棵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汩汩流来的甘泉。(《明天,我们毕业》)(2分)
6、当你远在他乡,想念家乡时,你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古诗句来寄托你的思乡之情。(2分)
七、修改语段(标点、别字、用词不当、病句各一处。4分)
早晨,我到学校举行联欢会。走在路上,我尽情地呼吸着轻新的空气。到校不久,联欢会就开始了。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我们班的李莉表演了诗朗诵。她虽然受到了大家的夸奖,只是一点也不骄傲。此外,六(1)班的课本剧“买火柴的小女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课内阅读(10分)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香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我扭头(冲、跑)了出来,(偎、靠)在他的轮椅上直想哭。
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
1、请为第三节加上标点符号。(2分)
2、选择运用正确的字,用(ˇ)(1分)
3、“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声音的延长;b转折作用;c解释说明的作用;
“呜--呜”火车开动了。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4、 “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此时的“我”心中会怎样想呢?请你发挥想象把“我”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100--150字(3分)
九、课外阅读(20分)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路,白天不觉难,一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山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偏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总之,晚上实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汗。
一晚实习回来,刚上山岭时,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以后,我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我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了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鸟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来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你父亲的火把。
1、解释词语(2分)
无端:
怵然:
2、文中的“我”对火把情感有这不断的变化,那是怎样变化的呢?请你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中的“这件事”是怎样的事?请你简要的写出来。(3分)
4、“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你写出来。(3分)
5、当“母亲”告诉“我”是“父亲”为“我”打的火把时,“我”的心中是怎样的,有什么话要对父亲说呢?请你写出来。(3分)
6、这段经历,对于“我”具有怎样的意义?(3分)
7、文中“我”的这段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十、习作(30分)
短文中的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变得勇敢起来了;《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孩子在“摊主”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好学了。那么你在谁的影响下变得怎样呢?请你想一想,写一篇作文。
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提挈 第8篇
1. 培养概括能力, 提取有用信息
(1) 准确把握概念。对于应用题的数据, 我们需要认真区分概念, 不同的属性之间不能对比, 所以我们要找准方向。比如, “一条绳长2米, 剪去1/3, 还剩多少米?”这里对比的是具体长度“米”, 而减去的1/3是比例, 所以要得到所求, 我们必须将剪去的1/3换算成具体长度“米”即21/3=2/3 (米) , 然后再对比剩下多少。
(2) 找准比较标准。针对干扰信息比较多的情况, 我们需要确定对比标准, 然后提取有效信息。比如应用题:“某酒店原来房价100元 / 天, 先涨价10%, 又降价10%, 问现在房 价是多少?”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要清楚两个10% 对应的标准量不同, 所以它们所代表的钱数也就不同, 所以现在的价格绝对不是原价。
2. 培养应变能力, 实现举一反三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 问题都是灵活多变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课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 只有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解决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 才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因此, 在复习时我们设定的习题应该具有高度概括性, 能以点带面, 以期让同学们有意识地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培养分析问题变化规律的技能, 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 为了让孩子们系统地掌握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在现实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设置母题开启引导:“一块长方形菜地, 长是8米, 宽是6米, 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同学很容易就回答, 86=48 (平方米) 。我们将题稍微变一下:“一块长方形菜地, 种了8行白菜, 每行6棵, 一共多少棵白菜?”有的同学就蒙了, 开始画图数起来。其实这也是个面积问题, 面积就是对应平面上的容积。复习过程中, 通过简单问题引入, 然后变形对比, 让同学们回忆概念, 对比认知, 有效完善知识迁移, 生成实践运用能力。
3. 鼓励发散思维, 探索多种解法
许多问题往往有许多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剖析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帮助他们深入思考, 开阔视野, 掌握多角度的认知和探索方法。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设置开放性习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最终解决问题, 收获方法。
比如, 针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复习, 笔者这样来设置引导:“学校图书室有科技书120本, 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3∶5, 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几本?”解法一:把科技书看作单位“1”, 那么故事书就是科技书的5/3, 列式120 (1+5/3) =320 (本) ;解法二:把故事书看 作单位“1”, 那么科技书就是故事书的3/5, 列式120÷3/5+120=320 (本) 。复习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选择喜欢的方法, 既体现方法的多元性, 又优化了方法。
4. 归纳解决方法, 初尝建模思想
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情境来进行设问。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只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类, 然后引导同学们进行总结, 将同一知识点的解题方法概括出来, 建立数学解题模式, 就能有效指导实践。例如在复习相遇问题时, 笔者让大家对比以下3个题目, 然后根据解题方法进行讨论。
题目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 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 问经过几小时, 甲乙两车相遇?题目2:从甲城到乙城, 汽车需6小时, 货车需8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几小时可以相遇?题目3:一项工程, 甲队单独做需6天, 乙队单独做需8天, 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经过分析与解答, 同学们发现上述题目虽然穿了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不同的“外衣”, 但是究其本质, 它们的数量关系原理是相同的, 解答方法基本一样。这样大家经过归类总结, 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最终触类旁通, 大大提升了解题能力。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一些教学实践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引导方法的讨论与总结。概括地讲, 复习不但是巩固旧知识的过程, 还是弥补知识漏洞、升华探索和分析能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 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如此才能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生成能力, 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学琴.小学六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J].新课程 (下) , 2011 (03) .